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时光

HD中字

主演:一青窈,浅野忠信,萩原圣人,余贵美子,小林稔侍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咖啡时光 剧照 NO.1咖啡时光 剧照 NO.2咖啡时光 剧照 NO.3咖啡时光 剧照 NO.4咖啡时光 剧照 NO.5咖啡时光 剧照 NO.6咖啡时光 剧照 NO.13咖啡时光 剧照 NO.14咖啡时光 剧照 NO.15咖啡时光 剧照 NO.16咖啡时光 剧照 NO.17咖啡时光 剧照 NO.18咖啡时光 剧照 NO.19咖啡时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咖啡时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阳子(一青窈)表面看来是个温文有礼的传统女性,却有前卫出格的思想,台北教书生涯让她收获了尚在腹中的胎儿,并就是否将他(她)生下与父母产生矛盾——她不认为孩子一定要有爸爸。小书店老板也是阳子朋友的肇(浅野忠信)虽喜欢她,但因没作好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并没在阳子人生最困顿时伸来一双及时的手。  作为纪念小津诞辰100周年而拍的该片,没能复制小津镜头下的东京景象(因为已经消失),却复制了小津电影里安静恬美的意境和隐忍克制的情感。但时间毕竟流过了几十年,隐忍情感的角度已有很大的转变。金色时光生死边沿空中浩劫 第十二季杀人鲸不知火检校家族纽带第一季放学后失眠的你真人版阿甘正传(粤语版)共助豹子头林冲之白虎堂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非常搭档猎枪往事寄居者谎言屋第二季爱在人间2019恶女帮我的童年,我的国家——阿富汗的20年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第三季外来媳妇本地郎6女马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999幸运星2001太空漫游国语老兵(2014)皇家师姐紧急呼救第五季苦战科科达疯狗与格拉瑞小姐倔强萝卜低俗怪谈第三季小镇谜团第一滴血4何处是我家?2023二宝闯江湖雪路还是觉得你最好麦克白夫人绿箭侠 第二季萌犬好声音2外星精神病现在加糖

 长篇影评

 1 ) 那些静谧的时光

花了好几个断断续续的午后和傍晚才看完这部电影,看完后发觉自己其实是非常喜欢的。它应该被投影在房间的墙壁上,我们在房间里阅读,谈天,喝水,吸烟,走来晃去,而它始终作为这一切的背景。

电影是侯孝贤受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小津诞辰一百周年所作,我没看过多少小津,所以对此也无从说起,但是电影里那个知道女儿未婚先孕后大段大段沉默不语的父亲,倒是真的非常小津。

整部电影非常自然,侯孝贤基础上的自然,这一次好像推到了底。看不出任何经由事件去推动的情节,只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周遭情境又仿佛具备跟人一样的地位,那些并没有被故事化的个体居此情境之中,显得异常饱满,自足。整个电影里面贯穿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含一点固执的成分,来自于一种将生活作为整体把握的自信。

侯孝贤对封闭空间似乎可以把握的很好,女主角在书店的那个长达五分钟一动不动的长镜头,那种静谧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简直称奇,逼仄的房间里,那氛围,那从街上折射过来一寸一寸的光线,仿佛从那个场景中弥漫而出,倾泻在电影的其他角落里。不过对于风景和静物,似乎还是没有小津那么稳健。

实在很喜欢影片里的浅野忠信!电影里他是一个电车迷,在最后几个镜头里专心致志的用麦克风收集电车的声音,电车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呢?我觉得也还蛮好听的,渐行渐远的时候,轰鸣喧杂的时候,机械的声音里,真的听得出寂静和热闹,侯孝贤将这样的把握确凿无疑的交给我们,并且还是通过电影,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还真是了不起啊。

剧本里,朱天文好像想说浅野和阳子是有过什么样子的情愫,但侯孝贤几乎取消了它们,这不是更妙么,我总觉得,还是做减法更妙,减到后来剩下的全是一丁点儿也不能再少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再不会更弱的一种联系吧。在这种自信下,再去建立关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都饱满清亮么。

侯孝贤曾经在文章里引用过小津的一段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话是这样说,可我也不全相信,每次看到又跑又跳,又哭又喊的人,我们不也还是在心里暗暗为他们叫好么,一点也不少。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什么相反的东西,仍旧有好多心情漫过了胸口,终于随着那首动人的《一思案》,又回到了心头。

PS. 去年写的,因为与自己而言有些特殊意义,贴出来看看。

 2 ) 咖啡时光/Coffee Jikou/Café Lumière

故事情节隐藏在寥寥的对话里,通篇最多的,大概是轰隆轰隆扑哧扑哧火车运行或者停靠的声音吧
阴霾的下午,和着寡淡的咖啡,这是一部让人不由自主把手枕在脑后绞出各种“阿,真是好无聊”的姿势的电影呢
一贯的长镜头,狭小的空间,拥挤的画面,阳子一个人走来走去小小的身影,每个漫不经心欲言又止的人
男女主角各自的列车交错时,让人很自然的“阿,又是这样”
结尾偶然而又必然的相遇时,我想,终于还是一个幸福的爱情故事啊,起码,如果我是阳子,那一刻我会觉得幸福的
 
侯孝贤为小津安二郎诞辰100年拍的,松竹映画出品

 3 ) 其實原名應該是「珈琲時光」吧……

坦白說,我對這部片子原先不抱什麼希望——自從侯孝賢把精彩繁複千絲萬縷的《海上花》拍得瑰麗奪目但不知所云(大概只有讀過原作的人才知道那些言不及義的零碎片段背後有什麼故事),我對他就十分不滿——結果倒有些驚喜。可愛的市內支線小電車、小車站,乃至老咖啡館、舊書店,當然都是經過刻意選擇呈現的風貌,但畢竟也都是如今日本確切仍存的懷舊景致。我們看著個子瘦小穿著樸素像女學生的一青窈上車下車、到處走來走去,隨之慢慢進入那個世界。尤其她由台返日、之後再回父母家(她自己另在東京租屋居住)那段,不知不覺深深滲進心裡令人回味再三:或許因為我也是獨居在外、偶爾回家耍賴耍懶的女兒,看見女主角陽子四仰八叉躺在家中地上,隨便逗貓,問晚飯吃什麼,等到開飯時卻已睡著而父母當然不忍吵醒,半夜自己餓醒東翻西翻,母親又跟著爬起來幫忙熱這熱那然後陪坐在一旁看她吃……多麼熟悉(不管細節多麼不同)的氛圍情境,空氣一般平凡無奇、看不見捉不住,卻也空氣一般環繞著你無所不在、真實又重要。全片大量人物背對鏡頭的畫面,亦由此有了滋味和質感。東一句西一句彷彿不著邊際的對話中,我們逐漸得知陽子未婚懷孕且打算獨力撫養小孩;互動如此自然親密的母親竟不是生母,生母在她四歲時便離家出走;陽子做的怪夢跟歐洲 changeling 的傳說有關……於是一條關於母親、母性、母職的線索淡淡浮出,是看似雲淡風清的、背對著鏡頭操持的家常歲月。

 4 ) 数进扁桃——《咖啡时光》之拟

    说侯孝贤的文字已然充栋,便是没有新作推出,隔些时日总有人发乎于情,蹈乎于笔,略带虔诚的供些辞气。而侯孝贤的魔力就能像马尔克斯笔下那个吉卜赛人手里的磁石,“早就丢失的东西也从找过多次的地方兀然出现”(《百年孤独》)。而侯孝贤帮我们找回的约莫就是某种过往或是当下的时光,而这部《咖啡时光》亦是如此,只是有了味觉的概念。

    但凡好东西是要用等的,大抵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已经是领受。《咖啡时光》没有想象中的长远,也不显山露水,松竹映画把导筒交到侯孝贤手里,定是想为小津安二郎找一个肯态贴心的,为他的百年诞辰洒一杯清酒。所以侯孝贤还是领会了的,虽有貌合神离,然总一五一十的在镜头上趔趄摆布开了,一百多分钟下来,侯孝贤还是侯孝贤,小津依然是小津。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部片子叫《Tokyo-Ga》,一般都将之迻译为《寻找小津》,似有一厢情愿。文氏实际上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观察当时的东京,将影像问题连同现代城市的生活模式一并思考。《Tokyo-Ga》向小津致敬不假,事实上却更重於揭示父辈代的电影观濒临消殆,藉影像的“失真”切入现代的影像危机。而2005年的侯孝贤恰要表现此种危机,将之看成是跳脱小津的时机也未尝不可。

    作为十个巴黎方可相抵的现代东京,一个今时日本社会的极景体,传统岌岌垮坠。小津在《东京物语》获得《电影旬报》十大佳片第二名后说:“我试图通过孩子的变化,来描绘日本家庭制度的崩溃”。《咖啡时光》里少女阳子,新一代的日本人,已然不再囿于半个世纪前尚且牢固的秩序之缚,向往更为年轻、更为自由、更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少女阳子的职业是自由撰稿,她一个人离开家庭在东京栖居,怀孕且不曾动念婚嫁,她选择将孩子诞下,做一个独立的未婚母亲,而她的父母在得知此事后更多也只能是抱以沉默……在阳子身上,侯孝贤为我们悄悄洇开了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与家庭、千头万绪的不变与改变。现时代东京的生活状态,更多时候是电车里一场小睡,榻榻米上叉手叉脚的无心无思,半夜醒来厨房里的一顿宵夜或者林林总总的咖啡馆(食肆)里静静独坐的时光——芜杂、喧嚣、忙碌的表象下,静默依然,且多了一分孤独况味。即便偶有街景和大范围的取景,画面依旧拥挤而局促。人与人恭敬谦和,邻里间躬亲有加,在在重复着“你好、谢谢、对不起、打扰了、抱歉……”之类的客俗礼让。此等细碎而井然的言语漂浮于促狭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中——而这两者的叠加,看来便是作为繁华大都市的东京,和我们所熟知的侯孝贤电影里的台湾乡村大相其异。

    《咖啡时光》中的人物大都是有过故事的,带“故事”上的场。侯孝贤却通通剪去。这是他向小津学得来的匠气,可侯孝贤毕竟不能是小津,他没有宝相庄严,只是凌乱气韵。他亦回不到《东京物语》或是《晚秋》的景幕当中,而侯孝贤找到了东京密网轇轕的城市列车图景,寻着了都市自由的落脚点——咖啡馆,亦是新一代崇尚自由的年轻人于审美扩张时代的寄生和团缩。所以淡定的生活未为了然,“更大的破坏要来”(张爱玲语),咖啡毕竟是带味的,苦可以是美,像德语诗人保罗·策兰所写的:“使我变苦,把我数进扁桃。”(《数数扁桃》)

 5 ) 有很多影像在咖啡里浮现开来

有很多影像在咖啡里浮现开来


我喜欢去看每一片天空海蓝的颜色在白云尽处搁浅。这些平面之上,所有的静谧与躁动仿佛沉淀,而阵风尚未吹起,簇簇反射阳光的树叶枝干疯狂地将影子伸向大地。只在无数激情落寞交替的街头巷尾,还有着最后一粒尘土做着最后华丽的舞蹈。我也喜欢冲一杯深棕色,苦冽绵密甘甜稀疏的咖啡,然后慢慢品尝。这些时候,咖啡的柔烟在骨瓷杯的烘衬下显得潮湿温暖,而手指微凉的时刻,恍若绰绰而去的光年在耳畔溜过,穿行去玻璃门的咖啡馆与狭窄的沙发空隙,只有一种莫名沉吟直抵惶恐交错的内心。

其实,很多时候,喜欢一种物件或沉溺一部电影,都只因触目那一刻就不可自拔。

就像把候孝贤的《咖啡时光》放入影碟机。纯粹的,只是喜欢它的电影海报——两个似乎无甚瓜葛的男女默默低着头沉思,背景是大片的新绿与一团缓慢过渡成火焰一样炙热的阳光。这一切,似乎充满了明亮,也拥有着透明的哀愁所铺陈的底子。于是,就固执地认为,这样的故事必是婉转而精致的,就像它的名字,就像一杯咖啡,一段时光。曾经的眼前风景与此刻舌底咖啡的味道交融、升腾、变化,就此化成一舟载不动的离愁与翻云覆雨的缱绻。

其实,还是惊诧于它的平淡。故事的开篇,就是狭小逆光的屋子,机位低低地递出镜头,一个女人只是在波澜不兴地晾着衣服、接电话、房东叫门、给房东拿台湾带回的土特产、继续接电话、讲自己的梦……或许,真的是过于庸碌,以至这样的沉闷的开始到底使我不能定下神来。于是,接下来,当女人在街上走着,逛着,游荡着,失了神一样走上电车,不知去向何方时。我终于选择退出了碟片。

忘记又过了多久,再看《咖啡时光》。三个月,四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一个人,窗外依旧夜色弥漫,一杯咖啡在手间的掌纹里泛起微暖,灯光昏黄,脑海中不禁又泛起那个形单影只的女子,想起她未曾延续的故事。

而这部电影,与之标题注明的咖啡相比,风格所执着的却似乎只是一种清茶浅饮般芬芳。若无骨的清风,缓慢地拂过生活中每一个不能被完整记载而又真实存在的日子,时而低回时而流连,除去展示着日常反复的细节与繁冗的常规,电影里最常出现的便是电车,那些总是能在视野中出现的运输工具,咣朗朗地将奔波的人们按部就班地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多少人无数的时间就那样耗费在这狭小的空间,去远处,去近处,往往又在最后回到终点。于是,我们总能看到的是在安静电车里每一张面孔都如此疲倦,却又无可奈何。似乎,凌乱的城市,早已经是无主题的变奏,每个人都希冀栖身其中找到一个和谐的所在,可往往却又是最出离与不相与共的音符。交错的电车轨道,一群群穿梭的人群。一切显得是那样随机,可叙述总是从这里开始。那些无处倾泻的情感,也在指间流沙的缝隙间显露了出来,一点点腐蚀着生活里静静起伏的情绪。

于是,就那样一个人在街上在太阳下行走,一个人在雷雨夜打电话给朋友,一个人因为身体不舒服而蹲在车站边,这个并不脱俗美丽又十分安静的女子,好像一片随时可以被风吹走的叶子,站在树枝头顾影忧伤。

而他只是一个小书店的店主,从来习惯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他帮她找她要的音乐家的资料,他知道她怀孕后为她画画,他遇见了在电车里小睡的她,也只是默默地看着,带着一丝喜悦与羞赧。这是一种纯洁得让人眩晕的爱,因为他从未试图走进她的生活,而只是在那么近的距离,做那么辽远的守望。

我在想,为什么电影会叫做《咖啡时光》?是因为生活的味道已经足以让一份苦涩在静静回忆中,于味蕾绽放芬芳。还是因为有太多的印记已经在我们的梦中扑朔迷离,可只有咖啡的香芬再次恍然飘起,我们才能重拾起旧日柔软的时光?也许,喝一杯咖啡的时间,看一幅别离的画面,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真的是太仓促也太短暂。但有的时候,你又会觉得,相较一个庸懒的午后,或无所事事的深夜而言,它又非常漫长。漫长得足以让所有温暖的影像都重新浮现,而醒来时却只发现一枕湿泪。

或许,真的没有什么会比一杯咖啡更接近这电影的质感。候孝贤说:坐咖啡厅就像坐火车一样,晃啊晃的,那种平稳的节奏,人就恍神了,很容易就会睡着,就会有很多影像浮现开来。就像他在她来的时候,叫一杯她最喜欢喝的咖啡。就这样一起在不同的杯子里品尝着相同味道的咖啡,在彼此对应的角度,看相互身后的风景,洞穿岁月的不是利剑,而是这轻缓湍急的瞬间所堆叠起的深渊,就这样一起闲适地聊天,谈着童话故事,谈着音乐家,谈着东京,谈着互相喜欢的东西,好的时光总像咖啡一样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或许,这就已经是足够在多年后回想起仍最美好的事。

片尾,是两个人在站台上并排站着,并没有言语,只是看着一辆又一辆列车呼啸而过,他们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我仓皇地起身,踉踉跄跄推开门,碰碎一杯多年在手掌中温暖而过的咖啡,凝固成或深或浅与往事咬合交错的痕。

 6 ) 浅析《咖啡时光》的调度之道

“我喜欢的是时间与空间在当下的痕迹,而人在这个痕迹里头活动。我花非常大的力气在追索这个痕迹,捕捉人的姿态和神采。”

这是侯孝贤在无数次创作谈中反复表达的关于其个人美学旨趣的核心观点。此美学旨趣在侯孝贤的创作中随着题材的变更,显得愈发明显与强烈。反差在于,题材的“吸睛”程度与此美学旨趣的表达程度成反比。转折点是《南国再见,南国》。由《风柜来的人》到《好男好女》,侯孝贤的题材遍及个人、家国、历史的沉重创伤经验,侯孝贤影像由此成为台湾现代化历程的重要见证。自《南国再见,南国》始,题材的“重要性”下降。侯孝贤甚至渐渐跳脱台湾,时空转为《海上花》的晚清上海高等妓院,《咖啡时光》与《红气球的旅行》的当下日本与法国,《刺客聂隐娘》的晚唐中国。伴随题材“重要性”下降的另一大特征是,影像所呈现出的浮在表面的文本内容的稀释与寡淡。这一系列作品中,《咖啡时光》此特征最为明显。

《咖啡时光》是日本著名的松竹公司为纪念小津安二郎诞辰百周年,特别邀请侯孝贤摄制。影片在大众世俗层面,也就是奖项层面没有获得什么重要荣誉,仅仅是主演一青窈获得日本学院奖的最佳新人奖。倒是当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后,华人评审徐枫还发表过微词。据当年的《羊城晚报》报道,“徐枫说投票时她有举手支持,但举得很心虚,侯导的电影她甚至只举了半只手!她认为好电影是艺术、商业并重,所传达的理念清晰、剧情动人,而眼见韩国电影发展之迅猛徐枫苦着一张脸说:‘拜托那些导演们别再自我,别在垂死边缘挣扎了!’”力挺《咖啡时光》的媒体当然有,还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手册》,影片入围手册年度十佳。

《咖啡时光》的故事内核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不具有戏剧性,这便是未婚的女主角阳子的怀孕。此意外事件当然会给阳子的生活带来变化,但这种变化隐而不露,潜移默化,并未呈现出事件化的可见形迹。侯孝贤竭尽心力,所要捕捉的是影像中人物浸润于时空中的自然样貌,很多时候,他甚至于要让时空自显。

影片有太多场景,予人的直观感受是充沛、自为、饱满的日常况味,一种近乎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自然状态。而这种感受又与怀斯曼直接电影风格浓厚的纪录片场景不一样。演员在人工化情境-气氛之下的自然流露,此流露包括身体姿态、包括表情,包括对白。这是侯孝贤美学以及工作方式的本质。直接电影索求的是最大程度不带主观判断的对象记录。

最值得讨论的依然是具体的方法,能让演员自然而为的情境的制造绝非易事。尤其是侯孝贤在部分场景中还会采取非常复杂的场面调度策略,这一点波德维尔在其专著《灯下绘形:论电影化场面调度》(Figures Traced in Light:ON CINEMATIC STAGING)中已经有过精辟细致的概括,其中的显隐之道最为特殊。简单点说,显隐之道便是利用身体或者物件的遮挡与显露,来改变画面布局中的视觉焦点,调整观众的注意力。波德维尔未及进一步申说的是,这一技巧其实源自中国画技法的视觉传统。不过显隐法表现更突出的是在《悲情城市》、《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这些电影中,《咖啡时光》不在此例。

在此以影片开场几场戏为例简单讨论侯孝贤所使用的调度技巧。这其中包括了第二场戏,阳子在家中一边晒衣服,一边通电话。其后,阳子到书店见好友肇,书店的场景先后有两次,但取景角度有180度变化。这几场戏普遍使用了段落化的镜头,也就是一镜到底。这是时空完整性表达的传统,巴赞式的美学。这场戏虽然没有任何戏剧性的事件,但却充满了丰富变化延展的动态过程。首先阳子有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动作,晾衣服。目的性保证了动作的自然舒展。接着电话响起,她要边接电话,边晾衣服。注意力更为集中,更不会有表演的趋向。但侯孝贤还不满足,为阳子还增添了一个动作,对邻居来访的接待。而此过程是用画外空间来表达(阳子在这过程中有走动,但摄影机并未殷勤的跟随游走,而是随意的游动),邻居并未出镜。连续性动作与思维(通电话)的配合,保证了演员自然流露的状态。但这依然不是全部,这场戏中还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的技巧。这便是地上的电风扇。这台电风扇是摇动式状态,处于前景。虽然占据画面空间并不大,但它的存在实质性地改变了画面的状态。再有便是背景中偶然飘拂的窗帘与衣服。这一道具的功能与电风扇同一,但更有自然形迹的意味,更有动态的效果。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衣服真的是被风吹起,这其实是侯孝贤的惯用技巧。很多他影片的幕后花絮都如实供出,飘拂的帘布是鼓风机吹动的结果。动态的、连续的、画外的、多义的空间调度技巧便是这场戏充满生活况味的根本原因。

再之后一场戏,阳子去了书店,见到了肇。这场戏开场的时候,肇正是用剪刀剪一张纸,也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动作,与阳子之前的晾衣服异曲同工。之后趁着谈话间隙,肇还是把剪纸的任务完成了。这场戏直观感受到的生命高度松弛化的力度要比前文我们提到的那场戏要大,原因之一是背景处的那条狗。狗的功能相当于电风扇,但相比物件化的器具,充满实质生命的狗更能为画面带来充沛感、绵延感。这不是侯孝贤第一次利用狗作为调度工具。在《南国再见,南国》中,高捷喂狗吃饭那场戏更为神来之镜。这场戏的光影也很讲究,背景深处是红光,与人物同一个位置有倏忽投掷,若隐若现的光,层次化的光线布局自然是动态效果的强化。

绝对不能忽略的是肇的扮演者,当代亚洲影坛最不可思议的传奇演员浅野忠信。侯孝贤在采访中,深深表露出了对浅野的折服之情。他说影片的主角是阳子,扮演者一青窈这是第一次演戏,肇的戏份并不多,浅野来到现场的时候,之前已经拍了很多。浅野敏锐的意识到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方式,他是主动的配合一青窈演出。在本片中,浅野和一青窈完全处于同一状态,这对专业演员来说其实很难做到。参考《悲情城市》里梁朝伟的演出便可知。影片后面还有一场书店的戏,但是取景角度调换了180度,狗消失了,但是背景处人来人往的场景依然具有丰富的动态效果。如是的例子还有阳子回到父母家中那场戏,她懒散的躺在地上,周遭有跑来跑去的猫。电风扇、狗、猫、人流,这些很容易为人忽略的细枝末节般的道具,其实却发挥着巨大的知觉调度功能。再次强调的是,影片后半部分,伴随着内核情节“怀孕”的揭露,这种调度技巧消失了。

可以再谈下文本的处理方式,侯孝贤是尽可能地以“意会”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剧情,信息披露的密度非常稀薄,并且很多时候处于滞后的状态。父母出场很久以后,通过一番电话,我们才知道阳子的母亲是继母。直到影片的末尾,阳子才渐渐道出男友的讯息。在影片的DVD花絮中,有一段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场景,这是阳子和肇的夕张之旅,这一段落最终在成片中被全部剪掉了。这个段落有部分场景,阳子是比较明确的表露自己对生活与未来的看法,侯肯定是嫌弃累赘,而全部舍弃。比较能突出反映“意会”方法的是父母与阳子相处的两场戏。第一场是阳子回到父母家中。父母得知阳子怀孕后,深陷无奈迷茫的情绪中,但在言语中没有任何戏剧性的怨言。侯孝贤以视觉调度的手法表达了父母的情绪。

父亲这一个镜头中由画面前景走到了画面背景深处,父母的脸由半面对观众变成了背对观众。第二幅图中,电扇、父亲、水杯构成了一条直线,画面空间被割裂成两个部分,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涣散与不稳。特别注意的是,这一次电扇没有左右摇动,是静态的。

与这场戏结构上对称的,是父母来阳子家中探望。老牌演员小林稔侍扮演的父亲,几度欲言又止,从画面的前景踱步到背景,又腾挪回来,身体显得很疲惫。父亲最后仅仅说了句“喜欢吃吧”。实际上侯孝贤为小林稔侍准备了大量台词,但小林实演进入情境后觉得以身体表达的欲言又止状态更为自然。而在这之前,母亲对父亲说过一句台词,“你太狡猾,重要的事还是要说的。”就这一句话,精要地提炼出了这一家庭关系的全部要义。

肇的背景信息在影片中也非常含蓄,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他的书店老板身份、电车迷身份,另外似乎还有一个女人与其纠缠过。更有想象空间的倒是肇与阳子的关系。如何定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暧昧的空间?影片中有一场戏,是二人各自乘坐的电车交叉而过,自然形迹中不为所知的偶遇代表了生活变幻的无数种可能。

侯孝贤自己在采访中也表露,有很多人说《咖啡时光》不像是在拍东京,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判断标准。客观来说,不像东京是因为影片大部分场景不是室内景,便是电车,缺乏一些标签式的东京场景。影片中电车场景繁多,但并非空穴来风,原因不外乎,一是符合肇的电车迷身份,二是电车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电车是东京的自然形迹),三是电车的游走便是时光流逝的见证。

我们的讨论最后大概可以止步于影片的拍摄缘起,纪念小津安二郎。不得不说,松竹公司很有魄力,《咖啡时光》是一部与小津没有任何关系的电影。结构、节奏、母题、风格,都相差甚远。小津哀叹悲鸣于以父权结构悲剧性消亡为代表的古典时代的终结,如若地下有知,看到侯孝贤重新构造的个体与社会的全新关系,看到驻足于影像中的风华生命,也许能莞尔一笑。

(已发于虹膜公号)

 短评

仍然非常多的侯式生活化场景长镜……但因为换了日和的情境,不是太有共鸣。后面到了10+10里的压轴短片黄金之弘……又换搞是枝裕和了吗?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一知道台灣電影不能去除的小清新風格來自哪裡了吧,就來自大名鼎鼎的侯導,所以我堅持認為相比于這位侯導的貢獻,他對台灣電影的負面影響簡直更大,以至於直到今天台灣電影也擺脫不了這種小清新的文藝氣質,真是讓人作嘔。二對於這種醜陋並且矯情的女人真是深感無力,對於這種家庭關係也表示不予理解

11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很差

人们总喜欢把剧情平淡称为是克制。内容少的东西无法克制,能被克制的东西都是猛烈的。

15分钟前
  • 野凡
  • 还行

谁要是能看得进去这片子,那他的性子得慢到什么程度啊,狂晕,我浮躁了,我流俗了,我坦诚我欣赏不了这种文艺片。

16分钟前
  • mon babe
  • 较差

第一个镜头是电车,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电车;女主是每天搭电车的作家,男主是喜欢电车的二手书店老板;影片有大量电车的空镜头,也出现了都电荒川线、山手线、高崎线的身影……如果说这还不是一部电车电影,那还有什么电影是?12年前初看此片时喜欢酒胜于咖啡,现在没有咖啡可能一天都过不到头。荒川线的8500型和7500型太好看了,让我格外怀念那套租出去的公寓。每天清晨推开窗户,便能看到开往迪士尼的11号线从嘉定新城驶出,载着一车睡眼惺忪的乘客。

2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以电车始也以电车终。在女主角反复的搭乘、男配角的绘画作品中,电车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女主也一直在打电话。因此。相比所谓纪念小津的“咖啡时光”,更像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电车时光”或“电话时光”,倒也恬静悠然,处变不惊。唯有沉默不语的父亲、浅野忠信自画的电车子宫图,是饱含深意的所在。片尾曲非常动听。三星半

21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小津百年+《东京物语》50周年,此片的确用了心,不少地方跟《东京物语》直接相关(借酒一段直接是搬演),不少小津元素,但是这篇的确跟小津关系不大,说起来,还是“巨匠”侯孝贤用自己的语言讲了一个50年后的故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倒是直接跟小津相关。

2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5.0 要搞这个“松弛影像”做法也不太难嘛,无非让镜头运动滞后于人物动作点,场景和环境再拖慢事件点,重复的把戏很容易被识破。想抓住虚无缥缈的触感十有八九是徒劳,因为“抓住”和“虚无缥缈”本就在一个支点的两端。更想看侯导在建构的过程中把“虚无缥缈”不经意遗落的瞬间,那就仿佛滑过手掌的缝隙

25分钟前
  • 喂饭
  • 还行

109min a 我爱上了浅野忠信@Centre Pompidou a 我已经迫不及待再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在影院再看一次了...|“混蛋是没到场的---好冷 ,想回家煮汤喝,于是今晚不看了”|20130314资料馆JD俱乐部重看~AYR|20160311 资料馆HHH回顾展重看

26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一青窈对侯孝贤印象最深的是,拍摄时狗在叫,旁人欲制止,侯却反而干脆主动学狗一起叫,让狗叫声进入电影。浅野忠信说,书店一场的时候,突然不明真相的群众闯入镜头当中,侯却照拍不误。这在常规电影制作中是不可想像。以上,侯孝贤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即兴激发演员表演的特点,可得一窥。

3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什么咖啡时光,明明是火车时光

34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侯孝贤也许拍出了最松弛的影像。

35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这不是小津,这依然是侯孝贤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止情节的戏剧化,细节的生动化也没了。小津简单归简单,总还有个小结式的重点归纳,到底是为了主题。侯则已纯文本化,既无故事也无深意,只为感觉和意境。就观赏性而言,相当寡淡沉闷,确实考较耐心。但奇怪的是,那份自信满满的“中国诗”意境,依然充盈其间。个人看法是其走得不是太偏,而是太超前

39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非同一般闷,话说我就看过小津一个片子且觉得这丫的天天叨叨嫁出去的女儿问题好烦呐于是就不太喜欢,侯孝贤的致敬成功了,酒馆啊一家人吃饭不动声色的老豆神马的。鉴于本人在干机械重复运动——十字绣,于是乎竟然看完了。为浅蜀黍看的,可是没出来多少时间,花痴的心没能完全得到满足..抹泪..

40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下午一点,天黑了,因为无事可做的人们坐到了电影院里。资料馆不让带杯装饮料,可是如果没有一杯咖啡,很难清醒地度过这一段咖啡时光。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想不通,也没有办法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就想通,所以总会昏昏沉沉地睡去。看《咖啡时光》的时候,总会想到阿巴斯的《如沐爱河》,两个到日本拍片的异国导演。可是缓慢如阿巴斯,也会用戏剧冲突搅动观众的心,侯孝贤却讲了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就像星期天下午的垃圾时间。说是纪念小津,也没用太多榻榻米镜头,也没有在室内用分切塑造空间感。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在地铁上错过的人,又会在地铁里相遇。孩子会生下来,书会写下去,电影和生活一样不会停止。走出电影院,抬头看到下午三点的阳光。北护城河波光粼粼,有老人在钓鱼。想把此时小西天的声音录下来,寄给远方的你。

44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哈哈哈真是难忘的放映经历。放映中途不知道哪个部门给断电了,左衡老师反复讲胶片没受损伤。正好大家趁机抓住七排廖桑纷纷要签名去。左边两个搞电影应该是情侣学生和另一个才从平遥回来的朋友聊《热带雨》被前排姐姐警告不要剧透。映后对话开始话筒还出了问题。最有趣的是,刚开始对话,有人手机铃声响起《我和我的祖国》,全场哄笑。真该收拾收拾这帮搞艺术的。

47分钟前
  • 祝老六
  • 力荐

侯孝贤说:“坐咖啡厅就像坐火车一样,晃啊晃的,那种平稳的节奏,人就恍神了,很容易就会睡着,就会有很多影像浮现了开来。”大量出现的电车、铁轨就似赛不过的时光,令人唏嘘不已。每个人都负重着生命的孤单、苦楚和隐忍。想起法拉奇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青窈啊!

49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令人沉醉,并且回味时愈发觉得好。侯孝贤把“两班爱情的列车还未接上,先在这夏日喘口气吧”这种人生的瞬间扩张到了一个多小时里,一青窈不算很美但却绝对是这个故事中女孩应有的样子。这种看似巧遇的火车交汇、两人偶遇,其实都是千秒万秒等来的。

5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之前看过这部电影 然而现在再看了一遍才能真正感受 多好的电影啊 围绕着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 描绘 对梦境的求证和丰富化 拍下书店的照片 录下电车的声音 按图索骥… 实际也是对记忆中的事物的描绘。 怀孕与交换孩子的梦境 如果用精神分析就太无趣了 电影中的情境是如此“单调” 我甚至开始怀疑其实生活本身并不具有丰富的意义 而同时这种单调也不是符号化抽象所致 那么生活是蒙昧 是意义的原初状态 本身就是经验 意义是经验的进一步开化 经验是未开化的意义 原来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生活的本来面目 而尽管电影终究不是现实生活 但却传达出生活给人的感觉 那就是抽象出意义之前的漫无目的的经验

56分钟前
  • Autodidac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