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剧本

HD中字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蒂尔达·斯文顿,梅丽尔·斯特里普,克里斯·库珀,玛吉·吉伦哈尔,约翰·马尔科维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改编剧本 剧照 NO.1改编剧本 剧照 NO.2改编剧本 剧照 NO.3改编剧本 剧照 NO.4改编剧本 剧照 NO.5改编剧本 剧照 NO.6改编剧本 剧照 NO.13改编剧本 剧照 NO.14改编剧本 剧照 NO.15改编剧本 剧照 NO.16改编剧本 剧照 NO.17改编剧本 剧照 NO.18改编剧本 剧照 NO.19改编剧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改编剧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记者苏珊(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采访了一个因酷爱兰花,经常偷采兰花而满身官司的“采花贼”,并将此人的故事加工成了传记小说《兰花窃贼》。不久,好莱坞某电影公司将这本书的改编权买了下来,并请来了颇负盛名的改编人查理(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来将它改编成电影剧本。  无奈查理已江郎才尽,他绞尽脑汁都无法完成《兰花窃贼》的改编。查理无奈之下只好向原作者苏珊求助,但性格内向的查理见到了美艳华贵的苏珊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他只好叫来了对编剧极感兴趣并想涉足其中的弟弟唐纳德来帮忙。  兄弟两在改写剧本时历经了一系列曲折。查理突发奇想,将自己改写剧本的创作过程也写进了剧本。这部剧本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飞侠哥顿无名记忆凶火(普通话)劳拉之谜 第一季画皮之阴阳法王粤语版疙瘩爷爷私生活新的一课朝鲜名侦探:高山乌头吸血鬼日记 第六季孤独社畜诚实房地产第二季亲爱的莫妮卡78 Days冰血暴 第二季伏魔录之灵山之谜呆佬拜寿(国语版)寅次郎的故事45:寅次郎的青春阳光照射法医秦明之致命小说三个火枪手的性福之旅我爱贝克汉姆靓女情怀岩浆来了第一季天生爱情狂(普通话版)心结江户川乱步的阴兽不洁哭泣女人的诅咒2019SPEC:天亡者之谜痛心疾首:泰拳真面目最终仪式2020深宅谜影云端之上擦枪走火2021不需要邮费失惊无神如此多情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迈克尔·杰克逊:偶像的一生危情狂蝶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惊奇的传闻

 长篇影评

 1 ) 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突然想起了这首诗。
每个人都有自己本来的一面,和想成为的那一面。 我们就是这样,在自己本来的角色,和自己想成为的角色中徘徊和迷失。

Charlie,一个又肥又秃头的生性懦弱的编剧,想成为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不用理会别人想法的人。 Susan,一个有婚外情的嗑药的作者,想成为一个被人尊敬,家庭和睦的好妻子。因此Charlie人格分裂出了一个Donald的胞弟,因此Susan在真相暴露以后决定干掉Charlie来隐瞒真相。

但是不行,我们最终还是回到现实,真相总会暴露。就如兰花一样,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总会成为这变幻万物的一份子,随着世界进化,随着时间进展。

就好像开头的这首诗,当初在小学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句“此情可待成追忆”描写的是爱情,现在才发现更深的一层是作者是对时光流逝和自己尚未达成心愿的感叹,就如庄生梦蝶一样,庄生希望自己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但是到头来只是一场梦。我们总是向往美好和自由,但是等我们真正接近那分美好的时候,我们却总会被美好后面掩盖的残酷现实的真相所失望。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年轻,现在才理解,只有年轻你才能敢作敢为,不惧一切的去实现理想。可惜的是,等我明白一切和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已经无法去追寻了。就像John的死,还有Amelia的另结新欢。人和人的感情,一旦失去了就无法再挽回了。

不管电影中到底哪一部分是剧本,哪一部分是现实,也许真正的编剧Charlie Kaufman只想让我们感受那种现实与梦境交错的感觉,只想让我们体验所爱和失去所爱的情感,只想让我们随着角色,一起哭,一起笑。看完了这么复杂的剧情和环环相扣的故事,也许我们最后只能记住这么一句话:“You are what you love,not what loves you.”。也许这才是编剧真正的意图。

扯的有点远了。无论如何,Charlie还是孤独一人,我也已经老了。

 2 ) 巧妙的好莱坞电影

    对于这部片的译名,我想基本上都是谴责的声音,但不管如何,细细看电影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adaptation应该说的是这个故事的一条明线,编剧考夫曼想拍一部非好莱坞式的电影,脚本是纽约客编辑苏珊的一本关于兰花窃贼的书。这条线又同时进行着两个故事,一边是考夫曼打破脑袋毫无进展,一边是三年前苏珊写书的经过,最后考夫曼黔驴技穷,只好寄希望于苏珊能否给他帮助,两个故事并成一个进入高潮部分。如今说起来显得很简单,天知道我看得时候是如此的混乱,直到最后才完全明白来龙去脉。既然有明线,与之对应的是我感到这片很巧妙的地方,即考夫曼和他的双胞胎兄弟之间隔阂的最终化解,伴随着考夫曼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明确地说这戏是很典型的借花献佛,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imbd上的评论中,很多人认为结尾太草率,donald就这样死去,而考夫曼的剧本也不过如此平淡。不过,在我看来,双胞胎兄弟其实只是导演的一种手法,donald其实是考夫曼的潜在性格,只不过没有被发掘出来。在沼泽地上,donald告诉考夫曼“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把考夫曼从束缚和困惑中最终解放出来,也同时完成了角色的任务,所以他的死,意味着考夫曼双重分裂人格的合二为一,也意味着考夫曼获得了新生。至于,考夫曼剧本的那个结局,正如他自言自语地说,“ Anyway, it's done. And that's something. So: "Kaufman drives off from his encounter with Amelia, fill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hope." I like this. This is good”,而导演本身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一种意思呢?

    除了尼古拉斯凯奇之外,我说他是那种有好莱坞气质的而非好莱坞式的演员,不能忽略的是奥斯卡最佳配角的获得者,扮演John Laroche的chris cooper,从苏珊书中的描述就知道他是个天才,到他出场的时候,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是围绕着点展开的。作为一个天才,他是非常自信而且不羁的,总在挑战总在享受挑战的乐趣。很多奇异的话都从他的口中说,比如,在解释传粉过程时候,他说“By simply doing what they're designed to do, something large and magnificent happens. In this sense they show us how to live - how the only barometer you have is your heart. How, when you spot your flower, you can't let anything get in your way.”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珊被他深深的吸引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自己是愿意再看一遍的。因为之前太注意理清脉络,忽略了很多有意思的对白和细节。其中有个场景记得特别清楚,那是考夫曼正在着手准备改写剧本的时候,坐在打字机前面,不安无措,尽管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却如此茫然,“To begin... To begin... How to start? I'm hungry. I should get coffee. Coffee would help me think. Maybe I should write something first, then reward myself with coffee. Coffee and a muffin. So I need to establish the themes. Maybe a banana nut. That's a good muffin. ”这个场景如此的熟悉,我不也是经常如此吗,看到一条路却裹足不前。既然说到这里,我发现明天上口语的材料还没有看,该是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了。

 3 ) 《兰花贼》是考夫曼对麦基的挑衅。

《兰花贼》在我看来首先是一部结构复杂且不愿意用通俗方法表现的实验电影,其剧本结构似查理考夫曼另一部作品《纽约提喻法》,用了大量的戏中戏和故事之中套故事的元素,而不同于《记忆碎片》《恐怖游轮》这样刻意让观众理解的解构片,该片又故意混淆了其中的界限。
   要理解这个片子很难,读者可以根据我说的进行梳理,影片有三个考夫曼,一个是主人公考夫曼,他在把《兰花贼》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他想不用故事和冲突表现作品,但是却灵感枯竭,甚至遭到了导师麦基的责骂,于是自己幻想出一个弟弟,采用通俗方法进行创作,自己则很抗拒最后“弟弟”出了车祸而死,而他弟弟的死代表着考夫曼的思想由分裂变成统一的状态, 他决定把故事编写成了一个通俗的故事。其二则是考夫曼因为接受了麦基的训斥和建议后在剧本里创造的编剧考夫曼,让编剧考夫曼编写故事同之前的兰花窃贼和苏珊的故事融为一个故事,故事中考夫曼的弟弟是真实的,是一个想成为编剧的年轻人。所以,后半段的弟弟是真实存在的,而前半段的弟弟则是考夫曼的精神分裂分身,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前半段考夫曼和弟弟在公共场合出现明显呈现出“这是考夫曼人格分裂”的状态,经常体现在两个人只会相继说话说话,而何其说话的人则似乎也只注意到其中的一个人。这同所有有人格分裂电影的表现手法很相似,而后半段弟弟则很明确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何其交流的人明显可以看到兄弟俩人。在考夫曼编剧的故事里的考夫曼是故事后半段的主角,发现了苏珊和兰花窃贼用兰花只做毒品的阴谋,并且被追杀,后来因为弟弟的死而思考了人生,完成了自我升华。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故事,有强烈的戏剧冲突,高潮点,主人公和反派,以及一个闭合式的结局。
   所以,这是重合的两个电影故事,只是电影名字,主人公,演员,剧情高度的重合了而已。第一个故事我命名为《如何改编兰花贼小说?》整个剧情贯穿电影始终,是说一个叫考夫曼的编剧因为要把小说《兰花贼》改编成电影而处于精神分裂状态,幻化出一个弟弟进行自我争辩,他自己坚持要用艺术的,非通俗故事的,非好莱坞的方式改写剧本,但是另一个我却编造出很多好莱坞通俗剧的方法,知道他见了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后,遭到了后者的训斥,并且麦基给了他建议: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故事,要用冲突去说故事!于是他的“另一个我”占了上风,而给主人公致命一击的则是一场车祸,这是一个严重的“故事”,直接造成了“另一个我”的死去,而考夫曼收到震动,于是和“另一个我”合二为一,成为了一个通俗编剧。第二个故事我则称之为《兰花贼和编剧》,是考夫曼写的剧本,描写的是一个兰花贼和写他的小说作者苏珊的爱情,苏珊听取了兰花贼的故事,深受感动,并且爱上了他,后来一个编剧考夫曼想写他们俩的故事,并和自己的弟弟产生了冲突,俩人在关于这个故事要艺术还是通俗上产生了分歧,考夫曼听了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演讲,麦基给了他建议: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故事,要用冲突去说故事!于是兄弟俩去调查苏珊和兰花窃贼,发现他们俩利用鬼兰制造毒品,并被兰花贼和苏珊追杀,最后弟弟车祸死了,而考夫曼也明白了人生道理。
   这两个故事其实互相独立,只是有很多相似的重合点而已,这还带出了第三个考夫曼,本片的编剧查理考夫曼本人!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故事,而是一个很实验的电影作品,其终极目的是在嘲笑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经典剧作方法。很显然,考夫曼本人是排斥经典好莱坞剧作方法的,从他之前之后的编剧作品中也能看出,比如《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暖暖内含光》或者《纽约提喻法》,而麦基的《故事》则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编剧艺术必须要学习的功课,是经典的电影编剧教材,我对两者可谓都很熟悉,片中的“弟弟”和片中的麦基所代表的是经典的好莱坞剧作方式,考夫曼用了这么一种方法嘲笑了麦基,“弟弟”说好莱坞经典剧作应该让主人公做了很多事情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我干的,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也是麦基所欣赏的“强有力的戏剧转折。”而从考夫曼后面的故事可以看到,如此“强有力的转折”,但在考夫曼的电影里,对比之前故事的诗意和深度,显得如此的虚假和做作。考夫曼在影片的前半段中借主人公口,说:影片为什么一定要有高潮?要有大反派?然后有追杀,死亡,主人公的顿悟,爱情线的调剂,人生道理。他在片中让“麦基”驳斥了这个观点,却在结尾让主人公把这些元素挨个表现了出来,结果果真很恶心。故事的前半段是考夫曼自己想要的故事效果,但故事到了一半以后,则就是考夫曼刻意模仿“经典好莱坞剧作”的模式,让人明显觉得后半段比前半段恶心,以此来反击麦基的观点,这是这个电影的关键。但我还是用麦基在《故事》里划分故事的方法来做总结,电影中的两个故事,《如何改编兰花窃贼小说》是一个典型的小结构故事,剧中考夫曼编写的《兰花贼和编剧》则是一个大结构的故事。而整部作品则是考夫曼对麦基模式嘲笑的反结构作品。

 4 ) 可以很差可以很棒

这是一部矛盾的电影,刚开头的部分有独立制作的气质,非好莱坞式,不要撞车、谋杀、 床戏,只是想做一部简单的电影,关于花;而随着主人公本身越来越纠结的情绪,电影的整个情节完全走入了另一个反面,好莱坞式的情节:忽然的谅解、秘密被发现、灭口、撞车……
但有趣的是,电影情节的本身已经被作为编剧的主人公本身的改变预先预知。我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表述清楚。如果你只是把这个电影的主线纠出来,实际上只是讲了一个编剧,从想做一部简单的电影开始,由于思维停滞而陷入困境,求助于编剧大师,得到要让电影有戏剧冲突云云,忽然矛塞顿开,最后完成了剧本。
于是就在批判、讽刺和自我妥协的过程中,整个电影由平缓而富有魅力走向庸俗而刺激的反面。如果说这是编剧或导演想表达讽刺效果的企图,那么我表示遗憾和唾弃,因为这只表现出了他们无法将简单的电影成就的浅薄,他们也如主人公一样,期望做一部非好莱坞的电影,却最终无法把握,而做成了个虎头蛇尾的影片。但又心虚的把自己的不甘昭然天下,似乎觉得这样能显示自己曾经的努力。
几个演技派的大明星的表演也配合的刚刚好,梅丽尔斯特里普把那双“包容一切忧伤的眼睛”诠释的让人惊叹,而片末却因为剧本的原因表演的就像一个过气的女明星,但我把这个归咎于剧本本身,在片末几乎没有给她留出表现的空间。
所以这是一部矛盾的电影,你可以把它的平庸归于特别,可以把它的讽刺归于心虚的自我辩护。但是不管怎样,我这一篇感情矛盾的影评的结尾是想说。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部片子,很值得一看!

 5 ) 人生路,美梦似黄粱

这是部闷骚的电影。
整部电影,剧情稍显混乱,本来就是故事套故事的一个故事,稍不经意便会被故事里的事晃晕了,你会分不清哪些是故事中编剧所想象的故事哪些是实际编剧讲的故事。不过认真看完后还是能理解编剧所讲的这么个故事来。
 
一、有关人物
四个主人公,有三个和影片编剧同名,苏珊、查理考夫曼、唐纳德考夫曼。苏珊真写了《兰花盗》一书。查理考夫曼是不少佳片的编剧。而唐纳德考夫曼,只是查理虚构的一个分身…
尼古拉斯凯奇分饰两角,查理和唐纳德这对双胞胎兄弟。影片中查理闷,唐纳德骚,一起便是典型处女座分裂闷骚男考夫曼。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是闷骚的。也许文艺片就是如此吧。

二、生活与激情
影片中苏珊在书中写道“我也想对一件事充满激情,我想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查理问老师,一个没有高潮没有冲突没有结局,就象现实中平淡的故事怎么写?老师当场就怒了“噢…这位先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世界每天有事情在发生,有战争,有饥饿,有贫穷,有人相爱,有人分离。孩子还在吸吮死去母亲的乳汁,有人为了爱情背叛朋友。噢!先生这个世界天天有冲突,天天有高潮。你却想写一个苍白无力,没有冲突的故事。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来这里浪费我宝贵的两小时?”
然而,平淡才是人生活中的主调。激情,高潮,冲突只占极少的时间。当然人与人不尽相同,苏珊小说《兰花盗》中的主角约翰就不停的变换自己的爱好,热带鱼、乌龟、化石、兰花等,来保持自己的激情。
而对于苏珊,这些能提供激情的东西更多时候就只存在于瞬间。“生活中有很多像“鬼兰”一样的东西,充满诱惑,让人们轻易地就爱上它 …… 但是又有点虚幻,转瞬即逝,让人难以琢磨。”
没有什么激情是永恒的,激情只存在于瞬间。这东西确实象“鬼兰”,尤其是制成毒品的“鬼兰”。
 
三、梦
回到查理的那个问题,一个故事,平淡没什么,但没有结局。那只有一个可能,故事并没有完结,仍在发生。这样的故事看上去,更象一个梦。
梦,不是真实的,只存在于想象中。
鬼兰是约翰的一个梦。他还做过很多梦,热带鱼、乌龟等等。
约翰,是苏珊的梦。苏珊更向往的是那种生活,充满激情,对很多东西都热爱追求过,然后又转入下一种热爱。
苏珊,是查理的梦。不过,那仅仅是查理从《兰花盗》里看到的苏珊。
做一个好编剧是唐纳德的梦,当然也是考夫曼的梦。他已经成功了。
而我们这些观众,看的这部影片就是考夫曼的一个梦。 前面平淡,结局荒诞,台词让人感悟。只看前面,那确实是查理要写的剧本,平淡,什么都未发生。结局,则是老师教给唐纳德的手法,性、毒品、暴力追杀。结尾处两兄弟对爱的谈话,“You are what you love,not what loves you”,则是标准的考夫曼式感悟。
梦,只是自己想当然的。约翰对于那么多爱好,真的是热爱?还是因为这些东西的利益?苏珊真的对兰花感兴趣?查理是真的想改编剧本还是因为苏珊给他鬼兰般转瞬即逝的诱惑?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不能从他人的一个梦中推断出背后的真相。
查理不能因为《兰花盗》一书就认为苏珊是那样,那么简单那么美。苏珊也不能因为约翰在法庭上慷慨陈词而认为约翰对鬼兰的寻找是为了保护它们。生活中很多事都这样,我们不能从一本《小团圆》就认为张爱玲是那样的。当然,这事已无从考证。我们不能从十四本小说就得出金庸就该那样。当然,这事已不用考证。
很多东西都是如此,你的印象只是你的想象,只是你的梦。思来想去,人生数十载,不过梦一场。
什么在你的梦中?你又在谁梦中?人生路,美梦似黄粱

 6 ) 改编剧本:荒诞又真实的人生

  You are what you love,not what loves you
  听到这句话,心里颤了一下。考夫曼兄弟在沼泽的一棵枯树后面的谈话,真切深情,是此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或许,也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改编剧本》以大名鼎鼎的编剧查理·考夫曼为主角,讲述他改编故事的过程。起初平静甚至令人发闷,查理与原作者的故事不断交织,而展现的情景也都平淡如水,甚至戏谑似的加上生命诞生进化的过程以及爱因斯坦的研究画面,让人觉得这片子就是一次joking,一个编剧自己玩的游戏
    但是耐着性子一点点看下去,逐渐竟被它吸引住了。查理为了自己的剧本绞尽脑汁,脑子里充满泄气的想法。他自卑,重视别人的评价,否定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失去了创造力,并因此时时烦躁、波动、陷入混乱。
    这让我觉得熟悉,大概是因为自己也是一个自卑又爱面子的人,常常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别人的看法,全盘否定自我,燃不起对生活的热情,只觉得烦,想一走了之,想无限逃避。于是很想看看查理怎样完成自己的任务,怎样面对自以为不可逾越的困境。
    查理有一个孪生弟弟,与他的性格完全相反,自然、随便、满不在乎,对生活保持热情并带着永远的调侃味道。他也写剧本,风格与哥哥完全不同,常遭到哥哥的批评,但拿出去还是受到肯定。他衷心的欣赏自己的哥哥,支持他,服从他,帮助他,最终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查理完成了剧本,也完成了性格的转折。
     或许,这个孪生弟弟,便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的另一重人格。沉闷的与活跃的,自卑的与自信的,严肃的与调侃的,时时交织在一起,产生矛盾,也产生灵感的火花。或许,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只是没有这么明显的对立而已。
    剧情逐渐跌宕起伏,当查理去寻找原作者苏珊,两个故事合为一体,并演变出了偷窥、暴力、性、凶杀等等刺激剧情所需的一切因素。故事让人觉得荒谬,但你知道他在说我在这样生活。查理与弟弟一起度过许多时间,他开始思考自己与弟弟生活的不同,他觉得自己浪费了生命,因为太过重视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不是生活。
    是啊,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所爱,而不管你对我的评价如何。这是我的感情。即使是你,也没有办法剥夺。
    要轻松、真实的生活,不是吗?
    最后,尼古拉斯·凯奇一人饰两角,一是秃顶、微胖、背有些驼、没有自信、说话就流汗的悲观男人,一是风流、自信、大胆、敢于冒险、精神焕发的乐观家伙,都非常传神。赞~

 短评

文艺片和类型片本来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亲兄弟。文艺片为类型片出点子,类型片火了,文艺片憋不出来。类型片反过来帮助文艺片,文艺片被追杀,类型片对他说“你是给予爱的人,谁爱你并不重要”,文艺片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类型片帮文艺片挨了一枪,因为车祸死掉了,正如文艺片里的男主的家人。

7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查理考夫曼真天才!从片头的《傀儡人生》和马尔科维奇向自我致敬开始,查理在此次剧作冒险中无疑走得更远。剧本嵌入、观者效应、此消彼长的窥视和被窥视,这样一场试图以剧本篡改人生又将人生渗入剧本的心灵旅途在若干时间轴的缝合下光芒万丈。最终无视麦基的箴言,太升华了。

1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Charlie Kaufman在开头的字幕其实就开始发挥了,真是有点嗲。其实如果怎样理解都可以自圆其说,那么也没必要枪毙其他可能。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my life,听到这句话想到了一首歌,微妙。

14分钟前
  • △4v5ki
  • 推荐

烂片之王凯奇也有NB片子。剧本神作,考夫曼你得多恨麦基才能这么吐槽啊。梅姑牺牲色相换一个女配提名。三层叙事穿梭的游刃有余,同时又有着向上一层的自指。对麦基的神吐槽还表现在影片结尾大叙事段的惊悚片化。什么是神剧作,这就是神剧作。哪天我闲了编个豆列。

1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能让所有想写简单故事的编剧绝望的电影。套层结构多层非线性叙事说是炫技吧跟它似乎要表现的主题又挺搭。作为编剧,写一个跟自我波澜不惊憋死活人的现实生活相似的简单故事是不可能的,麦基老先生都骂“凭什么让我浪费时间?”即使这电影,也是后半部分的高潮才吸引大部分观众看下去。

20分钟前
  • 小东邪
  • 推荐

双重结构上的「戏中戏」——故事内的改编剧本+上帝(观众)视角下编剧的「创意」/「灵感」焦虑,作为电影故事本身最后的「烂尾」——作者和毒贩串通并成为烂俗的凶杀剧却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升华或者讽刺,这个世界/观众/制作方已经不需要所谓有「精神」的作品,反而是烂俗成为流行和经典,将近廿年之后再来看考夫曼式的吐槽或者预言,则是另一番滋味。

22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可以算做斯派克琼斯前作傀儡人生的侧面重述,不仅在于从电影主角原型查理考夫曼视角出发的crossover,更在于虚构的孪生编剧兄弟的双身关系。本片和傀儡人生一样,都是现实穿越进电影,电影派生出现实的作品。另外,这个又黑又冷的“改编剧本”透满了科恩兄弟的气息,琼斯显然太轻松。

27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如果前半段剪辑没有那么神经的话起码能四星。电影中有多少真多少假?无所谓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的任务就是虚构,让生活变得魔幻。

32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Nicolas Cage,双份的!

35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反正我是看睡着了的,虽然复杂,虽然要动脑子,可是不好看。

36分钟前
  • 较差

伊伯特曾问本片导编,故事最后走上麦基的轨迹,是否埋藏了讽刺性评论于其中?考夫曼和琼斯均认为,此问难以直言,应该开放答案给观众,对麦基来说也更公平……但鉴于麦基事先看过剧本,并建议好友考克斯出演自己,黑麦的可能性略低。结合时代背景与角色生死,吐槽“某类编剧不敢面对残酷现实”的意图更高。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69612966/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故事的展开方式是我喜欢的那种

38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Laroche: Point is, what's so wonderful is that every one of these flowers has a specif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sect that pollinates it. There's a certain orchid look

39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B】剧本确实很厉害,切入点很特别。但不知为何就是不怎么喜欢这片,可能是因为有些闷,可能是因为太卖弄了

40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你是爱你所爱,而不是让人爱你。

4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前半部分还是不多的,后半部有点不伦不类!你要爱你所爱,这不关别人的事,我很久以前就决定这样做了!

46分钟前
  • Miss Invisible
  • 还行

当时好莱坞还能容下这样无聊又有趣的作品……现在也不太可能了。全球电影环境都在变糟糕,是商业和艺术都用力过猛的结果。

48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编剧的苦恼,剧本师的八部半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7/10。对这种极端个人化的片子始终喜欢不起来。考夫曼将他擅长的多重空间平行发展的结构以自恋自嘲又不明所以的笔法阐述作家们永远说不尽的创作瓶颈和虚实交错,对弟弟的精神依托像极了《巴顿芬克》的胖子(这个虚构者居然也写在编剧名单中!),而潜意识的自演模式估计催生了野心勃勃的《纽约提喻法》。

5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