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

HD

主演:桥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彦,夏川结衣,中岛朋子,林家正藏,妻夫木聪,苍井优,小林稔侍,风吹淳,茅岛成美,柴田龙一郎,丸山步梦,荒川知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东京家族 剧照 NO.1东京家族 剧照 NO.2东京家族 剧照 NO.3东京家族 剧照 NO.4东京家族 剧照 NO.5东京家族 剧照 NO.6东京家族 剧照 NO.13东京家族 剧照 NO.14东京家族 剧照 NO.15东京家族 剧照 NO.16东京家族 剧照 NO.17东京家族 剧照 NO.18东京家族 剧照 NO.19东京家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京家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12年的一天,年届七旬的平山周吉(桥爪功 饰)和老伴富子(吉行和子 饰)结伴来到东京。这片繁华匆忙的土地上,生活着他们三个子女,在郊外开办诊所的长子幸一(西村雅彦 饰),与丈夫库造(林家正藏 饰)共同经营美发店的女儿滋子(中岛朋子 饰)以及担任歌舞伎美工的次子昌次(妻夫木聪 饰)。一家人久未团聚,自然心间充满喜悦。只是子女长大成人,荷担家业,从早到晚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带着父母游览东京。老两口先后在孩子们的家中小住,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艰辛,而昌次对未来的茫然似乎也让平山夫妇多了一份担心。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总要有放开手的时刻。  短短几日盘桓,为人父母的心中涌起万千情感,却来不及一一道出……绝杀2017老爸当家2神探驾到 浮華宴凡妮莎海辛第一季风雨同路疯狂的求婚擅长捉弄的高木同学(剧版)黄金国度蒙娜丽莎1986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粤语版)飞机云:罪与恋战场上的布谷鸟二十年后再相会刑警使命逃学威凤美国骗局太行英雄传报喜波斯王子:时之刃恋爱超男女梦幻奇石只有野兽铁猴子传奇之战火雄威铁汉柔情1990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二季麦百万废柴舅舅第二季异星灾变第二季改变你,改变我烈血天空英语转折判我有罪希腊人佐巴重启之蛇骨佛蜕天降神兵1986心心相印玩命警探3曾经费城实验:再生约翰・多伊我的女友是天使热血兄弟史前巨鳄:最终章

 长篇影评

 1 ) 《东京家族》

全新翻拍《东京家族》!!向小津导演完美致敬,透过一对父母探访在东京生活的儿女故事,细腻呈现现代家庭夫妻间、父母与儿女间的关系,以及人口老化普遍社会议题,平易近人却直指人心。故事设定与《东京物语》几乎一样,很朴素,有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更多地通过细腻和真实的情感唤起与我们的共鸣。 片中父亲和苍井优聊天那段印象特别深刻,平淡的话语里包含了所有对儿子的爱;还有两位老人无言地坐在岸边以及在宾馆里的眼神令人动容,老人希望只要儿女们好就安心了。影片后半段勾出很多观众的眼泪,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特别提下苍井优的表现,比预想的要好。温柔,善良,真诚,演得还行。 看完全片感叹活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终究需要一些真实细微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温暖我们,给我们希望。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温情佳作,推荐。

 2 ) 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典型的一段:

大哥:“虽然还没和文子商量,爸以后要生活的地方,定在我家也可以。”
大嫂:“我觉得这样比较好,也就是说你想扩建房子吧?”
大哥:“是啊!爸爸你觉得呢?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话。”
老人:“我谁家也不去,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日本人的亲情缩影,那种礼貌,带着一点点似是而非的疏远。有人不同意我这样美化,别解释了,冷漠就是冷漠。但是我真不想用冷漠这么冷漠的词,因为自始至终态度都好好,氛围都和谐。你说是他们虚伪到家了,但好歹人家装也装的出来啊!同样的情感矛盾冲突,要是放在中国,肯定是一地鸡毛,满街狗血了。看看《第三调解室》那种,一家子吵上电视挣房子的节目就够了。

演绎出来,估摸是这样典型的一段:

大哥:“这家我说了算,爸以后跟咱过。”
大嫂:“放屁,咱家哪有地儿?你把老头子收了,我就带着孩子走,离婚!”
大哥:“你敢!还反了你了……”(然后进入无休止的争吵)
老人:“人老啦,不中用,你们嫌弃啊……”

难以置信,81岁高龄还能拍出这样好的作品。
却又坚信不疑,恐怕唯有81岁阅尽世间沧桑,才拍得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山田洋次的影片就是这样,你不觉得他们是在表演,那是真实平实的生活原本呈现,非常自然,自然到你会想要很苛刻的去探究那是不是精心设计过的,例如自行车翻车的老师那一段,我甚至一桢一桢的去找蛛丝马迹,也依然无法定论。
从《母亲》到《弟弟》,再到《东京一家人》(我不太喜欢《东京家族》这个名字),温馨的一塌糊涂。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不过是观光客,孩子在父母的心里却是永远的牵挂。

 3 ) 被嫌弃的父母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决定一生的重大选择不会超过三次。

或许就一次,一次选择,人生就改变了。

变得怎么样了呢?因为抉择的不同,有的人成了牛人,有的人成了庸人。

平山和阔别了十年的也已经变成老头子的昔日好友深更半夜坐在居酒屋喝酒。平山因为身体的缘故早已经戒酒,而老朋友一次次游说,都十年不见了难道不该喝一杯吗?说不定这是咱俩最后一次喝酒了呢。在这样的情感催化下,平山破例举起了杯子。

喝了酒的朋友向平山表达歉意,对不起,我们这么多年没见,你本该住在我家,可是我现在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今晚你不能住在我家了。

谈起各自的儿女,朋友羡慕平山,平山的大儿子是正经八百的医学博士,在东京从业,相当体面。平山一个劲儿的摇头,他原本希望孩子们在本地发展,可大儿子执意要去东京,接着女儿、小儿子也去了东京,将老两口留在岛上,那个岛已经几乎荒无人烟,连商店都倒闭了。

居酒屋里的年轻人鄙夷地看着这两个醉醺醺的老头儿,觉得扫兴,老板娘充满歉意地将年轻人送出门外,和他们一起鄙视了老爷子一番。

醉了的平山说:“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朋友见平山醉了要走,平山一把拽住他,不许走,不是说要和我一醉方休吗?

他不知道这一晚的平山根本无处可去。

《东京家族》讲述一对老夫妻到东京看望三个子女,首先住在大儿子家。原本打算周末带父母游玩的大儿子接到患者的电话,便取消了游玩的安排,返回医院。父亲平山问儿媳妇如果他人在外地怎么办?儿媳妇说,那就会找别人来接替他。看来陪父母出去玩还不够找别人来顶替的格儿。

夫妻俩又住进女儿家,女儿是开发廊的,工作繁忙。她与大哥商量把父母送去了宾馆,说是让老两口住豪华酒店,其实是为了摆脱老人,摆脱麻烦。老两口住了一宿退房回到女儿家,女儿生气了,表示晚上家里要举办酒会,没有地方给二老睡觉,自己想办法吧。

老头儿决定去看望朋友,住在朋友家。而老伴儿美子决定去小儿子家。小儿子没什么正经工作,吊儿郎当,住的地方也很狭窄,她决定去帮儿子收拾房间,给儿子做饭吃。

然而平山的朋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处看儿媳妇脸色,根本无法收留平山。当看到平山握着酒瓶醉倒在居酒屋,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悲凉,他说的那句话“这个国家是不是哪里搞错了,这样是不行的”回响在脑子里。

虽然是日本片,却几乎是百分百地印证了中国的现实。不要说农村,就连居住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现在都削尖了脑袋往一二线城市奔。对于个体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进步要求,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如此争气或许是一种安慰,是炫耀的资本。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老,等到足够老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像平山一样,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

平山的儿女们做了一次抉择,离开小岛,去繁华东京。他们只需要这样一次选择便把整个人生都改变了。随后,市侩、务实、冷漠、薄情、贪婪为他们的一生盖棺定论。看他们对待老人的嘴脸实在有点可恨,也有点可怜。既然选择了出人头地的这条路,就注定了要六亲不认。也许说出人头地都太夸张了些,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就像平山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一样,以为到了东京这样的地方可以大展身手,到头来看看自己的一辈子,不过是拼了命庸庸碌碌糊口,为了生计一刻不敢放松,一刻不敢停止。

平山曾跟老伴儿感慨,自己的女儿小时候是一个多么温柔的孩子。难道婚姻是女人的坟墓吗?为什么东京的女儿变了?不是婚姻是坟墓,而是车轮一般滚动的城市节奏是丧钟,无数年轻生命前赴后继扑进去添火。

从小儿子家回来的老伴儿美子,突然中风,骤然离世。在奔波于儿女的家、奔波于宾馆的那几天,美子就差点昏倒,说自己很累。女儿说,母亲的死是一个突发状况,和劳累无关。她是在推卸责任,但身为医生的大儿子说了实话,有关系。女儿便开始数落父亲为什么不早点说出这种状况。

真想扇她耳光。就在母亲中风入院的时候她还在家里跟丈夫抱怨母亲病得不是时候,耽误工作。我严重怀疑,就算父亲说了,会引起儿女们的重视吗?在儿女如此的怠慢下老两口坚持着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非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而是维护着自己作为父母的尊严。

平山一个人回到岛上,带着妻子的骨灰。他发誓再也不去东京。

儿女们虽然嘴上担心着父亲一人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可以留下来陪伴他。因为当初的选择,因为选择了东京,儿女不再是儿女,是上了嚼子的城市毛驴,他们需要不停地围着磨盘转,直到他们也变老,变得无用。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了老片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以世俗的标准来看,张大民每一次人生的抉择都是错误的。

他妈得了老年痴呆,全家商量老母亲的生活问题时,李木勺建议花大价钱雇人伺候。张大民说出了真相:你当是养猪呢?那是我妈,外人伺候得再好,能有自己的儿女上心?

全家数张大民最窝囊,最无能,最小市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他没事业,就他不上进,就他陪得起。就这么一个没出息的胖子,撑起了照顾痴呆老母和白血病妹妹的担子。他一次次请假旷工,最终下岗失业。照顾母亲有什么了不起,照顾妹妹有什么了不起?一个大男人下岗失业没工作被全天下瞧不起,这就是冷酷现实。

张大民的一生也盖棺定论了,那就是没用。但是,我想当他有一天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不会有遗憾,也不会后悔。他尽心赡养了母亲,供弟弟上了大学,给妹妹送了终,他爱妻子,为了省钱连烟都戒了,他不欠任何人的。他的人生,只不过在某些世俗人的眼中不够成功而已。张大民的幸福并非我有你没有,而是坦然。

而平山的儿女们,有一天,也许会后悔,会遗憾的。也或许他们不会去反省和遗憾吧,一旦这样做了就太痛苦了,生活在大都市的人自有一套自我麻醉,自圆其说的办法。如果不自欺其人,又如何面对现实的疮痍?

 4 ) 当我们还在谈论樊胜美时,日本顶级大师拍出了真正的“都挺好”!

樊胜美切入谈论原生家庭的文章曾经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通过挑起大众的片面回忆制造焦虑,然后完全甩锅上一辈,为当下开脱,这样的单向度逻辑依靠天量复制性套路文章刷屏而得到了部分人认可。

时隔多年,由姚晨、倪大红、 郭京飞、杨祐宁等主演的,一部叫做《都挺好》的家庭剧上映,继续依靠传统的“重男轻女”刻板成见,加上两儿一女的家庭构建,打出了“比樊胜美还惨”的情绪性大牌。

《都挺好》设计了一个女性控制狂,家中的母亲操控家中的一切,委屈女儿,成全了大哥的事业,庇护了二哥的懦弱,唯独让小女儿独自承担一切。

母亲突然死亡,一家人的地位发生巨变。被压制多年的父亲也开始“不省心”,于是故事开始,一家人重新进入战场,形成各种拉锯。大抵的功能性设计是,大哥需要牺牲失业;二哥需要摆脱依赖;妹妹需要放弃怨恨;而父亲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重组眼看就要分崩离析家。一部46集的电视剧,有足够的时间把一个家庭作为横切面,放置在社会中,由小即大的呈现人与人之间,家与社会,相互影响后的变迁过程。

无论是大团圆,亦或触底的煽情,《都挺好》从一开始就没有摆脱社会的刻板印象,选择了迎合现状,而且可能是群体想象的,非现实的拟态真实。这是为收视率而刻意选择的冲突设计,是一次“樊胜美式”迫害妄想症的放大。从这一点来说,《都挺好》一开始的立意就显得格局不够。好的影片如果过于拘泥于现实,或者老是抱着过去,要么是“心机重”,要么就是能力差了。

家庭观,亲情观与中国非常相近的日本,在拍摄家庭类题材影片时,总会关照现实,批判社会,然后憧憬未来。比如日本大师级导演山田洋次的影片《东京家族》就是一部家庭片的经典范本。

目前该片在豆瓣上得分保持在8.7分,好于94%的家庭片。《东京家族》为何没有进入TOP250行列,很大原因在于它致敬了日本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作为“松竹系”的接棒人,山田洋次在电影语言上保持了小津安二郎的温软,比如招牌式的低角度机位仰拍,平缓的剪辑,还有群戏角色关系。但山田洋次在影片主题的态度上却与小津安二郎正好相反。两部影片都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在乡下居住的老一辈父母,打算去繁华的东京看望自己的儿女,顺便拜访下死去的或者健在的好友。

两位老人非常期待这次旅行,贪恋着天伦之乐。可事情发展的并非如所想。儿女们各有烦恼,忙于工作,陷于生活,对于老人的到来并没有十分重视,处处冷落,而且期待他们早日归家。他们一边碍于孝顺的社会评价体系,一面却实在有些手忙脚乱。就当父母看透一切,准备回家时,老母亲却意外去世,一家人被迫回到他们离开的家乡。

在经历了老伴离世、儿女猜疑后,年迈的老人发出感叹:我再也不会去东京了!

对于他来说,一方面是那里是伤心地;另外,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在东京自己无家可归”。《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在主线故事和人物设计上有高度的雷同,但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其关注的社会问题差异巨大。小津安二郎生活在二战期间,《东京物语》关照的是日本二战之后,家庭因社会变化而发生的微妙改变。影片更多落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以及战后大众对于人情的冷落。片尾的一幕令影迷唏嘘不已,一股发自骨子里的悲凉让人感叹良久。不仅是时代变了,连人也变了,让人有“老无所依”之苍凉。

虽然山田的《东京家族》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故事,老人们总是在嘴巴上埋怨下一代的不孝顺或者忘本,以及自我的悲凉处境,但总更多的细节处理,特别是片尾来看,山田洋次绝对是个“老暖男”。他在故事中,将原版的丧夫儿媳改成了尚未嫁进门的普通善良女孩。

三子最被老人看不起,可老夫人最懂小儿子的善良。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就打动了观众了的心,没有那些试探和冷漠,只有年轻人的渴望认可,和老人的对于下一代幸福的寄托。

那晚,儿子和妈妈各自怀恋“一见钟情”的谈笑风生就是山田洋次特有的幽默和温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未过门的儿媳妇的善良是有限的,她不是小津安二郎镜头下的完人,日本传统妇女的典范,而是一个有私心的现代日本女孩。她渴望认可,可老人的冷漠让她受挫。葬礼过后,她希望早点从乡下回到东京,只是碍于情面一直没有说。片尾,是老人与她的坦诚相待,原来刻板的老人并非无情,他温柔且公正,有对于儿子幸福的祝福,也有对于如果未来两人“不成功”的坦荡。

一句话,看出了他的口硬心软。难怪老妇人在谈及“一见钟情”时会说,“他是好男人”。真正的情感其实就是这样,它是如此伤筋动骨,以至于不忍说,不敢说。它是暗河潜流,是看似沉睡的火山,但当它无法自控宣露出来时,你会被它的炙热灼伤。那些戏剧性过强的叙事,本质上都看低生活,于是去编造一个浓度更高的世界。山田洋次的电影则能让我们重新被自己的生活触动,为看似麻木不仁背后的丰盈感动,甚至是惊慌失措。

《东京家族》从上一辈的视角反观下一辈。我们依然看到了疏离和冷落,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故乡与城市的撕扯,从老人,到老家,故乡,一时间统统老去,被抛弃和遗忘。

小津安二郎观察出了一切,无可奈何的叹气离开。而山田洋次同样看到了一切,却选择驻足停留,传递希望。所以,小津给出的是悲悯,而山田始终是诠释着温柔。他就像片尾看起来孤独的老人一样:意识到他者,然后重新接纳这个世界,毕竟,生活总会如常,一直下去。

希望,如《都挺好》这类的电视剧,能更多的关照现实的改变,表现社会内在驱动力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亲情冷暖的影响,然后依然能在恶中发现善,而不是戏剧化恶意,让其仅仅成为饭后谈资。

 5 ) 六十年后

看完,随便啰嗦两句好了。

山田洋次入导演行五十周年的纪念作品,距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已有六十年。影片最后打出字幕,向小津致敬。

故事设定与《东京物语》几乎完全一样。很朴素,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远在濑户内海居住的老父母来到东京探望长子一家、女儿一家,还有尚未成家的小儿子昌次(妻夫木聪)。谈不上什么冲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讲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没什么夸张的情节。长房媳妇是贤惠忙碌的主妇;长子和父亲性格相似,更像兄弟;母亲的方言很有趣;女儿的理发店有浓郁的昭和遗风,女儿比较碎嘴,爱算计,女婿也差不多;小儿子和父亲关系比较疏远……就这点琐细的小事。前半部分不时有山田洋次式的笑点,观众很有共鸣,都在笑。

昌次陪老父母游东京,坐那种观光巴士,到一个景点都会说,请往哪里哪里看,现在是哪里哪里。昌次很困,打瞌睡,老父母很认真地随着广播东看西看。平成时代的巴士比小津电影里昭和时代的平稳多了,不怎么颠簸,只是轻轻的,浮光掠影地荡漾着。

小津很喜欢在电影里安排歌舞伎的场面。山田洋次也给昌次不少奢侈的镜头。歌舞伎舞台全景停留了好几秒,非常漂亮。镜头转向后台做舞台美术的昌次,这就是他不被父亲理解的工作。“这个工作有前途么?以后十年、二十年呢,怎么办?看得到未来么?”

《东京物语》里,老父母住在旅馆,半夜被隔壁打麻将的响动吵得睡不着。《东京家族》里,老父母半夜被入住的中国游客吵得睡不着。挺长一段,一个南方口音的男人大声吵闹,一个年轻女孩子摆剪刀手拍照片。比打麻将那个吐槽得狠多了。

老夫妻坐在一起看海,远处有年轻人蹦蹦跳跳和狗玩。老夫妻费了好大劲站起身,一对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跑步路过。凡此种种小细节,都是导演爱用的。

泪点是从老母亲的死开始的。她摔倒在楼梯间,孙子吓呆了,下楼戳戳爷爷,又指指楼梯间。别人都还愣着,就老父亲一个人突然疯了似的冲过去。后面就是各种泪点,周围此起彼伏的抽泣。

老父亲抱着老母亲的骨灰回老家,葬礼结束,一大家人坐着喝酒,轻松了,也有笑声。儿女们担心父亲如何养老,谁来收拾屋子,谁来做饭——长子说,跟我们一起住吧。父亲就说了一句,特别坚决,很赌气的:我再也不会去东京。

不是在和儿女赌气,或许是因为,东京那个地方,和妻子一起去的,却是自己一个人回来了。那个地方,再也不要去第二次。

苍井优的表现比预想好很多。大概因为导演特别疼她。温柔,善良,真诚,笑起来甜甜的。估计宫崎葵演的感觉也差不多,这二位气质有时十分相似。

濑户内海老家的隔壁邻居很好,那家叫阿雪的女孩子也特别好。帮老爷爷遛狗的那一幕不错。奔跑的少女和奔跑的狗,沿着海边山道,是个好天气。

总之,平成年代的东京家族和昭和年代的东京物语,虽然设定一样,却是非常不同的故事。二位导演的人生哲学也有很大差别。

再就是,后半部分哭傻了……

 6 ) 老山田,老味道

在电影界,翻拍致敬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原因不外乎拿人手短。你拍得像,说你便宜占尽。你拍得不像,说你毁了记忆。总而言之,口诛笔伐,它比拍续集还难。续集电影,偶尔还能有优于前作的。但翻拍致敬,迄今为止,从没有过超越这一回事。最好的也只能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正因如此,看到一些小津拥簇痛批《东京家族》,我也能理解。可问题在于,这本来就不是小津作品,你非要照着小津的味道去看,那只能是自己找罪受。《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它们的情感基调是完全不同的。小津冷漠,讽刺意味重,儿女无情,长者寂寞。但山田洋次的电影,从来都是人情暖暖。别的不说,单看《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就知道。百折千绕,他都相信人世间的情感美好。放在片中,听父亲评价小儿子的那番话,其实已经道尽了区别。这是一部温柔动人的作品,不会因为小津和《东京物语》的存在而失去光芒。 用更简洁的词语去总结差异,《东京家族》显得更加通俗和煽情。单说居酒屋一段,山田的感慨更加直接,只是关于人生白头,不胜唏嘘。而在小津的版本里,居酒屋一段隐藏了过去的历史。《东京物语》里,二战背景的存在让影迷津津乐道。它不仅带出了离世的二儿子,同时塑造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儿媳妇形象——外人比亲人还亲。与之相比,《东京家族》已经往后六十年,日本社会风平浪静了太久。即便加入了大地震的元素,但整个日本社会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危机影响。 有朋友看完后疑问:六十年前在东京没地方住可以理解,但六十年后,老人家怎么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言下之意,他觉得山田洋次照搬得有些刻意。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大都市,老人家就不可能无家可归?当然不是,这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家庭归属感的问题。《东京家族》想说的是“无以为家”,只有这样看,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还没成家的小儿子成了戏肉。在山田看来,这个还没组成的新家才是日本的希望,传统三代人的家庭则回不去了。小两口有担当也有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孝敬老人,从而达成另外一种和解与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大儿子和女儿是在照搬《东京物语》,而小儿子的内容却是重新加入。 更何况,《东京家族》并非为了致敬而致敬,在山田自己的作品体系里,它和《母亲》、《弟弟》组成了家庭三部曲,但我一般喜欢把它们称为“致敬电影人三部曲”。还有致敬这一回事,山田曾拍过一部杰作《儿子》,看过的都说神似《东京物语》。里头不仅致敬了小津,还顺带把沟口健二等人也致敬了一番。所以,与其说山田不懂小津,不如说,有些人实在是不懂山田。最不济的,作为一篇命题作文,他完成得兢兢业业,你总不能奢望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导演去勇攀高峰罢。 经历西方导演和评论家的推动,小津取代黑泽明成为了日本电影另一座高山,难以逾越。在松竹新浪潮时代,山田并非激进的变革者。他没有像今村昌平一样反感小津,也没有像周防正行等后辈那样,在学习小津的基础上去颠覆小津。在这几十年间,山田的姿态始终是谦逊、温和,安安心心拍自己的电影,没有太多的功利野心。或许,这和他一直在老迈的松竹公司大有关系,然而,如果说山田没有自己的电影世界观,反而需要去偷师小津,这未免有些贻笑大方了。 时代不一样,但人的想法总是相似的。真要我说,看这样一部电影,既然都知道幕后制作的来龙去脉,那就少谈点形式,多投入点感情。六十年前的东京故事,它一样会在今天上演。【中国新闻周刊】 http://cinephilia.net/archives/18296 渡边浩对谈山田洋次 「东京家族和东京物语」

 短评

明明比《东京物语》拍得好。

8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前半段和一些场景致敬小津,后面转向是枝裕和,没那么隐忍苦涩,却是波折豁达而不过分煽情。加入一些现代社会细节,更能让我想起亲身经历,半夜看得很虐心。妻夫木聪和苍井优作为新生代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优酱,越到结尾戏越吃重。父亲在天台上说,你妈妈没了,儿子漫不经心哦了一声,随即开始哭泣

1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东京物语是大师经典中意想不到的好,东京家族是意料之中的情感高分

11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即使《东京家族》时隔《东京物语》六十年,但《东京物语》里的核心依旧能够被共通、被理解,小津安二郎的伟大在于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他所表达的人心人情人世依旧不变。不对,也有变的——六十年来咱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嗓门大了。

1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SIFF5 时隔六十年的新瓶装老酒,无非是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认识到“我们最终都要无家可归”这一现实,从年少看待老去,从成长看待家族瓦解,从翻拍重新认识经典。而影片本身,前半段照葫芦画瓢毫无特色,后半段略有突破也顾此失彼。对地震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也很不合时宜。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三星半。想到山田洋次会对社会老龄化,老人孤老故乡的哀叹做更多功课,但没想到会着墨如此之多,电影中心几乎就着陆在此。整个影片没有了小津的“关系网”,家庭成员不是环状感,而是三角形,各方都支楞着,略有生涩。

21分钟前
  • 我是奈可
  • 还行

SIFF@大光明;改编几无新意也无必要,落于通俗治愈,前作珠玉在前,只有另辟蹊径才会出彩,仍是山田洋次擅长的家庭轻喜剧套路,完全无法传达原作内核精髓,两片连看的效果更差,当全场笑点连连,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感觉轻浮;ps.苍井优扮演书店文艺森女也该歇歇了!和原节子怎么好比呢?!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简直像是看到了家族的重影,相似度惊人的可怕。失去至爱亲人的滋味像是再次经历了一遍,实在是太痛苦了。

24分钟前
  • 小Z
  • 力荐

太多感同身受 山田導演就是一點也不煽情卻讓人泣不成聲 居酒屋外和屋裡都挂了東京家族的海報是否能算彩蛋 最後橋爪功一個人剪腳趾甲的鏡頭太戳淚點 久石讓這次相當低調 直到片尾音樂才顯示出他的味道 蒼井戲份不多 但感覺沒有之前弟弟演的出彩 感謝@ShanghaiG 感謝2013年初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

26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我离开的这六个月,父母的衰老和退化程度让我吃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必须解释十几遍;他们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搞清我哪天有课;原本从不轻易受骗的父亲会被弱智的街头骗术骗去几百块。诸此种种,让我有时不得不闭上眼睛不去看画面才能忍住眼泪。第一次见那么多德国人哭,我原以为德国人从来不哭的……

29分钟前
  • 姐夫哈地
  • 推荐

昌次跟母亲分享表白经过、老爷爷感谢纪子的地方很感动。

31分钟前
  • Kirsten
  • 推荐

我就是骑车摔沟里回头看苍井优的那个英语老师

34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熟悉的生活气息。生老病死,便是人的一生。任何从每当逢年过节一张桌子就坐不下的大家庭出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吧。想到一些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不期然就潸然泪下了。淡极始知亲情。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孩子会去错误的车站接父母,父母没法在正确的时间死去。子女凑钱住上的宾馆没有老家的榻榻米舒服,观光车上看到的东京塔不如乡下的路标踏实。母亲好像有提前预知的魔法,也留足了与子女告别的时间,她没法亲口告诉老伴快乐的原因,也没法帮小儿媳助力。迎着朝霞嘱托儿子,你妈没了,此刻家族才能团聚。

4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东京家族》是山田洋次的“阶段总结”,也是借前辈的壳生自己的蛋。山田与小津有本质区别,小津的家庭像无菌隔离病房,人物之间欲言又止,压抑阴郁,是中产阶级的遮羞布。山田还是达观幽默,“寅次郎”们依旧生龙活虎,生死虽沉重,但大家更乐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低角度摄影挡不住他的坦率与实在。

4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小津的故事,骨子里换上了山田一贯的人生态度,小津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被打破了,味道变了,但日本传统价值观的那份优雅和隐忍还在,只是多了一份山田眼中的豁达幽默和乐观。硬是和小津导演比也显得没有必要,如果山田不留一丁点自己的特色,完全致敬变成了小津,那才叫让人失望呢。★★★★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非常美好的电影。妻夫木聪和苍井优站在一起养眼极了。

53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表演太过了 听惯了吐槽体的猛一听类似中文的语速有点受不鸟 无数个实例证明,故事可以学,镜头可以学,剪接可以学,可气质这回事,还是回乡下慢慢养着吧。。。两老静静坐着的场景也能让香港观众捡乐儿,可见学得有多笨。

54分钟前
  • 黄小山
  • 还行

儒家文明下的农民依自然资源而结成稳定社会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儿女们都离开小岛,传统家庭关系遭遇重构。亲情的疏离、城市的压力、举目无友的老俩口在东京只能当观光客,多数的时间是在默默的凝视中打发。不如归去,但小岛也总要变的。在现代化与儒家体系之间,或许只能取其一。【百老汇电影中心】

57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就这一部,这一趟HKIFF值了,“致敬电影人三部曲”最喜欢的一部!云大说,情感基调和小津其实是不同的,比如看哭了这种事……居酒屋一段开始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就这样完蛋了吗?!”不想去和步履不停作对比,但架构上确实有相似之处。看完后尖沙咀夜宵完,好想喝札幌啤酒,在HK可否尽兴一次?

5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