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正片

主演:甄子丹,吴樾,吴建豪,斯科特·阿金斯,李宛妲,郑则仕,陈国坤,敖嘉年,高战,叶禾,熊黛林,罗莽,刘敬宇,史蒂文·达兹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语言:粤语 / 英语 / 年份:201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2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3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4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5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6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3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4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5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6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7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8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19叶问4:完结篇(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如果布鲁斯李活到叶问的年纪才离开

没有李小龙 叶问系列应该永远都不会被拍出来 但这个“始作俑者”跟传主之间的交集极少 这其中不免有版权,家属的缘故 更重要的是 就算放开来让你拍 相信叶伟信以及王家卫导演也不知道能拍什么 因为无论如何也难以自圆 一个传统到极点的师父 为什么会教出那样一个目空一切 个性张扬到极点的徒弟 更不用说直面两种所谓价值观的碰撞。当然也不太可能把叶问的性格设计得接近李小龙 有其徒必有其师,这是所有宗师电影都无法自洽与自省之处。另一方面 李小龙的性格可不是青春期叛逆这么简单 只要听到师父快不久于人世 一切戏剧冲突便消磨殆尽。同时编剧更不可能设计他之前还有个叫独臂老人的师父吧。还是回到先前提过的一个假设 如果布鲁斯李活到叶问的年纪才离开 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代宗师?他会越来越蜕变成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或是像美剧【功夫】的男主角大卫卡拉丁一样为了缓解压力 沉溺于某种窒息性游戏?或者是扬言能打败帕金森综合症状态下的阿里的妄想狂患者?还是像他师父叶问在电影中一般返璞归真 成为一个爱家甚至胜过爱功夫的绝世好丈夫?似乎都不太可能。

 2 ) 《叶问4》终于回归了武术,现实中的中国功夫能回归武术吗?

叶问4终于修复了叶问前三部叶师傅身体无法累积伤害的bug,敌人可以通过伤害叶师傅的前爪降低叶师傅的战斗表现了

IP侠系列第一部综合水平很好,是用一个民族主义话题良好呈现的武打片,虽然主角光环也很严重,但技术和招式全面,场面也好看; 二三部是资本市场看第一部的效果很好之后,去除无用的武打部分,民族主义拉满的怪胎,里面的苦逼boss面对的叶师傅是个血量完全无限的愤怒民族侠,简直像绿巨人一样只要怒气没耗尽就有无限生命力,即使无防御被体格几乎比自己厚一倍的拳王大摆拳抡在脸上都不会影响其技战术发挥; 这第四部反而是把几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放在一起进行了一波讨论,最后打完效用至上的永久发怒boss甚至顺便团结了一波黑人和拉美兄弟(笑),但更重要的是,终于能有人把拳打明白不是靠属性全加50点血条过关了。格斗过程很反应拳种特点和其原本适应的作战环境。

另外片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是,巴顿和科林虽然是个心狠手辣的模板级反派,但本质上是唯效用论者而非种族歧视者。最早训练中巴顿喷黑人的话核心的反映了这一点【我歧视你不是因为你是有色人,而是因为你是个懦夫菜逼有色人】。他们用的技术也是空手道,如果一个人歧视亚裔, 那么怎么会练日本传入美国的空手道呢?而他们用的技术是什么我觉得是最反映徒手格斗主旨和功夫现状的,最后写来收篇。

叶问4好拳一共三场半,这里展开说一下在格斗圈子里分别代表了什么。

第一场李小龙打蓝衣空手道,相当一般。陈国坤虽然多年作为李小龙的特型演员,身材神态等等练得已经不错了,但是功力差李小龙本人相当远。对手空手道硬功夫看来不在小bossColin之下。但遇到作为当前多个MMA赛事老板和台柱承认的现代MMA开创者李小龙,这一场的主要看点是李小龙融合各类技术后所创的截拳道。虽然手上的技术确实是以咏春为主,思想也是咏春擅长的中线截打,但所用技术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追击打击从咏春标志性但实际没啥杀伤力的日字冲拳变成了片中多次出现的钩锤,对体格高过自己的对手造成了不错的打击,反之各位老师傅都在这上吃了亏;咏春的日字冲拳单拆出来强侧手前置,配合击剑步和拳击蝴蝶步用以更好的发挥咏春中门有空就中门直进的打法;虽然摔法不多但至少作为站立格斗技术用出了多次的防摔拿并且做了有效反击,这也是老师傅们经常挨揍的领域;与战场着甲格斗怕摔倒而且浪费体力中国功夫很少起高腿,但。最终,李小龙是赢在了不拘泥传统的各种技术融合、其相当有名的同量级顶尖的身体素质、以及有效得多的发力技术。而这些方面欠缺的老师傅们挨揍的命运其实在这一刻已经很明确了。

第二场万宗华对叶问。这场那可太漂亮了,万宗华太极八卦两门技术精熟,双掌对双掌阶段对叶问是有非常明显优势的。这一段不是赢在叶问伤了一只手,而是太极技术作为带甲战阵武术,摔法灵活,咏春二字钳羊马间架窄,碰上功力相当的对手就更难维持重心。叶师傅吃亏就吃在这上。在战场上短兵相接中,哪怕相对轻装的棉扎甲也有二三十斤重,摔上一次就难再起身,附近敌人时不时踢一脚就完全没起身机会。而有武器的人对付一个横在地上的人,要进行处决也就是手到擒来的。也因为太简单,甚至没有专门的处决技术。而在这个年代,巴西柔术被格雷西家族才整理出来没多久,和1951年的木村格雷西大战一共没隔多久,闭塞的中国功夫届是断没有路子学到这些的。

第三场第四场就分别是军方两个空手道靓仔来唐人街无双,除了搞笑角色罗师傅、北螳螂七星螳螂是完全功夫不到家除了手势像是螳螂拳实际只是个肥仔之外,八卦的阿姨和太极是完全打出自己风采了的。七星螳螂本来是个锁拿摔看家的拳种,打出来的效果非常类似现在还比较出名的合气道,步法拿法非常像合气道的八方步四方投等等,结果片中只是个一丝偏斜摔拿都用不出来的普通肥仔。八卦片中那一支和咏春一样实际都是双短刀术,缺乏力量训练,使用者又是个女的,最后因为身体能力的巨大差距而输掉。太极如同上一段所写,实际上如果双方都穿上个三四十斤的负重,万师傅开局的三次摔法结束战斗就已经完结了。然而场地软垫徒手格斗完美规避了万师傅这个优势,整天练开碑裂石硬功夫的空手道自然在破坏对手身体上优势大得多。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想赢基本上只能靠擒拿技术绞掉对方关节,只不过是最终这个情节没安排给更擅长擒拿的太极而是给了主角叶问而已。叶问这第四场能赢,不能排除主角光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打出了咏春作为短刀刺杀技术的技术特色,拿到较大优势的动作,一个是手刀挂眼、一个是踢裆,都充满了暗杀拳特色。最后取胜的缠本来是七星螳螂和太极的常用动作,反而只能按在主角身上比较尬,标指打喉骨倒算是常规技术,但实际能打到喉骨随便怎么打都完事,标指仅仅是咏春起源的八斩刀术源流的影子而已。实际上,叶问这一场完全赢在侥幸和主角光环,万师傅没被一直追打而是像叶问一样给了喘息机会的话,也完全可能在对方一拳拨开之后绞掉一条胳膊,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现在说一下所谓反派那边,特别是师范Colin,剧中叫做极天流,实际从技术特性来看很显然是极真空手道。大量硬功训练、对练使用全接触、格斗中基本不以头为打击目标。极真空手道由韩裔日本人大山倍达在二战后开创,在战后美国主体意见非常歧视和排斥空手道的情况下,在美国巡回表演并最终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武术派系。大山倍达本人因为和公牛角力手劈牛角、手刀可以在啤酒瓶翻倒之前拦腰打断啤酒瓶、以及各种传统硬功表演得到绰号【神之手】。虽然大山倍达本人战绩从现代角度看存疑,但至少这些打击效果是得到证实的,而他所作的全接触练习改良也是格斗术在火器时代后,格斗术向专门的规则下徒手擂台格斗的一次重要改良。同时对基本功、身体强度的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客观来说,同等练习水平的擂台徒手,在片中所展示过的格斗技中,就应当是空手道最强。如果无甲拿上一两把匕首,动作短而快但力道小、着重控制对方双手的咏春是不二选择。而如果穿上几十斤、防切割、分散打击技力度的全身甲,接摔一体的太极拳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规则决定得利性状,适者生存,这对于格斗技也一样。

李小龙已经死了,但李小龙的思想、基于李小龙思想发展出的MMA竞技模式,以及一批基于中国功夫但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学习进步的战士奋战在MMA赛场上。各类武术,也许还会在未来的各种不同场合发挥其功效。

比如咏春现在和菲律宾短杖都是常见的特种部队匕首训练课程,而几大内家拳技术在全甲格斗赛场对摔法和发力的帮助都非常大。

叶师傅,也终究会走到自己的终点,但又生生不息。

 3 ) 好电影

惊讶的是叶问4拍的还是蛮不错的,也不是太min族沙文。

以唐人街和李小龙为焦点,所以主要讲的是华人在美国的融入,用实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不是单纯的功夫吹,不是中美对抗,是一个李安的故事。

李安版的一代宗师。

叶问这个ip,武术和家庭社会的和谐,中西和谐,温文尔雅,还是挺好的一个形象。挺李安的。

吴越的太极高手造型、角色和动作很好啊,硬版的太极。吴越不仅是武英级武术运动员,还是中戏毕业国家话剧院演员,还是很优秀的。

非常好的复刻了李小龙的一些经典的录像,坤哥自周星驰起经20年香港电影人调教,真是找出那个味道了。香港版的影武者。

对手是美军的教练,所以在于切磋和认同,而不单纯的侵略。吴越和叶问都被打的鼻青脸肿,最后叶问靠经典的黑招插眼睛和提档才打的过一个美军教练。这不是黄飞鸿式的英雄塑造,而是追求合理性的设计。

豆瓣目前这个6.8评分有失公允。

知乎看到这个回复挺有意思。

 4 ) 豹尾之作,难能可贵

作为终结篇,真的拍的不错了,即便是利用了民族情结,可是又有什么不对吗?这次又是击败美国白人,但所有的矛盾设计都是为剧情服务的,作为一部商业动作电影来说,没毛病。

万会长的实力设计的有点偏低了,显得叶问高太多,俗话说拳怕少壮,要是小龙来对抗还好,叶问能拿下轻松废了万师傅的对手,有点主角光环了。当然,动作设计里也尽量设计了一些扫眼、踢裆、折骨、点穴等细节来平衡,也算有心了。空手道哥们特别像蚁人呢,去唐人街一脚踹飞第一个上来的师傅,跟现实里徐晓东的剧情如出一辙,让人不禁唏嘘…

另外,影片还原了几段李小龙存世的录影带影像,增强了本片的真实感,致敬巨星,加一星;片尾对叶问的前几部的片段回顾,让这最后一部顺利落下帷幕,加一星;叶问和儿子的戏份,也很有现实意义,究竟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怎样定义人生的成功?尤其是最后一次电话,很催泪,再加一星……因为,我也想我爸爸了……

 5 ) 完結也挺好的,反正也編不下去了

《葉問4:完結篇》:4分 推薦人群:系列粉絲,愛國主義者

由於不是這個系列的粉絲,因此哪怕看到最後那段賣情懷的戲,依然沒怎麼打動我。這部電影在我這邊就是一部喜劇。

這邊電影的架構基本上就第二部的復刻版,吳樾對應洪金寶,巴頓將軍對應龍捲風,連圓桌大戰都跟第二部非常像,所以故事上確實是沒有什麼新意。

看來導演葉偉信拍完《葉問3》是看到吳京的《戰狼2》票房大賣,突然一拍腦袋,玩煽動民族主義,自己的《葉問1》也算是祖師爺,最後一部無論如何也要在這日增月益的愛國熱潮狠狠地賺一筆。

這幾年中美關係不是一直很惡劣嗎,就把反派設為萬惡的美帝。美國開始流行政治正確,這部電影也要與時並進,就設定裡面的美國人大多數都是種族主義,恨不得把「壞」字刻在每個美國人的頭上。當然要煽動愛國小將的追捧,所以裡面所有中國人角色都必須是好人,必須愛國。

這部電影最諷刺的是,導演設定了反派是美國軍官,他們練習空手道,覺得空手道是最強的武術,但同時歧視黃皮膚,說有人黃種人都是垃圾。空手道好像是日本人發明的吧?空手道最初的參考對象好像還是中國武術吧?

既然是動作片,那就看看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如何。四個字,乏味可陳。甄子丹還是老了,哪怕大多數動作都是替身完成,也能明顯感覺到甄子丹在電影裡的力不從心。唯一值得一看的,反而是李小龍的後巷大戰,這裡是致敬了《猛龍過江》,李小龍與幾個反派的交戰,可以看作是李小龍後來動作風格的形成,尤其是雙截棍那一段,我們甚至可以開腦洞,李小龍是在這裡才發現雙截棍的好用,奠定了以後雙截棍的形象。

最後說一說葉問這個系列和導演葉偉信。《葉問1》可以看得出葉偉信想複製徐老怪的黃飛鴻系列,因此在電影裡加入了大格局,複杂的時代背景,還有像林家棟這樣的灰色人物。沒想到一下成功,讓葉偉信一下嘗到甜頭,發現原來民族主義這麼有用,馬上放棄了向黃飛鴻系列的靠攏,第二部立即變成簡單粗暴的弘揚中國武術為主題。一出果然大手好評,證明觀眾就愛看這套。第三部開始想探討武術家精神,還出了一個搶眼的反派張天志,結果口碑平平,觀眾對武術家的反思根本不感興趣,於是有了如今這部。所以一句話總結就是,第一部是三流故事+一流動作,發展到現在三流故事+三流動作。所幸終於完結了。

最後說說葉偉信這個導演,其實葉偉信拍警匪片出身的,最擅長的應該B級片,殺破狼系列充分發揮他所長。一旦涉及到歷史,需要一定文化底蘊的故事,以他那點文化水平極限也只能如此,這輩子也別妄想跟徐老怪相提並論了。唔止葉偉信,陳木勝和鄭保瑞,劉偉強這些導演通通如此,就拍時裝警匪片,別再碰什麼古裝題材了。

P.S.葉問系列拍得最好的,是《一代宗師》,這個无須質疑。其次我更推薦的是邱禮濤的《葉問:終極一戰》,沒有什麼民族大義,沒有什麼愛國情懷,通過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構建出一部香港移民史。

 6 ) 业余的永远干不过职业的!论银幕内外不在一个次元的中国武术

我们的目标是上台表演!

今天来说点题外话,借着电影抛砖引玉。

打架就打架吧,总是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阶级矛盾,这是不对的。但也是无奈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中国武术,如今也就这点出息了。

所以咱们就单说这个“打架”。关于中国武术的问题。

武术,这几年算是“烫手的山芋”,最起码话题性很强。因为电影里的武术与现实中的武术,就好像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一样。

几年前徐晓冬操练太极雷雷是导火索,但他不是发起者,而是“点焾儿”的人,因为这种乱象早就有,就像一张窗户纸,他的行动把我们一直以来的三缄其口的疑问摆在台面上了:

自从有影像记录以来,中国武术就几乎没有实战成绩了,但为什么仍有多人迷信民间武术?

中国武术有实战能力吗?最起码我们都知道昔日杨露蝉、董海川、黄飞鸿、林世荣他们都是一代名家,在近代还有霍元甲这样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武术家,江湖上都有他们的传说,而这些影视剧也是根据坊间传说改编的。

但是,在如今的主流格斗界,包括一些竞技比赛项目,有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拳击、综合格斗(MMA)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流派和格斗技巧大行其道,唯独没有中国武术的影子。

说中国传统武术牛逼吗?结果让人揍成那样,究竟是中国武术没落了,还是一直是吹牛B来着?

我的朋友李小飞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中国武术的文章(现在找不到),这里引用一下文中的观点,就是“业余的永远干不过职业的”。


割裂的中国武术

《叶问4》有一个很割裂的地方,或者说是编导有意为之。那就是武术表演与武术技击,二者混为一谈。

华人总会那些老帮菜们,各个都是武林门派的代表,用武侠小说里的话形容,这些都是“海外分舵”,虽然够不上掌门的职位,但“舵主”往往也不是什么省油灯。(与《叶问2》高度重合

结果这帮人让人拆成那样。根本不行,很简单,因为依照电影的设定,他们不是练武的,而是“练舞”的。

电影一再强调,包括总会长也是一样,他们近期内的活动,是在中秋晚会上表演。与他们同台的,是舞狮子、杂技,还有啦啦队跳舞。。。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讽刺的设定,中国传统武术,包括拳法套路和器械对练,大部分时间学成之后就是为了上台表演。

小弟不才,真的就学过传统武术,就是练套路,时间不长,3年半不到4年的样子,我们师父很牛逼,当年跟李连杰一个队的,如今已经是某省武术协会会长兼国家裁判了。当年我练传统就是因为他,因为我一次能把套路动作练得如此出神入化的,那动作极其标准拉风,简直是《东成西就》里“举手投足都带风的新一代开山怪”。
但后来我为什么不练了?一方面是我练不了太极(北派长拳练惯了,切换不过来,或者俺根本不是连内家拳的料),另外就是失去兴趣了,因为那几年我们练了长拳、刀、棍、枪、以及刀枪对练,期间跑了各大运动会开幕式,就是为了上台表演。。。虽然不同人练武的目的不同,但我想没有一位是本着练体操的目的而练武术的。我们同队一哥们的话我至今印象深刻,“现在练武已经成为我的负担了”。

《叶问4》直接把这个命题搬了出来,甚至之前还安排了小龙哥与徒弟在台上表演技巧,而每次表演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实战。

第一次李小龙表演之后的实战,小龙哥完胜,但因为人家是李小龙,是真实历史原型人物,真的有实战功底。随后罗莽为首的那些老帮菜就没那么好运了。

电影这样的剧情安排,就是为了引出叶问参战,突出叶问实战,但我觉得把“表演→实战”如此安排,大概率是编导故意的,否则不会这么明显,刚跟啦啦队表演完就打架?而且打输了还各种狡辩?绝对是高级黑!

摆明了就是把中国武术这种困局交待出来,言下之意,电影是电影,现实终归是骨感的。银幕上下的中国武术就是这么割裂,因为如今的中国武术,是业余的。


业余武者

什么是职业?用大白话来形容,你干这个有人给你钱,你拿这个可以谋生,与之对应的,就是业余。就拿如今的竞技格斗来说,你练拳击、泰拳、空手道,是谋生的手段,因为可以进入竞技领域,变成运动员了,是可以参赛的,可以获奖的。

而练武术的,几乎没人把你当运动员,直到后来才从传统武术里分出来职业散打,也加入竞技体育的范畴,后来出现了商业擂台比武,有出场费,也成了职业。但传统武术,虽然也有表演和出场费,但没有商业化,不算职业。

《叶问4》里也是一样,片中以吴樾为首的那帮人,都是不是职业的,吴樾的身份,除了分舵舵主外,中华总会会长才是本职啊。

但也有人说了,人家教拳啊,像叶问一样开拳馆啊,也是用传统武术谋生啊。关于这个问题,就要上升到职业专精和专业手段上了。

拳击、空手道作为一种技能,终究有着竞技体育的优胜劣汰,追求的是胜负关系。而为了参赛取胜,拳击运动员们必须掌握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以及参与到选拔制度中,只有你打得牛逼你才能上。这叫做“职业专精”。

但传统武术这些拳馆和拳师就没有这样的要求了,因为没有竞技体育的束缚,不会追求胜负关系,你特么练好练坏跟我有毛关系啊,练得再好也就是上台表演。而且教传统武术的师父都会告诫弟子,不要出去打架。。。废话,你他妈打的过谁啊。

告诉各位两个真事。其一,当年我们队里一个练武的小子,练了一年半,只有一年半,就去北京当教练教拳去了。。。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其二,我一个传统武术和散打双修的哥们,跟我吐槽,在训练的时候,他想找人对练格斗,结果没人跟他打。。。

这一点,我还是站《叶问4》的,而且《叶问》四部曲,每一部的必修课,就是揍拳师!中国人揍完外国人揍,玩命的黑这帮二五眼教拳的,都快成过街老鼠了!你不是现实里不敢打吗?电影里让你打个够!


毫无用武之地

中国武术曾经很牛逼吗?个人观点啊,如今还有这么多人神话中国武术,不仅仅是因为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渲染,因为单靠吹牛B是不可能捧到如今这个段位的,所以我相信中国传统武术曾经是辉煌的。

因为在古代,武术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杀人手段。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武状元,就是因为武练得好才能夺魁。也知道,有江洋大盗占山为王的,二者共同点,都是骨骼清奇,练武奇才。

武术练得好,就有机会进入仕途,当武将,战场杀敌;当不了官退居其次,去衙门口跟武松一样当捕快,也算基层公务员,或者进不了编制,那就当镖师保镖的,加入镖局,看家护院甚至盯个场子也行。都不行的话,那只能学梁山好汉上山了。

可见古代人是有专门靠武术吃饭的,咱不管习武的人有多少,单论这个武将,华夏文明连年征战,开疆扩土靠得就是这帮人,也决定了武术这种杀人手段的在当时的地位,肯定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训练,比现在的竞技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武术当时是一种职业,是一度辉煌的

但如今武术为什么没落了?因为有个词叫“毫无用武之地”。

热兵器时代,武术的地位大不如前,进入到近代之后这种杀人手段就没什么用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也不成系统。还有打架伤人,那是要坐牢的。

再加上官方禁令,各个朝代对于武术这种杀人术看得其实很紧的,比如宋代,就禁止民间拥有长兵器,所以也就诞生了《水浒传》中的朴刀(把长兵器锯短,或者短兵器略微加长,在官方禁令之内),而元代也是民间禁武,明清对兵器管控很严,民间充其量也就教授一些拳脚功夫和短兵器技法,但这些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有人觉得武术、功夫都是拳脚,是不对的,武术包罗万象,最早就是军事技能,杀人手段)

PS,当然还有一贯操作:门派壁垒,不同门派之间不能互通有无,这在《叶问》系列里也有表现,甚至咏春内部也要分个高下。而师父教徒弟总会留一手,这是也是不成文的规矩(文化传统就这样,参考猫教老虎的寓言故事),导致中国武术失传的比流传下来的更多,越来越差,这是自身原因。

到目前,中国传统武术几乎就剩下强身健体和表演功能了。什么?为什么中国武术没有进入到竞技体育?问得好。

这里搬出《叶问4》最后一战,叶问VS斯科特·阿金斯。面对比自己更年轻、更强壮的空手道高手,叶问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赢得战斗?就是最后三招:撩阴、反关节、(标指)击打咽喉。

再加上之前叶问还戳了对方的眼睛(跟《叶问3》里叶问VS泰森如出一辙),这几招下来都命中的话,对方就废了。因为都是要害。这是中华武术的厉害的地方,作为一种杀人技术,要让对方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击打要害。

这样中国武术,怎么进入竞技领域?无论是比赛也好,还是商业擂台也罢,最强的杀手锏全都是犯规,把这些都禁掉,那中国武术就剩不下什么了。。。

这就是“毫无用武之地”,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武术,就这样从职业变成了业余,最起码在“把人放倒”的层面,如今的中国武术就太业余了,再加上一帮坑蒙拐骗的主儿,唯有一声叹息。

所以,《叶问4》里阿金斯格斗前主动强调“no rules”(没有规则)!这就是作!


什么是武术

有人也说了,为什么只有中国武术可以打别人要害?其他国家的武术流派难道不懂“击打要害”是取胜的方式?

这就要明白杀人术和竞技术的区别,中国传统武术,不能跟那些上竞技台的技法相比,后者都是经过转化的,要对比的话,也要跟古泰拳,古柔术,居合道这些相比,比如古泰拳,全是阴招儿,同样跟上台竞技的泰拳不一样。

但不少技法后来都转变为竞技了,而传统武术因很多原因没有转化,或者转化的比较晚,就是自由搏击这些就是后来转化的。但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固步自封,一再给那些表演性质的套路吹牛B,终究还是狭隘的观点。

所以《叶问4》,只能让“毫无用武之地”的中国武术,承担了阶级矛盾的火力,明知道个人的强弱无法代表整体,还是这样生硬的嫁接了。

好在编导也是心知肚明,借着最后一部的机会,把中国武术如今的一些弊病和浮夸也是摆在台面上,但也并不是一味的悲观,接着李小龙的真实故事的顺风车,让中国武术还有一个积极的未来。

无论是把中国武术技巧写进美国海军陆战队教科书,还是从传统武术中拆解出来的自由搏击在世界上的声望,中国武术如今算是继往开来吧。

你要说中国武术如今都是表演套路+坑蒙拐骗,也不是绝对,当年队里跟我一块搭档的是山西太原一哥们,他跟我说他们家附近,每天早上在漪汾桥下晨练的一个大爷,就是形意拳高手,为人云淡风轻,但真的可以一招把人“放倒”的那种。
还有央视老《水浒传》演时迁的孟耿成,一家武术学校的校长,也是可以一个打的几个的高手,当然这些我也没有亲眼所见,即便是有夸张之处,但一切都不能凭空捏造不是?可见真的高人还是有的。

终究而言,什么是武术?Martial Art的字面意思,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包括了搏击,防身,兵器,武道,武艺,武德,武医,武术哲学,武术文化等等,这些加到一起,才是武术,世界各地都有。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个体的强弱不能代表不同流派的武术强弱。而武术最直接的就是应用目的之别,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打架,因为在武术中,你可以看到李小龙智慧的武术观,还有叶问“非攻兼爱”的武德,甚至西方不同流派武术所包含的战斗艺术和哲学,这是关键的。

所以,《叶问》系列,更偏向于武术片,而不是传记片和动作片,只不过各自都不太纯粹而已。想当年李连杰拍完《霍元甲》之后,说自己不再拍摄武术片了,这个人家说得没错,《黄飞鸿》《霍元甲》《精武英雄》这样作品就是武术片,其中对于打斗理念的呈现,跟传统动作片有所不同。

所以归根结底,要明白武术是什么!


彩蛋1,对抗性

我当年练传统武术那几年,各有收获和疑惑

要说练武术,可以强身健体,这没得黑,但后来发现在操场跑圈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要说可以上台表演对练,还不如直接练体操去。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就是练武那几年,在套路演练和身体拉伸的运动中,身体协调性明显增强了。

您要问我身体协调性有什么用,我也说不上来了,反正就是练武期间包括踢足球、打篮球在内的各种运动更加得心应手。

但最大的疑惑,就是我们从未练过力量。不知道其他习武的朋友是怎样的,但在我们队,继续训练里没有力量练习。虽然武术套路技击的是爆发力,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力量,才能“爆发”啊

这一点在《叶问4》里那几个二五眼师傅与空手道大汉的对决上就有体现。说实在的,除了罗莽是送人头扑街外,其余几位,单论招式并不输给对方,差距就是力量,完全打不动人家。大汉正面接了师傅几招后,导致对方门户大开,进而反制。

可见,对战是要分量级的,否则没法打。而力量和对抗性,也是如今中国传统武术最为缺乏的,看来大部分拳师/教练教拳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演。。。


彩蛋2;中线理论

什么是咏春的“中线理论”?

顾名思义,中线就是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咏春以自身中线向敌方中线攻击,是敌我之间最短的距离,咏春用用快速步法追身,始终保持正面冲着对手中线(朝面追形),防守方面自己也紧守中线,使自身与对方保持“咏春”距离。

电影里中线理论也非常明显,无论是对太极还是对空手道,叶问的拳轨短打和追身上步非常明显,与对方大开大合的身形形成鲜明对比。退一步说,这种打斗方式也比较省力啊。你看着太极和空手道又是白鹤亮翅又是高踢摆腿,时间一长绝对累。

万师傅跟叶问第一次比武被中断胜负未分,但再打下去老万输定了,因为他那种打法太耗体力了。最后阿金斯也是一样,叶问前几个回合就是与对方周旋,还不得不生抗了对方几下,险些扑街,就是为了消耗丫的体力,最后阿金斯露出破绽,一套要害三连搞定。

详情可以参考俺《叶问3》的旧作:止戈为武——浅析《叶问3》的五场打斗


彩蛋3,小龙哥名场面

电影中的李小龙,相对比较出彩。可惜只是客串,精彩之后全无下文,沦为功能性为零的看客,而且在故事层面上是错位的,依照情节惯性,最终一战应该小龙哥上才对,可惜电影拍得是他师父叶问。

其一就是终于开打了,想必很多观众都在关注李小龙使用双节棍的场面上,但有一处场面我格外留意;

就是当李小龙被被“击倒”后,对方扑上来,小龙哥在地上用了一招上蹬腿反击对方,这是截拳道著名的招数“兔子蹬鹰”:当对手以拳法连续进攻或追击推压时,我方顺势后倒,同时一脚屈膝抬腿,脚心向上,蹬击对手腹部并借其惯性将其蹬于身后。

此乃截拳道的截击精髓。

其二就是贡献了寸劲的名场面,这是有视频记录的,真实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夸张,但足可见小龙哥的爆发力。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短评

(90/100)年度最佳动作片,年度前十预订。也许剧情单薄,人物行为逻辑生硬缺乏说服力,但仅仅凭借打戏和最后打木桩的闪回镜头,个人觉得绝对值五星。最精彩的三段打戏,来自李小龙教训洋人,叶问擂台挑战空手道师傅,叶问与海军陆战队的最终决战。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李小龙贯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截拳道理论,阿金斯饰演的军官大开大合空手道结合收放自如的旋风腿,绝对是动作片里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线,叶问则是一边见招拆招,一边寻找对方攻击的空隙,利用快准狠的标指和日字冲拳,重新诠释咏春拳即杀人拳的真谛。这是甄子丹最后一部古装功夫片,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丹爷真的老了,功夫片也老了,丹爷带着叶问4就像天边划过的一颗流星,虽然短暂,但也足够璀璨。伴随着叶问系列的终结,功夫片也该寿终正寝,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去

5分钟前
  • KellyWu凯利吴
  • 力荐

叶问:能打败我的只有疾病!

8分钟前
  • 蓦兰
  • 还行

打西洋人、打东洋人,内斗打自己人,也是“问我国家哪像染病”系列了,香港导演、编剧太知道大陆观众需要什么样的台词和剧情,到如今故事已经模版化,人物套路化,格局越写越窄,拼凑痕迹越来越浓,有些台词写得跟华姐的发言一样,有些尬尬的,是该结束了,再拍的话,只能打外星人了吧。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硬桥硬马,一通乱打,动作戏还是好看的。也是要跳出背景来看,要不叶问的年纪似乎有点大啊。以及,看这片的感觉是:整个中华武林,除了叶问之外,没一个能打的,也是很心寒了。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练家子过招,在一个动作演员断层严重的时代,总觉得稀罕,尤其是甄子丹、吴樾二人的打戏,勾起了几分贪恋。而陈国坤、阿金斯、高战(混华语圈居然改了中文名),照旧有不差的动作表现,但种族歧视、民族情绪之下,很多印象总在绕着刻板去走,像是个努力刷新却无力的老调。不过,叶问那种平和却不哑忍的气度,至少拿捏得舒服。一个问题,1964年,叶问都该七十了呀,太不像了。(刚送完星战,就接上叶问的终点。少有的没来得及补完前作却不得不先看了的电影。国语版里,唯一的粤语是老外念的“师公”和“师父”,以及罗莽对战高战时第一句话的尾音“啫”)

1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是只有广东这边可以提前看吗。作为系列的最后一部加个情怀分四星吧,武术动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以往最后都收手的禁招这部一次性都打出来了,但故事真的不满意,这简直就是把第二部的剧情翻着来再拍一次,没有足够的认真,民族和华人的主题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各种剧情的拼接和触发真的非常生硬和强行,而且还有各种老掉牙的情节。。再想想以后再也看不到叶师傅了呢,哎有一丢丢难过。ps:李宛妲真的好美诶。。那个罗师傅真的是叶问系列的常驻挨揍角色了。。是一部比一部菜

20分钟前
  • Ho_Fai
  • 推荐

比想象中好很多,是一个还不错的收尾,虽不足1 2但比3要好,想起当初08年第一次看叶问的时候去到广州旅游还特意要去佛山看一看咏春拳,一晃丹哥老了,系列结束了,我也老了。

22分钟前
  • 江筱冉
  • 推荐

许《好莱坞往事》美国人打李小龙,就不许《叶问4》叶问去打美国人吗??豆瓣er是怎么了?“叶问是练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一定要站出来。”这句台词真让人听了血热。

26分钟前
  • 舒小简
  • 力荐

珍惜吧,以后拍功夫片的人越来越少。虽然故事和第二部有点雷同,但不错了,李小龙的打戏加分

30分钟前
  • 天下无狗
  • 推荐

1.管它是什么美军日军啥的,管它是哪门子门派哪门子拳的。四部下来,叶师傅统统都打了个遍,圆满了,也太圆满了。2.有人说还没等到叶师傅加入复联就完结了。啥?都在《星战外传:侠盗一号》打过外星人了,都在宇宙其他星球打过了,你还要叶师傅怎么样。3.反正就是这个套路,其他师傅挨揍挨了个遍。然后我是个习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我必须站出来,叶师傅登场使出连环冲拳揍人。心疼其他师傅,不是挨揍,就是在挨揍的路上。4.打斗动作戏确实挺多的,反正就是让你爽完就完事。记住,走进影院你只需明白一点:文戏啥的不重要,看他打人就对了。5.十一年过去了,“我要打十个”总算是完结了。最后,那就个人排个序吧,1>4≈2>3。

31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还行

1>4>2>3,7分够了

36分钟前
  • 水中睡美人
  • 推荐

到此为止吧,已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模式照搬叶问2,情节粗放+强行收尾,编不下去了一场打斗全都解决了,港片通病。又把个人强弱上升到阶级层面,但观点很割裂,一方面练武是要与啦啦队同台表演,另一方面还要代表民族分出胜负,这不是闹呢,感觉这是编导的高级黑。动作场面依然是最大看点,叶伟信调动观众情绪的功力十足,让几场对决热血贲张,观感起码不错。PS,李小龙的角色是客串,但在故事层面上是错位的,依照情节安排,最终一战应该小龙哥上才对

3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哭了。作为动作片迷,看得振奋又无限落寞。越回味《叶问4》,越觉得它像是一篇祭文,香 港功夫片也许真的就此落幕了。这不是一句虚言。要说功夫片,《叶问4》基本是如今能拿得出手的最顶级配置。上回做出那么大阵势还是《一个人的武林》。一众武师托起了武痴封于修这个形象,他为见高山陷入疯魔,只有对决才似活着。这是武行人的心志。而叶问恰恰相反,拖着病体出拳,也映照了当下功夫片的生存状态。甄子丹的表演很好,一直是颓态,眼神几乎都是耷拉着的,少见锐利。而这种「弱体」恰恰反衬出招式的硬朗、利落和劲道。抛开这些情怀部分,剧本写得也够细密,打斗给足了理由,是动作片里的佳作。

40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全片没什么尿点,相对前面三部激情多了很多,打斗不断,开场直接开始燃,一直高潮不断,李小龙跳出来的时候后面赛博朋克的色调让我眼前一亮,最后在说出自己有癌症的时候让我泪目,煽情时间不长,不脱节奏,整部片很饱满,感谢一代宗师。

42分钟前
  • 家辉猫789
  • 推荐

纯粹的民族情绪出气筒,无缘无故的仇恨,反正就是不打不舒服斯基。黑人反歧视靠斗争靠运动,华人反歧视靠打架,这是自黑吗?动作设计还凑合,反正就是一帮饭桶衬托一个叶问。功夫片这个濒死的片种,看一部少一部了,烧个香,多打一星。

47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就只准洋人到处撒泼,看不惯叶师傅打洋人?贱不贱呐

50分钟前
  • 深谷星光
  • 推荐

甄子丹和叶伟信奉献了叶问以来最好的文戏,和第一次不留情面拳拳到骨的动作戏,陈国坤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李小龙,很好的打了昆丁的好莱坞往事的脸!

51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又一个系列的终结,剧情非常简单粗暴,动作场面拳拳到肉,袁八爷的武术指导依旧精彩,最后还捞了一把情怀。与上世纪8.90年代相比,如今硬桥硬马的功夫片实在是少的可怜,且看且珍惜,但愿在步入20年代后能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喷涌而出。

55分钟前
  • 对你爱不完
  • 还行

动作设计是真的很强,看得出来已经很照顾叶先生赛亚人一样的不老体质。而李小龙这边也确实帅的可以,巷战全段都很精彩,速度感与打击力度兼备。片子结尾主题曲一响,系列一混剪,对这种情怀大棍我毫无招架之力,但其实一开始我就觉得这部在人物刻画上没什么必要存在,第三部已经是从神到人,从民族大义到个人家庭,已经是条各方面都比较完备的弧线了。那为什么现在又要强行复刻一下第二部呢。两对中美矛盾,小女孩儿那条直接给写丢了,文化误解完全没有消除,一丁点儿的怜悯跟理解是完全两回事,更何况连怜悯都没给。另一条线也一样,叶问初来乍到与万师傅的理念区别是关于“胜负”,唐人街那场戏可以被看作复仇,结尾大战也是复仇,在煽动性上,显然唐人街那场戏更强,抽走了最后一场的情绪。

56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还行

1.师傅们切磋真精彩,就是有点费家具。2.传武老师傅惨遭美军痛打,好讽刺。3.华人小市民的生活,还是那个港味儿。郑则仕饰演的警察就像亲切的街坊,叶问丧偶后一个人带孩子的不容易,满满的人情味儿。4.最终战如果让李小龙打就更好了,可惜这是叶问的电影。5.吴建豪饰演的华人士官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是民族自信呢,还是归化者急于寻求认同?6.吴樾饰演的基本上就是第二部洪金宝的角色,然而洪金宝落败败好歹还有个疾病原因,吴樾这也太惨了吧?7.斯科特·阿金斯一边用着空手道,一边歧视黄种人,我寻思空手道也是黄种人发明的啊?编剧你想啥呢?8.片子整体还是不错的,打得过瘾就行,而且完结篇明显比前几部打得更狠了,但是因为第一部的高度,这部只能打四星。9.“阳痿的人才需要吃伟哥”,所以昆汀阳痿?

57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