塑料海洋2016

HD

主演:大卫·爱登堡,希尔维亚·厄尔,本·福格尔,Craig Leeson,巴拉克·奥巴马,Jo Ruxton,Tanya Streeter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2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3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4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5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6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3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4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5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6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7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8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19塑料海洋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将是本世纪最主要的政治之一。

塑料海洋这部纪录片儿的题目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他就是来报告给普通人,这个海洋被一堆塑料垃圾给污染了,我们需要拯救海洋。

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在海洋里的垃圾造成的生态恶果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让我想起了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和那部影片儿真的应该搭配起来观看,他们是相互呼应的。

很不幸的看到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全球人类都在生产供应销售塑料产品,都在向海洋里倾倒塑料垃圾,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导致的。

我看完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的内心产生的是一种忧虑,一种焦虑,它告诉我们这个生态环境之间的破坏已经到一种关口,一种即将发生变化的临界点,它将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而这就是将来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契机,是全人类联合的一个关口,这将是全球化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所有的塑料产品,因为它的经久耐用被生产出来,我们思考的不应该是如何去消灭这种塑料产品,因为这是太过于理想主义,我们应该找到它的一种替代品然后将这种替代品大规模的进行工业生产,将它的成本降低到塑料袋的成本之下。这才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他的手段都是间接的促进这个方案的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者将塑料袋成批成批地生产出来,他们看到的是利润而不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这些厂家的劳动者看到的是自己的工资是自己能给自己和家人糊口的,必要的生存产品的来源。我们不能去攻击他们,他们这么做是一个自然历史导致的必然。

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这些有钱的,上层的贵族精英和握有相当大权力的人物受到了这种威胁,看到了他们未来的可能性,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后代以及他们利润的来源,这些劳动者们自身的家庭,自己的健康,受到了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他们才会有所改变。

这才是他们改变的契机,而这个契机正在到来,已经到来,正在加速到来。而在这之前受到威胁,受到身体健康受到破坏而损失生命的无产者劳动者,普通的工人,他们是历史的牺牲品,他们是值得被铭记被反思的。他们的命运与历史捆绑在一起。成为了我们今天进步的基石。

由此我们需要像影片中一样,需要民间组织力量的国际联合,需要媒体力量的民间联合,需要科学家科研力量的民间联合,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当代最发达社会里头的无产群众当中的最有智慧的那部分人。那一种处在中间偏上或者是中间阶层的,处于科研岗位管理岗位或者服务业高层岗位的,制造业高层岗位的那一群人。

他们才是改变真正加速到来的促进者,才是我们所有环保力量的最终极的力量源泉。

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或者是由他们来帮助我们,促进我们提供金钱,提供其他各种资源和力量。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当中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国际之间或者国内之间非常非常重要的力量。

我们需要像这部纪录片一样,非常优秀的作品。帮助我们启迪这部分中间的这群人,或者是下层的这群人,或者是上层的一部分人,去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正在受到伤害,你们的利润来源正在受到伤害,我们大家的所有人的后代,我们所有人的未来正在受在巨大的威胁之中。但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所有的生产要素,所有的生产资源包括生产价值的最终来源都会受到破坏,无一例外。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会下降,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去对抗我们真正的敌人。

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将会帮我们加速这个进步的过程,在威胁真正到来或不可逆转之前,来帮助我们提升普通百姓的素质,这也是教育的巨大作用之一。

为此我们所需要的是跨国的联合,是国际力量和资本基金会的帮助,我们要让所有的上层人士意识到在未来只有环保的产品,环保的生产方式,环保的生态技术,才能够获得利润。

不环保的,高污染的,高消耗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所有产品,所有生产方式,所有运营方式都会被市场抛弃,都没有任何获得生育价值的机会,逼迫资本主义转型,这不仅仅是要靠资本主义自发的力量,他们的自发力量是无法靠得住的,他们是垄断的,只要获得利润,他们不在乎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人普通人的联合,所有跨国的联合。就是本片最大的现实意义。

帝国主义边缘对中心的反噬就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始。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受到的危害最深,所以我们决定启发他们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帮助的力量,但绝对不是主要力量。

我们能不能跨过联合,用民间的力量去资助他们,用生态补偿的方式赔偿他们,把这部分人真正的现代化起来,而不是让他们在污染上生活。

将来最主要的竞争力,资本主义市场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绿色的技术用来发展生产可持续的生产可持续的发展,所有的这种治理排污的技术,能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将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不仅将制造巨大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将制造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将是世界是世界竞争的一种高的标准,我们将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来消除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危害。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我们必须坚持联合的机制,将这种生态环境技术,绿色生产技术打破知识垄断,平均的分享给所有的国家,而不应该垄断在某些国家里头。

人类必须赶在生态环境彻底恶化,威胁到最有力量的那群人之前,将生态环境扭转过来,其实看这部电影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了。

我们将利用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强大的力量中所生产出来的一切生产力,去补偿我们的生态环境,去发展我们的绿色生产方式一种环境保护的经济方式。其中军事技术的民用是值得非常关注的。

民间组织的力量,人最有坚持,最有力量的那部分人的力量及团结起来,去对抗资本主义,对抗资本家阶层,保护最底层的人民。有媒体的力量去介入科学家阶层的力量去介入去影响社会文化。去建言献策这才是正确的对抗方式,所有的权利都是用手用力量去得来的,任何人不会给予你们,因为所有制造污染消费污染的人,他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如果他们意识到最先受害的就是最底层的人,而最高层的人能够改变的人是不会主动去改变的,除非我们去对抗他们。

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都开始行动起来都开始做到这种手段,更是用各种各样的力量用旧有的力量来进行一种转化,但这是不够的,是一种片面的,我们要开发出一种根本上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去修补和保护生产自然力。

 2 ) 看得让人揪心又震撼

看得让人揪心又震撼。揪心是,有那么多的海鸟、海龟等动物因体内塑料囤积过多而痛苦死去;震撼是,海洋中的塑料,所谓的分解,不过是变成更小的碎块,碎块塑料又吸附大量毒素,被鱼类食入后,毒素溶入脂肪、肌肉,最后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人类体内……很讽刺,最后吃塑料的,是当初丢塑料的人类……
     不过,还有个别重视环保的国家给污染日益严重的地球带来一些希望曙光。比如,美国德州奥斯丁,整个城市禁止使用塑料袋,德州最大的石化公司基地则更是环保者的绿洲;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卢旺达,始终拒绝塑料袋,不生产也不进口;德国慕尼黑,制定法律,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有义务回收塑料垃圾,整个城市有一套完整的回收链道,甚至每个超市都回收塑料矿泉水瓶;英国曼彻斯特轴子聚合物公司将塑料重新制成新的塑料制品,达到循环使用;戴维与肖恩弗兰克森在海地创立塑料银行,鼓励当地人回收塑料垃圾,避免流入海洋,而塑料银行则将回收的塑料重新加工处理,进行循环使用;爱尔兰,西娜尔垃圾转化能源公司,将塑料热解后制成柴油,每台机器每天处理20吨塑料垃圾,生产出18000升柴油;澳大利亚豪勋爵岛,垃圾分类回收……还有片中未提到的日本,整个国家都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家庭丢垃圾时,需要将垃圾分类投放,如果分类不对,收垃圾的人是不收的,政府还出台《废弃物处理法》,对于不按规定要求乱扔垃圾的人,最高有可能处以5年以下拘役,以及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下图为新居浜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垃圾分类信息

      反观中国,因为是属发展中国家,全面搞垃圾分类回收不现实,那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应该出一个有文明象征性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城市吧?没有,一个也没有,处理的方式全部是填埋或焚烧,记住,焚烧会产出大量二恶英有毒气体,这是致癌的。这不能不让人汗颜……

 3 ) 《塑料海洋》观后感

制造塑料消耗大量石油 漂浮在海面的塑料会被鲸吞食,使鲸死亡 填埋的塑料污染土地 海底随处可见塑料垃圾 塑料看似分解了,但以微塑料的形式存在(micro plastics)被浮游生物吃掉,微塑料吸附毒素,最终毒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 塑料燃烧的烟有害 海鸟吃塑料会死亡 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后会全球循环 塑料含有能让雌激素释放的东西 有很多人在努力 直接救助动物 垃圾场生物修复 美国海军的摧毁垃圾的方法 回收业 原罪:一次性文化 要少用塑料制品 要循环使用塑料制品

 4 ) 人类不是地球的过客

塑料海洋,对于人类来说只是一个垃圾的处理厂,而对于鱼类蓝鲸来说就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破坏,很难想象要是人类睡在满是垃圾的床上,呼吸着塑料制品的味道,日常还有误食塑料的危险生活是种什么样的感受。人类真是自私贪婪到无所顾忌的占领一切动物的生存家园。这让我想到日本准备在太平洋内投放上亿吨的核废水,那又会对海洋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和改变呢,人类总有一种地球主宰的错觉,忽略其他生物的生存,肆意的污染破坏,就如环保学家说的,或许人类消失对于地球来说才是最好的改变。蔚蓝的海洋看似澄澈干净的模样,其实内里早已充满塑料的残渣,我们平时使用的鱼类体内可能就含有这些塑料里的毒素,想想真是够恐怖的。塑料烟尘是致癌的,作为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造成危害,这么看来塑料真是无敌的发明啊。

台风造成中国石化生产运输的塑料原材料流落海洋,但人们重视起来认真负责的搜寻原料也让人难忘,希望每个国家的人都重视海洋安全,不要再倾倒塑料垃圾入海了。26亿人摄入蛋白质主要依靠海洋,而基本上各个国家的鱼类体内都检测出了塑料制品。海鸟,海洋的环卫工,捡起海洋里漂浮的垃圾给雏鸟筑巢,看到科学家给小鸟洗胃,小鸟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塑料残渣,一只死去的鸟儿胃里居然有234片塑料,鸟爸爸和鸟妈妈从远处的海洋里带给小鸟食物,却不曾想到却因此害死小鸟,一只只保护海洋的鸟类却死在塑料的堆积中,这真是令人发寒,人类真是各种生物的杀手,真正的罪人,海洋是没有边界的一个整体,没有人能涉身事外。

菲律宾烟雾山1号是一个重达百亿的垃圾堆,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垃圾将会燃烧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危害当地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当地大部分人患有肺病的原因。这让我想起我外婆家在大山里,她们也使用塑料袋,但是没有处理的地方,只能把食物包装袋等一系列塑料垃圾扔在大山深处,可能几百年都得不到降解。。。看完纪录片下单了可降解的塑料垃圾袋和购物用的大布袋,以后会注意生活中对于塑料的使用,不想让地球变得更糟糕了,sorry。

 5 ) 用塑料袋放风筝的小孩。

看片名基本能猜到片子的主题和基调,环保类的片子容易让人心累,好在这部片在披露现状后给出了一些可施行的措施,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积极的发展方向。

—— 以下截图可能引起不适 ——

这是一只被催吐的鸟,它的呕吐物中漂浮着一层油脂和许多塑料碎片。
这是一只被撑死的鸟,内脏里全是塑料。
共计234片。
这是一只在死亡边缘哀嚎的鸟。
它们肚子滚圆,被塑料撑满。
这些塑料,相当于人胃里撑下12块披萨。
误食塑料的海龟
被绳索勒住的海豹

受塑料影响的不止是动物,在看似澄净的海水中,科学家预计能过滤出五万亿块塑料。大块塑料在阳光、海浪、盐分的共同作用下变成细小的塑料碎片。当它们被海洋生物误食,进入食物链后,将最终回到了制造它们的人类体内。

对此,科学家研发出一些被证明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是对水体进行生物和植物修复。利用天然有机物分解有害物质,使之变得低毒或无毒;利用绿色植物给土壤和含有重金属或多余矿物质的水体除污。

二是用等离子体炬将物体分子结构还原成核心元素,这一技术对环境友好、能自行产生能源,且价格不贵。

三是值得借鉴的德国包装法案,它规定塑料厂商有责任回收和处理他们售出的包装材料,业内也成立了绿点公司监管垃圾收集。

我一直认为,环保措施如果要落实到个人,靠外力强制是难以长久的,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德国这一方案给出了很好的参考。

 6 ) 今天,你的身体里又多了一点塑料元素。

很少会看纪录片,总觉得太过正式和枯燥。但今天要说的这部《塑料海洋》真的让我从头到尾都看的十分认真,因为不仅是一部科普片更是关乎于我们每个人身体健康的生活现状反映。震撼程度五颗星!

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塑料产品的接触,不论是早上装煎饼的塑料袋还是中午外卖的包装盒,几乎随时随地我们都被一次性消费的塑料包围。当我们随手把吃完食物的包装扔进垃圾桶里就觉得万事大吉那可真都是大错特错!

现在全球大面积的海洋都有风化不了的塑料颗粒沉淀到海洋随处可见的地方。那些本该在海洋里自在生活,不会去考虑吃进嘴里的究竟塑料袋还是小虾米的生物,胃里都塞满了不能消化的塑料垃圾最终导致胃被塞满直到死亡结束这悲惨的命运。

电影中用母亲的视角走访了世界各地被塑料包围不同程度环境影响,影片真实的讲述了当地人民在面对大面积塑料垃圾的无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接触塑料过多,导致流感、癌症的多发于蔓延。没有办法阻止这场人类的“慢性癌症”,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最初美好干净的家园被垃圾一点一点的摧毁与破坏。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天真的以为垃圾会被送到垃圾回收场然后经过完美又环保的净化形成传说中的二次利用,让垃圾不再成为垃圾。

包括我在内,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之前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并且走在街上也会很认真的把每一点垃圾宁愿多走几步都要扔进分门别类的垃圾桶里。

然而事实上,百分之八十的垃圾并不会真正利用起来,而是被换个地方堆积着、发臭着。

很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塑料,都没有办法真正进化成为可再次利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慢慢沉淀,不论过去多久它依然会在那里看着这个荒谬的世界。

海洋中很多塑料颗粒都是经过数不清的年月磨练而成,因为过于细碎,很容易被生物吃进肚里,融进肌肉及身体的每个角落。而我们今天所吃到的海鲜,同样也等于吃进了同等的塑料因子。

可怕吗?真的很可怕。

我们现在越来越 注重养生,从饮食到运动。但似乎我们忽视了生活的地球其实早已经千疮百孔。它经不起我们自私的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折腾消耗真正让我们生活的地方。虽然塑料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了,但付出的代价,这背后给整个大自然及生物圈带来的灾难是难以计数的。

虽然影片最后也没有真正解决的办法,只能让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的细节里,减少用塑料的频率。

虽然我们做不到生活中不用塑料产品,但我们可以减少使用那一小包咖啡糖、一次性保鲜膜、包装好看的饮料奶茶......生存环境是我们自己的,不为别的,爱自己总没错吧。

 短评

环境保护 保护的是人自己

6分钟前
  • ピラミッド
  • 力荐

故事由蓝鲸引入很好,由广及微,又由微及广,世界是无数个个体组成,污染是一点一点扩大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改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识并重视起来。真相太可怕了,涉及中国的那段还是比较正能量的。

7分钟前
  • 声色画报
  • 力荐

看得让人揪心又震撼。揪心是,有那么多的海鸟、海龟等动物因体内塑料囤积过多而痛苦死去;震撼是,海洋中的塑料,所谓的分解,不过是变成更小的碎块,碎块塑料又吸附大量毒素,被鱼类食入后,毒素溶入脂肪、肌肉,最后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人类体内……很讽刺,最后吃塑料的,是当初丢塑料的人类……

12分钟前
  • 隐子草
  • 力荐

只能说尽量不用塑料产品毕竟现在的商品大都是塑料包装的 每天提布袋出门!讲真德国瓶子回收这个真的可以借鉴下啊 这样一来真的没什么人乱扔瓶子了 毕竟都能换钱呢 片里有句话“人类就像是地球的游客” 太多人都抱着反正就活几十年 地球变成什么样也和我没关系的心态 真的是对不起那些动植物了

16分钟前
  • 乱七八糟
  • 力荐

看到卢旺达是第一个禁塑的国家震惊了……

19分钟前
  • mafen
  • 推荐

特别是从死去动物的胃中清理出的大量塑料,触目惊心

21分钟前
  • 且行且歌
  • 力荐

了解才会关心,关心才可能改变。

23分钟前
  • 青石
  • 力荐

震撼又揪心。无数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只有这部纪录片带给我极为深刻的共情感。多么讽刺,人类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最终却会随着食物链回到人类体内。大自然是神奇的也是不幸的,无数次被人类破坏,却始终得不到人类的重视与参与。那些捡垃圾的孩子们,他们做着世界上最脏乱的活,在我眼中他们却比那些口口声声说人类离不开塑料随手扔垃圾的富人们光鲜亮丽得多。这部纪录片,更适合疫情时期的我们,多少N95口罩在现在被投入到海洋,而那些小动物们又做错了什么呢?我想,从今以后我都会努力做好塑料垃圾分类,哪怕一个人改变不了很多,毋以善小而不为啊。真的震撼。

28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力荐

海洋 环保

33分钟前
  • Lucy
  • 力荐

最难得的是,并没有只抛出问题,德国和卢旺达,你选择那种模式?

34分钟前
  • ilie
  • 力荐

看过《渔业阴谋》以后再回来看这片,连片末最后的一点点对未来的美好畅享也变得像政治宣传和营销手段一样让人失望。

38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力荐

一个快递,一个外卖就把当年的限塑令当屁放了,垃圾分类也半年了,希望不要光喊口号。

43分钟前
  • 塞克里奇
  • 力荐

片中没有提及的两点:1. 发达国家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后绝大部分是被卖给发展中国家了,真正在本国获得回收循环利用或者被转化为能源或其他材料的塑料垃圾只占极小一部分,所谓 “成功解决塑料问题” 不过是将垃圾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以后产生的错觉罢了。2. 纸袋的制造和使用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物和230%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水污染物比塑料袋多50%,在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可能造成的污染则是塑料袋的14倍;制造食品杂货纸袋所需的原料比塑料袋多40%;生产纸袋所需能耗是塑料的4倍,回收纸袋所需能耗是塑料的85倍,而在再生循环的过程中,比起废弃塑料,纸袋的处理也会排放出更多污水,进一步加剧环境负荷。此外,纸袋在垃圾填埋场占据的空间也比塑料袋大得多了。塑料制品确实需要减少使用,但纸制品并不见得就是更好的替代品。

47分钟前
  • Andrew
  • 推荐

这么说吧,就凭小李子这么多年关注,数据起码肯定比xx统计局准确,乳化怪歇歇吧

50分钟前
  • 力荐

片子追踪了很多,但还不够深入激进。虽然是个最让人绝望的主题,还会越来越严重,现在也已有很多技术在尝试清扫海洋垃圾。但微塑料是最无能为力的,最有效的还是直接禁和限很多塑料生产,继续努力回收,改变一次性消费习惯。另外吃鱼有风险,几乎一定会将丢出去的吃回来。

54分钟前
  • fro🌈t
  • 力荐

看过那么多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 最大的感受就是 如果没有人类的话 地球哪里还需要保护啊…也许人类最光荣的使命不是保护地球 而是瓦解人类

55分钟前
  • 伏柯萧沆的疯巅
  • 力荐

电影开头那些在斯里兰卡海域打捞海洋塑料垃圾的人和后来在斐济做烟雾检测的人都带着一次性蓝色塑料手套。直到,詹妮弗莱维斯Jennifer Lavers,她用剪刀把死去的海鸟胃部剪开展示里面的塑料,全程都是裸手,没有带一次性手套。原来卢旺达是少数几个禁绝塑料袋的国家之一。

56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之前曾在Reddit上看到一条高分留言,那人说:“作为一个长期养殖生蚝的,我都不敢用手直接去碰那玩意儿。”当时觉得那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看完本片后,真的胃里翻江倒海。

58分钟前
  • Jin
  • 推荐

😢😢😢

59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

很久前,我一直试图告诉身边的人,少用一次性用品、塑料物品……其实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又有多大呢?圈子超不过500,能沟通的可能100,认真听你讲话的可能20,觉得你有道理的可能10,能接受并去做的,可能只有2人…所以现在我更明白,我可以改变的只是自己,少去污染,少受伤害。那些不爱叫外卖,自带水杯,喜欢帆布袋等爱好,都是我保护自己的习惯,会延续。那些觉得地球又不是我家后花园的人,也只能接受这个世界回馈的无处不在的塑料颗粒。德国的回收机构太棒,美国的生产和污染惊人,彩色塑料比无色塑料更有害,那么多受塑料污染死亡的小动物太可怜,食物链顶端的人吸收了更浓的塑料物质。对于我等于复习,但还是打5星。

1小时前
  • pinkca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