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热夫战役

HD中字

主演:谢尔盖·扎尔科夫,伊凡·巴塔列夫,奥列格·加亚诺夫,亚历山大·布哈罗夫,阿塞尼·谢梅诺夫,伊戈尔·格拉布佐夫,格里戈利·涅克拉索夫,丹·罗津,亚历山德·佩拉卡斯,亚历山大·阿拉沃什金,亚历山大·戈尔巴托夫,安德烈·科罗夫尼琴科,彼得·洛加切夫,丹尼尔·沃罗帕夫,奥列格·阿巴林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7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8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9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乌拉!乌拉!Ура!Ура!

从苏联的视角来看二战,共性就是战争仍然是残酷、惨烈而又泯灭人性的。这是一部描写历史上真实发生在伏尔加河畔,苏联和德国双方围绕俄罗斯勒热夫小镇进行战争拉锯,号称二战中“勒热夫绞肉机”的一场殊死战役。苏联红军最终伤115万,战死62万。这数字看起来就触目惊心。但本片并没有着眼于刻画这宏大时久的整个战役的始末,而是通过描写苏联其中一个小连队在战役中的战斗经过来表现这场勒热夫战役的惨烈。

这部电影的战斗画面继承了俄罗斯战争片简单爽快与酣畅淋漓的一贯优点。开篇即是高潮,连队强攻德国据点时表现出来的人物战斗、场景转换以及背景音乐都显得那么契合与完美。

在热血沸腾的动作戏之后,接下来是一大段文戏。这段文戏过程中故事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小高潮,它丰富了每个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曾经苏联政权的深思,无疑深化了片子的思想高度。

无论政权如何交替,当国破家亡之时,总有一腔热血的男儿拼劲全力保家卫国牺牲在所不惜。其实他们并没有政治思想,只是最纯粹的一片家国情怀。但是当政党在战争里用政治包装与裹挟士兵的行为和思想时,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了。善意的初心可以激发士兵的作战斗志,充实个人政治信仰;而恶意的揣测只会造成人民与政党的背离,只会将民心和信任向更远的方向推离。就好比片中士兵的那句话“苏维埃政权又什么时候相信过人民?从来没有过。” 这句话可能说透了苏联红军每个士兵的心底,他们挡得住德军轮番的猛烈进攻,却挡不住来自政治与人心的洪水猛兽。

普京曾经说过:“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谁就是没有脑子。” 这句话发人深思,苏联曾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在斯大林实行重工业后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可惜随着冷战与美国的较劲过后日渐式微,最后犹如一幢巨厦轰然倒塌。这不仅是个年轻的政权,更是个短命的政权。

但不管如何,苏联在二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历史不会抹去;苏联人民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牺牲,历史也不会抹去;那些在二战大小战役中牺牲的亡者,历史更不会抹去。

 2 ) 低层缺少的东西

眼光

战略

一开始营长就没打算增援,要的就是连队死守住那个村子表示出一个态度,

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死守不退,给德军看,迷惑德军。

连长的眼光战略还是差了些,没能看出来这种意图,只是知道要守住这村子,最后实在是守不住了,撤退回营里,才被告之这里的重要性,知道这里是必死的任务,但还是得在夺回来。

如果一开始就能有着战备的眼光看出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是否还会接下这个任务?连长自己都不敢保证,但他是军人那怕不愿意也还是会被接下这个任务。

所以,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去死,我真的回跑的,但你要告诉我,守住这里为大部队争取时间,我一定会死守在这里,守到死。

正如我为什么投身于这战争中,我爱这国啊。

 3 ) 战壕真实派的精神继承者

在远离战争的人们的想象中,战争是属于英雄们的史诗,是视死如归,是慷慨激昂,是前赴后继。

唯独不是人。

所以战壕真实派的作品才显得尤为可贵。

战壕真实派,指的是苏联军事文学的一个流派,由亲身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一些作家组成。他们在战争前线亲身经历过血与火的鏖战,以自身的真实经历和感受描写记录战争。他们的身份主要是士兵和基层军官,所以又被称为“尉官作家”。

而在战壕真实派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什么呢?

你能看到人。

不是后世作家极力讴歌、赞颂,挂在墙上、裱在画框里、雕在石头上的“人"。

而是真正的有血有肉,会感到恐惧,会感到难过,却又在危难的环境中呈现出勇气的人。

在今天的中国,由于同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天然的”苏联滤镜“使得中国观众对于”苏联“的观感过于美好。

以至于任何正视苏联的内容,都会被视为是抹黑苏联。

你真的以为前线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伟光正、不沾一点灰尘的“英雄”吗? 你真的以为每个奋勇作战的战士都是饱受马列主义教育、思想水平高过天际的共产主义战士吗? 你真的以为战争是宣传口径里面描绘的那样,精神原子弹能战胜一切吗?

每每涉及到这个话题,总有人要举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一支军队的例子。所以某某电影成了抹黑基层指战员的脏水,所以某某电视剧成了抹黑中层指战员的脏水。

任何铭记英雄的人性一面的作品,都被视为对于英雄的抹黑。

人们极力试图维护自己观念里的英雄,却不愿接受英雄本来也是人。等到他们发现英雄原来也是人的时候,立刻又从天平的一端跌落到另一端,转而竭力试图将英雄踩进泥土里。

那么还是用尤利乌斯·伏契克的致辞来回应吧:

“今天终将成为过去,人们将谈论伟大的时代和那些创造了历史的无名英雄们。但是我希望大家知道,没有名字的英雄是没有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面貌、渴求和希望,他们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人所受的痛苦并不少于那些名垂千古的伟人。希望所有这些人都能使你们感到像自己的熟人,像自己的亲人,像自己那样亲切”。

英雄们不是冷漠的机器,可以把自己的生命轻易抛弃,他们像你我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

记住英雄们不朽功绩的同时,要记住英雄真正的模样,记住他们曾经怀着怎样的恐惧和痛苦,更要记住记住他们真正的勇气——在恐惧和痛苦当中仍然选择战斗。

这才是对于英雄真正的缅怀。

 4 ) 勒热夫战役 勒热夫绞肉机

曾有三百万苏德两军士兵在勒热夫周围为了自己的祖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忘记他们的只有历史。(--特奥多尔.弗吕克,德军第246步兵师第352步兵团第3营第3连士兵)——书籍《勒热夫绞肉机》

勒热夫是苏联中南部一个城市,距离首都莫斯科不到200公里,而德国国防军第9集团军盘踞在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不足100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宛若斜插进苏军莫斯科防线的一把锋利匕首。这让斯大林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早在1942年9月26日,红军总指挥斯大林制定出两个反攻计划,即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防御勒热夫的德军第9集团军,同时进行毁灭性打击,行动代号分别为“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勒热夫绞肉机.大仙(人文历史)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的一连串进攻与防御战役,德国称之为勒热夫重点防御 。——(百度百科)

提到勒热夫战役必须和绞肉机扯上关系,因为这场战役是苏德战争东线最为血腥的战役。时间历时一年1年2个月,苏联红军累计伤亡622644人,累计受伤1156485人。对于东线,整个勒热夫突出部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苏联认为这场战役,虽然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对德军技术人员和精锐士兵的大计不可估量。

德方希特勒固执认为:必须让第9集团军孤悬于勒热夫突出部,以对莫斯科进行“影子威慑”,其政治意义无比重大。并且,由于莫德尔军团在突出部的存在,苏军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严阵以待,因此无法增援乌克兰方面的苏军,有利于德军在南线的攻势。

看懂本片需要了解一些勒热夫战役的资料,影片聚焦勒热夫一个小村庄的争夺战,通过一个连的士兵展现整个战役的残酷。

进攻的时候,手握党徽吓傻跪在地上不停祈祷的士兵,下一秒钟被爆头。从没杀过人的理发师茹尔金,刺刀扎在德军眼睛,吓得一直哆嗦。一次进攻全连死掉三分之二的人。而后续仅有的武器补给是两挺机关枪,一直想要的炮无法满足。当连长表达士兵所剩无几申请撤退的时候,司令部拒绝了,要求他坚守在村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没问你还有多少人,问你听清楚命令了吗。影片塑造了,集体农庄的会计,列宁格勒的院士,小偷以及党员和对政治无感的士兵。

当连长在德军的迫击炮攻击下,死里逃生,仅仅剩下32名士兵,了解到他们的战略意图是牢牢咬住德军,再次杀回了战场。

有意思的本片豆瓣7.3分,IMDB只有5.4分。看来西方人对红色苏联的这场战役无感。不管怎样,这是一部剧情紧凑,人物塑造鲜明关于战争的好影片。 (文中图片来源《勒热夫战役》,侵删。)

 5 ) 反映了今日俄罗斯的尴尬定位

既丢失了主义信仰的加成,又达不到好莱坞战争片的工业水准,靠东正教的那点安慰剂修饰的大俄罗斯情结只能落空,这片子还真反映了今日俄罗斯的尴尬定位。

远的不如《莫斯科保卫战》《解放》,近的不如《布列斯特要塞》

P.S. 结尾字幕说电影的全部放映收益会捐赠给老兵基金会,相比于此,老兵们更需要的是一份稳定的退休金,充分合理的医疗保障,以及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

 6 ) 俄罗斯精分二战电影——《勒热夫战役》

今天聊聊电影《勒热夫战役》。

片名Ржев/ Rzhev (2019),别名勒热夫之战。

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捷夫

(Vyacheslav Kondratyev)

(1920年10月30日~1993年9月24日)

俄罗斯战争题材电影《勒热夫战役》改编自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捷夫(Vyacheslav Kondratyev)的小说《血的救赎》(Sasha)。作者出生于1920年出生于乌克兰中东部城市波尔塔瓦,199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去世,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

他在为奥夫斯扬尼科沃(Ovsyannikovo)的战斗中亲自击杀十二名敌军,后被授予“勇气”勋章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回忆完成了这部小说。

《血的救赎》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萨什卡(Sashka),是一名年轻士兵,在勒热夫附近的前线工作。

小说通过萨什卡记录了他在这场战役的所见所闻,基本内容与影片剧情差不多。

整个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战争、鲜血、泥土、尸体,但在这一切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类灵魂胜利的信念。”

“勒热夫战役”全称“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持续时间从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

战役围绕勒热夫、瑟乔夫卡和维亚济马一线反复争夺,是二战时期非常有名的战役。

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德国称之为“勒热夫重点防御”。

这场战役凭借其大量兵力损耗,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苏军损失兵力150万,德军损失兵力30万,苏德伤亡比超过4:1。

勒热夫战役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光芒掩盖,

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历史性转折点,苏军由此基本掌握战略主动权,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勒热夫战役对于整个东线战场的意义则是牵制了大量德军兵力,间接导致了第六集团军覆灭。但高企的伤亡可以看做是苏军元帅朱可夫少有的败绩。

了解了影片背景,再看影片,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没头没尾的战争电影。

如果不看上面的背景故事介绍,直接就看这部《勒热夫战役》,更是会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影片对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语焉不详,一方面底层士兵并不能了解整场战役的全貌,另一方面也是改编剧本的硬伤。

影片根据小说改编,讲述的就是底层士兵的所见所闻,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战争。

不论是被当做诱饵部队还是被用于佯攻牵制,士兵所能做的就是服从命令。经历过多场战斗的老兵对明天早已看淡,他们知道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一天,只想着多杀掉几个敌人,为最后的胜利尽尽力,这才更加显得可贵。

观众们如果开了上帝视角,或者从指挥官的角度看战场,就会知道那些人将要面对必死结局。

叙事是底层视角,观影是上帝视角,这就造成了观众观影时的割裂感。

说实话,《勒热夫战役》的文戏实在令人咋舌。

如果读者在阅读小说,可以把自己带进底层士兵的视角,拍成电影的话,变成群像戏就不能这么玩了。

被称为“勒热夫绞肉机”的战役被拍的仿佛在过家家。苏军德军围绕着突出部反复拉锯,影片大量时间却不是在战场,而在内斗。

德军仿佛成了影片的背景板,而不是敌人。

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重建苏联,谁就非常愚蠢。

既然是俄罗斯拍摄的电影,自然就要符合俄罗斯的政治正确。

现在俄罗斯的政治正确是,俄罗斯民族是伟光正的,苏联政权则是需要批评的邪恶存在。

俄罗斯要表现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又想向西方靠拢,找到机会就要极力贬低苏联的那段历史。可是现在俄罗斯现在能够拿得出手炫耀的家底,都是苏联留下的。

要在这种十分精分的背景下创作二战题材影片,难度不亚于带着脚镣跳舞。

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团队选择拍摄了朱可夫吃瘪的“勒热夫绞肉机”,而不是红旗飘飘钢铁洪流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最终呈现的结果就是影片内容,为了防止大家怀念苏联,影片《勒热夫战役》不遗余力的尬黑,甚至将德军出现镜头弱化,成为反派的反而是红军自己。

诋毁先烈就是忘本,这部《勒热夫战役》让人看到,苏维埃丢了江山之后,新政权会怎样的污名化先烈。

《勒热夫战役》优点很突出,影片中战争场景描绘可圈可点。

影片几场战斗重头戏完全可以值回票价。

老毛子拍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力出奇迹,不就是军火么,猛造可劲造,炸得不够还有。

细节描写也十分到位,小到一个水壶一把刺刀,都时刻在提醒观众战争的残酷性。

文戏反面教材,

武戏正面案例。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短评

看得早不如看得巧,拍得比捌佰像样子多了。

4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影2051:开场的场面几个人物特写不错。不过整体感觉没有《潘菲洛夫28勇士》好看。更没有拍出这场战役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可以看纪录片补充苏联在大比率死伤下的战略胜利。

7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7分。二战期间最被忽视的战役——号称“勒热夫绞肉机”的战役——重要程度不亚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战役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一直被忽视,苏联红军损失异常惨重。一年多的时间,红军死伤150多万人,由于装备不行和后勤跟不上,红军死伤人数是德军的4倍多。非常惨烈。电影选取了战役中小小的一仗,以小见大,展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导演的意图不仅于此,还有其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部队某些官员对前线战士不信任,但是战士们却英勇无畏。大敌当前,红军这边却在内讧。战士们被怀疑被责罚,却依然选择舍弃生命去战斗。非常感人。

9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上影节day2啥也别说了,看战争片不可能有脑子的2

11分钟前
  • Himizu
  • 力荐

近几年看过的俄罗斯二战片最差的一部。火爆的战斗场面全在预告片,2个小时的战争题材电影,只有开头十几分钟和最后半个小时有战斗情节,中间全是一群大老爷们在村庄内打嘴仗,虽然无字幕不知道具体对话内容,但是如此失衡的情节安排已经让人昏昏欲睡了,而且又毫无悬念地安排了一个NKVD的蓝帽子来充当令人厌恶的反派,这已经是近几年俄罗斯二战片必不可少的ZZZQ了~作为配合勒热夫纪念馆落成和纪念鲜为人知的勒热夫绞肉机的片子,和前年的列宁格勒一样,套了这么大标题,拍出来的格局却与之完全不匹配,你把这个剧情套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毫不为过,因为完全没有跟勒热夫战役强关联的高辨识度的元素。拖曳负伤战友结果被敌人炮火炸得只剩残体的桥段最早见于拯救大兵,结果毛子2020年了还在套用,俄罗斯战争电影产业道阻且长

14分钟前
  • ReAdY?
  • 较差

开场的战争场面做得很不错,影片后段艺术手法用了略多了些,各种各样的挖掘人性,倒也是把几乎每个士兵的性格都勾勒出来了。 德军被弱化了太多了些...苏军士兵各种开挂... 4.5星推荐

15分钟前
  • bugz
  • 力荐

真实反映战争的残酷,政工人员和NVKD的荒唐可笑。黨的第一要務不是抵抗外敵,也不是保衛人民,而是抱住統治權。

18分钟前
  • 无机客
  • 推荐

毛子的战争片,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

23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主题了无新意,一个连队作为代价被献祭,很像《热雪》。相比和德国人的战斗来,新兵和老兵、蓝帽圈和一线士兵的冲突,成了主要矛盾,小规模战壕和巷战场面的血腥动作场面看似写实,但也有类似《T34》和《潘菲洛夫》中那种主角光环加持,所谓拔高的企图,角色内在做不到,就用外部夸张的动作来完成。

24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三星:二战东线战场上的雪白血红,被遗忘绞肉战场的记忆唤醒,“不惜一切代价”这几个字的现实诠释。影片完成度还行,局部激烈的争夺战难以映射整体战役15个月惨烈与残酷的全貌;苏军基层将士的群像塑造鲜活生动,很多细节都印象很深,尤其难忘无名战士沾满血迹的手上那枚红五星徽章...

27分钟前
  • 罗西基
  • 还行

角色形象和性格的塑造可以说是非常多元:从党员到非党员,从司令官到普通士兵,从思想工作员到素卡,从信仰者到多民族士兵(如乌克兰族),摆脱了一般士兵的刻板化描写。

32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鸡鸣狗盗混口粮,政委特勤窝里斗,从劳改营上战场的工程师坚决不入党,待枪毙的老兵战壕传传教,敌人围剿之夜开场自我批评大会,炮轰之前喝壶小酒,“答应过妈妈要活着回去,看来要挨骂了。”……为保大局的送死之战,开场惊艳,越往后狗血流俗处越多,但确实比西方主流战争片要来得纠结残酷

37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开头10分钟的攻坚战拍得很不错,将战场的惨烈赤裸裸的展现,尸横遍野,惨绝人寰;但是打完之后的剧情走向却迷失了,改成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最后连长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依旧率队慷慨赴死,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巨大牺牲之上的,朱可夫虽为名将,但并不是个好的战术家。

41分钟前
  • Ishi.WB
  • 还行

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以小见大,战争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要命啊~!!!!!本片所有收益会捐给老兵协会......我又欠下了一张电影票......

44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力荐

6.5分,关于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时代脱节,蓝帽圈形象塑造到心态的转变都过于牵强,此时苏军的清洗早已完成,当权的后浪可能军事修养不行,但是忠诚没什么问题。至于士兵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完全是用今天的思维模式还原历史。高压和洗脑之后,士兵要不倒下,要不向前。不要说当年内务部督战的前线,今天大家在豆瓣讨论一下试试。

46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还行

7.5分;人性,好!东正教,好!苏维埃,不好!我们俄罗斯民族实在是太伟大了!场景、细节、横移和俯瞰镜头、气氛渲染、人性刻画、BGM等各个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水平,结尾还和开头组成了循环结构;前期新兵的战斗真实而惨烈,战争的间隙是满地创伤,火光和教堂的美感也不逊于1917;主要的问题在于意识形态的切割,极度影响了整片的节奏与内核,比照《布列斯特要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狙击手》自然是大大落了下乘——回归帝国本位,把民族主义和东正教信仰(片中反复出现教堂十字架和俄罗斯本土圣人圣谢尔盖)从红色历史中摘得干干净净,并一同战胜了邪恶的苏德,是一种精妙并阉割了历史的手法,看来我大俄自有圣母保佑

50分钟前
  • PSG粉保护协会
  • 推荐

“苏联才几年,俄罗斯有一千年”,震耳发聩。不管多紧要的时刻,都会有人把搜德军劝降传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呵呵

53分钟前
  • thisismelmao🌈
  • 推荐

#SIFF23#可圈可点之作。结构上类似于2013版《斯大林格勒》,通过一个连级战术分队在不到24小时里的作战行动来侧面反映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而不是《解放》那种类型的战争史诗。在战争场景刻画上,并不输近年来的一系列俄罗斯战争大片,但和《28勇士》、《T-34》这些侧重还原战术细节的军教片类型作品不同,这部电影的突出特点在于人物塑造、人物关系设置,及其背后所传递的主旨上。可以说是近年来革命战争题材创作中人物去脸谱化的一次主动而系统化的尝试,又是后历史虚无主义语境下重建历史叙事的一次有益探索。虽然影片也有一些瑕疵,例如没有交代陷入敌后的苏军年轻士兵如何能听懂德军指挥官使用德语下达的口令。但是瑕不掩瑜。非常值得做一篇长评。

54分钟前
  • 705K
  • 力荐

拍出了战争的残酷,而且电影中段又展现了政治矛盾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还有个人的矛盾,当然最后都是要为了祖国赴死

58分钟前
  • 还行

五星推荐,有血有肉有深度的思考,整体个人矛盾与撕扯描绘的很到位。虽然苏维埃政权从来没有相信过人民,但一个个战士依然为了祖国慷慨赴死。什么大局,什么伟大,什么胜利,他们的最大心愿只是能再抱一抱自己的妈妈,因为他们答应过,恐怕要挨骂了。

59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