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女

HD中字

主演:布兰达·乔伊丝 / 盖尔·桑德加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蜘蛛女 剧照 NO.1蜘蛛女 剧照 NO.2蜘蛛女 剧照 NO.3蜘蛛女 剧照 NO.4蜘蛛女 剧照 NO.5蜘蛛女 剧照 NO.6蜘蛛女 剧照 NO.13蜘蛛女 剧照 NO.14蜘蛛女 剧照 NO.15蜘蛛女 剧照 NO.16蜘蛛女 剧照 NO.17蜘蛛女 剧照 NO.18蜘蛛女 剧照 NO.19蜘蛛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蜘蛛女的世界

本片虽然以革命为大背景,并且被归入同性题材,但本质却是探讨爱情价值的电影。莫利纳即是法国歌女与蜘蛛女的化身,亦是爱情高于一切的价值化身,其男性身份其实反而是内心情感的掩护,将其生理与心理分离得更为鲜明,从而使观众更容易将其口述的电影形象作为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正如他所说:“我的内心是一个女人”。

威廉·赫特的表演十分出彩,立体地诠释出了一位陷入爱河的同性恋者形象。一方面,他在牢狱里悉心照料自己爱上的男子,尽显其细致与温柔,而另一方面,面对想要从他嘴里套消息的狱方,他虽胆怯但依旧不失理智地与之周旋,为爱人尽可能谋取一线生机。莫利纳的心中确实住着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因社会的偏见而住在一座孤岛上,无人能真正走进,于是她在自己的周围结了层层叠叠的网,隔绝的同时亦在自我放逐与迷失。当瓦伦丁被迫闯入她的世界,被迫去听她的心声,她的网也将他缠住,从此她开始渐渐与爱情融为一体。

爱使蜘蛛女重生,亦使蜘蛛女凋零。那一吻里,莫利纳彻底沦陷,那一吻后,他只为瓦伦丁活着。归结原因,究竟是爱情的力量过于伟大,还是时代太过动荡,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迷茫与不安,于是爱情成为了一种追求自我的精神寄托?于是想起了戴锦华评价《霸王别姬》的一段话:人物的强烈情感和这种情感不断失落,人物被赋予的价值和信念不断被剥夺,人物一次次被驱使向背叛,而所谓的历史则变成了一种景片式的标识。

 2 ) 小女子与痴情同志的唏嘘之夜

船长喜好同性电影,但其实我不会刻意找来看,每一次都是机缘巧合撞上的。这次撞上的是William Hurt。

在我看过的几版《简爱》里,唯独William Hurt演绎的Mr. Rochester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温柔。心想此演员悟性极高,绝非等闲之辈。翻查他的资料,果然早在1986年Hurt已凭借同性恋一角在康城,英国,奥斯卡斩获过三料影帝。让他一举成名的就是这部《蜘蛛女之吻》。

根据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讲述革命党人Valentin和同性恋犯人Molina共囚一室的故事。两个大男人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密室里吃喝拉撒,朝夕相对。有网友说这是一个活生生被“掰弯”的悲剧。我倒认为,Valentin最后改变的并非他的性取向,这个我会在后面补充。

总之一开始,革命犯要忍受这位奇葩roommate的各种矫揉造作的举动,把睡衣穿得像埃及艳后在你眼前晃来晃去就算了,还要听他绘声绘色地讲一通比琼瑶剧还“狗血”的电影故事,兴起时还把狱室当舞台自己演上一份。身为革命的献身者,Valentin对那些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之事自然抱以不屑,对阴阳怪气的Molina更是投以冷嘲热讽。

任你的革命热情再高涨,革命理想再远大,现实却是你的生存空间只有10平方米,唯一跟你说话的人是一个娘娘腔的同性恋,除此以外,只有无尽的绝望。就在这种情况下,人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Valentin生病的时候,Molina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令他发现,Molina其实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便如此,面对周遭恶意的羞辱,他也不曾改变过温顺善良的个性。Valentin渐渐接受了Molina,也开始认真倾听他的故事。

Molina曾经暗恋过一个餐厅侍应,这位男性的条件非常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高大俊朗,谦逊诚实。他鼓起很大的勇气跟对方成为朋友。在得知对方已婚后,他选择了放弃。Molina除了皮囊,跟任何平常的女人无异,心中向往美丽浪漫的爱情,苦苦找寻可托付终身的伴侣而不得。

Valentin很清楚,他还能活命不过是自己还有套取情报的价值,但他没想到当局用来套他情报的人正是身边的Molina。监狱长用假释利诱Molina接受任务。而阴谋一旦开启,事态往往超出人的操控而发展。Molina对Valentin说的话,做的事,到底几分真假,无人知晓。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他爱上了这个革命党人。Molina在假释前一晚,抓住机会,讲出最后一个故事,向Valentin表白自己的心迹: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热带岛上,住着一个奇女子。她身穿黑色礼群,被困于从她身上长出来的一张巨型蜘蛛网。一天,一名遇到海难的男子漂浮到沙滩上,她喂他进食,为他治疗,让爱滋养他,让他苏醒。他醒来的时候,凝视着蜘蛛女,看见了一滴眼泪。”

Valentin永远不会明白蜘蛛女那滴眼泪的含义,就像王子永远不知道是美人鱼救了自己,而只会爱上睁眼后看见的第一个女人。

临别那天,Valentin请求Molina帮他给组织传达口信,Molina拒绝了。理由是不想卷入这场革命。Valentin尊重他,然后他对Molina说了不该说的话:

“答应我,你再也不让任何人羞辱你。你会让别人尊敬你。答应我,你再也不让任何人利用你。没有人有权利利用任何人。”那一刻我才明白Molina为什么会爱上他,只为一个很卑微的理由:他是真正关心他的人。

接着,像影史上闪现过无数同类的镜头,Molina突然对Valentin说:“把电话号码告诉我。”

OH NO! 王佳芝在看到易先生送给她钻戒那刻,不也是无法自拔地说了那声“快走”吗?顷刻之间,整个运作良好的计划,阴谋乃至世界土崩瓦解。小人物改写了历史,小人物也把自己送进了万丈深渊。

王佳芝为什么放走易先生?我以前在豆瓣上回答过这个问题,这里再重温一遍。

有很多人说这个很明显啦,爱呗。我不是不承认爱情的因素。但我一直有所保留。我感觉应该有更深层的原因。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人的奴役与自由》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最高价值是人和个体人格,不是共同性,不是集体的真实性。最高价值不能像社会、民族、国家、文明、教会那样隶属于客体世界。这是人格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战时这样的特殊年代,深陷间谍活动的王佳芝隐约发现,集体、组织、民族、国家都是假的,只有戏里的她和易先生的感情是真的。这是她矛盾和痛苦的根源。她背叛了组织,国家,但没有背叛她自己,最终她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这点反而是最真诚的。

只知道用国家、组织的名义绑架他人的人才是最虚伪的,比如邝裕民。王佳芝的痛苦如她所言,“当我和他(易)耗着的时候,多希望你们冲进来把他一枪毙了!”但上级领导的迟迟不行动,逐渐把这个可怜的女子逼向毁灭的边缘,同时等于把生杀权交给了她。那王佳芝最终的决定就是,放他走。

我们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因为这跟我们弘扬民族大义的主旋律相违背。张爱玲却看透了这个东西。

Molina厌恶政治,他不懂也不关心Valentin口中那套崇高的革命理论,所以在他的故事里才会出现法国女特务爱上德国纳粹军官的荒唐情节。在他眼中,没有法国人,德国人,革命者,叛国者之分,只有真心相爱的人。但最终为爱联系组织,继而铤而走险的人也是Molina。结局是接头任务暴露,Valentin被一轮严刑拷打后,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有意思的是,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他梦到的并非革命最终胜利,而是和他心爱的女子来到一片沙滩上,登上小船,幸福地划向那片湛蓝的海。

所以我认为Valentin并没有变成同性恋,只是他们的心态对调了。Molina唤醒了Valentin心中的柔情,使他从虚妄的革命意识高地走下来,回归到人的视野,重新正视自己的内心和价值。

一个可怕的世界,是人与人之间被当做工具相互利用,操控甚至毁灭,不管以任何革命,战争或爱国的名义,都是非人道的。如果世界没有了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灵魂与灵魂的共振,那这个世界就不值得留恋。王佳芝和Molina都只是在一个不人道的社会做了一件符合人性的事而遭至毁灭,叫人不胜悲凉,唏嘘。

(无需下载,b站有超高清在线播放,真是业界良心。)

 3 ) 莫利纳式真爱政治

说莫利纳最后选择了“革命”,本身就是一个所谓政治正确的教材式判断,一个道德判断。

与其说莫利纳选择的是为革命党人传送口信,不如说他选择了被崇高银装素裹的“瓦伦汀”。对于莫利纳这样柔情似水的人,姑且不论他身着的是哪一件性别的外衣,他都是因爱而生为爱而死的爱情动物。选择爱情如同选择生命,生命是达成死亡的必由之途。不要亲信人们赠送给他的那顶至高无上关于牺牲的冠宇,没有人像莫利纳那样渴望生存,生存是实践爱的仅有方式。因此他从未预料死是最坏的结果,他只是对危险和无爱的苟活做出最后定夺。

甚至,我们可以说他是超性别,超政治的雌雄莫辨。

对此我们要严肃质问挟持爱的理由——是它,冠冕堂皇地朝奔向它的浪漫无助的人射出了致命的子弹!

真爱是对正义与美之爱的一个分支。瓦伦汀献身的事业并非正义与美,真正的危险是它自诩为正义和美,唱着凡人无可辩驳的赞美诗,赐予那些柔情蜜意的、凶恶刁蛮的、软弱天真的鳏寡孤独以毒鸩。

不分时地,我们憎恨的永远是一个人试图靠近和领略真善美时所遭受的诘难。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以道德之名绑架莫利纳,在他那里一切都可以被接受和原谅,因为True love is love for humanity。

 4 ) 拙见

       孤独,真诚,悲伤,怜悯,恐惧,敏感,脆弱,莫利纳的眼神真切地诉说着同性恋者的内心独白。

       冰冷的牢房将莫利纳和瓦伦丁禁锢到了一起,莫利纳似乎完全专注于自己,沉浸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中,不厌其烦的讲述着一个涉及到纳粹政治的爱情故事,瓦伦丁作为一个失去自由的反纳粹革命者,冷漠的回避着这个姿态妖娆的粉黛男子,在他看来,一个男人的谈资不应该是这些淡漠无味的情事;一个法国人更不应该口无遮拦的谈及纳粹政治。可莫利纳对瓦伦丁的观点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只是一段美丽的罗曼史,故事的重点在于女主角的服装,说过的话,一颦一笑,男主角迷人的眼神以及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这一切都让他深陷其中,至于故事牵涉到的政治问题他是不曾也不敢想的。莫利纳坚持讲诉着这段罗曼史,尽管断断续续,却总是热情饱满,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逼仄压抑的牢狱空间削弱了瓦伦丁的革命热情,却也同时在他体内酝酿着某种一触即发的可怕情绪,当透过狭隘的门缝窥视到自己的革命兄弟也惨遭迫害时,瓦伦丁心中的愤怒彻底被点燃了,此时的莫利纳如一只沉默的羔羊不安的立在一边,希望做点什么却又手足无措,这种怯弱在瓦伦丁看来是无法容忍的。
     “你不知道纳粹都对人民做了什么?对犹太人!马克思主义者!天主教徒!同性恋者!”
     “ 我当然知道,你拿我说什么,难道我还不够沉默?”
     “该死的...你知道什么?你不明白现实,他们杀了我的一个兄弟,我在做什么?我在听你讲他妈的纳粹电影!”
     “我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臭洞里思考现实,我为什么要更加沮丧?”
     “别哭了!就像个女人!”
     “我就是!”
       电闪雷鸣的爆发过后留下的是久违的平静,这样的平静看似无力,却带来了新的变化,瓦伦丁心中的芥蒂减轻了,取而代之的是接纳与体谅,开始从莫利纳的立场来思考现实,面前的这个人虽然不可理喻,却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细心体贴。对于他讲的故事也渐渐的有了共鸣,甚至开始主动询问故事的发展,平淡的欣赏一段美丽的爱情或许也是一种减轻痛苦的良药。以至于当故事结束时,两人释然的靠在墙角。
     “结束了。你觉得怎样?”
     “你讲得很好,下次讲个我喜欢的。”
     “爱情故事是美丽的,把其余的都忘掉。”
       一如既往,只是多了一份平静,少了一些聒噪。
       万恶的狱方在对瓦伦丁严刑拷问无功而返后,将肮脏的触手伸向了莫利纳,威逼利诱他去套取情报,莫利纳只得迎合,但每当他与瓦伦丁独处一室时,这一切便又淡忘了,这样的时光是美好的,他又怎么忍心去伤害身边这个至真的男人呢?他深知自己是爱上他了,只是他是瓦伦丁所需要的吗?还是一个故事,只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变成了蜘蛛女。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热带岛屿,住着一个奇怪的女人,她穿着一袭黑色的闪亮长袍,让她看上去像个手套,可怜的是,她被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所笼罩,一张从她体内长出的蜘蛛网。一天,一个遭遇海难的男人,被冲上了海岸,她给他食物,为他疗伤,用爱滋养着他,救回了他的命,当他醒来时,凝视着蜘蛛女,看见...一滴完美的泪珠从她面具里滑下。”
     “她为什么哭?”
     “我不知道。”
     “你为什么总是寻求解释?瓦伦丁,我太累了。”
     “我厌倦了痛苦,你不是唯一一个被伤害的人,你不知道,我受到了太多伤害都在心里。”
     “你哪疼?”
     “我的脖子和肩膀,为什么悲伤总是堵在相同的地方?”
       莫利纳的流露出满眼的哀伤却依旧故作坚强。
       曲终人散时会有不舍,但总该放下,获得假释的莫利纳和瓦伦丁平静的告别,一心革命的瓦伦丁请求莫利纳帮忙在通过电话向其组织传达一条消息,莫利纳敏感的回绝了。瓦伦丁意识到莫利纳的难处,只得放弃。临行前,两人相互寒暄。
     “瓦伦丁,我想让你做件事,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接吻。”
     “好的,但是先答应我一件事。”
     “我说了,我帮不了你,很抱歉。”
     “不是,不是...答应我,别让任何人羞辱你,你会让他们尊敬你的,别让任何人剥削你,没有人有权利这样做 。”
     “我答应,谢谢。”
       瓦伦丁认真的凝视着莫利纳,莫利纳点点头微笑着向他靠近。
     “什么...吻吗 ?”
     “不。电话号码。”
       两人深情拥吻。
       出狱的莫利纳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圈,母亲,朋友,曾经的情人,但一切都无法淡却他对瓦伦丁的思念。一个人盯着窗外,手中的香烟无力的飘着青烟,徘徊,踟蹰,故作镇定,却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恐慌。终于,还是颤颤巍巍的拨通了那串原本不该触碰的号码,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为爱不顾一切的同性恋男子和他幻想中的同样奋不顾身的“蜘蛛女”最终都被虚伪而冷酷的现实所吞没了…”。
        The dream is short ,but the dream is happy. And 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

 5 ) 蜘蛛女之吻


      幸好,幸好很多年以前错过了这么一部电影,否则在大部分经典电影已经被我搜寻过N个来回的今天,我基本上很难有机会享受在那样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欣赏那样一部优秀电影的快乐了。
    
      根据阿根廷作家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巴西名导演赫克托.阿尔特里欧执导的这部《蜘蛛女之吻》,片名看上去像是一部惊悚片,实际上却仿佛像是一部在监狱里某间牢房发生的独幕舞台剧。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场景没有什么变化,就会很容易拍得沉闷无趣,但是这部电影扎实的剧本和小说原作给了电影一个很好的框架,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充分利用演员的对白在狭小空间展开戏剧冲突,加之演员优秀的表演水平在框架上搭上丰满的戏肉,成就了一部奥斯卡级的优秀作品。
      电影里面展开情节的主要场景是监狱某间牢房,而两名被关押的囚犯中的其中一位为了打发时间又幻想了一个电影的场景,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一男一女两名主角,两名主角的关系以及剧情的发展暗示了两名囚犯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最后的结局,在那名囚犯对电影情节的缓缓描述中,两名囚犯的关系也慢慢由互相猜疑不信任,直到最后互生爱意。每次两名囚犯之间的关系有所转变都在那部幻想中的电影里有蛛丝马迹可寻,特别是两名囚犯在没有讲述电影情节时互相交流的精彩对白,更暗藏了许多不为对方所知的令人震惊的细节,在影片结束后慢慢回味他们在各个时段的对白,你会发现在看电影过程中心中的很多疑问其实早已有答案;其实剧本写得如此优秀,即使没有蕴藏这些暗示,很多对白也非常耐人寻味。

部分精彩对白摘录如下:
Luis Molina: The nicest thing about feeling happy is that you think you'll never be unhappy again.
路易斯•莫林纳:关于感觉幸福最美妙的事情是,你认为自己将再也不会不快乐。
--------------------------------------------------------------------------------
Valentin Arregui: Stop crying! You sound just like an old woman!
瓦伦丁•阿瑞奎:不要哭了!听起来你就像是一个老太婆!
Luis Molina: It's what I am! It's what I am!
路易斯•莫林纳:我就是那样!我就是那样!
Valentin Arregui: So what's this between your legs, eh? Tell me, *lady*!
瓦伦丁•阿瑞奎:那么在你双腿之间的是什么,啊?告诉我,女士!
Luis Molina: It's an accident. If I had the courage I'd cut it off.
路易斯•莫林纳:这是一个意外。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我就会把它割掉。
--------------------------------------------------------------------------------
Luis Molina: This girl's finished.
路易斯•莫林纳:那个女孩完蛋了。
Valentin Arregui: What girl?
瓦伦丁•阿瑞奎:什么女孩?
Luis Molina: Me, stupid!
路易斯•莫林纳:我,笨蛋!
--------------------------------------------------------------------------------
Valentin Arregui: I love you so much. That's the one thing I never said to you, because I was afraid of losing you forever.
瓦伦丁•阿瑞奎:我是那么爱你。我唯一没有告诉你的事情是,因为我很担心将永远失去你。
Marta: That can never happen now. This dream is short, but this dream is happy.
玛塔:那现在再也不会发生了。这个梦很短暂,但是梦中很幸福。
--------------------------------------------------------------------------------
Luis Molina: She's... well, she's something a little strange. That's what she noticed, that she's not a woman like all the others. She seems
all wrapped up in herself. Lost in a world she carries deep inside her.
路易斯•莫林纳:她是...很好,她有一些奇怪。那就是她注意的,她不像任何其他的女人那样。她看起来像是把自己包装得很好。她在内心深处藏得很深,迷失在世界里。
--------------------------------------------------------------------------------
Luis Molina: No matter how lonely she may be she keeps men at a distance.
路易斯•莫林纳:不管她有多孤单,她都和男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Valentin Arregui: She's probably got bad breath or something.
瓦伦丁•阿瑞奎:她可能呼吸不顺畅或者是别的。
--------------------------------------------------------------------------------

         影片开始是威廉•赫特扮演的囚犯路易斯•莫林纳在监狱中扭捏作态,语调轻柔、充满感情地描述着一部纳粹德国拍摄的宣传电影,他自己被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打动,但旁听的另外一个囚犯瓦伦丁却很不以为然,这段开头最大的作用是为这两个囚犯的性格定性,娘娘腔莫林纳感情丰富、渴望浪漫、没有追求,而政治犯瓦伦丁性格刚毅、脾气暴躁、对女友永远冷淡,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但在讲述这部纳粹电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事情,我们可以从这些事情中看到,其实娘娘腔的莫林纳性格中也有很坚强的地方,他不嫌弃屎尿满身的室友、反抗监狱长、甚至明知食物中有毒却能面无表情地吃完,而表面上暴躁,性格刚毅的革命者瓦伦丁却在病痛中哀求莫林纳让他活下来,不但将自己有个与革命者身份格格不入的资产阶级女友的事情告诉莫林纳,还把严刑拷打没能吐露的重要消息和盘托出;在电影中段,两个人的性格几乎完全掉转过来,在莫林纳幻想的电影中,那位原来憎恨纳粹的女主角也开始喜欢上了他,甚至为他复出了生命,这也暗示了在全片的结尾这两名囚犯的结局。影片最后,娘娘腔莫林纳以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的身份壮烈地牺牲,而革命者瓦伦丁却幻想着自己自由地在监狱穿行,和女朋友浪漫地在海面泛舟。其实如果按照影片开始设定的性格,两个人的结局本应该完全相反的。纵观整个电影情节的发展,两个人性格的转变凸显同性恋情节设定的重要,其实这部电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同性恋情节只是为性格转变的落差而作的一个很巧妙的设定,否则,影片结尾的震撼程度将会大打折扣。
    
      从影片的剪接手法上看,两个囚犯的情节和幻想出来的纳粹电影的情节是平行剪辑的,近年来与此类似的电影是《潘神的迷宫》,两者在情节编排方面也非常相似的,都是幻想中的故事跟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互相纠缠、互相关联,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虽然幻想中的故事情节离奇、化妆浓艳、造型夸张,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却更加峰回路转、更加残酷、结局也更出人意料。

       扮演娘娘腔莫林纳的威廉•赫特,在电影里一举手一投足,似足同性恋,如果不是看过王家卫的电影,知道这个帅哥被王家卫电影里的老太太当作青春偶像的话,恐怕真的会认为他在生活中确是同性恋。演技如此了得,难怪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为什么不是女主角?)会颁发给他,更神奇的是,有传说在监狱中与他同飙演技的革命者瓦伦丁的扮演者其实演同性恋还要出色许多,只是威廉•赫特有幸获得了这个更容易出彩的角色,否则获奖的情况也说不定会来个大逆转。
         
    幸好很多年以前错过了这部电影,很多年以后,我也许会想起幸好在那个无聊的晚上我选择的是曾经错过的经典。

娱乐指数:★★☆
艺术指数:★★★★☆
推荐指数:★★★★



                                                      2008.9

 6 ) 在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可能性之间摇摆的《蜘蛛女之吻》

曼努埃尔.普伊格,一位被遗忘的作家,然而,他却是很多电影人以及作家的灵感“缪斯”。王家卫曾说,“到了现在来说,对我拍电影产生最大影响的正是他(曼努埃尔.普伊格)。”严歌苓回忆往昔的时候说,她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蜘蛛女之吻》,后来又补看了原著,又阅读了书写普伊格的传记,因此这本小说,她流了很久的眼泪。

虽然被遗忘,但在南美文学历史上,曼努埃尔.普伊格依然是一位重量级的作家。在谈论海科特.巴班克拍摄的同名电影《蜘蛛女之吻》之前,让我们先来聊聊曼努埃尔.普伊格。因为我觉得,在我们阅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时,除了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略萨、胡安.鲁尔夫等作家时,曼努埃尔.普伊格也应该出现在书架上。

曼努埃尔.普伊格是南美文学“后爆炸”时期的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南美文学的“爆炸”时期,进入七十年代之后,“爆炸”余温暂存。此时,出生于1932年的曼努埃尔.普伊格进入人们的视野。

六十年代中期,曼努埃尔.普伊格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年代末期,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丽塔.海沃兹的背叛》。时隔两年,1970年,《丽塔.海沃兹的背叛》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图书销售畅销榜。时隔六年,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问世,这部小说奠定了普伊格在文坛的地位,也成为读者了解曼努埃尔.普伊格文学世界的窗口。

《蜘蛛女之吻》的故事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监狱中,政治犯瓦伦丁和同性恋莫利纳共居一间牢房。他们志趣各异,理想各异,人生各异,通过朝夕相处,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个微妙复杂的情感。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和愿景,这些故事勾连起当时阿根廷的社会途径和人的心理困境。

从小说到电影,《蜘蛛女之吻》让我感受最深的则是,个体在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可能性之间的摇摆。推及到芸芸众生,这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的现实。尽管时代不同,历史不同,遭遇也不同,然而《蜘蛛女之吻》就像一个带着后现代韵味的寓言,揭示着人类无法摆脱的世俗的宿命。

现实的困境:

《蜘蛛女之吻》以七十年代的阿根廷为背景,当时的阿根廷被军政府统治,从1976年至1983年之间,军政府通过发动“肮脏战争”来排除异己,导致上万人“被消失”。这段发生在独裁阴影下的历史,是阿根廷最黑暗的回忆。

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以及同性恋在当时都是异常敏感的话题,曼努埃尔.普伊格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的《蜘蛛女之吻》。作为一部结构精妙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曼努埃尔.普伊格在作品中表现了自己对同性恋人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呈现出了在独裁统治下个体的压抑处境。

1985年,阿根廷导演海科特.巴班克将这部电影搬上银幕。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海科特.巴班克是后“巴西新电影”的领军人物之一,在从影的三十多年中,海科特.巴班克致力于用影像探讨社会生活、文学以及观念中的重重矛盾和冲突。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曼努埃尔.普伊格和海科特.巴班克有着很多的相似性:

他们都将政治、权力、性以及性别作为电影的核心主题;

他们都以社会环境作为作品的大背景,从而完成自己的思考和控诉;

他们都擅长捕捉历史中的碎片,以个人命运作为落脚点,完成以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相比较小说,我更喜欢从电影进入《蜘蛛女之吻》,因为小说改编成电影之后,导演海科特.巴班克加重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使得《蜘蛛女之吻》拥有了更深厚的现实性意义。

在《蜘蛛女之吻》中,我们可以三个不同的空间,第一个是人物所处的现实空间,第二个是莫利纳描述的电影(想象)空间,第三个是人物的精神空间。三个不同空间相互交织,打破了传统电影叙事中的空间限制,营造了一个在封闭空间内部拥有无限延展性的心理空间。

在这些不同的空间里,我们看见的是人物面对的现实困境:

现实空间:革命家瓦伦丁被捕入狱,革命理想尚未完成,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的战友,另一方面要准备新的计划。同性恋莫利纳一直在寻找爱,然而他的身份却不被世俗接纳,只能苟活在方寸之间。

电影(想象)空间:借由莫利纳之口,导演巧妙地表现出了“独裁”的种种冷酷。也因此肯定了瓦伦丁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莫利纳也将自己代入其中,暗含了当时同性恋受到的迫害和不公的对待。

精神空间:电影中精神空间是对身体以及情感变化的影射,瓦伦丁刚入狱时,深受重伤,在莫利纳的照顾下逐渐恢复。当莫利纳误食了含有药物的食物之后,被瓦伦丁照顾。两者之间身份的变化逐渐导致精神空间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彼此之间找到了相互救赎的方式。

在现实之外,电影中还探讨了理想的可能性,当我们得以了解到瓦伦丁的革命信仰时,我们会被这种崇高的信念打动。当莫利纳奋不顾身的走向瓦伦丁描绘的世界时,他献祭了自己的生命,在死亡中完成了他对爱的坚守。

理想的可能:

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曼努埃尔.普伊格似乎特别清醒,他知道什么样的小说最有魅力,所以,他并没有像笔下的革命者瓦伦丁那样横冲直撞地破坏那些坚硬的东西。而是让小人物走进他构建的情境里,通过介于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情节和冲突,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最让人绝望的是,曼努埃尔.普伊格尽可能的描绘了理想的可能性,但每个人都无路可逃。

我不想从政治角度来解释理想可能存在的幻灭性,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幻灭”这个词。对寻求爱的人来说,幻灭的同义词是绝望。当莫利纳被击毙时,他眼里不再有光,因为他知道,没有完成瓦伦丁交予的任务。莫利纳死后,瓦伦丁再次被审问,只是,这次他无法再被莫利纳照顾,于是,走向了绝望。

《蜘蛛女之吻》是一部关于幻灭和绝望的电影。导演海科特.巴班克在表现这种阴郁时,采用了转化对立关系的方式,让人不停地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

我们可以把两个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看作两种对立的关系,并通过彼此的转换来看人性的复杂:同性恋与异性恋、情感与理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救赎者与被救赎者。两人在封闭的空间中相互交流理解,打破对比关系之间的界限,最后完成了身份上的互换,在死亡和梦境中完成了可能实现的理想。

同性恋与异性恋之间的转换:电影一开始就将莫利纳定义为狂热的情节剧爱好者,瓦伦丁是狂热的革命家,两者之间的共性为之后的身份互换奠定了基础。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莫利纳爱上了瓦伦丁,而瓦伦丁也从最开始的厌恶变成了最后的接受。

情感与理智之间的转换:莫利纳在讲述电影的过程中,他将自己视为电影中的女主角,一直在寻找可以依靠的肩膀。当他被假释后,他戴上鲜红的丝带,此时,理智取代了情感,他献身于更为崇高的事业,成为瓦伦丁的革命战友。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转换:如果说莫利纳代表的是大众文化,那么,瓦伦丁代表的就是精英文化,在结尾处,莫利纳献身于瓦伦丁的革命事业,而瓦伦丁则走进了莫利纳的电影世界,两者在死亡和昏迷中完成了转换。

救赎者与被救赎者之间的转换:瓦伦丁被莫利纳救赎,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而莫利纳被瓦伦丁救赎,摆脱了情欲的纠缠,走上了光荣的革命之路。遗憾的是,彼此的救赎最终败给了独裁,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清晰。

在《蜘蛛女之吻》中海科特.巴班克就像一个魔术师,用影中影的叙事手法带领着观众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穿梭。我们无法知晓,这是命运对小人物的玩弄还是导演对角色的玩弄。革命者和同性恋发生关系,同性恋变成革命者,革命者迷失于梦境,同性恋死于政治。生命在荒谬在此呈现,理想的可能成为一出华丽的悲剧。

从小说到电影,《蜘蛛女之吻》呈现出来的并不单单是历史悲剧,导演海科特.巴班克利用自己掌握的视觉符码暗示了人物所处的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幻灭,也突出了在压抑环境中个体欲望的压抑和扭曲。个体的困境在电影中表露无遗,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迷宫,他们只能生存于“蛛网”之中,在死亡和梦境里绘制理想国度的地图。

 短评

想要抓住男人的心 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william hurt的角色也算是个“英雄”了 至少在我眼中

7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爱情是一个间谍无法承受的奢侈品” 没多大吸引力的老片,个别段子有亮点,但剧情整体还是慢。

1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William Hurt...我景仰你.....男人都去搞基吧,把政治還給女人

12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电影是好电影,可惜在看完这张碟之后,我的苹果硬盘就此挂了。

15分钟前
  • 松花蛋
  • 推荐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快乐还是悲伤地死去。”“我爱你,希望你不要觉得恶心。”gay爱的只有real man直男,而真正的直男必定爱的是直女,当gay爱的那个男人也爱上了他,那个男人也就不再是直男,gay也就不会再真爱他。所以说gay永远都得不到真爱,只能接近真爱。这是gay的真正悲剧来源,每一个gay都是一位悲情的蜘蛛女,困在自己织缚的网上。这是我在高中就懂得的道理。

19分钟前
  • 多巴安
  • 力荐

看过一部分,很难入戏,都快忘了讲的嘛了。貌似很久之前看《十年》的时候主角高郁提到过这个小说。

23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同性恋与革命者的对话,宿命般的爱情与命运,那些华丽的措辞与每一个夜晚都浪漫的要命,而极致的浪漫将带来极致的悲剧。愿每一个人都能不再受到侮辱,谦卑而又有尊严的活着。

25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力荐

哪怕后期重新剪辑和配音折腾了十四个月,还是很难赶上小说的神韵。戏中戏比例太大,蜘蛛女的故事反而蜻蜓点水曼努埃尔 普伊格的原著手法纯熟,各种细节和信息都从对话交待了,剧本思维写作

29分钟前
  • 张华弥
  • 还行

直男是怎样被掰弯的=。=

31分钟前
  • 囍夭夭
  • 还行

“只有他(她)自己知道,他(她)是快乐还是悲伤地死去。”浪漫得要命, William Hurt太妩媚撩人了,夜晚监狱里就寝的哨声吹响,灯光熄灭,她的电影就开场了。

3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推荐

看完电影《紫色》,发现同届奥斯卡奖提名最佳影片的刚好有这部计划要看的《蜘蛛女之吻》,于是就顺便观影了。 -2021.07.06 → 08.04 ——1.威廉·赫特凭借片中饰演的同性恋角色Luis Molina获得奥斯卡与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2.据说王家卫拍摄《春光乍泄》有受本片原著小说的影响?3.-瓦伦丁,在我生命中 只爱两个人,我妈妈 还有你。-我会想你的,莫利纳。-至少想我的电影。-是,当我睡觉时,或许会想起你 和你那疯狂的电影。-每当我看见糖果时 会想起你。瓦伦丁,我想让你做一件事,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接个吻。-好的,但是先答应我一件事。-我说了,我帮不了你,很抱歉。-不是,答应我,别再让任何人羞辱你,你会让他们尊敬你的,别再让任何人剥削你,没有人有权利这样做。-我答应,谢谢你。

3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监狱,同性恋,讲故事

4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奥斯卡和戛纳双料影帝恩……NB

4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很好,舒缓有度,小空间与大想象,台词真棒,阿根廷这街景、夜晚、灯光、气氛,总有一种哀感顽艳的颓败之美,适合同志题材,怀疑王家卫是看了这个片子,才将《春光乍泄》外景放在阿根廷的。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最讨厌全是闪回的电影,编剧偷懒、导演偷懒,剧情的衔接也省事儿了....

46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我终其一生等待着一个真正的男人。然而真正的男人只想要真正的女人。” 好故事,好剧本,好角色;政治犯和同性恋犯,各自的故事;纳粹电影和牢笼现实的纠缠;从莫利纳讲述的电影结尾的悲剧可预见他自己的命运;热带孤岛上的一个被困于自我囚网的蜘蛛女,遇见一个迷失于荒岛的男人

47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推荐

William Hurt really knows how to performing like a crazy but cool homosexual! I also love the way he speaks!

52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the dream is short ,but the dream is happy. And only he knows if he died happy or sad.

5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当二十一世纪的适婚男女们尚在待价而沽,为各种硬指标而大伤脑筋时,远在1980年代的这部电影却呈现出了一种抛弃了性别界限和一切世俗气的伤感又美好的爱情。

58分钟前
  • Vivian
  • 力荐

革命所追求的「自由」与同性恋者追求的爱情与人生似乎有相同之处,魔幻的意义除了「戏中戏」以及「政治不正确」的隐喻故事,还有两者在现实世界中处于的尴尬而荒谬的位置。

1小时前
  • 451½°F™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