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好2016

HD

主演:张国立,姚晨,窦骁,叶一云,陈赫,贾樟柯,张一白,邬君梅,周冬雨,王千源,范伟,张歆艺,张译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2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3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4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5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6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3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4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5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6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7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8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19一切都好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切都好20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翻拍自意大利电影《天伦之旅》,讲述了一个心系儿女的父亲只身辗转各地,只为探望他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孩子”们,期间发生了很多令人笑中带泪的故事。 管清(姚晨 饰)虽然在职场上叱咤风云,却在婚姻生活中遇到了难解之题,每每想到事业婚姻的差距,管清总是暗自神伤。管楚(叶一云 饰)身在异国他乡,心中怀揣着跳芭蕾舞的美好梦想,无奈现实苍白残酷,她只能在餐厅做服务生来维持生计。管全(窦骁 饰)为了创业付出一切,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管好(陈赫 饰)是一名自由摄影师,陷入了对于人生的迷惘之中。 管家的四姐弟,身上流着相同的血脉,却在命运的引导之下四散各地,聚少离多。身为他们的父亲,管志国(张国立 饰)直到妻子去世之后才渐渐发觉亲情的重要和维系之艰难,曾经不善言辞不懂表达的他决定主动出击,踏上了探访四个孩子的旅途。拥挤的房间极速60秒闺蜜离婚指南第一季扬帆乌鲁木齐的天空卧底2017新燕子李三2013冷战疑云第一季绝魂印逆风之子拴线的气球战争与和平黑衣人:全球追缉窈窕淑女1964英语界限乾隆皇君臣斗智刘三姐夏日恋人玻璃枪的爱染血罗密欧明日的约定晒尸体女挽狂澜我曾是个士兵白痴1951齐天大圣大路 意大利版请喜欢我第三季楚汉传奇恐怖直播星星的孩子乔迪尔特历险记2与雪女同行吃蟹宇宙狙击爱的复仇小时代3:刺金时代枕边诡影府衙惊魂乔迁之喜1994守城前传大闹广昌隆山歌恋iNumberNumber:约堡黄金大劫案

 长篇影评

 1 ) 《一切都好》:一切都够呛

一部老年公路片,也可以说是一个老头儿闲得没事自找闹心之旅。拍得四平八稳,叙事还是挺扎实的,没有大bug,就是有些巧合显得刻意,也没有戳心窝的地方,可能会睡着;

讲的是二环里有一座大院子(大概也值个几千万吧)的北京老头儿出远门突袭四个散落祖国各地的子女(我也好奇为何四个都放着帝都老家不呆,还有一个直接跑去天津了),最终一一戳破他们生活真相的故事。大姑娘看似美满实则婚姻崩盘,二儿子是热血青年卖了房投身创业潮,有疯狂李阳的即视感,三儿子是个作逼文青出走西藏后遭遇雪崩,四姑娘放弃芭蕾梦还被老爹发现是个lesbian……以上大概多数人都能想到……都不省心,却也都有苦衷。

老头儿就活在他们因各自苦衷而织就的谎言里,可这些谎言和真相根本没有构筑起生活的本质,没有推倒横亘眼前的围墙,也没有真正撕开代际差异和解构所谓父权政治,可能根本上也没有这些能力,只是简单而庸俗的事实罗列、儿大不由爹、常回家看看和善意谎言的说教窠臼,从而也没有任何击中或者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也因为本身还是中产阶级那一套,有钱老头闲,任性子女作,张猛显然已经脱离过往聚焦小人物的底色,既没有提出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只是轻轻划过生活的水面就走远了;

这种夕阳红伦理题材其实很难处理,稍不留神就是一场催泪大戏,最终就沦为央视公益广告的套路和格调。但张猛没把住,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在竭力压制,甚至把全片情绪都压制成了脱水的蔬菜,加上情节又太温吞,流水账白开水一块炖,最后还要大圆满来个自我和解,真是滋味全无,感动全无,还不如煽乎两下让人掉几滴泪呢。

人怕出名猪怕壮,中国又一位可能更牛逼的导演也沦陷了,至少这一次,走出东北的张猛,放弃了其个人特色的原乡叙事,既没了《钢的琴》里迸发的黑色幽默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悲凉感荒诞感,更失却了其风格化的影像美学,整个感觉特别像片中植入的蒙牛的电视广告片,人物和故事一个个都空洞无物,没有戏剧张力也没有凹凸不平的情感波澜,只有合家欢。

想起了一部老片《过年》,同样是家庭伦理片和市井电影,但《过年》里那种父母与子女、子女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刻画、人性解剖真是力透纸背,观看的时候如坐针毡但又被其真实辛辣紧紧勾住,相比之下,《一切都好》就一切都够呛了。

ps:贾樟柯真是爱客串到处泡妞的煤老板,这部又没例外

 2 ) 爸在囧途

一曲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的赞歌。 所有的旧都不够旧。老四合院没一件东西是老的。地面儿严丝合缝的空心砖,堂屋门儿国旗红的大油漆。可着北京城,一户人家住这么坎儿新的骨灰盒似的院子,你告诉我丫是一“伟大的地质工作者”?地质部部长吧? 这也某种程度上解释了80年代还能一股脑儿生四个孩子的问题。 书架上装模作样摆着奖状和几本书,堪比二十四史当墙纸的土炮企业家。老物件没一点儿凌乱,整齐码放在沃尔玛货架上。翻开相册还装模作样吹一下土,道具组整个儿开了吧。还告诉我“老相册,你看都发霉了”。您是不是二五眼,每天在书架上浇花儿? 四个娃齐茬儿大,不知道哪儿找来这么四个倒霉孩子小孩儿大人一起演。身在祖国地质一线工作,一年回家内射一次生出四个奇行种,你老婆没法儿不早走。长大了个个儿善解人意地离京奋斗有苦说不出,留给爹一进天坛边儿上的豪宅装老干部逼。你支楞着眼皮子看看《饮食男女》,你看看《我们俩》,你看看《洗澡》,然后抽自己俩耳刮子先。 祖国城市多美好。中产阶级幻梦里,一个20寸拉杆箱还装着文学作品就能走南闯北,为了装老年危机还要在路边靠着箱子睡着,为了剧情天说黑就黑,不给你眨么眼儿的功夫都。梦都倍儿精准,找谁就梦谁。你那么想你媳妇儿,怎么不梦梦她?免得火车上勾搭高龄川妹有负罪感么?拍个天津暗巷子想弄点儿关心底层的情怀?你回头看看《耳朵大有福》,然后再多抽自己几个耳刮子。 所有台词都是微信微博里面最没内容的假话空话套话,编剧连个段子手都当不好。中老年公路片里,之前看过张元的《落叶归根》觉得不够好,到处有粉饰太平的痕迹。但比起本片,刘老根背尸历险记简直是神作级别。《一切都好》充斥的反智气息,早就造成比构建一个虚假和谐社会恶心得多的效果。千万不要有傻爹看了这片儿踏上旅程,我跟叔叔您保证那是一条不归路。我国有多危险,新闻联播都能告诉您一些比本片真实的信息。 张国立估计是皇帝演多了,连《一声叹息》里面那点细腻都丧失。作为观众,100分钟从头到尾都被这个中年直男癌用白痴的眼光盯着,生不如死。这片的好处在于,如果你觉得你爹是个傻逼,那你就去看吧,这个爹绝对比你爹傻逼。此角色毫无灵魂与个性,除了一堆守旧革命家庭观堆砌之外,其他没了,没深度,平的。四个孩子看来全部是老婆和邻居同事偷情所生,也正好解释了他为什么看着孩子们都生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没有癖好没有职业,没有任何一个活生人的一点要素,习惯动作,爱吃食物,既往病史,工作经历,小癖好,全没有。简单说张国立饰演的是一个男厕所门口的那个标志着性别男的没面目的小人儿符号。少他妈跟我说地质工作者,你见过这么细皮嫩肉的地质工作者?妈妈呦。 (张默是个比他爸好得多的演员,出事儿,可惜了。) 其余角色不一一说了,都一个德性。这是一个“妈妈我给你洗脚”之类公益广告注水后扩展成100分钟的影片。鸡汤都不是,鸡精冲开水。 贯穿全片的线索也就是那本回忆录,运笔简直是一篇工作报告或入党申请书。这文笔还要把家史写成章回体?“她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我就艹你妈了,1987年中国什么样,有“舞者”这个词儿吗?所以本片我唯一感谢的角色是那个间接导致回忆录泡在雨水里的贼。谢谢你那销魂的一刀,让我感受到了陌生人的暖意。 事情的开始是这样的。先是头几天看了管虎的《老炮儿》,然后电影资料馆元旦的开门戏在500人厅放映我最爱的《钢的琴》。作为郭利斯马基+库斯图里卡+lube 粉丝自然早早买好了皇帝位去看不知道是第七遍还是第八遍。《钢的琴》里面诸位东北老爷们在固定机位下骑着摩托车去文化宫追打小青年儿的桥段,看得我热血沸腾。心里说张猛就这一小段儿,拍的就比《老炮儿》整个都好,好出档次。出影厅迅速买了夜场《一切都好》,想把张猛的猛劲儿续上。 然后就岔气儿了。我不知道张猛怎么想的接了这么个本子,就好像宁浩《心花路放》我宁愿相信他就是为了商业上成功一次,我觉得张猛不至于有这种跳水式的堕落。可能想拍个贺岁片,趁着市场好,再朝主流靠点儿,然后慢慢憋大招?一定得是真的,一定啊。 单看这片儿的话,这片儿到底有多差呢?这么说吧,片儿里面那个鹩哥都没《老炮儿》里面那只演的好。最后一句台词还是它说的,我分分钟都想捏死它。 张猛的镜头语言还能看到一点儿,但大多数时候我实在懒得注意了。有人把屎戳上一面瑞典国旗,然后端给你吃,告诉你这是宜家的瑞典肉圆。你肯定是冲上去把丫挺的往死里抽,而不会去在意那面瑞典国旗有多么正宗,对伐? 唯一的笑点。张国立心脏病在医院抢救醒来后,姚晨趴在床边,第一句还是第二句话就说,你小儿子,雪崩给埋了,爸您可千万别着急。我噗嗤一下乐出来。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希望他死。 短评是,我花45块看了1小时40分钟可口可乐回家过年的春节广告。最要命的是,还没有可口可乐。

 3 ) 就是一切都好啊

老早就看完了这部电影,一时心中有许多感触不知道从哪里起头说起。所以之前先写了个短评。过了这么久其实我好像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把心中的话写出来,那就乱说一点吧,总要留下点记号。

看见有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的,说太过匠气,导演拍的太刻板,就像公益广告。可能大家都是站在专业的制高点的角度来批评吧,我并没有很懂,所以我从心的角度来说说。

主人公有许多儿女,每个儿女都对他说“好着呢,别操心” 但他也曾为人儿女,身为父母总放心不下,所以开始了寻回儿女的亲情之旅。不说我和主人公儿女有没有相似的经历,会不会感同身受。但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独自在外求学的日子,还是忍不住有点心酸。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出门报喜不报忧,所以才有了“一切都好”。

感觉还是有很多没说,我大概也说不详尽了。能引人深思的作品就是成功了吧,还好我是在在家里看的,否则我可能会马上回家。

 4 ) 看下来的感觉并不好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张猛是我喜欢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关注小人物,有人情味,更有生活的肌理和质感。 至于《一切都好》的问题,大概要从审查机制和行政干预的麻烦说起了。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当中,包括张猛、曹保平、宁浩、娄烨、贾樟柯等一大堆年富力强的创作型选手,却遭遇了不断打击,删改、冷藏、查禁乃至上映无望,不一而足。

十年前象征性的和解以后,禁片或半禁片的现象并没有消失。粗暴闯入的资本力量,似乎也无法阻止这般无来由干预的天生存在,差点流产的《捉妖记》,更加说明了这个市场的凶险、畸形和不健康,大闸蟹依然横行霸道,藐视一切游戏规则。它在政策层面上鼓励抢钱大片,支持3D烂片,却排斥真正有想法的片子,不忘搞连坐封杀。 为什么《一切都好》看下来的感觉并不好——情况就跟宁浩遭遇《无人区》的尴尬后,急着再拍《黄金大劫案》的情况很像。即便2016年,张猛前作,由黄海波主演的《胜利》应该会熬到调整上映的那一天。但是,导演的个人心态和创作状态却在事实意义上被打乱了。毕竟,按照我个人的分析,绝大多数导演,真正激情澎湃的电影创作阶段,前后往往也就是个十年左右。 《一切都好》用了无数次的回忆杀,却没有一次用在了真正的点上。就像片中出现我极端厌恶的X牛广告,整部电影,基本也就停留在了公益广告性质的暖心鸡汤水平上。你可以说它平庸,也可以说,导演确实偷懒了。应付这种非原创的改编作文,实在太没有挑战。无论是看过托纳多雷原版《天伦之旅》还是美版的观众,这种对比刺激,来得尤其强烈。

还有人毒舌了,这哪是张猛的电影啊,怎么看都像是张国立导演的。他明明就拍过一个什么百X可乐带你回家过年把乐带回家之类的广告。虽然张默二进宫,总会让人多点期待——盼孩子回家过年这件事情上,张国立老师能否多演出点个人心得,但浓浓的电视剧风味,挡不住的逻辑硬伤,都令《一切都好》的走向极其尴尬。 出于个人关系,我质疑的第一个点,是一个北京地质工作者居然可以生四个小孩,最小的女儿是1987年。这在中国城市普遍很难发生,更何况是首都北京。超生一个都要丢工作开除党籍,这儿女满堂的,怎么看都像是想象再生。 要解释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一家子是少数民族,有海外关系之类的。但是,更加无法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继续发生了。这四个住在白塔寺边上大四合院的北京小孩,他们居然全部跑去外地谋生,其中一个还在上海买了房……你没有看错,另外一个土著情结严重的大城市。跑天津的不太能理解,好歹也比较近。跑杭州的不太能理解,好歹是嫁人,山水又好。跑澳门的不太能理解,好歹是资本主义社会,糖衣炮弹诱惑人。但这个跑上海买房又卖房还创业的北京小伙,我真不知道如何计算以下数学题目:请问北京土著的阴影面积是有多大? 为了展开公路片之旅,中国确实已经提供了完善的高铁线路,但在起始出发点上,《一切都好》就漠视了最大的漏洞和不可能。编剧失误和公益广告般的影像,也直接导致了影片的蜻蜓点水,有走马观花的粗浅苍白。

大女儿的心事,似乎揶揄了中产阶段的家庭空洞和不安全感,但隔靴搔痒太常见,拍不过电视机里头的婆媳剧。大儿子的创业,怎么拍都是四海宾朋人来疯的瞎闹自嗨。三国,弄堂,上海滩,外国人。对上海的表现,依然止步于符号跟猎奇。二儿子去西藏洗涤心灵,确实针对了当下流行现象。但自掏心肺,自说自话,力量欠奉。小女儿大概是想法上最有趣的一个段落,老人家大度地接受了LGBT,可是“澳囧”一样无来由的穿街走巷,感觉还是城市风光片项目搞多了,实在停不下来。可惜了“金链汉子”贾樟柯导演,Money又Body的。

我并不质疑《一切都好》的价值观表达和维持传统家庭的信念。实际上,《天伦之旅》早把这些东西打包好了。在本地化或中国本位化的改编中,《一切都好》却浑沦吞枣,南来北往,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回家过大年的收尾方式,奔着贺岁,阖家团圆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细想一下,问题大了去。在影像表达上,它是陈旧的。在生活趣味上,它又是流俗的。四小孩风雪中答问,观众都做好被打动的心理准备,但电影情绪,却堆积不起来。雪花般的点滴感动,落地就化。无论是心有不甘还是不免遗憾,这个结尾都再次出卖了整部电影。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5 ) 长大和理解,为什么不能携手并肩

真是一部开头笑一笑,结尾流几滴眼泪的电影。国民老爸张国立演这么一个北京老头可真走心。
开头入境的是北海公园的白塔,另一侧则是有着浓浓市井气味儿的北京小胡同,老头老太太的菜市场,塞满了晚餐食材的自行车,几个见面闲扯的好朋友,好像和我们每天挤在一团冷眼相对的CBD并不一样。
管治国自己住在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里,悉心照顾着自己的狗、猫、鱼、鸟,可依旧感觉孤独,盼着孩子们能回家团聚。思念之余,一笔一划的写起回忆录来,想把快要遗忘的过去都填补起来。
关于自己错过的,孩子们的成长。

他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退休之后也过着养宠物读书看报的安逸日子,每次家里人聚在一起吃饭,他就站在阳台看着我们,淡淡的笑。他说年轻的时候为生活四处奔波,老了就喜欢看见自己的儿女子孙凑在一起热闹,再无他求。

管治国决定给孩子们一个惊喜,收拾了行李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站,天津。高铁上偶遇的一对儿父子,父亲骄傲的炫耀着儿子的音乐才能,他也骄傲介绍起自己的摄影师儿子。
当他兴冲冲的走到管好的家门口时,发现家里没有人,电话也不通。然后失落的坐在门口等,等到失望。放了家门的新钥匙塞进门里去。
第二站,杭州。女儿是个广告公司的女强人老板,苦苦的平衡着事业与家庭,和丈夫离了婚,硬是在他眼前接着演戏。
第三站,上海。儿子卖了房子去创业,在黄浦江边的破房子里,和团队吃住在一起,带着激情,苦苦的挣扎。他站在台下看着儿子在舞台上演讲,五味杂陈的拖着箱子离开了。
第四站,澳门。小女儿的舞蹈梦不知什么时候碎掉了,她成了站在橱窗口的白天鹅,下了班挤在破旧的小房子里,和自己的女朋友相依为命。

这一路他发现,他错过了孩子们童年里的成长想要填补起来,却更加无法看懂长大了的孩子们的生活。所有人都说日子过的都好,可他看见的并不好。
所有人都放弃了父母认为正确的方向,而走了一条出乎他们意料的路。然后我们在这条路上摔跤、撞南墙,可从没后悔过,也从不和父母讲起这路上的艰辛与苦涩。
我们把光鲜亮丽的现在给他们看,把伤口眼泪藏在身后,像是小时候偷偷拿了零花钱买回家的布娃娃一样。

我们因为爱而害怕伤害,因为懂事而恐惧真相。只能说,一切都好。

 6 ) 空巢老人+公路电影

张国立老师演这种角色绰绰有余,一个退休丧偶的老头,自己在北京的清闲日子不过去看四个孩子,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喜怒哀乐,通过老人一路的见闻体现当今社会老年人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生活现状。
 演员选择上一般,姚晨演这种角色也是比较容易,一个女强人的角色,生活不易但是太强势也是让人诟病,四个故事都一般,教外国人汉语有着浓浓的李阳英语的味道,汉语言的环境和英文不通啊,这种创业估计还是不行的。陈赫这个角色就是打酱油,其实也没有多少戏份。
  电影整体上讲了一个老人+四个故事,五星

 短评

翻拍天伦之旅,构造基本一致。开头中央一公益广告即视感,一个年过半百的空巢老人…结尾蒙牛乐事贺岁广告即视感,一家人团圆过年。中间过程略显单薄,不饱满,矛盾冲突有了但完全没解决…演员演技也没发挥出来,一些客串毫无存在感。毕竟年度第一部片,感觉还是有所启迪,好好生活。

7分钟前
  • 小小单
  • 还行

张国立亲口说这个片子拍早了2年!说实在的这个片子,编剧和导演没有把剧本打磨好,所以剧情不好看,我买票完全是奔着能见到张国立本人去看的,影片放映后,张国立也出来讲了几句,大意就是他知道这样的片子不会大卖,票房肯定不好,当初看到剧本说不愿意接,片方诚意高,说一些非你莫属的赞美才接的、

11分钟前
  • 梵高先生
  • 力荐

偏向公益,它的意义不在于对剧作戏剧性的多高要求,而是对孤巢老人和子女间关系的反思,平平淡淡的剧情和波澜不惊的节奏,以父亲的视角观察着子女的生活,张国立雪夜和子女交心还是挺动人的段落,不过剧作上北京人去上海买房这设定太扯了点儿。贾樟柯居然没说山西话。龙标编号第666号。

1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匠气吓人,怎么也想不到张猛能拍个这么公益广告一样的电影,当然最可怕的是张国立这个爸的角色,做的所有事情和我爷爷几乎差不多,特别是比较隐性的背景部分⋯我想说的是这个老人形象(包括我爷爷)做出来的事都是很小众的,不容易能打动大部分观众。部分形式感还是太重,直接导致煽情差口气。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匠气,生硬,很假,很虚,空洞,毫无说服力。唯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不矫情不做作,但除此以外,比意大利版和美版不知道差到那里去了 #简直无法相信居然是牛逼电影《钢的琴》的导演张猛的新作,三观尽毁#

18分钟前
  • davekozg
  • 还行

“如何拯救亲情,这个世界上最严肃而麻木的感情。” 整体不如2009美版《天伦之旅》,老爸拜访子女过于走马观花,但有亲情作支撑,依然有几处感动的地方。跟《钢的琴》不能同日而语了…

1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提醒大家并不是很商业化的爆米花片,千万不要抱着看合家欢或者撕逼大战的期待去看。非常细腻的小人物的刻画,平凡家庭的展现,引思考,有回味。不会让你的心情大起大落,静静的拍摄手法却有着淡淡的深刻。并不会泪流满面但看完心情始终有些沉重。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24分钟前
  • 土小豆
  • 推荐

用了那么多回忆杀,却没有一次用在了真正的点上。就像片中出现的X牛广告,整部电影也就停留在公益性质的暖心上,不是平庸,也是偷懒。据说,比一个北京地质工作者可以生四个小孩更加无法令人理解的是这四个北京小孩居然全部跑去外地谋生,其中一个还在上海买了房…请问北京土著阴影面积是有多大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其实就是一部讲述亲情、人心和团圆的公益电影。但是,你有过出远门之前对着家里的相框说话和道别的经历么?我有;你有过对最亲的人至终也没有告诉对方一些真相,以免其担心的经历么?我有。所以,我还是喜欢这个像电视剧一样的故事。

3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完爆美国版。这种故事只有放在东方社会才有代入感,不用死人,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就能打动人,很高兴这次编导都抓住了这点。

3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完全不能相信这是拍出过《耳朵大有福》、《钢的琴》的导演的作品。

33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父母想要的是孩子常回家看看,一切都好就好

38分钟前
  • 遇见
  • 推荐

高铁上、少先队员红歌唱、年迈老团搓麻将,爬梯彩绘画壁上,影像捕捉去西藏,澳门天鹅舞橱窗,上海洋人开荤腔。养狗如养人、报喜不报忧,雪纷飞,四儿悄然归,父终弥补当年憾。王少雍在见面会上一哭是神来之笔,与主题如此相应。全片败笔:贾樟柯!

41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一碗中国土鸡汤。

45分钟前
  • 不心冰
  • 还行

如果没有看过《天伦之旅》的朋友该片是一次非常不错的观影过程,电影相对不如原版,但张猛的水准还是不俗,叙事平淡,亲情话题与细腻的情感刻画,小人物的艰辛与温暖写照深刻,改编的版本很有本土特色,血浓于水的亲情,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艰难的人生,张国立演得好,贾樟柯最抢眼!

4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虽然不赞同那句“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当我们跻身于这个物欲很流的·社会里努力挣扎的同时,知道为父母报一声平安是远远不够的,相知相守,你知他们就应该守护他们

53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推荐

这部太老派了,开场结尾简直无缝对接央视关爱空巢老人公益广告,但好在是张猛拍的,美感还在,技术还在,幽默感的细节还在,温温吞吞的看完了,居然不烦人,还挺舒服的

57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2016第一大PPT之亲情篇,公益广告既视感,全程课文朗读,空洞无物,甚至忽视了四个孩子的年龄概念。但,依然向其立意致敬,2016年,家人安康,一切都好。

1小时前
  • 杨零度
  • 还行

虽然都是改编,但在看美版《天伦之旅》的时候,还是很感动,而对于这一部中国制造而言,似乎稍有触动,但却难以感动,说是一切都好,其实是善意谎言下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蛮奇怪的,或许这就是因为过于熟悉而带来的一种隔阂感。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一切都好》我最大感受是 怎么还没植入百事可乐的广告 急死我了都!

1小时前
  • blue三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