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战车

HD

主演:刘德华,梁咏琪,吴大维,秦沛,钱嘉乐,徐锦江,柳影红,夏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烈火战车 剧照 NO.1烈火战车 剧照 NO.2烈火战车 剧照 NO.3烈火战车 剧照 NO.4烈火战车 剧照 NO.5烈火战车 剧照 NO.6烈火战车 剧照 NO.13烈火战车 剧照 NO.14烈火战车 剧照 NO.15烈火战车 剧照 NO.16烈火战车 剧照 NO.17烈火战车 剧照 NO.18烈火战车 剧照 NO.19烈火战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烈火战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祖(刘德华 饰)母亲逝世后,父亲(秦沛 饰)管教方法不当,父子俩的关系疏离。阿祖离开家独自生活,生活状况并不如意,幸好有女友阿仪(梁咏琪 饰)在旁鼓励照顾。阿祖一向喜爱赛电单车,但他性格要强,一次与父亲车队中的大伟(吴大伟 饰)比赛,结果阿祖在比赛中受伤了,昏迷了十天。女友悉心照顾并劝他以后不要再赛车了,于是阿祖康复后便决定放弃赛车,好好经营修车店。可是好友嘉乐(钱嘉乐 饰)在一次与大伟的比赛中身亡,事件令阿祖的初衷改变了,阿仪却失望离去……紧急着陆皮囊 第七季小白兔原来你是这样的顾先生北京爱上你穿越烽火线(2013)孤胆英雄曾经想火第一季克里斯洛克选择性愤怒法国四日潜水俱乐部最强二弟子之猪事大吉深宵闪避球王的记事簿武器的选择卡特彼勒的和服理想警察慧眼女特工第三季成长的旋律去海边吧熊猫大侠我们的新时代人鬼之战龙门飞甲(2011)麻辣母女与歌同行洪拳咏春临时同居 粤语好男当自强第一季音乐魔法镇!第一季神偷警花谋杀犯1961破魔剑横竖横猜猜我是谁2024我是路人甲2015集中营血泪七黄五狼黑之神机秘策谍变1939戈德堡一家第六季麦路人(粤语)地狱之轮第二季瓦达拉枪战魔界奇谭第一季整垮前男友裂战

 长篇影评

 1 ) 火的战车

    这是一部与我们同龄的影片。一部在第二年(1981年)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四项大奖的影片。一部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一部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电影。一部关于理想与奋斗与信念乃至信仰的励志电影。一部没有多少人完整看过但几乎没有人不曾为它的主题音乐感动过的电影。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或者信仰迷失的时代,在这个理想主义被看作幼稚和笑谈的时代,在这个甚至也没有什么理想无需多少奋斗的时代,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看完《火的战车》,不啻于一种洗礼。
    这不过是讲述英国两个年轻人最终分别夺取1924年巴黎奥运会100米、400米冠军的故事,一个为了让犹太人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一个为了不辜负上帝赐予自己双腿的速度,他们的胜利是体育比赛的胜利,更是意志的胜利,信念的胜利,信仰的胜利。其实我之所以喜欢体育,喜欢足球,就是觉得Sports是一种精神,比赛从来都不止是身体的碰撞、情绪的宣泄,更是意志的较量。
    在这部电影里,理想与信仰被清晰地从镜头之外拉了回来,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对于人的生活和生命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一直认为人是不能没有理想的,虽然你可以不是理想主义;人也是最好有些信仰的,当然你也完全可以不相信宗教或者政党,毕竟信仰可以是很多形而上的东西,比如一种信念,一种爱,甚至相信真真实实的一个自己。所以尽管总是有人说着类似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现实是理想的葬礼这样的警句,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依然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矢志不渝。

 2 ) 巴黎1924,范吉利斯

注:看图见 http://eastmas.blog.com/1502226/

在《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1981)》出现巴黎的街和运动员宿舍到处贴的这张画,我第一眼觉得,1981年的剧本和配乐,一准是盯着当年海报创出来的。反正都得了奥斯卡。

那叫读图时代,招贴当道,报纸为王。想看视频新闻,得上电影院老实坐着。

1924年巴黎第8届现代奥运会,大致是这个规模:

⋯⋯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担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6万多人的"科龙市"运动场,不过场内的煤渣跑道长度为500米,不如上届标准。为了安排运动员住宿,筹委会在运动场旁盖了一排简易的房屋,它就是以后奥运会村的雏形。运动会于5月4日至7月27日举行。会期与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相比较,要短得多。大会正式开幕是 7月5日。开幕式前和闭幕式后,都安排有比赛活动⋯⋯

电影里有一段,苏格兰神勇的eric,为上帝而跑,遵从十诫,拒绝上礼拜天的比赛。王储都来厚着脸皮哄他,说这不正是为国牺牲表现机会嘛。然而 eric坚持上帝大过皇帝。我奇怪赛程为啥那么难改,最后他是跟队友换了项目,赢了。片尾点出旁白,奥运也是大于任何一国一家的。拔的挺好,没落入为国争光的俗套。


查IMDB,范吉利斯(Vangelis)在火战车之前作的配乐大多是TV,说火战车一举成名不为过吧。4岁就会作曲——不识谱就会作曲——38岁作火战车,39岁银翼杀手,49岁征服伊甸园,61 岁亚历山大帝⋯⋯我喜欢把年谱翻读成年龄,看都谁是少年英雄和大器晚成。范吉利斯的名言:天籁自喧嚣走来,我做的是那路。

"I function as a channel through which music emerges from the chaos of noise." - September, 1988


-大胖 7-2-3

 3 ) 《火的战车》——烟云火柱中的信仰之光

  *-奥运会的最初理念-*

  “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

  奥运会的最初理念虽说是传承自古希腊精神,但今时今日的奥运会跟古希腊对于比赛的理念已经有很多不同。古希腊人将比赛当作一场争夺荣誉的生死之战,在古奥运会遗址中那两块石碑上刻的字便可窥知一二:“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正如古希腊战士对于取得胜利和荣誉的向往,要么胜利归来,要么战死沙场。比赛中没有设亚军和季军,更没有什么先后排名,只有一个冠军,其他人都得独自饮下失败的苦酒。唯一的得胜者甚至得到比凯旋的战士更多的光荣——他们将被奉作神明,视为是宙斯宠爱的勇士,戴上野橄榄编成的花冠,游行于人群的欢呼声中,享受着人们的献祭与盛筵。就连最严肃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到这种胜利时,都会放下严谨的叙事笔调,为这位英雄写上他应得的赞誉。

  古希腊人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哪怕埃及的祭司不解的说,“你们希腊人都是些孩子”,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寻找着生活中尚待发掘的乐趣。那时候,绝没有人想着从比赛中获利,因为从远古起这种运动就是贵族们的专属活动,他们花费精力和财力就是为了得到那顶小小的花冠。这种精神上的胜利绝非黄金钻石等无价珍宝可以比拟的,这不是可等闲视之的小小成绩,是可以荣耀一生的光辉。说到希腊人对赛会重视的程度,他们的历史学家甚至以奥林匹亚赛会纪年(赛会每四年一届)。阿波罗多罗在《编年史》中提到泰利斯的出生年月时,就用的是“第三十五届奥林匹亚赛会的第一年”。

  在现今的运动会中,仍能看到希腊精神的闪现。从1936年就开始传递奥运会的圣火,便取自雅典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圣殿。这火种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太阳车偷下的星星之火,普罗米修斯也因此触怒宙斯,被钉在高加索山上承受苦难,被烈日炙烤,暴雨浇淋,雄鹰啄去内脏。他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点燃夜空的火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宝藏,蛮荒中的曙光,“勇敢、坚强、博爱、无私”是普罗米修斯被人们称道的地方。奥运会也因此包含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

  作为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法国教育学家顾拜旦一直深信“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他赋予体育更多的含义:在胜利之外,体育还是神赐的欢愉,生命的动力,让人们得到生活中寻求已久的公平,赋予怯懦的人勇气,告知人们荣誉需要通过公正无私的手段争取。体育是 “培育人类的沃地”,是人类日新月异进步的动力。

  在最初的奥运会中,参赛的都是非职业运动员。可以看出这是顾拜旦试图复兴希腊精神的一个体现——在希腊,每个人都得从事很多工作,而不能只具备一种技能,就像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将军、外交官、神职人员,甚至还是一个发明家。只有在更多方面都有优秀的表现,才能受到人民的尊重。

  职业运动员在当时的都是不公开的职业,他们会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身份,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因此遗留下的痕迹。橄榄球运动员戴着沉重的护具和厚实的衣服,并不是像现在一样为了免收冲击力的伤害,而是为了遮挡脸和身材的。因为橄榄球运动员大多是大学生,声誉对他们很重要,一不小心就会被大学开除。

  从古希腊到奥运会的早期,奥林匹亚运动会都具有一种崇高且理想化的理念,也许这也是它不能维持很久的原因。但是,那种投身于运动,为了胜利拼搏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看来都是动人的一曲颂歌。

[亚伯拉罕多才多艺]

  *-火的战车-*

  “请给我一把火炼金子的弓!

  给我欲望的箭!

  给我矛吧!云啊,请不要遮住!

  给我火的战车!

  我不会停止思想的战争,

  

      我的刀也不会在我手上睡着,

  直等到我们在英伦的绿草地上

  建立了耶路撒冷。”——威廉•布莱克《耶路撒冷》

  科林•韦兰特被“耶路撒冷”的诗词所震慑,为他的剧本取名为“火的战车”(Chariots of Fire)。威廉•布莱克则是以擅长写宗教题材的诗歌而闻名,“火的战车”一词出自于《圣经》中的“以利亚的升天”。这个著名的以色列先知可以使私人复活,令火从天降,用外衣击打就可分开河水。一天,当他和以利沙走在路上时,“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列王纪下》2: 11)。“火的战车”这一神迹代表了以利亚坚持信仰并得到了最终的升华,那灼人眼目的火焰和力量便是信仰的光芒。

  信仰在这里并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它可以是任何东西,它让你找到平静,让你不会因为现时的遭遇背弃一切,苟且于你曾经深深诅咒的世界中。俄国作家马明•西比利亚克说过:“每个人总不免有所迷恋,每个人总不免犯些错误,不过在进退失据、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的时候,信仰就能拯救一个人”。

  “火的战车”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信仰、荣誉和运动带来的激情。

  1919年,英国在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人们慢慢走出战争的阴影,怀着对生活美好的希望积极的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战场回来的年轻人们再次走入校园开始学习。

  哈罗德•亚伯拉罕是个充满抱负的人。随着一家人从立陶宛逃难来到英国,考入剑桥。犹太人的身份让他在英国饱受歧视,时常深陷无助和愤怒中,难以自拔。在英国人心目中,犹太人就是有点臭钱,好勇斗狠,而且傲慢得不可一世,他们应该滚回他们的以色列王国去。来自环境的压力使亚伯拉罕的防御心极强,言语犀利,经常说得人哑口无言(所以他能考入法学院吧)。很多时候,不能怪他显得比旁人争强好胜,他必须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尊重。对于想得到的东西,亚伯拉罕从来都学不会英国那一套绅士礼仪,总是毫不掩饰喜爱之情,势在必得的气势咄咄逼人。他也因此赢得无数比赛和心上人的芳心。

  亚伯拉罕有着古希腊人对于赢得比赛的执着精神,“比赛就是为了胜利,如果不会胜利,根本就不会参赛。”他是品达笔下那种“身手矫健的年轻人”,不仅跑得飞快还多才多艺,练得一副好嗓子,在合唱团中表现出色。除此之外,他还很善良,乐于助人,深得朋友的喜爱。他把跑步放在生活中的首位,甚至顾不得恋人的眼光。因为对他来说,只有获得胜利和认可,他才活得有价值,这是他的生存之本。否则他完全可以像哥哥一样,当个医生,又赚钱又体面。他想得到更多,就得付出更多。

  对于身为贵族的安德鲁•林赛来说,他不用证明什么,比赛对他来说只是一场游戏,他乐在其中。可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这却是一场与世界的斗争,生死攸关。正如诗中所说,他不会停止战斗,也不会有片刻休息,直到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王国。

  *电影音乐。

  与影片同名的音乐远比电影出名,可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对它的致敬。那些犹如心灵脉动的电子乐出其不意地振奋人心,音符的余韵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仿佛在歌唱那些命运沉重的步伐在你脚下可以轻盈的跑过。但是,如此震撼的音乐并未像很多人想象的出现在比赛场上,只出现在了电影的开头和结尾的相同场景中——一群身穿白色运动服的年轻人奔跑在沙滩上,脚下溅起的泥点弄得全身都是。镜头给了每个人特写,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显得快乐,享受着运动带来的愉悦。

  古希腊诗人品达以歌颂运动会上的胜利而闻名。他却从不关注赛场,不像一般赞美体育的人一样描写观众屏息凝神的样子,不会描写运动员紧张的状态。他赞美胜利者却从不谈到他们的成绩和取胜的细节。他把胜利者看作是人类思想的代表。品达赞颂的是那些“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伟大传统的人,正是借着这些传统,世界才有希望。”

  在比赛场上,导演没有像很多体育励志电影滥用音乐煽情,而是尽量去掉音乐的干扰,最多用几个简单的音符,让人们体会运动员跑步时窒息般的紧张,全神贯注时的宁静世界。在跑过终点很久,他们才会再次听到观众席的欢呼,再次找回呼吸和神志,回望这短短的跑道恍如梦境。电影在嘈杂的背景声中放大了运动员得胜后的吼叫,那比任何音乐都更加震撼人心。

  火的战车代表的力量、传统和信仰不是像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那样,只存在于运动场上观众的欢呼声中,而在于他们平时训练时的努力中,他们为了理想身陷困境时,在于他们完全陶醉于运动的快乐中。

[他们陶醉于运动的快乐中]

  *-信仰之光-*

  “我相信神造我是有目的的,我在跑步时感到他的喜悦。”

  影片的另外一个男主角埃里克•林德尔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纯粹的苏格兰人。他是宅心仁厚的传教士,深受喜爱的橄榄球运动员,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他乐善好施,是个良师益友。同时他也具有出色的演讲才能和人格魅力,人们会冒着大雨聆听他的传道。

  林德尔是真的热爱跑步带来的快乐。作为一个跑步运动员来说,他的跑步姿势一点都不标准,甚至有些“张牙舞爪”,但是就是这种原始野性的跑步姿势让他像风一样飞快。在一场和法国人的业余比赛中,他虽然跌到却仍旧反败为胜。父亲希望他通过这样的胜利引起人们的注意,使更多人信奉基督教。但林德尔并不认同这样的传道方式,这背离了他传道的初衷。使别人信奉基督教并不是类似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人们得真的清楚自己到底信仰何物,明白自己是否了解个中道义。

  当人们苦于找不到工作,忙于每日生计,被现实问题搞得团团转,如何去告诉他们信仰的重要?林德尔把信仰和比赛相比,“它们都很困难,需要集中意志和灵魂的力量”。比赛胜利的喜悦和生活中的一些成就带来的喜悦都是短暂的,如何让它持久?从何处寻找不顾一切向前冲刺的力量?对于林德尔来说,信仰是他的力量,向前的原因。于是当他的信仰和比赛冲突,就不难理解他为何放弃比赛,坚持信仰了。谈到信仰,其实人们总是有着很多共同点。林德尔就像古代渴望胜利的希腊人(为了成为传说中宙斯的勇士而跑),林德尔为了荣耀上帝而跑。他们都朝着自己的信仰迈进。

  对于那些最后赢得胜利的人来说,不是信仰让他们变得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只是需要精神的动力督促他们前进。

  不管是早期的奥林匹亚精神还是这部电影都有着极强的理想主义烙印,但恰恰是这些只能写进小说中的美好理想却真实存在于乱世中,并且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理想主义者们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们肯为自己的理想苦苦奋斗。胜利不是神赐的,是通过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赢得的。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734721/

 4 ) 火的战车

《火的战车》第5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片长123分钟。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故事片。特别要提一笔的是片中人物埃立克.利德尔,他出生在中国天津。爱丁堡大学毕业后,从1925年至1945年一直在中国北方的天津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担任传教士。1945年他病逝于在山东潍坊的日军集中营。
影片讲述的是英国青年埃立克.利德尔和哈罗德.亚伯拉罕,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德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400米和100米冠军的真实故事。哈罗德是犹太人,父亲是放高利贷的。他进入剑桥大学法学院学习。然而犹太人血统是他受到了歧视。他发誓用自己跑步的才能为犹太人正名。为此他冒着被剑桥大学除名的危险,请职业意大利裔教练辅导训练。来自苏格兰高地的埃里克出生于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他极具跑步天才。也坚信上帝赋予他这项特殊的才能,一定有其目的。为了上帝的安排,他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第八届奥利匹克运动会,代表英国队参赛。然而比赛是在安息日(周日)举行。虔诚的埃里克不喜冒犯威尔士亲王和其他官员,恪守教义拒绝参加安息日的比赛。在队友林西的提议下,他参加了原本不是最擅长的400米比赛。最终取得了冠军。
虽然这部电影曾被评为最名不副实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之一,但是看完全片后还是十分感动。在我看来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励志影片。也不是宣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影片。自始至终,贯穿在全片的是一种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哈罗德参赛的目的是为了身上流淌的犹太人血液正名。他坚信是为了剑桥,为了国家,为了推翻种族歧视而奔跑。埃里克则是为了信仰而奔跑。他在奔跑时能感受到上帝的喜悦,为此他在奔跑时面带笑容,45度角对着天空微笑,让周遭每一位人都不禁为他身上超越种族,阶级,国家,对手的信仰之光而深深感染。
影片的拍摄中多次使用了慢镜头来表现运动中的人物。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和奋力奔跑时的表情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些瞬间的捕捉让观众感受到了运动的魅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同名主题音乐。这首音乐所有最好听的电影音乐专辑中,一定会被收录进去。
"I believe god made me for a purpose, when i run i can feel his pleasure"

 5 ) 这样乏味的电影,为何会得奥斯卡?

1. 为何不使用职业教练? 2. 为何大中庭跑很少有人完成? 3. 为何为教义放弃金牌? 4. 为何没有女性角色的塑造? 5. 为何会得奥斯卡?

1. 为何不使用职业教练?

最初古希腊的奥运精神是“要么取得桂冠,要么死”,尽管如此,奥运依然属于业余活动,是贵族通过体育运动体现地位与优越感的方式。1894年,巴黎国际体育会议通过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对于运动员的“业余性”明确规定:

凡以竞技运动为职业及曾经或现在靠竞技运动获得金钱者不得参加奥运会。为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永远不设金钱奖,只设荣誉奖。

这正是顾拜旦认同的奥运精神——“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奥运是业余的、体育的,而非是职业的、盈利的。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解禁,仅剩拳击不允许职业选手参赛。

2. 为何大中庭跑很少有人完成?

大中庭跑(Great Court Run)的规则:在三一学院的大中庭,钟声敲响12下前完成。学生通常在入学晚宴的晚上尝试(电影中跑步是在中午)。大中庭跑全长367米(401码),而当时大钟敲响12下用时43.6秒。367米43.6秒折算400米是47.5秒,而埃里克(Eric Henry Liddell)在1924年跑出的400米记录是47秒6,所以说哈罗德·亚伯拉罕(Harold Abrahams)与埃里克的实力相差无几?

其实不是。第一个进行大中庭跑的运动员并不是亚伯拉罕,而是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男子400米栏金牌得主伯利侯爵(Lord Burghley,全名David George Brownlow Cecil,1905-1981),他在影片中的名字是安德鲁·林赛勋爵(Lord Andrew Lindsay)。1927年12月,伯利侯爵在剑桥抹大拉学院的最后一年,他在午夜时分完成大中庭跑,也就是1924年奥运会之后的三年。亚伯拉罕在1919年至1923年期间就读于剑桥,伯利侯爵是在1923年至1927年,所以两人八竿子打不着……(但大中庭跑确实很难完成就是了)

3. 为何为教义放弃金牌?

首先,电影中埃里克拒绝在周日比赛的事件是部分虚构的,他并非直到登上前往巴黎的船才知道100米将在周日举行,而是提前几个月就拿到了时间表,并拒绝参加100米比赛(这在当时成为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然后改为400米(这也是他同样擅长的)。在去巴黎前的几个月,他一直在练400米。

教义上有着保守与激进之分,而埃里克属于偏保守的。电影名“Chariots of Fire”的构思来自编剧科林·韦兰(Colin Welland)在电视上听到的歌曲《耶路撒冷》(Jerusalem)中的一句:

“Bring me my Spear: O clouds unfold: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给我矛吧!云啊,请不要遮住!给我火的战车!”

这首歌由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创作,1916年由休伯特·帕里(Hubert Parry)编成音乐以歌颂英格兰。《耶路撒冷》被称作“英格兰的非官方国歌”。而威廉·布莱克的创作则出自列王纪下2章11节:

他们正走着说话,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
And as they still went on and talked, behold, chariots of fire and horses of fire separated the two of them. And Elijah went up by a whirlwind into heaven.

《圣经》中只有以利亚和以诺(创五24)未经身体死亡而直接升天,“Chariots of Fire”即是虔诚的象征,同时在本片中也衍生出赛跑的象征。影片中的《耶路撒冷》合唱是1978 年由英国合唱团在哈罗德·亚伯拉罕的葬礼上演唱,结束了这部电影并升华了主题。

4. 为何没有女性角色的塑造?

《烈火战车》的所有内容都是关于男性的故事,他们的梦想、关系、仇敌、力量,这是对女权主义社会思潮崛起(70年代)的有力回应。

在越来越城市化、市场经济导向和工业化的近代英国社会中,有着一系列对男子气概的全新要求,这种男性理想被英国罗汉普顿大学(Roehampton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约翰·托什(John Tosh)称为“布尔乔亚男子气概”(bourgeois masculinity),其发祥于中产阶级男性群体,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理想男性典范。

体育运动不仅是为了娱乐身心,还是检验男孩的决心和评估适应力的重要方式。在没有战争的年代,不用进行军事斗争便证明他们的男子气概,体育就是严酷的考验。正如英国社会改革派人士呼吁的那样:“城市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正在腐蚀男子气概,这种恐惧已经渗入英国社会文化中,城市生活是女人气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使得男性变得柔弱,而竞技场将男子气概保存了下来。”

5. 为何会得奥斯卡?

Decidedly slower and less limber than the Olympic runners at the center of its story, Chariots of Fire nevertheless manages to make effectively stirring use of its spiritual and patriotic themes.
《烈火战车》的情节发展虽然比电影里的奥运选手慢了太多,但它用对了奥运精神和爱国的主题。(烂番茄评价)

首先,是20年代的故事背景80年代的影片发行背景

20年代正值种族问题日益严重的时期,而奥运发展又如日中天,两者间形成强烈的对比。1977年,制片人大卫·波特纳姆(David Puttnam)生病期间,翻到Bill Henry所写的《An Approved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看到关于埃里克(Eric Henry Liddell)的传奇事迹,然后又查到了哈罗德·亚伯拉罕,两人背景、宗教、性情及跑步动机都有极大不同,却都是奥运金牌得主。这样的故事启发了他。

80年代正值马岛战争与美苏冷战时期。英国方面,1979年撒切尔夫人警告“英国文化存在淹没的风险”。1981年,《烈火战车》在英国上映。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重现了狂热的沙文主义。苏联方面,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投入高达90亿美元,然而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8万军队出兵阿富汗,战争持续长达十年。1980年,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147个成员国中,有67个拒绝参加此次莫斯科奥运会,包括中、美、日、英等,人们对奥运精神感到灰心失望。因此,这一部电影来得正是时候。

此外,是电影的优秀配乐。为本片谱曲的是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他是80年代电子合成乐的翘楚,还曾为《银翼杀手》(1982)、《苦月亮》(1992)等电影配乐。在影片开头与结尾“赤脚沙滩跑”的经典场景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合成器配乐,不同于早期电影常见的管弦乐器。这从此成为一个经典的电影桥段,配乐被广泛在广告、电视、电影中反复使用,甚至有人认为其与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一样具有胎教功能。

这部影片在商业和评论上的成功为八十年代长期处于低谷的英国电影业带来了复苏的迹象,同时带来了美国大制片厂对英国电影的投资和发行。评论界认为,本片迎合了英国人对回溯历史的怀旧心理。导演休·赫德森在谈到影片的主题时说:“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准则,否则无论从个人还是集体的角度来讲,我们都会垮掉”。这就是《烈火战车》企图传达出的价值宣传。虽然大量慢镜拍摄有些令人反感,但在当时也是开创性的,也对之后许多电影中的体育情节有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www.1905.com/mdb/film/48000/
【2】 //en.wikipedia.org/wiki/David_Burghley
【3】 //en.wikipedia.org/wiki/Chariots_of_Fire
【4】 信仰与金牌:“烈火战车”埃里克·利道尔的人生后半程: //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29091
【5】 很多“业余运动员”,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mp.weixin.qq.com/s/oB6wuY6W_KG6PnguZt8y8w
【6】 杨昊霖,高姊婷.跑者人生哲学——《火之战车》的文化隐喻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04):87-89.
【7】 《火的战车》——烟云火柱中的信仰之光: //movie.douban.com/review/1249835/
【8】 “阳刚之气”的理想与现实: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男人是如何理解男子气概的?: //www.jiemian.com/article/5656758.html

 6 ) 《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飞人传奇(第54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http://qfmeng.blogcn.com/10178.html

Chariots of Fire (1981)

继续腾硬盘空间,继续看奥斯卡获奖影片。本片获得第54屆奧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英国两个短跑运动员的故事。Harold Abrahams是一个犹太人,在1919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他在学校学习期间展现出惊人的短跑技能,很快就打破了学校已经保持了七百年的短跑一百米记录。随后,Harold Abrahams就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训练,参加各种短跑比赛。Harold Abrahams想要跑得更快的目的,是要为自己的犹太民族争光。同时期,在苏格兰的另一个短跑天才Eric Liddell在朋友的劝告下也开始参加比赛,他逐渐成为了苏格兰跑得最快的人。Eric Liddell跑步的目的则是为了上帝而跑。就这样,Harold Abrahams与Eric Liddell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比赛中相遇了,Harold Abrahams输掉了比赛。比赛后,Harold Abrahams沮丧不已。此时,一个著名的职业教练找到了Harold Abrahams,告诉他自己可以提升他的速度。就这样,Harold Abrahams雇佣了这个教练,即使学校后来反对他的这个行为。1924年奥运会马上就要来到,Harold Abrahams与Eric Liddell都在为参加比赛而刻苦训练,两人都忽视了朋友、亲人和爱人。奥运会终于要开始了,大家坐船来到了法国。因为虔诚的Eric Liddell不在周日比赛,他退出了一百米比赛,而选择了朋友转让给他的四百米比赛。一百米比赛中Harold Abrahams获得了胜利,随后的四百米比赛中Eric Liddell同样取得胜利。两人获得胜利,英国人都很开心。最后,两人载誉而归,回到了英国。

这是一部很乏味的电影,平淡的让人无法评说。仔细思考的话,本片可以说是一部励志片,讲述两个英国著名飞人的故事并记录一段历史,激励观众们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本片的题材是非常小众的,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原因有二,一是它讲述的是英国人的故事,与我无任何关系;一是年代过于久远,没有时代感。总之,我对本片的感觉是没感觉,看过之后没有任何收获。搞不明白这么一部平庸的电影,是如何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还是IMDB250靠谱一些。

本片让人没有感觉的最主要原因是情节平庸,如流水账一般。电影只是单纯的塑造了两个人物,然后就分别讲述他们如何如何训练、如何如何比赛、如何如何参加奥运会并获得冠军的。两个人物很少有交集,他们的训练过程也没有起伏,甚至相当顺利。电影怎么能如此拍摄?至少应该有看点吧,至少应该吸引观众们看下去吧。可是本片偏不是这样,平铺直叙的讲述了两个小时。我真服了本片的编导了!如果一部电影拍成这样,那还拍什么呢?有看电影的时间,不如去看两个主人公的传记更适宜。所以说,本片堪称史上最烂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电影不好看,人物的塑造不成功也是一大原因。本片两位主角的塑造都不深入,看过影片之后只记得他们每人一个特点,一个是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一个是虔诚的教徒。这有没有搞错?电影怎么能这么塑造人物!这也太片面了。影片没有描写他们的成长经历,没有描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没有深入刻画内心性格,没有展现跑步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更没有展现人物的成长。总之,本片看过之后,我对两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执着的想跑步,一个为信仰,一个为民族,再也没有其他了。两人就像两个傻子一样,就知道跑。哎,作为一部描写真实人物的传记片,它也太失败了。

最后来说影片的拍摄。本片拍摄方面只有两点还算出色,一是比赛时慢镜头的运用,一是影片舒缓悠扬的音乐。第一个方面,本片的慢镜头使得电影描绘比赛时的画面有一种特别的美感,缓慢的动作、奔跑时坚定的表情、矫健的身姿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人感受到运动之美。这种美,也是运动的迷人之处之一,编导很完美的捕捉到了这些瞬间。第二个方面,本片曲调优美而抒情的音乐使得前面提到的运动之美更加打动人。尤其比赛时出现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温和而平静的氛围,可以轻松的让观众们忘掉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总之,以上两个方面是本片仅存的优点。除此之外,电影的其他方面就很平庸了。

额外说一句,本片我看了两遍。一遍是用字幕组翻译的字幕,一遍用我自己调校的R3字幕。两个版本的字幕比较之后才发现字幕组翻译的字幕与官方字幕差之千里,有很多地方错的离谱!看来以后看电影还是首选R3字幕,即使字幕出得晚,也是值得等的,免得浪费时间再看第二遍。

本片演员都不熟悉,看来都没红起来,只有两位女配角给我留下了印象。Harold Abrahams女朋友的扮演者Alice Krige、Eric Liddell妹妹的扮演者Cheryl Campbell都是美女,遗憾的是她们年轻时的照片,现在在网上一张也找不到,真可惜。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名不副实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平淡的剧情、不鲜活的人物、流水账般的叙事,怎么都看不出它哪里好,甚至可以说本片是一部烂片。在看过几部八十年代初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后,发现那几年的奥斯卡评选实在有问题,欣赏水平还不如朋友观众!以后我可不相信奥斯卡了!

Alice Krige

Alice Krige

Cheryl Campbell

Cheryl Campbell

序列:0710

Chariots.of.Fire.720p.HDTV.x264-3r1c

2012-02-04

 短评

奥斯卡最佳,80年代初低迷不振英国影坛的一注强心剂。因伦敦奥运找出来从头看,看完发现也就首尾海滩奔跑最好...其余就比较拖沓无聊了。Vangelis的配乐依旧激动人心,电影用到开幕式上还是很贴切的,现代奥林匹克的原始精神力量已经消失殆尽了。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庸人与天才的鸿沟,贵族与平民的对立,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均表现得鲜活生动;大英帝国的傲慢与偏见,黑法国人不遗余力;配乐好燃,开场海滩场景经典,越过恐惧的刀锋,在奔跑中享受满足的喜悦,和上帝召唤的声音。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主演里怎么没憨豆?

10分钟前
  • 男二号
  • 推荐

一个在剑桥的犹太寻找尊严的犹太学生,一个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教士遵循着自己的信仰

11分钟前
  • mark
  • 推荐

回味那曾经与健步形影不离的信仰!作为体育电影本片立意高远,对体育精神的诠释深得偶滴认同,但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略显简朴,精彩有限

14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运动就是为信仰和荣誉而战,可惜这部片拍不出激动人心。纯当捧Mr.bean场吧

18分钟前
  • A-sun*
  • 还行

憨豆跑得不错!

2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那个年代的体育太美了。没有商业只有荣誉和兴趣的年代,体育给不同的人都提供了到达目的地的机会,他们有机会展示超越自我的精神来感动他人。亚伯拉罕反驳校领导时说,“你们只想要轻而易举的胜利”,真正的体育精神绝不会这么腐朽,它就长存在伟大的自我之中。

23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力荐

片中这群一战后的年轻人,他们都努力追求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目标和绅士般的行为准则。即使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活着活着人生阅历就会让他们活明白,变得豁达,懂得人生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范吉利斯的电影原声太神奇了,总有一种冥冥之中听过的神奇感觉。★★★★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来讲英国皇室的电影,都比较容易获得奥斯卡奖,我也有点同意这是最索然无味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过主题音乐真是激动人心。

28分钟前
  • Seamoon
  • 较差

为上帝奔跑的人 永远有最永恒的动力~ 因为西方从未出现人与上帝同一的情况 所以需要一直一直奔跑下去 直到永远

31分钟前
  • 阳极-半导体
  • 力荐

重温这部经典的英国励志电影,仍然被感动,这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为了尊严,一个为了信仰,这也是关于人性的故事,坚持你相信的,并取得成功!。。电影背后的故事更心酸,真实中的男主角死在天津的战俘营。

36分钟前
  • 遇见kevin
  • 力荐

第五颗心给憨豆~跑步或是急速运动的场面,用慢镜头加上适当的音乐看起来太有感觉了!!其中还有些配乐听起来像恐怖片中的。。

37分钟前
  • 薇薇在发光
  • 力荐

因为奥运会开幕式上豆豆爵爷的乱入,跑去补了这个老片。看得我也好想跑出门去飞奔~比起总惦记自己犹太身份的苦大仇深主角一号,和虔诚的基督徒灵魂奔跑者主角二号,最让人着迷的还是潇洒不羁的阔少男配角啊,甩着飘逸的金发在自家的超大花园用斟满香槟的酒杯练跨栏,帅气地夺得一枚跨栏银牌~好萌

42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推荐

一边励志,一边说教,角色演技平庸,编剧有问题

43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人家的学生上了剑桥牛津再去参加奥运,我们的运动员参加完奥运回来读清华北大

44分钟前
  • Finikz
  • 力荐

奥运会此片一战成名啊

49分钟前
  • Eisenheim
  • 推荐

因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我知道了这部电影,一部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这部电影,我知道这个陌生的名字埃里克里德;他在获得奥运冠军后,回到了出生地中国传教,并且最后死在当时潍坊的日军集中营,本片只讲诉了奥运的那部分,期待有一天他传奇的一生都能被拍成电影

54分钟前
  • Kevin
  • 力荐

【又名:圣教徒李杜的奥运传教路或者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奥运自我证明路。】电影有点冗长和烦闷,平铺直叙的介绍过多,没有好好酝酿电影本身的节奏,但是比赛时候的慢镜头确实精彩。一个好的故事,还有完美的背景音乐。PS:中国3名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预赛即被淘汰,这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好巧,下载的4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巴顿将军》和《猎鹿人》刚好都是战争片,而《洛奇》和《烈火战车》刚好都是体育片。—— 记得在看《恋爱假期》时,杰克·布莱克饰演的配乐师在音像店和凯特·温斯莱特聊电影时就拿着《烈火战车》的光碟情不自禁地哼唱主旋律<Chariots Of Fire (the Main Theme)>?……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