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和鲻鱼

HD

主演:哈比·布法莱斯,阿弗西娅·埃尔奇,艾丽斯·乌里,布鲁诺·洛歇,奥利维尔·卢斯托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2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3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4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5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6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3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4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5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6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7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8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9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爱你,一如家人

在金马奖的加映场中,我看了这部电影。看过以后才发觉,原来金马影展手册的封面就是它的剧照——父亲、女儿、女儿的女儿。话说,这本该是一家人,然而他们是,也不是。

父亲老了,被老板辞退。他有一大家子的儿女,只是孩子们的妈妈已成了前妻。他会来看望他们,心里装着挂念,脸上却笑不出来。再新鲜的鱼拎进来也只闻得到腥味,满屋子的争吵,满屋子的怨气。拥挤的小餐厅里塞不下五个人的隔膜,除了那不懂事的外孙女,能让他抱在怀里暖暖地亲。

胖妈妈的手艺很好,能做出美味非凡的库斯库斯。一大家子吮指品咂,嘻嘻哈哈地说着重要、不重要的话。琐碎的新闻,零散的八卦。吃啊,吃啊,说啊,说啊,每个人都拼命地笑,却看不出哪个人真的幸福。两个儿子去送库斯库斯,其实是想让父亲回家。一个长发女孩坐在桌旁,他的情人是这女孩的妈妈。儿子们说这是个垃圾堆,父亲脸上露出少有的憎恶,摇摇头,就是不肯回家。

“你那么热情,那么独立。可我却什么也没有。我给不了你和琳任何东西。”这是他心里最深的痛苦。可是那一大家子的男男女女却没有一个人在乎。寂寞的小屋里冷冷清清,然而却有他最爱的女人和最贴心的琳。这个与他没有婚约的女人却真正会为了他心碎,这个与他没有血缘的女孩却真正会为了他心急。

她像秘书一样陪他跑各种机构,见各种人,申报材料,争取贷款。最后,他们只赢得一个机会,一个宴请所有贵宾的机会,一个向所有人展示库斯库斯美味的机会。然而,这个机会却对琳和她的母亲关上了门。因为会做库斯库斯的人是他的前妻,招待宾客的人是他的儿女。在那艘漂亮的餐厅大船上,他们才是“一家人”。而她和她的女儿只是几米之外,隔窗哭泣的人。他当然希望她们来,因为这餐厅就是为了她们而开。可是,她却退缩了——在名正言顺的“家人”面前,她觉得自己没名没分。

最勇敢的是琳,拉着母亲的手走进餐厅,一袭盛装,坦坦荡荡。最聪明的是琳,救场如救命,没有库斯库斯还有年轻的身体。当灯光重新亮起,你看见那火红的肚皮舞裙,还有那美丽而又忧伤的脸。那凸出的小腹,并不具有迷人的线条,然而她却在火辣的扭动和传情的撩拨中,跳出了最最动人的性感。一个女孩,用一种豁出去、拼了命的姿态跳啊跳……只为了不让那个开餐厅的男人伤心。她用智慧和身体保护那个被叫做“爸爸”的人。母亲看到女儿的舞姿,悄悄地离开热闹的人群,煮了一大锅库斯库斯。那是躲在华丽礼服后面的贤惠,那是一个“妻子”最朴素的支持。

他不想回去,因为在那垃圾堆似的小房间里,他找到了叫做“家”的东西。

 2 ) 歇斯底里的生活

歇斯底里的生活

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射手座。2008年《谷子和鲻鱼》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2010年《黑色维纳斯》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2013年又凭借《阿黛尔的生活》斩获第66届戛纳金棕榈。

很遗憾,这几部作品目前为止只观看了《谷子和鲻鱼》,从故事上来介绍就是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内部矛盾重重中举步维艰寻求新生的故事。我必须承认所有的电影A类大奖都是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柯西胥这样的年轻移民导演一定会加入在法国对于阿拉伯移民的歧视。而他的社会性让我轻而易举的带入自己的处境,所以在观影期间压力很大,十分焦虑,几度中断。在码头在码头工作35年的老人被解雇,争执一番后只能接受。他从码头骑车,带着一箱鱼回前妻家受到妻子的不理解,从冰箱里拿出冬鱼看了看又带着鱼去女儿家。故事的鲻鱼成为了麦高芬,影片的法语名La graine et le mulet中mulet在瑞典语里译为阴沉。如果生活是鲻鱼,我想谷子代表种物,巴赞说;在这生命的世界上,我们只是抛在海滩上的几粒种子。无论是奔跑欢笑舞蹈歌唱音乐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谷子,阴沉的生活里有些欢乐存在牵制着我们的信念成为了活下去的动力。

从镜头语言来看大量的人物面部特写以及单个镜头长度完全可以看到摄影的功底,拥挤,脏乱,喧嚣让一些普遍意义的电影美感逊色不少,但是镜头又转到室外场景的时候却发现无论是天空还是轮船又散发着别样的美丽。它就那样存在,我们无暇顾及,生活已经束缚到我们无法看清周围。最经典的两个吃饭场面一个属于前妻家的聚餐和最后饭店开业邀请参观,这两场戏吧人物的关系串联起来,整体感却在那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给观众交代的很清楚,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人物塑造的差。当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时,观众辨别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故事的最后男人不断的奔跑想要回自己的电动车,绕着圈不停的跑,而继女为了拖延时间在宴会上跳起了精彩绝伦的肚皮舞,男人在墙角气喘吁吁,继女的母亲端着谷子饭进了餐厅,我们以为希望到临了,可是男人却倒在了地上,影片结束。

生活到底是什么呢?阴沉沉的希望。

 3 ) 外部世界

他可以将……题材……升华至角色无力去改变其他人的错误和外部世界的无情。他的命运,不被自己的欲望所主宰。——仁直

————————————————————————————

仁直的这个角度在理,特别当你把《谷子和鲻鱼》、《躲闪》、《伏尔泰的错误》联系起来看。主人公无不是被控制不了的外部因素裹挟着前进,而且从影片开场的激励因素起便是如此。

《鲻鱼》主人公突然失业,决定创业,然后便是与各个政府部门的交锋及失败,儿子带走了鱼丸粗面(我没记住名字)导致宴会开饭时间无限延迟。这个[意外]搁在一般叙事里可称是败笔,在柯西胥这里,[不顺心]便是主题。

《伏尔泰的错误》主人公来法、丢钱包、恋爱、为户口假结婚、没结成、抑郁成病、住院、被神经质女纠缠、再纠缠、再纠缠、终于搞上了、然后便被逮捕。

《躲闪》中明确地表现出上述特点(主题)的,是主人公的射墙好哥们为他抢手机、揍女孩,为哥们的示爱讨要一个明确的答复。可笑的是,他都没搞懂他哥们到底爱的是哪个!这使得这个桥段的设计更像是对该主题的一个比喻、一次概括。与这相比,警察的到来尽管让人震惊(因为其不加修饰地对暴力的使用),但也不过是比喻的一个演绎罢了。

所有这些都是意外,而三部电影的主人公也都是被动的,其被环境逼迫至此,他们的性格本也是如此。

最后,是柯西胥标志性的无果而终。电影引入一个外部因素,跳脱了之前的叙事范畴,导致先前的努力或挣扎全部付诸东流。《鲻鱼》是偷自行车的小孩,《伏尔泰的错误》是警察,《躲闪》也是警察。尤其是最后这部,警察打败了在场的所有人。

每一次遭逢都停下来慢慢剖析,不厌其烦、让人焦躁,于是呈现出来的便是切骨的真实:《鲻鱼》中的60岁失业渔工、《躲闪》的高中少年、《伏尔泰的错误》的水果贩子的生活的真实。不承诺会有结果,发展到哪里就是哪里,即便影片结束后再接一场戏,也还是一样的无休无止。

不能不谈政治,《伏尔泰的错误》标题即是对自由、公正旗帜鲜明地质疑。《鲻鱼》、《躲闪》的政治议题也首先是法国的突尼斯移民问题。但在前述主题的主导之下,这个政治话题并不令人嫌恶。生活本就不易,他们只是更困难一些(因民族身份而不被信任)。

他们,三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主人公,势必要跟政治发生冲撞,《鲻鱼》的老头儿想开店,必须要办各种手续,就像中国人民想要看病,就得容忍不合理的医疗制度的恶果。这个,在以个人与社会(他人、外部世界)的冲突为基础展开的故事中,是规避不开的。

 4 ) 论柯西胥电影的“他者”关注

阿布戴•柯西胥的电影总是探讨着一些世界性的主题:人权、政治、移民、阶层、家庭、爱情等等。他对这些主题的关注,是通过对“他者”(见尾注1)的观察和描述来实现的。柯西胥的每一部影片中,都以明确的“他者”群体或个体为主要人物,电影主题的世界性特征正是表现在其对于“他者”生存状态的关注、“他者”主体性诉求的关心、“他者”宿命的反思这几个方面。 以“移民者”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作为一名突尼斯裔的法国导演,柯西胥对北非移民群体在法国主流社会中生存状态的关注不是偶然的。在他的五部电影中,有三部是直接描写“移民者”生活的:描写非法移民的《伏尔泰的错误》,描写巴黎郊区北非移民青少年爱情生活的《躲闪》,以及描写北非移民家庭生活及奋斗故事的《谷子和鲻鱼》。影片中,“移民者”是“他者”,而相对于“他者”的“主体”则是法国的主流社会。 《伏尔泰的错误》和《躲闪》(柯西胥的第一、第二部电影)中,对“主体”的直接描述是极少的,故事中的“移民者”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是完全割裂的。在《伏尔泰的错误》中,雅莱作为一名非法移民,他需要躲避来自于“主体”的搜索和驱逐,“他者”和“主体”之间是一种非常紧张的对立关系。但影片并没有将这种对立关系作为主线,而是着力于刻画主人公的情感遭遇和心理历程。《躲闪》中的巴黎郊区移民后裔群体也是在一个很封闭的圈子中生活,与主流社会没有任何的互动。这两部电影主要侧重于描写“他者”群体内部的关系。然而,“主体”并不是缺位的,在《伏尔泰的错误》结尾,尽管雅莱已经和露西建立起了温存的依赖关系,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却突然发生了雅莱被警察(“主体”最尖锐的代表)逮捕,进而被驱逐出境的意外事件;《躲闪》中,通篇几乎没有“主体”的出现,只在几个年轻人进行激烈的情感谈判时,突然插入警察暴力搜查和盘问的场景。“他者”与“主体”的矛盾不是故事的主线,但“主体”对“他者”的影响是非常强烈和绝对的。不论“他者”群体内部是和谐的还是动荡的,只要有“主体”的介入,一切都崩塌了,陷入了一种完全被控制的状态。 在手法上更为成熟的《谷子和鲻鱼》中,除了“他者”群体内部关系外,“他者”与“主体”的关系也成为了影片的重要线索。在主流社会的地域上生活了几十年的“移民者”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虽然还是有着明显的鸿沟,但他们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逐步同主流社会进行交往,并且产生了主体性诉求。影片以一个移民家庭的生活为背景,围绕着下岗工人赛门(这个家庭的“父亲”角色)想要在一条破船上开一家阿拉伯风味餐厅的这条主线展开。赛门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来自于“主体”所设置的障碍。“主体”的代表人物是若干个有趣角色:正襟危坐的银行信贷经理、公事公办的市政府官员、苦口婆心的食品卫生局(也可能是工商局)工作人员等,他们长着主流社会的脸孔,以纯正的法语说话,礼貌地回应着“他者”的诉求。反讽的是,“主体”尽管看上去不那么好说话,但是他们在制度的框架内愿意同赛门对话,甚至积极参加赛门为了开餐厅而举办的聚会;最终聚会差点失败的原因恰恰出在“他者”内部——赛门的儿子中途离开并错将主食带走。这里有一种反思:“他者”主体性诉求的失败并不一定是来自于“主体”的控制,“他者”群体内部的问题有时也是阻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部影片中,问题的本质是移民群体“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当家族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而它的弱点在于,每个成员往往是不可替代的,一旦有一个人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可能就崩溃了。与之相对,主流社会则是“法治”的,个体的力量服从于制度的规范,所以即使有人出现了问题,系统也能够尽快地恢复原有秩序。 以“边缘种族”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如果说《阿黛尔的生活》是柯西胥最纯粹、最浪漫的电影,那么《黑色维纳斯》则是他最沉重、最严肃的作品。影片以真实事件为依据,讲述了19世纪初,南非土著女性萨拉•巴特曼被主人诱骗至欧洲,作为“野人”巡回表演,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17和18世纪时,伴随着欧洲人扩张而来的战争、疾病和饥饿,非洲好望角以狩猎为生的科伊桑部落濒于灭绝,幸存者沦落为侵略者的奴隶,被蔑称为“霍屯督人”。对很多欧洲人来说,他们是不属于人类的类人猿,甚至可以随便杀戮。萨拉就是科伊桑部落的一员,以“边缘种族”的“他者”身份出现在欧洲大陆,“主体”是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盛行的整个欧洲社会。 在这部影片中,“他者”与“主体”的关系是令人心碎的。“他者”全然处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为“主体”所利用、所消费、所研究。利用萨拉的是求财心切、贪得无厌的主人(先是萨拉在非洲的奴隶主,奴隶主后来又将其卖给了驯兽人),他们强迫萨拉进行“野人”表演,鼓励观众去触碰她的身体甚至臀部以获得刺激,在她无法进行表演后又将她送到妓院卖淫,最后甚至将她惨死后的尸体卖给了科学研究者。比起利用者,消费者更是一个广大而又恐怖的群体,英国、法国喜好猎奇的平民和贵族,在萨拉身上获得了奇观式的体验,他们贪婪地观赏她的表演、触碰她的身体,甚至观看她的性器官。最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对萨拉的态度,博物和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为了证明他的人种理论,将萨拉像动物一样测量、观察、解剖、展览。“主体”的冷漠、残酷,对“他者”完全漠视,是这部影片最发人深思的。 然而柯西胥并没有放弃站在“他者”自身的角度对其生存状况进行理性反思。影片中,“主体”并不全都是残酷的个人,也有一些具有同情心和人权意识的个体,比如将萨拉的主人告上法庭试图解救她的人道主义者、居维叶的助手、驯兽人的女同伴,他们身上闪现出了人性之光。而萨拉对她自己又做了什么?她并非没有过机会,在法庭上,主人对她的控制行为遭到了众口一致的抨击。当她自己作为最重要的证人出庭作证的时候,她却放弃了解救自己的权利。在法国,她拒绝了科学家们检查私处的要求,却似乎没有反抗就成为了为主人赚钱的妓女。“主体”控制最可怕的结果并不是禁锢了“他者”的身体,而是禁锢了“他者”的心灵,使其丧失了战斗性,臣服于人性中的怯懦和脆弱。 以“女性”为对象的“他者”关注 柯西胥是一个非常善于刻画女性角色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中有许多充满魅力和生命力的女性。不是说男性角色不重要,而是他们往往比较木讷或单调,为女性角色的光芒所掩盖。以“移民者”和“边缘种族”为对象的“他者”关注中,柯西胥关注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但以“女性”作为对象的“他者”关注,在他的电影中并不表现为对女性权利的主动关注,而是表现为对女性作为“他者”的写实叙述。和绝大多数的男性导演(以及部分女性导演)一样,柯西胥“理所当然”地站在“女人是他者”(父权制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逻辑)的角度去构建影片中的两性关系。 除了《阿黛尔的生活》中的艾玛,柯西胥电影中的女性几乎都以“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处于一种对男性的依赖之中,不论是身体上的或是情感上的。《伏尔泰的错误》中最令人困惑和着迷的女性角色露西,是一个在身体上无法摆脱男人的女性,她的安全感来自于和男人的性关系。即便雅莱最后在精神上给她以依赖感,她依然需要肉体上的亲密。《躲闪》中的丽迪娅表面上对男孩的追求不屑一顾,但是当她真被追求的时候,她又变得一点都不酷,患得患失。《黑色维纳斯》中的萨拉,是一个完全被男人控制的物化了的女性,她的反抗经不住男人(驯兽人)一个诱骗性的吻。《谷子与鲻鱼》描写了一群为夫权和父权(集中在男主角赛门的身上)所控制的女性:母亲对前夫赛门余情未了,女儿们试图把父亲从他的情人那儿夺回来,希望重建一种父权体系下的家庭关系;赛门情人的女儿丽姆,在恋父情节的主导下,全心地帮助他开餐厅,当派对因为赛门儿子的错误而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她又献出了自己的舞姿和身体将宾客们成功挽留住。至于《阿黛尔的生活》中的阿黛尔则是一个无法摆脱失恋痛苦的女性,当爱人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和事业,她却依然深陷于爱情中无法自拔。 这些女性都不具有独立性,无法从自身获得安全感和完整感。她们和世界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用女性的身体甚至性。在柯西胥的镜头中,唯一具有独立思想和明确追求目标、不受困于情感纠葛的女性只有《阿黛尔的生活》的艾玛。艾玛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为的独立女性。爱的时候轰轰烈烈,离开的时候彻底决绝,不像一般女人那样藕断丝连,患得患失。她的人生有多层次的完整追求,不仅是爱情还有事业,两者缺一不可,后者甚至更重要。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一个女性角色被导演设置为女同性恋者,并且在与爱人阿黛尔的关系中扮演了一个偏男性的角色(阿黛尔在与艾玛的共同生活中沦为了家庭主妇,是典型的“他者”)。 男性的“主体”特征在这些影片中异乎寻常地明确,不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物或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对女性的控制力或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在《伏尔泰的错误》、《躲闪》、《谷子和鲻鱼》中,导演对男性的主体性特征是描述性的。在《黑色维纳斯》中,男性的“主体”控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谴责和抨击。柯西胥关注的并不是女性作为“他者”在两性关系中是否是正当合理的,也并没有去重点关注女性作为“他者”的主体性诉求。即使在《黑色维纳斯》中,萨拉的主体性诉求主要是作为“边缘种族”的“他者”而产生,作为“女性”的主体性诉求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将“边缘种族”视为“他者”并以此为控制的依据是反人权的,但将女性视为“他者”是“约定俗成”的,这里存在一种视角上的局限性。 结语:狂欢与宿命 “他者”群体和个体在柯西胥电影中充满了生命力,尤其是在一些狂欢式的场景里,这种生命力在景框中呼之欲出。《伏尔泰的错误》球赛后的狂欢、《黑色维纳斯》中萨拉近乎真实时间长度的“野人”表演、《谷子和鲻鱼》结尾丽姆火辣撩人的肚皮舞、《阿黛尔的生活》中的聚会、游行——赋予了这些影片以很浓烈的质感。然而,作为主人公的“他者”个体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掌控,他们的结局都有一种宿命性的特征。《谷子和鲻鱼》的结尾,一边是聚会上众人为丽姆性感舞姿所倾倒的狂欢,一边是赛门无望地追逐摩托车的宿命式场景。——狂欢与宿命共同构成了柯西胥电影最迷人的特质。 雅莱的宿命由“主体控制”所决定,他的遭遇来自于其“他者”身份与主流社会规范的不相容。《黑色维纳斯》中,“主体控制”的可怕不仅在于对萨拉人身自由的限制,更是在于对她心灵的禁锢,心灵的不自由是萨拉最大的悲剧,也是她宿命的根源所在。而后,柯西胥在进行“他者”宿命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主体控制论的思路,进一步在更多样的背景中探寻答案,并且取得了很有说服力的成效。赛门失败的宿命其实已经和“主体控制”基本脱离了关系,他者群体内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深层次原因。而在阿黛尔的宿命问题上,导演暗示了阶层差距是摧毁爱情的本质缘由。 柯西胥对宿命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他的表达方式直接而真实,有时甚至非常残酷。当雅莱似乎已经获得了幸福的时候,不幸从天而降;当赛门的计划即将成功的时候,意外突然而来;当阿黛尔深陷爱情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爱人却是那样地冷酷决绝。在柯西胥的“他者”关注中,“他者”对宿命的抵抗,宿命对“他者”的捆绑,惊心动魄地纠缠在一起,充满了张力! 注: 1“他者”是一个很古老的范畴,肇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而将人自身与宇宙万物区别开来,“主体”与“他者”的二元关系就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命题。时至今日,“他者”在西方文化中依然经常被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与自身相区分的从属性对象来界定。“他者”经常指向的对象有:相对于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人民、相对于白色人种的有色人种、相对于西方社会的东方社会、相对于男性的女性、相对于异性恋的同性恋等等。

---------- 欢迎关注本文作者新作:

 5 ) 《谷子和鲻鱼》:古斯古斯 法式饮食男女

■片名:《谷子和鲻鱼》(法国)

■导演:阿布戴·柯西胥

■上映日期:2007年12月12日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可能是去年最好的法国电影,获得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力挫汤唯的最佳新人奖。贝吉先生不想老无所依,他要开家船上餐厅,为此不懈努力。

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去年《谷子和鲻鱼》参加威尼斯竞赛,跟《我不在那里》引发了评委间针锋相对的争执,后来并列评委会大奖,结果是《色·戒》渔翁得利,笑到最后。国内媒体报道时一度采用错误译名《种子和骡子》,甚至6月份上海电影节的排片表上也是以讹传讹。可光看剧情梗概,对《谷子和鲻鱼》这个片名又很难说出个所以然。简介文字里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一在地上、一在水里的名词,甚至你要是个粗心鬼,看完影片后再被叫来解释片名,依然是如坠云雾。

简单说,谷子和鲻鱼是一种名为“古斯古斯”(couscous)食物的重要组成,谷子(小米)是主要原料,加入鲻鱼等是为了更加美味可口。古斯古斯常见于北非阿拉伯国家,如突尼斯、摩洛哥,也称为阿拉伯烩饭或古斯古斯小米饭。《谷子和鲻鱼》中,贝吉先生一家生活在法国南方靠海的小城塞特,他们属于突尼斯裔移民(柯西胥本人就出生于威尼斯,后迁至法国,属第二代移民),家庭聚餐乃至宴会款待时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就是古斯古斯。贝吉先生跟妻子离异分居,年老失业后另谋出路,他打算改造一艘旧轮船开家阿拉伯餐厅,主打菜式就是古斯古斯。

贝吉先生有个不中用的儿子,他在外偷情败露,跟妻子关系发展到水火不容的态势,这也让整个家庭为之负累。前妻精于烹制古斯古斯,能把平淡无奇的一道菜式做成人间美味。贝吉先生有个相好,她是一家旅店的老板娘。老板娘的女儿丽穆跟贝吉先生无话不谈,有着很好的忘年交情。贝吉先生开始为餐厅的事情奔走操劳,申请贷款、办理许可,丽穆陪着他完成琐碎程序。他们决定试着招待下当地社会名流,借机证明有能力开好餐厅,同时政府工作人员也可以实际考察下。所有家庭成员开始围绕晚宴忙碌起来,超大分量的古斯古斯准备就绪,每个环节也经过计算考虑,一切准备就绪。但酒到酣时,宾客们却迟迟等不到着那道众人口中美味惊人的古斯古斯。

《谷子和鲻鱼》就是围绕贝吉先生展开的一个故事,不断外延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其中。贝吉先生的儿子和媳妇,贴心懂事的丽穆还有评头论足的老头们,都经过精心设置。前半段叙事量大,却埋下众多伏笔。不知不觉中,故事渐入佳境并在最后爆发,冲突矛盾一拥而入。

纵观全片,对白语言的运用相当突出。家庭聚会上众人津津有味吃着古斯古斯,发出心满意足的赞叹同时交换着大小事情的看法。丽穆费尽口舌去说服母亲参加晚宴,女儿们对丽穆母女出现的不满。大量特写短镜头,捕捉和放大人物的面部表情,该方式固然可以理解为对突尼斯族群的关注,更多却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柯西胥解释起贝吉先生的由来,他与离去的父亲有关,柯西胥一直想拍一部以父亲为中心的片子。正因这张文化和情感的亲缘,促使他采用了一批非职业演员,贝吉先生的演员正是父亲的工人朋友。

(Spoiler Alert!)

开餐厅是贝吉先生不服老、自食其力的举动,结尾几个顽劣不化的少年,一次次挑衅和激怒着他,看着贝吉先生疲于追奔,那身影是相当残酷。就在之前,他忍受了儿媳妇近似歇斯底里的情绪崩溃,滔滔不绝的哭腔俄语从她嘴里跑出,那是相当折磨(当时我注意了下电影院内其他观众的反应,侧身摇头的大有人在)。为了晚宴不被搞砸,丽穆设法拖延时间,献上了来自突尼斯传统的肚皮舞,加上跃动节奏的敲击音乐伴奏,满船宾客的激情无不为之点燃,那是相当欢快。柯西胥没有见好就收,他让丽穆的舞蹈跟贝吉先生的脚步交替出现,采用别有用心的平行段落,观众会感觉时间被有意拖长。导演称另一面的人物依然存在着继续发展的可能,不过那样会让影片太长(目前片长两个半小时),只好作罢。

http://bjyouth.ynet.com/viewpdf.jsp?psid=41731856&pgn=C&ppn=3

 6 ) 肚皮舞拯救世界

首先谈谈后期的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是身材不容恭维,不符合现代东方的审美观,那肚子与其说丰满,不如说是疑似怀孕,但最后的肚皮舞却体现了导演为什么要选她演这个角色,不是因为漂亮,而使因为肚子有肉……
记得十多年前看新闻采访一个中国的肚皮舞教练,她说了,瘦了不行,跳肚皮舞,必须肚子有肉,要抖得起来。果不其然。
所以我对继女的疑问只剩下了一点,为啥胸部以下胖成那样,脸蛋却还是瘦瘦的瓜子脸?

电影后期一直很压抑,虽然不愿意,但电影还是顺应着各种巧合一路滑向悲剧,我觉得最难受的是媳妇发飙的那段,镜头直直的对着泪涕横流的女人,高分贝的噪音中,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的吐沫穿过屏幕溅到我脸上,虽然听不懂她的话,但是越来越难受,最终我不得不把音量调至静音,以避免心理崩溃,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好的,女人憋闷到极致大发雷霆,密友在一旁添油加醋,老人心里有自己着急的事但却不得不听着媳妇发牢骚,而在某个地方,一切罪魁祸首的大儿子在和情妇逍遥着,根本不知道开车自己带走了老人为儿女着想的未来。

最后结局会怎样呢?后妻把旅店的饭带来了,但是要做成古斯古斯拿上卓还需要多长时间?继女面色很差,是否会中途晕倒在舞台上?同业的竞争者早已商议好了不给这个对手一点机会,他们会善罢甘休?而就算古斯古斯的风波化险为夷又如何?作为计划核心的老人已经孤独的倒在了路边。

 短评

一堆特写实在受不了,记录式拍摄容易失控,在给小女孩换尿布那边太多穿帮,在家里聊天的段落明显太长,导演控制力不足。剧本还行,就是每个人说一大堆,最后说这是生活,太刻意,最早在海滩上卸鱼的工人就说了,太做作了

9分钟前
  • 非灰
  • 较差

法国新生代导演阿布戴·柯西胥作品,本片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讲述了一个法国的阿拉伯移民家庭的故事,对话太多,有些拖沓,2个半小时太长了,压缩下也许更好。

11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等了一晚的盖饭》。结尾不错,但真的是略长啊,看完下来觉得开头其实没必要整那么多的。关键是我觉得台词是不够精啊,里面女人吵架都是一句变十句(厉害的是说十分钟都是一个意思),小美女那段也就算了,后面那位把我直接搞崩溃啦⋯⋯

1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从头到尾几乎所有的事件都比预料中应该出现在电影中的来得长,当你觉得早该切掉的时候它却仍在继续,无论Julia的哭诉,Rym的肚皮舞,还是Slimane追赶的自行车。效果惊人。

17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4.5星。那些影响叙事进程的超长片段回味起来是非常合理的,虽然我很不喜欢那些快速移动的手提镜头。对生活残酷的展示采取的是一种文学性的迂回手法,留白准确而沉重。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们流泪、争吵、咒骂,但也努力的奔跑,大声的唱歌,使劲的跳舞。然后,说一句,这就是生活。它巨大的浪飞溅过来,让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声音,你只能不停跑才不会被它吞没。都是特写,都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故事。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想把电影很多部分剪掉,但我只是观众;想把人生很多片段剪掉,但我不是自己的导演。

27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厨房、餐厅内的不停叙说,不加节制的生活真相纪实。似乎明白了阿黛尔的金棕榈要分给演员2/3的原因,在柯西胥的影像世界里,演员的情绪、言行表现至关重要,而观者对演员表现的共鸣或抗拒直接决定着对全片的观感。

28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Kechiche对食物的热爱一以贯之。有些人评论部分段落过于冗长,但这些“冗长”显然是故意的。儿媳妇冗长的谩骂是为了先让观众同情而后焦虑,Rym冗长的舞蹈是为了观众欢呼而后难堪。Kechiche通过摆弄时间残忍地把我们丢到后排法国人当中。

3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上海电影节@越到后面越精彩!!!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3.5/5最好看的部分,是刚开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妈妈做的蒸粗麦粉,自然融洽的吃饭场景(使得我想看《夏日时光》是怎么回事?)。每一个场景里对白都密集繁复,难以承受。故事走向逐渐迷离。另外导演选女性角色太单调,豪乳翘臀,没一个小的,因为他们都是阿拉伯移民的缘故吗?女主最后跳舞跳到热汗淋漓,为了让顾客们忘记他们是来吃招牌菜蒸粗麦粉的吗?!不,我选择蒸粗麦粉。

37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还行

反高潮,非常赞!【电影资料馆】

39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群戏演得太好了,很难想象这些台词是写出来的,更像是即兴发挥的,毫无做戏的意思。最后儿媳的那段漫长的哭诉看得人简直要窒息,我心里一直在问那个男主怎么还不跑出去。等他跑出去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凄凉的结局……这部戏的结尾生动诠释了一种最常见的绝望,它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看似平静的生活里一浪高过一浪的困窘。

41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自《滑稽游戏》以来,看的最让人憋屈的电影!但被小三欺凌的原配在镜头前怒吼6分多钟时,我直想砸电视,最后精疲力竭的肚皮舞又让人巴不得赶快切入平行剪辑的那一头,看看这顿痛苦的开业饭会不会得到什么转机。

43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相当写实了。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烦心事纠缠困扰着,于是决定集中力量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也许在做这件大事的过程中,那些烦心事就会被解决或者冲淡或者忘记。如果生活是一部好莱坞电影,那最后随着这件大事的完成,一切矛盾都会奇迹般得到化解。但现实却是,无论你想做任何事,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之前积累的那些问题和苦恼,最后都会一股脑地纠缠着出现。这就是生活。

44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我有漫长的耐心去忍受冰冷的等待、灰扑扑的日子,从来没有奇迹,没有最坏,没有最好,得意时迎头冷水,绝望时柳暗花明;片名触及法国社会中阿拉伯人移民群体;结尾非常有力。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中間吃飯那段場面調度很棒,最後高潮部份四十多到五十分鐘的平行蒙太奇效果非常大膽驚人,“被小三”的女角在鏡頭前嘶吼了五六分鐘的時候簡直想打她一巴掌

47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结尾那段肚皮舞让人惊叹!太墨迹了

49分钟前
  • 朝阳川生
  • 还行

不一样的电影,还有点不习惯

52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我被女儿她那热力四射、技惊四座又充满了少许情欲的肚皮舞迷住了

5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