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血之血

HD中字

主演:罗贝托·埃利茨卡,皮耶尔·乔治·贝洛奇奥,莉迪亚·李博曼,阿尔芭·罗尔瓦赫尔,费德里卡·弗拉卡西,福斯托·鲁索·阿莱西,阿尔贝托·克拉科,菲利波·蒂米,托尼·贝尔多瑞利,布鲁诺·卡里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吾血之血 剧照 NO.1吾血之血 剧照 NO.2吾血之血 剧照 NO.3吾血之血 剧照 NO.4吾血之血 剧照 NO.5吾血之血 剧照 NO.6吾血之血 剧照 NO.13吾血之血 剧照 NO.14吾血之血 剧照 NO.15吾血之血 剧照 NO.16吾血之血 剧照 NO.17吾血之血 剧照 NO.18吾血之血 剧照 NO.19吾血之血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69

今年离去的两位大导演香特尔·阿克曼与祖拉斯基分别于去年拿出遗作,一部是《无家电影》和《黑暗宇宙》。如果《吾血之血》成为马可·贝罗奇奥的遗作,我倒是丝毫不会感到惊讶。这不仅因为马可·贝罗奇奥已经快迈入八十的门槛,还在于《吾血之血》流露出的一个耄耋老人对青春肉体的遗憾与年华逝去后感到的无尽忧伤;而这作为一位导演其生涯的句号,显得颇为合适。

当然,这种丿嘴话不该过早说出。在看过《再见,长夜》《征服》《沉睡的美人》之后,已经将马可·贝罗奇奥认定为影史最具激情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当我们知道此时导演在拍摄这些电影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因而,我们完全懂得在旺盛的创作激情下,马可·贝罗奇奥还会拿出多少佳作,比如最新的一部《梦中人》已经在制作之中。

《吾血之血》讲述了两段间隔数百年却有内在联系的故事。前一个故事是一起发生在17世纪的女巫审判事件,讲述修道院一位修女犯下情罪,导致相爱的男人自杀,不被允许埋葬在修道院。男人的胞弟为此前往修道院欺骗并说服修女承认罪行,从而将哥哥的尸体移入修道院。却不想坠入爱河。至于后一个故事,则是这座修道院在数百年后被政府挂牌出售,从而扰动了周边市民,从而将意大利社会现状交融在历史、宗教、政治等大议题之下。

两段故事已院门的开启交接,其联系让人很难摸到头脑。再加上哥特化的摄影风格与高反差打光,让这个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暗影,尤其是最后女巫破墙而出,在配乐(nothing else matters)的咏唱下,让人惊艳。在此捎带提及一下,试着设想一位非意大利裔导演在还原这一题材时会走向哪里。往往会采用一种舞台化的处理方式,来空置故事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这是较为容易的处理,但对一位意大利导演来说,现实感的坚实是根深蒂固的。故而,第一故事中,我们体验到的那种饱满情绪,都是出自天分进而加工的结果。

在第二个故事中,巴斯塔爵士在店里面对青春肉体的欢畅所展露的失意,实则可以看成是导演马可·贝罗奇奥对自身老去的感触。尤其当其跟随青年男人迈步楼梯跌坐于平台上时,向他袭来的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画面:女巫破墙而出,残损的肉体重新焕发出肉体鲜活的光芒。这是每一个年华老去的人都将面对的无可奈何。

 2 ) FIFF16丨DAY7《吾血之血》:历史与现实的水乳交融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吾血之血》,下面请看前线时间长河中不同人物交错相遇的评价了!

曲有误:

现代的故事与两段时空的衔接都不太喜欢。

布谷卟咕:

意大利电影看得少,昏昏欲睡,文学性好强。

果树:

前半部宗教感十分到位,转到现代部分就不太喜欢了。

Her Majesty:

美人走出围墙,宗教权力的死亡;老人倒于家园,现代人原则的丧失。

非有想非无想:

睡过去一次,太多关于宗教的隐喻看不太懂。新旧的碰撞,权利和抗衡的碰撞。

Spy Liu:

前半段故事还能看看,但也很俗套;转到现代后的故事讲述全线崩盘。时空变化的设定在乏力的剧本下显得毫无意义。配乐尚可。

迷幻松饼:

一部2015年的片子却给我一种很老旧的感觉。唱诗班版本Metallica的nothing else matters把我超度了,可能这首歌就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吧。

Xavier-耐观影:

不获金狮天理难容的佳作,借由相隔百年的宗教事件书写了欧洲的时代变迁,资产阶级的溃败,新旧对立下的冲突,完全不炫技的国宝级意大利导演用这部影片追忆了自己半生的岁月。

psychopath.MN:

百年前,她或许有欲望,但她带着纯真离开,活着。百年后,他沉默躲藏,把自己活着一个停留在过去的世界,带着对青春肉欲的迷恋,留下。两段风格不一样的故事,后半段的故事略显黑色幽默,两段几乎可以说是独立的,整体表现下来只觉得沉闷。

欧.尹:

大多数时间内是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的,但片末贝内黛塔从墙内走出,仿佛将一切缀连起来,让人一瞬间形成了与导演隐秘心境的一点点牵连,也强有力地托起了整部影片。抛开结构的设计,这种体验一半要归功于绝佳的音乐,尤其是那一曲圣洁感十足的Nothing Else Matters,另一半则要归功于老导演深厚功力下创造的镜头质感。

鲍勃粥:

两段体,中古时期的虔诚信仰体系对话现代社会的异教徒般的老古董,“正教”与“离经”对文,内部亦有身份的多次切换,图像所展露的文本高度复杂多变,且保持灵巧。身着白衣的女子颂唱,可以是唱诗班,可以是餐厅驻唱;身份卑微的述说,可以是忏悔,也可以是举报和控诉;黑暗中一扇门的拉开,时代反复扭曲延续且折叠;兄弟,姐妹,团体,组织,人物面孔相互叠加。

子夜无人:

最大的失望来自于片中两个时空的切换方式居然用的是淡入淡出,光这一点已经让整部电影所有可以称之为“奇巧”的设计和用心都黯然失色了。从神性对人性的入侵,跨越到人类去渎神、灭神的冒犯,这种静态展示被困在前后两段乏味的絮语之中,罕见地觉得是镜头的力量跟不上主题的脚步,这应该是最不可回避的对于创作者已然迈入老态的揭穿,你的影像即是你的生理反应,很残酷也很真实。

#FIFF16#无人知晓单元第7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简评 吾血之血

今天刚刚看完这部影片,感觉其实没大看懂,于是网搜各种影评,发现到最后和自己想的差的还蛮远的,想想还是自己写一下影评可以对影片有更好的理解吧,第一次写影评,不到之处见谅哈。

吾血之血主要讲了两个小故事,一个发生在中世纪的,另一个发生在当代,总体感觉第一个故事的逻辑还有剧情都明显好于第二个,与之相比,第二个也就只能靠吸血鬼这个话题来稍稍能让人更感兴趣些罢了。

先简单讲述一下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位修女和神父私通,神父最后由于内心的矛盾而自杀。其双胞胎弟弟为了能够让哥哥墓地葬在教堂(自杀在天主教教义是不能被上帝宽恕的,故而不能葬在基督教统治的土地上。当然除非在死亡前对上帝忏悔,影片中对此也有提到),努力奔走,本打算配合教会的教士,通过忏悔等手段逼迫修女承认两人之间偷情(那样男主的哥哥死因就是被女主(恶魔)吸引,不属于主动自杀)。结果,弟弟在这个过程中却对于哥哥私通的修女产生情愫,然而在内心矛盾挣扎中,最后还是选择屈服教会,放弃与修女两人私奔,最后导致修女被囚禁在墙内几十年。而在几十年后,弟弟成为红衣主教,回到这个修道院,才将修女放出。
第二个故事则是讲述数百年后,同一个地点,一位吸血鬼伯爵隐世数年之后,却因政府想要将其宅邸(一座监狱)出售给一位陌生的俄罗斯富商,而不得不出世。然而,却因为小小的一位侍女的微笑,让他决定放弃生命(或者是本来这群吸血鬼他们就不能永生,但是必须要吸血,因为中文翻译好像是这个意思)。

看完这部影片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痴情女负心汉,但是回头想想,这些男人也没有自己的选择,因为这不是他个人的事情,而可以是说整个社会的体制的束缚了。拿第一个故事来说,哥哥一面是自己从小到大信奉的上帝和自己的“良知”,一面是自己的爱人,挣扎无望只好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于此想比弟弟就“坚强”的多,最后放弃爱情选择成为教士,两把沉在河底的钥匙让人看着真是心碎。。第二个故事就带有很明显的批判性,而且更为压抑。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旧的保守的生活方式,还是我们标榜的新进的生活方式,归根到底都没有任何的变化。老伯爵医生是旧的一方,检察官年轻人(包括伯爵的妻子)是新的一方,两种生活方式围绕着出售监狱这个活动在相互交锋。我们可以看到,吸血鬼中也有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生活的角色,但是在我看来依旧还是在“笼子”内,毕竟他们最后决定还是想方设法维持现状,维护自己利益,他们的与时俱进无非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笼子和为自己找一点乐趣罢了。而导演的目的估计也是希望借此影片一窥那个人生的终极问题吧,我们到底要去哪里。

而在这压抑的黑暗中,爱永远是一道一闪即逝的亮光。修女被两个人抛弃,受到无尽的折磨,但是仍旧相信爱情,一直保持沉默。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一位从小到大信仰上帝而无比的单纯的女子,当她坠入爱河后,想让她承认自己的爱情,其实是通奸甚至是恶魔的吸引,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手段都不能让她屈服,她这是就是坚冰。这是我们的分析,其实修女应该只是单纯相信,她是对的吧。最后被岁月和刑罚折磨的不成人样的修女,再看到之前的爱人的时候,跪了下去,这也是一件很残酷的描述方式吧,他只是来看她听她忏悔而已。最后的依旧年轻的女孩走过身为红衣教主的尸体,这应该就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只有爱,在这个世界才是永存的吧。第二故事吸血鬼伯爵最后在濒死之际追逐那一对恋人,想要感受青春及爱情的滋味,哪怕只能远远看着,直道自己死去,也是讲述的这个观点罢

总体来说,两个小故事从古到今,每个小社会大社会新势力旧势力都是换汤不换药,每个人都在一个笼子里面,受到传统、体制甚至个人的束缚,浑浑噩噩如行尸一般,然而只有爱情,永远令人疯狂,能够让人突破自我,感受到其实我还是活着的吧。

 4 ) 一场癫狂的道德洗礼

“吾血之血”即为流淌在我血脉中的鲜血,意味着传承与约束。影片又名《最后的吸血鬼》,似乎又讲了一个与宗教“谋杀”有关的事。所以,从片名大概就能知道,影片不会是部老实交代剧情的作品。

导演马克·贝洛奇奥称得上意大利国宝级的电影人,也可以说他是真正把电影做成艺术品的当代电影人之一。在大众的一般印象里,但凡被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都不是好理解、好明白的,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吾血之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它也不是一部可以随便用来装逼的电影。在贝洛奇奥的镜头下,画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电影语言的组成部分,没有多余浪费,也没有内容不足。你要看懂它就得沉下心来仔细琢磨。它不像《绝美之城》,可以做多面的解读;也不像《鸟人》那样,其实是个玩技巧的通俗片,只不过很有些逼格。

你也不要把它和《郊游》、《布达佩斯大饭店》这样风格化、荒诞看不懂的归为一类。这部作品阴郁压抑的色彩浓重,而它的剧情像极了教堂里的彩色玻璃,明明贴合得很有范儿,但你晃眼看过去未必能看明白绚烂的是圣母玛利亚还是十字架上的耶稣。

这部电影讲述了跨度好几百年的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殉情的教徒与修女之间的爱情被妖魔化,结果导致一场悲剧的故事;另一个,则是不能接受日新月异的老公爵躲进已败落的教堂里逃避现实的故事。

两个故事,前一个易懂,年轻人打破陈规旧俗求相爱,早已烂大街了。脱去宗教愚昧教条,迂腐古板又阴险自私的外壳,其实中国很多爱情故事,像《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与之无异。

然而,用一个宗教的枷锁拷在爱情故事的身上,剧情就多了几分社会讽刺、批判之外的思考。宗教在国外是对立于科学、哲学的另一种学科,对西方人文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在科学与宗教的对峙过程中,西方人却很少把人本放在首位,这也是为什么影片在批判人性的时候没能让观众感觉人性为本的原因。

在第二个故事里,老公爵的逃避固然是对改变不了的变化无声的反抗。这位老先生的戏份剧情简单,但是对白中透露了更多有关于导演的思考。这位老先生是个奇妙的人物,他不接受社会的改变,却渴望着感情的自由。

影片后半部,公爵追随俄罗斯公爵与女服务生的桥段,恰恰是他追随的脚步,使得第一个故事的主脉剧情有了更血脉喷张的感染力。

老公爵说博比奥就是世界,联系镜头两次给出教堂之外河水的特写,以及女巫检验中以河为“刑具”的设定,是否在隐喻流淌在骨血中的反叛与寻求安定之间的争斗及人性的挣扎?

马克·贝洛奇奥的镜头有着学院派的美感和新浪潮的尖锐、张扬,从镜头的调度,到光影的运用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大师眼光与技巧的独到之处。然而,整个故事却相当软弱,就算是最后被释放的“女巫”,也是以血的代价作为交换。然而,形单影只,赤果果的她又能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吾血之血》不好理解,无关乎宗教的问题晦涩,也无关乎观众对意大利的了解程度。自身沉浸在矛盾之中的导演,给出的本身就是一个纠结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5 ) 我的女人,我的身体,我的血

我的女人,我的身体,我的血 文_调反唱唱 如果一部电影有四个或者以上的故事,一般人会放弃在它们之间寻找什么承上启下的关联,[故事的故事]、[沉睡的美人](马可·贝罗奇奥2012年的作品)便是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故事们都服务于一个主题或者一种风格。而如果一部电影,总共只有两个故事,且它们之间看不出什么关联,大概还是会有百分之八十的观众,努力从蛛丝马迹的上找出隐喻以联系前后。[热带疾病]、[李文漫游东湖]、[吾血之血]算是这一类,前两部是现实与幻想的互文,最后那个则是前后时空的互文,这样的形式光是听起来都觉得很妙。 [吾血之血]的两个故事是这样讲的。100年前的意大利,修女与牧师相爱了,牧师出于愧疚投河自尽。此事一经曝光,该修女被认为是撒旦的仆人,教堂使用各种酷刑折磨她。死去牧师的弟弟本想致修女于死地,却不小心爱上了她。但他不想重复哥哥的悲剧,把修女留在囚房内,仓皇离开了。100年后,有人想要买下当年发生这一切的教堂,并将它改造成音乐会堂,里面居住的吸血鬼伯爵千方百计地想要保住它。前面是个爱情故事,拍得很悲很苦,后面怎么说呢,完全是喜剧片的套路却带着淡淡的忧伤,大抵可与卓别林联系在一起。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故事除了都有那个阴森森的教堂之外,到底有什么关系? 还是从风格上慢慢讲,王小波批评张爱玲的小说“带点幽闭恐惧症的味道,写那些中国传统女人的心烦事,在不幸中品来品去。”一打开[吾血之血],马上让人想起这样的意味,一个古装男人敲开教堂的房门,里面黑得一点光也没有,就像谷克多的[可怕的父母]里面那栋老宅子,然后耳边是幽灵一样的修女唱诗班气若游丝地唱着歌。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就在那样一个封闭的地方,里面的人物像是在浪费生命,就像王小波的意思,感觉要得幽闭恐惧症了。像是要自暴自弃一样,马可·贝罗奇奥顺着这种要死人的意思往下走。这个故事淡淡的,里面的布景风格都按照老套路,你不会像真的在黑匣子里跟着影片漫游,一定会时刻自觉提醒自己,这是在拍电影。里面的服装也不像BBC古典剧那样讲究,那样豪华,演员们穿得很随意,就像是一般古装片里群众演员穿的那种。 但其实,这个故事没有那么“云淡风轻”,它是很苦的,看上去像一个临死的人讲的。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故事想象一个叙事视角,大概就是那个被男人反复欺骗,被教堂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女人。一个爱情故事的确要这么讲,感情很深,着墨却不多。修女被剃头,却仍旧散发出女性香气,弟弟按耐不住吻上了女人的唇,这段爱起初像是在偷情。之后,主教一众围着女人试探她,如若对着耶稣画像在几分钟内留下眼泪则可证明她的清白。女人刚开始并无眼泪,就算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也无动于衷,但心上人一出现,她的眼泪即刻喷涌而出。最后一处爱的展现,是女人被封在石砖围城的四面墙中,那个场景的所有旁物都被虚化处理,仿佛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她与他的对视。除此之外,故事的大多篇幅都在拍意大利山区的风景,受悲伤故事的影响,一切都看起来灰蒙蒙的。 第二个故事则要现代和无厘头得多,像王小波自己的小说,他说:“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呐,正不就是[吾血之血]嘛。近十年来,吸血鬼文学和电影的热潮使得影片给人造成标签化的印象,加之古典海报和片名翻译的误导,大多数人大概会蛮以为这是一部意大利版的[唯爱永生]、[夜访吸血鬼]什么的。[吾血之血]中的确有吸血鬼,但却没有獠牙,没有他人之血,现实和亲民得很,巴赞早就说过:“吸血鬼也应该披睡衣、抽香烟。”片里的伯爵在教堂里住了百年,抵制上网,不关心时事,还是像教堂里的人该有的那样患幽闭恐惧症。但当下的意大利可不允许他这样下去,政府来人了,说教堂卖给了俄罗斯富翁。伯爵很着急,前去找政府的人麻烦,却因爱上人家的妹妹而心软。这个吸血鬼好另类,他活得很失败,政府从来不承认他这号人的存在,拿不到低保,也没有个合法的住所。他自己也很自暴自弃,找找朋友发发牢骚,仿佛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但一把年纪的老伯爵,还是被爱吸引,他爱上了年轻的小姐,也不去吸人血了。说到底这个故事还是在讲爱,只是前面啰嗦了很多格调高的东西(马可·贝罗奇奥擅长讲的自由、权力、政治什么的),到最后才显出爱的实质来。 里面的老伯爵大概和满头白发的贝洛奇奥很像,但在你以为这个曾经被誉为“意大利最富有激情的导演”已经疲软了时,影片末尾则要打你巴掌。故事回到古代,弟弟已经变成了教皇,当他下令拆除囚禁修女的墙时,从废墟里出来的不是一个垂死的老女人,反而是获得新生的妙龄女郎。镜头切换到现代,那个因爱放弃挣扎的老伯爵,最后在追随姑娘的路上断了气。 刊于《看电影》周刊 2016年3月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6 ) 一部没有吸血鬼的吸血鬼电影

终于找到了老外用生命在看电影的模范:因为电影厅的座位在同一平面上,排与排之间没有很好的梯度错开,前一排很容易就影响后一排的视野,但如果人们躺在椅子上舒服地看就还好。不幸的是我的前一排坐着一位中年意大利人,全程106分钟都正襟危坐在那里,头和脖子动也不动,遮住了后排的半个屏幕,我都听到他座椅的靠背在呐喊:“为什么不靠我,为什么不靠我”……

这是在看《吾血之血》时的遭遇。马可-贝洛奇奥的《吾血之血》可以说是除了索科洛夫《德军占领下的卢浮宫》外最具金狮相的一部作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里,两个脱节的故事像是一个玄妙的影像游戏,马可-贝洛奇奥同样任性了一把,就把大部分观众搞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是马可-贝洛奇奥当导演五十年来执导的第二十一部作品,1965年的此时此刻,他的处女作《怒不可遏》上映让他一举成名。50年前,《怒不可遏》发生在贝洛奇奥的家乡博比奥,50年后,导演为《吾血之血》故事背景设置的发生地也在博比奥。除此之外,马可-贝洛奇奥还发动了全家人加盟这部电影的拍摄。儿子Pier Giorgio是男主之一,女儿艾琳娜饰演一个小配角,就连兄弟Alberto也在片中露了一面。

《吾血之血》由两个故事组成,一个在古代,一个在现代。其中完成度最好,也最精彩的部分是发生在17世纪的女巫审判事件,讲述修道院一位修女犯下情罪,与之相爱的男人自杀。狡猾的修道院主教正在指控这位修女参与巫术活动,与撒旦定下契约。于是以把自杀的男人埋葬在修道院为条件,让男人的双胞胎弟弟假装是修女的爱人以欺骗并说服修女承认罪行。修女识破谎言,勇敢的面对酷刑并反抗到最后。

发生在现代的部分把背景放在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讲述了这座破旧的修道院被政府挂牌出售,以保证城市公共财政支出,一位俄罗斯富商打算出钱购买的故事。这一买卖惊动了生活在修道院周围的市民,因为这座修道院不仅仅属于传说中富裕的巴斯塔家族,还有一个与吸血鬼有关的传说。当税务官因为这起买卖敲开了修道院的脏乱的大门,生活在这里的年老的巴斯塔爵士不得不走出大门与新时代的琐事周旋。

两个故事彼此交织在一起,观感就像是在读一部小说,有点像蒲松龄的志怪小说,但全片都不见真的鬼怪元素,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充分说明了导演扎实的文学功底。从细节上,全片中有不少幽默、戏谑、清奇的情节和台词,现场看片时,意大利观众时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摄影风格上,这部电影的画面有一点阴郁、晦暗的哥特味儿,但又不典型,色彩则带着历史片的庄重,极不明快。

所以,时不时冒坏水的剧情与如此这般的摄影风格捆绑在一起,形成了这部电影又癫狂又压抑的特色。马可-贝洛奇奥就这样把两个时空的故事叠加在一起,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深奥难懂的漩涡里。

在我个人的理解里,古代的故事里以女巫审判为外壳,讲的是情爱、自由新思想(新欧洲萌芽)和教会、价值观的旧秩序(旧欧洲)的较量。现代的故事则是以修道院为代表的传统(旧欧洲复燃)与以霓虹灯、俄罗斯富商、年轻人的结伴跳舞为标志的现代化(新欧洲一体化)的交锋,双方没有赢家却也没有输家,然而在这两场交锋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操控的手存在,那就是权力。所以,“吾血之血”这个名字真实的的全称是“我的血脉的鲜血”,导演讲述了新与旧间的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权力(古代的故事权力来自教会;现代的故事权力来自政府)在这场较量中所发挥的幽灵般的作用。电影中老爵士说出的“博尔比就是全世界”这句台词是升华主题的钥匙,创作者借此告诉我们,新与旧向来都在频繁交替着,此起彼伏,但不变的权力却是谎言、虚伪的根源,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存在着。

故事的结局,修女历经折磨,在倒塌的墙壁中新生;而老爵士追逐年轻情侣轻快的脚步,慢慢依偎在墙壁边,街道上的救护车飞驰而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理解为,这是马可-贝洛奇奥对自身以及故乡的又一次思考,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就像是一片文化营养的沃土,他所有的才华和见识都来自于此,“吾血之血”是他对五十年执导生涯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当然这只是我私人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

这部电影的主演非常值得推荐,女主演阿尔芭-洛尔瓦彻已在五年内两次拿到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奖项,而男主演费立波-提米则是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得主。此外,这部电影的音乐相当好听,据资料显示来自于Scala & Kolacny Brothers唱诗班,这个歌唱团体是英剧《唐顿庄园》的配乐团队,《唐顿庄园》精致的音乐一定会给它的粉丝留下深刻的印象。

《吾血之血》映后,观众给予了非常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但不少同行都高喊看不懂,口碑评价近乎两极,我自己也不会给它高分。贝洛奇奥是否能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再次登顶金狮奖宝座,让我们拭目以待。

 短评

20161208 Séance présentée par Marco Bellocchio

9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代表欲望诱惑的撒旦,还是身轻如初的圣徒。

1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插曲用了Nothing Else Matters.

15分钟前
  • 去年槲寄生
  • 还行

有罪就该忏悔,找不出证据如何逼供,沉水不浮,眼泪自流,火刑伺候,实在逼不出撒旦,那就关她几十年,污秽褪尽,终于蝴蝶破茧,白天失踪晚上瞎逛的伯爵就算是吸血鬼也是一把老骨头了,本是残喘,偶遇一抹亮色,死灰复燃,然而身躯听不了使唤。

20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有意思吗?

24分钟前
  • 杰诺拉泽
  • 还行

看到最后终于看懂了……有点意思但谈不上喜欢。配乐太美。

25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执导50年整,贝洛奇奥用女巫审判和欧债危机背景下的两个时空的故事描述新欧洲与旧欧洲此消彼长的关系(吸血鬼像是幽灵代表着旧欧洲的复燃),阐述了新与旧之间的长久对立背后,不变的权力才是谎言、虚伪的根源。

26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时至今日还是只有一个贝罗奇奥能以如此优雅的方式信手交织起不同的故事和同样的面孔,也只有一个贝罗奇奥看透了吾国吾民血肉里的腐朽不堪,方敢以七旬之身质疑其自欺欺人而不见分毫的刻薄或老气横秋。监狱里再建囚牢,拒绝相信因“非我”而被恐惧的自由本已触手可及。Nothing else matters.

30分钟前
  • BLTEmpanada
  • 推荐

3.5入,Metallica之唱诗版《Nothing Else Matters》加分;《年轻气盛》之升级版,对青春和美的迷恋穿越时空不改,权力与腐朽的坍塌历经世纪演变,以血还血,血肉蚀尽脱胎换骨迎来暗夜唯爱永生,放之艺术与生命皆准;布光极赞。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4,索伦蒂诺花巨资做不到的事,贝罗奇奥用最少的钱最朴素的方法一跃而就。

37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从宗教到国家机器,人从未获得真的幸福与自由,一直朝拜着强权和虚伪。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3.5星。生不敢恋,死亦何哀。

4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一看就是老头子拍的,东西说了很多,但中间啰啰嗦嗦的,看得人昏昏欲睡,那个老吸血鬼伯爵和费德里科主教应该都有导演自己的影子吧,辜负过几个女人心怀悔恨,又对年轻女孩子有了爱抚的欲望。害人之人反成了主教,受害者还要被囚禁一生,无罪之人祈求有罪人的宽宥,讽刺。

48分钟前
  • Shadow
  • 还行

3.5 Nothing Else Matters

5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古代一段过于冗长,现代部分很有意思

57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太魔性了⋯⋯后怕⋯⋯丝毫不累的我看《吾血之血》十分钟就睡着了,一直到电影结束都没醒过来,刚刚被惊醒还以为是凌晨⋯莫名其妙睡了两个小时,搞得我有点不敢看新一遍⋯

5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墙里走出一个永远的女孩

60分钟前
  • 北斯特托伊勒托
  • 还行

一部故事简单,靠一些神怪噱头制造迷惑的电影。于是就有了一群各自想象,奋力填空的艺术观众。越喜欢玄幻的越高看此片,但池中暗月,始终没有完型。

1小时前
  • 半逗
  • 较差

不喜欢这种模模糊糊,扯宗教、扯神迹、需要联想和过分解读的电影,总感觉导演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况且电影技法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以赞扬的地方。[C]

1小时前
  • 帕拉
  • 还行

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叙事方式也很私人化,很任性。比如导演对权力的看法,比如片中的御用演员和家人,比如故乡博比奥圣塔娅拉教堂贝内代塔修女的传说,比如连片中里孪生兄弟死去的梗,都是导演自己的人生故事,他的孪生兄弟1981年的时候去世,导演在1982年的【眼睛和嘴巴】里也拍过。★★★★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