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韩语

已完结

主演:朴恩惠,朴光贤,徐柔贞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剧照

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2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3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4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5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6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3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4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5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6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7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8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19灿烂人生韩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灿烂人生韩语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粉红色唇膏》讲述的是通过3个男人寻找真正爱情的1个女人的波澜万丈的爱情和成功故事。朴恩惠在《粉红色唇膏》中将饰演被丈夫和好友背叛而决心向他们复仇的女主人公。《粉红色唇膏》于1月11日首播。朴恩惠将通过这一角色向观众展示与《大长今》和《李祘》中温柔,端庄的形象完全不同的全新形象。 MBC电视台早间剧《粉红口红》是一部一个女人波澜壮阔的励志故事,讲述了一个女人经过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经历,最终觅得真爱,并通过自己不懈努力,最终功成名就的故事。《粉红口红》海报中,各大主人公营造出以往所看不到的别样氛围,淋漓尽致地彰显剧中人物的个性。四位男女主人公穿着色彩反差很大的服装,表现出他们将要展开的相互交错、对立的情感。帝国时代第二季殊途同归 第二季实习医生格蕾第八季洪武大案接待员JOE尸骨无存森林之子毛克利福尔摩斯先生哲基尔岛的阴谋网红拜伦湾卡萨诺瓦大圣魔游纪5:宿命之争最后一班地铁1980冷暖厨房机器少女法兰姬第二季缘来是咱俩拆·案黑吃黑第二季欲望号列车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三季等不到的黎明别往深处看犯罪心理2014你是我的命运2005五个吓鬼的少年(国语版)少林与太极印度连环杀手档案:法庭私刑美梦成真2015小鱼美国恐怖故事:1984 第九季为耶稣鸣喇叭,拯救你的灵魂今天也是招人嫌的便当欲念神探大战粤语200度黄浦倾情阳光雨季铸剑与龙共舞国语美国恐怖故事:邪教第七季大宋少年志2千王之王2000久别重逢见爱不怪

 长篇影评

 1 ) 马迪奥的一生

如果一部电影或者小说中的人物能够吸引你,大概只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身上有你想要你却没有的东西,二是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马迪奥之于我是第二种。马迪奥一生的命运是悲惨的,读书时代的他成绩非常优秀,还发表过论文,成绩全A,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喜爱诗人而顶撞指导老师,从而不合格。
   后来父亲给他介绍医院的工作使他结识了佐珍,在知道医院用电极对待佐珍时,毅然带她离开,准备把她送回家,但佐珍父母却觉得她是个累赘。不希望她回家,反而要把她送回医院,于是他和他哥哥决定带上她旅行,在途中他爱上了这个被抛弃的女孩,因为她和他是如此的相似,都封闭自己,不让别人进入自己的内心,都是那么的倔强,可在命运面前,自己又那么的无能。
   途中发生了意外,佐珍被带走了,马迪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带走,却什么也做不了,他没有继续旅行而是回家当兵了。
   他是仔细思考了的才做的这个决定,他的内心是封闭的,他不想过多的与人交流,他更不允许别人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选择了纪律,当西西里长官和他对话时就可以看的出来。
    长官:我看过你的档案,你毫无表现,不愿与你的同伴为伍,不愿意**控,到处惹事,你为什么来这里?
    马迪奥:纪律,我从来不违抗命令,我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他性格的多样性显然不能令他只做自己分内的事,他三次被调职,都是因为他的多管闲事。
   第一次看到同事被暴民打残,他愤怒了,冲上去把暴名打成重伤,也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了,
   第二次他在给尸体拍照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小孩在那里观看,他上斥责他去与之争吵。
   第三次他在审讯犯人时发现穷人在给他的老板顶罪,他揭穿了,并与之发生争执。
   他就这样漂泊着,接受上帝给他的安排,但他又对这样的自己不满意甚至有些厌恶。
  当在罗马邂逅美莉亚时,他对自己的厌恶表现的很明显,当美莉亚问他做什么工作时,他欺骗她是工程师,当他与美莉亚约定的日子到来时他选择逃避,他不敢接受和马莉亚的爱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他更加没有勇气让这个女孩进入自己的内心。
   新年到来时,他在审案,美莉亚找到了他,问他为什么骗她,面对质问他很愤怒:我的工作是调查别人,但你们总是想调查我,我穷困,我潦到。而美莉亚的回答是:我们的感情是这么好。说明她根本不在乎这些。继而又说:你喜欢书本是因为你可以随时放弃他,而命运由不得你做主。
   我想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马迪奥的心,对于一个如此桀熬的人,当年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诗人反对指导老师而不合格,可以为了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孩和无辜的穷人而甘心被调职。这句话指出了他的无能,让他明白:虽然他的人生一直是自己在选择,但事实上他却一直在被命运推着走,他立马反驳到:我常常自己做主,不和你见面也是我做出的决定。
    美莉亚负气走了,这一走就是和心爱的人永别了。
   马迪奥继续回去审问,他看出了穷人是帮老板顶罪,于是他想帮他开罪,逼穷人说实话,并与老板发生了争执,这个时候他的同事阻止了他并说:不要给我惹麻烦。
  他离开了警局,来到了妹妹家中,因为是新年,所以他的弟弟,姐姐母亲都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但他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不了这个家庭了,于是他离开了。
   回到家中他拨打美莉亚的电话,没有接通,美莉亚在电话那端晚了几秒,他看着电视中的“新年快乐”第一次感觉到孤独是如此的真切,也许他以前也有这种感觉,但这一次是如此的强烈,他以为美莉亚不原谅他了,世上再也没有关心他和他关心的人了。我想主要还是那句话深深的刺激了他,就像在他心里重重捅了一刀,把他彻底捅碎了。他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有如此美好的爱情,他却不敢接受;当年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人被带走却无能为力,看着无辜的人被冤枉身为警察的他什么也做不了,他的命运他是做不了主,对一个内心桀熬的人,这一点是致命的。
    他跳了下去,来的是如此的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他的房东是这样的平价他的:他是如此的谦逊而有风度。他一定是被人推下去的。
   马迪奥是《灿烂人生》中唯一一个悲情的人,其他的人最终都获得了自己的“灿烂人生”,但他确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最让人难忘的一个。
    也许他不那么倔强,他的生活会好很多,他可以轻松的通过考试,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好工作。也许他不去追求所谓的自我,他可以和美拉莉在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也许他向这个世界屈服,他也不会被频繁调职。但那就不是马迪奥。
    就如他的弟弟评价的那样,他像阿基力士一般,是一个勇敢而悲险的人。
    他的勇气是很多人不曾企及的高度,他追求自己的所喜欢的,可以在毕业答辩上为自己喜欢的诗人而反对考官。
   他封闭的内心是人们都会有的,当别人企图窥探我的内心世界,我总是会本能的防御,只不过他的保护更加强烈。
   他不敢接受美莉亚的爱情,你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会接受爱情吗?
   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杀死了马迪奥,是命运?是社会现实?
  我认为是他对自我的追求,他一直在追求内在的东西,就如他初遇美莉亚时所说的,你在寻找神秘吗?你应该寻找内在。他想变的强大,他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想追求一生中自己想要的自我,可是他得不到,他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他只看到了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穷困潦倒,于是他对自己愤怒了,他选择了结束生命,因为这样的自己是他不想要的。
   人对自己都会有所要求,但没有人可以做到心中那个完美的自己,有时甚至是一点喜欢的自己都做不到,我经常厌恶自己,讨厌自己的无能,讨厌自己的无知,讨厌自己没有追求。
   马迪奥死了,可生活还在继续,我没有勇气像他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还是在这个世上苟且吧。

 2 ) 一种角度:佐珍代表着什么

   这一张电影海报上,是夕阳下远山和平原映衬的佐珍那平静成熟的脸庞,像是在凝视,凝视着一个人。
  当她走向新的生活的时候,尼古拉对她说道:你应该感谢马提奥,是他令你走了出来。
  若干年前的一个夜晚,马提奥把刚刚认识不久的佐珍从那个非法电灼她的牢笼里带了出来,可她的父亲只关心自己现在小家庭的安乐,拒绝把她留在家里。这次在外人看来是疯狂和不可理喻的拯救以佐珍被带走,被带向那未知但早已是注定的归宿而告终。无力改变这个失败结果的马提奥在苦苦思索之后,毅然弃笔从戎。告别了他原本应是一片光明的前程,开始了以他生命为赌注的一次博弈。
  若干年以后,步入中年的尼古拉缅怀其自己的弟弟时,他说道:他像阿喀琉斯一样,充满着勇气和悲哀。
  马提奥代表的是那一代为意大利这个民族的种种困局而试图突破的人(导演语),佐珍就是他心中民族的美丽的图腾。
  疯癫..马提奥..疯癫 最终,这个一直活在内心自我挣扎中的马提奥,无法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马提奥,无法面对佐珍(民族)那本应是完美却仍然疯癫的马提奥,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他那比烟花还寂寥的背影。
  尽管他有着种种小毛病,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像尼古拉那样有着真挚的朋友,无法像尼古拉那样得到几乎是人人的喜爱,但他也同样爱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是他从你不轻易表现出来。而他那几乎是一意孤行般地对整个民族的博爱和仿佛是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使命感,最终压垮了他。轻轻地说出那几个字:新年快乐 然后,带着幻灭式的苍凉完成了那轻轻一跃。
  最终,在尼古拉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佐珍渐渐复原。就像渐渐复苏的意大利民族,带着对以往那些曾为她献身的英雄们追问的勇气,走出了她的自我封闭。这一次,迎接她的不再是惊惶和不知所措;这一次,迎接她的不再是失败。而那些英雄,那些曾经失败的英雄,她已经牢牢铭记。
  当安祖生活在他的父辈们所希望看到的“他们应该看到新的东西”的时代,并且沿着父辈的足迹,完成了他们所未竟的夙愿,发出“生活是如此美好”的感叹时,也算是对那些英雄们的一种告慰吧。
  胜利属于那些活着的,死去的,正直并都心中充满爱的人们!

  可能每个人看电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也不尽相同。不管怎么说,这一部流畅的,给人留下巨大思考空间的杰作充分展示了电影的魅力所在。感谢电影!

 3 ) 最大的感悟:性格决定人生

至今看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六个小时。一直存在电脑里,不知看了几遍。

一部关于一个家庭和一个时代的电影。每次看,都会想到同样小人物与大时代同步叙述的《阿甘正传》。但较于阿甘是乐观主义的一个人喜剧,《灿烂人生》是更写实地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欢:气势更恢宏。

影片的最大感触:性格决定人生。

整部影片看下来,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团结而相爱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爱是不偏不倚的。一样的家庭条件,一样的父母兄妹, Nicola和Matteo同样的善良、正直而富有同情心的,但是他们读取爱和表达爱的方式很不一样。这就是兄弟俩的各自性格。 (1)父母的争吵,乐观的Nicola看来是爱的体现,而敏感悲伤的Matteo却体会出“我以后不会结婚”(与最小妹妹的对话)。 (2)母亲忙于教学工作,而Nicola只是心怀遗憾地表示:“很羡慕那些被妈妈带着去图书馆、博物馆的学生”,妈妈解释“那是由于那些孩子太可怜了,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也只是玩笑似地调侃道“所以,你也和其他父母一样(忽略自己的孩子)。” 而Matteo则是母亲未尽母职而心怀疏远(多年工作后,调回家所在的罗马,也宁愿在外租房,也不回家,甚至都不告诉家里人)。 (3)对于长姐,Nicola遇到事情,即使知道她出于自身职务,不能全部坦白,也会想着和她商量,听取她的专业意见。 Matteo则认为长姐,总是跟个“二妈”和法官一样,对他的行为出于说教和指责。 整个家中,Matteo真正愿意沟通的只是Nicola,而这恰是因为Nicola自身的讨喜性格。Nicola善良而坚韧,乐观而随和,并且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 他认为“所谓自由,便是每个人有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所以,他表达爱的方式是理解,并成为一位帮助病患与弱者的医生。 Matteo, 他的内心是诗人般敏感而悲伤的,他对弱者有着感同身受的同情。 但,他对爱和善有着近乎完美的执着。当别人有悖于他心中的这些认知,他是无法释怀和原谅的。他表达爱的方式是苛求,战士般勇敢而激烈的与“恶” 作斗争。 不由地反思:我们应当如何去爱? 如何去表达爱? 爱与恨,美好与邪恶,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吧。 所以,以理解和增长爱和美好的方式去爱,会不会 比痛恨和消灭丑陋和邪恶的方式,更加有力量?或者说,成为帮助治愈的医者,会不会比消灭邪恶的战士,来的没那么痛苦呢?会吗? 影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好像:每个角色的故事走向,完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性格所在。而非编剧和导演决定。 六个小时,我居然看完一遍还不够! 第一遍,对Nicola的善良、随和、坚韧和智慧的为人处世所迷倒。 然后,再次回味,却深深的陷入到对Matteo的无限心疼当中。 无法释怀,Matteo与Giorgia之间.....的爱。 1966年夏天! 那个倾盆的雨夜, Matteo拾起地板上署名Giorgia的笔记簿,几页绘画后,是一页被涂抹掉的文字, 但开头“你好,Matteo”却依然可见。 那个小食店的点唱机前, Matteo按Giorgia的要求点了“A Chi”(Who Can 谁能)这首歌:“如果不是你,我还能对谁微笑!如果你不在这,我还能对谁微笑”, 歌词和Giorgia无比坚定地看着Matteo眼神, 已经表白一切!(这一幕,我真的无比喜欢,以至于后来无数次回味)

“还记得那个我们都还年轻的夏天吗?你是怎么了? 我是怎么了?”这是1977年Nicola找到Giorgia之后, Matteo见她,哽咽、绝望般自言的感慨! 用Nicola的话回答“我想当年你爱上她了” 可是, 真的只是当年吗? Matteo, 他与恶的抗争是那样尖锐而激烈的。而,他的爱,虽不动声色, 却也用尽全力! 火车上,睡着的Matteo和Giorgia并肩而靠, Nicola看着他们,如欣赏美景般心满意足地笑着。 Matteo醒来,对Nicola的笑表示疑惑, Nicola对他打着手势道:“你和她真是般配的一对”,然后,出现了电影里Matteo唯一一次羞涩的微笑~~~(多么美好!!!) 忍不住会想:如果那个夏天, 警察没有带走Giorgia 会有不同吗?仿佛,青春就停留在那个夏天了。 最美好的青春~~~

真的般配~~~

另外, Matteo的笑容,真的真的太好看了, 只是太少......

 4 ) 从阳台上一跃而下,马迪奥不再是个同性恋

导演在镜头中为马迪奥的性取向留下了草蛇灰线。

1983年12月31日,马迪奥从警局回到妹妹家。生性与家人疏远的马迪奥能够出现在新年夜的家庭聚会上,对于别人来说已经是个惊喜。他尝试着融入温馨的气氛中,和家人一起玩桌游,谨慎地不脱去外套,以防枪套和手枪被大家看到。

当他在小屋子里和妈妈讨论应该把枪放在哪里时,他是很想彻底让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成为这个家里温暖的一部分的,可是也是在这个时候,与母亲相顾无言的尴尬让他终于放弃了尝试。有些事情真的做不到。他谎称警局有事,悄悄离开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公寓。几分钟后,在一片烟花之中,马迪奥从阳台翻身坠下。


很多评论都分析了马迪奥自杀的必然性:耿直又善良的性格让他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改变的落差。极少数评论提到,马迪奥的同性倾向。

这不是一部同性电影,是否关注到马迪奥的性取向,对于观赏影片而言不会出现理解上的断层。不过如果能够从性向上注意到马迪奥的不同,会多一个因素去理解他的性格表现和最终的悲剧。

事实上,导演在影片中对于马迪奥的性取向给出了几次暗示。

影片开场后不久,马迪奥和尼古拉一起去参加舞会。有一组镜头是这样的。

马迪奥的手规规矩矩地放在女伴的腰部以上

与女伴交流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眼神四顾

下一个镜头就切给了尼古拉。

尼古拉已经沉醉其中了

再下一个镜头:

女伴明显靠近,目光盯着马迪奥的嘴唇意图索吻

马迪奥迅速把脸移开左顾右盼

是因为马迪奥今天忧郁属性爆发了吗?

不一会儿,马迪奥在舞池中间旁若无人地自嗨

也许舞会上的女伴并不是马迪奥的菜?几天后,马迪奥带着尼古拉和朋友们去找自己认识的妓女玩。

马迪奥出门前从书本拿出藏好的私房钱,换上干净的衬衫,在篝火边等待时也很确定妓女会来,看起来轻车熟路的样子。然而在妓女的嘴里:

马迪奥“很古怪”

至少对于妓女来说,马迪奥同包括尼古拉之内的其他“客户”诉求不一样。


影片中段,马迪奥驱车去找了另一个性服务者,也就是给了他项链的那个人。

小臂、手部和脸部的轮廓刚毅,嗓音厚重,唇膏潦草地画到了嘴唇以上,可见这名性服务者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女性。委内瑞拉虽然不像泰国那样以人妖闻名,也是存在变性者的。比如2014年国际变性人选美大赛的冠军就是来自委内瑞拉,当时媒体也有报道。

问题在于,马迪奥找变性性服务者,是“饥不择食”还是“有意为之”?答案还是要到上一组镜头里找。

出门前喝水

开车出门前,马迪奥独自在厨房,用杯子接了一杯水,一边喝一边若有所思,镜头很短。第一次看到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疑惑。我想很多观众都会认同一点,即使电影时长达到了366分钟,导演也不是一个滥用镜头的人。这样一个主要人物的单人镜头,它的用意是什么?

40分钟后,影片给了答案。

1983年12月31日,从家庭聚会上,可以说是“逃”回公寓的马迪奥,给美拉莉打电话不通,再次从厨房接了一杯水,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最后一杯水

放下水杯,马迪奥打开了阳台的门。

喝水,就像是马迪奥的条件反射。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喝水是一把象征着“孤寂”的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对于马迪奥来说就是——“我要去做点让自己真正轻松的事情”。

上一次他选择遵从内心,去找一个身为男性的性服务者;这一次他选择从阳台一跃而下。


这是意大利。出于天主教的原因,意大利在西欧国家里更为保守。

影片开始的1966年,马迪奥拿好了私房钱换好了衬衫准备出门前,撞见了爸爸妈妈的争吵:爸爸为了拿到资金扩大生意,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出去,妈妈愤怒不已。最终妹妹缓和了这次家庭纠纷,不过妈妈一时间还是无法原谅爸爸,气鼓鼓地和小女儿说:“可惜国家不许离婚……”

1972年,意大利才立法允许离婚。

电影《意大利离婚》,就是讲在无法离婚的背景下,移情别恋的贵族为了逃离围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对待婚姻已然如此,对待同性恋可想而知。

从去年大火的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我们可以管窥意大利对于同性恋的保守态度。故事发生在当下,即使面对从小长大的一群好朋友,人到中年的深柜男依然要小心翼翼地守住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性向不小心被人所知后,他面对的是单位粗暴的解约、朋友恩断义绝的质问。

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连轰轰烈烈的同性平权大背景都没有了。

影片里,爸爸来到尼古拉家探望小孙女。爸爸看到尼古拉依然用两个手指敲打字机,提出要帮忙。尼古拉知道了爸爸身患绝症的秘密,没有拒绝爸爸的好意。

整理庭审记录的过程中,尼古拉读到,受审的精神科医师惩罚性地对病人使用电击疗法,并且这个医师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需要特殊疗法(电击)治疗。爸爸回头认真地问:

这一段“同性恋不是病”的台词,有与没有都不影响当时的语境,加上了,是导演的善意。好像在一个平行时空里,家人可以彻底接纳真实的马迪奥。可是现实中,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


马迪奥有一套自己的善恶标准。

他可以在考试里顶撞老师,偷出遭受电击的精神病人、以暴制暴救下战友、和带着小孩子围观凶杀现场的家长对骂、殴打找人顶罪有恃无恐的毒贩。为了他所认为的“正确”,马迪奥做了许多超越世俗规则、不计自身后果的事。

在“爱”这个问题上,他的善恶标准失灵了。即使去找妓女,和爱慕自己的女孩一夜耳鬓厮磨,他也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他爱不上女人。

被压抑的同性恋会导致多种多样的问题,其中的一类问题就是可能会带来畸态的家庭关系。一个人无法忍受亲人认识的自己是一个不真实的自己,于是他选择回避,刻意疏远了亲情关系。

调职回到家乡,马迪奥没有告诉家人。开车路上遇到年迈的父母在路边蹒跚而行,他没有停车打招呼,径直开走。

那么多次,马迪奥敢赌上自己的人生去坚持做对的事,难道连和父母打个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么?

是的,就是没有。这不是不孝顺,这是一种无法和自己妥协的懦弱。

下一次马迪奥听到自己父亲的消息,是他的死讯。


1984年的元旦,一家人来到马迪奥的公寓。

眼看着一屋子遗物,妈妈想带点什么走,她用恳求的口吻说服儿女们帮忙带一些书回去。书,是马迪奥挚爱一生的东西。寒冷、衰老、悲痛的妈妈只能抱得住几本书。

出门时看到工人正在清洁马迪奥的血迹,妈妈再次情绪崩溃,刚刚还当宝贝一样抱着的书被她重重扔出去。她生自己的气。

前一天晚上,儿子突然造访,即使多年疏远,母爱的本能还是让她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整个屋子里,她是对马迪奥关注最多的人。

想关心又怕打扰,除了说几句客套话,妈妈只能敏感而小心翼翼地笑着。

太晚了。妈妈既不知道马迪奥的忧郁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他的生命将去向何方。一个母亲只能静静地看着儿子从世间流逝,无所适从。


后注:

有豆友在评论中认为把马迪奥的性取向归为同性恋有过度解读的嫌疑。我去外网搜索了一下影片相关的内容,找到了影片的宣传资料。地址如下: http://www.public.asu.edu/~srbeatty/466/TheBestofYouth%20Pressbook.pdf

资料中的一部分是马迪奥的演员Alessio Boni的采访,里面提到了他对于角色形象塑造下了许多功夫。其中有一个段落就在讲马迪奥的性别认知,演员认为马迪奥有很强的性别认知模糊(a strong sexual ambiguity ),“He has a strong – repressed, undisclosed - homosexuality. ”并且采访中也提到了妓女认为马迪奥“奇怪”,以及马迪奥要找异装癖(a transvestite )性服务者的情节。

Matteo has a strong sexual ambiguity, a problem with women, but nonetheless he still feels attracted by them. He falls a little for Giorgia (Jasmine Trinca), but is unable to understand her silent love declaration beside the jukebox. He falls a little for Mirella (Maya Sansa), but is unable to return her generosity. He has a strong-repressed, undisclosed-homosexuality. In the beginning while bringing his brother and friends to a whore, we see him already with changed features. She's going to be the first one to tell us that Matteo is "weird". And during the years, prostitutes are going to be a fixed appointment, as substitutes for the real women he doesn't want or does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last one will be a transvestite.

补充翻译一下这段英文,只把英文放在这里又没有翻译,确实是我懒了,也影响了很多朋友理解影片。

Alessio Boni

Alessio Boni这样理解他所饰演的Matteo这一角色:

Matteo有着一种强烈的性别模糊,在与女性打交道时存在障碍。尽管如此,他仍然会被女性吸引。他有一点喜欢Giorgia,但是却不能理解在点唱机旁她那种缄默的示爱;他也有一点喜欢Mirella,却无法回报她的慷慨付出。Matteo的身上有着被强烈压抑的、无法示人的同性情结。
在影片的开始,Matteo带着自己的兄弟和友人去狎妓,人们就可以看出这个角色身上的不同寻常。这里的妓女将是影片里第一个告诉观众Matteo有点“奇怪”的人。多年以来,每当Matteo不想,或者不知道如何和女性打交道时,跑去寻访性工作者就成了他的固定习惯,他把这些人当做是真正女性的“替代品”。Matteo的最后一个风尘伴侣是一名异装癖。

相信Alessio Boni的这番话来源于编剧、导演和他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并且他把这种理解留在了影片中角色的身上。

好的演员对于好的角色塑造常常是在丰富的人物小传的基础上,我想表演者对于角色的解读更贴近于创作者的本意。不过在文艺作品评价上,我是一个“读者/观众至上主义者”,影片传递了什么观点、传递了多少观点,读者/观众的主观感知才是重点。

文艺作品不是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马迪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观点更重要。

当时写这篇文章只是因为在刷了两三次电影之后,我个人从前面文章里面提到的情节中感觉到了一些可能性,去网上搜索类似的观点,却发现中文网络上类似的讨论很少(其实英文网络上也不多,毕竟是意大利电影,还是时长6小时的小众文艺片),因此想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如果有其他观众搜索类似的内容,他们至少可以找到点东西。换句话说,上面的观点不是一个“定论”,而是一个“坐标”。

 5 ) 转载:刘瑜《政治的尽头》

       政治的尽头是同情心,马蒂奥和朱莉娅的尽头是尼古拉。
   《灿烂人生》里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防暴警察马蒂奥的同事鲁伊奇被左翼示威者打成了瘫痪,马蒂奥在哥哥尼古拉家悲愤地说起这事,尼古拉的妻子朱莉娅,一个激进左翼分子,当时就不干了。
   “太糟了,你站在错误的一方。”
   “你肯定?那什么是正确的?穷人的一方算是正确的吗?”
   “对。”
   “鲁伊奇比你更懂什么叫贫穷。他是个穷人,把他打成植物人的人却不是。我们在这里吃蛋糕,他却躺在医院里。”
   “我受够了你的垃圾言论!”
    尼古拉只好出来调和:“请你们都别说了!”朱莉娅转身弹琴去了,马蒂奥调侃道:“你老婆不错”。尼古拉笑道:“你俩相处的也不错”。“她是那种永远正确的类型吧”。“嗯,跟你类型一样”。于是两人会心地笑了。
   《灿烂人生》里有好几个类似的情形: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论,最后以温情脉脉的谈笑收场。尼古拉的父母争吵时是这样。妹妹的婚礼上,尼古拉被解雇的工人好友和银行家好友之间的对话是这样。尼古拉父女在争论一个腐败官员是否值得同情时也是这样。对此女儿是这样解释的: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
   “我太爱你了,我不会真的跟你闹翻”,似乎道出了人世间喜剧和悲剧分叉的那个秘密。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出于爱,其实还是不够爱。另一些时候,你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却忘记了爱身边一个一个的人。
    马蒂奥和朱莉娅都未曾深入这个道理。他们都试图通过政治斗争的途径去改变身边的世界,结果发现政治斗争的前提是对真理的掌握,而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确切地掌握了真理。朱莉娅在60年代的左翼运动中越来越激进,抛家弃子投奔了一个恐怖组织,从事暗杀工作,最后沦为阶下囚,世界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一些。马蒂奥终其一生都在和丑恶的制度作斗争,从僵死的考官到野蛮的精神病院,从等级森严的军队到黑幕重重的警察局,但他被碰得头破血流,在一个新年之夜,他迎着窗外绽放的烟花从阳台上纵身跳下。
    而朱莉娅的丈夫、马蒂奥的哥哥尼古拉则不同。他温和而不消极,明辨是非但不急于求成。改造世界对他来说不是将一个制度连根拔起,而是从给予身边的人一点一滴的温暖开始。佐珍,片中那个被精神病院非法电击的女孩,最后不是被左翼朱莉娅或者警察马蒂奥拯救,而是在尼古拉几十年的照看下慢慢恢复。当佐珍完全将自己封闭起来时,他对她说:你每天来给我的植物浇水吧,它们需要你。
    如果说改造世界是一场龟兔赛跑的话,马蒂奥就是那个兔子,而尼古拉则是那个跑得慢却跑得远的乌龟。马蒂奥在不断的碰壁中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的耐心啊,在与可爱的姑娘美瑞娜相识之时,他这样自我介绍:我叫尼古拉。
    也许为我们的行为守卫底线的,不是政治、不是宗教、不是法律,而是尼古拉的考官所说的“同情心”。读书读到文革时某派怎样毒打某派或者纳粹集中营里的暴行时,我总是惊骇不已,因为这全都是假真理的名义。若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同情心的底线呢?一个政治、法律、宗教都无法突破的底线呢?也许人世的希望不在于发现真理,而在于追问一句,发现真理又如何。
    该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片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却不虚假。我想导演真是个善良的人,简直可以说是柔情似水。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只要你象尼古拉的父亲所提醒的那样,不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发掘他们的动人之处:“你要让朱莉娅弹琴,告诉她她有多美好,你要说,朱莉娅,为我演奏吧”。

 -

 6 ) 【有剧透】青春无解 但年华正酣

这部六小时的影片或许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最长的了。
2010年,这个冗长的故事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一月从北京飞往圣彼得堡的旅途中。长途飞行的尽头是湿润的眼眶和来不及回头的念想。只听得气流呼啸的声音,看不见黑夜里窗外的云层。
第二次在四月的布拉格,和彼时喜欢的人牵手走过最初和最后的蜜月,头倚着他的肩一起看这部电影。他说,我觉得Giulia跟你很像啊。大笑。因着激进?唯独没想到我给我们之间画上句点时也似Giulia一般偏执。
最后一次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从贝尔格莱德到莫斯科的飞行中。再次剩我一人茫然不知在中途何处跨年,让那些相遇分离在眼前徐徐闪过,让如释重负的心再生感伤和挂念,让湿润过的眼眶再湿润一次。
有始有终。

A chi sorriderò, se non a te?
A chi, se tu, tu non sei più qui?
Ormai, è finita è finita tra di noi
Ma forse un po' della mia vita
È rimasta negli occhi tuoi!
  
倘不是对你,我还能对谁微笑?
我还能对谁绽放笑颜,若你已不在这里?
现在,往事已矣。
我却把生命里的一部分留驻在你的眼眸里。

Matteo和Giorgia在点唱机前分享这首歌的时候也是两颗心最接近的时候,对望的眼神里似有两人宿命般的一生。
多年后在精神病院里找到她,Matteo问她,你还记得很多年前吗,我们年轻时那个夏天。
她别过脸嘟哝一句,“疯癫。”
落下一滴泪来。
那个夏天的火车上她枕着他的肩安然入睡,Nicola在对面掩饰不了笑意说,“你们很般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Giorgia是Matteo和Nicola的起点。因着她两兄弟选择了各自不同却吻合自己个性的人生。动机都是一样的,不满现实与同情心。只是Matteo用一种激烈的方式做了一枚撞向墙最后粉身碎骨的鸡蛋。Nicola用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方式温和的去改变这个世界,却不能阻止他最爱的两个人(Matteo和Giulia)走上极端的道路。
Matteo是所有人的尽头。因为他,Giorgia终于是独自走出了她幽闭多年的小屋,找到了世界上另一个最爱Matteo的人Mirella。不再年轻的Nicola牵手Mirella。Matteo的儿子Andrea圆满了老太太所余不多的人生,最后还实践了四十年前两兄弟未竟的愿望。

历史事件做串联,爱情连绵不断上演,唯有理想才是所有故事的核心。
老头对老太太说,现在结婚率这么低,我决定再娶你一次。他们的理想该是嬉笑怒骂着白头到老吧。在面对时代变迁和家庭的巨变时,都表现出了坚韧,智慧和幽默感。
Matteo,Nicola和Giulia的理想都是改造社会。三个人选择了迥异的人生道路。多年后的Matteo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短暂而又无奈的一生的时候,Giulia在监狱里虚度年岁却不见自己的信念曾给这个世界以有益的改变的时候,唯有Nicola依然从容带笑的播撒同情心,履行少年时许下的职责。
温情和耐心才是给人生上色的那一抹光线。

六个小时很长,容量很大,却没有一秒的多余。
一场戏终了时难忘的,
送Giorgia返乡的雨夜里Matteo无意中看到了Giorgia的日记本,上面写着都是他的名字。
Giorgia被警察带走,兄弟俩却都无能为力。两人的人生道路就在Matteo依然坐上回罗马的火车时分道扬镳。
Matteo对Mirella说,自己叫Nicola。后来Mirella给照片命名为:自称为Nicola的Matteo。
Matto看到警察局墙上贴着的通缉犯照片里有一张熟悉的脸。同事告诉他,如果在街上遇到,可以一枪毙了她。
在两人相约的新年夜,没有等到Matteo的Mirella在街上走着,而Matteo的车此时就跟在她的后面。最后他还是掉头走了。这就是永别。
Nicola帮助警察抓住了Giulia,告诉她自己要娶她。Giulia拒绝了。而后在看到Nicola寄去的乐谱时痛哭失声。
出狱的Giulia见到长大成人即将结婚的Sarah。Sarah接受了自己的母亲,还告诉她,一个新生命正在孕育中。
Giovanna问Nicola时隔多年是否还认同当年在明信片上所写:“眼前所见一切都如此美丽!!!”Nicola说,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Nicola和Mirella并肩走在庄园里,Matteo的手仿佛搭在了早已互生爱意的两个人肩上。最后一点隔膜终于烟消云散。
Andrea和女友踏上去往北极的路,最后一幕午夜月圆。青春的故事还在延续和传递着。而他的父辈们的青春终于定格成隽永的史诗。

如何能到达坚强的渴望 偏偏人生路口我总选错了方向 路上有风风里有梦梦里是我 亦步亦趋蹒跚的步伐 但情已多时就算全上心头 仍不免走样
昨日黄花会随风散落难收 伤心时候更要记得歌唱 多想能给你难忘美丽时光 翩翩起舞时候我总踩错了步伐 忽明忽灭闪烁谁的戏码 但情已多时就算人早散尽 仍频频回望

 短评

昨晚,独自三瓶燕京啤酒之后,是一部六个小时的电影,意大利的《灿烂人生》。第二遍看它,感触愈深。电影是关于两兄弟和身边一些人的事,四张碟,六个小时,故事从1966年进行到2002年,应该可以说算是意大利的近代史了。关于历史两字,实在不怎么喜欢,以前接触的无非是课本上堂而皇之的一些玩意儿:某个年月某个人某件事,缺乏细节的幽默与惊喜,看了如同嚼蜡,无趣之至。关于细节的印象,建立在一次影视赏析课,那是看了《天使艾米莉》之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当堂的作业:每人写十个细节。实在分不清像艾米莉迷恋把

8分钟前
  • 国王死在栗树下
  • 力荐

OMG!本来只是为了练习意大利语听力,但是从BGM,美术设计,情节节奏,人物呈现,还有借由一个家庭还魂的历史那个水乳交融。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城市,读过的故事都有了新的面孔……下次去意大利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吧。能handle这种超长片而不叫观众走神不让叙事或人物跳针的,都是大才啊~~~

11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你有没有试过,看完一遍,立马跳到影片前10分钟看几分钟,恍如隔世。★★★★★

12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我电影名单里永远的第一名。影片里充满了哭泣,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泪水。影片里充满了悲伤,但不是为赚取你的悲伤。影片里充满了坚强,但不是为说教你坚强。你是马迪奥,你也是尼古拉。

16分钟前
  • 凡町
  • 力荐

人生如梦,跌宕起伏。生老病死,几度哽咽。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灿烂人生,生生长流。

1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我愿肝脑涂地地深情推荐这部电影。所谓“人生中不能错过的六个小时”,我看,可远不止六个小时,因为,看完一遍还会想看第二第三第四遍。我记忆中的意大利,我所不知道的意大利,真实温暖或炽烈灿烂的感情。漫溢于所有的画面。

22分钟前
  • 舞!舞!舞!
  • 力荐

他让激进的朱莉娅弹得一手好钢琴,让暴躁的马蒂奥成为一个书迷,让美瑞娜在失去马蒂奥之后得到儿子,让尼古拉在女儿离开后重新得到爱情。他端详、雕刻、安抚每一个辗转反侧的灵魂,让你觉得世界可以变得更好,正在变得更好,还会变得更好。

25分钟前
  • 青陌
  • 力荐

对于我这种极其没有耐心的人来说这就是一部罪大恶极的烂片=。 =

26分钟前
  • 周一一
  • 较差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是马提奥那样宁为玉碎,朱莉叶那样飞蛾扑火,还是像尼古拉那样柔情似水?追寻自由之路究竟通向何方?到底怎样才能用爱换取爱?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从来也得不到回答,多少人的一生就这样枉惘而过。数度落泪,想给六星。

2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6个小时,1个家庭,44年的世界跨度,一晚上看完一群人的一生,太完美了!★★★★★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6个小时,酣畅淋漓,波澜壮阔,又见微知著,充满人性光辉(完美承接了贝托鲁奇的<一九零零>);我坚信每个人都会从这部人文史诗电影里看到自己灵魂的投影,去寻找生活的真相、生存的意义与生命的本质!——真的无比灿烂,无比辉煌!!// 追加:近十年来已反复重看了五六遍,这是在绝望中让我重拾信仰的圣经!

34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动荡年代年轻人的青春理想和生活。是很难得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立场和意识形态色彩却依然异常饱满的故事。明明不可解的矛盾最后被友情和亲情的温情脉脉遮盖,可我还是接受温情牌。故事比立场有力,人物比态度有力,忘不了Matteo那在漫天烟火背景下的纵身一跃。

39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从耐心上来讲。。我是不推荐的

42分钟前
  • Touma
  • 推荐

虽然有点长,但绝对是每一个人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从一个家庭(具体两兄弟的家庭)的成长,大到囊括意大利的历史变迁,小到每一个个人的领悟,转折,和生老病死。看得我泪流满面,而且极度想家,也想拥有一个家庭。Everything that exists is beautiful!!!也许青春以后就不再相信感叹号了,但是世界依然美好。

47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愿每一个骨子里住着马迪奥的人,都像尼古拉一样温柔的活着。

52分钟前
  • 歆曼
  • 力荐

6个多小时,长得不像话,让人想写诗,不写白不写:美国往事意难平,步履不停爱且行。美好何需添感叹,灿烂寂灭总关情。体制自由各孤影,他朝黄梁幡然醒。一生几届世界杯,人间正道是悲悯。

53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三星到四星到五星躁动中的平静最后胜出

57分钟前
  • Caesura
  • 力荐

平民史诗也可以如此回肠荡气。366分钟里浓缩了40年的时光流转,用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徐徐描绘意大利战后人事变迁。对积重难返的社会,导演显然是如第一男主一样的温和改良派,并把人情置于理念之上,这点相信也是意大利人的民族性。剧情演进的前后呼应,结尾的轮回与传承,精妙绝伦。

1小时前
  • Pearciac
  • 力荐

"「眼前一切都很美丽」,还有三个感叹号,你现在仍然认同吗?" "我不认同那三个感叹号.."

1小时前
  • 段落
  • 力荐

六个小时真有阅尽人生之感,虽然这种人生仍不免理想化,过于美好总叫我恐惧;自由的代价是死亡,可是为了追求生命中最微小的幸福和最飘渺的美,即使死亡也不足惜;要有多大勇气重温历史重温回忆;苍老的爱情多么美丽,为了等到那一刻,漫漫长夜,我愿意等。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