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德家一夜

HD中字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弗兰西丝·法比安,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6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2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3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4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5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6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3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4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5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6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7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8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19慕德家一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慕德家一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为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之一。故事讲述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他偶遇老朋友维塔尔(安东尼·维特兹 Antoine Vitez 饰),被邀请到一个性情豪放的离婚女人慕德(弗兰西丝·法比安 Françoise Fabian 饰)家中共进晚餐。饭桌上,持有不同道德思想的三人大谈宗教、无神论、爱情、道德、以及哲学家帕斯卡尔的生活与哲学著作等话题。聊到深夜,外面下起了大雪,维塔尔离去,慕德劝说让-路易斯留宿一夜。慕德是情场高手,她极尽挑逗之能事去引诱他。保守忠诚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面对了两难之境,一方面心中已有所爱,另一方面美艳的慕德实在又难以抗拒。他半推半就,最终还是抵制住了美色的诱惑。后来,他与心爱的女孩结婚,却发现她竟然曾是慕德丈夫的情妇。  本片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降妖罗汉母性处女恋。时空罪犯锡人少女侠之长生诀丧尸崛起骨肉之躯第一季超能警探伊娃·贝隆美好世界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第二季爱在星空下2016抵抗圣体冬季战争火星没事漂洋过海遇见你邻座的怪同学财神有道玩偶之家过埠新娘1988博尔登一千灵异夜之鬼拳师夺宝惊魂铁核桃之无间风云母亲巨星总动员无间道2导弹精兵成长记天鹅公主1994百里莲花并蒂开火线三兄弟天堂霓裳做得好做得妙简爱之约机器战警2

 长篇影评

 1 ) 餐厅的谈话(台词,非影评)

因为太喜欢这一幕了,所以直接花了几个小时对着屏幕把台词敲了出来。

*标记为让路易,其他为维塔尔。

*你在大学教书?
是的,教哲学
*我十月份以后一直在米歇林,我刚从南美回来
真奇怪咱们从没撞见过彼此
*我夜里就直接回塞赖特的家了。我有时候出去吃,但我更喜欢自己做。外国的社交生活太忙乱,我需要静一下。
我可以离开
*不,我只是说我不想结识新朋友
这里的人跟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但我很高兴在这里遇到你
你还没结婚吧?
*没有,你呢?
我也没有,我的意思是,我不急着结婚。但是在这个城市,单身汉的生活可没什么乐趣。今晚有什么节目?
*没什么,一起吃晚饭怎么样?
我要去听列奥纳德·高干的独奏会。跟我一起来吧,我有一张多余的票
*今晚我不想听音乐。。。。(停顿)
所有的克莱蒙特人都会去,有不少漂亮女孩呢
*你的学生吗?
这里漂亮女孩很多,但你不能常常见到她们。。。。我敢说她们会为你着迷的
*从没有人为我着迷过。。。好吧,我跟你去,我会证明你是错的。(侍者过来了)我要矿泉水,
给我一杯橘子水
*你经常来这儿?
几乎没来过,你呢
*我从未来过
我们的道路在这儿交叉了,真是奇怪·
*恰恰相反,我们的日常道路从未相交过,就是说,交叉点常常发生在日常道路之外。我曾经在业余时间搞过一点数学。算一下咱们在两个月内相遇的几率倒是很有趣的
能算出来吗?
*这是数据以及怎么算的问题,假定数据存在。很明显,我不知道一个人住在何处,在何处工作,就无法算出偶遇他的几率。你对数学感兴趣吗?
数学对哲学家越来越重要。比如说,语言学,甚至一些基本的事情都需要数学。帕斯卡的算术三角形来源于他的一次打赌,这让帕斯卡显得非同寻常的现代,数学家和哲学家其实是一回事。
*可怜的帕斯卡。。。(主角)
你觉得惊奇?
*真奇怪你也提到他,我正在重读他的作品。
然后呢?
*我失望透了
继续说,我很感兴趣
*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我很了解他,然而我什么也没得到。他的作品似乎空无一物。我是天主教徒,至少我努力想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但是帕斯卡的学说跟天主教义格格不入,正是因为我是天主教徒,所以他的严肃让我不快,如果这就是宗教,那我就应该是无神论者。你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吗?
当然。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帕斯卡的赌注跟今日的情况关系密切。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怀疑历史有任何意义。但我打赌它有意义,这就让我陷入跟帕斯卡一样的境地。命题A,社会和政治毫无意义。命题B,历史有意义。我一点都不确定,B命题比A命题正确的几率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我们甚至可以假定B命题有10%的正确几率,A命题是80%,然而,我别无选择,只能选择B,因为只有选择相信历史有意义,我才能继续生存。假如我赌A命题正确,而实际上B命题是对的(尽管可能性很小),那我只能放弃我的生活。所以我只能选择B,这样我的生活和行为才显得有意义。我有80%的几率赌错,但那没关系
*用数学的眼光看,潜在的收益被概率瓜分。比如你的B命题,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可能的收益是无限的。对你来说,这收益是生活的意义,对帕斯卡则是永恒的拯救。
不知是高尔基,列宁还是马雅可夫斯基,谈到过俄国革命,说当时的情形迫使他们万中选一,因为选择那个比选择其他的,有更大成功的希望。

 2 ) 《幕德家的一夜》:偏执如影随形

我们不可能真正爱上一个人,爱上的只是人的属性。这是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也是在幕德的一夜中,被反复提到的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是法国人,也是一位思想家。侯麦在这部电影中对帕斯卡尔的一再提及,自然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了一种哲学上的内涵。
看起来也如此。因为爱上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人的属性。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天主教堂里看到的金发女郎,会比活色生香的幕德更被男主角认定。即使是幕德首先进入他的生活,并极具吸引力,但属性大于人,幕德既然不具备男主角早就设定好的属性,自然也就没了机会。
我们爱上的属性,又是些什么呢?无外乎真善美吧,可它是否还如外表那般的光鲜亮丽呢?还是仅不过是几个空洞的词汇。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的那些个东西,是不是真的表里如一,鲜活至今呢?
幕德很直接,明显富于挑逗意味的那一夜,虽相安无事,却在早上,差点被幕德给男主角的一个拥抱而致前功尽弃。幕德的挑逗没有结束的时候,从晚上到早晨。男主角的可笑,在幕德轻轻的一推中,昭然若揭。
信天主教的金发女郎,对他忠诚,有了这几条才是男主角的理想妻子。可是早上当幕德拥抱他的时候,他好像什么都忘了。
因为,如帕斯卡尔所言,生活中充满了偶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男主角所谓留给未来妻子的贞洁,也差点在幕德的一个拥抱中被毁灭。
在偶然所组成的时间之环中,我们被一厢情愿的偏执所左右,却看不到自身的可笑之处。而我们所认定的东西,无非是一些偏见。人对偏见所偏执寻觅的过程,到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
幕德俨然一个禅师,对男主角进行点化。而男主角依然我行我素。他对自己的信仰深信不疑,他对自己恋慕的金发天主教女孩同样抱有不移的信心。他信奉着必然。他如愿的娶到了她,却在多年后,与幕德的一次相遇中,弄清楚原来自己的金发妻子就是幕德的情敌,破坏她家庭的一个小三罢了。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人,所以常被楚楚可怜的、柔弱纯洁的金发女郎所迷惑。这就是人们的偏见之一。如同这个社会上很多的规则。规则制定之后,我们常忘记了本心。被规则所左右,到最终只有自己扇自己的耳光罢了。这也就是白马非马的荒谬之处了。
男主角意识到自己被自己的盲目所玩弄,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撒谎说幕德是自己的情妇,以此宽慰自己那在他看来良心有所不安的妻子,其实谁又知道呢。
给妻子面子不过是给自己一个面子罢了。他的规则并没有把他想要的给他。侯麦叫他以谎言守住了自己的偏执。是啊,人的可笑又岂是可以如此轻易就改变呢?
生活拒绝被定义。既没有一成不变的善,也没有一目了然的恶。自己被自己束缚住手脚的人类,徒增可笑罢了。
偏执如影随形,正是人类的一种常态。

 3 ) 侯麦,只是熄灭,却未曾枯凋

文/故城

很久没有触到侯麦电影的味道了,那些巴尔扎克式的文学性,那些隐藏在故事后秘而不宣的道德不安,那些人物间试探式的接触与默认,似乎有些淡忘了。我只记得他的电影总是悬而未决,暧昧的、不易参透的,于是当我想记忆起来一些什么的时候总是举步艰难。

但今天不同,这位孤独的老人的生命之火熄灭了,恐怕再难嗅到类似的气味:那种古典的,不愿与当今电影的便利有所牵连,拒绝过度现代性的气味;那种复杂的,不愿在道德和不道德之间划清界限,拒绝对人性简单的还原的气味;那种犹豫的,不愿将欲望断然付诸于行动,拒绝心照不宣的气味。我想,气味大概就是一种记忆,一如我们愈是寥落便愈是怀念家乡的味道,只要气味顺着鼻腔抵达神经,觉醒的便不只是嗅觉,还有我们那一点点的,未曾改变的内心投靠。

絮叨

他的影像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学性,它充满私密,它像是个人的手稿,有着自我特色的书写和涂抹,这并不是提供给大众玩味的、消遣的,它是供自己偶尔挖掘出来忏悔的,有着熏染一切的神秘意义。

初探侯麦的观众一定会觉得沉闷,不知所然、不明所以。人物的犹豫与絮叨交汇在一起,呈现出的是一种侯麦式的反讽,“我说这些,但也许是别的事”。我们无法通过这些先入为主的、试探性的人物对白,揣摩人物的真实意图,故而无法捕捉故事本身的因果逻辑。通常情况下,那些有关哲学、有关问题本质的讨论都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春天的故事》里那段关于康德的讨论便像是侯麦设置的一道门槛,它亮出一种拒人以千里的姿态,又期待他人能耐心聆听,这种矛盾已然使之不易亲近。

而还原至侯麦所塑造的人物,他们身上的犹豫更惹人反感,唠叨、左顾右盼、清高且自卑,正如周晓枫所言,犹豫之所以可耻,在于它预设了一面试探的白旗。然而,伴随我们对侯麦的阅读逐渐深入,才发现自己的反感其实是种无知,那面“试探的旗”实际上是游戏参与者的一个内心选择。不同的影片实际是只面对同一个议题(通常是道德上两难的问题),比如“六个道德的故事”中就是在讨论爱情的道德性问题,欲望之于道德的两难抉择问题。大学生、外交家或教授在阅读此议题的不同态度,成为此问题自身摇摆不定的注解,他们的表里不一正反应了问题本身的矛盾。因此,单独对某一部影片的品头论足,都变得乏味和枯燥。

从这一点来看,侯麦和那些与他同时期的新浪潮导演,是彻底划清界限的:他使别人从影像中直观的获取乐趣和满足的意愿落空,拒绝制造取悦观众和阅读者的悬疑和戏剧性(这里并非有贬低希区柯克、霍克斯以及新浪潮的追随者的意思),他与观众保持一种清醒的距离,你必须掉入他所设计的陷阱,又能机智的自我逃离。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获得影展赞誉的并不是《狮子星座》、《午后之爱》或是《慕德家的一夜》,而是更为唯美的《侯爵夫人》,或是叙事更为自由的《绿光》。因为唯美的画面和自由的叙事更容易提供一种视觉和叙事的快感,更容易投其所好。

迷宫

他的故事有着迷宫般的百转千回,迷宫的尽头并不存在真理,也并不寄许希望,它隐藏的是道德的困惑和欲望的千疮百孔,任何的梳理与修补,任何的澄清与遮蔽,都像编制一个无懈可击的道德迷宫,对道德的无知是侯麦永恒的话题。

真实与谎言构成《慕德家的一夜》的道德迷宫,这个迷宫会让那些享受三角恋而从中获得满足感的人,变得困惑,不管不忠是在婚姻的体制内(婚外恋)或是体制外(并不存在婚姻契约约束的三角恋),侯麦都有深入的审视。影片结尾前,慕德前夫的身份并未出现,弗朗索瓦兹的旧情人是谁也是未知的,侯麦刻意抹去了两个女人的情感背景,制造了她们与工程师的表层关系结构:工程师钟情于弗朗索瓦兹并将之视为未来妻子(内心的道德契约),却受慕德的“不忠”诱惑。然而,当抹去的背景重现时,观众默认的道德秩序被颠覆了,我们身上陡然出现一种急转直下的焦虑。在我们看来,弗朗索瓦兹坦白了自己的故事,她的坦诚似乎是有一种坦诚相见的道德感,使她占据着道德层面正面形象,是与工程师那晚在慕德家的轻率行为有鲜明对比的。然而她其实曾经破坏过慕德的婚姻,她是慕德婚姻中的第三者,此时,她与慕德在两个男人身上的道德关系上自此发生了互掉,也就是说她既是慕德婚姻的第三者,慕德又是她与工程师婚姻的潜在第三者。结尾,影片突然形成一个婚姻道德的悖论,我们既充当婚姻的卫道士,又碰巧是婚外恋的扮演者,爱的欲望孕育了彼此的关系,这种关系反过来又约束我们的欲望。那些让我们望穿秋水的爱情、伦理和道德,有时候却面目可憎。

这种迷宫式的构图在《飞行员的妻子》中再次出现了。弗朗瓦索怀疑自己的爱人安娜与其旧情人飞行员重修旧好,于是抵抗疲倦跟踪起了这个飞行员,碰巧遇到飞行员搂抱着一个陌生的金发美女(她的身份是隐藏的)。飞行员与金发美女的神秘关系诱使女孩箩西也加入这场跟踪,她怀疑金发女子是飞行员的妻子,并要用监视来证实自己的推断。实际上,当他们的跟踪游走于如迷宫般的公园里的时候,侯麦用了箩西视角的反打镜头,来反应了弗朗索瓦的视角,即弗朗索瓦是背对飞行员的,他虽然是监视者,也在被飞行员观看。用飞行员的视野看到的,却是弗朗索瓦对箩西的注视。其实这中间也存在一种“越轨”,尽管弗朗索瓦与安娜并没有婚姻契约约束,但他们的关系有一种隐藏的“忠诚”关系,他怀疑安娜“不忠”所以才开始监视她的情人,但与此同时他又移情别恋,对箩西的迷恋便意味着他对安娜也存在一种“不忠”。虽然结尾侯麦揭示了那个金发美女的身份,但此刻她的身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弗朗瓦索自身已卷入一种迷宫式的两性关系之中。当他如约将寄给箩西的卡片投入信箱时,相信他对自己的处境已经了然于心。

欲望法则让我们今天得到,也会让我们明天失去。“得到”未必是道德的,而“失去”也未必是不道德的。侯麦只是展现,却未曾评说,在这个道德迷宫中没有如释重负,只有两难和悖论。

谎言

他的叙事有着暧昧的捷径,摄影机时而有知觉有意识,时而又漠然,我们摸不清到底哪里才是出路,它制造圈套,也在揭秘真相,误入歧途成为触及本真面目的途径。他在叙事中播下了有迹可循的种子,却含混这个种子的真实性,当观众好奇的双眼与人物嫉妒的双眼合二为一时,眼睛便丧失了辨识真伪的明亮。当猛然惊醒时,焦虑、怀疑和犹豫便已然挥之不去,我们甚至对自己是否曾追随过事件的过程都没有了把握。

侯麦善于将一个人物提高到“叙述者”的位置,设计圈套获得观众的认同,又从另一个人物的叙述中反讽前面的“叙述者”,拆穿那个“圈套”,从而制造出一种谎言的假象。表面上,《慕德家的一夜》中叙述者工程师拥有幸福的婚姻,他对婚姻的虔诚与自我天主教信仰是协调一致的,而信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的维达尔和自由思想者慕德则厄运不断、生活坎坷。当妻子弗朗索瓦兹对丈夫工程师坦白后,影片中讲述者的身份从工程师跳到妻子身上,她的幸福感便开始消解,我们从她的幸福中看到更多偶遇的成分。我们应该像工程师与妻子那样幸福的婚姻吗?是否影片就是天主教虔诚婚姻的辩护书呢?答案显然是模糊的。在妻子的身份未坦白前,观众已经形成了对她同情的视角,我们借用工程师的道德两难,给她拟定了婚姻中“妻子”身份,当观众将自我感情投注于她身上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另一个真相,否定了前面所建立的视角,或许更应该同情的是婚姻不幸的维达尔或者慕德,他们才更值得获得观众的情感投射。

一般而言,观众的审美选择是同道德选择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对善恶的选择,我们情感的投放,有种与生俱来的契合。当一方处于缺位或消失的状态,我们会过度利用一方对另一方做假定性判断。很多时候,侯麦正是利用视角的转换所造成的审美偏差,来讲述一种道德的悖论,从而揭示出不同于观众初始视角的真相。《秋天的故事》中,伊莎贝拉的自我辩解,使得一个偏移原先故事结构的可能性突然浮现出来。使观众看到伊莎贝拉的面具下浮现出另一副可能的面容,一个与原先的判定完全相反的真相浮出水面。

侯麦所制造的正是一个“确认—推翻”的过程,并通过开放式结局再次形成一个“确认—推翻”的过程,如此往复,在他的影片中便形成一个循环,我们总能在与我们欲望一致的投射点,再看到一种可能推翻它的可能。在《克莱尔之膝》中,侯麦便提供了不同叙事者相互对立的寓言,“D认为在岸边正面看的时候,视野是最美的,因为可以发现完全野性勃发的图奈特山峦和朗冯峰。W夫人说她更喜欢面对这些群山生活,它们是那么巍峨雄伟,而不是在山脚下,那会有种被压碎的感觉。罗拉则意见又不同,认为从山脚下仰视山岭更美,‘就像一个摇篮,感觉大山保护着我们’”(摘自博尼策的文字)。这个寓言构造了相互对立的叙述者之间的“对话机制”,“对话”的发起者可能是谎言的制造者,它背后其实矗立着另一个的真相或谎言,在这个“确认-推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言之凿凿的保证”和其虚伪的背后,一个越容易被认同的人,也容易被偶然事件颠覆,侯麦正是在这样一个精妙的叙述技巧下,制造出一种对谎言与真相不确定的判断。

梦想家

他的人物有着不同方式的罗曼蒂克,梦想并非只是子虚乌有,而是被虚幻的花布点缀着。那些仿制的饰物,将真实包裹起来,被一种半醉半醒的眼光注视,便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正所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临到最后,他们对这些饰物的征服带来的是最为残酷的失望。

侯麦的人物,他们对爱情的思索甚至超过他们对爱情的实际投入,决定总是先于感情产生的。用异化的热情和用以逃避真实情感的放纵,人物构造出一个虚妄的梦想,将不同方式的浪漫主义投注于梦想,并堂吉诃德式的固执于对那个虚构梦想的追逐。《绿光》的结尾,我们看到德尔菲娜,这个侯麦影像中最没有知识分子气质的女性,从包里掏出一本《白痴》,而就在此时,她的魅力王子出现了,原因就是他也读过《白痴》。而谁能相信,这个平淡乏味的年轻小伙能为他们之间的爱情提供任何保障呢?他们的爱情能达到德尔菲娜偏执的理想程度吗?《好姻缘》的结尾,萨比娜所寄望的被狂热的爱情追求,从而转化成一种理想的婚姻契约,被埃德蒙无情的拒绝了,但在火车上一位青年炽热的目光投向了她。但这个目光是她所期待的可以转化成理想婚姻契约的目光吗?对要求被疯狂爱恋的萨比娜来说,结婚就是获得了这种情感诉求的目的地,被认可(爱情)和被选择(婚姻)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她拒绝给予,而只愿获取爱情和婚姻,就是一种抬高自身的身价,就是一种不切实际,这与德尔菲娜是如出一辙的。

然而在我看来,萨比娜比德尔菲娜更可悲。萨比娜对爱情乃至婚姻的期望,是超越她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层面的,而德尔菲娜对婚姻的期望则更多的是一种浪漫幻想的变形,是不牵扯经济层面的,所以她的梦想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的,萨比娜则注定是悲剧的,她其实是《好姻缘》中克拉里斯的期望(幻想)的受害者,当她踏入克拉里斯的圈子中时,她的梦想便已然被后者异化了,她以为自己可以拥有简爱之于罗切斯特的尊严——“如果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但上帝没有这样做,但是我们的灵魂石平等的,就像我们都穿越坟墓,站在他面前”,但萨比娜来自卑微的阶层,却在尝试某种越界,这种越界是因为她的激情与梦想被克拉里斯点燃的结果。显然上面所述的“如果”是通过自身行动争取的,而不是建立在一种无所顾忌的幻想基础上的,任何的急促和急功近利都会像萨比娜对埃德蒙的爱情一样,无疾而终。或许有人还对结尾火车上青年炽热的目光有所期待,以为这个结局消解了侯麦对“好姻缘”的讽刺意味,那就大错特错了,侯麦从来都不是让理想主义停靠的驿站,我们可能看到了故事的开始,却永远猜不到它的结局。

其实,影片中克拉里斯妄图通过影响萨比娜,从而获得一种对自身婚姻现状的疗慰,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梦幻。在我看来,她的悲剧一点也不比萨比娜来得少,她是更彻底的梦想家,她不仅用爱情的“陷阱”困住了萨比娜,也困住了自己。看似她没有失去什么,只付出了口头劝解的努力,实际上她让自己对爱的信仰更绝望,一个只愿希冀而不愿行动的布尔乔亚者怎会获得爱的眷顾?他们都是活在自鸣得意之中的瘸子啊。

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冬天的故事》中的费里希,她对爱情的信仰也蕴含着一种无奈、一种悲凉。当她看到莎士比亚戏剧中救星的出现时,那种颤抖与多年后再次邂逅查理的逃离有着同样的矜持。她对爱情的信仰是乌托邦式的,她将惦念藏于照片与女儿身上,查理所拥有的本质被分散后,寄托于她而后的爱情对象身上,罗伊克拥有精神部分,而马克桑斯拥有肉体部分,她时常要把罗伊克或马克桑斯幻想为查理,但前者只是一个被分裂的查理,她根本无法获得完整的她所希望的爱情。所以她对查理的爱情更像是信仰,而不是一种冲动,是超过萨比娜的爱情投资和公开追寻的。因此,她获得了那次偶遇的契机,获得了侯麦某种意义的成全。但果真如此完满吗?影片中,她对罗伊克和马格桑斯说,“如果你爱我,就应当爱我所是的我”,爱一个并不爱你们的我。她所追求的爱情是穿着理想的外衣的,那是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一个幻想爱情却丧失爱的能力的女性。她看似比萨比娜能更好的安顿自己的幻想,女儿和照片能让她的寄托踏实些、现实些,但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含义是,她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失去了对爱情的期盼。于是,当那个缺席的男人(查理)再次出现时,她的仓皇逃离便给我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爱情已经被时间耗尽?已经被悲痛和憎恶挪用了吗?

这种失而复得其实比幻灭更悲凉。

胴体

他的女人拥有迷人的胴体,或是膝盖或是腰部,都让男人蠢蠢欲动。然而这些性的诱惑并不会付诸于行动,她们常常关注的并非欲望本身所蕴含的躁动,而是思考如何实现欲望中的占有/被占有的关系。在男性看来,女性的肉体更像是一面反应男性欲望的镜像,它的诱惑力折射出占有关系的强烈与否,它是异化的男性欲望的表现形式。

博尼策说,“侯麦的色情”实质上是“建立在对性的否认之上的”,克莱尔之膝其实是个幌子。热罗姆对少女克莱尔的膝盖的迷恋更多的源于它被克莱尔男友吉尔的行为所挑逗,而并非出自于膝盖本身的性感。热罗姆作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他并非对少女的膝盖有何特殊的爱好,而是她的膝盖勾引出他作为男人的征服欲。实际上,我们可以认真思考膝盖这个女性身体的部件所隐含的意义。膝盖向“上”一些便是女性的性器官,它代表着性欲,而膝盖向“下”一些便是女性的足部,它代表畸形的性欲(联想《键》中的恋脚癖),侯麦选取了最缺乏色情成分的膝盖,实际上是刻意回避女性身体对于热罗姆的色欲吸引。而且当热罗姆向她告密其男友的不轨行为后,那个抚摸膝盖的动作在她看来是一种安慰、一种安抚,她并没有任何的不适,也没有察觉这其中有任何的不妥。侯麦制造了一种让女性置身世外,却让男性陶醉其中的情景。男性在没有越过男女道德底线的情况下,满足了自我的征服欲。这时候膝盖更像是一个男性欲望的镜像,而并无其他意义。侯麦说,“道德故事系列之所以被称为‘道德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它们几乎完全缺乏肉体行动”。从本质上来看,女性身体确实镜像出了男性的欲望,但并非是对性的欲望的反映。

大多数情况下,侯麦对女性身体的特写都包含有另一个意义。就是女性的身体象征着爱的激情,它的出现往往是与婚姻的契约形式相对立的。《克莱尔之膝》中,即将成婚的热罗姆可能并不爱克莱尔,但是女性的膝盖却激发出他对爱的幻想与激情,他想方设法触摸女孩的膝盖,有一种婚外偷腥的意味,是自身对激情死灰复燃的期待。《午后之爱》中,弗雷德有着“幸福”的家庭,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但婚姻生活的责任感与道德感压迫着他的激情,因此他只有在幻想中、只有穿梭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才能感觉到自由的畅快,和欲望被解救后的释然。克洛伊的出现改变了婚姻的平衡,一天弗雷德冲进她的房间,抱住赤裸的她,说,“你知道我很爱我太太,可是现在我不能自持”,这里面克洛伊的赤裸的身体也并非代表一种性的需要,而是反映男性对婚姻责任的逃避、对激情生活的渴望。弗雷德的行为可以看做是对平铺直叙的婚姻状态的一种拒绝,女性身体则象征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他对她身体的欲望即是男性渴望激情生活的意愿。但显然,他们的关系只进行到了拥抱,不管怎样,弗雷德的欲望并没有超越男女之间的界限,显然他要的不是“性”,而是一种“激情”,一种使自己从婚姻中短暂解脱的激情。

歧义

他的对白有着死气沉沉的枯涩,却含着一种神秘主义的指向。它往往单调的重复某个行为某个意图,但内在保留了文字的歧义性,并拒绝非此即彼的判断。对白中有怀疑也有笃定,但怀疑中有神秘的指向性,笃定里也有莫名的将信将疑,但凡涉及到事物本身的是与非时,侯麦就会以沉闷的质问、热烈的诙谐或者意味绵长的沉默作为反抗。

侯麦自从事电影评论起,就关注“如何把语言的技巧引入强调视觉艺术中电影中来”?在他看来,大多数对白所描绘的画面已被影像所淹没,成为一种影像的附属品,甚至语言所代表的画面影响了电影视觉呈现的纯粹性。因此,侯麦的电影世界里,“视觉元素与对白之间常常确立一种完全不同的关系”,对白不应只以声音元素的形式存在,而更多的制造出一种与视觉元素平行的叙事效果。侯麦说,“如果要削弱或是控制住对话的强大力量,你不是要降低它的重要性而是应该让它带上某种欺骗性”,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只要侯麦的人物存在一个聆听者,对白中便存在一种模糊的目的性、煽动性,甚至欺骗性。

《慕德家的一夜》中工程师对慕德说,“当你爱着一个姑娘的时候,你就不会想和另一个上床”,其实谁都知道他在撒谎,他对慕德身体层面的爱欲是显而易见的。《克莱尔之膝》中,小伙子嘴上说着,“我不想要她。她要向我投怀送抱,我就将她推开”,手上却抚摸着克莱尔赤裸的膝盖。谎言与真实,出现在同一个时间序列上,有时候会让我们迷惑,有时候又能让我们体会一种表里不一,正是在迷惑与表里不一中,谎言与真相的辩证关系才得以深刻的显现。正如侯麦所说,真实与谎言其实是一回事。

另外,侯麦的对白的歧义性还在于,它可以滔滔不绝地将人物的罗曼史、谎言或箴言轻易的讲述出来,镜头却无声的将它记录在风景之中,对白与情景相融合,体现出两种叙事能力的暧昧关系。侯麦说“电影文本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在影像中,这些文本才趋于丰满”,从而形成新的叙事观点和意义。《女收藏家》中,当画面展现出风景和水的美时,阿德里安理想化的设想与环境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凸显出来,这种对比便赋予人物一种语境,一种言说的意义。

《沙滩上的宝琳》的结尾当玛丽昂准备驱车离去,她问堂妹宝琳,“我想了想,亨利(马里昂的爱人)可能骗了我,如果那样希尔凡(宝琳的爱人)便没有背叛你。但我又不清楚到底是哪种情况,不如这样,我就认为亨利没有撒谎,你就认为希尔凡没有背叛你。这样大家都会开心点。”实际上,玛丽昂与亨利在别墅里的辩论,不论希尔凡是否帮亨利圆谎,玛丽昂的对白都有着挑战过去疑虑的勇气,但同时她也希望获取希尔凡的证实,从中获得一种消解寂寞、烦闷与疑虑的一剂良药。虽然最终她也未能理出头绪,但宝琳是知道事实的,她明白自己的爱人并没有背叛自己,但她只是微笑的答应了声,“好的”,镜头便移向了远去的汽车。这句话在这个语境下是相当暧昧的,虽然宝琳知道所谓的答案,但其实希尔凡所看到的只是浴室里的裸体女人,至于裸体女人与亨利的关系只是自己的一个推断,先入为主又一次成为事实被观众所接受,于是,宝琳的“好的”看似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你又怎能断定它一定是谎言呢?玛丽昂的自我嘲解和宝琳的“好的”正是预示着一种可能的真相。

从这个意义来说,侯麦电影中的对白,不管形式如何,从功能上都是有一种双重性,观众可能会在阅读和聆听过程中产生一种不适,一种割裂感,但实际上这是侯麦的有意所为,他似乎在警醒观众的睿智,从而使我们获得一种逃脱他所设置的陷阱的可能。

忆侯麦

窗外的雪一直未停,寒冬显得如此沉默和寥落。侯麦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在他的时代他用最朴实的电影手法与时代的繁华和骚动对抗,那些关乎爱情的、道德的甚至哲学思辨的影像,都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冷清和寂寞中的执着,多了一份浮华喧嚣下的沉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任何缅怀的话都已无足轻重了,因为在侯麦看来,一种对其作品的虔诚的阅读,一种从内里挖掘出新意向的阅读,才是祷告、才是祝福。

拜伦在他的诗中说,“从你残留下的珍异,……把你记忆,通过幽暗而可怕的永恒,你那不会磨灭掉的一切会重回到我的心中。”于是,我属上本文的标题,告慰这位老者的灵魂——侯麦,只是熄灭,却未曾枯凋。

2010年2月下 《看电影》

 4 ) Faith beyond fears

"Christianity is not a moral code. It's a way of life. It's an adventure. The most splendid adventure of all: an adventure in sanctity.

I don't shut my eyes to the fact: that one must be mad to become a saint, and that many of those now canonized were wary of ways unfolding before them, this progression that carried them along to holiness...But beyond our fears, we must have faith, in our Lord Jesus Christ, a faith that surpasses the wildest hope of man, a faith that simply reminds us that God loves us, and that this man, this saint that we are asked to become.

This man is, on the one hand, governed by difficulties of life, of existence, of living the life of man, with his passions, his weakness, his tenderness. But on the other hand, he wants to follow Jesus Christ."

 5 ) 帕斯卡何為?

昨晚看完另一部電影後,趕場重看了《幕德》。這部片果然是需要看兩遍的,尤其是如果你看第一遍時有點犯困的話,那前半部分的情節幾乎會讓你睡過去,而這次看第二遍的時候,對於前半部分許多細節的用意所在就格外明了了,不少原本覺得瑣碎、沉悶的情節現在也覺得頗意味深長。
影片的開頭聚焦於男主角的生存狀態,片斷性地呈現了其生活中的幾個場景,但是直到他偶遇舊友並終究被引入火坑之前,我們始終搞不清出侯麥到底想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乏味的中年男人有著無趣的作息,與同事聊天態度勉強,有些猥瑣地試圖尾隨偶遇的正妹(當時還看不出此金髮女孩的重要性),那麼在他身上到底能發生什麼事呢?
他偶遇年輕時代的好友後,兩個無聊的男人就開始聊起了看起來頗枯燥的話題,可實際上這裡所涉及的有關帕斯卡的爭論,卻集中反映出了男主角的內在狀態,甚至預言了他未來的命運。他們在爭論什麼呢?簡單來說,帕斯卡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面臨著兩個選項,一個是歷史是無意義的,另一個是歷史是有意義的,就算我們認為前者的正確率遠大於後者,我們仍然必須選擇後者,因為只有通過選擇後者,我們才能夠繼續生活下去,而如果我們選擇前者,就算我們正確了,也仍將一無所有。由這一觀點,男主角從數學的角度發展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即我們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後者就算幾率微小,但其收益是無限大的。後來我們會發現,這一觀點構成了男主角在幕德家雖然倍受嘲弄、倍受誘惑,卻仍然莫名地執著的東西。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男主角明確表達對帕斯卡的不滿,他嘲笑帕斯卡不懂得享受美食,不理解激情,或說某種對生活的體驗的重要性。不過男主角的這種不滿似乎更像是一個顯示給自己和他人看的姿態,他力圖通過這種姿態來表明他並不是帕斯卡那種人,他懂得享受、體驗生活,有過幾個女友,只是現在還不想結婚(真的不想?)。
好,現在的問題是,男主角的頭腦雖然縈繞著帕斯卡的那個收益無限大的冒險命題,但他又缺乏與生活下賭注的決心;他在固執於某種信念的態度上,顯得與另外兩位玩世不恭的朋友——舊友與幕德相成鮮明對比,可是他又拼命通過嘲諷帕斯卡的生活態度來試圖表明自己實際上是樂於體驗生活,或說與生活中更加現實的一面妥協的。
更直白地說,隨著在幕德家中對話的逐步逼迫,男主角的困境開始尖銳化,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男主角確實對影片開頭偶遇的那個女孩產生了某種信念,認為她將成為他的妻子。可是這種信念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切地為他所秉持的呢?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種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幕德與舊友的調侃和旁敲側擊而反激出的一種執念,其目的是給男主角一個理由來抵制幕德的誘惑。
有趣的是,男主角本身在展現一種誘惑,一種誘惑別人來誘惑他的誘惑,這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態度,讓人覺得他既有某種道德禁慾立場,又似乎頻頻表示他實際上樂於接受生活中的冒險。於是在舊友與幕德之間複雜的關係背景下,兩人聯合形成了誘惑男主角的共謀圈套。
實際上,在男主角憑著自己莫名執有的信念而最終抵制住了幕德的誘惑之後,這種信念才通過偶然性而得到了真正的些微的實現可能性,男主角從幕德家出來不久就偶然地有機會得以與金髮女孩搭訕,後來再有預謀地逐步接近。
但真正的關鍵其實在那一夜中就已經呈現了,男主角以與誘惑作鬥爭的方式吊詭地形成了自己藉以抵制誘惑的信念,他的猶豫不決同時增強了誘惑對他的吸引力與他抵制誘惑的意志力,最終一個信念形成了,通過他對自己抵制了誘惑的懊惱。
於是我們發現,在這裡,某種信念或信仰的形成,並不是通過齊克果式的向不可能的壯麗一躍,而是通過人的軟弱、猶豫、執著、偽裝。

 6 ) 个人准则和欲望的冲突

个人准则和欲望的冲突

男主角以故事的叙述者身份出现,“ 12月21号那个星期一,我突然感到,毫无疑问,弗朗索瓦会成为我的太太。”

男主角这么说,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遵从宗教准则。男主角虔诚的信仰让他觉得或者说是不得不坚持这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但是他在这里撒了谎,实际上,一切都是在偶然中发生的,故事差点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观众会慢慢发现他的个人准则,实际上总是因为欲望被破坏。

让•路易极其偶然地碰到了他的老朋友比达尔,正是后者把他介绍给了慕德。在慕德家夜晚谈论生活的过程中,让•路易身上的矛盾已经体现出来。他强调自己的信仰和生活的正确性,我们可以看到他几次在被朋友反驳之后生气的表现。但是作为天主教徒,他反对帕斯卡尔的禁欲。这使的他在不乏敌意的辩论中步步后退。他声称自己保持纯洁,但是却曾经在不同女人中周旋。而且实际上他确实在喜欢上弗朗索瓦之后,也对慕德产生了欲望。他辩解如此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进而证实自己不仅仅是在放纵肉欲。

让•路易比慕德幸运。因为雪,后者失去了爱人,他却因为雪,碰见了弗朗索瓦,同样因为雪能够进入弗朗索瓦的家中。让•路易和弗朗索瓦的第一次谈话也体现了他身上的矛盾性,他明白街头和女子搭话,违背了他的原则。接下来宣称自己“偶尔”这么做,因为有事情值得,比如说现在对弗朗索瓦的追逐。在这里,男主角又一次“自然地”(从他的视角来看),得自己强调的个人准则没有被自己的行为所破坏。

虽然在慕德家的一夜,他抵抗住了慕德的吸引力,但是让•路易此时没有因为弗朗索瓦而放弃和慕德感情的继续。这肯定是他原则中的不忠行为。他仍然去了雪山赴约,声称自己是为了履行承诺。他又一次强词夺理了,他这种说法,是对自己周旋于两个女人行为的辩护。

意料之外的情况最后又一次帮助了男主角,慕德得到了在图卢兹的工作,让•路易可以因此安心放下慕德。正如他自己承认的,“因为你,我现在离圣徒标准又进了一步。”让•路易终于摆脱了另一个女人的吸引,回到了“正确”的生活的轨道。

看到这里,显然可以否定让•路易开头的话。他当时肯定没有认为弗朗索瓦就会成为他妻子。相反,弗朗索瓦和穆德可能成为他同时交往的两个女人。

故事的高潮是最后让•路易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妻子隐瞒多年的故事。但是让•路易不肯说出来,而且承认他和慕德曾经有过不好的关系。这里要说说英文字幕中用的词是“last fling”,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放纵自己。这样的行动维持了这个家庭的平衡,同时他也否认了自己的一直要保持的“纯洁”。结局妙处在于男主角放弃了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辩护,他确实本来想说,“那一晚什么都没发生”。他之前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辩护,但是这一次,却被迫承认了自己曾经不好的行为。

在这部电影中,侯麦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讲述了矛盾的男主角的故事。这正是新浪潮导演一直强调的“真实性”,暗合了巴尔扎克的创作意愿:揭示中产阶级(bourgeoisie)的真实生活。

================

PS:盗版的中文翻译,确实颇为糟糕。

 短评

侯麦最负盛名的作品,没有之一,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阿尔门德罗斯掌镜,内景精细,茫茫大雪和山下小镇真好看。片中提出两个命题:A社会和政治毫无意义,B历史具有某种意义,这个命题延续到《三重间谍》。本片建立在帕斯卡哲学关于确定性的讨论之上。侯麦长片自此全部看完。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女人作为我妻子,那么我给她的爱,是足以对抗时光的。如果我停止爱她,那么我会鄙视我自己。 Si je choisis une femme pour ma femme, c'est que je l'aime dans un amour qui résiste le temps, et si je ne l'aimais plus, je me mépriserai

10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推荐

喜欢侯麦,就是从这部《我与慕德的一夜》开始。他这种随意简约几近真实生活的导演特点,令我忘记自己,似乎走进了别人家,看别人怎么生活。从这部电影开始怀疑法国人是不是对两性关系真的很随意,几十年过去,到现在也没有得到答案。总之,经典就是经典。

13分钟前
  • 五月
  • 推荐

《幕德》中弗朗西斯的金发与让·路易眼中此女的天使形象相一致,却与幕德的黑发世故成熟女性形象构成反差。但影片结尾却揭示她从幕德手中偷走了她的丈夫,也因此暴露了让·路易的天真和他的主观意愿遭受欺骗。这刚好阐释了电影中金发女子的两种操作方式:黑发女子的对立面,表现一个男人如何容易受骗。

1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久不看侯麦,顺着道德故事往下看,看到了如此精彩的一个挣扎故事。关乎所谓的道德、性、诱惑等等,但其实故事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对话和思考却是一再深入,而结局,也更让这个天主教徒以及观众闭不上嘴巴。所谓婚姻的真谛,其实隐藏着更多的秘密吧。

19分钟前
  • 阿巴厮
  • 力荐

#CC#《慕德家一夜》里穿插着一个神秘主题,即[偶然],在帕斯卡的思考论述中,换喻的偶然编织着整个谜团,这个主题在他一部探讨[数学概率]的著作中初见端倪。他后来为解决赌博问题用到离散随机变量[期望值]的概念也被侯麦加入慕德的餐桌谈话中,以证明在某个地方,某种程度的宿命论。但只是慕德才是玩弄偶然游戏,即真正选择游戏的人。“真正的道德会嘲笑道德;这就是说,判断的道德——它是没有规则的——是嘲笑精神的道德的。”帕斯卡在《思想录》写到,他强调人的根本动机就是获得幸福,但一切社会规则都具有[虚假性],包括宗教的道德观,这种[虚伪]总是无法战胜[自私]的本性。但自私的本性这一说法也是表面的,应该是人的本性捉摸不透,是任性的。它们的[交叉点]发生在慕德的房间内,观众要像画家那样,有个距离,但不能太远。

22分钟前
  • 还行

映前:李洋说侯麦就是“一群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吃饱了撑着那那里磨牙扯皮” 笑死 一生洒脱谈恋爱的法国人 云端的自由之魂

25分钟前
  • auboutde
  • 还行

1、男主表现虔诚也实打实从心底自信自己虔诚,却是片中唯一一个摇摆不定同时还看不见自身虚伪可笑之人。2、是幕德的拒绝而非自身坚定将他推向了弗朗索瓦丝,却堂而皇之“女人总是帮助我道德进步”,shame!3、“没有发生的一夜情”满足了男主的道德幻想,最终却要为了满足弗朗索瓦丝的道德需求将其阐释为“发生了”,导演的人间幽默。4、人总是给自己套上无尽的道德枷锁,然后想尽一切办法自洽来逃脱它的审判。难道否定自身的劣性就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贵吗?止增笑耳。5、侯麦太有意思了,借人物之口说出来的,和没说出来,都太有意思了。

29分钟前
  • 王智贤
  • 力荐

1.女人会把自己的故事藏得很深,闭口不言,埋葬回忆;男人则是把过往的风流韵事放得很浅,轻易就会触动;2.“不管怎样,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说过再也不谈这事的。”3.女人容易原谅,男人难以释怀;4.究竟何种情况才更致命呢?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教徒型知识分子的西装口袋里总是装满各种各样的原则性问题,内心永远充满道德困惑的壁垒,爱与性是最易触犯的G点。在爱与爱谁之中焦虑,又抑或是做与不做之间踌躇

33分钟前
  • 杂技演员
  • 力荐

整部影片唯一的旁白出现在结尾,对心理的把握之细腻之深刻,让人拍案叫绝

37分钟前
  • 王富贵
  • 力荐

一个看似狗血的四角恋关系竟然能侯麦包装得如此微妙,实在是妙不可言。。。抛弃妻子的丈夫(也可以说是那个朋友角色),优雅妩媚的妻子,满口哲学和宗教的男主,还有年轻美丽的情人,总之四个人,两男两女,形成一个完美的关系闭环,互有牵连和瓜葛,剪不断理还乱,直到最后一刻的旁白才点明一切。。一个绝妙的悖论:在喜欢的人面前,什么道德宗教哲学都是扯淡;在不喜欢的人面前,就要扯道德宗教哲学了。

41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道德故事之三,开头的教堂和“追车”,镜头异常地抖动,在写人的矛盾这一点上,侯麦的这部几乎无懈可击,轻飘慢炖的叙事和小火花,冷嘲讽和真情感,文本上高超的同时更惊喜这部怎么想都是偏文学向的电影在视觉上也做到了极致,干练的镜头和微妙的光线点缀堪称绝配,太喜欢。

44分钟前
  • TWY
  • 力荐

我无法对这部电影作出评判。因为我承认电影牛逼,关于信仰的言语交锋,道德与原欲博弈的暗流涌动,完美与真诚的情感却被证明只是矫饰与欺骗的角力,坚守的信仰与道德在一朝一夕间就能轻易颠覆。但那又怎样,我完全看不下去。

47分钟前
  • 朱熠
  • 还行

虽然我也觉得映前讲四百击也太不专业了不过一想到有可能和一个傻逼同场看整个周末还是像吃了屎一样

51分钟前
  • R.B.Flask
  • 推荐

太喜欢这一部了!绵延不绝的对话引人入胜,没有调情没有猥琐,却无法自拔。在看对眼的美女面前,什么原则,什么立场,那都是幌子啦。如果一个男的能跟你扯宗教立场扯整晚那他肯定不够喜欢你哈哈哈(性别反过来亦然)。两个姑娘都好美啊!

5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六个道德故事”之三:混乱的男女影片开头所营造的道德困境很容易将之与数学的概率论相关联,但将一个选A还是选B的问题一层层剖开,竟隐晦地展示出如此复杂的男女关系。结尾两人各自心怀鬼胎、女主将沙子抛洒而出、一家人奔向了大海——如果道德陷入了难以打破的僵局,除了忘掉它,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55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为了道德,放弃生理。你信吗?爱一个人,就不会想和别人睡。你信吗?我发誓不会碰你,你信吗?跟人暧昧,你还把他当备胎留有余地,而他早已提前把你删除,连备胎都不考虑,投怀送抱于别人…又一部话唠片,一晚上通宵聊天,听八卦的那种感觉,被拍的太好了。

5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侯麦这部电影很奇妙,如果你的老友邀你去他情人家,让你单独和他情人过一夜,而那个美丽的女子还会时不时诱惑你,不巧你和那女子又很聊得来,最后会发生什么?你会坚守住原则和道德吗?你还会继续挚爱曾经的梦中情人吗?非常微妙的一夜,谈话中暗藏机锋,情欲与理智也在挣扎,这是最深刻的戏剧性,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三男两女的五角恋故事,虽有一人不在场,但存在感也是十足的,因为那个人牵动着两个女人的情感。

1小时前
  • 三童
  • 力荐

册那,在穆德家那夜的情况真是之前情景再现...看得时候焦虑死了。侯麦电影里头脑才是最重要的性器官 = =

1小时前
  • Mignon松弛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