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

HD中字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安东尼·霍普金斯,朱迪·丹奇,吉恩·代·巴尔,莫瑞斯·德纳姆,埃莉诺·戴维,梅塞迪丝·鲁尔,丹尼尔·格罗尔,温迪·摩根,伊恩·麦克尼奇,吉恩·史密斯-卡梅隆,汤姆·伊斯贝尔,安妮·戴森,康妮·布斯,罗恩·卡罗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2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3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4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5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6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3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4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5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6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7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8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19查令十字街84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查令十字街84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作家海伦(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饰)住在纽约,她常常为自己不能买到所需的珍稀图书而沮丧。偶然,她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一则来自一家英国旧书店刊登的广告,便抱着试探的心态给这家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老板写了求书单。很快,马克书店给了她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她买到了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珍品书籍,并且还获得了弗兰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对书籍珍本的诚意推荐。自此,两个热爱书籍的人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来往。海伦不仅向弗兰克求购难寻书籍,还与他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两人互相交流文学观点,评述名家作品。弗兰克奔波四处为海伦购买书籍珍本,海伦则从美国寄来丰盛食物,为书店员工们缓解因英国实物配给制而造成的食物匮乏难题。两人通过持续书信来往成为精神至交。海伦一直想前往伦敦拜访弗兰克,却因为各种突发情况而未能如愿。直到她收到弗兰克去世消息的书信,她才终于坐上了飞往英国的飞机,而此时,查林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却面临着被拆迁……嫌疑人X的献身绑匪战金刚单亲宝贝海昏侯非请勿进躲藏爱情百态怒海威龙女娲传说之灵珠初恋滋味等救火的日子老妈上路真爱满屋2:十二男女对对碰追踪者游戏W职权骚扰的上司是我的前女友兜兜风匍匐爬行回到明天电影版热血虎胆龙威龙门村的故事我自己的爱达荷祈求你心动的他江南奇谭魂归故里第二季(法国)逐爱2016战地花开大内医探卧虎传说爱在俱乐部 第一季黑吃黑 第三季欺诈游戏潇洒先生1989天堂日落颜色杀机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 第一季整蛊专家粤语版实习医生格蕾 第八季

 长篇影评

 1 ) Anne Bancroft

Anne太强大了,这部戏如果说有什么比原著小说更伟大的地方,就在于Anne演的太好了,甚至超越了原著里的Helen。

有很多人,给我的感觉是kinds of Anne,比如Diane Keaton,比如Susan Sarandon,比如Meryl Streep,她们都比Anne出道晚。Anne就是纽约风格,棕色头发,有点像犹太人的样子,看起来很有思想,典型的纽中知——纽约中青年知识分子。

如果她晚生10年,我觉得伍迪艾伦应该找她演安妮霍尔或者汉娜姐妹。可惜她05年死了,我们连个典型的纽约老太太都看不到了。现在只好看Meryl这个新泽西人扮演纽约老太太,或者Diane Keaton这个洛杉矶人扮演纽约老太太。

 2 ) FIFF7 | DAY4《查令十字街84号》看见的是信,感到的是情

第7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查令十字街84号》,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信中密友们暗含情感的评价了!

Leah:

稳妥改编无新意。

我们敏熙:

欧容冤死,这部才叫全程读信。

果树:

小意趣满点,但情感的递进不足,看久了稍嫌乏味。

汤达人:

一开始还挺有趣,后来我只想甩女主一个耳光,情感完全没有传递给观众,反而感到女主是个烦人精。

Harper Yug:

真人版的《玛丽和马克思》,喜欢这种从未谋面却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只要一封信,对方便可以知道彼此之间的需求。书信时代是爱书之人的精神家园,那种纯粹的热情和惺惺相惜,是如今怎么样体会不到的。

Charmbracelet:

在我的生活里,也有一个像Frank的人,在我需要的时候,默默的支持我,甚至有时候也能收获到令人惊喜的礼物,虽然我们现在很难见面,但是这种独特的感觉,是没有其他人能够比拟的。假以时日,希望我也能见到我想要的查令十字街84号,而我则要不带评判的去爱它。

我略知她一二:

这不仅是读书人和读书人之间的友谊,是君子之交的恬淡如水,这也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羁绊,是男女之交的恍然如梦。过于理想化的处理让影片变成了只有一小部分的挚爱珍藏,文学爱好者一定会在电影里如数家珍,眼花缭乱。好在还有两位主角的精彩演绎让影片闪闪发光,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着无穷的感染力,让你身临其境去感受他们的喜悦与愤怒,悲伤与寂寞。他们彼此分享生活琐事,共同度过时代变迁,通过书信一起回忆那些一点一滴逝去的流光溢彩的岁月。主观与客观镜头的切换也让影片的形式呈现一种迷人而怀旧的新鲜感,最后突如其来的结尾才人如梦初醒,没有人可以永远活在梦中,我们都是现实的负重者,只是在踽踽前行中不断分享甜蜜,生活的甜蜜来源于知识,知识的甜蜜来源于书籍。

#FIFF7#DAY4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非网络时代的电车男故事


这样的故事适合刊登在10年前的《读者》上。

我不知道现在《读者》的风格,太多年没有看这杂志。

现在的人大多慌张与其划清界限,以免给人“肤浅”的感觉,

可84号的故事多么读者啊,

没有网络的年代,没有电邮的年代,靠书信交流的年代。

也可以看成一个单身文艺女中年歪歪未谋面的英国绅士的故事,

为什么不呢?歪歪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但显然,不仅仅如此。

而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样的故事遍地开花。

微妙的感觉却没有了,

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古典。

 4 ) 你是我生命的美丽篇章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
当一个人死亡
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
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每一章都必须如此翻译
上帝雇用了几名译者
有些文章由年龄来翻译
有些由疾病
有些由战争
有些由司法
但上帝的手会将我们
破碎的书页再黏合起来
放到那个文库中
每本书都会在此彼此打开

当那个让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弗兰克的姓与葬礼放在一起,白色信纸上反射着电视二极管的亮光,我们还在生机盎然地活在这个世上,最了解我们的人竟已是长眠土下。
海莲哭了,我和海莲一道哭。
海莲在新的寓所中整理散落一地的书,念念难忘是伦敦查林街;海莲在骇人的牙医用器的飞速旋转中预想到牙龈肿痛和伦敦之行的终结;餐桌对面环着珍珠项链的朋友莞尔一笑,海莲说:“我真嫉妒你,真的,真的。”
布道可以纯当欣赏地朗读,但当当下逼近生命进程的终线,否定副词在脑子中就是赶也赶不走。邓恩的行句不断重复有着更优美的彼岸,这落空的小小愿望却在心中凿个大洞,悲哀遗憾涌来,冲走布道的美丽意境,谁来告诉我这亲爱的生命篇章为何匆匆翻过。

终于不再留着齐肩褐发的海莲站在空荡荡的84号,没有长啸恸哭,只有伦敦的车轮声穿过多年的时光渗透过来。需要多少年才能这样笑意依然?知道了就是好的。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把打字机清脆声响的日子牵系出来,在美好与凶猛的现实洗炼下,手中的剩余就是当珍惜的时刻。
我知道我们的生命曾经交织并永远拥有。
你是我生命的美丽篇章。

 5 ) 你眷念的都已失去

我记得第十放映室里说过,我们可以根据一部文学名著来改编成一部电影,可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因为一部好看的电影而转化为文学名著的。若在影像与文字中权衡,我更偏向于文字,它的力量能够穿透恒久的时间,不变质,不受外界的曲解,依然保持其原有的风味。万物持续流转,珍爱的事物不可能一直留存,惟有驻留在心底的文字,陪你良久。因此,我坚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先看文字,再看其改变的影像作品。

佳佳推荐我看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而很久以前我就涌生过关于这部书的阅读兴趣,现在更甚。电影下载后存在硬盘里,我要先寻其根源。某日下班后,在我喜爱的书店闲逛,撞上它。书的出版已有些时日,这是店内留存的最后一本。白底的封面有些发黄,但更符合它的味道,因为这就是一个关于旧书店的故事。

书很薄,两日就看完。然后我迫不及待的看了电影。书和电影加起来才完整了这个故事。电影忠于原著,没有给男女主角之间强加上爱情。人世间感情千万种,掺杂着欲望的爱情最简单最直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力分析时总把男女相遇归咎于此。二十年的通信的确让他们之间有些情愫在暗涌,但我相信不是爱情。更像是感激,对其需要给予的感激;或许是怜惜,惺惺相惜衍生的怜惜;还有期盼,渴望能见到对方的期盼。

一直对这样的相遇抱有憧憬。我相信隔着遥远时空无法碰触的人之间,因为没有利益的关系,感情更加纯粹和真实。为对方奉献我们所拥有的,不断的互相给予,然后又都认为自己得到的比给予还要多,因此惭愧又感激。就像作者,她按时足额的支付书款,并源源不断为彼岸的朋友寄予礼物,却仍在末尾说我亏欠她良多。这种情感,这种生活体验,多么美妙和珍贵。

那位书商,在回信中谦和有礼的答复汉芙小姐的问题,最君子式的问好,中规中矩。但内心仍难掩对这样一位素未蒙面朋友的想象和热情。他期盼与她见面,在得知汉芙小姐未能启程时语气里怎么也藏不住的失望。在见到一位与他想象中汉芙小姐形象相符的女子时会流露从未有过的眼神,热烈甚至灼热。安东尼霍普丝金成为这位男人的代言人,毫无褶皱的大衣,克制的言行,谦逊的语气,就是我想象中的弗兰克。他心底也有某种想要爆发的激情,但却永远让其安然无恙的躲避在中产阶级的安逸之后。

而不管是电影还是文字,使观看者对汉芙小姐的印象更加深刻。她不修边幅又安于幽默。一件大衣一顶帽子,快步行走于路上。她的家,并不整洁,处处堆着文稿和书籍,常常是随手拿起一本书,随意的坐下,随意的朗诵。她一个人,随意又自我。内心身处,我渴望成为这样一个女子,不为华服美食金钱地位所累,不察言观色,仅有三五好友和有限的空间。但我也时常难掩内心的虚荣,对漂亮的衣服,对领导的肯定,对生活上物质的追求有盖也盖不住的欲望。如此矛盾但并不厌恶。我就是这样,一方面想做个简单朴素阳春白雪的女孩,一方面又难逃对物质小资生活的追求。这种矛盾,一方面激励我在现实生活中奋斗打拼,成为社会最普遍最大众的一类。可另一边,因为这些暗藏的想法,而让内心不断的接受滋养,使它在接受现实生活打击后仍然有着美好、向阳的一面。

作家海莲汉芙说,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就如同我,以前看了那么多关于上海风花雪月的故事只为了一窥想象中那个时代大上海的韵味。而深深迷恋欧洲电影的我,归咎到底,也是源自我对未知而又喜爱的文化、生活的一种探寻。我们反复的观看,只为了在梦想尚未实现时窥视其一景。就如曾暗恋某个男孩,每日站在他对面的车站,遥远的望着,然后在他踏上公交后转过身,怀着满足又惆怅的情绪离开。

二十年后,汉芙小姐终于亲临书店,但她要寻找的人和书都已不在。终有一天,所眷念的都会失去。

 6 ) 《查林十字街84号》

做为爱书人,这部书和电影是早就知道的,却直到最近在台湾买到中文版,才一睹庐山真面目.这部作品比较小众,不是到处都有.

 

1949年,一个在纽约的女作家荷琳偶尔写信给位于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的马克柯恩旧书店订购几本书,从此跟这家书店开始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特别是其中一位店员法兰克铎尔.原书是双方的信件集.荷琳直爽幽默,带一点傻大姐的冲劲,法兰克拘谨有礼,温文尔雅.双方都热爱书籍,口味相同,法兰克尽心竭力为荷琳找各种旧书,以便宜得离谱的价钱卖给她,荷琳则在战后伦敦物资配给时期给他们寄了很多难得的食物.从信里可以看到各位写信人活生生的性格,文字极为有趣.

 

看了中文版不久就在amazon下了订,因为别的地方买不到.中文版翻译很好,把原文的韵味翻了出来,译者是一位爱书人,他的履历上只写着是诚品某分店的古籍部美术员,译笔老到,文字优雅,译注详实.他在序中说一直等有人把这书译出来,却一直等不到,所以他就自己译了,而且事先也没找好出版商.真是我辈中人.英文版比中文版还要朴实无华,轻轻薄薄一本平装书,一下子就读完了,什么序评也没有.正是荷琳和法兰克的风格.

 

喜欢荷琳对书的热爱,如果不是因为她爱书,留下了这部书信集,她将跟其他无数籍籍无名的写作人一起被人遗忘,谁也不会记得她写过改过的电视剧本,她编的儿童读物.世界上耍笔杆的人多的是,那些写稿的记者和作家身不由己,写的东西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想写的呢?然而惟有真性情的东西才可以传世,这是真理.刚看了几页《托尔金书信集》,年轻的托尔金在写给未婚妻的信里提到自己在创造的精灵语言,称之为疯狂的爱好.殊不知这个爱好影响了多少人.他的学术著作,除了专业人士,又有谁去看?

 

荷琳和法兰克视对方为知己,但感情从未超越友情.法兰克始终是个好丈夫和好父亲.荷琳一直潦倒,没钱去伦敦,他们从未见过面.后来法兰克因病去世,荷琳还是在本书出版之后受到英国方面出版商的邀请,才终于踏上查林十字街.看书时看到法兰克的死讯,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这段故事本只是感人,却因悲伤的结局而让人低徊.

 

看电影版,象是在上一堂编剧课.因为已经知道情节,对我来说主要看点就成了如何把一个纯是书信的故事影像化.电影很忠实于原著,保留了大量的书信原文,以旁白的方式说出来,对人物的拓展和发掘适可而止,于是电影也是淡淡的,只是在细节上做文章,五十六十年代伦敦和纽约的面貌还原得极好,也适当地加进去当时的历史事件,等于是籍着故事展示那个时代的风貌.

 

两位主角, Anne Bancroft和Anthony Hopkins几乎是书中人的复活,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Anne,把一个落拓孤单又乐观的女作家刻画得入木三分.整体来说,这片子算不上什么了不起,小小的,淡淡的,甚至算不上爱情故事,只有那么一点点情愫的流露,它说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共同爱好结成的知心.

 

刚巧今天翻了翻蒙满灰尘的蔡志忠《菜根谭》,有一段说,有高超技艺的人还不算是至人,真正的至人是平凡的人.查林十字街84号的故事恰好是这句话的注解.

 

如今,查林十字街84号是一间酒吧.如果有机会去伦敦,一定要去那里走走.

 

荷琳在书中说,她从不买没看过的书,她也不把书死收在身边,每年都处理掉一些书.这些都是有启发性的好点子呢.

 

 

顺便说一句:《哈利波特》里的破釜酒吧也在查林十字街。



写于2007年2月

 短评

那年我还没出生安东尼还在谈恋爱.. 一切因书而起,多么美丽的故事,纽约的穷老太太太可爱了,当马克书店第一位老先生去世时我9感到,总有1天时间也会从我面前呼啸而过,真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对着1生的回忆泪流满面.. the very best movie of this year!!so glad I found it.

8分钟前
  • 费纸姬
  • 力荐

杂货控们请务必留意本片诸多场景细节。。。。

12分钟前
  • 鬼隐于世
  • 推荐

爱书的人看了大概都会心有戚戚吧,很温馨的电影。

17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力荐

Anne Bancroft简直像是马奇家的二小姐Joseph,一个痴迷于书的穷作家,声音表情丰富多姿,动静皆可爱。看书时感受到的平淡和做作都不见了,她举止实在太潇洒了,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情谊。在女王加冕的电视直播里看到了站在身后的玛格丽特,是为彩蛋。

19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不二情书真的是很厉害,一部以书为主题的电影能拍出这么一副文化水平低的样子,希望能跪下来好好跟这部电影道歉了。

2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真人版【玛丽与马克思】。★★★☆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因书而爱,多么至死不变的友情,不需要太多的介质也不需要两人之间已经有多么熟悉的深度,这就是传说中的soulmate。大龄女青年的泼辣开朗和中年书店店主的沉稳呆滞,纽约的新潮和伦敦的复古。爱书的人都对此心有戚戚,女主说喜欢翻到别人翻过的书页,与前人有志同道合的感觉真好,也是我爱二手书的原因

27分钟前
  • 力荐

“若你们恰巧路过查令街十字路84号,能替我献上一吻吗?我亏欠了它太多太多。”海莲•汉芙的原作本已动人,而霍普金斯与班克夫特的真挚演绎,平实中透着情真,日复一日你来我往的书信之交,有爱书人可亲可爱又可气的脾性,也诞生了一段有关爱与信任的旷世奇迹。

30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毫无疑问这是本年度继《mary and max》后最令我感动的电影,最后几幕如同早就设置好的炸弹,在最温馨的时间定时引爆,在寒冷的冬季,看这种暖暖的电影真是一种奢求。

32分钟前
  • 乔大路
  • 力荐

刚开始的片名竟然翻译成《迷阵血影》,搞得我还以为买错盘了。

37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爱书之人,不是爱情却实在是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深厚友谊。看大龄文艺女青年变中年变老年,泼辣挑剔却又心地善良的穷酸女作家着实惹人喜欢,更何况女主笑起来那么迷人。看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纽约VS伦敦,世事人事变迁、与大洋彼岸的友人互通生活感受甚是温暖,只可惜到底未曾谋面。

38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云中谁寄锦书来,相知何必曾相见。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情真意切,色调令人喜欢极了。虽然在拍摄和制作上有些幼稚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

43分钟前
  • 死咗
  • 力荐

整部电影让我想起曾经的好友,成都第一文青,哎,人生失去了一个那样爱书的朋友,真是一生的遗憾。当然,他活的好好的,只是把我拉黑了。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annoying,没有好好珍惜那段友谊。跟他学了很多读书的办法和道理,多想再聊聊天。

48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人與書俱老,不老的是那一抹溫情。

53分钟前
  • 巳注销
  • 力荐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人从书页中被撕去,而是被翻译成另一种更好的语言,每一章都必须如此翻译,上帝雇用了几名译者,有些文章由年龄来翻译,有些由疾病,有些由战争,有些由司法,但上帝的手会将我们破碎的书页再黏合起来,放到那个文库中,每本书都会在此被彼此打开-约翰邓恩

56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推荐

想起大一在图书馆阅读原著的时光。我深知这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容于现世了,如今谁还会柔软的念出书信,如恋人的絮语一般。——“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5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算是难拍的片子了,前面竟然做成了喜剧,汗。只能说拍的尚可,小成本算不错的了。最后竟然落到了1968……这个导演果然是拍电视剧的……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I remember years ago a guy I knew told me that people going to England find exactly what they go looking for. I said I'd go looking for the England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he nodded and said: "It's there.”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so much.

1小时前
  • 苏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