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生

HD中字

主演:丽贝卡·豪尔,蒂姆·罗斯,格蕾丝·考夫曼,迈克尔·埃斯佩尔,Angela,Wong,Carbone,Josh,Drennen,罗丝玛丽·霍华德,Winsome,Brown,Jaime,Zevallos,Owen,Johnson,Jackson,Finnegan,Zarra,Kaahn,Mick,Coleman,帕特里克·克莱因,Bradley,Lewi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复生 剧照 NO.1复生 剧照 NO.2复生 剧照 NO.3复生 剧照 NO.4复生 剧照 NO.5复生 剧照 NO.6复生 剧照 NO.13复生 剧照 NO.14复生 剧照 NO.15复生 剧照 NO.16复生 剧照 NO.17复生 剧照 NO.18复生 剧照 NO.19复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也许真的只有少年时,才做到如此决绝

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短剧集,虽然只有三集,但无论是角色塑造还是情节处理都丝毫不逊色于延续好几季的长篇剧集,BGM每次都完美融入,演员演技也全员在线,第二季虽然故事线更加复杂,格局也更大,但私以为第一季的故事性更佳,就像在剧场上演的一场短暂但又深刻的舞台剧,但它赢得的掌声并不是因为欢笑,而是阴沉的悲伤,就像诺顿村的天空

恐怖,丧尸这些元素在剧中被大幅度淡化,人性的对比和冲突是最精彩的部分,吉伦一家,即使是洁迈玛,也在尽力接受重新归来的吉伦,而里克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看重颜面的自私的人,他爱的只是儿子带给他的荣誉和自己在复生期间的战果,而吉伦,我最难相信的是他居然是自己结束的生命,还是用割腕这种极度痛苦的方式,也许最开始会像里克一样不理解,明明已经能得到美好的未来,却还是亲手放弃,但其实一点也不难懂,吉伦的家人都爱他,内心就像一张白纸,能容纳最纯粹的情感,能毫不顾忌的去爱,但也能毫不犹豫地走上极端,不难想象,在那个偏远的诺顿村,里克对于吉伦,是除了家人以外最亲密的存在,他们应该有着数不清的只属于彼此的回忆,也许是爱情又或是其他,但这都不重要,因为他们都年少,眼中的整个世界只有"我"和"你"但现在你不在了,就像白纸被戳了一个大洞,怎样填补都无济于事

所以BBC也好,还是哪位大厂,快救救这部神仙剧吧,让剧中的各位也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2 ) 又要被一部腐国的迷你剧拖下坑了

追美剧Walking Dead总觉得不过瘾,看了漫画觉得漫画比剧本身好看。
年初出的Warm Bodies电影只看了枪版生肉,小说找了看恍惚觉得还不如电影改编,当然我是绝对不会承认那是当年About a Boy后来Skin里的正太男主效应。

然后终于这部已经传了一段时间的僵尸迷你剧(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叫丧尸,说僵尸脑海里总是飘过僵尸道长里清官服跳着走的那种……囧)出炉了!第一集生肉一出就迫不及待地下了看,果然!腐国的迷你剧就是精良细腻,把一部科幻的惊悚类型硬是拍出了打动人心的家庭感情剧感觉。
至于演员,男主一出场时那一脸受惊害怕的样子估计已经要让很多大腐国剧的忠实拥趸激动不已了,更何况下一集他为之自杀的疑似男配Rick就要出场了!腐国剧,你一定不会让腐女们失望的~

唯一让人捶胸顿足的就是腐国的迷你剧拍摄一向没甚节操,那部大火的Sherlock尚且让多少剧粉追的肝肠寸断,更何况新剧……一不小心就掉进了一个万年深坑……一集近一小时,等N久才出一集,一季3集,几年一季的节奏……为这部剧心动的孩子们,在为剧里的half dead揪心之前,请先为自己默哀1分钟……

-----------以上为看完第一集之后的评论------------

=========下面是第二集的评论=========
其实看完第一集就应该想到的,为了一个同性好友自杀神马的,而且不顾父母妹妹神马的……
结果第二集就显示得这么明显了——这不是腐剧,这就是G剧啊!!K和R是真爱啊!而且社会禁忌,父母家庭掺杂其中,还曾经是生死虐恋!殉情之后复生的故事啊!

Wait……这剧掺杂的各种边缘核心元素好多!
小总结一下:最近热门的丧尸人设,战后创伤后遗症,少数群体歧视,自杀与道德宗教家庭,同性爱情……
还有没有补充?

 3 ) 评论写太长了就转过来了

这个半死人的世界观也是映射了很多问题。有些人就算是给第二次机会,也不会珍惜。刚开始以为rick爸爸那么激进只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自己的儿子没有复生。但当rick回来的时候,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逼着儿子喝酒,逼着儿子杀丧尸杀吉伦,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rick为了维护吉伦让他觉得没有对rick的完全控制,就把复生的rick给杀了,明明爱着自己的儿子还封建信条地相信教父的话,把自己儿子噶了,就说让人气不气。这里教父忌惮rick爸爸的权威,不敢正面反对让复生的rick回来,但就是在授教时夹带私货,通过几句话就蒙骗了rick爸爸,所以莽夫跟奸臣的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rick妈妈好不容易接受了复生的rick,回来之后rick不见了都不敢跟rick爸爸质问,虽然拿着刀子划了几下,简单的象征了对于父权的反抗,但是rick爸爸被嘎之后,只会不知所措哭喊谁能帮帮她,有点体现了女性还算是弱势群体吧,在父权家庭的几十年下,已经习惯被压迫,甚至有些失去自我……jem复生前死于白血病,对于生命的渴望算是比较强烈的,以现在的性格、死前对自己的安排等都可以看出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所以复生后的jem没有太过低沉于自己是丧尸的身份,而且很快适应并且开始享受新人生,最后敢于放弃政府的药物支援去追求新的东西,也是有一些冒险精神在里面的,背景丰富很讨喜的角色,还有一处细节是在自己家里没有化妆,被人类志愿者强迫涂口红的时候,那种弱小无助让人就能想到现实生活中被侵犯的女生,虽然不是同一件事,但也算是映射,侵犯他人意愿强迫别人做一些事情,真的令人很反感……

本来觉得rick复生之后还是被父权压制,跟男主两个人还是走不到一起,毕竟生前就是被他父亲禁止往来还送去了战区打仗,所以当rick摘掉眼镜试图用爱感化父亲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不过还是被他父亲噶了,恨呐,为啥这个地方呆不下去,两个人不去其他地方呢,算是对两个人比较惋惜吧,这样也好,被虐的感觉我太享受了

 4 ) 十八岁的爱情

那时我还没完全集,但我已经看出keiren的死因,赶紧打电话给朋友告诉她我发现了基情,我说,男主刚考上大学就为情自杀了呜呜呜呜好感人。
朋友在电话那头轻笑,她说,恩,他也只能在那个年纪干出这样的蠢事。
我一瞬间就不那么激动了,想了想,确实,真是傻孩子。
十八岁,世间美好事哪个比的过这个时候?却也是个叛逆激情糊涂躁动的年纪。
过了十八岁,就算是想为谁去死,也已经没有那个勇气和爱情了吧,我们都想着少爱一点,对方多爱一点,这是世界没了谁照样可以转。也许,下一个街角拐弯处还能遇到更好的呢也说不定啊。

十八岁前keiren和rik的感情其实很简单,也许那时候他也不知道这是爱情还是友情,他画很多他们的画,他送他喜欢的音乐CD,他们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打闹玩乐,不知哪一次在两个人的秘密基地刻下4ever。

十八岁时的keiren和rik长大了,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要选择方向了,十八岁了,男孩子都快成为男人了,沉积的感情也早已发酵了。keiren这个内心敏感的文艺少年受着rik照顾这么多年,怎么不可能不爱他,只是十八岁时的爱和十一岁的爱可就不一样了,kieren想要更多,而这时rik退缩了。

后来发生的事,我们也就知道了。殉情,复活,接着再一次看着心爱的男孩死去,从此天人永隔。

这一次,keiren眼睁睁看着死去的rik,只是这一次他不能再去自杀。为什么反而已经死去的他,这次不再任性妄为为爱痴狂呢?我始终认为,他母亲安慰他的那个故事,伤痛程度远远比不上他自己经历的。

他的妹妹说,我还差三个星期就十九岁啦,你还是十八岁,以后我就是你的姐姐。
keiren可能外表上永远都是十八岁的模样了,有一天他的妹妹会变成他的祖母,他还是十八岁的模样。但是,时间可能会放过你的外表,却不会放过你的心灵。

母亲的坦诚,父亲的眼泪,妹妹的爱护,艾米对重生的感激,rik听到他自杀时的痛苦,以及最后,rik的死亡。成长总是来自一瞬间,以前不懂得事,在经历过一次教训后,立刻就懂了。

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就算以后遇不到像第一个爱人那样的恋爱,那又有什么关系。活着,总是有很多机会去实现很多事,让第一段爱情的记忆随着你变成永恒,也未尝不能坚强。

如果有下季, rik会复活么?我想不会,这是对青春的祭奠,这是对初恋的珍藏,无论以后还会遇到谁,也不会比十字架下埋藏的记忆美好。










 5 ) 让失去的人再回来,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本以为挂了行尸二字的剧就应该是和the walking dead一样,暴力、血腥、残酷什么的,结果却是一部细腻柔和到抑郁的同性爱情故事。

格局并没有行尸走肉那么大,那么紧张,但是世界设定成被咬的僵尸能被治愈,僵尸被形容成得了半死症的人,这和行尸走肉不一样,一个是崩坏后的社会,一个是治愈后的社会。

而故事则发生在这群被治愈的半死症的人回归社会的故事,而导演并不是玩这个设定,电影《逆世界》是有设定玩爱情玩砸了,而这部剧的导演则将社会种群矛盾,家庭情感矛盾,宗教矛盾以及同性恋都融合在一起,用细腻的冲突搭配小清新的镜头玩出三级充满腐国爱情气息的剧,也因此在我看过几乎所有丧尸片中脱颖而出,记忆深刻,甩暮光啊吸血鬼日记真爱如血这种人狼人吸血鬼恋大几条街。

全剧出现的血腥场面几乎没有,一个小时一集的故事说的很慢,主要说了半死症回归的三个人。

男主的分别代表了三种态度,Kieren的茫然、amy的坦然、一集rick的自欺欺人。A因为是绝症不治而亡,复活成僵尸对于她来说是上天给她的礼物,所以她对于自身的接受很是坦然。R则是被战争被炸死,为什么去战场,则是因为和K发生了感情,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和以及自己的难以接受而选择去战场,结果死去。

而男主k则是在听闻R在战场上的死讯生无可恋而自杀。影片主要是说k的故事,从开篇在“集中营”式的地方集体接受治疗以及如何化妆上粉带美瞳回归人类社会,到被父母瞒着镇上的人带回家,全程其实他都很茫然,对于自己本身以及家庭都难以接受,唯一不变的只是在对于R的爱。

而三集的长短,则逐渐解开k和自己父母,自己妹妹的心结。毕竟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你的家人都会爱你。R则更加不幸,生活在严格的宗教家庭,父母对于同性恋和本身僵尸的身份都有点自欺欺人,但是父母却选择了不同的路,母亲从最开始的恐惧都最后因为爱而接受自己儿子变成僵尸回归是上天的恩赐。但是父亲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儿子是“僵尸”的身份,以及同性恋的事实,也因此在最后因为“不承认”而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英剧对故事核心的挖掘深入骨髓,最终总是带着你飙泪虐心,开始铺的很开,但是行进的很慢,在探讨边缘人群、家庭、人性和爱上打下许多钉子,但是到了第三集结尾最后又突然走的太快,RK见面、lisa家、R妈狂暴、妈妈互助会、最后K老爸,满满都是虐心的戏。故事最终的同性的情节很自然,没有很作的感觉,只是家庭部分有点快了,而且突然从基友死去的悲剧感伤中换成家庭和解温情戏,转的弱了点,但是依旧很虐。

第一集大致是奠定僵尸治愈的大环境以及k回归小镇后的冲突,第二集则是细铺垫出自己和rick以及家人的情感部分,第三集则把所有冲突以及感情倾泻而出。与众不同是罪孽还是礼物、如何面对失而复得和再次失去的痛苦、第二次人生是否可以改变过往,如果最后再多一集去描写家庭的接受的话,就完整了,所以可见bbc还是主攻腐情。

剧情走的慢,大部分人会第一集都没看完就弃剧,其实看完第一集就会慢慢接受了,毕竟第一集只是铺垫。剧情外值得称道的还有镜头和ost,泛白淡色的镜头不知道怎么让我想起《别让我走》同样是特殊种群的故事,说的也是大致相同的故事,在探讨社会对於边缘群体的接受力。只不过《别让我走》更加抑郁和孤僻,太多绝望的部分,相比之下,形尸肉心的编剧还是有着“主流大爱”价值观的,所以才会有着相对来说大众眼里“凄惨但温馨”的结尾。

死去的人回归,在种群问题外,还带来了道德,偏见,立场的重新反转,人性的选择则更加难,R的父亲在第一集最后亲手杀了一个半死症的人,结果却得知自己儿子也是半死症的,强弱位阶反转,一旦起了头,R的父亲只能选择在已有立场上自欺欺人,于是家庭也缓缓的滑向悲剧的结尾,错乱纠结的绳,必有两头,R和父亲都没有做到其母亲那样的释怀。

看完后就想着,如果最后k的家庭也是一个悲剧会更加震撼,但是后来一想还是需要这钟因爱而布爱的结局,来原谅生活中太多的难以释怀,让失去的人再回来,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ps:这部剧的海报真心丑。。。。能不能和剧本身搭配的文艺点。。

 6 ) 我为什么喜欢英国三集片?

英国三集片,在整个电视剧产业链当中都是一个奇葩,即使再卖座,评价再高,它依旧不着急,慢慢来,一年只出三集,丝毫不担心该剧的狂热粉丝们在一年后失去狂热。英国的电视剧不像美剧,它是观众导向的,像《绯闻女孩》那样,观众要谁和谁在一起的呼声高,下一季就安排谁和谁在一起,然后整个剧的人物关系画出来就像是蜘蛛网,一团乱麻,谁和谁都上过床。美国的电视台是靠观众的数量来吸引广告以盈利,所以必须迎合观众的口味来保证该剧的畅销,而英国的电视台,其实基本上也就是BBC了,是由英国法律规定,每一个在英国定居的人都必须缴纳电视费,而政府每一年也都会给予充分的拨款,可是,即使电视台的运营全靠政府的钱,政府也没有权利干涉电视台的运营和节目内容,正是财政上的独立和内容上的独立,保证了BBC的新闻质量,也让英国的新闻节目更加开放,电视制作也更为自由。

英国三集片,在中国最火的莫过于《福尔摩斯 Sherlock》,三集的故事量很大,每一集都很紧凑,又采取了电影的拍摄手法,所以看起来特别过瘾。不过这一类向市场投怀送抱的电影,还不足以代表英剧的独特性。《黑镜》和《复生 In The Flesh》,除了英式口音外,瞅一眼,看完一集就知道不是美剧。美国人不敢拍那么抽象的电视剧,也不敢拍需要人思考的电视剧,美剧基本上就是肥皂剧,供人在思考了一天就是爽一下,而不是思考了一天之后继续思考。譬如说,去年的英国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分成四集,每一集那个大船都要沉下去一次,而四集分别从四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的角度来刻画在沉船的时候,人物的内心活动。


最近看了《复生》,BBC Three的,也是三集,一开始据传是英版的《行尸走肉》,但是编剧显然拥有更大的抱负。无论是《卫报》还是《每日电讯报》的评论,都表达了刚看到BBC要出僵尸局的时候,都脑边三条黑线。与吸血鬼或者其它什么不死的生物一样,僵尸也已经是一个烂掉的题材,更何况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行尸走肉》。再说,BBC给这部剧的拨款要远远少于AMC给《行尸走肉》的拨款,那么既然不可能有华丽的场景,这部片子又能拍出什么新意呢?但是毕竟是BBC出品,让人眼前一亮。

故事发生于一次僵尸集体复生之后,人类发明了一种药物,可以把僵尸的狂躁状态控制住,使得僵尸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思考。除了失焦眼睛、惨白的肤色、定期需注射药物外,与常人无异。政府鼓励那些已经被治愈完成的僵尸回家,而主人公僵尸Kieren的家所在的小镇有一个民兵组织,在教区牧师的宣扬下,立志铲除僵尸。在僵尸肆虐,杀人成性的时候,这是一群小镇上的英雄,而当被治愈的僵尸们回到小镇时,牧师和民兵组织的首脑也完全排斥,立志杀死每一个被治愈的僵尸,以维护小镇居民人身安全的名义。

首先,这部片子从酒馆女老板对民兵们的态度上反映了民兵成员在小镇居民心目中的地位的转换。这里,民兵队的作为就与上世纪中叶,非洲大陆上大部分国家脱离欧洲殖民统治的情况极为相似。一开始,那些要求民族独立的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们被看做争取国家独立的英雄,然后一旦国家获得独立,这些领导人们也立马摇身一变成独裁者,国有化主要产业以中饱私囊。民兵队的出现是为了对抗狂躁的食人僵尸,固然是英雄,可食人僵尸基本殆尽,小镇秩序重新恢复的时候,这些民兵组织不顾民选政府的法令——要求接纳被治愈的僵尸,而坚持将所有的僵尸赶尽杀绝,其实也就是逆潮流而走了。其实,在现代国家,唯一能够合法使用暴力的机构应该是国家,其它的所有民兵组织都是非法。如果在僵尸横行,社区居民面临死亡的危险的时候,民兵组织还有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话,那么在僵尸已不构成威胁,民兵组织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自行解散。在一个老头的被治愈的夫人回到小镇后,民兵组织得到情报,于是强行闯入老头家,把老太拉到马路上,老太没有能力做任何抵抗,反倒报以欣慰的笑容,结果民兵组织的头头还是一枪崩了老太。

这一行为其实已经完全违背法律,可是为什么民兵组织还有勇气去这么做呢?我想,根本原因在“我们”与“他们”之分。这种区分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奴隶主阶层随意虐待奴隶,欧洲白人肆意屠杀黑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大屠杀,都是在“我们”与“他们”的分别下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奴隶主、白人、纳粹分子、胡图族根本没有把奴隶、黑人、犹太人、图西族人当做人来看待,因此把他们随意杀害,也就不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即使到现在,这种区分依旧是某些人为自己伤害他人而找的理由。比如,五毛,他们承认随意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们会申辩,他们打得那些不是人,而是汉奸,从而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于是他们就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代表人民去消灭汉奸,诡异的逻辑。同样,美国极右的共和党分子,坚称那些穆斯林是邪恶的,因此,他们可以对穆斯林随意发动战争,在机场安检的时候,可以对穆斯林进行带有侮辱性质的检查等等。

霍布斯提出,在人类社会组建以前的自然状态下,人类处于一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中。所以,一个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可以为所欲为,杀死同伴,抢劫食物等等。那么如果说僵尸复生,杀人成性,国家秩序灭亡,民兵组织的成立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的话,那么僵尸食人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因此虽然看起来好似民兵组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是实际上两者的道德前提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因为观众是都是人类而不是僵尸,所以才会觉得民兵组织杀死僵尸的行为是合理的。而且,在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让万物有灵论彻底崩溃,人为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生存,可以随意破坏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因此,在启蒙理性下,只要认定僵尸不是人类,那么民兵组织的行为就是道德的。那么,我很好奇的是,那些宣称人与动物是完全平等的人,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僵尸,也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动物而已,或者他们直接认为僵尸并不是动物?


这个问题再往深处挖掘,就是对道德观的反思。道德的外延到底在哪,是主观上认定的“我们”,还是客观上的生理上的人类,亦或是那些动物保护主义者所声称的是所有的肉眼可见的生命?在《复生》男主角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他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想成一只被治愈的僵尸或者其家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其实,如果把自己想成僵尸太困难的话,就把自己想成在结婚前破了处的沙特妇女,在伊朗的同性恋,在16世纪美洲庄园的黑人,在上海租界的中国人,在文革中说市场经济好的人,在80年代的艾滋病患者,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徒,或者任何否定一个生理上的人作为人的资格的社会里。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即使人类经历了道德上的巨大进步,还是有太多不把人当人看的情况。

另外,在自然状态下的原是正义,始终不是一个良善社会所应该坚持的正义观。民兵组织杀害了那个老头的夫人,而那个老头自己一枪崩了民兵组织的头头,这种自己充当执法者的行为有悖于现代社会建立的基本原则。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毫无疑问,这个老头应该申请法院的审判,而不是滥用私刑。

其次,为了让被治愈的僵尸不背负道德负担,在治疗中心里,医生把他们此前狂躁状态下的食人行为归纳为为了生存。这部剧的特色之一在于把僵尸看成一种病,partially deseased syndrom,即半死症,而僵尸们食人是在under untreated situation for survival,即在未受治疗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做出的行为。因此,从一开始,政府就表现出没有把僵尸不当人看的倾向,在鼓励被治愈的僵尸融入正常的社区生活,虽然后来还是有法令要求在有僵尸居住的屋子上刻上PDS,即半死症的英文缩写。为此,政府还让僵尸带上特殊的隐形眼镜,在面部抹上肉色的摩丝,让僵尸们在外表上看起来与正常人不同。

一般来说,外表上不同是区分“我们”和“他们”的最佳方式。比如白人对黑人的歧视,男人对女人的歧视,以及在纳粹登台初年要求犹太人佩戴袖章等等,而消弭的外表上的区别能够使人感到心理上的愉悦,无论是歧视者还是被歧视者。

回到正题,虽然医疗中心给被治愈的僵尸们释放道德压力,可是男主角还是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曾经的杀人行为。这又是一个道德困境,即为了生存可不可以成为一个人践踏法律,违反道德的到的理由。鲍曼大叔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提出,那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亲自参与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公务员是否应该接受战后法庭的审判。小说《朗读者》也聚焦这一问题。有一些纳粹公务员提出,他们只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如果不执行命令的话,他们自己也会面临危险。而且,如果他们受到审判的话,那么那些在毒药长工作的,明知道他们生产出来的毒药是为了屠杀犹太人而继续卖力工作的人为什么就不应该受到审判?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屠杀,可是却是整个屠杀工业链上的一环。其实,这些纳粹公务员的境遇与僵尸是何等相似,他们不杀人自己便会被杀,为了生存,所以他们杀人,可是,这是充分的道德理由么?

剧中还有个有趣的情节,因为谣言盛传,小镇上的人们普遍相信被僵尸咬后自己也会变成僵尸,而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因此,当一个民兵队员在追捕僵尸的过程中被咬了一口,就被民兵头头关进了笼子,进行隔离。这样的隔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福柯笔下的精神病院,精神病人被当做不具有完全理性能力的人被隔离开,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人被“精神病”呢?在上访大国,这类事情不绝于耳。

最后一点,就是宗教的作用。教区牧师在本剧中扮演了一个精神导师的决策。他不断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来鼓励民兵队员们杀害那些尚且被治愈的僵尸。教区牧师完全没有根据的揣测将会有第二波僵尸复生潮,而那一批复生的僵尸本质是善良的,而这一批僵尸无论如何本质都是邪恶的。这样一种观点导致了民兵组织头头杀死了自己作为僵尸的儿子,因为他坚信他儿子将会有第二波复生,变成内在善良的人。这样基督教就是邪教了,可是问题是邪教又应该如何界定呢?缅甸佛教徒对穆斯林进行残忍杀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基督徒进行恐怖主义行为,基督徒以清楚邪恶为口号对穆斯林世界悍然发动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一种宗教又具有正义呢?

不知道编剧在此处有没有影射近年来的宗教复兴,不要说中东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就算美国,看似完全世俗化的社会,基督教也在强势复兴。而复兴的结果也许可能是下一次宗教战争,抑或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持续近千年的宗教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剧与英剧的差别一眼可见,好的美剧更注重情节,好的英剧却注重思想,就连《唐顿庄园》这样的英国肥皂剧也表现出了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英国还是抱有一种精英文化,而美国却敞开怀抱拥抱了大众文化。究竟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好,从雷蒙.威廉斯和汤普森开始,文化理论家们便争论个不停。

可是,在市场化大潮下,一切向钱看,那些没有固定财源的美国电视台们又怎么可能不拥抱大众文化,而在财政问题上高枕无忧的BBC当然可以坚持其精英文化的路数,不断用电视的形式去阐述人类社会的矛盾。比如《黑镜》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充满了对于手机黑色屏幕、电脑黑色屏幕,对整个虚拟世界的反思。再比如《复生》,则充满了对于包容性的反思。

美剧中当然也有着力倡导精英主义文化的,譬如《新闻编辑室》,可是这样的异数,还是要夹杂着拙劣的感情戏。

也许我们得返回柏拉图和修昔底德的问题:寡头制固然不好,可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民主制?或者继续尼采的思考:上帝死了,上层阶级覆灭了,价值体系崩溃了,我们拿什么防御虚无主义?

 短评

现在的狼人僵尸啊吸血鬼你说你要是不美型,都不好意思出来演主角!印象最深的是以为民兵来抓人了,全家的第一反应是拿武器,连老妈都抄起了电动锯...看来无论你变成什么异类,也只有家会无条件接纳你。(基剧!BE!虐死不偿命!我恨逼逼西!)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Luke Newberry那巴眨巴眨的大眼睛和厚厚的双眼皮萌得个心肝疼的哟!OST做的太好听了........我以为又会是神马僵尸大逃杀剧情结果居然走起温情虐心的同志家庭剧啊卧槽,真的好喜欢哦卧槽!除了妆容看着怪别扭的其他都没有神马好挑刺了好吗?!僵尸都搅基了你们还有神马好抱怨的!!!

11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看似是在讲僵尸如何在充满歧视的人类社会生存,其实内里却是讨论同志人群和宗教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箭双雕,太牛逼了。

15分钟前
  • 言武Ray
  • 力荐

这个剧肯定拿了LGBT组织不少钱,这种被宗教迷信荼毒杀害亲子的桥段就该天天在教堂前不停歇地放——憎恨害怕与自己不同的人只能害人又害己,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最后得到了所有人的和解。同志线和家庭线非常不错,僵尸的真实自我的暴露对同志身份的影射也很有趣,可惜有些段落太过随意过于戏剧化。

1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六颗星。三集片这都是要逆天吗.......专门给设一个奖项算了

23分钟前
  • 张天翼
  • 力荐

逆的一手好天,壮哉我大英帝国

25分钟前
  • 铁与碎石
  • 力荐

做一只爱搞基的文艺僵尸~~~

28分钟前
  • Fireworks
  • 力荐

英国版行尸走肉+真爱如血,英剧就是比美剧内涵

30分钟前
  • 类星体
  • 力荐

3集片应该短小精悍嘛,怎么故事渣渣的不痛不痒,腐国真是无基不欢啊 = =+

34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昨晚看完第三集感觉万念俱灰直接上床睡觉,今天起床时眼睛肿了……你知道有人爱着你,无条件地支持你,你也爱他们,日子还要过下去,可是就像菲利普.马洛说的,每次告别都是死去一点点。

37分钟前
  • isolde
  • 力荐

RICK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帅了!

42分钟前
  • Grizz
  • 力荐

腐国真欢乐,僵尸搅基还必须是最大的梗,还要留着第二季的时候接着用,想必等两位僵尸男主哪一季有情人终成眷属了,这个剧也就可以终结了吧。三集迷你剧就是一部电影电影,拿同性恋类比僵尸,恐同和恐惧僵尸成了一样的梗,二者的矛头还都是宗教和正义感,不愧是腐国的腐台,明年接着虐你。★★★★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还真是有够独特的切入点啊

51分钟前
  • 海贼拉面
  • 还行

不遗余力地在影射恐同,这是天佑鲍比的续集咩。这结局好像是编剧突然间神经错乱写出来的。前面两集半的节奏都讲得很顺,到了结尾的15分钟突然发现时间要到了就噼里啪啦抛出来一堆密集度很高但是都没有深挖的信息。

55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太虐了啦~而且基情的部分都含蓄带过,真是太可恶了~

56分钟前
  • 樱夏枫雪
  • 力荐

换成你爹是僵尸会怎样? 肯对你张开大腿的僵尸你上不上? 你以为加入猎尸队你就能掩盖你是僵尸的事实吗 可以展开的话题太多 虽然挺感人但是太短导致结局猎奇 ren的自杀原因真心瞎

59分钟前
  • 下辈子再努力吧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丧尸末日剧,后来以为是丧尸同志剧,再到最后,原来是丧尸家庭虐心治愈剧啊啊啊!被虐哭了TAT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无法言喻的悲伤

1小时前
  • 肉腾腾
  • 力荐

变成僵尸还不忘搞基。。。

1小时前
  • 言靈
  • 还行

所以说火化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1小时前
  • momoko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