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完结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汉武大帝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临场剧场版绮丽之国白蛇传诱爱入局铁齿铜牙纪晓岚2无线追梦人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二季褪色的回忆德州游侠借钱专家天才女医生第一季克罗切特和水贼回溯因果恋爱中的城市哈德逊岸边的海德公园狮心兄弟大宋断狱神手尸地伏魔2孩子2021寅次郎的故事11:寅次郎勿忘我班尼的录像带新铡美案边城喋血记母亲的双眼意外的爱情秘方热血街区电影版2:天空尽头新少年包拯都市浪人喇家史前文明消逝之谜如父如子2013都市至尊豪媳聊斋志异之瞳仁语岩脊求生奥提斯女人们的期待朝花夕拾粤语布拉格来信远走高飞雄狮(原声版)大叔的爱:归来

 长篇影评

 1 ) 经典是实,神作则非,仍有瑕疵

《汉武大帝》的优点不用我多说了,其剧情风格的气势恢宏、整体上对史实的忠实、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韩磊大叔饱含深情演唱的《最后的倾诉》和《等待》、场景的壮丽和大气、细节的严谨考究(本剧历史顾问是王子今教授,国内研究秦汉史的权威专家)都值得细细回味。在我看来,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胡枚导演的高水平发挥。胡枚导演作为一位女性,可以拍出如此大气磅礴的历史正剧( 《雍正王朝》 也是她的作品),确实相当难得。总体上,《汉武大帝》确实可以算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甚至可以不加这个“之一”),其忠实于历史(片头已经明确点出本剧基本上改编自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的创作态度远胜于号称“历史正剧”却在很多地方把历史改得面目全非的《康熙王朝》、《贞观长歌》和《大秦帝国》系列,而其剧情的紧凑、剧情高潮部分的雄浑大气、情节观赏性之强、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又远远胜过了忠实于史实、细节考究认真细致但剧情观赏性弱的《贞观之治》。

不过有些话还是应该说出来。虽然作为一部经典历史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之无愧;但是,《汉武大帝》仍然有许许多多瑕疵,就算这些瑕疵都是瑕不掩瑜,《汉武大帝》也达不到有些人吹捧的那种高度,更称不上“神作”。

《汉武大帝》的瑕疵大致概括一下,至少我认为有如下这些:

1、《汉武大帝》个别地方对史实有较大偏离,常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情况。虽然平心而论,《汉武大帝》整体上是尊重史实的,对汉代服饰、汉军和匈奴军装备(剧中匈奴骑兵没有南北朝时期才发明出来的马镫,可见考究是认真的)、汉代宫廷礼仪等考据得都比较严谨,在史实考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了对汉武帝刘彻过度美化之外其他角色性格都大体上符合《史记》的记载(如窦漪房的专横跋扈和疼爱子孙,王娡的阴险狡诈,田蚡的小人得志,卫子夫的恭谨贤惠,卫青的谨慎谦退,霍去病的个性张扬、锋芒毕露,汲黯的刚正不阿,刘据的善良文弱);但是《汉武大帝》全剧违背史实甚至篡改历史的地方仍然是存在的。其中移花接木的情况比较多,如“细柳营”的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而不是剧中所描述的汉景帝时期,电视剧把匈奴冒顿单于弑父(头曼单于)篡位的故事嫁接到百年之后的伊稚斜单于身上,剧中直接把身份背景相似的赵信和卫律[两人原本都是胡人(匈奴人),都曾经降汉,后来又都叛汉投降匈奴,并且都得到过匈奴单于的重用]合并为赵信一个角色(“苏武牧羊”故事中苏武的对立面原本是卫律,剧中改成赵信)。此外在其他方面瑕疵也不少,如受宫刑后的太史公司马迁居然还有胡子。全剧最违背史实的地方就是将李广将军的结局由《史记》、《汉书》明确记载的因迷路误期被逼自杀改成战死沙场。战死沙场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如果李广真是战死沙场那么对于他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他儿子李敢又何须迁怒于大将军卫青甚至将其刺成重伤?剧末字幕中说刘彻一生抗击的匈奴人最后西迁到了欧洲,这也是沿用了目前已经基本上被证伪的历史假说,事实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Huns(匈人)和匈奴人之间有关系。

2、《汉武大帝》以汉武帝征伐匈奴为主线,对汉武帝平定瓯越国、闽越国、南越国、开辟西南夷地区(今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省全境、贵州省西部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和安顺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百色市一带)的疆土、灭卫氏朝鲜、入侵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的历史或一笔带过、或直接忽略。这一方面美化了汉武帝的形象,没有表现出他凶残暴虐、穷兵黩武的一面以及因为他穷兵黩武给汉朝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丑化了汉武帝,抹煞了他开疆拓土、初步奠定传统中原王朝版图的历史功绩。

3、《汉武大帝》对于汉武帝的形象确实有过多的美化。历史上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和汉昭帝时期发挥过重大作用(尽管他的财政改革堪称祸国殃民),但全剧中他露面的地方很少。电视剧对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官营、颁布“告缗令”和“算缗令”打击民间资本导致汉朝中产以上人家大量破产、大肆任用酷吏并推行严刑峻法残暴屠杀无辜民众、穷奢极欲挥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的暴行、暴政、恶政、恶法几乎没怎么涉及,巧妙地掩盖了一代暴君的滔天大罪。现在秦汉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西汉时期“溺婴”问题,而西汉“溺婴”与汉武帝苛捐杂税肆意盘剥劳动人民和由国家垄断盐铁生产有关。汉武帝时期的民生状况可以说是无比凄惨,这一点在剧中只有最后一集汉武帝视察民情时有所体现。要知道中国人是最温和、最具忍耐精神的民族,可是汉武帝时期广大关东民众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为生存而抗争,可见汉武帝及其手下酷吏统治的残暴不仁!据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关东民众被逼无奈之下愤而起义,“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剧中最荒唐的情节莫过于汉武帝和晚年卫青的一段对话,这段对白中汉武帝居然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一位帝国时代的专制暴君,竟然是这么伟大的人民公仆!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一切拜物教中,最可鄙的莫过于权力拜物教,崇拜权力和崇拜有权力的人是滋生暴君和暴民的土壤,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顽固的毒瘤!美化暴君、歌颂暴君只能带来暴政和虐杀,绝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民族复兴!

4、这部电视剧在西域部分拍得十分潦草,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汉武帝时期,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唐代初期)。可剧中西域(中亚)那边的居民,一个个头戴白帽,看上去是一副穆斯林的装束。这一点考证也太不细致了!另外,在张骞通西域相关剧情中,演员念出的台词对西域很多国家国名的读音都是错的。即使抛开剧里把“大月氏”读作“da yue zhi”(此处有争议,但大多数当代历史学家都倾向于应该读成“da ruo zhi”,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都是这样注音的)不说,剧中把史学界公认的“大宛”(da yuan)读成“da wan”绝对是误读。看过许慎《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宛”字在汉代就读成“yuan”或“juan”音,“wan”音至少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才出现的。

5、这部电视剧整体上台词写得很好,但也有个别台词过于现代化和口语化。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晚年汉武帝和宦官苏文谈到钩弋夫人为他生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时,自称是“他爸爸”。汉代人自称是孩子的“爸爸”?此处改成“他爹”该多好?另外,陈宝国老师的演技的确十分精湛,他演汉武帝演得几乎可以说出神入化。但不可否认,陈宝国先生的北京口音比较重,用带京味的普通话演汉武帝,总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当然,除了第3点以外其他缺憾都不算大问题,总的来说《汉武大帝》仍是一部恢弘大气的经典历史剧,这一点是应该承认的。

 2 )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霍去病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是的, 今天我要写的是霍去病。 我不知道在多少篇周记、作文里写过他, 有时候想想我都替我老师心累, 估计都要看恶心了。 刚刚我从邮箱里翻出其中的一篇《祁连冢》, 差点没被自己当年的矫情给酸倒了牙。 不过啊, 我是真的好喜欢这位少年将军啊。 他有多厉害多优秀呢? 我爸语: 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打这一仗, 功成而身逝。 豆瓣鹅语: 自带gps, 大汉朝行走的荷尔蒙, 活体杰克苏。 知乎语: 顶级高富帅。 我: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呀, 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 十八岁那年, 他以羽林郎的身份出征, 领兵八百,斩敌两千余人, 杀死单于祖父, 俘虏单于相国。 武帝刘彻,赞其勇冠三军, 是为“冠军侯”。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匈奴人哀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那一年,他未及弱冠。 黄河受降时, 面对着哗变的数万名匈奴士兵, 他竟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 仅以气势便镇住了四万多匈奴人, 诛杀了哗变士兵。 如此战功,可算赫赫? 十八岁的我还在课堂上打盹儿睡觉呢。 此后, 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最高的荣耀与追求。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能词人辛弃疾, 因仰慕霍去病, 所欲管自己叫做弃疾。 善战者名垂千古, 卫国者百世流芳, 能若霍去病开疆扩土者几人? 他曾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后来匈奴灭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成家啊? 可惜可叹,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相传,西汉武帝元狩六年深秋, 长安冠军侯府外沿街两侧, 由生活在陇西、北地五郡的匈奴降俘组成了 整齐列阵的玄甲军, 竟从城中冠军侯府一直列阵直指帝陵东北, 绵延几十里,好不壮观。 而帝陵一侧,是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墓冢。 墓前,“马踏匈奴”的守墓石依旧英气逼人, 千年如一日地守着昔日的主人。 渭北高原的秋风, 早已吹干了金铜仙人的清泪。 只有古柏葱郁的枝桠间 掩映着巨大的"祁连山形冢"。 “谥之,并武于广地曰景桓侯”, 史书上寥寥数笔, 便是他的结局了。 记得高二那年去西安, 眼睁睁看着大巴车从茂陵路过, 老师不肯让我下车, 学校游学的计划里没有那里, 对此我一直很遗憾。 之后,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西安的时候, 我拜托她去了茂陵, 去了祁连冢, 她说她替我在霍去病墓前说, 她有一个朋友, 很喜欢你。 是啊, 霍去病, 我很喜欢你, 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洪流。 我真是太惨了点, 十次动情, 九次都是瞎动情。 其实想一想也挺好, 不用看到他英雄迟暮的时候, 一想到他, 永远是那个横刀立马剑指凌云的少年模样。 大一那一年, 有一个专业课老师, 说卫霍是汉武帝男宠。 我气得要死去找他理论。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怪司马迁。 司马迁推崇李广一系, 为了帮李凌说话而遭受宫刑, 他不喜卫霍二人。 要不有人说呢, 千万不能得罪文人。 佞幸列传里洋洋洒洒痛斥了邓通、李延年等人之后, 轻飘飘地来了句: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你说可气不可气。 我很喜欢他, 喜欢那个两千多年前 缓带轻裘纵马引弓的长安少年郎。 所以写出来, 我希望你们也喜欢他。 《汉武大帝》是部很好看的电视剧, 安利。

这里的霍去病是最符合我想象的霍将军。

 3 ) 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体现的-- 卫青

这是一篇历史巨著, 这里有帝王光鲜的一面,也有他无奈的,阴暗的一面。
让我震撼的是最后,卫青临死前,为了太子的事去见汉武帝的那一集。当卫青的轿子到了皇宫的时候,那些守卫们,分分鞠躬,呼唤着大将军。。。 那场景真让人潸然泪下。这是对一个军人,一个位高者的个人魅力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尊敬。及时像卫子夫这样的,看惯权力场的人,看到此时的场景也是无比的震撼。当汉武帝,听说卫青来了,也是对宫人说: 我要着正装去见卫青,这是什么样待遇,什么样的人会让汉武帝这样的天之骄子如此重视? 卫青,到台阶下,拒绝抬轿上去,走不了,就爬。这是他对他的伯乐的尊重。 即使想卫青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还是那样的谦卑和自知。
这就是人格魅力。对上,让领导者赏识和器重,对下,受到下面的人拜服。
不得不让人学习和尊重。

 4 ) 本剧中的好演员们

以下奖项截至本片拍摄的2002年。

1.陈宝国饰汉武帝
1982年 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刘思佳 获1983年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5年 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咱爸,咱妈》。
1996年 电视剧《北洋水师》 主演邓世昌,该剧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影厂优秀电视剧大奖。
2001年-2001年度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观众最喜爱的优秀电视剧演员。
2002年在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饰演汉武帝,于2005年获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该剧获2005年第2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2年 电视剧《汉武大帝》汉武帝 2005年最佳男主演(《北京青年报》结合观众调查及2005年荧屏电视剧收视率数据)。2003年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第四届金鹰电视艺术节)。

2.焦晃饰汉景帝
曾经荣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
首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上海文联首届文学艺术奖;
第八、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
第十七、二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第六届佐临奖最佳男主角奖;
“五个一”工程奖等。

3.归亚蕾饰窦太后
1966年第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烟雨蒙蒙》
1970年第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
1970年第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家在台北》
1978年第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蒂蒂日记》
1993年第三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喜宴》
1996年第三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女儿红》
1991年二十六届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她的成长》
1997年三十二屇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圣母玛利亚》

4.陶虹饰刘陵
1997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届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叙利亚妇女联合会最佳青年女演员奖、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四届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8年:以影片《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第十八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99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九八年度最佳演员奖。
1999年:以电影《美丽新世界》中黄金芳一角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以电影《黑眼睛》中丁力华一角获法国第二届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2000年:以电影《说好不分手》中鹿欣欣一角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2年:以电视《空镜子》荣获第20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5.宋晓英饰王娡(王皇后)
1984年宋晓英因电影《十六号病房》获得第四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1年因主演影片《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6.张世饰田蚡
1989年《香蕉天堂》(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3年《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受邀参加东京影展)
1994年《五魁》(又名《验身》)(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入围,获荷兰鹿特丹影展最佳东方电影,观众票选最佳男主角)
1998年《抓奸强奸通奸》(受邀荷兰鹿特丹影展)
2000年《大惊小怪》大陆中国电影集团2001年贺岁电影
2001年《挖洞》(台湾辅导金电影)

7.沈保平饰梁王刘武
1999年,参演的话剧《太行山人》获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铜牌奖。

8.孙飞虎饰韩安国
1981年 新时期电影十佳演员奖和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西安事变》饰演蒋介石。
1989年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巍巍昆仑》饰演蒋介石。
1990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开国大典》饰演蒋介石。
1994年 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重庆谈判》饰演蒋介石 。
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电视剧《少帅春秋》饰演蒋介石 。

9.陆剑民饰卫青
陆剑民1988年在电视剧《大学》中成功地扮演了军医唐格非而获“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1年《跑马溜溜的山上》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短剧奖;
1992年主演的电视剧《白马》获得第十三界“飞天奖”最佳中篇电视剧三等奖;
1993年在中日合拍的连续剧《离别广岛的日子》中饰蒙古硬汉塔拉,该剧在日播出后获日本放送大奖;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
2001年在电影《一曲柔情》中饰演的新派画家陆放获“中国电影家学会奖”最佳演员奖提名
2002年主演的《导弹旅长》获得获第十五届全军“金星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24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2005年主演的《汉武大帝》获得第25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10.刘莎饰薄皇后
2003年第七届中国“桃李杯”舞蹈大赛亚军第八届北京市专业舞蹈大赛金奖

11.高发饰伊稚斜单于
2002年由高发主演的法制题材长篇电视剧《盛世青天》荣获"金剑奖"
2006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金鹰节最具人气演员提名奖 提名作品:《汉武大帝》。

12..言萌萌饰春儿
2001年浙江《稠城杯》第十二届小品邀请赛《相亲》荣获全省一等奖

13.娄际成饰刘安
1982 上海首届戏剧表演奖 (《孙中山与宋庆龄》 饰孙中山)
1996.5 中国话剧金狮奖
1997.4 首届佐临话剧艺术奖男配角奖
1997.4 宝钢高雅艺术奖表演奖
1997.4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 (《商鞅》 饰公子虔)

14.侯祥玲饰主父偃
1993—1994吉林东北亚音乐台主持人大赛冠军
1994—1999年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曾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四次获得嘉奖
电影《但愿人长久》获得 澳洲拜伦湾电影节最佳影片
电影《我的长征》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07年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军事题材特别奖
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荣誉奖

 5 ) 汉武杂谈

1.本剧虽然不能作为正史来看,但是作为影视化作品,给不愿意读古书的年轻人看看还是不错的。陈宝国来饰演汉武帝刘彻是合适的。

2.电视剧,特别是历史题材,经常会出现读错的字,比如魏其ji一声候啊,冒mo四声顿du二声单于等等,就这两个印象深些,其他的要是再看能想起来

3.影片剪辑不好,战争场面也拍得太马虎,有的时候很出戏啊。

4.虽然不能用正史来要求这部电视剧,但是有几个点,我必须说一下:

第一,南宫宫主确实是汉武帝的姐姐,但是她并没有远嫁匈奴,而是嫁给了张姓侯爷。整个西汉历史,西汉没有真正远嫁过一位公主去匈奴和亲,都是宫女或者宗室女(王昭君也只是宫女而已),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外戚力量太强了,就是皇上想,外戚也不会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孙女外孙女嫁到匈奴去和亲的。皇上家本来人口也少,自己家女人都忙着嫁给王亲贵族内部和亲的,也真没闲人远嫁匈奴。如果皇帝真的派出公主,那么说明匈奴已经有能力威胁到都城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匈奴只是扰边,烧杀抢掠但是还没有能力进攻关内。

第二,王娡。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 她也是汉景帝刘启第二任皇后王娡的母亲,汉武帝刘彻的外祖母。臧儿先嫁给槐里的王仲为妻。王仲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所以日后的王娡有同母异父兄弟王信和田蚡田胜等。 臧儿出生时比较富贵,家庭变故后才沦为平民,本人就很有政治头脑。臧儿的长女王娡嫁给平民金王孙为妻,生了一个女儿金俗。臧儿找人为子女卜算,结果说她的两个女儿都该是贵人。臧儿于是就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金王孙觉得很荒唐,又很愤怒,不肯和妻子离婚,臧儿于是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中,金王孙也就找不到王娡了。太子刘启很宠爱她,封为美人。所以王娡本身入宫目的明确,十分懂得邀宠,也十分聪明,聪明的人用到政治上自然就有政治头脑,用到床上自然就有魅力,这个女人十分不简单,她的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也都是弄臣,大哥王信最先封侯的,除了本剧的田蚡还有个弟弟田胜。但是本剧只让田蚡出来了,好像王家就他一个国舅弟弟,如果真是这样,刘彻也不会容忍外戚王室很多年。王娡和窦太主也是联手了很多年呢。

第三,窦太后。早在汉惠帝初年,有一个叫做窦漪( 《史记索隐》记载其名为猗房)的民女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为婢,伺候吕太后(吕雉)。所谓良家子,在汉朝时,是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后世以奴仆及娼优隶卒为贱民,以平民为良民,遂用以称良民子女,这也是古时候区分良贱的重要等级界线。窦漪聪明伶俐。之后,吕后为了羁靡诸刘而“出宫人”,每个诸侯王送去五个宫女,实为监视。窦漪也在此列,窦漪是清河郡观津县人,离赵国很近,因此去找负责此事的宦官行贿,想将自己的名字写到去赵国的名簿上,结果宦官不知是忘了还是按照吕后的意思亦或者是命运的安排,窦漪被安排去了代国。这一次阴差阳错不仅救了窦漪的命,也改变了历史。那个赵王叫刘友,公元前181年,赵王的王后(吕后的人)因妒生恨,诬告刘友造反,赵王被吕后囚禁以至于活活饿死。 这个代王,就是日后西汉第五帝刘恒,正因为去了代国,才得以日后成为大汉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称霸后宫、把持朝政十年。窦漪之后,汉朝还有一个女人同她一样也是命运造化,她叫王昭君,因得罪画工被刻意丑化,失去侍奉帝王的机会,却意外与匈奴和亲留名青史,这是后话了。刘恒登基前后两个月内,刘恒原配(体弱多病早逝了)给刘恒生的四个孩子都离奇的病死了(刘恒登基后,即下令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所以算一命抵一命吧)。刘恒另外宠爱的慎夫人没有子嗣。于是,刘恒登基后就册封窦漪为皇后,因为她是民女,没有娘家势力,所以朝臣们也都同意册立窦漪为皇后。吕后和窦漪为什么都信奉黄老之说呢?不仅仅是黄老之说玄妙无穷,更是因为他们都懂得帝王的无情和多情,只有无为方能自保安身,只有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不争才是大争,明争则必死。窦太后曾在吕后身边做宫女,耳濡目染,进刘恒王府多年一步步熬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推崇黄老之术有很多深层原因,甚至还涉及到分封制等等,她不喜欢腐儒,但从不拒绝能臣,本剧对她的刻画和她对汉武帝的影响还是应该在多一些笔墨。汉武帝刘彻先后清除窦氏、王氏两大外戚势力,既是对他极大的锻炼,也为日后西汉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汉武帝对于窦太后和王太后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老人们的深虑,到了晚年险些酿成亡国大祸,发布轮台罪己诏,转而又默默实行了黄老无为之治,那个时候,难道他不会想起他的奶奶吗?他不会想起秦亡之根吗?本剧只是流水账一样把大家一些耳熟能详的大事都点到为止,但是汉武帝的内心世界还是触及太浅,没有创新式的反思是一大遗憾,他的一些台词多是按照史书照搬,缺乏有历史依据的艺术创造是很大遗憾。

第三,剧中两次提到吕后对冒顿单于的回信一事,但是剧中的表达是片面的,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全,而且容易造成误解。汉惠帝刘盈时,季布担任中郎将。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春,匈奴使者带来冒顿单于向吕后的求婚书信,侮辱吕后,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如果没有季布反对樊哙攻击匈奴的建议,吕后可能就不会采取和亲之策,西汉初立就和冒顿单于开战,结局真不好说,冒顿单于就是当时的成吉思汗啊。吕后并非没有血性之人,面对冒顿单于羞辱之词怎么能一声不吭呢?但是吕后从谏如流,最终权衡利弊,眼光放远,忍辱负重,才有了那封回信。

5.其实,我本人不喜欢看汉史,因为整部汉史记述到处是坑,而且汉朝历史看起来特别窝心,看得长吁短叹,西汉一朝从开国皇帝到刘婴,就汉文帝、汉宣帝还不错,汉昭帝死的太早又太离奇,汉武帝是个幸运的败家子,其余都是够荒唐的。看历史特别是汉史要有很强的独立思考意识。为什么说汉武帝太幸运了呢?说秦亡是因为秦朝暴虐、大兴土木又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等等,哼。秦始皇陵不管它修了五年、十年还是三十几年,按照记载,无论怎么算,也没超过40年!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茂陵修了53年,《晋书·索綝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不管晋书写的真假,我就不信茂陵用的钱和人比秦始皇陵少!汉武帝和他家祖宗三代都得感谢秦始皇他们一家,要是没有秦长城,估计西汉都等不到刘彻反击匈奴,没有长城匈奴跟你和亲吗?刘彻和匈奴打了44年(还没算其他地方呢,轮台罪己诏之前年年在打仗),秦始皇统一六国才打了10年啊,要不是赵国耽误了点儿时间还更快!你说谁更穷兵黩武?人家秦始皇统一六国也是赢家积累了百十年的基业才能一统天下!刘彻祖上三代攒的钱多还是赢家百八十年攒的钱多?不要以为看过《过秦论》就能知道秦为什么亡?!单论穷步黩武、劳民伤财西汉早就亡在刘彻手里了,他刘彻比嬴政在这两个方面简直是碾压,但是为什么秦亡了,他西汉没折在刘彻手里?这个问题当年我研读秦汉历史时候很认真的思考过。我觉得本剧如果从刘彻回忆录的方式去反思这些问题,会更有深度,比流水账有意思,流水账看史记和汉书不就得了。

秦朝灭亡的根源在军事上是用兵不当,中央特别是京畿空虚,主力兵都派出去打仗了。陈胜吴广算个屁啊,陈胜吴广很快就被灭了,真正亡秦的还是异姓诸侯王!而且秦始皇始终没有把继承人的问题处理好,嬴政没想到自己死得那么快,身后事考虑不周全,所以秦速亡。如果秦朝在这两点上安排好,秦朝就是再打个几十年也没啥事。史官就爱拿农民起义说事,哪个朝代没有造反的?哪个朝代是真正被起义军灭了的?清朝腐败成那个样子,是白莲教、义和团还是太平天国给清朝灭了?永远都是诸侯和贵族利用乱世夺取政权。秦朝打仗穷也没有公开卖官鬻爵啊,汉武帝刘彻搞得赎罪钱那是和珅的祖师爷,刘彻用的酷吏就比秦始皇少吗?也没看到刘彻时候因为这个起义的啊?说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史官给他脸上贴金,他是货真价实的法家实用主义者,清朝才是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清朝八股文哪个朝代整出来了?刘彻杀豪杰杀的少吗?他们刘家和吕后不算项羽和诸侯王旧部,就是自己家的功臣杀的少吗?《过秦论》里说秦的坏话,可以安到西汉、安到刘彻身上好好比比,都是八两笑半斤。刘邦不傻,他就是靠着奸猾才能竖子成名的。刘邦建立西汉后,马上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首先就是立刻大肆诛杀项羽旧部,其实就是诛杀异姓诸侯王,诛杀名将侠客,连自己的功臣都不放过,大封同姓王,而且都安排在了都城附近,解决中央军力空虚的问题!其次,杀的差不多了才表面上提出和平、休养生息这类的,一是好听,收揽民心,最主要的是怕再打下去自己都打下台了。刘邦也没想到自己死那么快,他杀那么多人,上天能留他吗?本来去平叛,结果中了英布一箭,不久就死了。但是,对比秦朝,刘邦有一点还是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就是太子人选上。不管是刘如意还是刘恒,哪个王子都是比刘盈更合心意的,但是碍于吕雉,刘邦最终只能选择刘盈。刘邦不是不知道主少母壮的道理,关键是吕后他也除不掉。刘邦当时认为,不管谁接自己的班,江山毕竟还是姓刘,刘邦又留下了周勃和陈平来制约吕雉,这一点上刘邦可比他子孙看得远多了。可是,这个太子人选终究还是影响了西汉的气数,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都没能解决吕雉外戚专权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了西汉的命。刘邦分封刘姓王不是错,错在大小和位置上。刘启和他儿子刘彻都蠢在矫枉过正和过于急躁上,到刘彻这一代倒是彻底解决了同姓诸侯王的问题,但是皇族同姓羸弱,最终导致西汉亡于外戚之手。刘彻应该在同姓诸侯王的大小和位置上好好研究,而不是彻底让同姓诸侯王失去了抵制外夷、拱卫京师的作用,只留下了虚名空耗国库而已。刘彻没有认识到:只要异姓不封诸侯王,同姓诸侯王就是反,这江山也姓刘,把同姓诸侯王弄废了,再有造反的,江山可能是要改姓的。刘彻和乾隆属于差不多的一类,看似明君圣主,实则骄奢yin逸、好大喜功,为逞一己之快,为彰一时之名,把两三代人做的事硬要一代人做成,自然是极大的透支了国力,加速了王朝衰亡,却并没有解决真正症结所在,对王朝兴亡之道还是目光短浅于一时了。

 6 ) 汉武大帝

希望历史剧都按这种标准来拍,不求百分之百还原,但至少很多细节能看出来导演是考究过的。胡玫真的是很良心的导演了。印象深刻的还有她说的陈宝国老师的一场戏,剧情是刘彻面对着千军万马 眼神中要燃气希望之情,然而实景需要陈宝国老师对着空无一物的草场来表演这个神情,这就是演技吧!

说回刘彻,很难想象,在汉初的宫廷中,一个从没有走出过皇宫的少年是如何萌发出惊人的雄心壮志的。

刘彻似乎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子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老谋深算的皇帝的。这应该和他的母亲王美人和舅舅田蚡的影响有关。只是刘彻没有忘记最根本的一点,用他的话说,就是“这个天下是我刘彻的!”

 短评

能舍得再多花点钱就更好了……

7分钟前
  • Ai
  • 推荐

琅琊榜都9.2 汉武大帝才8.9。

8分钟前
  • MADAO
  • 力荐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10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卫青好帅!

15分钟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杜淳的那段少年还是很经典的~

17分钟前
  • Ace_WL
  • 力荐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18分钟前
  • 空空空空
  • 力荐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的霸气

23分钟前
  • 楚小白
  • 力荐

良心大制作,陈宝国的汉武帝是经典!

26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这部剧的重点是,我很花痴卫青将军~~

31分钟前
  • tarepanda
  • 推荐

这部剧怂恿了我去学历史 影响了我人生

32分钟前
  • 风行
  • 力荐

看了无数遍,无数遍,无数遍。连片尾曲那么动听,我喜欢那些穿着汉服的女人,好美,好有气势。

36分钟前
  • han
  • 力荐

想起看了这部后为汉史疯狂的日子。。

39分钟前
  • DiDi
  • 还行

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的,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是否还原了历史,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剧组非常用心,演员的表演、服饰、道具,都非常精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历史剧淡出荧屏,被仙侠宫斗等雷剧取代,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悲哀。

4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腐到朝廷台极限!(這話是首播時我留的)時隔五年,俺又繞著圈地萌回來了!握拳!呀巴黎祖國好呀!!!

46分钟前
  • 夏雪宜
  • 力荐

超级喜欢的,如果宝国兄慢点出场,年轻版武帝再演多几集就更好了。还有,韩嫣最好再美型点。

51分钟前
  • 松鼠小姐
  • 力荐

配乐太差了!!你丫穿越剧吗????!!

55分钟前
  • nain.L
  • 还行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经典依旧。场面、布景、格局都很不错,演员实力深厚,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精致。但是诸多的历史细节错乱,诸如汉景帝问周亚夫丞相事、单于弑父妻母等诸多细节,后期制作明显与史料所述大大缩短,非常粗糙。8.3

5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非常!喜欢!中年的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干了很多错事 可是年轻时的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有谋 雄涛大略 善于提拔将才的好皇帝!而且他的人生经历真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 要懂得功成身退 别搞终身世袭制 会出事

60分钟前
  • Qing
  • 力荐

回头想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陶虹的刘陵,真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角色。

1小时前
  • nuts
  • 推荐

附加分给霍去病!!!!帅哥啊啊

1小时前
  • 踢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