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

HD中字

主演:小日向文世,深津绘里,泉泽祐希,葵若菜,时任三郎,藤原纪香,大野拓朗,志尊淳,渡边绘里,宅麻伸,柄本明,大地康雄,松浦雅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生存家族 剧照 NO.1生存家族 剧照 NO.2生存家族 剧照 NO.3生存家族 剧照 NO.4生存家族 剧照 NO.5生存家族 剧照 NO.6生存家族 剧照 NO.13生存家族 剧照 NO.14生存家族 剧照 NO.15生存家族 剧照 NO.16生存家族 剧照 NO.17生存家族 剧照 NO.18生存家族 剧照 NO.19生存家族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现代文明:麻痹意志的糖衣炮弹

现代文明让人变得越来越个体化,无需在家庭羁绊中得到成长养分,也不屑在此找寻存在感:儿子戴起耳机忽略很多纷纷扰扰,女儿沉迷网络聊天,妈妈只是个操持家务的仆人角色,趾高气扬的爸爸指点江山并不需要谁的反对意见。家庭仿佛变成一个只是有着法律血缘关系,凑合过日子的组织,家有烟火却无温暖。

断电后的社会,大家才在共同生存中明白到家的意义:再苦再甜的日子,庆幸是我们没抛下谁。爸爸终于有了一家之主的模样,追猪跑,做木舟,将妻子和孩子都送上岸,自己还紧紧地保护自行车和行李。儿子丢下手机,女儿再不在意外表的光鲜,妈妈喜欢做鱼更喜欢背后的亲情支持。在艰难岁月里,跌跌撞撞总算走过来了,重新有电的日子便不觉得稀奇,劫后余生的他们更懂生活不是假手于人,而是境随心转,依然维持着无电日子的生活习惯。

本片儿除了告诉我们亲情不是户口本几个名字,不是一起吃饭的就叫家人以外,还讽刺了当代社会过分依赖现代文明,丧失原始生存能力以及幸福感的怪诞现象。

太过依赖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离不开这种“毒瘾”而丧失自我生存能力。现代文明,总归是让人逐渐变成废人。电影里用稍微夸张的手法呈现一个“依赖过甚的废人社会”:没有电就不能上班不能做饭不能上学,没有食物和水。

太过独立也不好,人始终是一种群居生活的动物,单打独斗在“原始社会”里活不下来。

享受现代文明,不忘原始社会的生存本领,收放自如。在家庭的羁绊中三人成众,才见诸“人”。

 2 ) 明明是让人笑到不行的喜剧,却又有沉思感动的理由

让我欣赏的是在明显的环保议题之外,导演关注到更多。他不是像《釜山行》之类的电影,想要表现在有限资源面前人性的丑恶或光辉,而是不忘生活中、社会上容易被人忽略的群体:家庭主妇、孤寡老人、盲人甚至流浪宠物。看似只是一部轻松喜剧,却有着这样的细腻与善良,想来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

你杀过鱼吗?那抓过猪吗?什么?活的猪都没见过?那不玩手机总可以吧?坚持十分钟?一小时?什么?!一天?!WTF! Kill me!但这些在电影里是两年。

在矢口史靖的新作《生存家族》中,因为未知原因,整个东京乃至整个世界都一夜之间失去了电力。“没关系,我家卖充电宝的。”可这不是停电,是完全失去电力,仿佛法拉第从未发现过电磁感应现象。任何与电有关的器件统统失灵。人们起床之后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以十个问号、感叹号结尾,抱怨物业、抱怨政府。可真要说引起恐慌,那是在一周之后还没有恢复供电、开始有人死亡。每一个人都成为难民,在东京生活的铃木一家也不得不加入逃亡大军。

《生存家族》是一部科幻喜剧,尽管有着如此极端的脚本设定,但走的并不是诸如《后天》等灾难片的大片路子,而是传统喜剧的搞笑加点温情的调性。

电气消亡前,家里的每一个人只在乎自己的事情。一家之主(小日向文世饰)忙于工作,只在乎年度报告还有自己的假发,从不真正关心妻儿。而妻子(深津绘里饰)也只知埋头家务,对家里人唯唯诺诺,是典型日本家庭主妇的形象。女儿(葵若菜饰)和儿子(泉泽佑希饰)更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父母没大没小,离不开手机、耳麦和双眼皮贴。可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停电”,才让家人之间有了更多时间相处,没有刷手机、没有玩电脑、无法工作或做家务,而是站在阳台上看星空,第一次发现“原来银河真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认清这不是单纯的电力故障,而是一场灾难,开始准备逃亡。父亲提出骑自行车到大阪,因为传闻大阪有电。也不远,就北京到郑州吧。

在逃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转变。决定出走之时妈妈拿出私房钱(互联网消失),第一次有了地位上的提升,之后买水又从3000日元一瓶砍到600,又一次展现了主妇的智慧,显示了话语权的增加。在四人来到大阪,发现依旧没电之后,全片的第一次矛盾爆发,每个人开始互相埋怨、争吵,早就功能失调的家庭也就此完全曝光。暴风雨之后,儿子丢掉了自己从不离身的手机,“你真的不要了?”他笑笑,将手机壳剪破用来黏补破掉的轮胎。

跌入低谷的家庭终于在濒临死亡的时候被之前自己一直嫌弃的农户所救。在此城市与农村两者仿佛对立、有高低之分实则不然的关系显露出来。年轻一代移民美国的养猪倌看似蛮横粗鲁,实则渴望见到自己的家人,与之前铃木一家嫌弃自己乡下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一次的“拯救”,一家四口之间的关系也被调整纠正,下定决心前往乡下鹿儿岛的外公家,至此故事基本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继续逃亡的路上又遇到必须盲人带路才能通过的隧道,大家对如此设计瞠目结舌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想到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再到后来过河的时候,父亲被大水冲走,儿子只找到父亲的假发,全片达到了戏剧的高潮。直到最后父亲在火车上丢掉了自己的假发,所有角色的转变完全完成。还让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失去父亲的三人在继续逃亡的过程中,遭到一群被遗弃的野犬的围攻,才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之前导演要特别花好几个镜头来表现逃亡的一家人将宠物狗锁在家中。这样的宠物到弃犬、狗由被动到主动的变换,让我想到美国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作家Jack London的名篇《To Build A Fire》。人和狗之间的地位从来不是绝对的,更别说自然了,就算有,那也是面对自然的人类毫无胜算。

《生存家族》最先吸引人的自然是其脑洞之大。导演兼编剧矢口史靖将这种可能平常大家也会幻想的“如果没有了XX我们会怎样”的假设作为电影的前提设定,需要从上至下考虑极尽周全,尽可能发挥创意的同时避免难以自圆其说。作为喜剧,电影的搞笑元素也都不是屎尿屁的低俗笑点,反而经常作为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体现。但真正让我欣赏的是在明显的环保议题之外,导演关注到更多。他不是像《釜山行》之类的电影,想要表现在有限资源面前人性的丑恶或光辉,而是不忘生活中、社会上容易被人忽略的群体:家庭主妇、孤寡老人、盲人甚至流浪宠物。看似只是一部轻松喜剧,却有着这样的细腻与善良,想来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

 3 ) 《求生家族》首映式有感

虽然《求生家族》明年2017年才在日本上映,但是幸运的是前天12月12日就在澳门国际影展上观看了这部电影的首映,港澳地区的译名是《求生走佬大家庭》,这名字尴尬的我发朋友圈的时候都只发了它的英文译名,而没有发港澳译名。

我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人,纯粹说说我作为一个观众,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演员我在此之前一概不认识,甚至在他们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都没有认真听,影片是用英文全程播放的,我在最开始好几次想

要离开,可后来的扣人心弦的剧情让我这英文乱七八糟的人也坐在椅子上不想移动,也多亏这是电影不是相声,这电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环保”和“家庭”,只不过再沉重的话题都让导演用很幽默的方式叙述出来了,在场的观众全世界都有,可85%的笑点大家都很统一,整场电影下来影院里笑声接二连三,笑完后大家又会去思考一些东西,让你在笑声中思考一些东西比在哭声中思考我觉得来的技术高明多了。

影片放完全场给主演和导演极其热烈的掌声,久经未息,也包括我,我不怎么看电影,也不知道怎么样才属于专业意义上的好电影,但是在我心中,《生存家族》就是好电影

老师送我的电影票,感谢老师

 4 ) 当全世界停电,开启逃离东京之路

《生存家族》的故事可以说是有些现实主义魔幻色彩了,突然有一天全世界同步停电,大到汽车电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小到电饭煲手机闹钟这样的小家电,全部成了一堆废铁。好不容易砸开了公司大门的上班族发现,开不了电脑干坐着上班也无济于事,学校无课可上,机场大门紧闭,公共秩序全无。整个东京俨然一副末世景象。超市里熙熙攘攘企图为即将到来的末世囤货的家庭主妇们,却被告知信用卡也晚节不保,唯有现金支付才是硬道理。这种情节放到支付宝微信撑起生活一片天的中国绝对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电影看到这里我跟身边的基友说:诺,日本社会一乱起来,也是很够呛的。乱,是因为资源的极度稀缺,且这种稀缺在故事的进展中愈演愈烈。当有一天全世界停电停水,现代文明没有用武之地,高于生存需求的物质存在都失去意义,劳力士和玛莎拉蒂换不来一斗米货币交易则被迫重归最原始的交易方法——“以物易物“。两瓶洋酒换一袋大米,纯净水换一辆报废的”老坦克“;电气社会被迫重归农耕社会。在这么个混乱的当口,怕是只有《小森林》里自给自足的桥本爱还能书展笑颜,优哉游哉。主人公小日向文世一家四口当机立断带着干粮骑着自行车踏上了朝鹿儿岛进发的求生之路。

小日向叔主役一部电影这很新鲜,常年在日剧中担当吐槽役的他是个大熟脸,这次在《生存家族》里的爸爸这个形象也非常符合他一贯的气质与形象:一个在社会上并没有太多存在感的salary man,爱唠叨抱怨的小市民一枚,大出息没有,不过儿女双全倒也算能让妻儿过上小康的生活。一家子住在不宽敞的团地公寓里,儿女正逢青春期和父亲有着嫌隙。影片一开始被东京一家人嫌弃的来自鹿儿岛乡下渔民外公的新鲜海产打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这部电影大抵也是我看过拍得最苦的日本电影,一家四口花了2个月的时间从东京经神奈川,静冈县一路跋山涉水骑到大阪也是什么苦都受过了,同时也是经历了超越生活经验两倍惊恐与精彩并存的人生巡礼,原来没有霓虹灯的夜晚星星是那么美,原来人饿到极点连水族馆的鱼也不放过,为了吃上肉蝉也算它是个小荤吧。在这部设定很谜的“灾难片”里,全世界为何停电的原因并没有被交代清楚,我开玩笑说,也许是紫色哥斯拉排放的毒气在默默影响这个世界吧。(这个梗来自《新哥斯拉》)

这其实很符合日本人编剧的思维定势,比起西方电影世界里习惯于塑造出以人类为原型的恶棍,日本电影中的灾难往往来源于脑洞大开的天灾人祸,比如哥斯拉要毁你大东京,感染列岛里的病毒,日本沉没等等。这些题材与日本这个小岛国的地理情况十分应景,也映射他们忧心忡忡的内在。这种“被害妄想”的产物,与其说是未雨绸缪,不如说是一种精神演练吧。

然而这种把灭顶天灾当作绝对对立面的表达手法也有其短处,就是忽视了人在其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比如在影片中,抢一家四口熏猪肉的是狗,差点淹死爸爸的是坏天气和河流,而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的是养猪的大叔。旅途中小日向一家遭遇的困难完全来源于大自然的考验和动物的争抢,遇到的人却是一个个善心,即便是偷水的青年男子,也是有着合理的可被原谅的目的——给婴儿喝。说到底,这还是一部自带温柔的电影,不是《雪国列车》,也不是《我是英雄》,导演的切入面是极小的,即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观众理应关注的是这一家人的成长与辛酸。

小日向一家逃离东京就像很多活在温饱线的人想逃离北上广一样,当物质生活无非得到维持的时候,“东京居民”的身份不再值钱。小日向一家在风餐露宿的旅途中遭遇的藤原纪香一家可说是个具有喜剧意味的打击。身材健美的藤原一家利用科学的野外求生常识靠摘野菜,做熏制产品过着滋润的骑行之旅,穿着专业运动衣大口呼吸着山间清冽空气的他们和喝着电解液吃着猫罐头,如丧家之犬的小日向一家一对比,高下立现。富裕的人即便吃吃苦也当是历练享受,而普通小康之家只能将饥饿展示在脸上。不愿意认输的小日向强作高傲地骑向前方,拉不下的老脸噘成一个鸭嘴,这一幕让人好笑又扎心。多少平凡的观众家里也有这么一个缺乏担当,同时越发意识到自己没用的中年人老爸呢。对他而言,这场求生之旅也是考验着自己作为父亲的尊严。

一家四口冰释前嫌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鹿儿岛,和海边钓鱼的外公喜相逢时,故事并没有真正的结束。经过两年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孩子们已经不再惦记智能手机,妈妈也寻回了自己的父女情,爸爸也不再是那个心胸狭窄的小男人。而这个时候村落的灯火通明给众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电来了。

该回归城市的终将回归城市,电气的复归带动的是都市社会节奏的重新燃起,简单幸福的农间社会必定无法复辟,而只能成为一个试炼的场所,暂停脚步的一个栖息之湾。难怪也有人打趣说“所以外公是注定要被抛弃的吗?”电影当然不会告诉你,过去是正确的,而现在是绝对糟糕的。小日向一家人离开隐蔽回到东京,应当被视作一种“卒业”。

遥想那场浩劫的最后,一家人和其他来自都市的伙伴坐上了开往鹿儿岛的猎鹰号蒸汽列车,怀着最质朴的憧憬奔向一个大黎明。曾经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蒸汽列车冒着浓浓的黑烟钻进山洞时,经验丰富的鹤发老人们手脚麻利地拉上了窗户,出洞后一群年轻人被熏得墨墨黑,面面相觑之后整个车厢都笑了。老人们生活的时代终将过去,生活的经验与窍门也终将随着时代之音堙没。这是整部电影我最钟意的一个细节。

以鹿儿岛的外公为代表的那种已经离我们遥远的生活,是一个可以让你的心可以偶尔回家的地方。我想,是这样的一种寓意。电影的结尾字幕以东京从天亮到天黑的城市景色为幕布,搭配主题曲《Hard Times Come Again No More》。愿艰难时光不再来,即使未来已再无挡风遮雨的港湾,也努力为自己创建一个可以收纳自己内心疲惫的地方吧。

 5 ) 末日的治愈

(文/杨时旸)

画风一转,《生存家族》就从一部末日题材变成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这轻巧的转换让人惊讶又惊喜,人们大都熟悉了末日题材的固定走向,无论是美剧《行尸走肉》还是那部《釜山行》,都是末日之后,人类互相残杀,从人沦落为兽的设定,而《生存家族》则老瓶新酒,玩得自信又顺畅。很多人都会记得那部《哪啊哪啊神去村》,导演矢口史靖这一次仍然让主人公历经了一次蜕变,最终完成了某种精神救赎。

这一次故事中的灾难是大停电,最初,人们以为是小范围,暂时性的停电,大都不当回事,被电车抛弃的上班族奔命一样想办法冲向办公室,学生们发现老师没能来校上课,都欢呼雀跃,但是很快,事情就开始失控。

人们都觉得水源和食物是生存最基础性的内容,但电力其实已经是现代文明的基础,生活用水也好,食物也罢,一切都依赖于电力,水泵无法运转,食物无法储藏,现代文明瞬间崩溃。绝大多数这类故事,会很快急速下坠,当生存环境回到原始,人性也坠进深渊。但是《生存家族》却奇异地转折。它围绕着一个家庭的四个成员,慢慢地推进,让那四个原本彼此疏离、厌倦、貌合神离的家人重新一次认识了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犹如神话的变型,那场大停电像是一场天降的考验,让四个人通过测试,脱胎换骨。

忙于工作的父亲,被家务所困的母亲,沉默寡言的弟弟,自私自利的姐姐,大家用惯性维系着生活的运转,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家庭缩影。灾难成为了重启生活的契机,父亲提议要离开东京,去往妻子在乡下的娘家,那里最起码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匆匆上路,一人一辆自行车,几件衣服,几瓶水。末日公路治愈系——这或许是对这部电影类型最全面的总结,它当然必须讲述各种苦难,缺水,日晒,暴雨,狂风,以及一次死亡威胁,当然,也会有那些温柔的际遇,遇到一位老人,让他们得以在自己的农场被短暂的庇护,在这期间,家人也一定互相指责和推诿,挤压出所有懦弱,濒临崩溃,而考验过后,人们变得平静又亲密。

这个故事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原始生活涂抹成一派田园牧歌的金色景象,而只是展现一种现实,无论是现代社会也好,原始状态也罢,那一切都只不过是背景,故事想写的照样还是人心。现代文明的惯性之中,亲人彼此疏离,原始的刀耕火种之中,人们变得亲密,但这一切并不能归因于某种文明形态,科技并不一定导向孤独,原始也可能让人们因生存而厮杀,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又是否有能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内心的温度。

回到乡下的设定,从故事层面讲,成为了一种生存迫切的必须,而从象征层面讲,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复归,回到原本,回到最初,回到一切都未曾异化之时的样子。在列车上,死里逃生的父亲自嘲地对儿女讲起,自己追求他们母亲的时候,岳父百般不愿意,他几次上门才让老人首肯。孩子们也都惊讶,自己从未听父母提起过任何往事。这状态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几乎完全一样,父母从来就以父母的样子存在,似乎他们没有过去、青春、爱情、失意,他们不过就是一些“无聊的大人”,但是这次灾难,让他们愿意倾诉和回忆,把坚硬的外壳变得柔软,把沉默的心事的诉诸语言,一切矫饰的、虚假的、遮掩的都被抛弃——比如父亲的假发套和女儿的假睫毛,父亲在九死一生之后,把逃难时都要戴着的发套扔出了窗外,女儿的睫毛被雨水早就冲刷得不知踪影,他们都祛除了装扮,成为了原本的样子。

故事最终让一切回到现代文明的框架之下,从另外的角度去审视,或许可以把之前的那场大崩溃看作一场宏大的梦境,醒来之后,人们如何再一次面对和注视现代文明?如何对待自己恢复如初的生活?如何处理习以为常的事物,工作,人际关系?而重新变得亲密的家人是否会一直维系着这份失而复得的情感,还是会在现代文明理所当然的惯性之中,再度迷失?

 6 ) 爱与勇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大支柱 熬过去就赢了

晚上在腾讯视频随意选片,挑中了豆瓣评分8.1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两个小时的标准时长符合日式一向舒缓宁静的调性,看完却远超期待。

背景设定有些荒诞,因为太阳耀斑,全世界停电,甚至所有跟电磁感应有关的器具也全部失灵。水源断绝,食物稀缺,一天两天一星期,逼得人们开始徒步或者骑车展开大逃亡。

铃木一家四口要从东京骑去鹿儿岛的外公家,一路上风餐露宿,上山下河,过两公里的漆黑隧道,躲饥肠辘辘的野狗。为讨口吃的,素来高傲的老爸不惜给人下跪仍一无所获,后来又险些葬身水底……

108天后,面目全非的一家人终于抵达鹿儿岛,过上了织布打渔的桃源生活。两年半后,全球恢复电力。

流浪前,儿女叛逆,妻子也深深嫌弃老公碌碌无为;历险途中,家庭成员间的芥蒂慢慢消除了,自然而然变得团结互爱,生存技能逐步增强,也更加坚韧勇敢。

暗夜里,老婆摸索着偷偷去牵老公的手,这一幕让人不由得心生感慨,嘴角上扬。

说回我们自己,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近一月,虽还不能自如出门,但看到每日治愈人数的上升和确诊人数的下降,心中总是有些许快慰的。现在是最要紧的攻坚战,每个人都要好好保重,做自己该做的事,提前为复工做足准备。

因为停工停学,各行业都在默默承受损失,可我们不怕,春天来了,夏天便不会太远,新冠病毒的末日即将到来,一切都会井然有序地恢复往昔。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曾说过:“人生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欢愉的享受,而在于规避痛苦和无聊,为此,人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在这难得的宅家时光里,让我们重视提高免疫力,好好感受当下,用强健的体魄和内在的富足,互相扶持着共同走过这段黑漆漆的隧道!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短评

如果真的没有了电,核电站的反应堆会失控爆炸、水库的水会积满溢出造成洪灾、实验室里的超级病毒会逃出祸乱人间,实际上人类已经强大到,一旦失控,就能轻易毁灭自己,想要回到捕鱼打猎、织布纺纱的年代恐怕没那么容易。

6分钟前
  • 光影树下
  • 推荐

这个主题真的特别好,习惯了被现代文明包围着便利生活的我们太需要一个契机去反思当一切电气设备停止运转后应该如何继续生存下去了。片子拍得中规中矩,没有选择恐慌的厮杀路线而是将焦点放在现代家庭并不真正紧密相系的亲缘关系上,在求生过程中慢慢找回彼此情感上的羁绊。

8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一如既往的有趣,像一个环保主题公路电影,借着全日本停电这个创意讲了一个荒诞喜感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故事,一家四口逃离东京一路骑行向西奔赴鹿儿岛,是一次荒野求生也是一次鲁滨逊漂流记。老家1991年通的电,之前的生活就是里面老爷爷那种柴火炊烟、一灯如豆的山村生活,大家日落而息,幸福感也不低。

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矢口史靖果然没让人失望,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又由之去探讨更多的内容,借灾难片的外壳,去讲一段巡回感情的故事。又有亲情支撑,结尾好一阵感动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2017SIFF#几乎可以五星了,很少能见到这么重视现实感细节的(伪)科幻啊,对日本国民性有极好的把握(当然合理性仍然有问题不过鉴于细节太精准了就不深究了),超八自主映画的技法还有所体现。不过就是后面剧作顺拐了,不中二会死……结尾也太甜。

1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这部无特效、无流量、成本低得令人发指的电影,堪称最牛逼的科幻片之一。2.如果全国断电,电影都不能看了,估计你我活不过一周。

1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科幻又现实,温暖又五味杂陈。小日向文世好拼,撞猪上了,掉沟里了,又掉沟里了。看着他演的这个爹有的时候好气,有的时候又能感觉到现代人离开科技与社会阶级后那种无聊的自尊与愚笨。停个电,能让人变成野兽,让人变成盗贼;但也有人泰然处之,乐在其中;但是所有人都会变得孤独吧。

16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我假发什么大风大雨没见识过

2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老人好像註定要被拋棄

23分钟前
  • Vinta
  • 推荐

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走那段很长很长的泥土路,往返2小时,当年特抵触。现在回想,那条路其实没多远,但太多美好的记忆都留在走路的那2小时了:摘野果、抓螳螂、骑水牛、溪边戏水…没有手机,只有纯粹的玩乐。2017版《奇迹》+《阳光小美女》+《家族之苦》。

2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节奏太好了,两个小时的片子看完一点儿都没有走神过。没有电的大城市是妥妥完蛋球,可是一个家庭永远不能“没有电”。目前为止今年电影节看到的最好的一部。

29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这是我看过拍得最辛苦的日本电影了。全世界从东京骑到鹿儿岛一家四口也是什么苦都受过了。当有一天全世界停电停水,现代文明没有用武之地,高于生存需求的物质存在都失去意义,电气社会被迫重归农耕社会,都市生活回归自由村落,但只是寓言一则,警钟一则。小日向叔难得主演。

34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你看不到很多美景,你邋遢得不像少女,你迷失在下个路口离终点一万米;你品尝了山猪做的腌渍品,你踏过小溪失了命,暴雨里知道他的小秘密。一不小心走完了西游记,抓了大鱼,灯又亮起,在身边的还是你,这就是家庭的意义。

3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拥有了在水族馆旁边开个海鲜大排档的灵感。

38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日本人是逆来顺受惯了哇?停个电大家安安静静就下乡去了。一直以为会给出官方解释,结果一个设定玩到底,完全就是命题作文。导演平时一定很喜欢把想表达的东西写在脑门上吧...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被两个骑行小哥哥的盛世美颜所震惊

46分钟前
  • Hisoka
  • 力荐

这种类型的灾难片确实超日本!

4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为锻炼国民意志力和野外求生的能力,学习祖辈们钻木取火的精神,我们特地举办了此次特大规模「东京大停电暨野外生存」演习活动,此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苦、不怕累、敢为人先、拼搏奋斗的选手,希望大家能以他们为榜样,下一次演习活动将择日举行,请大家做好准备,敬请期待。”——另一种结尾。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favorite scenes best 5:1.水族馆变鱼市。 2.“没用又要面子”的爸爸为儿女跪求食物。3.河边全家对着爸爸的“遗物” 假发哭泣。4.女儿一边啃熏猪肉一边情绪复杂不知所以地哭了。5.盲人老太太们做起穿越黑暗隧道的向导生意。【やっぱり矢口史靖最高だな❤】

54分钟前
  • 力荐

该片告诉我们一个可怕的事实:不需要外星人入侵,不需要生化危机,不需要猩球崛起,断个电,我们就可以活在西元前。

5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