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分裂

HD中字

主演:安东·寇班,伊恩·柯蒂斯,彼得·胡克,吉尼西斯·P-奥里奇,巴尼·萨默,托尼·威尔森,Richard Boon,Kevin Cummins,Bob Dickinson,Lesley Gilbert,Iain Gray,Rob Gretton,Martin Hannett,Alan Hempsall,Annik Honoré,Joy Division,Richard H. Kirk,Terry Mason,Paul Morley,斯蒂芬·莫里斯,John Peel,Pete Shelle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欢乐分裂 剧照 NO.1欢乐分裂 剧照 NO.2欢乐分裂 剧照 NO.3欢乐分裂 剧照 NO.4欢乐分裂 剧照 NO.5欢乐分裂 剧照 NO.6欢乐分裂 剧照 NO.13欢乐分裂 剧照 NO.14欢乐分裂 剧照 NO.15欢乐分裂 剧照 NO.16欢乐分裂 剧照 NO.17欢乐分裂 剧照 NO.18欢乐分裂 剧照 NO.19欢乐分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听他们讲那苦乐参半的三年

那三年,准确的说是从1977年5月29日至1980年5月18日,也就是从Warsaw(Joy Division 的前身)第一次现场演出到Ian Curtis自杀,这恐怕是乐迷和现代音乐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和挖掘的时期之一。在这部纪录片中又不仅仅是那三年,前缘后续的加入,使得这支现代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乐队如此真实和鲜活的出现在银幕之上。导演Grant Gee已成名于早先的几部优秀摇滚纪录片:《Meeting People is Easy》(导演,Radiohead纪录片),《Demon Days: Live at the Manchester Opera House》(导演,Gorillaz纪录片)和《Scott Walker:30 Century Man》(摄影,Scott Walker纪录片)。 影片从曼彻斯特当时的经济及社会状况谈起,然后通过对JD剩余团员,Factory唱片的缔造者Tony Wilson,Ian的情人等二十多位当年和之后的参与者和评论者的专访,从起初影响他们的76年The Sex Pistols曼城演出,到两张唱片的制作和封面设计,加上大量的现场演出录像和照片,影片甚至在结尾加入了New Order(Ian自杀后JD改名为New Order)的一些信息,《Joy Division》完成的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客观和有说服力的JD综述。值得注意的是电影《Control》的导演,著名的摇滚摄影师Anton Corbijn也是此纪录片中被参访的一员,并讲述了为JD拍摄照片的一些情形。唯一的遗憾是Ian的妻子Deborah并没有出现在此纪录片中,导演只是引用了一些Deborah的文字记述作为影片的组成部分。也许Deborah的话语都已经在《Touching from a Distance》和电影《Control》里说完了。《Joy Division》可以说是与《Control》的一个呼应,但绝不是对立,前者也许更客观,后者也许是悲伤的戏剧。斯事已逝,这些纪录仅聊作纪念,但回到Joy Division的音乐,时隔已二十年,如同《Joy Division》影片中被采访者所言,听起来还是“那么的现代”。

PS:首映的免费票几经周折,到手时就像是一个奇迹。感谢Sanny和XQ同学!


 2 ) 结尾atmosphere处

结尾atmosphere,鼓点进来,镜头缓缓滑过曼彻斯特的早晨,街道,工人,地铁,塑像,飘动的海报,车来车往。endless talking, life rebuilding。镜头移动的速度刚刚好。这一段绝了。

 3 ) Ian Curtis 曼彻斯特诗人

《Joy Division》电影最后有两句英语写得很美,我凭着记忆写出大意:

“工业化的曼彻斯特,因Joy Division而现代化。”

“之所以记录Joy Division,是因为他们是罕见的真实故事。”

 

看到Ian Curtis 像指令混乱的机器人一样在舞台上暴走,这电影已经值回票价。

在79年,80年,当诗歌还枕着笔墨,他把自己全数倾倒成词语,握上话筒就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这不顾一切投入的姿态最美。

总会被唱着歌的诗人迷住。在搬弄着知识的人群间,他挤牙膏似的挤出几句属于他的词语。词语沾粘着心里的血,声线像紧绷到极致接近崩断边缘脆弱的弦。

Ian自杀后,Joy Division 成了New Order,剩余的四个成员如日中天。他们却说当时从没留心听过Ian的歌词。至于New Order, 我只记得一首歌词很美的《Bizarre Love Triangle》。1992年Frente! 乐队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少女的声音演绎了这首歌,成了最知名的版本。

十年前我听过很多次《Bizarre Love Triangle》,十年后记忆断层,在我忘了歌名的时候,他突然唱“Every time I see you falling, I get down on my knees and pray”,我条件反射接下去:“I am waiting for the final moment, you say the words that I can’t say”。旋律和歌词准确无误,彼此之间毫无预谋,完完全全一场意外。

http://videokeman.com/frente/bizarre_love_triangle-frente/

沉默了几秒,我捏了捏他的脸。

 

Ian Curtis,Joy Division乐队主唱,死于25岁,留下一张永远活着的脸,和神魔的舞姿

 4 ) 从厨房走出来吧,我们都很想你

看到结尾处 响起了atmosphere,很想哭,我觉得他触动到了我内心。 Ian自杀的原因是无人理解他的痛苦,他的癫痫症和抑郁症折磨着他,他无法平衡他的生活,在大红大紫的前一个晚上,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是心理医生就好了,真希望能帮助他。Ian,从厨房里走出来吧,我们都很想你

 5 ) the Last Ture story in Pop

关于Joy Division的片子
最先看得是control
然后是24 hour party people
最后才是这部由Grant Gee执导的纪录片

我记得当时在Virgin的飞机上看control的时候
对JD的了解还只限于他们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Transmission和其他歌曲,还有他们是New Order的前身,来自英国中部70年代末的4人乐队
control是一部很流畅和维美的传记型电影 不管是黑白的画面 还是情景的连接来说 现在想起来 对JD这样的乐队来说 control似乎有些过于浪漫了 所以它只是很好的向观众叙述了一个关于Joy Division这个乐队的故事 
而在Grant Gee的这部纪录片中 我看到的是Joy Division的灵魂 

整部片子由采访和资料画面剪辑而成
很简单的以时间的发展横向进行
从乐队的组成 发展到最后的Ian自杀 New Order的组成 涵盖了所有关于JD的讯息 他们的生活 他们的思想 当时社会的情况 当然还有他们的音乐

直到今天听起来 还是那么独特和现代的音乐 
如果没有了Martin Hannett的制作 Rob Gretton的坚持 和Tony Wilson的慧眼 也许就不会有当时的Joy Division
而Ian所写歌词的那种沉重 绝望感 也在影片中得到了一些解释 他的感情,病痛,思想 在采访中完完全全的立体了起来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部纪录片的话
那就是 真实

如果你喜欢Joy Division
这绝对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片

 6 ) 记录Joy Division

    这部名叫《Joy Division》的乐队同名记录片,我花了两个半小时才看完,因为中间很多次按了暂停和回放,边看边随手记些东西,这些记下的东西大部分我都写在这里了。这估计是我看过的乐队纪录片里最好的一部。不仅在于出色的影像,还在于内容的翔实和切中要点,爆料了很多幕后和创作上的事情,主要是乐队成员和相关亲近人物来述说,有血有肉地展示了一个面貌比较全面的Joy Division,甚至触摸Joy Division的核心。

【Part.1 】 故事前奏

    影片从一个城市开始讲起,它叫曼彻斯特,一个阴霾的后工业世代的旧城市。故事开始于1976年6月4日性手枪在曼城的一场演出,当时还没成立的Joy Division的成员(包括制作人Martin Hannett)都观看了这次演出,Bernard Sumner说“操,这有啥,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Peter hook说“哇哦,这太酷了,我也要玩”,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分别担任吉他和贝斯(可以在后来的作品里听到这两个人的实力)。于是两人在报纸上公开招募主唱和鼓手,于是Ian curtis和Stephen Morris这两位重要的成员先后加入。所以事情就是这么机缘巧合,Ian的演唱、作词、理念和Stephen的鼓击绝对是JD音乐中的两大灵魂,失去两者中的任何一位,Joy Division的音乐魅力都要打个折扣。Ian已经死了,而Stephen至今仍是我最喜欢的鼓手,在这个纪录片里可以看到他今天的模样,一脸的神经质,还有那眼神,我觉得这就是打出Joy Division这种鼓声之人该有的形象。我听到过后来很多人在模仿他,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赶的上他。
    当时,也就是70年代末期的英国地下音乐的图景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朋克运动,但是乐队的四个人把他们形容为“朋克傻瓜”,所以从一开始就在理念上与传统朋克显示出了区别。1977年1月乐队由Warsaw正式更名为Joy Division,12月录制了一张粗制滥造的Demo唱片《An Ideal For Living》,还拿去酒吧试放,效果让人心灰意冷。
    1978年1月-6月,对Joy Division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半年。这半年里乐队经历了更加勤奋的创作和锤炼,Joy Division的风格逐渐走向成熟。而这段时间还发生了几个重要的事情,乐队有了喜欢朋克音乐的经济人Rob Gretton,还获得了Tony Wilson的赏识并让乐队在他的电视节目中露脸,78年5月在RCA录音室录制了效果不错的作品,同月Tony Wilson成立The Factory俱乐部(皆厂牌),Joy Division签约The Factory,并在这个俱乐部做演出积累了大量听众。The Factory准备制作一张厂牌合辑,这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这就是制作人Martin Hannett。至此,一个完整的Joy Division阵容终于形成。
    
    一般意义上,像The Factory这样的小厂牌只是乐队获得大公司视线的练兵场,但是有一天,Rob Gretton对Tony说:“在我们去大公司前先跟你制作一张唱片吧” ,Tony将信将疑:“你确定?要多少钱?”,Martin开出了1万英镑的费用预估,“事实上花了我2.5万英镑”Tony恨恨的说。
    这就是《Unknown Pleasures》,1979年6月,一张前所未有的作品。


【Part.2 】 音乐解读

    Joy Division是罕见的吉他、贝斯、鼓、演唱四方面表现都杰出的乐队,这种阵容在众多大牌乐队里也是少见的。 在Joy Division的架构里Bass和Drum被有意前置,所以可以很清晰的听到铮铮的吉他声像锯子锯开一样打造一条声线,鼓则是毫不妥协的以果断结实的敲击铺打着它的节奏主线,活跳的Bass在需要它的时候会坚决地演奏出第三条主线,三大件有一种各据一方的平衡性,而Ian则冷漠地游走于乐器间,唱腔与旋律分离,成为第四条主线。这种互不干扰的疏离与结合,加上每件乐器的音色都是这么冰冷和肃杀,Joy Division重新定义了“冷酷”的定义。
    Joy Division的这种开创性的声音架构使他们脱离了传统朋克乐,走上了更加艺术化的道路,当然,进一步的,还有电子合成器也在其中流串,还有与舞曲节拍的融合,而各种飘窜的幽暗元素还让他们的音乐染了些哥特色彩。
    Ian的歌词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勾勒文字的艺术气质,另一方面是控制音节长度,这样做是为了配合他唱腔的风格,所以他写词的时候避免出现长句,两三个音节的短句居多,既有力度,又符合Ian的情感表达方式。Ian除了负责自己的歌词和演唱,他对整个乐队提出了很多要求,Ian更多的赋予了Joy Division音乐里的黑暗本质和深入灵魂。Ian在乐队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渐入佳境,他像吸了毒一样的演唱,他在台上开始乱舞蹈,其实是音乐让Ian进入了催眠状态,他像在导演自己的死亡,观众被他吸引,一切都太美了,那现场的每个高潮就像凝固了一样。
    Peter回忆说:“Joy Division的美妙之处就是结合了四人之力,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何创造了那些作品,大家合作,火花四射,我们不清楚怎么回事,写这些歌不难,出色的演奏也不难,但是Ian去世后,一切变得困难。”

    制作人Martin Hannett是个混乱并且异端的家伙,但是他找到了理解Joy Division的方法,我们听到的那些Joy Division的录音室作品,离不开他的全局把握和最后的混音。他要求Ian演唱时更胆怯一点,豪爽中带点谦虚,既快又慢,不管唱的内容是什么,能够让人相信他唱的都是对的。而Martin对鼓的要求最高,他甚至提出了怎样彻底的改变鼓声,他和乐队进行了精心摸索,在这个记录片里谈到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制鼓,并在录音时对鼓的混响做处理。我不知道Stephen对Martin的要求怀有怎样的一种看法,我从来没听过这样的鼓声,干脆、有力、有一种短瞬间炸开的脆,还有那节奏掌握的真是分毫不差啊,感觉那个鼓真的可以海枯石烂般的永远敲下去。而在作品的最后录制中,Martin会录入一些古怪的混音,很冰冷,类似电梯的杂音效果,使得听起来像踏上一个古怪的科幻小说旅程。这种音效类似于工业音乐中的处理,在以往的英伦乐队中几乎是听不到的,但是Martin可不全是电子合成器,他的声音来源是无所不用的,以前说这种音效完全是电子合成器的那些人,你们太小看这帮人了。
    《Unknown Pleasures》最终录制出来的效果却出乎Bernard和Peter意料,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喜欢,Bernard说“因为它太黑暗了,即使音乐制作也起不了作用,因为音乐制作只让它更黑暗”。这句话很巧妙吧,这说明Ian和制作人Martin更像是一路货色,更接近疯子的状态,而Bernard和Peter则看起来比较像正常人。但是Bernard后来说《Closer》更接近他想要的音乐,一方面这说明他们五个人在音乐理念上并没有大的矛盾,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Closer》的歌词是更加黑暗啊,所以Bernard所说的黑暗是不是在于音乐的处理上。
      
    一种音乐在穿越了时间后,或许我们能给予更正确的评价。很多大牌的老乐队我现在渐渐的不怎么听了,但我还是很愿意听Joy Division,当音符响起的时候,总能够第一时间让我的细胞兴奋起来。《She's Lost Control》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歌写的是Ian在残疾中心工作时遇到过的一个女孩,后来当Ian想为这个女孩另找一分工作时,却得知她去世了,震惊之下Ian为她写了这个歌,所以这个歌具有很深的精神内核,理论上应该是很悲惨的歌么,但事实是当我们听到这个歌的模拟Bass line时身体会禁不住摇摆起来,怎么可以这么好听这么迷醉啊,喷雾剂的声效和合成音色鼓点也是同样奇妙,所以各种元素在这个歌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就是Joy Division音乐里的生命力,我总结了两条:
   1. Joy Division的音乐具有对身体的调动性,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起舞,阴暗风格却融合了舞曲的节拍,听听那些鼓,分明就是鼓之韵么。还有吉他、鼓声的效果和那些冰冷的工业声效,炸的耳朵非常舒服。而且听起来具有现代感,一点都没有积累时间的灰尘,感官享受很舒服。
   2. Joy Division的音乐有一种冷漠的平静,不像其他老乐队那样具有攻击性。音乐的攻击性表现有很多种,比如愤怒,比如悲伤,比如黑暗,但是Joy Division对这种情绪进行了后置,没有歇斯底里的表现出来。

【Part.3 】 爱将我们分离

     《Unknown Pleasures》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John Peer,这位常年在BBC推广边缘音乐的节目主持人为Joy Division的推广做了重要贡献。而乐队的知名度还在不断扩大中。
    此时的Ian开始思考自己要取得多高的成就,他要把乐队带向真正的伟大乐队,就像他所敬仰的那些伟大前辈们一样,他热爱乐队并且把责任扛在了肩上。这种“野心”也逐渐把他带向灾难性的后果,因为Ian身上开始出现各种矛盾,比如和妻子和女友Annik的隔阂,而更要命的就是他的癫痫症开始频繁的发作,这时的Ian已经把乐队视为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癫痫症却让他难于继续乐队里的生活,但是Ian没有放手而去,他不能让自己成为乐队发展的阻力,恰恰相反的,他毁灭一般的更加投入到创作和演出中,当他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吸毒吸到疯了,正是癫痫症加速他的这种状态和和演变。他就像被插上了电流,变成了抽搐,他把自己摇的像发疯,他像刻意伤害自己的演员一样,但是在这些动作的背后,是一颗脆弱和黑暗的内心,Ian真的Lost control了,没有流血,但是他已经在涅槃中牺牲了自己。
    这就好比Kurt Cobain的胃病,成了一种催化剂,他们的生命更加疯狂的燃烧。可不可以给这样一种说法,如果Ian没有癫痫症,Kurt没有胃病,他们是否还能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
    Annik Honore,也就是Ian的女友,说了这样一段话:“很难相信这四个整天打闹的小子,会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尤其是Ian,当他在台上时,他像灵魂出窍一样,他把自己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非常感性,很强大,同时又很脆弱,舞台上的Ian让人着迷,带着自己独特的唱腔和舞步,没有人像他这么歌唱。”
      
    伟大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诞生了,1980年初他们开始在现场表演这首歌。
    什么是爱将我们分离,为什么爱会将我们分离?这首歌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也不会存在确定的答案,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将我们分离",这首歌给了聆听它的人足够的想像空间,它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并且有着琅琅上口的优美旋律。或许这首歌的每个独立元素和单句歌词并没有确切的含义,但是把它们整合起来,却拥有强大的力量,并且光芒四射。
    吉它清爽有力的一下刷弹,几下鼓击,然后贝斯的旋律主线和鼓的节奏线伴随着美妙的键盘声同时响起,所有的意境都出来了。当Ian唱起它的时候可能会想到他的妻子Deborah和女友Annik。而我听这首歌时,会想到在中国听摇滚乐的你和我,这个社会还在以它的方式纠缠着我们,被迫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而理想却在心里渐渐烂掉,身边很难找到能和自己说话的人,大家天各一方分散在各地,只有现场和音乐节才是狂欢的圣地,乌托邦在哪里,多希望有个地方能让大家永远聚在一起。如果不是心里有爱,如果不是受伤太深,如果从来没有喜欢过摇滚乐,就不会和社会有这么多的格格不入,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分离。
    《Love Will Tear Us Apart》很可能是20世纪被翻唱最多的一首歌之一,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

    但是Ian意识到他的这种光芒即将熄灭,事情已经难于为继。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服药后强烈的药性也产生影响,情绪变得很不稳定。Ian和妻子的隔阂越来越深,而另一方面,乐队正处在大红大紫的边缘,他很伤心因为自己而影响了乐队,他几次提及要退出乐队,但是很快又改变主意。
    在第二张专辑《Closer》的创作过程中,Ian逐渐呈现两种状态,当和乐队排练的时候Ian尽量表现的很好,而其他时间他会一个人躲在角落,他显得疲倦又平静。Ian很用心的写完了专辑里的所有歌词,那些歌词是他一个人的孤寂世界,他被这种孤寂所吞没。
    一个人能唱出《Closer》里那样黑暗孤寂的歌词,这是否是他自身某种情况的折射呢? Annik对这些歌词表露了她的担心和恐惧,而Tony坚持认为这只是艺术,仅仅是一张唱片的创作需要,不需要感到担心。乐队其他人则不大留意歌词,或者和Tony的看法一样,认为那只是文学形式。

    Joy Division,四个在曼彻斯特的废墟中长大的小子,他们黑色颓废的身影和这个城市的风景融为一体。而那半透明的眼睛,透过镜头却让人浑身哆嗦。他们的理想是走出曼彻斯特,开眼看看整个世界。他们也终于等来了梦想实现的一刻,然而,就在他们出发去美国巡演的前夕,一切嘎然而止。
    1980年5月18日,Ian curtis选择了自杀。

 短评

Ian Curtis:別立紀念碑,就讓玫瑰每年為他而開,因為這是俄爾甫斯,他化形為此又為彼,我們不必為異名而勞心,他一旦作歌便永遠是俄爾甫斯。他來了又去,如果他有時比玫瑰花萼多活上數日,豈不是多餘?

4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现代化即是踏进了一个充满冒险、欢乐、成长的世界,我们伴随着世界改变而改变,同时伴随着我们所拥有的的、我们所熟悉的以及我们所成为的都将毁灭的威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歇尔·伯曼

9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BV1xs411s7BM | 私心

12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人家是分裂 小分队个屁啊!

14分钟前
  • 许茜
  • 还行

所有所谓玩摇滚的都他妈的一个德行。管不住指尖的吉他,跟管不住自己的小弟弟一样。

17分钟前
  • 中年吃土少女
  • 推荐

片子本身拍的一般,开头和结尾提到的后现代思考没有深入

20分钟前
  • 碎平
  • 推荐

为什么jd出现在曼彻斯特而不是伦敦纽约乌鲁木齐,看了就知道

25分钟前
  • 沮!
  • 力荐

这部纪录片个人感觉很真实地展示了joy division的气质,特别是Ian,但不知道这个快乐小分队的名字是怎么译过来的。

29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也许是TONY WILSON最后影像

34分钟前
  • kulilin
  • 推荐

“Until the spirit new sensation takes hold,then you know.”

36分钟前
  • Iridescent
  • 推荐

当年他们年轻,不知道歌词写得什么,当ian走后回头看他写的歌词,原来所表达的黑暗面都是他真实的想法,哇一声想哭。Love Will Tear Us Apart,已经40年了啊

40分钟前
  • 力荐

欢乐分裂 Joy Division (2007) (中英字幕):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4385242 —— “……我不把这看作是一个流行乐队的故事,我把它看成一个城市的故事。曾有一段时间它闪亮、无畏、充满革命性,然后突然,大概三十年后,它再一次闪亮而充满革新精神。而这次转变的核心是一批乐队,尤其是其中的一支。……”

4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未必看懂了Ian,只是想到某天我抑郁得打算从天桥上跳下去,但视野里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让我突然察觉了这城市蓬勃的生命力与我截然相反。我体内和外界的鸿沟一瞬间变得具象,这种荒诞的感觉让我难受得快要裂开,仿佛解离出了另一个人格。用七十亿人的现实做对照组,来旁观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我的迷幻就像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游行,甚至连死亡都成了一场虚妄的献祭,我最终只能在生死之间夺路而逃。

44分钟前
  • 計画通り
  • 力荐

我反感李佳琦,我反感直播,我反感抖音,我反感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我反感这个时代的一切快消品,我反感公交车上有人外放,我反感大街上抽烟的人,我反感随地吐痰的人,我反感婆媳催婚剧,我反感这个时代的花瓶偶像,我反感b站的鬼畜和二创,我反感现在的流行文化,我反感现在白瘦幼的审美,我反感这个时代的一切。

4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我永远的偶像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08年底小紅寄給我的包裹有這張D版。愛Ian,一直愛,沒有辦法的事。始終把另外三位當透明人,騷瑞哈~

52分钟前
  • 新竹
  • 推荐

Ian Curtis自杀后Joy Division更名为NEW ORDER这种事我竟然刚知道

56分钟前
  • 郁章
  • 推荐

这部纪录片的中心是Ian,乐队的灵魂。Joy Division在Ian死后土崩瓦解,他的坟墓上写着Ian Curtis 18-5-80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5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closer

1小时前
  • hitlike
  • 推荐

ian died ,happy ending

1小时前
  • ztlpopp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