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HD

主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2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3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4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5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6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3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4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5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6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7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8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19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台词截图和部分台词文本

































1.
教会要求我们去遵守某种特别的准则
这个想法其实和教堂的利益是相抵触的
同样,它也削弱了教会的地位
人们不喜欢被引导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要从这里走
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个不同的方向呢?

2.
对我而言,电影学校并不是最终的目标
是生命中的一个舞台
它有助于让我成为舞台剧导演
我试图通过入学考试,但是我失败了

你考了几次?

三次

但是你坚持不懈?

是的,我因此而无比自豪
那些混蛋不想要我
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能行

3.
我们可能是战后的第一代影人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这么些人
一直试图去描述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我们描述的范围很小,很微观
正如片名所暗示:
学校、工厂、医院……
如果这些微观的观察聚集在一起
它们将会
展示波兰的生活

为什么你想要这么做?


生活在一个令人不悦的世界里是很难受的事情
你需要不断尝试
想去了解那种感觉
毫无个性可言
你的问题和感受被消灭了,被抑制了,消失不见了
他们的生活被瓦解
从根本上讲
你的感受成为了别人的东西
你无法求助于任何东西
因为没有东西可以被正确描述
或者可以被适当证明
你是孤独的
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工具来揭示、宣传这些东西
或许我们的想法都是伟大的
它们会成为对准你的一把枪
我们通过理想、友爱、平等和公平正义而活
但是这些东西在那时是不存在的
至少公正是不存在的
社会主义崇尚自由和平等
但是我们一点儿都不自由
你不能在公共场合发表你的意见
私下当然可以
如果在俄罗斯的话
你冒险所导致结果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去感受缓慢死亡
感受冰冷的树木
纪录片记录了
那些生活在现实之中的人们
人们信任我们
告诉我们他们生活的真实
但是
这些真实却常常背叛了他们
我们的工具揭示的东西越隐秘
我们面临的危险就越大
我们必须结束
在这里
我们不能使用我们的镜头和话筒
这正是一个
人们虽然有权住在这里
但确在不断地沉默中
幸福中经受着痛苦的折磨的地方

你会在电影中表现死亡吗?
或者拍一部有关于此的纪录片吗?

你会去表现一个正在死去的人吗?
是不是这个人没有孤独死去的权力?
没有一种死亡的体验
是可以和自己的内心准则
或者心里的想法相一致的


4.
我有自由去决定
我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我想我要的和其他人是一样的
广义的自由
不仅仅是为了更加强大
它看起来不怎么现实
但这正是我生命中所需
这是对民主和宽容的真诚希望
这些人们无法精确地
描述他们想要什么
而且
他们不相信他们可以梦想成真
这些人应当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
有权利去决定一些事情
可以担负起责任

5.
如果我们决定讲一个故事
无论是写成故事还是拍成电影
我们必须首先在总体上对自己有明确的判断
要知道自己是谁
从哪里而来
这样才能讲一个故事
才能真正去理解人们的生活

6.
人可能会断腿,或者失明
如果你断腿、失明,
那仅仅只会影响到你是谁
你不过是失去了手臂,或者眼睛
但你是怎么样的人
这点永远不会被改变
如果你是个坏蛋
那么你还是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坏蛋
如果你是个好人
那你还是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好人
就是这样

7.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这让我一直都在想着最糟糕的情形发生
对我而言未来是黑洞
我们谈论恐惧
如果有什么东西让我恐惧的话
那这个东西就是未来
它让我恐慌
我居住的地方
远好于我所应得
我不应当居住在这么好的地方
现在我住在这里
远好于我所应得

8.
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感兴趣的?

对。我梦想有一天我能飞翔
我从塔底出发
不断上升,飞向天空
用最自然的方式
飞向一棵树
你看
就是这棵树

9.
十诫是十部电影
如果你相信上帝存在的话
那一切事情都会很容易了

你相信上帝吗?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圣餐
我的第一次忏悔
我觉得这东西很感人
对于一个天真的孩子而言
这是一种很有益的体验
我当时6岁,很天真
天真是个好东西
毫不犹豫,坚定地
将信念和自己融合在了一起
我认识一些人
他们充满快乐,因为他们充满信念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
都需要一个参照物
都需要一个参照点
如果上帝存在
那它就是这样一个参照点
我觉得我和上帝通过纽带联系在一起
这是我和上帝之间的联系纽带
我告诉上帝让事情发生
然后事情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我告诉他
给我所需要的东西
开始的时候,
我要它给我才智
我要它给我一种我所需要的感觉
我要它让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
有时他做
有时他不做

10.
你认为
在这个世上人们是不是做了错事
会在死去的世界中受到惩罚呢?
至少会存在另外一个世界吧?

这是个美丽的秘密
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它仍然是个秘密,很好

11.
在《红》里
你留下了很多可以思考解释的东西
你是否有自己的理解?


我接受所有理解
这是我思考的方式
我把一切解释集中在一起

12.
你去了西方一段时间
你想念外国吗?

无论我在哪里制作电影
我都像一个陌生人
在外国,我从没开心过
我一直想回家

你为什么特别不喜欢美国

我为什么不喜欢美国?
因为这个国家
充满自我满足情绪
空言泛语、夸大盲目
如果我问美国人:你自我感觉如何?
他会说:感觉极好
不是“不错”或者“很好”
而是“极好”
我一点都不觉得极好
我一点都不好
用英语表示就是
我很一般 (I'm so-so)

 2 ) I'm So-So...

基氏作品,从三部曲,到两生花,与伊莲雅各,都是悲观主义的花朵,静静绽放,晕染生命,每当变幻时,便作灵魂陪伴浮生慰籍。从未见识或探究过基氏本身,如是说展现了一个孤独的真挚的深切的挣扎的灵魂,且展现得平静和睦,并没有触目惊心的叛逆抵抗和撕裂疼痛,因而真实,因而动人。伊莲在纪录片中的出镜令我伤心,她是基氏思想中镜头下的天籁之美,而背后却平凡得宛如路人。所以可以透过思想探寻现实,却不可经由面容窥视灵魂,好奇害死猫。
 
结尾处,基氏声言并不喜欢自己,因为有两个问题回答不出:
 
你是谁,
你想要什么。
 
我想,这世上那许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们,应该都能回答得头头是道,我羡慕他们。

 3 ) 《导演说》

基耶斯诺夫斯基:

“马是重要元素,它是一种渴望,它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它们自由驰骋,没有责任与义务。”

“我更愿意相信在地球和天堂里有更多的东西我们没见过。”

“你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出于偶然发生的吗?不,所有的事情在发生时所产生的相互联系那取决于意志以及掌控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机遇不是那么重要,我们选择的道路很重要。”

“如果我们决定讲一个故事,无论是写成故事还是拍成电影,首先在整体上对自己有明确的判断,要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这样才能讲一个故事,才能真正的去理解人们的生活。”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一直都让我想着最糟糕的情形发生,对我而言,未来是黑洞是恐惧。我居住的地方,远好于我所应得。我不应该居住在这么好的地方。”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参照物,如果上帝存在,那他就是这样一个参照点。我觉得我和上帝通过纽带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私人的纽带,这是我和上帝之间的联系纽带,我告诉上帝让事情发生,然后事情就自然而然发生了。我告诉他,给我所需要的东西,开始的时候,我要他给我才智,我要他给我一种我需要的感觉,我要他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有时他做有时他不做。”

“至少会存在另一个世界吧,这是个美丽的秘密,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它仍然是个秘密,很好。”

“这是我思考的方式,我把一切解释集中在一起,我说“选一个”。

“我们确实存在一个充满文化危机的时代,这是一个去寻找发现生活价值的尝试时代,人们需要解答,人们需要去发现答案,但是这种寻找的过程,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观点和看法。文化危机不会使世界灭亡,正是因为危机,世界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处于抛物线的底部,很自然的会从底部上升,不断升升落落,这种进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我知道答案的话,我就不会坐这里了,但是,至少我会告诉别人,要活得开心一点,但我确实不知道答案,这不关我的事,别想知道这些。”

“电影基于我的观点而形成。我希望有一天,给自己设下一个陷阱,然后我就永远呆在陷阱里面,不出来了。”

(部分翻译我做了些许的调整。)

 4 ) 基耶斯洛夫斯基:还行~

这部近一个小时的纪录片拍于1995年,在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完<红>因病休养的阶段,十个月之后,死神将使他的心脏停止跳动,带他离开这个世界。

基耶不大喜欢面对采访一类的东东,更倾向于在黑暗的房间里抽烟。他能答应拍摄这部关于自己的纪录片颇为难得,而导演、录音师等人皆是他之前的合作伙伴,这使得访问更容易深入。

对基耶的了解,除了他的电影电视作品之外,当属<基耶斯洛夫斯基论基耶斯洛夫斯基>一书,它描绘了基耶一生的轨迹。可文字总归需要个人的想象力支持,当基耶出现在画面中,不由惊叹,好有精神和气质的帅老头!

基耶说话很符合他的电影给人的印象,在这里他也说了好些他的电影作品,机遇之歌、十诫、红……这很像他的电影作品<影迷>,在最后一刻,镜头对准了自己。

标题源自基耶个人的一种态度,他认为人不能因为礼貌而慌报自己的感觉。他说,他问他的美国经理人怎么样时,对方会答道"Extremly Well",不是"Well"什么。而他呢,只会回答"I'm So-So"。这个也许同基耶早年拍记录片有关,真实至上。

这个老头离开我们的时候才54岁,在他的创作活跃期。如果他能像葡萄牙国宝级导演奥利维拉那般长寿,对于他的影迷来说,会是怎样的幸福。

 5 ) 焦虑的巨蟹座

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是在大二的传播学课上,后来我一直没弄清楚为什么会在那样的课堂上看这片子。
唯一的答案是:传播学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要表达自己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热爱。
热爱老基的人多少都会对生活感到某种程度的焦虑。或许是因为一个有点自闭的童年,或是命途多舛的青年时代。而两者兼有的老基偏偏又诞生在伤痕累累的波兰。在这个他终生怀着复杂感情的祖国,紧张与热情同样鲜明。所以他永远用I’m so so来定义自己的状态,不是乐观的美国人常说的extremely well。因为对命运永无止境的思考和高深的宗教情绪,基耶斯洛夫斯基常常表现出对现世的悲观,正如他在这部纪录片中缓缓穿过人群时画面所呈现出的一片昏暗的表情。老基说,这个世界,就是由黑和灰组成的。
老基6月27日生人,所以巨蟹座的阴郁和内敛缠绕了他一生。但我仍然对他颇有亲切感,大概是由于他的影像说出了每段人生共有的孤独底色。但奇怪的是,他所谓的悲观却常常令我更加热爱生活,尤以细枝末节为最。仿佛那些曾出现在波兰或法国天空下的倒影、落叶、水渍、光线也塑造了我所在的这个空间,还隐约带着老基的印记。

 6 ) “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机遇不是那么重要。我们选择的道路很重要”

“我们通过理想、友爱、平等和公平正义而活,但是这些东西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至少公正不存在。社会主义崇尚自由和平等,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自由,你不能在公共场合发表你的意见,私下当然可以……”
“审查制度无法摧毁我们对那些接触不到的东西的寻找,一种神秘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掌权者掌控着娱乐的乐趣”
“那取决于意志以及掌控我们的命运,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机遇不是那么重要。我们选择的道路很重要”
《机遇之歌》里,主人公选择的第三个立场是政治中立,却死了。
“不喜欢美国,这个国家充满自我满足情绪,空言泛语,夸大盲目”
“要活得开心些”

 短评

看55分钟就已经能记下2400多字笔记 有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也就去做 咀嚼它也许不能得到什么滋味 但至少这一刻的存在使我确信我感到了快慰

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未来总是让我恐惧。”平静中蕴含真理,最爱的大师。

10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力荐

我觉得应该给老爷子申请个人类文化遗产大使的头衔

14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当他把镜头对准自己 极度 冷峻理性 上帝在人间

17分钟前
  • 力荐

我梦想有一天我能飞翔,我从塔底出发。不断上升,飞向天空。用最自然的方式飞向一棵树,然后说:你看,就是这棵树。

20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20年後,K氏不知道有個熱愛電影的傢伙,將他當成了電影的信仰。欣賞他充滿理性感性知性,並不斷地透過創作來自我觀照,自我質疑。

22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在基耶的个人哲学里看到太多共鸣。凝视、旁观,反思与隔离,超越一切的俯视。有无数种选择、无数种命运,但现实只会有一种发生,错过了那班列车,也同时开启了另一个可能。生活本身即是政治,但艺术应该拒绝被加入政治化的目的性。是否存在另一种生活?,"我在梦中飞翔,从塔底开始,飞到天空"。

26分钟前
  • Kryten
  • 力荐

主要是Wierzbicki跟Kieslowski的访谈,在Red上映之后一年拍摄的,还以为会跟蓝白红和双面薇若妮卡关系比较密切,结果只提到了一小部分。

29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拍完的第二年基氏就去世了,他说觉得未来就是黑洞,未来让他害怕,作为一个不喜欢入镜的人,整部影片应该都是他的“自问自答”,片尾导演说基氏的手表入镜了是亮点,要不要重来一条?基氏说不了。“我们的工具越是无形,我们遇到的危险就越大”“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说任何话,而毫无意义,没有人会惩罚你,而之前,你是拿一些东西在冒险”

33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我真正想学习的是舞台导演的有关课程,所以我决定去学习电影导演课程,它能更有助于我对舞台剧导演理论的理解,对我而言,电影学校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生命中的一个舞台,它有助于让我成为舞台剧导演,我试图通过入学考试,但是我失败了。(你考几次?)三次。(但你坚持不懈。)是的,我因此自豪。

3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睿智,或者说基耶也不是就活得有多透彻的一人,谈到哲学问题也会说“我不知道”,被追问到电影里的表达却如何如何的时候甚至会回答:“那是因为我在写剧本”。然而,正是疑问比答案更多才更能驱动一个人的创作吧。制作的随意感很好。

3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从他的谈话状态就能看出他在电影里放入的那种克制内省自知谦卑平视人世的视角,不断往深处挖掘精神和内心,不断质疑否定却又相信信仰的力量,理性而又感性,悲观而依然纯善,无比真诚。他让我相信,一个人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去描绘整个世界的。

44分钟前
  • 寂照
  • 力荐

对基耶来说,拍电影很难说是好事或坏事,他的愿望是梦里不必再拍片,但是对观众来说他的作品只能是恩赐。看完之后,脑中只剩他在黑暗中抽烟的样子,目光放远,沉默不语。所有的主题、凝视、神秘、命运、时代和悲观都退到他身后。他所有的作品都成为他,一个总在质疑和恐惧、奋争却不知去处的神的眼睛。

48分钟前
  • 豆友2048460
  • 推荐

“社会主义崇尚自由和平等,但我们一点都不自由,反抗在社会主义体系里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什么东西让我恐惧的话,那就是未来”;聊到人死后会不会受到惩罚,基耶说:“这仍然是个秘密...这很好”,想起吴国盛说的“呵护这个盲点是人类唯一的希望”;“这些混蛋从没让我的电影好过过”,从审查制度里走出了一条大路,想到阿巴斯;”危机是普遍的,不用害怕,危机不会让世界灭亡“

49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和伯格曼不同,只拍感兴趣的主题,但很少代入自己。

51分钟前
  • 屿山
  • 力荐

Knowing is not my business, Not Knowing is.基老师的观点,让我对宿命论和存在主义的疑惑有点清楚了:命运可能更多作用于你要走的人生道路,而你的自我选择塑造了你本身,即你要成为怎样的人。所以还是自我选择与行动大于命运的。换句话说,就是偶然的事件可能决定了你上了某辆人生列车,但是之后你在列车上的漫漫旅途如何以及你最终在哪一站下,这些可能是你的自我选择而非命运决定的。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理论价值。总的来说,纪录片的大部分内容和那本自传差不多,但是纪录片的影像能看到基老师啊!喜欢基老师的人不能错过。

55分钟前
  • w
  • 推荐

伟大思想家不应该这样潦草的去了解。此片仅仅在开头阶段透过不同的人,微微向我们展示了一点透过不同角度看到的他个人,吊了吊观众的胃口。但后面两个最重要的事:他作为导演的工作和作品以及作为思想家的那些问题,甚至都没有稍微的展开。如果能有篇幅冗长到boring的记录,影迷或许感到更幸福。

57分钟前
  • Yugu
  • 较差

由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经的助手采访拍摄,主要是回顾探讨基耶导演生涯中剧情片的创作主旨,从1976年拍摄《安静》开始、《影迷》《机遇之歌》《十诫》,一直到《红》,限于时长,跳过一些次要作品,针对每部作品也仅是浅谈即止。基耶总体上看是个悲观主义者,到90年代后的两次访谈纪录片,回答的都是想追求平静,显得是有些封闭内心、对未来不抱期望的孤僻老头形象。第一次知道基耶很不喜欢美国,他觉得美国人都过于自我感觉良好,而他评价自己都是”I'm So-So...“。

1小时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原来两生花的故事在现实里真的有发生过~~

1小时前
  • Lavender
  • 力荐

选了《平静》《影迷》和《机遇之歌》重点来讲,这几个才是他生涯的黄金时代拍的电影。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了:长时间缺乏睡眠、作息不规律、嗜烟如命,他跟意大利人抱怨说拍电影为什么还要午休一小时,不休息最好,午休把刚凝聚好的情绪咔嚓截断了。他想把时间都献给电影。

1小时前
  • 艾弗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