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语音

HD

主演:宋康昊,朴海日,全美善,崔德门,南文哲,郑海钧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国之语音 剧照 NO.1国之语音 剧照 NO.2国之语音 剧照 NO.3国之语音 剧照 NO.4国之语音 剧照 NO.5国之语音 剧照 NO.6国之语音 剧照 NO.13

 长篇影评

 1 )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中,内容和形式到底哪个更重要?

显然答案是都重要。尤其大众现代人审美中更加注重内容。但是对于大多数观看这部电影的人来说,对朝鲜历史是知之甚少的,自然在观影时是跟着编剧的思路走的。即便脱离内容中的杜撰和夸张部分来看,这样一部在剧本,美术,音乐,演员,表演,台词,服装,化妆,布景,道具等等等等都远超绝绝绝大部分中国古装电影或电视剧的影片,在豆瓣只有6.1分。看来是我们内地影迷素养太高了,口味太叼了。

我多么希望也能看到我们如此精良制作的历史题材影片,明清近代,太多太多了。即使他们是夸张的战狼片。

 2 ) 环球网:美国语言学家认为韩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10/596328.html

美国语言学家认为韩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2009-10-07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沈松报道,据韩国KBS电视台网站10月7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伯特.拉姆塞(Robert Ramsey)6日称:“韩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他说:“世界上没有比韩文更优秀的文字。”

  KBS报道说,拉姆塞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的第563届韩文节大会上,以“为什么我们要纪念韩文节”为题发表了特别演讲。身为著名语言学家的拉姆塞教授认为,韩文是发音和文字具有相互连贯性的科学化文字。他说:“韩文是在任何一种文字也无法找到的伟大成就,是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还说,韩文是表现出韩国高度文化水平的象征,也是给予全世界的礼物。

  拉姆塞教授认为,世宗大王的《训民正音》表现出了人本主义精神。他说:“世宗大王拥有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的时代精神,让老百姓任何人都能读书写字,连妇女也可学习文字。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非常自然,但在当时的支配阶级立场来看是危险的,是和时代背道而驰的。”

  拉姆塞教授对韩文的国际化深表关注,他认为韩文足以实现国际化,但由于牵涉到国际政治上的问题,较为难以实现。

 3 ) 哈哈哈1444年的朝鲜国王说英语词哈哈哈真·专八世宗大王

听见世宗大王说산스크리트(Sanskrit)的韩语音译哈哈哈一秒出戏,拜托还原历史就靠谱点嘛,还有原来十五世纪朝鲜人就管西藏叫티베트(tibet)啦,历史剧就按照历史剧走,既然那时候用汉字,就按着汉字读音来,记得年初有个말모이 词典的电影,1910年代的汉城街头一块中文招牌没有,这不是乱编么,培养民族荣誉感没错,但也得符合历史事实吧,总之这部电影就是古装版韩国战狼嗷。

 4 ) 谚文与汉字

2021-04-11 兴乐园电视 朝鲜语与汉语在发音和语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来学习汉字的大多数朝鲜老百姓来说,谚文的创制无疑为老百姓吐露自己的想法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但这确实也会损害以汉字为载体来掌控书写乃至言论话语权的两班们的利益,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儒教这一基石也注定尽管世宗本人与家庭成员多有崇佛之举,但是从强化国家统治来说,儒教才是国王必须向全国推广的意识形态。 现在韩国使用汉字最多的报纸是偏右翼保守立场的《朝鲜日报》,而完全不用汉字的报纸是偏左翼进步立场的《韩民族报》。 作为高丽王朝国教的佛教,在朝鲜王朝前期的社会各阶层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何向不识字的中下层社会普及儒教思想,这一直是让朝鲜统治阶级非常头疼的问题。谚文的创制倒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5 ) 戏说不是胡说:《国之语音》背后的韩文创制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朝鲜世宗大王李祹

世宗大王李祹,以其发明韩文字母“训民正音”而成为韩民族的千古一帝,所以他的故事也是韩国影视剧里的常客。2019年的新电影《国之语音》,也是对这个故事的重新阐述,其题目就来自世宗大王在《训民正音》序言中的话。

电影的cast是强大的:宋康昊自《思悼》饰演英祖李昑之后再次出演朝鲜国王;他在《汉江怪物》中的“弟弟”朴海日出演对创制文字做出巨大贡献的僧人信眉(瞎**翻译的字幕组很多,有翻译成“申美”、“神米”的,这也是法号?);不久前自杀的全美善饰演世宗的贤内助王后。

但是故事嘛,如题——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谢罪,请)

电影的开头,日本僧人前来朝鲜,求取《八万大藏经》的雕版,并表示带不回去的话有死而已。士大夫们抵触佛教,认为无所谓;但世宗担心处在战国的日本因为有了八万大藏经的传播,带来的精神力量加快统一,为祸朝鲜。就在僵局之际,信眉和尚与日本人用梵文对话,一席话说服日本人。世宗得知了信眉通晓多国外语(包括梵文、八思巴字、藏文), 有了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僧人一起创制韩文的想法。此举当然引起了绝大多数信奉儒家思想的大臣反对,但世宗坚持之下,《训民正音》最终还是创制完成。世宗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与发泄不满,甚至撕毁了明朝赐予的冠服。电影的结尾,一面是大臣们在受赐的《训民正音》面前集体拂袖而去;另一边是信眉与僧人、宫女盟誓,就算被诋毁为只有女子可用的“谚文”(即民间的文字)、就算某一天被禁绝,也要将《训民正音》流传下去。

(大臣们“伏斧锧上书”要求禁绝谚文与宫女僧人们盟誓要保存谚文的镜头对比——可惜没有直接拍到一块去,不然震撼程度会更大)


汉文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随着卫氏朝鲜的建立而从辽东传播到了朝鲜。

最初人们是使用标准的汉文记载语言的,但由于言文不通,逐渐产生了用韩语语序记载的“誓记体”,因6世纪末(一说7世纪初)的“壬申誓记石”而得名。

“壬申誓记石”内容选段

大约在7世纪末,新罗时代发明了“吏读”,即用汉字的意表示韩语中的实词,用汉字的音表示虚词(助词和助动词等),添加用汉字表述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语法则使用韩语的语法。史籍记载是由一位名叫薛聪的大臣发明的,但一般认为这只是一种附会。这种写法一般用在官文书中,故名“吏读”、“吏札”等等。

《大明律直解》的一条,原文为吏读

此外在民间,还发展出了“乡札”,用于歌辞当中。乡札使用更多的韩语固有词(即实词也用汉字注音而非使用汉字的意思),语序也是韩国化的。

乡歌《处容歌》前四句的解释,原文为乡札

*这里再插入两个经常被弄混的东西——一个是近代诞生的汉谚混写(韩国叫“国汉文混用体”),这是在汉文影响力非常大的近代,模仿日文对汉字的吸收法形成的(即部分实词使用汉文),在1908-1948年间是朝鲜半岛官方文书使用的文体。朝鲜在1948年纯用朝鲜文,韩国在1970年纯用韩文。

大韓民國은 民主共和國이다.(大韩民国是民主共和国。) 大韓民國의 主權은 國民에게 있고, 모든 權力은 國民으로부터 나온다.(大韩民国的主权在于国民,一切权力来自国民。) ——《韩国宪法》第1条

其二是汉字表记,即在部分专有名词或易混淆的难词后附汉字。根据韩国法律规定,公文和报纸“可以在括号内记汉字或其他外文”,但使用的汉字有限制。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比较尴尬的现象,如“深圳”的“圳”不在常用汉字之列,汉字表记不得不记为“土+川”。

본관 경주(慶州). 자 자상(子常). 호 백사(白沙)·필운(弼雲)·청화진인(淸化眞人)·동강(東岡)·소운(素雲). 형조판서와 우참찬을 지낸 이몽량(李夢亮)의 아들이며 권율(權慄) 장군의 딸과 혼인하였다. (李恒福本贯庆州,字子常,号白沙、弼云、清化真人、东冈、素云。是刑曹判书、右参赞李梦亮的儿子,娶了权慄将军的女儿。)

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说到发明《训民正音》了。《训民正音》的发明,在世宗25年十二月。但这个月换算成公历,是1443年12月21日到1444年(睿智的P社玩家+20)1月19日,所以对于韩文的发明时间,有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它的正式公布,则在世宗28年九月二十九日(1446年10月19日)(注:《实录》将其系于此日,而根据韩国学者的考证,应该在当月稍早的时候就已发布,故将“韩文节”确定为10月9日)。

其实发明它的动机,世宗大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由于朝鲜文言不通,汉字难学,导致上下交流不畅;所以他创制了《训民正音》,希望通过这种所写即所读的简单方式,使得普通人也能习得文字。和所谓的“脱中国化”(韩国对“去中国化”的叫法)并没有多大关系。创制的过程,也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诸臣(郑麟趾、申叔舟、朴彭年、成三问等人)共同创造的产物。

癸亥冬,我殿下创制正音二十八字,略揭例义以示之,名曰训民正音。象形而字仿古篆,因声而音叶七调,三极之义、二气之妙,莫不该括。以二十八字而转换无穷,简而要,精而通,故智者不崇朝而会,愚者可浃旬而学。以是解书,可以知其义;以是听讼,可以得其情。字韵则清浊之能卞,乐歌则律吕之克谐,无所用而不备无所往而不达,虽风声鹤唳鸡鸣狗吠,皆可得而书矣。 ——郑麟趾

至于韩文究竟是参考哪种文字创制的,由于韩文与已有文字的差异非常大,所以说法不一。《世宗实录》和《训民正音跋》都自称是仿制的古篆,但反对者认为这是为了减小新文字推行阻力的托辞(和古篆也没太多相似之处)。有人认为是发音器官的象形,有人认为是梵文,也有人认为是女真/契丹/八思巴字等,说法不一而足。

可以说,《国之语音》当中展示的韩文创制过程,是一种基于史学界没有定论、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对它的猜想。这种猜想自然是可行的,但是剧本对人物的脸谱化则使得电影非常单调,只剩下了明君世宗大王在正义的小伙伴信眉的开导下,放弃了狭隘的儒家思想,同“事大卖国文官集团”斗争到底的主旋律。

虽然说这种做法弘扬了韩国的自主精神,但是总归是一种浪费题材的行为——毕竟按照历史来拍,完全可以拍得更精彩。


题外话:

图中的“正宗”当为“定宗”(二者在韩文里一样)。但是,叫“定宗”也是不对的——定宗因为被太宗李芳远夺位,长期以来只称谥号“温仁顺孝恭靖大王”,无庙号。“定宗”庙号是肃宗7年(1681)才追尊的,所以日本和尚一口一个“定宗”自然是有问题。

 6 ) 谁“颠覆”了《国之语音》?韩文创制与使用的历史真相

影评首发在“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欢迎围观。

//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252260

炽热的七月下旬,一部聚集了宋康昊﹑朴海日等忠武路影帝级演员的古装大片《国之语音》在韩国甫一上映,就遭到韩国各界的一致批判。部分暴怒的韩国网友及宗教团体甚至发起了抵制该片的活动,最终电影票房落得个不到100万观影人次的惨淡结局(电影损益点在350万观影人次)。韩国民众不买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影帝们的演技,而是该电影的叙述颠覆了一般韩国人的认知,将教课书反复叨念的“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字符”的观点改拍为“世宗是在僧人信眉(俗名:金守省,1403-1480)的帮助下创制韩文字符,信眉才是韩文字符创制者”,再加上素与佛教不对盘的其他宗教团体的推波助澜,该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也是意料之中了。

韩影《国之语音》海报

韩文字符的创制与争议

那么韩文字符的创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从电影《国之语音》的片名来源就可以窥知大概。《国之语音》的片名来自朝鲜世宗颁布的《训民正音》的序文,序文如下: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序文里说得很明白,朝鲜半岛的语音与中国大陆不同,与文字无法流通。为了让一般平民百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世宗才创制二十八个字符,以方便老百姓们的日用。

解例本《训民正音》,韩国涧松美术馆藏书

《朝鲜王朝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是月,上亲制谚文二十八字,其字倣古篆,分为初中终声,合之然后乃成字,凡干文字及本国俚语,皆可得而书,字虽简要,转换无穷,是谓《训民正音》。(《朝鲜世宗实录》卷102,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条)

也就是说,韩文字符,即谚文创制是在1443年十二月,创制时在字形上模仿了古篆字,可以方便地标记朝鲜的语音。虽然以上两条史料都说是世宗亲自创制谚文,但从常理来说,他应该是该项目的主导者兼拨款人,高度参与了谚文的创制,但谚文的创制不太可能只是他一人之力的产物。根据当时学者成俔(1439-1504)的记载:

世宗设谚文厅,命申高灵﹑成三问等制谚文。初终声八字﹑初声八字﹑中声十二字,其字体依梵字为之。本国及诸国语音文字所不能记者,悉通无碍。洪武正韵诸字,亦皆以谚文书之。(《慵斋丛话》)

即谚文的创制应是世宗与申叔舟等谚文厅学者们合作下的产物,但成俔认为谚文模仿的是梵字而非古篆。成的生活年代与谚文创制年代相差无几,他的认识可以说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时人的看法,再加上如《福泉庵事迹记》(佛寺私家藏品,笔者未能阅读)部分佛寺相关文献里说是福泉庵主持信眉向当时正在创制谚文宫廷学者们说明了梵文字音等,这就为延伸出信眉创制谚文说提供了一些叙述上的史料来源。

究竟谚文是模仿古篆还是梵文?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实录》来看,就算谚文创制时参考了梵文,但也不太可能来自于信眉。尽管信眉与世宗之子如首阳大君(后来的世祖)﹑安平大君等王室成员交往密切,并得到世宗的信任与宠爱,但这都是1446年后的事情。根据世宗长子文宗亲述的“大行王自丙寅年(1446)始知信眉名”之语可见,在谚文颁布的1443年之前,世宗并不认识信眉,更不要说从信眉处得到创制谚文的帮助了。所以说,电影将信眉打造成谚文创制者,只是基于部分可能性上的文艺想象,但极大可能并不符合事实。

谁在使用谚文?

谚文创制后,遭到大多数两班士大夫的强烈抵制。他们认为国家有汉字作为书写文字即可,没必要再创制谚文。这样的历史场景在电影中被着重刻画,但电影中更注重的是世宗通过强调朝鲜民族文字正统性,摆脱明朝的影响,来增加颁布谚文的合法性。但从《实录》的记载来看,世宗并不是想摆脱明朝的影响,反而是想以谚文为翻译工具,将从中国大陆移植来的三纲五常等性理学原理普及到民间,(“予若以谚文译《三纲行实》,颁诸民间,则愚夫愚妇,皆得易晓,忠臣孝子烈女必辈出矣。”——《朝鲜世宗实录》卷103,世宗二十六年二月二十日条)以及用谚文来解决狱辞问题,即允许老百姓不使用汉字,而用谚文书写诉讼状辞。其实这些目标与世宗在《训民正音》序文中所提及的目的一致,即谚文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朝鲜语与汉语在发音和语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来学习汉字的大多数朝鲜老百姓来说,谚文的创制无疑为老百姓吐露自己的想法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但这确实也会损害以汉字为载体来掌控书写乃至言论话语权的两班们的利益,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三纲行实图》,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藏书

事大与儒教,是朝鲜王朝的两大立国基石。这注定了朝鲜世宗本人不可能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公然宣称反对明朝的影响,实际上世宗时期的明鲜关系已进入平稳期,两国之间并没有较多的政治争议与风波。同时,儒教这一基石也注定尽管世宗本人与家庭成员多有崇佛之举,但是从强化国家统治来说,儒教才是国王必须向全国推广的意识形态。虽然朝鲜王朝是由一批笃信儒教性理学的士大夫们及其利益代表者李成桂所创建,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新王朝一建立,整个半岛就会立刻自然进入儒教社会。作为高丽王朝国教的佛教,在朝鲜王朝前期的社会各阶层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何向不识字的中下层社会普及儒教思想,这一直是让朝鲜统治阶级非常头疼的问题。谚文的创制倒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按釜山大学姜明官教授在《烈女的诞生》一书中对儒教思想如何普及到女性群体乃至社会底层的研究,谚文注解版的《三纲行实图》﹑《东国新续三纲行实图》等书籍在把贞操﹑节烈等思想灌入朝鲜女性脑海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朝鲜社会在十七世纪形成高度儒教化氛围创造了条件。从这一点来说,谚文在后世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完成了世宗在创制时期待其完成的使命之一。

《烈女的诞生:家父长制与朝鲜女性残酷的历史》封面,姜明官著

谚文在创制后主要是被女性和平民百姓使用,所以也被两班士大夫斥为“雌文”。但这并不意味着谚文只是在女性与社会中下层发挥作用,实际上,通过大妃﹑王妃们发布的谚教,即谚文教旨,谚文在朝鲜王朝的核心政治圈内也会时不时展现出存在感。如以下这个惊心动魄且被韩剧韩影多次提及的历史场景所示。

1721年,也就是朝鲜景宗即位的第一年,朝鲜政坛正处于老论与少论尖锐对立中。景宗虽然有少论的支持,但却是一直身体不好,没有任何子女,景宗之妻宣懿王后正暗中计划收养旁系宗室密丰君之子李观锡为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持景宗异母弟延礽君(后来的英祖)的老论们不得不焦急地抛出立延礽君为王世弟的建储论。当年八月二十日深夜,老论重臣金昌集﹑李健命等人入宫逼迫景宗立储,几番回合的交涉之下,景宗同意立延礽君为嗣君,但老论大臣们仍然不放心,希望得到王大妃(即肃宗继妃仁元王后)的手札作为保证。直到天明时分,景宗才给老论大臣们展示了从宫内取得的仁元王后的手札。按《朝鲜景宗实录》所记:“封内有二纸,一以楷书,写延礽君三字。一以谚札教曰:孝宗大王血脉,先大王骨肉,只主上与延礽君而已,有何他意?予意如此,下敎大臣宜矣。诸臣皆读而泣。健命请令史官以楷字翻书谚教下政院,令承旨书传旨。上可之。”也就是说当时仁元王后说明立延礽君为王世弟的名分时,是用谚文下令。后经史官翻译成楷书汉字,得以成为颁布全国的命令且被记入史书。朝鲜王室的女性们是不认识汉字才用谚文书写吗?其实不然,熟悉汉字与汉文学的朝鲜王室与贵族女性并不少。但王室女性用谚文来表达自身的政治立场时,往往是对以汉字为工具掌握政治权力的男权社会的一种让步,强调自身的女性特质,表明自己不过是以王室身份暂时介入政治而已。

在王室女性之外,也存在贵族女性用谚文向国王直接上书的事例。正如上文所提的故事里,逼迫景宗立储的老论大臣后来很快被景宗清算,所谓“老论四大臣”的金昌集﹑李健命﹑李颐命﹑赵泰采都被处死,子孙也被连坐。当时李颐命之妻金氏不愿独孙李凤祥也被处死,暗中以与李凤祥长相类似的家僮代死。英祖即位后,给李颐命等人翻案,金氏用谚文上书向英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得到英祖的谅解。不过《实录》中只是用汉字简略记录了该文书的内容,也未提及原文是谚文,但流传至今的《金氏上言》明确展示了该文书的原文是谚文,且记录了该文书的全部内容。

《(李颐命妻)金氏上言》,韩国国立韩文博物馆藏品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朝鲜两班们会主动用谚文撰写记录,清代的朝鲜燕行使们的例子便是其中之一。如1793年作为谢恩使节团子弟军官的李继祜就曾在自己的使行日记里坦陈:“若用真书(即汉字)撰写日记的话,自然会有很多需要忌讳彼人(即清朝人)的地方,所以用谚文撰写日记的人亦是无数。(笔者自译,谚文原文从略)”对不认识谚文的清朝人来说,谚文实际上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对于时不时在日记里称清帝是“胡皇”﹑“胡主”的燕行使来说,万一用汉字记载的日记被清人发现,免不了一场外交风波,所以李继祜等人为避开清朝人的忌讳,才会主动采用谚文书写。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燕行使发回本国的谍报——“谚状(即谚文状启)”中,为避免谍报内容在传递途中被清朝人察觉,燕行使们会故意用谚文撰写。这样传回本国的谍报被誊录或收录燕行使个人文集时,也常常被翻译成汉文。除此之外,朝鲜国王与两班们在写信给女性亲属时,亦会主动采用谚文书写的方式。

汉文字的使用现状

从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开始,谚文和汉文混用的所谓“国汉混用文”开始在朝鲜半岛的官方与公开书写上大规模流行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二十八个字符的谚文到二十世纪的时候,只有二十四个被广泛使用,其余四个成为仅见于古书的死文字。现在所常见的纯韩文书写,半岛北部的朝鲜是从建国后彻底废除汉字开始,而南部的韩国则是从1960年代末减少汉字教育开始。由于谚文只是表音文字,所以在叙述一些抽象的概念名词时,很有可能遇到同音汉字词而无法精确指代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困境,朝鲜方面多采用以固有词解释汉字词的方式,而韩国方面则多采用韩文后面括号标记汉字的方式。当代的韩国新闻报纸上亦经常出现汉字,这种时候往往表强调或者是特指。如新闻标题出现“青:XXXX”,这是指“青瓦台”;出现“文:XXXX”则是指“文在寅”。不过不同的新闻媒体采用的汉字频度也不一样。现在韩国使用汉字最多的报纸是偏右翼保守立场的《朝鲜日报》,而完全不用汉字的报纸是偏左翼进步立场的《韩民族报》。

当今韩国的人文学界与法学界仍然广泛使用汉字与汉字词,但从1990年代开始,人文学科的论文与书籍的汉字使用频度亦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大概是与逐渐脱汉字教育的一代人成长起来占据了社会主流有关。除少数人文学术期刊仍然保持“国汉混用文”的行文习惯外,大多数期刊为避免行文歧义,采取的是首次出现的特殊名词后标记汉字,之后出现时不再标记的方式。但这只是人文学科的方式,越来越多的非人文学科期刊渐渐呈现出对外来词的偏好,甚至出现在可能出现歧义的汉字词后用英语标记的倾向。以上所说的汉字均指繁体汉字,但最有意思的是,随着1992年中韩建交之后的汉语热,韩国年轻人更倾向去学习简体字。如果在韩国报刊或期刊上见到简体字,不用多猜,其作者或者编辑大概率是韩国的80、90后。

 短评

中规中矩。

5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非常非常好,可惜豆瓣评分太低,应该是8分的作品。故事精彩,画面赏心悦目,演员也都非常出色,大和尚威仪刚毅,小和尚们率真可爱,宋康昊把国王那种憋屈疲倦的感觉演得入木三分,王后演得真好啊,唉。字幕组辛苦了,拜谢。

10分钟前
  • 葭茵
  • 力荐

训民正音成长史,中规中矩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拍出花样很难。

15分钟前
  • Hangain
  • 还行

三星半吧。古装电影总会有人去追究历史真实,但其实内容所承载的,从来是现代人的诉求与表达。单就编故事的能力,创造出了完全不同于《树大根深》的另一种走向,且成功地抹去我对那一故事的残留印象,并且最重要的,顺利容纳了韩国编剧们向来所期望陈述的现代史观,还是让人服气的。宋康昊演出了心力交瘁之感,没有麻药王那种用力过猛的痕迹,反而很好。有兴趣的人值得一观。

16分钟前
  • 吗嘛女士
  • 还行

整体拍的一般,不过结尾祭拜皇后,在联想到现实中的演员,多少有些泪目了。三星都给杀人回忆三人组。

18分钟前
  • jxw611
  • 还行

抛开历史事实不说的话,这是一部艺术水平较高的电影,把世宗大王作为君王的孤独和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作为一国之王,也有许多无奈,想要推行新文字,却和坚守儒家纲常的群臣们之间斗争,当群臣在朝堂上和他针锋相对,而他孤独却又决绝,剧中那句台词,该走的路,还是要走下去,不要停留在原地踏步。有些事,总是需要去做,哪怕未来还很遥远,但一定要去坚持。接着,回归历史本身,且不说世宗大王要超越中国这种“志气”不合历史,牵强附会将谚文的发明和信眉联系在一起,并且演绎这么一出故事,恐怕还会误导韩国民众自身。历史可以演绎,但是不能跟史实想去太远。但是,世宗大王的伟大,会永远被韩国人民所铭记。

20分钟前
  • sen
  • 还行

这部电影在懂韩语的情况下看,肯定会更有味道。宋康昊饰演老国王可谓驾轻就熟了,依然是在《思悼》当中的范儿,国王礼服穿起来,威严中透着平易朴实,台词娓娓,语调顿挫,颇有生活气息,使人相信当年真实的世宗也是这么说话。韩国人拍古装片,在还原历史方面真是不遗余力,成片美术的完成度很高,效果极好,除了要尽一切可能贬低中国之外,其余无一不令人称赞。这正是我们国内那帮文化素养极为低下文史知识基本为零的编剧和导演们要好好学习的地方。本片再现了朝鲜世宗创制谚文的历史片段。宋康昊饰演垂垂老矣、宅心仁厚的世宗李裪,鞠躬勤勉,令人敬爱。创制一门文字真的不易啊!由此可见改革的艰难,取得寸功都值得欢庆,因为那已是费尽艰辛的结果。然而本片止于介绍创字流程,剧情过于平淡,要不是有宋康昊的精湛演技,整部电影简直乏善可陈。5分。

23分钟前
  • 楚先生
  • 还行

虽说不温不火有点去中国化的历史问题!我在想中国汉字怎么就不能拍部电影/电视剧呢?汉字,中华文明之根啊!

25分钟前
  • xiangkaiad
  • 还行

因为思悼种草的本片。对话充分体现了编剧兼导演想讨论的政治家的思想挣扎,展现了一个夹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夹在百姓与权臣之间,夹在佛教与儒教之间,从小四体不勤、身体羸弱、热爱文科的用心的领袖的老年挣扎。画面板正色彩深沉,背景音乐庄重。从拥抱太阳的月亮开始喜欢的女演员的遗作。看完后获得了新的看待语言文字的视角。古代元素功课精致,书法中锋、古代传统星空图、梵语藏语八思巴文解构、五味子茶、木板八万大藏经,处处是东亚共有的古代历史的痕迹。豆瓣评分有失偏颇。听说因佛教参与创造韩语而被本国抵制,票房只有100万。且主旋律电影去中国化明显,可能是因为这两点让一些观众嫌弃。

29分钟前
  • 完整通顺更重要
  • 推荐

6分

30分钟前
  • 王新禧
  • 还行

才发现豆瓣上已经删了好几部韩国的历史片了,《神机箭》《安市城》《双面君王》都没有了。韩国历史片一直在去中国化的路上狂奔,这部片子虽然没有那么多胡说八道,但也称得上是戏说历史了

34分钟前
  • 张兮兮
  • 还行

从开拍到上映,唯一的期望就是别像《神机箭》一样无耻又离奇就好,欣慰的是确实没有那么无耻,然而离奇是真的,NAVER评分只有3点多,可见棒国的人民群众有多不买账,然而表演上来讲,宋康昊演出了完全不同的世宗大王,重压之下的心力交瘁,算是他近期上佳的表演之一,朴海日对角色的处理也还不错,宣传期中间经历了全美善的自杀,想到今后都无法看到这位女演员了,结尾处的祭拜平添了一点伤感

38分钟前
  • 老李
  • 较差

《杀人回忆》里面的三个演员合体,也没能把这部电影撑起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再好的演员在烂剧本面前也无力回天。

43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少有的我看不下去的韩国历史剧,而且还有宋康昊

45分钟前
  • 二大人山大人
  • 还行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你们韩国这样拍是要向世宗大王谢罪的。🐶

46分钟前
  • 清风不堪酬
  • 较差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沈松报道,据韩国KBS电视台网站10月7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伯特.拉姆塞(Robert Ramsey)6日称:“韩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他说:“世界上没有比韩文更优秀的文字。”  KBS报道说,拉姆塞在韩国驻美大使馆举行的第563届韩文节大会上,以“为什么我们要纪念韩文节”为题发表了特别演讲。身为著名语言学家的拉姆塞教授认为,韩文是发音和文字具有相互连贯性的科学化文字。他说:“韩文是在任何一种文字也无法找到的伟大成就,是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还说,韩文是表现出韩国高度文化水平的象征,也是给予全世界的礼物。”

48分钟前
  • 举起手来!
  • 推荐

注意,这不是正史,是众多有关韩文诞生假说中的一种(且不太被人们所接受),大多韩国人和史学家还是认为是世宗和他的儒生亲信,或是他自己创作的。主要角色们都靠着强大的演员实力变得越渐饱满,同时为了把这个假说支撑起来,下了不少功夫想要自圆其说,但都有些薄弱和牵强,而且不得不说许多支线故事真的可有可无。

53分钟前
  • 来来Lars
  • 还行

历史演义的故事看的好累,因为不熟历史不停在读字幕和看着荧幕的韩国文字不明所以,只有佛教和念经的部分提醒着这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东亚的文化

55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最赞……白鸟库吉是日本间谍靴靴😅此篇打五星纯粹是因为喜欢世宗大王那句:“我想要打造能够超越中国的国家。”“那是妄想。”“为什么不可能?”我喜欢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基础。

58分钟前
  • Bone
  • 力荐

通常认为谚文的创制是世宗大王授意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完成的,片中却只有一虚构的僧人信眉。设定僧人的角色也许是为了说出世宗内心的想法,推动剧情的發展,可是让僧人吃肉、喝酒、把妹、听歌舞这些没有必要又有侮辱性的情节又是为何呢?世宗大王确乎是朝鲜王朝的伟人,宋康昊的表演也是有顶天级的,但剧情就是没能很好的伸發世宗的这一面,从他嘴中说出「去中国化」的台词实在遗憾,根本就是脱离歷史迎合当前民族主义的妄语(有人说“古装电影总会有人去追究历史真实”“卖弄”,正史片不依史实依什么?依民间传说?依当代人瞎编?历史虚无论该歇歇了,可能现在都很多人以为玄奘法师西行是多亏了孙悟空的帮忙呢)。影片本身的拍摄、美术、服化道都延续了南韩影视的高质量,另外能听到说梵语也是一大惊喜。

60分钟前
  • 琉璃氏约尔凡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