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

第40集完结

主演:王凯 / 王劲松 / 靳东 / 刘奕君 / 赵丽颖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剧照

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2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3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4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5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6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3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4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5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6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7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8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19理想照耀中国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理想照耀中国之《真理的味道》

五星给这个单元。原本对于拼盘献礼剧不抱很大期待,奈何开篇全是实力派演员,姑且点开一看。影片的电影质感震撼到我,是一个构思精巧、诚意满满的短片。

《真理的味道》非常写意的表达,是如山水画一样缓缓地铺开,隐晦静谧又带着留白,从世道的乱和望道的静中,夹杂着批判与思考,娓娓道来的一个故事。

「让它烧,救不了!」

脑海中立刻闪回之前:

「今日之中国,山太多,庙太少。」

「到底哪座庙能救中国…」

江流绝望疯魔般的哭泣和呐喊,火能救,家国呢?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着,这些往圣绝学救不了中国,救不了啊!

没有多余的台词,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隐晦的铺陈与暗示:

从时政议论中知晓,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于宗族礼法中看清,封建主义救不了中国。在江流焚书中参悟,往圣绝学救不了中国。

唯有翻译《共产党宣言》,以思想理论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布尔什维克,才是未来中国的答案!

最喜欢陈望道站在桥上,天空飞过一群鸟这一空境:

他立身于承载着过去与未来的长桥上,在颠沛和离乱中长久地缄默着,遗世独立,孤身做着意图为天下万世开太平的译文,在一条没有光的道上走,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渡鸦——

正是因有了一个“傻子”飞过,才有了千千万万个“傻子”相随。

(而后,聚沙成塔,星火燎原。)

ps. 这样好的一部短片,全是值得挖掘的暗示与信息点,弹幕全在刷什么一博,真是令人无语凝噎。

 2 ) 《纽扣》:做时代的“纽扣”

《理想照耀中国》的第四单元故事《纽扣》,讲述在特殊时代,温州打办人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这段故事具有反思性,选取改革开放前这一时间节点,集中地展现温州民众的普遍生活诉求,描绘打办人员在执行硬性公务和自然进行同理关怀之间剧烈的摇摆,以此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宗旨落实,需要每一个公职人员的全心全意付出

《纽扣》发生于时代的转型期,探究个人的努力是如何呼应历史的必然转向“纽扣”既是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是促成弥合与绵延的重要隐喻。布片有了纽扣才能够成为完整的衣服,发挥整体性功效;而浩浩中国的伟大复兴,也需要一粒粒“纽扣”的紧密粘合,才能够高度集中、力拔千钧。

开场的“纽扣”,既是重要线索,也充满隐喻

《纽扣》正着力呈现力量汇聚的生成机制。以章华妹为代表的民众,人人都有小小的、明确的理想,所有人的眼眸都因对美好未来的希冀而闪亮,他们同时又是吃苦耐劳的,愿意为这些梦想而付出踏实的努力。与此同时,这份力量也是分散的,是各自私下进行的。也因此是不成体系、不成规模的。

时值特殊的历史时期,打击投机倒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当然可以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当然,人们对美好未来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繁琐的,通过计划牢牢把握主要矛盾时,大量次要矛盾汇聚成长尾,同样不容忽视。而这些具体、分散的诉求,其实可以更多信任人民群众的力量,依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受监管的市场内灵活解决,才能在资源配置上更加高效。

章华妹的诉求具有代表性,普遍、真实而具体

《纽扣》展现了这种暂时的错位。直面历史,反思历史。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这些星星之火处处闪烁,如何才能凝聚成建设中国的熊熊力量?

需要的,正是一粒粒纽扣:将小小的希望编织进大大的理想,让小小的个体在浩瀚的集体中获取力量;将沟通的壁垒弥合,将所有个体紧密连接,汇聚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正是温州的打办人员的所作所为。他们是打办人员,也是人民群众。正因为从群众中来,所以从不脱离人民群众。牛骏峰饰演的打办人员,清廉俭朴,家中几近一贫如洗。在执行公务时失去纽扣,在母亲密密缝的絮叨中知晓贩售纽扣的必要性。他们能够深切地明白小商品贩售,能实实在在便利群众的生活。对于群众而言,受监管的买卖,是良性的。

同时,他们也理解民众的生活。章华妹是家中的顶梁柱,贩售扣子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她并不是没有良心、剥削民脂民膏金星园是资本积累的资本家。恰恰相反,她足够温和、与人为善,常常送顾客扣子,买卖只为让一家人吃口饱饭。深入的了解带来深刻的共情,因此即使在严格执行公务时,打办人员也始终不站在群众的对立面。

每一个“打办”在执行公务的同时,都在为民众发声

在严格的执法过程中,始终有温情留存。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足够的理解与体谅,使每一个公职人员成为双向沟通的窗口,经由每一次言行,构成一种良性互动。

章华妹要捡扣子时,“打办”担心她的安全,赶忙阻止

“打办”人员在听说打办中起争执时,首先关心人的情况

正因为感受到打办人员流露出的温情,章华妹才会足够信任他们的言行,成为第一个登记的个体户。汉娜·阿伦特在反思二战时,明确指出战争机器中所有执行的德军平庸的恶。如果人加入国家机器就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只会僵化地单向执行,那么系统永远不会优化。《纽扣》四两拨千斤,以一个公职人员平凡之善,承认所有个体在推动历史的作用——打办人员的努力汇报、尽力争取,是推动政策优化的助力;以一个公职人员可以发挥平凡之善,明确制度的可靠性与优越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群众的呼声,才能集中群众的力量,发挥所有人的智慧。

以此观之,《纽扣》的叙述同样是辉煌的。写时代转折期人们的拉扯感,是在反思我们每个人在时代中的定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时代的纽扣。

我们各自绚烂,彼此联结就汇聚成缤纷的整体,一言一行使彼此亲密;我们各自不同,却都在尽力奔跑,以个体的力量为整体注入活力。

《纽扣》,是绵延与弥合的隐喻,向所有平凡、善良、有梦想、有担当的中国人致敬。

 3 ) 《真理的味道》:每个平凡人理想的力量

作为40集群像剧《理想照耀中国》的开篇,《真理的味道》截取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片段,将其作为迷茫彷徨中思想的一簇星火,置于整体动荡的背景之中,给观众带来深度浸没的跨时代体验。

影视剧在塑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人物时,常常难以规避当下的视角,依托模式化的情节展现史观:呈现思想交锋时进行辩论,以主人公的发言一锤定音,整体叙述在主角的高光时刻戛然而止,达成“东等压倒西风”的效果;呈现社会矛盾时塑造典型人物,并将主人公作为救世主,所有的症结都等待主角去发现,所有的弊病都需要主角去祛除。这种表达模式当然足够集中,具有强烈的观点表达性,从主角在争辩中的胜利、矛盾在主角手中解决的模式,以小见大输出启蒙的理论,进而达成影视剧的社会功能。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塑造第一单元的主人公陈望道,似乎应该将其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事无巨细,大书特书;即使选择其中最具革命意义的部分,他在留学过程中如何接触、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等等也值得着重刻画:如果选择这样的经典讲述方式,单元剧将被拉长,内容的高度饱和将时刻伴随说教式观点的溢出。

《真理的味道》的特别之处,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刻画陈望道。剥除而今我们习以为常的“革命先辈”的神圣光环并非出于不敬,在亲近中复原其本貌,才可更真切感知其坚持理想路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剧中插叙陈望道儿时与旧友江流共谈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借此描绘整个时代的有志之士复兴中国的共同理想。

少年陈望道与友人江流共叙理想

理想固然不灭,笃行却属实不易。文化的惯性与现实的境遇常常使人受挫。封建制度被推翻,封建思想却根深蒂固。丧夫的娟子抱着孩子奔丧,却屡屡遭拒,不仅得不到帮助还要被掠夺。陈望道与江流一同见证这一场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而后,陈望道仍在理想之路上奔走,江流却一蹶不振、脱离社会,这当然也是以个体的姿态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却终究缺乏了改变时代的能量与力度。正是在这种复原中,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觉得甜美才更真实与具有表现力:现实的苦闷压抑,在宣言中有了可以彻底排解的明晰出路,因而每一字句都成为这条康庄大道的基石,进而构成字句的墨汁就象征着黑暗中的希望,自然“够甜了”,令人畅快非常。

童年与当下的对比,凸显坚持理想的珍贵。而大量的沉默,则勾勒出的至诚至性的求索者的痛苦。置身具体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意见的表达者,而改变历史的人或许不总是通过言谈对公众输出观点。《真理的味道》中,饰演陈望道的靳东台词其实不多,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凝重、复杂的神情。故事开篇,陈望道与众求索者同座,听众声喧哗而一言不发。陈望道曾在书院学习,后赴日本留学,在法科毕业,这样的教育背景使得他对众人所说的“中学为体”“实业救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观点都有深切体悟。这份沉默不代表淡漠,而来自慎重;慎重不因不够坚定,而是在斟酌如何切入。在观察中沉默,比淋漓尽致的表达更有声量。

靳东饰演的陈望道面对诸多对救国路径的讨论,神情复杂,一言不发

而这份留白,也使得观众的代入感大大增强。弗里德里希《雾海上的漫游者》将背影引入绘画,使得观众将自己误认为绘画的主体;而《真理的味道》让主角之外的角色都更直接、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凸显陈望道先生之慎重的同时,也促使观众在以心观心揣摩主角心路历程的时刻,浸入一百年前。

或许正是因此,许多网友才会表示,“在第二次认真观赏时,忽然颇受震动”。经年塑造的观影习惯,使得我们往往首先关注剧情。直到二次阅读时去除了对剧情的依赖,才更能体会到《真理的味道》带来的双重表达力:回望时代与浸没式体验。

许多观众还会在观赏档期相近、题材相仿的《觉醒年代》与《理想照耀中国》时产生比较,并对其叙述模式发表见解。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敏锐地发现,两部影视剧的剧名就已经表达了各自的创作目的与叙述方式:《觉醒年代》是后世在当下的语境回顾所来径,以觉醒为名,重回启蒙的语境,梳理其合法性,进而使当代人更加坚定;其后播出的《理想照耀中国》则是对历史的重读,对宏大叙述中每一历史个体的深切关怀,是发现古往今来,中华大地是因每一个在当时历史中的普通人对理想的坚定践行而闪耀,而辉煌。前者是写意的整体叙事,后者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现实复刻。

是以,《理想照耀中国》,既是对先辈纯粹的致意,更是对今人深沉的感召。这不是一个回顾性的短语,而是一个横亘古今的判断。具体到《真理的味道》中,巍巍华夏曾因古人“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而昌盛,浩浩历史曾被前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理想而灿烂,今日之中国则将由我辈的理想照亮。《真理的味道》没有做出判断来回应剧中陈望道所说的“够甜了”,而靳东饰演的陈望道凝视镜头,正是向所有的观众发问:

真理的味道、理想的滋味,现在的我们真的知道了吗?

片尾,靳东饰演的陈望道凝视镜头,之后多语述说其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最为经典的部分

 4 ) 第21集《远方,不远》私以为演员台词贴合人物形象方为好

6月7日,湖南卫视播了《远方,不远》讲的是港珠澳跨海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在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的故事,非常应景合适。

但在播出后有些争议,我没有加入那些娱乐组,只能在这里辩一辩了,辩得就是王俊凯的台词,我认为很贴合人物形象,在初看时我也有觉得表达的不合适的地方,但在了解林鸣后却觉得就应该这么演。

一处是林鸣与刘晓发生争吵,刘晓这个演员中气十足对着林鸣一通大吼,林鸣也有情绪却回的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就感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吵也吵得不痛快。这就是两人的差别,林鸣当时虽也是工人但他书生气更重,是一个沉静内秀的人物,和刘晓嘴皮子吵得溜溜的,那不是林鸣。他不会朝刘晓大喊,他的回嘴与其说是对刘晓说,不如说是对自己说,他没有指望刘晓能懂自己为什么放着当时最光荣的职业、不错的待遇、看得到的光明前途去选择高考,他的回答只是“这是我的选择”。他是不被理解的,他的性格也不是激烈的争辩试图去得到别人理解的,就像一棵树,只是默默地扎根。

另一处是在上大学后,老师点名时,或许有些观众希望林鸣对着老师侃侃而谈,但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说着自己也没有底气的想象,怎么可能侃侃而谈,他被老师叫起来是激动的,是没那么自信的,是渴望被认同的,所以他的声音在用力在紧绷着,肢体动作也是不自然的向前倾看着老师。

其余的地方我都觉得台词很舒服,尤其是他回“魏厂长,我觉得您说的很对,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还有“高考恢复了,我要上大学”声音里的欣喜和期望,都很好。

我觉得他的演员路是未来可期的,不是看几个动图和不知前因后果的cut就能妄下定义的。

 5 ) 世界又长大了一百岁,你的抉择也有了他该有的答案

说实话,看这集之前,不知道这么紧扣主题的,竟然真的用二十几分钟在讲一个抉择,所有的画面,所有的台词,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在表现、铺垫和解释这个“抉择”,但是呢,这一人之抉择,又可以从某一方面体现出大众的抉择,民族的抉择。历来想以小见大、以点代面都需要非常有感染力的表演和表现,从这一角度看,这一集无疑是精彩和成功的。

故事以中山舰事件开始,讲述面对jjs针对gong,分裂gm队伍的关头,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在两党之间做出抉择的故事。

世事多歧路,尤其gm伊始,仿佛夜行江上,你不知道水面下有什么,亦看不清前路,这时的抉择之难可想而知,哪怕作为历史之后的我们,早已在各种书籍中知道当时的真相,但是一点一点的看这“抉择”被演绎出来,还是大受触动。

剧情中,蒋先云这个人的个性非常鲜明,首先高官厚禄是不在他的考量之中的,所以他的抉择之难,一是何种主义更利于国家的未来,二是黄埔军校校长jjs对他的器重之情和校友间的惺惺相惜之义,这里要给编剧点个赞,剧情走势非常顺畅自然,关于思量和最后选择,关于主义的热爱和坚定,台词自然而热血,一般过于激情和理想化的台词,稍有不慎,便会走向尴尬,《抉择》中却没有这个毛病,无论是台词还是演员的表现,都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的一团火,自然的迸发燃烧,然后水到渠成的走到观众心中,引起共情,激发信念感,被一百年前的理想照耀。

虽然只有二十几分钟,我们可以看出,蒋先云这个人物,是非常伟大的,熠熠生辉,或者说,王一博在很大程度上,表演出来了这些闪光点和坚定感。之前看他演谢允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非常具备逻辑感的演员,他会思量这个人的整体的性格和信念,然后在表演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围绕这个人物的完整性格,有逻辑的展开。

首先,这个人是坚毅果敢的,财帛不动心,人情不动心,高官厚禄更不动心,剧中jjs以器重说故旧之情,以委任状贩未来之利,而他不为所动,真的是志怀霜雪,心若铁石了。而面对校友“良禽择木而栖”的劝告,更是反问“gm,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继而追问校友入黄埔军校的初心,那一幕真的让人心动,王一博把声线压得低低的,观众恍然,那些劝他选择的人,才是越走越偏的人,而他不肯去做站了势大的那一方的“聪明人”,去遵从本心和理想,他那一刻的眼睛,让人相信,蒋先云,才是一个一直都没有动摇过的人,他未有一刻背叛他的信念,他未有一刻忘记过他的初心,一个在抉择时把国家的前途摆在个人的前途之前的人,一个相信历史的选择的人。

其次,这是一个非常具有英雄主义的人,古希腊神话中,英雄是半神,其实我们也亦然,世事艰难,而生半神拯救世人。他们不恋财富、不慕名利,甚至不拘私情,他的心中,是民族的走向,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存,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而一旦他找到了心中的方向,便一往无前,万死不辞。如剧中的蒋先云,在五年前,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向往和探索,以及找到方向的欣喜和渐渐的坚定,所以他在黄埔军校的刻苦和成绩的卓越都是水到渠成的,那是他赋予自己的使命,虽昼夜不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的事业。

再次,这是一个有点可爱的人,剧中好友对他的几次劝说,被他屡次拒绝,让人不由想起来在江东时候的诸葛亮。赤壁之战前后的诸葛亮,大才被孙权看中,于是派其亲兄长诸葛瑾屡次劝降,历代历史小说劝降标配亲友加名利,抵挡不了的就是吕布,把三姓家奴的帽子稳稳戴牢,可抵挡的就是关羽诸葛亮,以及这部剧中的蒋先云。对于有的人,拒绝名利容易,拒绝亲情友情知遇之情就比较难,既要内心坚定,又要口才辩给,这部分,也是这部短剧中,唯一柔软的部分,其他的,不然是铁血,不然是光芒,都是极具冲击力的部分,加了这部分缓冲,剧情便多了一点点温情,很多的坚定无畏,很多的惊才绝艳,加上一点点温情,加上比赛时候一点点急智,一个剑胆琴心的英雄便出现在观众眼前了。

整集看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力量和光明。真的像导演称赞过的那样,王一博是一个非常具有力量感的演员,无论是台词还是肢体表演,都非常的利落果敢,无论是回忆部分的少年时候还是黄埔军校时期,他的眼神戏,有探索、有渴望、有欣喜、有坚定、也有忧虑,但是,从未有过飘移,其实从蓝忘机时期就可以看出,他是可以很准确的表达眼波流转而不是眼珠乱转的演员,就这一点,便足以用微表情惑人了。肢体动作也是如此,一个被两方ldr都赏识的人,一个入学第一毕业也第一名的青年,一个被说可以领导黄埔军校的龙虎之士的人,他可以是激越的,但他一定是很稳很定的,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想来很难演绎,但是呢,我们看到的蒋先云,已经是有热情也有静气的人,内心坚定,行为果敢,让人信服。

剧中有几次对光明的表达非常非常好,一次是蒋先云少年求学时期,听毛讲马克思主义,毛主席的手,在讲到光明时,挥到光明处,非常的具有象征意义。

还有一次就是结尾,蒋先云做出了选择,他在黑夜里凝视火柴,火柴渐熄时,有人递给他一个火把,他拿起火把融入到夜行的队伍中,回头看向镜头笑了。不知道有多少观众和我一样被笑出眼泪,我们知道他走向的,是不久之后的英年早逝,他自己不知道,或者他不关心个人的命运走到哪里,他只关心他走的是正确的路,他踌躇满志的走在gm的队伍里,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他不关心自己又怎样的未来,但是他坚信,他会给我们所有人,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十几分钟的剧,把我们又带入过去的百年,剧播完了,世界长大了一百岁,当时的年轻人,那些在黄埔军校跟着蒋先云一个个报出自己的名字做出抉择的人,都已经不在,一百年后的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看剧,感慨,把自己放入整个民族中重新审视,如果这是这系列剧播出想要达到的意义,他做到了。

 6 ) 这,才是真正的觉醒年代!

不是中国照耀了理想,而是理想照耀了中国!

文艺和审美的鄙视链,你在哪一环?

在正式评论这部剧之前,我想跟各位探讨一个问题。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着不过数十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着数千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自古以来,不论对艺术品位的讨论,还是政治政策的辩经,少数精英和草根大众之间的矛盾与关联都是热门话题。毛主席在其指导无产阶级文艺工作的报告里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可是,在近几十年的文艺作品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却渐行渐远。

不知从何时起,鄙视链开始存在于各个领域里:玩抖音的瞧不起玩快手的,玩古典的看不起玩通俗的,推崇《欢乐颂》里安迪式高端现代的瞧不起《乡村爱情》里的农村式创业。

反过来,喜欢看《士兵突击》的也瞧不起各类“特种兵王”题材,喜欢《团长》的觉得《亮剑》里的乐观过于浮夸,喜欢《山海情》里“土里土气”的观众大多数对《江山如此多娇》鲜艳的色彩和“过分优越”的农村生活嗤之以鼻。

仔细思考一下,喜欢这部分的人,对另一部分的讨厌,这种一踩一捧、非黑即白的现象是如何而来的?和而不同,一个讲了几千年的道理,竟然在我们的基因里逐渐消散。

这其中,到底是谁,或者是什么一种社会艺术氛围,在不断地、刻意地制造对立?

我爱“阳春白雪”,更爱“下里巴人”!

回到《理想照耀中国》。

不论是思想者还是践行者,不论是启蒙者还是被启蒙者,不论是冠军还是陪练,不论是共产主义者还是拥有朴素爱国情怀的“愚昧”老百姓,谁又不值得我们歌颂,不值得我们赞扬?我们又是如何来筛选,值得被时代铭记的人?

当陈望道能在同一部大的作品里和刘磊磊摆在一起,两个人照样能让人热泪盈眶,会让人肃然起敬。在《守护》里,张人亚是如同钢铁般的无产阶级战士,而他的父亲,更是用一种类似“愚蠢”的固执、朴素的守信品质和父爱,展现出的光辉也丝毫不亚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光芒。《纽扣》里的章华妹,为美好生活所做的努力和那份固执,即便在最坚定的马列毛信仰者看来,也是值得钦佩和赞赏的。词曲作家王莘,梦里作词谱曲,“疯疯癫癫”地创作,是多么的可爱,他创作的歌曲又多么的令人感动!

《理想照耀中国》,四十个小故事,四十个在各行各业奋斗、奉献、牺牲的英雄和楷模,他们中有的人被写进“阳春白雪”,有的人被写进“下里巴人”,但他们所有人都被写进了中华民族复兴史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奋斗史!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中华民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住着各色各样、怀着各种美好生活期望的人。我们要做的,正如《理想照耀中国》里所表现的,是要赞扬他们,团结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而一起奋斗!

在建党100周年的这个丰碑节点上,红色的中国正在熊熊燃烧!我们应该拍出更多类似《理想照耀中国》的群像剧,讲述的不仅仅是共产党人,而只要是为了共和国的发展做了贡献的人,都是我们需要赞扬的对象。

他们是历史的石子路,也是时代的里程碑。

西方不论自由派、还是无政府主义派,最喜欢攻击共产主义的一个观点就是,共产主义所描述的社会,不仅仅只是空中楼阁的乌托邦,就连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员,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共产党员所要求的个人品质是圣人般地舍弃个人而为大家,是一种极端的利他主义的表现,是违反人性的。

对于这种谬论,《理想照耀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回应!

因为在那些不懂共产主义的人嘴里,或者假装不懂的人的嘴里,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明白共产党所推崇的无产阶级人性:

升官发财、见利忘义这些,他们说是人性,张人亚这种为了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主义人性,就不是人性了;

他们觉得,“人民需要启蒙”这种居高临下的、以上位者角度思考的思想,是知识分子的人性;而“要教育人民,首先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性,就不是人性了;

为了爱好和兴趣而参加体育竞赛的精神,他们说是人性;而为了集体、为了荣誉的举国体制下的体育精神,就不是人性了……

——这里面有多少的双标需要我们去粉碎,又有多少无名英雄的默默地奋斗又值得我们去描绘!

真正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中国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就是该如此团结大众,歌颂人民,找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冠军要有,陪练也少不得;革命思想要有,革命的思想与传统优秀思想的结合也少不得;社会主义要有,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不排斥市场经济的特色社会主义也要有!

《觉醒年代》式的李大钊和陈独秀看得太多了,但是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改变中国的力量却恰恰是被新文化运动影响到的教员、公务员、工人、学生和农民等,这些人的故事看得太少了;

李霞、冼东妹们的传奇故事看得太多了,托着冠军一往无前的刘磊磊们看的太少了;

战场上不怕死、不怕牺牲的精神看得太多了,是什么让一触即溃的国民党败军转瞬成为朝鲜战场上的铁军、是什么让“兵痞”变成人民子弟兵的认真叙述看得太少了。

《理想照耀中国》,一个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献礼剧,这次我给五颗星!

 短评

16集希望的田野看得我热泪盈眶

5分钟前
  • 午眠羊
  • 推荐

太短了,不过剧本扎实诚意满满。

8分钟前
  • 推荐

以前觉得几十年前的事,离我们并没有很远。现在真的感觉到了年代感,因为人慢慢地不在了

9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还行

在《纽扣》里,小街巷,单杠自行车,潮湿的街道,1980年那个时期的温州,为自己的生计努力奔波的章华妹,整个剧情的都让人感觉走进了自己父母那个年代。

12分钟前
  • Equinox
  • 推荐

愿世上再无拼盘剧

13分钟前
  • @_@@_@
  • 较差

主旋律群像,不是集齐了明星,傍靠了政策,就能出好作品的。说句客观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还真是近年来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巅峰

17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目前看到第五集,喜欢《纽扣》,叙事完整,小人物的理想,很现实很动人。剪辑节奏感不错,演员表现张力也到位,相辅相成。短小精悍的剧集更见功力。

22分钟前
  • 穆羽白
  • 推荐

20多分钟一集,很有良心,把事儿讲清楚就完了,不矫情不煽情,但很温情。

26分钟前
  • 派大星的好朋友
  • 力荐

终于等到了纽扣的故事,那个年代真的是不容易,好在现在祖国越来越好……想起了昨天网上的罗翔老师送给年轻人的视频,说年轻人要有责任感,忽然想起工作这几年好像越来越对其他事没有热情了,每天被压榨个半死下班了只想休息,是该有些改变了……最后,好喜欢张婧仪,希望继续磨炼演技,加油!

28分钟前
  • lovekobe0642
  • 推荐

纽扣那一集蛮好看的 歌唱祖国那一集那个滤镜用的有特点 有内味儿 再观望几集吧 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组的用心的 也可以看出导演组想要竭力还原以前的那个年代……看到了17集 现在就感觉每个故事都很好 唯一不好的是每集只有二十几分钟 故事讲不完整

30分钟前
  • 浔玉
  • 推荐

题材挺好的,和大人物小人物无关,讲的只是一群有理想的人的故事。遗憾的是每个故事的体量太小了,只有短短的一集25分钟,有时候连基本的起承转合都没有,情感得不到深化,当然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如果每个故事能有两集90分钟的话,应该会好得多。

31分钟前
  • 王喝冰
  • 还行

以小见大选题还不错,老戏骨抬轿,流量们争做最根正苗红的星星

34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每个小故事都是按照历史进程来的,就是故事太短了,没能讲完整。

36分钟前
  • 奶茶冰淇淋
  • 推荐

太短了,巜纽扣》,巜雪国的钩火》看哭了。

37分钟前
  • 刘洋
  • 推荐

Ep1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Ep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里的张人亚父子Ep3刘磊磊甘为中国女子柔道队做无名英雄陪练十六年Ep4温州章华妹卖纽扣成中国个体经营户第一人;Ep5王莘去北京购置军乐器偶得《歌词祖国》;Ep6夏荔苦守胡麻岭,开辟兰渝铁路;Ep7尤勇诚与妻子勇护滇金丝猴;Ep8红军长征炊事班九人全部葬身雪山;Ep9施洋为女工梁佩英斗争,最终走上革命之路;Ep10吴祖太为修红旗渠奉献年轻生命;Ep11陈毅安与妻子志强的革命与爱情;Ep12杜富国杜富佳兄妹的英雄事迹;Ep13渣滓洞里的何敬平与蒲小路;Ep14苗石识字记Ep15小儿麻痹症糖丸的诞生Ep16雷金玉带领乡亲们种甘蔗Ep17山东寿光蔬菜大棚Ep18小红军八妹Ep19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冰糖

41分钟前
  • 北京烤鸭生
  • 还行

这部剧从片头曲开始到片尾都是泪点,正如片头特效,小人物的信念积沙成金,影响了中国。

42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第十集《天河》。与其说是电视剧,不如说是演绎的纪录片。然而还是看哭了。

4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看得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目前播出的这些单元都不错。故事短小精悍,演员演技全部在线,场景真实高度还原。第一集片尾曲《追寻》一响起泪目。

51分钟前
  • 陶禹龙
  • 力荐

看得出团队很专业,水平很不错,可以展开讲讲么😭xiu一下就没了。第一集太凝练了,完全吃不透🙉《守护》我可以TAT,父亲守护儿子所托故事线完整,故事切入点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动人。《磊磊的勋章》我也可以,历史的光芒会更多的偏爱于功勋章上的人物,剧集讲述成功人物背后的英雄,让荣光照耀幕后,看见“平凡人”的伟大,他们也应该被看见。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觉得他很有意义。发现有些角色是由人物本人出演,意义更加不同了。《纽扣》就,还好。《歌唱祖国》的首尾呼应,让我在最后一刻真的泪崩,前面本来觉得平淡来着,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那些为国家抛洒热忱之心的人应当被记得!集中展现王莘(xin 官博说这是故土情结的喊法)的专注与投入,显得人物单纯得可爱。

55分钟前
  • 不如喝茶去
  • 推荐

景美,感人,真实,致敬先辈!老戏骨赞的,新人也期待~

60分钟前
  • yohapp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