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

HD国语版

主演:李冰冰,李野萍,梁松,刘琳,李芸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过年回家 剧照 NO.1过年回家 剧照 NO.2过年回家 剧照 NO.3过年回家 剧照 NO.4过年回家 剧照 NO.5过年回家 剧照 NO.6过年回家 剧照 NO.13过年回家 剧照 NO.14过年回家 剧照 NO.15过年回家 剧照 NO.16过年回家 剧照 NO.17过年回家 剧照 NO.18过年回家 剧照 NO.19过年回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过年回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80年代,某工厂技术员于正高(梁松 饰)和女工陶爱荣(李野萍 饰)各自带着女儿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于正高的女儿于小琴(李涓 饰)偷钱,引起了夫妻二人的争吵,最终小琴栽赃陶爱荣的女儿陶兰(刘琳 饰)。陶兰愤怒之下,失手杀死小琴,自己也锒铛入狱。转眼17年过去,表现良好的陶兰获准回家过年,但是外面这个变化巨大的世界还会接受她吗?   本片荣获1999年吉耶国际青年人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2000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女演员(李冰冰 & 刘琳)和最佳亚洲导演奖;1999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OCIC特别奖、Pasinetti特别奖、Sergio Trasatti奖。太阳的墓场热浪球爱战粤语冰裂烟波浩渺之相识未解之谜第一季喋血江湖与魔鬼共骑爱来不来曼德勒1934车达莱夫人的爱情反派女友超戏精呆瓜对对碰(普通话)少年神探狄仁杰美版恐龙战队 电影版搏击英雄庐山恋2010九天玄鸟清洁工初恋的故事天堂公路再造民兵杰伊 比姆半城废墟行动战马一号大约在冬季(独家纪录片)霹雳争霸战天使与我同桌朋友圈儿里的男朋友山河岁月第二季年兽霹雳娇娃战丧尸黑熊来了生日情锁甜蜜蜜1982无人知晓2020青春合伙人一拍即合的我们为你喝彩瓦西尔人质酷毙了

 长篇影评

 1 ) !!!!

可是恰巧遇上的预警队长李冰冰不知道这些。让你回家你就得回家,不然政府对你的教育改造不就白费了。于是这个有些憨有些直的女孩把陶兰一步步拖向了回家的路。老房子拆了,咱找;公车上人多,咱挤——过年了就得回家呀。远处的鞭炮声一阵阵模糊,一阵阵清晰,咚咚咚,啪啪啪,映照着陶兰此刻的心情伴随着她们一路回家。可是真到了家门口,陶兰甚至连敲门的勇气也没有。

 2 ) 赎罪之旅

回家过年
这是一个完全生活流的故事。

我喜欢导演对于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选择。故事延续了十七年,叙述时间选择了陶兰春节回家的一个点。一个时间点里来挖掘大的东西。用一天的时间来展现陶兰一家十七年的创痛,是很需要功力的。

全片有两段时空,第一段时空是一九八一年。记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里因为五块钱而导致的悲惨故事——陶兰错手杀死自己的妹妹。二是一九九八年陶兰坐了十七年的牢之后回家看望父母。故事侧重在这一段赎罪之旅。在这一段旅程里导演安排了一个好警察,安排了一个好心的摩的司机,用一些场景展现社会的变化与陶兰重回社会的心理障碍。

故事结构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先是交代前因,记述当年的事情始末,再是陶兰过年短期释放的前一天在监狱的生活场景,第三部分是警察小洁带着陶兰回家。第四部分是陶兰回家面对年迈的父母,陶兰与母亲在父亲面前希望获得赎罪,最终三人在春节联欢晚会播放的这一晚获得了各自的救赎。整整十七年的煎熬与苦痛最终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陶兰所在的家庭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家庭。父母带着各自的女儿组成在一起,陶兰与妹妹小晴并没有血缘关系。而影片开头把这样一点很好的隐藏了起来,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铺垫出来,让观众自己察觉出来。

这一段刻画是很巧妙的,父母买菜回来,为了点小事拌嘴得厉害,陶兰不在家,母亲骂骂咧咧,文静的小晴对母亲不理不睬,让大家有些许的狐疑。等陶兰回家,母亲先是骂了陶兰再是使劲给陶兰夹菜,母亲古怪地行为让大家慢慢有了揣测。等到后来母亲在争吵中说出“反正本来就是两家人”的时候大家恍然大悟。一切有了解释。简单几个场景,一个事件,把家庭的内里揭示出来,人物性格得到各自的展现和解释。母亲有些嚣张,父亲窝囊,陶兰活泼单纯,小晴文静心机重。

第一个镜头是父亲单车载着母亲回家,镜头慢慢拉开,母亲手中还捧着蔬菜,两人下了车回家,是个北京的老胡同院子,带出环境来。环境营造得很规矩,声音元素运用自如:老北京的鸽哨,磨剪子的叫唤。这是极其普通的两口子和极其稀松平常的场景。故事以非常平凡的场景展开以一种非常平淡的口吻来讲述接下来要发生的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非常重大的事件。它摧垮了这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内里并不稳定的家庭。

第一段过后是黑场,来到女子监狱。我们等着看十七年后陶兰的自我救赎。原本以为会深入陶兰的内心,然而导演话锋一转。。。成了个主旋律。。。

在第二三段里很多细节是不错的,陶兰在监狱里掉了一支口红,之后又拿出来看。口红含蓄又深刻地展现陶兰失掉的青春年华以及说明那一天的意外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女子监狱和街道只隔着一道墙,导演冷静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巧妙的镜头。俯拍,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陶兰出狱之后社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陶兰进监狱之前跟小晴说要进工厂当工人,殊不知外面的工人们早已下岗干个体户去了,就是外面的人都不见得适应得了外面的世界。在监狱里呆了十七年的陶兰怎么可能适应得了?导演安排了一系列的场景和细节来描画陶兰的心理。站在光鲜时尚的内衣广告牌前迷茫的陶兰。以及挤不上公车不敢回家胆怯的陶兰。导演让陶兰过去的家成为一片废墟,让陶兰去到昏暗吵杂的电玩厅里观望,一是为了展现陶兰惊慌失措的内心,二是为了展现十七年中国改变了什么。第三段里出现了一个漂亮女警察,小洁。她超级好心地带着陶兰回家,中途还遇着个好心的摩的司机。这两个人是负责煽情的。三言两语各自讲了一下各自家庭里的磕磕绊绊,但又各给了个温暖的,人间自有光明在的尾巴。

第四段我感觉太浅又太煽了。。。还不如《蕾切尔的婚礼》中父亲看到儿子小时候用过的碟子时失声痛哭的真实感和感动。
陶兰下跪还说“那五块钱是我偷的”。我觉得这个最败笔。。。感觉很像知音“五块钱引发家庭血案,十七年悲剧人生”的感觉。。。

陶兰一家哭作一团时候电视机里传来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的声音倒是让我想起《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结尾。这一招真好。


想到之前成都公交车纵火案的案件报道,纵火者是个老头,年轻时候还有过一番大作为,后来因为投机倒把罪(当年的投机倒把罪其实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司空见惯)坐牢,出来后得不到家庭的原谅,还偷了家里人的钱。孤身一人来到成都,希望干一番大事业。最终一事无成,也没有得到家庭的原谅。最终走了极端,成了万恶不赦的纵火者。可见现实生活中,亲人朋友爱人真的就血浓于水两肋插刀坚贞不渝吗?人与人的心果真有那么容易沟通化解?赎罪之路真的那样简单充满希望吗?它是艰难的,撕扯着绞痛着当事人的心而太难以言说的。

 3 ) 记马可穆勒先生关于《过年回家》的半次演讲

依然是周四的上午,我在两节课结束之后匆忙赶到五楼放映厅参加马可穆勒先生的电影艺术表达课程,这次的影片是《过年回家》。

“像两部电影”,这是我关于《过年回家》这部电影头尾和中间两部分最直观的感受,不管是节奏也好,影调也好,总透出一种别扭的格格不入的感觉。开头结尾就像一台话剧,里面有一种话剧特有的装腔作势,而中间那部分则有那么一点像公路片。老马在讲课过程中也反复提到这一点,“刘琳演的很好,李冰冰也还可以,但是父亲和母亲的演员不够好”,这大概是他对这部电影的一个遗憾,“they belongs to another film”。

如果把电影中间部分再细分,又可以分为监狱部分和回家部分。监狱部分的时长有些尴尬,在我总以为他要结束的时候,下一个镜头依然是在监狱,所幸他的真实感给了人勉强看下去的理由。张元在拍摄《过年回家》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和天津女子监狱进行合作,采访了很多女犯,才有电影中这么真实的效果呈现。

Sonata,老马这么形容回家的部分,意大利剪辑师以一种富有韵律的剪辑方式去剪这部分,就像钢琴家在弹钢琴一样。不是交响曲,是奏鸣曲。包括后期的声音剪辑,也是一样的节奏去进行。

天津,是本片的拍摄地,给了本片独特的城市印记,北方口音,工人,城市,市井,那个年代的快速发展。一部电影,尤其是像这种大部分时间都在大街上游荡的电影,和所在的城市密不可分,就像《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偷自行车的人》一样,但不同的是,《过年回家》除了室内戏以外都是实景拍摄,而不同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经常用到的“real production”(在摄影棚中搭建场景并把真实的街景投射到屏幕上作为背景,怎么感觉跟曼达洛人里面的虚拟拍摄有点像),这是非常不同的。真实场景的拍摄也给了影片更多的真实感,更能表现陶兰刚出监狱时对已经翻天覆地的社会的无所适从,也表明这条回家之路也是十多年监狱生活之后她的重返社会之路。

而这部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又是不同的,老马认为,第六代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现实主义,《过年回家》是其中的代表。

对白,是本片的另外一个特点。张元是南京人,但他从来不拍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他不是北方人,于是他请了余华和朱文分别写了本片当中的对白,且彼此都不知情,然后张元选择其中出彩的部分。“是,队长”是朱文想出来的台词,简洁明了地反映了多年的牢狱生活对陶兰的思想上有怎样的改变。

在《过年回家》之前,张元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认知,但自己的作品却从未登上过中国的银幕,因此张元视《过年回家》为自己返回地上的作品。已经习惯面对国外观众的张元却并不知道如何面对国内观众,所以也在筹备期间格外焦虑。为了迎合电影局的好感,尽可能地对电影做出了修改,带着镣铐跳舞是张元对这部作品创作经历的总结。不过当时电影局并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是因为他看起来不太积极阳光的灯光,还有结尾父亲说的为了五块钱搞成这个样子。最后这部电影在上映7天后就下映了。为了收回成本,张元找到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盗版发行公司,并承诺可以给他们未释出的素材。不过他们开出的价钱并不算高,但是影片质量却很好,而且是威尼斯版本。

“很多著名的导演,拍了很多电影,其实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和答案来拍摄,但还是一部电影。但张元不一样,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不同的电影。但是不变的是,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他的电影。”

 4 ) 遗失的亲情

     该影片看似是平常百姓中的一件小事,但其实却又包含着让人不得不深思的道理。起因只是源于小小的5元钱,只是5元钱,谁又能想到,正是因为有了5元钱事件,剧中人物的命运就此改变,两个女孩,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再婚家庭,也就此发生的了改变。
     两个女孩,都是17岁的花季,命运却又如此爱捉弄人,一个永远的消逝,一个却要在监狱度过一生。因为年轻,因为冲动,毁了四个人。因为大女儿失手打死了继父的女儿,母亲目送她被警察带走,因为内心的额愧疚,曾经的跋扈再也不敢表露出来,因为心存内疚。当大女儿回家探亲时,内心又何尝不激动,不伤心,但她却不能表露出来,只能默然,抑制着内心的情感,这是一个母亲的心,也是一个妻子的心,因为自己女儿犯下的过错,她也无时无刻备受煎熬,她只能像见熟悉的陌生人一样去面见自己的女儿!
       该影片中的父亲也是一直在隐忍,当他得知自己的女儿死亡时,那种呆滞而又彷徨的眼神,仿佛瞬间没了依靠,瞬间老了十岁,内心的凄凉,尤其是自己的老婆的女儿杀死自己的女儿,那种无奈,愤恨,悲哀,只能叫他无话可说。影片结尾,其实他早已原谅的大女儿,只是不知该怎样去面对,不知该怎样去诉说这一切,他爱自己的女儿胜过一切,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妻子为自己所牺牲的,他最后哭泣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和你做夫妻!”多么感人,他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也是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伤心的日子里换回来的!
    影片主人公 陶虹,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因为做错事情,所以送进监狱,出来后,天翻地覆的一个人,什么都懵懂,什么都只带着希望但却不敢碰触,在监狱的日子深深的把她给体制化了,始终都带着一句:“是,队长”一个人即已成为习惯,就改不了,出来后,性格变了,思想变了。17岁美好的花季年龄就这样在监狱里渡过,是她的悲哀与不幸,她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因为她害怕,她一样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在她的心里,还是当年那个16岁的女孩,依旧是做错是不敢回家的女孩。当队长费尽心思帮她找到家时,她踌躇不敢进去,她需要有人陪伴,需要勇气。她内心的惶恐与不安,始终环绕她周围,她想找回曾经的亲情,但她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机会,还好,每个人都不想忍受时间的煎熬,不想再伪装自己的心。冰释前嫌的一幕,队长哭了,我们也哭了。

     影片中的队长也是准备回家过年,但为了帮助无人来接的陶虹回家,舍弃的自己探亲回家过年的机会,把时间用来帮陶虹找家人的事上,可以说她善良,她无私,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她也有母亲,她知道那种感觉,更何况找不到家人的是个女犯人,所以可以把她作为队长的一种责任,又可以把她看成一个代表另一个阶层的人,她同样是作为家庭的调节剂,如果没有这个人物的存在,那陶虹一家人不会释怀,或许需要跟长的时间来等待,再或许,陶虹压根就不会回家。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对谁而言。亲情是永远也拉扯不掉的,无论多大的隔阂,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再阴霾的日子也会有晴朗的一天。

     队长最后哭了,是为他们一家感动而哭,也是为自己的家人而哭!

     亲情无价,即使是遗失的亲情,也是可以找回来。因为孩子总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5 ) 五元

2020看张元拍摄巜过年回家》的电影,看看30年前一个特殊家庭的春节。这部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整部影片在设计上一般,特别是结尾,缺乏主题深度,父母情感的反转的原因是什么?两个各有女儿结合,矛盾辅垫得太少,李冰冰半途出现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陶兰向父母违心承认五元钱是自己偷的?等等这些Bug将这部作品艺术价值由五元转向五毛?

 6 ) 《过年回家》:与未了的恩怨情仇作别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周围的人都开始抱怨这年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年味越来越淡了。

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烟花爆竹禁了;

外地民工返乡,城市唱起了“空城计”,城里人也只能唱起了“空腹记”;

农村里也安静了许多,麻将馆里烟雾缭绕,一年来赚的钱就在赌桌上流转;

过去需要十天半个月准备的各种特产年味,如今都有现成的商品;

发红包都用手机了,拜年都用表情包了,灯笼都换成灯泡的了;

一场场的应酬都成了炫耀、攀比的较量,没人关心你过得真的好不好;

远在万里的人们开个小轿车回来停在家门口,就是想告诉邻里:我衣锦还乡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过年成了自嗨,我们再也无法坦诚以待地群嗨了,就像阿桑的《叶子》里的那句歌词: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朋友之间,即使聚在一起,心早不在一块儿了;父母子女之间,即使同在一桌吃团圆饭,也不能交心释怀;情侣夫妻之间,即使再相爱,也会在两方父母亲朋的拉锯战中,心生间隙。

年味儿的周期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在极速被压缩,七天假期已经让人忘了元宵节的意义,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我们周旋在各种人和事的中间,疲于应付之余,更多地成了走过场,成了虚情假意,心力交瘁之余,也许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过年?过年到底在过什么?也许通过一部电影,我们能找到答案。

工厂技术员于正高和女工陶爱荣是各带一个女儿的再婚夫妇,两人常为家里的一点小事拌嘴。

有一天,于正高的女儿于小琴偷拿了父亲忘在桌上的5块钱。

第二天,父亲翻箱倒柜地找那5块钱。母亲怀疑是父亲偷偷把钱给了小琴,父亲怀疑母亲偏袒她女儿陶兰。 两人吵得很凶,提出要搜两个女儿。于小琴很害怕,偷偷把钱放到陶兰的枕头底下,结果大家在陶兰床上搜到了钱。母亲感到很丢脸,大骂陶兰。

陶兰遭到母亲的打骂,一时气不过,怀疑小琴陷害了她,追上小琴理论。

小琴不承认,陶兰一气之下,拿起一根木棍砸在了小琴头上,小琴倒地不动。

小琴被陶兰打死了,陶兰进了监狱,继父因为亲生女儿小琴的死悲痛欲绝。

17年后的新年前夕,陶兰因表现良好,被准许回家过年。这是她服刑17年后第一次回家,再有一年她就要刑满释放了。

监狱的年轻的女警察陈洁今天也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当监狱警察3年来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年三十。

城关车站,许多犯人家属接到监狱的通知都在这里等着,可没有人来接陶兰。她觉得家里人可能不欢迎她。正巧陈洁回家路过这里,她决定先送陶兰回家,再回自己家。

在监狱里关了17年,陶兰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城市感觉。

陶兰的老家早已被拆迁,为了帮陶兰找到新家,陈洁废了不少周折。

终于到了新家,因为不知该如何面对继父,陶兰不敢进家门,陈洁陪着陶兰一起进了家门。

陶兰的父母都明显地老了许多。父亲、母亲和陶兰3个人,互相看着又互相看着回避着眼神,不知说什么好。母亲想对女儿做出亲热的表示,又碍着父亲克制着自己。父亲独自进到里屋,关上门。母亲慌忙跟了进去,见父亲躺在床上,和17年前于小琴去世的那个晚上一样。母亲拉陶兰到父亲身边,陶兰跪下了。父亲劝陶兰起来,说不要跪了,都在监狱“跪”了17年了。

继父让陶兰母女出去,说自己想安静一会儿。最后,父亲终于走出屋,他不想让这个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一家三口之间的所有恩怨全都在慢慢化解。

《过年回家》的故事很简单,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17年前的怨与恨,在17年后的新年化解。 仔细想想,过年的意义似乎除了辞旧迎新、团聚之外,还被赋予了更浓重的念想——过年就是过坎,就是相互成全。

如果对过去的仇恨和执念放不下,我们如何能过好余生?电影中的继父也意识到了,他对陶兰说,本来想着陶兰要回来,他就要离开这个家了,没想到却比预期中来的快,让他猝不及防,这样也好,他就可以赖在这个家了。对啊,不敢正视现实,逃避了十七年,总有人要主动去成全,人这辈子有太多的坎要过,卡在这个坎上,年都过不好,何苦呢?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总是不紧不慢地解开一个个心结,有时侯,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可能就是过年,过年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提醒你,时间过得飞快,人生需要抓紧;也似乎在提醒你,别家开开心心,你却无法释怀,这年你过得最不应景。去年,我一个人在深圳独自一人过年,那时的深圳成了一座空城,我屯了半个月的单身狗粮,躲在出租屋里,看着万家灯火,五味杂成,胡思乱想之中总归是围绕两点:一事无成耗年华,孤独寂寞好想家。顺便凑成了一副对联,再来个横批:过年不开心。

正因为有这次的过年经历,我逐渐懂得了人有时需要找个时间点跟自己和解,自己成全自己,也许这一年过得很烂,欠了人钱,欠了人情,输了人生,凋零了爱情,这一个个的坎我们也得一个个地过,不然还能怎样?延续到下一个新年继续老生常谈?

人有时候不但要跟成全自己,也要成全别人,相互成全。 父母在,不远游,一年三百多天在外的子女得多么不孝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女的婚姻大事,因距离太远,远程操控失灵,迟迟不能提上日程,做父母的愧对列祖列宗。于是双方的心里都缺了一块,过年回家似乎正是是相互成全的最佳时机,若能成,皆大欢喜,若不成,等来年吧!

新的一年,无论是被逼婚一族、财不顺一族、气不顺一族、历经苦难的一族……所有人都想把与自己有关的恩怨情仇都挡在过去,把希望攥在手心,在过年的同时,跨过这道坎,走向未知的未来。

也许,我们把过年当作一个时间节点去解开某个心结,与过去虔诚告别,那么年味可能就不会像现在一样喧嚣、热闹,缺少人情味儿了。

 短评

独特的故事,却又非常合理,似乎真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切入点也很好,节奏不温不火,在讲述对一个特殊个体的关怀的同时,反映城市的变迁与给集体人群的影响。很喜欢张元在生猛之外的沉稳,编剧余华也是我喜欢的。现在的主流城市题材影片总是拘泥于白领爱情,看不到这样的片子不要总怪审查制度。

4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资料馆2015.1.28.7pm 强制国家机器(狱警)的在场使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家庭)裂缝的修复成为可能。但不喜欢其中的历史观,失手打死小晴固然是错,但偷五块钱的事绝不该认。编剧想在这里上演退一步的戏码,死者的唯一污点消失、生者可以互相谅解,但这种说辞埋下了某种问题。

9分钟前
  • xīn
  • 推荐

影片开头丈夫骑着自行车,妻子笑盈盈地坐在后座,手中拿着刚买的菜,完全一副恩爱夫妻的模样。哪知一进厨房两人便换了副面孔,吵起嘴来。重组家庭的矛盾真面目显现出来,两个人护在各自女儿的身前,据守着自己的“阵营”。悲剧发生的导火索是五块钱失窃事件。前一晚小琴睡前洗脚为何临时起意拿走桌上的五块钱片中并没有交代,有意思的是她隐约听到了父母房中的呻吟声,不知是不是父母的深情缠绵催生出了她心中的破坏欲望。

12分钟前
  • muran
  • 还行

后来我明白,有家可归,有亲人可等待,有一碗亲人做的热腾腾的食物入腹,才是活在人世间的意义。

1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旁边同事哭了个稀里哗啦,我倒被最后结尾的仓促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全程都在意料范围之内,过于接近真实,连说话的腔调都似曾相识,甚至感觉真实得有些索然寡味……那句“是我偷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1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张元不装逼的时候才华还是有的,余华朱文编剧,赵季平配乐,几位演员都不错,结尾催泪,这是个中国式救赎故事,也是个中国式家庭悲剧。

24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坐牢17年的女囚在女警照顾下回家过年,很新闻联播的故事嘛。题材一般,拍得也中规中矩,台词比较书面刻板。结尾也显得做作不自然。PS1.赵丽蓉老师以特殊的方式在片中出现……PS2.有时候看老片才能想起来,李冰冰是1973年出生的……PSP.一个木棍轻敲后脑勺就能把人打死……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好片子 岁月的感觉 现在有几个导演能拍出这个感觉? 都他妈的知道赚钱~~~

26分钟前
  • 骑士
  • 还行

真的很一般了,估计是监狱那套骗了威尼斯的分。

31分钟前
  • swan
  • 还行

没有多少朱文的影子。其实很主旋律,但是起码是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33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剧本、镜头、思维都透出老派的气息。剧中氛围是封建主义的封闭。令人不爽,没看出什么出彩的地方。

36分钟前
  • 尧耳
  • 较差

表面上是犯罪与宽恕的故事,内核却是中国人对命运和家庭的解读。两个成天斗嘴的人凑合到一起去达成表面上的圆满,可这样的家庭却不能给任何人带来幸福;犯罪、亏欠、内疚等最终平息了战火,男女之间生出来的却是负疚与磨难产生的“苦情感”。最终与其说是宽恕,不如说是对“家”的执着追求。中国式情感

38分钟前
  • 嗜热链球菌
  • 力荐

为了五块钱付出了一条生命和17年的代价的故事,只能说还行吧,不深刻,有点做作的结束了,原来后面又被阉割了,这得算李冰冰演的好的一回了。

41分钟前
  • 喜喜
  • 还行

3634 关于亲情,关于忏悔与宽恕,女刑犯的沉重现实。(原来在家看过一点)

44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这尼玛就一主旋律啊!马克·穆勒制片,裴开瑞字幕翻译……李冰冰还不错(虽然搁这部戏里漂亮得有点过分了),不过编剧能不那么矫情么……音乐可着劲儿学普莱施纳,呵呵呵。

46分钟前
  • 胤祥
  • 较差

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多好的电影啊 多真实的电影啊 中国社会家庭就是这样

48分钟前
  • 气急败坏女疯子
  • 力荐

还是有点主旋律的嫌疑,但是对于这些简单扼要的结构和没什么想法的拍摄手法一直推崇。影片主旨其实想说得很多,但是剧本对于剧情的取舍和导演对于节奏的有效控制度多使影片更有效的将情感表达推向全新的高度。

4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故事不複雜,矛盾衝突很清晰,雖然色調偏冷,但是故事其實很溫暖。同樣的故事如果放在好萊塢,肯定會加進更多矛盾衝突,公路片的元素會加強,李冰冰的角色會有更多的著色,但是現在這樣的簡化處理將情感推向了極致。

5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五元钱毁灭的家庭,可以窥见不少当时的社会问题。十七年后,年华老去,李冰冰的好心狱警充当破冰桥梁。但陶兰一句话还是冷到骨子里。于她是赎罪也是苦,于他是释然又是炼狱。除夕爆竹声响,旁观者悄然离去。有家回是幸福的事,快过年吧。

5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一个特别简单的甚至不具有阐释空间的家庭悲剧,却被导演拍出了当事人在那个年月的一种生活常态。出事之前那个重组家庭充满冲突的狭小空间;出事之后监狱对女主角思想和行为的控制(是,队长!);以及时间对所有人的奴役,原谅或者赎罪都不是你所选择的,而是把时间“熬”过去的一种结果。

59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