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力量

已完结

主演:肖东发,江晓原,孔祥林,杨敬年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读书的力量 剧照 NO.1

 剧情介绍

读书的力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拍制历时三年,几经修改打磨。头三集动用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演员,参与再现东西方文明史中那些文明巨人的著作形成或影响历史的伟大故事,同时使用大量动画来力求生动表现读书与文明史的深刻关联。第四集通过钱镠家族、翁同龢家族、蒲松龄传奇等,揭示人生的高度与读书之间的关联,读书的祖传家训具有启示教益价值。第五集则展现了全民阅读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及对社会产生的深远文化影响。陪月疑云花椒之味粤语爱的愉悦在伊朗剑行天下校花的超级保镖之异世营救一不小心喵上你吃素的小爸第一季樓上樓下9号秘事第一季天使的胆量之红色闪光青幻记红楼梦(下)年少轻狂 第一季五个扑水的少年2021花木兰(1956)大唐小娘子 第二季虚拟世界999谁是凶手(粤语)南边有你动物出击跟踪者古畑任三郎 黑岩博士的恐怖花路阿朱妈独活女子的推荐第三季小子爱找茶白夜婚礼原声极度危机2004小狗小心肝双面少女2帝企鹅宝宝的生命轮回之旅切尔茜有话说最后的疯狂淬火成钢凯蒂·派瑞:这样的我老伯实习生黄袍加身美人鱼之死亡湖战争的声音刘少奇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其代表作《江村经济》成为国际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他的祖母告知他要“敬惜字纸”。

|阴山岩画:中国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生活的记载。类似的还有

法国🔹韦泽尔峡谷洞穴群

挪威🔹阿尔塔岩刻

南非🔹德拉肯斯山公园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阿根廷🔹诺斯马洛斯岩画

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

哈萨克斯坦🔹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仓颉:黄帝的史官,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选择仿造鸟的脚印创造文字。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成体系的文字。

1899秋,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观察到他治疗疟疾的一味药———“龙骨”上有刻字符。

✈️发现甲骨文的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我要去!!!)

|蔡伦:造纸,后来由于佛教的传播,形成了雕版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第一个安葬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蒲松龄:柳泉居士

|钱镠(liu2)的《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钱玄同、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都是其后辈)

✈️浙江宁波市区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原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



 2 ) 第一集:文明根脉

如果把人类历史进程比作24小时,那么在最后的3分钟,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相遇了。

它们的相遇,改变了历史进程,它们各自惊天动地,却又是看似巧合般的偶遇,才真正换了人间。

古人【敬惜字纸】,还留有惜字塔用来焚烧字纸,虔诚又浪漫。不识字的八十多岁祖母教育费孝通要敬惜字纸,让我惭愧,反省自己对字纸的态度。

河南安阳的文字博物馆,一定要找机会去洗涤灵魂,当看到甲骨文的【字】那么恢宏屹立在大地上,仿佛可以看到包括仓颉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文字的传承,所付出的心血。

不识字的祖母教育费孝通要敬惜字纸
焚烧字纸
惜字塔
河南安阳的文字博物馆
博物馆内

 3 ) 《读书的力量》,科普性的片子,种草提到的书籍和地点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读书的力量》纪录片

  • 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者,人类学书籍《江村经济》
  • 敬惜字纸
  • 字为人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

第1集《文明根脉》

  • 阴山山脉:刻印在砂石上的岩画,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关于狩猎、放牧、舞蹈、战争等事件的记载,这是人类文字发明以前重要的记录资料,但目前还无法完全破译。除开岩画,还有“结绳记事”
  • 古籍《淮南子·本经训》记载:仓颉受黄帝之命,创造文字。
  • 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河南安阳的殷商遗址先后发现了大约15W甲骨,共约4500个单字,已识别有2500个。甲骨文的发现,基本证明《史记》的准确性。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 竹简:在纸张发明之前,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也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的开端。木牍:薄木片书写。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开始风行天下,人们才找到了迄今为止最完美的书籍形态和文字载体。
  • 如果将人类的300万年进化历程,压缩成24小时,那在最后的3分钟里,文字、造纸术、印刷术才不期而遇,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脱颖而出。

第2集《精神底色》

  • 孔子:“文圣”。做人做事的基线,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信奉的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
  • 孟子,孟轲。《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成为中国人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思想源头。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南宋将此成为“四书”。
  • 西方: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邪恶即无知”“认识人类自我,追求永恒真理的理性精神”成为西方文明成长历程中一以贯之的品格特色,科学、数学、理性的底色。
  •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柏拉图为希腊语“宽阔”的含义):《对话录》柏拉图记录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著作《理想国》,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工具论》人类史上最早的一本逻辑学著作,著作《灵魂论及其他》《形而上学》,“吾爱吾是,吾更爱真理”则为西方思辨和创新提供了根本的原则和无穷的动力。
  • 老子《道德经》:康德、尼采、罗素、爱因斯坦、海德格尔都是这本书的拥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开《圣经》,就属《道德经》了。作为道家哲学的经典,《道德经》还催生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因循自然、以柔克刚”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3集《历史之轮》

  • 亚当·斯密:《国富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书籍,影响了世界进程的书籍。(翻译者:杨敬年教授)
  •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论著,现代文明工业化的基础从这本书开始。
  •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引发了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地理大发现。
  • 利玛窦: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本名玛提欧·利奇,于明朝万历年间在中国传教,第一次带来了“世界、地球”的概念,同时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中国经典为外文传播到西方。《利玛窦中国札记》:是第一本让欧洲人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经典著作。西方知识体系中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学科“汉学”。
  • 严复:1897年英国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天演论》,轰动了当时中国知识界,让严复一举成名。《天演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文明的嬗变的嘹亮号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为许多社会精英所接受,并把它作为救亡、维新、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

第4集《书写人生》

  • 翁同龢(hé):江苏常熟,翁家“彩衣堂”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翁同龢手书)。
  • 蒲松龄:《聊斋志异》,科举失败,但一本聊斋传千古。
  • 钱镠:《钱氏家训》。钱镠的势力在唐末乱世中崛起于临安,后来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身后谥号“武肃王”,在江浙地区被称为“钱王”。《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钱氏家族都以义庄的方式保障族人读书的权利,后代子孙人才辈出,例如钱穆(国学大师)、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钱学森钱三强(科学界“三钱”之二)、钱钟书(学贯中西)、钱永健(诺贝尔化学奖得住)。钱穆:1930年一直自学的钱穆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是钱镠家族后裔在全国聚居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地方。

第5集《全民阅读》

  •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原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 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常熟,据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藏书量始于北魏的“铁琴铜剑楼”。
  • 杭州图书馆:2008年杭州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5W平方米,90%面积用于接待读者,是目前国内外开放比例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我国第一家率先秉持“平等、免费、无障碍”理念的图书馆。
  • 深圳中心书城/深圳图书馆:占地面积8.2W平方米,是全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
  • 农村读书:耕读传家,读书应该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为生活的日常。

 4 ) 观影后的一点思考

阅读能激发人的思考,思考又能促进新知的诞生,如今电子阅读普遍盛行,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其便利性,但是碎片化阅读能否真的达到思考和促进作用,还得反思。前人伟大的著作和蕴含其中的精髓之所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一定意义上是阅读巨著的人,静下心,关照当下,不断思考才得以为时代所用。所以,关键还是在阅读人的深度思考,只有结合时代的思考才会发挥出读书真正的力量吧~~

 5 ) 记录

第一集 文字的创建和文化载体的发展 第二集 世界文化的精神底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第三集 世界文化的交流 第四集 知识改变命运(科举)、知识传承(学风建设、书香门第) 第五集 全民阅读、知识氛围提升 一本书代表着作者的呕心沥血,也代表着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发展,文字的创建、文化载体的优化、文化的积累、思想的进步,一步一步改变着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今后的我们,也将会成为巨人的一部分,为后世的人提供更多的知识累积。 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教育,它本身也是个人进步的一个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师,仅以自身看世界,此世界却只孤身一人,交流本身即应为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的过程。 知识的积累与传承,在家即应以身作则,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极其重要,教育不应该只是还在上升期的人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小孩子的事情,“钱氏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古到今,为什么资源大多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上,而不是掌握在大多数的“寒门”手中,因为他们在知识不断积累中也在不断地给自己、给家族积累更多的底蕴。 看完之后更想要一个乌漆嘛黑的有个暖光灯书房了

 6 ) 读书笔记

尝试第一次用文字记录心得体会。这是一件好事,总结,思考,凝炼,描述。这也是一件开头难的事,看记录片时会为文案精美动魄而心动,看完后却难以用自己的言语去总结,至于剧情,落笔无言可写就常常放弃。

尝试着从命题作文去思考这个纪录片的标题与展开顺序的逻辑与内容。当是对自己想法的一个记录。

读书的力量,由题可见,一是读书,二是力量。而读书就得先有书,那么书是怎么产生的?力量,通常是具有推动性,革命性,是一股巨大的能量,那么读书会产生怎样一股巨大的能量,又会对个体,家族,社会产生一种怎样的影响,进而去推动社会发展?

(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讲故事能力,至少我是从没有想到过这么多方面的关键性,如果是我去拍,还真不知道该从哪些当面去讲。当然,我也不是学编导或相关专业的人,但我经常会感概各行各业的人独出心栽,独具匠心的非凡能力。)

1.文明根脉

引:

人物:费孝通

事物习俗: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

正题:

从阴山岩画等世界类似古迹,简单介绍了各文明文字的产生演变。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从文字的载体演变引出了造纸术与印刷术,在这里也描述东西方技术之间的互动与差异。

附着着字符的纸张,不但记录着历史,传播着文化,还印刻着人类文明的密码,蕴藏着改天换地的神奇力量。

2.精神底色

引:一个辩题,文化差异从何而来,又如何延续至今?

康奈尔认为人种导致了文化差异,而现代科学对人类基因图谱的测序发现,人类99.99%的基因是相似的,故而否定了这一想法。进一步提出了,种族是文化概念,而不是生物概念。

正题:

东方的孔子、孟子、老子等代表的文明哲学,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哲学两大源头,儒家注重“仁”、“善”,道家注重“道”、“真”。与此同时,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源头。

有著论《历史的起源与。。。》称这一时代为轴心时代标志是,北纬30度,几大文明走向的书籍横空出世:《对话录》《论语》《福音书》《理想国》《工具论》《孟子》《道德经》。

3.历史之论

引:《国富论》对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的推动作用。

正题:先讲述了西方牛顿重大发现以及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对认知体系的改变,对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启蒙与技术支撑。而牛顿所谓的巨人的肩膀大抵也是书籍吧。

再到《马可波罗游记》所引起的人文科学复兴,推动地理大发现。

随着西方利玛窦等一批传教士带着西方的新事物来到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思想制度等理念带到西方,引起欧洲汉学兴起。对当时处在文艺复兴萌芽时期的欧洲哲学家们是新鲜的血液。

近代中国,在亡国灭族的危机下,严复翻译的《国富论》寓意唤醒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同时代,还有马克思主义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这一时期,大量西方著作被翻译过来,是带有政治目的性的,指出国民劣根性,进行文化批判,希望产生一起新青年,救国存亡。

不同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互相影响,推动历史进程。

4.书写人生

引:甘相伟,北大保安考上北大的励志故事

正题:从学院到科举制度,考上与落第各有人生,如科场失意的蒲松龄,却在毕家当老师的日子里写出了著作《聊斋志异》,如此类似的还有李渔等。

再到官学与私学,而私学里最重要的就是家学。以《钱氏家训》、一个延绵千年,人才辈出的家族为例。

读书改变人生。

5.全民读书

引:天一阁,私人藏书阁

正题:公共图书馆的普及,让书籍从束之高阁不见天日到融入普通百姓生活。

总结:从文字到文化,大可以改变文明进程、国家命脉,小可以改变家族、个人命运,从私人享有到全民阅读。

 7 )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自行存档

纪录片《读书的力量》

(文明根源、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全民阅读)

敬惜字纸、惜字塔

阴山岩画、法国韦泽尔峡谷洞穴群、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挪威阿尔塔岩刻、南非德拉肯斯山公园、阿根廷洛斯马诺斯岩画、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哈萨克斯坦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人类文字发明以前的岩画)

孙绍振、肖云儒、王双怀、冯天瑜、刘玉堂、梁中效、肖东发、江晓原、葛剑雄、李工真、杨朝明、方光华、郭齐勇、邓晓芒、韩鹏杰、李国山、常修泽、张国刚、杨敬年、陈嘉映、王先明、黄健、陈洪

语言是一次性的、现场性的、转瞬即逝的

“天雨粟鬼夜哭”——昔者仓颉作书

“天雨粟”:“造化不能藏其秘”

两河文明苏美尔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1899王懿荣“龙骨”

《史记》:“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殷商旧都(晚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人类文明参天大树,语文和文字就是树种与树根(愈来愈丰厚的文明基石)

金文/钟鼎文(青铜礼器):祀典、赐命、诏书、征战、盟约

书籍的开端:竹简(纸发明前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

木椟:薄木片(简牍)

两河流域苏美尔:泥板/黏土

古希腊/罗马:羊皮书、莎草纸(古埃及)

贝叶:多罗树树叶(古代印度)

古登堡金属印刷(第一批《圣经》)(铅活字印刷)

瑞典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卡·冯尔·奈《自然系统》生物学著作

“种族”只是文化概念,而非生物学概念

全球伦理两个最基本的伦理规则:“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杨朝明)

《论语》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人性是社会的基础

苏格拉底(社会道德教师、三次随军作战、最早谈论人生的哲学家、不断追问“精神助产术”)

“法律是一个城邦的基石,守法就是正义”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逻辑学著作

“万经之王”

汤因比

“因循自然,以柔克刚”

轴心时代(“文化宗师的出现”、“终极关怀的觉醒”

亚当·斯密《国富论》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

徐光启

(“几何”)

赫胥黎《天演论》

甘相伟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

翁同龢(常熟)《明定国是诏》“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翁心存

《钱氏家训》542字,钱镠(钱王墓,浙江临安)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图书馆是社会均衡器”

羊角桥村汪新民

 8 ) 笔记

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数以百万计的贫寒士子通过科举考试冲破了门第荫庇的藩篱,去攀登曾经遥不可及的人生梦想。

金榜题名,毕竟是少数人的幸运,更多的读书人在寒窗苦读后未必能够换来梦想中的功名。但正因为书籍的滋润,让他们的人生迎来了另一种再造和收获。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短评

谈论从古至今书籍对文明的促进,知识对个人的影响。引用“轴心时代”的理论很有意思,大师都是成波的来结队的走。最后看到钱氏家族介绍真是挺震撼的!赶紧下单给老公买个kindle oasis…(我有)

9分钟前
  • Willa
  • 推荐

作为纪录片前四集讲的东西太浅,绝大部分东西在课本上都已经学过了。

13分钟前
  • Chuck0924
  • 推荐

前三集难拍但不好看,毕竟大家都熟悉;四五集倒是不错

17分钟前
  • 寒塘鹤影
  • 推荐

常识性知识比较多,看到杨敬年106岁仍在读书,以及钱氏家族的家训仍然肃然起敬

18分钟前
  • 人间几度
  • 还行

文脉底蕴历史书写阅读,钱氏家训令人眼前一亮。

20分钟前
  • 防晒霜
  • 推荐

权当扫盲,钱氏家族确实了不起。

23分钟前
  • 小鹿
  • 推荐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切题,但是也有收获。以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梳理了一些相关历史与重要人物,翁同龢家族很厉害,而钱氏家族当真是灿若星河了。最后一集讲了下各城市为推进全民阅读作出的努力与现状,给了武汉不少镜头,亲切。

28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权当扫盲啦……要是广州也有地铁图书馆就好咯

31分钟前
  • 屠龙小咪
  • 较差

主题似乎有点散,从甲骨文的力量到古希腊哲学的力量,第四集才是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的力量。最后一集讲了各地政府为了推进全民阅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却没讲各地老牌独立书店因为种种困难而倒闭,一部皆大欢喜的歌功颂德纪录片罢了。钱氏家族固然牛逼,可是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的农民工,却没办法在东莞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只能回武汉做一名水泥工人。读书到底有什么力量?

32分钟前
  • 阿孝咕
  • 还行

灵感与爱,知道与理想,有所悟有所得~~

33分钟前
  • 瞳°不乖
  • 力荐

粗浅看看,大概了解了解就挺好的~

35分钟前
  • 老韩
  • 推荐

央视版的劝学,第一次知道钱氏家族……整个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36分钟前
  • 沒頭腦不高興
  • 推荐

《但是还有书籍》打开了我看书籍类纪录片的大门,紧接着一部《读书的力量》短短5集的纪录片,又让我对读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到甲骨文的出现,再到竹简记字,当时读书人的标配是“学富五车”。《论语》《孟子》《老子》,以及苏格拉底的“助产士”学说,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读书人的底色。书籍不仅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它海纳百川,它有容乃大,它不仅诉说着历史,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41分钟前
  • 顔白
  • 推荐

听到这片子真实地介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在中国推广开来,就知道这片子确实是在认真做纪录片。

46分钟前
  • 电影里的Red
  • 力荐

读书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可以改变家族命运,可以改变民族命运。

50分钟前
  • 小王子
  • 推荐

不错 内在的逻辑可借鉴

55分钟前
  • 自娱自乐的哑巴
  • 力荐

跟之前的《书迷》立足于“个体”不同,这部片立意宏大多了,是从人类文明和社会推动的角度来阐述的,5集,每集一个大立意:文明根脉(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等技术)、精神底色(中国的儒道经典和古希腊三杰传事书籍对整个文明的影响)、历史之轮(阐述了影响历史进程的几个经典著作)、书写人生(读书对个体和家族的影响,尤以钱氏家训为重点例子)和全民阅读(藏书楼、图书馆及公共图书活动的推进),前3集甚至还把范围扩展到了全球。

59分钟前
  • 星汉
  • 推荐

看了第五集,城市乡村图书馆建设,在五年前是这样的。

1小时前
  • 贾小年
  • 还行

B站已出全集。内容一般,前4集讲文化进程,个人比较推荐最后一集《全民阅读》,看看几个城市的精神建设。(14)

1小时前
  • 了一
  • 还行

被钱氏家族震惊到了

1小时前
  • HeiHell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