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风雨后

HD中字

主演:艾玛·汤普森,马修·古迪,本·卫肖,海莉·阿特维尔,迈克尔·刚本,格列塔·斯卡奇,托马斯·莫里森,安娜·梅德利,帕特里克·麦拉海德,约瑟夫·比蒂,罗杰·沃克,埃德·斯托帕德,菲丽希缇·琼斯,Geoffrey Wilkinson,詹姆斯·布雷肖,乔纳森·凯克,汤姆·拉斯齐哈,苏珊·布朗,Michael Berendt,Giada Dobrzenska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3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4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5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6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7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8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19故园风雨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园风雨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民小伙子查尔斯·莱德(马修·古迪 Matthew Goode 饰)怀着一腔梦想进入牛津大学,不久便结识了引人注目的塞巴斯蒂安·弗莱特(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并和他成为好友。塞巴斯蒂安英俊得惊人,又出身豪门,生性满怀敏感和忧愁,他带着查尔斯进入自家豪宅——布赖兹赫德庄园,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家人,查尔斯很快迷恋上其姐茱丽叶(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但茱丽叶迫于母亲压力和天主教徒雷克斯(Jonathan Cake 饰)订婚,令查尔斯恋情无果,而塞巴斯蒂安对查尔斯的感情也只能止于暧昧。十年光阴过去,查尔斯已经是知名画家,在渡轮上偶遇茱丽叶,试图重续旧情再度失败,又得知塞巴斯蒂安已经远走国外。再度回到布赖兹赫德庄园,查尔斯已经是一名军官,大宅已经在战争中彻底破败……头号宠儿第一季鲁冰花我最爱的笨男人美好的四天望春风春天的绞刑架姑鲁之恋冒牌老爸十三号星期五2拯救林荫大道唇唇欲动逗爱熊仁镇国语巅峰拍档第十六季乾元仙阵佐伊和麦克斯邪恶力量第五季丝黛芬妮你是我的氧气茨厂街女王神秘唐王城玉琳成长日记1冰雪勇士煲车孝感天地猛鬼差馆 (粤语版)一千零一夜迪丽热巴版三十正美丽画个圈圈副作用2013云的模样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没有语言的生活破袭战香巴拉深处罗宾汉的真实故事我杀人第一季超级爸爸热特战王妃3神族之谜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爱的后事蠢蛋搞怪秀2丽芙和玛蒂第三季法拉利:不朽的竞速都是因为你

 长篇影评

 1 ) 旧地重游

周末无聊,开了很久以前载了半集的《旧地重游》来看,于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边看边囧倒……

虽说81版电视剧珠玉在前,但因我对这个电影版只有兴趣,没有期待,倒也不会对它的诞生抱着太苛刻的态度。从最初纷传的Paul Bettany和Jude Law搭档起,对JL不感冒,到最终敲定由Ben Whishaw和Matthew Goode出演后丧失兴奋,继续对BW不感冒,我发现我一直在挑剔的都是Sebastian的扮演者,似乎在我看来Sebastian的难度要比Charles来得高?其实也不是,不过个人认为,JL太浮艳,BW太阴森,都缺乏小说中对Sebastian的定义,“是迷人的,带着女性美,这是一种极端年轻的美,高唱着情歌,遇到头一阵寒风就凋谢了。”这大抵是一种仍然停留在孩童时期的纯真的、无性别的感觉,特别脆弱和易逝。Sebastian的怪异、他的玩具熊、他对保姆的依恋,对Charles的爱,都体现了他性格中的那种无可奈何的人为停滞和倔强的固守。反而我觉得,Charles要比他好演绎,或者说PB和MG单纯就外表来说,过得去了。

半集的电影版总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过犹不及。假如原著中曾经隐晦地涉及到Platonic homosexual relationship这样一种关系,那么电视剧版也只是同样隐晦地给予了观众暗示,没有任何一处特别显露出Charles对Sebastian,或反过来,抱有某种超越精神之外的特殊情感。他们在牛津校园的学生时代,常春藤和流水之上的泛舟,郊野外的烟笼碧树与草莓醇酒;在Brideshead城堡,开遍的繁花,夜晚的海神喷泉、青苔披沥的古老柱廊,礼拜堂;在威尼斯,高耸的钟楼和教堂,冈朵拉,寻常院落。尽管景色自异,或多或少,我们这样过了一定年纪的人,也曾享受过青春的甜蜜回忆。有人相伴,不至茕茕。对于Sebastian,Charles的陪伴几乎具有救赎的意义,而最后,他的堕落,也与没能从Charles这里得到解救有关。母亲的家庭与母亲的宗教像一座巨大的囚牢困锁住他,他只能从中逃离,不计代价。他生来所有的一切,如谶言般都为他的家庭吞噬。即使是Charles。酗酒、放逐、要求在修道院当一名杂役,颠沛流离的生活与疾病。Julia是在这当中穿插进来的,若干年后的重逢,暴风雨夜的激情,马奇梅因侯爵临终前的皈依天主教,她最终仍舍弃Charles而去;Cordilia则在战乱中清醒地看到这一切。Flyte家三个爱过Charles的孩子,结局各自的不幸。Sebastian可能有三种选择,如此而已。不管Charles爱Julia出于什么缘由,但至少曾有一刻,他认为他曾在Julia脸上寻找过Sebastian的影子。怀念,或是伤逝?

如果说小说与电视剧都仅仅是隐晦的暗示,那么电影版就彻底让人没有希望地目睹了Charles、Sebastian和Julia之间的三角恋。于是一出宗教造就的家庭悲剧与命运悲剧沦为刻意泡制的八点档情感剧。许多关键细节被删改。比如Sebastian初见Charles之时在他公寓里醉酒呕吐,校工伦特的骂骂咧咧在这里改成了狗腿式的敦促Charles去赴约,比如Charles对Sebastian的不怀好感被改成一开始就充满期待,比如初访Brideshead时明显表露出了保姆霍金斯对Sebastian的担忧,以及Sebastian对此的拒绝,Brideshead的相伴也从和谐无间变得充满暧昧气息,再比如最大的删改,威尼斯之行加入了Julia这个莫名其妙的“第三者”。用意仅仅是让Charles与Julia在狂欢节之夜幽会,然后让Sebastian撞见这一出,负气而去?Charles对Julia的爱,也因为在这种子虚乌有的凑合场景里提前到来而显得不知所谓。从头看下来,不免令观众错愕,剧情跳跃性之大与生拼硬凑之嫌。

半集电影版在时间段上大约等于电视剧头两集Et in Arcadia Ego与Home And Abroad的内容。伊夫林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是最好的选择,能够做到巨细靡遗,而电影由于篇幅与时间的关系,在这方面会比较困难。但终究,还是一个匠心独运的问题。显然Brideshead Revisited的主题不在于讨论柏拉图式关系,也不在于描写一段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它的主题是“崩溃”与“挽歌”。清醒地意识到旧有的消逝,与无可奈何的挽留情绪。挽歌至少是三重意义上的,大英帝国日薄西山的荣耀,已成明日黄花的贵族生活,风流云散的青春盛景。Et in Arcadia Ego,“我也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小说第一卷与电视剧第一集的标题,已经揭示出了至少一半的theme,这种情绪贯穿始终。与此相伴的,西方知识分子在嬗变时代下的心理状态,更加非电影所能呈现(大约因为个人原因,宗教那块始终未能体会)。

2009.08.17 旧评
-------------
因为仅看了半部就没看下去了,可能有失偏颇,因此本文不具备任何参考性,慎之。

 2 ) 三看《故园风雨后》预告片,我怕“各有千秋”是用不上了

心不在焉地扫了一遍:
一干人等(儿子、女儿、爸爸、妈妈、情妇和男主)只有Lady Marchmain还算不错,演员很面熟,一副可以拿下英国电影所有适龄女主角的气派。

认真看了第二遍:
认出来是Emma Thompton。相信她的表演能镇得住场,但走的也只是那种学院喜欢的康庄大道。
Sebastian和情妇阿姨不过关。
Sebastian小雷。眼神、风骨都不见,只见柔弱。
情妇阿姨天雷。她只露了一个镜头,是他们在威尼斯时她点拨Charles的那场戏,本应见凝重的眼神里为什么我看到了阴毒?

然后看了第三遍。
抛开表层剧情的删改取舍向里看,可以说这一版与1981版有两点重大不同:

轴心人物关系和矛盾纠结点。
1981版:Charles-Sebastian(前期);Charles-Julia(后期);所有人 v.s.一个天主教贵族家庭的宿命。
2008版:Charles v.s. Lady Marchmain。
她邀请他进入她的家庭,和她的一双子女建立友爱关系,一旦发现那都不是她设想的关系,她就逐一毁坏,把他逐出家门。
在Lady Marchmain的Desicion,Control和Power面前,Charles的Passion,Desire,甚至Ambition是不堪一击的。

Charles Ryder所谓何求。
What is Charles Ryder really want?
预告片以Julia问Charles的这句话做结。
小标题字幕告诉我们,电影很可能将其处理成一个贫民子弟进入贵族家庭追逐欲望的野心之旅。
爱和死是所有作品的主题,高下之分看从那条路径接近这一主题。
不是说2008版《故园风雨后》的这一选择不可以,但这是一条被各色人等踏过无数次,已经看不到本来样子的路。走很容易,随大流,谁不会;想走好,难于上青天。
原书和1981版电视聪明得紧,Charles和Sebastian在彼此身上找到而又失去的是他们小时候从来没有享用过的童年。所以问1981版的Sebastian是否酷儿是一个伪问题。他身上的孩子气压倒了其他一切属性,至少在他判离家族前是这样。
Brideshead庄园是他和Charles戏耍的大迷宫。但他不知道这迷宫虽然很美很好玩,却最终会困死他,而同样没有长大的Charles可以给他带来一时的欢欣,却不能让他得到最终的拯救。然而这样说对Charles有些不公平,试问哪个个体可以对抗一个阶级,一个王朝走向颓败的命运?
面对摆在Flyte家族后人和与他们休戚相关的Charles眼前的历史命运,他们从开始不知世事的纯真,到激愤、抗争,再到彻底毁灭或者天各一方,在麻木和沉默中妥协,在犬儒的喃喃自语里通过尖酸刻薄来释放最后的“不和谐”之声。
重访故园,“to have seen what I have seen,see what I see”。这里“what”是变换的人事,也是苍老的人心,而后者比前者更能让人悲不能禁。

 3 ) 绝境之外

Julian Jarrold的古典风格,我是极为喜欢的。我这里引用的“古典风格”并非特指一个时间上的古典,而是影像的细腻。如此细腻使得影像和小说达成某种节奏上的一致,就像铺了水的大理石台上自由滑动的玻璃茶杯,顺然得由此及彼,毫无障碍。影像里人物的动作、表情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比如Charles第一次受邀去见Sebastian,Sebastian坐在那里剥鹌鹑蛋,直到Charles进来,Sebastian把自己剥好的鹌鹑蛋给他,仿佛是事先就预备好的食物。其实,我很难说清楚,到底这里所谓的“古典风格”究竟是什么?或许正像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的序言中说的,“我们时代的人们都不在信念之处止步,而是径直前行”。而古典影像,恰恰在“径直前行”之处多多少少的有所止步、有所悬疑。古典影像,似乎就是在这里、这些个悬疑之处,开始了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不尽探索。Julian Jarrold导演的这部“Brideshead Revisited”,为人诟病的反倒不是对原著小说的肆意改编,从电影本身来说,而是Julian Jarrold似乎从影片一开始就设置了某种不完整性。什么意思呢?问题就出在Charles身上。一方面我们觉得导演对Charles这个角色的塑造不够深入,正如有些人提到的,Charles始终没有在电影中展开自己的内心挣扎,包括在他以军官的身份重访布赖兹赫德庄园之时,导演也只是轻描淡写般掠过。另一方面,败笔之处,又恰恰是Julian Jarrold自己有意在这么做。比如影片一开始,Charles的独白里有说到,“我再也无法辨别这些情感,到底是我自己的,还是从那些我曾经无限的渴望中窃取的”。经历了那么多之后,对于Charles来说,竟然只剩下了唯一的,也是他认为属于自己的、纯粹的,内疚(guilt)(不安、悔恨)。也许这是导演有意设置的一个位置呢,让Charles像夏日午后的一阵暖风,吹进布赖兹赫德庄园里面的晦暗角落,待其觉察自己要离开之时,已然阴冷,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不得不说,Julian Jarrold电影的符号性非常强,并不是我有意牵强,比如Charles和Julia第一次碰面,是车辆彼此掠过之时的短暂一瞥,而在影片末尾,同样又是车辆彼此掠过之后的短暂一瞥,只不过,这一次,把原先还执意着要逃离布赖兹赫德庄园的Julia,彻底的留在了布赖兹赫德庄园。)

假如Charles果真就是一阵夏日午后的暖风,那么我们又能对一阵暖风追问什么呢?但是偏偏的,Julian Jarrold把电影里的人物推到了这么一个位置,推到一个绝境之中。那么这究竟是如何的一个绝境呢?Charles和Sebastian之间的英伦式友谊,对于两个人各自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到后来Charles去摩洛哥找到Sebastian时候,Sebastian说,我要的太多了。这孩子实在聪明的很,也许他早就觉察了Charles并不会最终陪伴他,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事实来的那么直接那么突然。威尼斯之夜,彻底改变了这部戏的重心。Charles和Julia之间的感情以一种突袭般的冲动,豁然荡开,这个决口只听得风声,不见洪水。而经由威尼斯之夜,Sebastian则被离弃到一个无人照看之地,剩下的似乎也只有决绝的离弃。假如说,Sebastian的位置是离弃的位置,对于布赖兹赫德庄园的离弃(以自我离弃的方式离弃母亲);Julia的位置还在浮动,在一个属于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围墙的位置;那么,Charles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Charles和Sebastian之间那若有若无的同志之恋,始终没有明晰,如此不明晰,导致了最终的,Charles对Sebastian的拒绝(在Julia的生日/订婚宴会上)。

起初我还以为Charles在周旋。就像Sebastian父亲的情妇叮嘱他的,必须小心处理他和Sebastian之间的友谊,因为Sebastian很难回头了,但是Charles呢?他的后知后觉,或者是他的隐秘欲望,使他始终面临一个绝境之中的疑问:你难道不在是利用Sebastian的感情吗?利用Sebastian以接近Julia?而你接近Julia又何尝不是在企图布赖兹赫德庄园(如影片中Rex所说的)?也就是说,在影片中,因为Charles的“无知”,使得我们很难判断Charles的真诚,很难明确他的一个交付给爱的真诚位置。我想,在Charles和Rex“交易”之时,躺在门首的Julia大约是深深体会了这样绝境的。以至在后来,Julia不禁反问Charles,难道我就值你的两幅画吗?我为什么要相信你?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女人的矫情之语吗?恐怕不是。

对于Julia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导演Julian Jarrold似乎再一次使用了他在2007年拍摄《成为简·奥斯丁》时用在奥斯丁身上的手法,就是在逃离和返家之间的折回。当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Julia的母亲和Charles之间的谈话,一个无神论者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起码从Charles和Julia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彼此所面临的绝境是不一样的。当Julia在将死的父亲床边祈祷之时,她在祈求主的宽恕,影片很直接的暴露了她的心语,她一边祈祷一边抽泣着说:“求你,主,求你。如果你在,请宽恕他。”接着话锋一转,她祈祷说:“宽恕我,哦主啊,宽恕我,让他划个十字吧。”对于Julia来说,布赖兹赫德庄园突然之间不是需要逃离的,而是需要去直面的罪、去直面的宽恕。老父亲在将死之时,领受自己的罪孽,在牧师的颂祷中,得到宽恕。这不是单单他一人的宽恕,也是对Julia本人的宽恕。(在刚到威尼斯那天,Julia曾和父亲拌嘴,说她父亲才是不要家庭不要家人的人,而不是她母亲;其实暗地里表示了Julia对父亲的怨恨,如此怨恨对于天主教而言,是一种罪孽。)在天主对父亲以及对自己的双重宽恕之仪式中,Julia告别了她的父亲,也告别了她自己。连带着她的绝境也一起告别。Julia的绝境,从抱怨、怨恨(这些都促使她决定要逃离布赖兹赫德庄园)之中解脱出来,重新交付出来的,不是别的,正是信仰。

再接着说Charles的绝境。当他和Julia站在那幅巨大的圣母像前,镜头仿佛给了Charles前面一段悬崖、一段深的空。他不知道能从这空的里面获取什么,他只是知道他已经失去了Julia,不是因为阴谋、不是因为经济、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信仰。当Julia对他说,我不能拒绝主的宽恕,问Charles能不能理解?Charles说:“我不想让你好过,我希望你的心,伤透。”接着他又说:“但是我真的能理解。我不得不放你走。”于是,Julia就真的走了。还在Julia为父亲祈祷之时,Charles就已经觉察了这一点,他表情战栗,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信仰要拿走的,正是他无法给出的。假如说之前的时候,在Sebastian和Julia之间,Charles还是处在后知后觉中承受着绝境般悬疑的话,那么在与Julia的最终告别之中,Charles则完全处在了绝境之外。像是在一个瞬间,他之前忧伤、同情、感怀、爱、友谊的从来之地,一个“无知无觉”的绝境,被突然攫走,替换为一个有知有觉的绝境,那么试问,他还能如何面对呢?

也许对于Charles来说,战争充当了一个多面手。一方面战争召唤了原始的、古老的摧毁力量,将那些信誓旦旦的、规规矩矩的天主教破坏以及摧毁,哪怕只是表面看起来那样;另一方面,战争推迟了那个最终到来的绝境对他的质问,或者说,战争填补了绝境的空口袋。但是无论如何,Charles已然无法释怀,这或许也是他一开始就有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他不去恳求宽恕,而是把“Gulit”交给时间。所以在开头,他才说,“Guilt”如同他逝去的信念一样纯粹。这份纯粹也只有时间能够保藏。对于导演来说,何尝不也是如此呢?时过境迁,唯有时间充当了重新开启它们的通道。

 4 ) 关于contra mundum——影版的错放和剧版的深情

一星给配乐画面,一星给小本的颜。

其实电影版里的一个细节是我无论如何不能忍的——就是那句重要的、在原著中反复出现、甚至在标题中都出现了两次的“Sebastian contra mundum ”在电影里被错放了位置,甚至被大大亵渎了。

在David Cliffe 给BR原著写的注解里,对这句拉丁语是这么解释的,“ With Sebastian, against the world’ (Latin); an expression of profound loyalty ”,而这种“profound loyalty ”在之前许多波折之后简直让我忍不住眼泪。

BR唯一的中译版里,这句话被译成“不合世俗的塞巴斯蒂安”,我看过的另一种翻译是“塞巴斯蒂安挑战世界”,但不论哪一种,都漏掉了那个“with”,更淡去了那种让人痛心的“profound loyalty "。而这句话其实是Charles 夹在Sebastian 和他家庭之间以来,几经Lady Marchmain拉拢,深思熟虑之后的一句对Seb绝对忠诚的承诺——“和你一起,对抗世界”。

在Charles对Seb讲的那许多隐秘晦涩而无声的情话里,这句无疑是分量极重又掷地有声的,而不论是在原著里,或是在TV剧中,Charles从未违背过这句承诺,甚至在我看来,他后来同Julia在一起,也是对这个承诺的一种扭曲的维系。TV剧里Charles说出这句承诺后,轻蔑地将Lady Marchmain赠给他的小册子往桌上一扔,而一旁的Seb则露出了一种“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的近乎得意与骄傲的表情,然后他就要酒喝,Charles也不拦。而电影却把这句如此重要的表白放在了Charles和Seb第一次造访白庄归来的途中,甚至让Seb自己说出这句话,前面还接着一句“you have me”,而Charles之后跟着重复了一遍“contra mundum”,用的是一种戏谑调笑的语气,加之后来他对Seb的辜负,简直让这句忠心耿耿的情话完全变成了凉薄的笑话。如果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拍什么三角恋搞噱头,那只能说影片的制作方完全误读了原著最根深蒂固的情深与无奈。

ps:我非常喜欢小本,但喜欢不代表无脑吹,也许在这一版被改得面目全非的电影里,小本演一个受尽辜负的少爷是合适的,但却并非是一个盛极而衰的少爷,而是一个落魄已久、无法骄傲、只剩敏感易碎的少爷——像那个小了一号的Aloysius、仅仅一抔的草莓和区区一束用来道歉的水仙。

忍不住去想如果AA的Seb出现在电影里,那他大概带着自己那种无顾绘画与教堂,而寻找花香与蝴蝶的半梦半醒的眼神,早在他们第一次午餐会时——当时Charles在长桌另一头大谈绘画较之相片更有情——Seb早就把他囫囵和教堂之流归为一类,弃之不顾了,哪还有给他辜负自己的机会。

总之说对我而言,小本“演过”Seb,而AA“就是”Seb。

 5 ) 圣殿前的祭祀

    面对这类充满英伦风情的电影或文学作品时,我总是没有多少抵抗力。
    一个古老、神秘、华丽的庄园,一个终身被宗教束缚的家庭,三个感情纠葛的青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也是化作眼神中欲说还休的爱意。所有的一切,Julian Jarrold 只是用含蓄的镜头,为我们诉说了一段淡淡的故事。然而,足以令人沉沦。
    我想在这里,讨论的不该是宗教究竟是对是错,而且我本人也信仰基督教。可是,我不得不震惊与宗教对这个家庭的巨大影响。宗教,应该是让人内心得到慰籍,解脱的信仰。然而在这里,宗教却是心灵的枷锁。每一个人都虔诚地匍匐在圣像面前,忏悔着自己无尽的罪恶。母亲自小就灌输着孩子们原罪说的教义,从厌恶,反抗到顺从,“可恶的小Julia,坏姑娘,活在罪恶中”于是那每晚枕边的耳语竟果真在心底生根发芽,每个人都蒙上了沉重的负罪感。每一个Flyte,都成了宗教的牺牲品。
    庄重高贵的贵妇,她冷漠,她专制,狂热的天主教徒,嘴里总是说着上帝、罪恶, Charles指责她说“上帝是你最好的发明,你想要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当她请求Charles把Sebastian带回家时,当她听到Sebastian不愿回来面对她的消息无力的靠在墙上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伤心、无助、充满爱怜的母亲;浪漫不羁的老伯爵,他开朗,他享乐,因为忍受不了家中压抑的氛围而放弃了子女,和情妇常年居住在威尼斯,看着妻子一点点的折磨着自己的子女,而选择沉默,可是当他病入膏肓时,他还是选择了回到Brideshead Castle ,选择了死在家中。他讨厌妻子的贞德形象,新婚时送给她的礼物却是那幅让Sebastian极度憎恶的圣母画像。他坚持不要神父来做临终忏悔,在弥留之际却还是顺从了子女,用颤抖的手费力地画了一个十字。。。。。。人物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究其根源,无外乎宗教两字。
他们臣服于圣像下忏悔,信仰却时时刻刻折磨着他们。Marchchair夫人说Julia的婚姻无关乎教养,而取决于她的信仰。Julia顺从了,被迫嫁给了同是天主教徒的Rex。那个在车站接Charles时自信的神情,那个看见Charles和Sebastian光着身子时不怀好意的嘴角上的笑容,那个与他们在威尼斯的海滩上肆意玩闹得身影...我一直以为Julia和Sebastian一样反抗他们的母亲,反抗者这个家庭,如果说Sebastian是以沉醉酒精来得到超凡的解脱与快乐,那么Julia应该是以冷眼旁观来排斥这个家庭吧?可是我错了。Julia没有这份勇气,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奥兰斯卡夫人式的人(见《纯真年代》)。她和她一样嫁给了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男人,她和她一样拥有了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她和她一样在幸福辍手可得之际退缩,转身离开。她像s一样厌恶自己的家庭,厌恶母亲灌输的宗教思想,但她还是屈顺于其,在父亲临终时甚至怒斥了不愿用神父的Charles,坚持了母亲的那一套。她想要摆脱儿时以来母亲给与的罪恶感,她想和Charles在一起以获得自由,可是这份不合宗教伦理的爱加重了她的罪恶感,她茫然,不知所措,她再次顺从了,放弃了和Charles在一起的机会。根深蒂固的那些信仰让她在排斥的同时,却下意识的更接近于它们。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harles是故事的叙述者,就像所有的热爱艺术的贫穷青年画家们一样,从第一眼起,Brideshead这座古老精美的庄园便深深吸引了他。他不顾一切的想要了解它。他开始想法设法地接近这座庄园。但我总觉得在他不卑不亢的外表下,还有这一丝虚伪,是的,道貌岸然的虚伪。在被赶出Brideshead Castle后,他出于利益和方便娶了Celia, 而再次遇见Julia后竟然又毫不犹豫的,明目张胆的背叛了自己的妻子。Marchchair夫人在舞会上指责他给Sebastian钱让Sebastian继续酗酒不只是出于单纯的友情:“你只是想要被他喜欢,你不顾一切的想要被喜欢!”这话也许过分,但也不无道理。Julia 在影片后段,听到Charles愿意用两幅画换取Rex和Julia自己的离婚后,对他说的那句“你要的不仅是我,更是这座庄园!”很好的解释了这点(虽然导演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有些牵强,没有充分的铺垫好)。这些是连Charles自己在这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自己内心的真正欲望。
而Sebastian无疑是这部片子中最让人心酸、同情的角色了。哦,那个总是与他的泰迪bear Aloysius形影不离的看似长不大的任性的男孩Sebastian怎能叫人不心酸呢?“Sebastian and Charles,contra mundum”(Sebastian 和Charles,一起对抗世界) 当我再次看到这句话时眼眶几乎湿润。他只是想要快乐。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一个可以赋予真心的人。可是,至始至终,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对抗“世界”。我无法认同有的介绍中“父母的丑闻扭曲了孩子们的天性”这样的说法。Sebastian 对Charles那难以言说的微妙情感决不是什么“扭曲”了的情感!!循规蹈矩的冷漠兄长,天真无知的单纯妹妹,抛下孩子离开的父亲,专制霸道的母亲。没有依靠。和他一样叛逆的姐姐,最终也顺从了“主”的旨意。他太孤独了,他太痛苦了,他太忧伤了。宗教、家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压得他感受不到爱,压得他只能以酒精来麻痹自己。于是,那个号称无神论者的Charles出现了,他的不同把Sebastian稍稍从阴霾的包围中拉出了一只胳膊。Sebastian 以为他终于找了支撑。那个突如其来的浅浅的吻,是Charles 的无意为之,却是Sebastian的真情流露。Sebastian无时无刻不小心地维护着Charles脆弱的自尊,总是在众人面前强调Charles是个artist 而不是painter。换来的是舞会上Charles大声又无情的推开。Sebastian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抽泣的喊出“Bridey(和庄园同名的哥哥),你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是如此憎恨你们这些人!”没错,Sebastian 是一个懦夫。在面对家庭沉重的束缚时,他选择了逃避,沉溺在酒精中来获得一点点地精神上的自由;然而Sebastian又是一个勇士。他的父亲老伯爵也选择了逃避,桃李到了国外与情妇海阔天空,但在生命最后一刻仍选择了回来,他们都想要自由,但仍被紧紧地束缚着,即使在Marchchair夫人死后,正如Charles所言“你母亲,现在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生命力”就像有根线,一条看不见的线,一寸寸地把你带回去。只有Sebastian,他真正的挣脱了,他情愿拖着虚弱的身躯在摩洛哥的一家医院当门僮,也不愿再回来当一个不快乐的少爷,只有他做到了。他挣脱了母亲有形无形的阴影、家庭的束缚,挣脱了对Charles复杂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再也没有回来……
安东尼.伯吉斯把小说原著比作一朵“被月光催开的玫瑰”。旧地重游,不可避免的勾起了回忆的伤痛,但是,当我们在为那些无为的牺牲痛心时,还曾记得湖边树下那两个依偎在一起的逃课少年,还曾记得喷水池里肆意游泳的年轻人,还曾记得避开了狂欢的人群、在波光潋滟的桥洞里相爱的人间青涩的初吻?这些美好,是“永远的夏天”,被留在了记忆的“故园”中。。。。。。

 6 ) 塞巴斯蒂安(我给的爱,要不回来)

首先,
本篇文字不是 谈论原著小说,和81版TV

只是详尽分析08版的电影本身,单独谈谈 电影的观感。

塞巴斯蒂安(简称S),
沉迷于酒精,是对自己痛苦无法排除的逃避。
一步步变成一个酗酒者,一个堕落酒鬼。
他的痛苦是什么?是压在他头脑里的3座大山。
是他无法摆脱的母亲给他的宗教灌输。
母亲派人处处监视自己的“没有自由的缺失痛苦”。
欧美的任何一种宗教对待同性恋都是极其严酷的。
在教条里,同性恋就是罪恶的,下地狱的。
但是母亲又要强迫他信仰宗教,皈依宗教,
但是宗教又和自己的人性本身的需求是相矛盾的。
这种两难的境地让S活在深深地痛苦中。
在电影里,S被明确的刻画成一个同性恋。

3座大山:
1,身为gay的自我认同,这一关,每个gay都要过,
有些人很轻松,有些人可能心理上苦苦针扎,
甚至因为自己是同性恋去自杀,这是心理层面。
有些人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是gay的事实。
S肯定有心理问题,才会慢性自杀(醉酒)。
无法接受,就要逃避,就要找一些事物去释放痛苦,
酒精是最好的安慰。
2,前面说的宗教带给他的罪恶感,虽然S表上好像很藐视宗教,
家里的礼拜也不参加,这只是伪装出来的不在意。
其实S是很心虚的,因为他是在一个如此强势的母亲和家族里长大,
从小就得到宗教灌输,所以知道Charles是无神论者,他就很喜欢。
他说要二人一起对抗全世界。
3,母子关系的不调和,让S感到挫败,
(关于母子有很糟糕的关系,我说过很多文章),
鉴于S的身份,矛盾更多,
母亲排卧底监视S不准在大学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S肯定不高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
那个叫布兰奇的同性恋诗人就是。

后面出现了第4座大山,爱情不顺。Charles的停滞。

Charles(简称C)
C究竟是一个直人,还是一个双性恋?还是性取向模糊?
影片最后,C说,我曾经爱过,但失去了不止一次,
之后去礼拜堂的蜡烛前,画面出现了S和Julia的回忆画面,
我想,他是爱过S和Julia,那么他就是一个双性恋。

但我认为他在电影里对待S的方式和态度明显很直人,
一个场景,S去模C的脸准备吻C,C喊了一声(NO),
把S推开,S的酒杯打碎了,S朝C大喊(你根本不在意我,
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和我妹妹Julia上床)
这是一次感情的大爆发,
其实,S有明显的gay气质,脆弱,易受伤害。敏感,
但是又要故意装出一副很坚强的样子,倔强的。

S是一个很被动的人,特别是在自己受到伤害后变得更加被动,
他不会对C主动投怀送抱,
是害怕被C拒绝,也或许是S自己的矜持,让他犹豫不前。
其实内心很渴望C主动来爱他,可是C明显更多的是一个异性恋。
女人对于他有更大的吸引力。

能够明显感觉到S对C非常的依赖和依恋,
虽然表面上,S总是装出一副好朋友的,无所谓的样子。
在威尼斯,S看到(C和Julia接吻),内心是很受伤的。
自己的亲妹妹抢走了最心爱的男人。
C也觉得很愧疚,辜负了S,想要解释,
S用手捂住C的嘴,不要他说什么,因为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因为S亲眼看到,C对Julia是那么的主动,主动地拥吻,
可是,C从来没有对自己这样主动过,
S确实受到了打击,本期望C可以和自己一起对抗全世界,
现在一切都不可能了,
所以回到学校,S再也没有去找C,这是S的性格,
更让人痛苦的是,C也没有去找过S,主动去肩负一个男人的责任。

或许对于C,同性恋体验只是一个过度阶段,他只是暂时的同性恋,
在大学里做做同性恋可以,但是一旦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C又要开始做一个异性恋了。
但S是一个天然的gay,一辈子的。
C不可能给S一个永恒的依靠。S也不想为难C。
所以,S继续,变本加厉的酗酒,走向悲剧。

但是,这里,C没有同情心吗?就算你不爱S,
你可不可以装出一点,
劝S不要酗酒,给他一些安慰,给他一些善意的谎言。
S真的没有救了吗?
但是,电影里C的爱心一点都没有表现,
表现的只是C对Julia的欲望。
而最后,Julia也出于宗教的回归,放弃了C。
——————————————————————————
08版本的电影是不是在讲述一个gay爱上了一个绝情的直男?
电影的前半段确实很美的,特别是2人独处的画面,很美。
可惜S的缺失,让电影后面沦落俗套。
所以,S说,好像永远是夏天,永远这样2人世界独处。

S是一只忧伤的天鹅,一只怪诞的独角兽,
S是孤独的,寂寞的,缺爱的,
本以为可以和C一起对抗他的3座大山,
没想到第4座大山(爱情大山)把 塞巴斯蒂安 完全葬送了。

S给C的爱,要不回来。
或许,S就没有想过把付出的爱要回来过。
 

 短评

落日余晖中旖旎的英国贵族生活画卷,美丽又哀愁的OLD COLOR,维多利来时代由查尔斯和塞巴斯蒂安谱写的“美丽曲线”。真真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如此憎恨男女之情

1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再一次证明,爱上双性恋男纸的永远木偶好结果,各种原因下他选择滴永远是S滴妹妹or表姐or等等一系列,而S只能毫无办法的站在他身后看着他们接吻,在阴暗冰冷的窗下,一个人独醉,C穿着笔挺军装重游故地,心里挂念的是谁,不是S太执着,而是C要的太多,S给不起

16分钟前
  • 懒羊羊的蛋糕
  • 推荐

对我口味的闷闷的英伦片,虽然MG在电影里乏善可陈,不过对于我这花痴货来说看了这张帅脸足足两个小时已经足够了,Ben的表演绝对值得一看并加颗星,亲吻之后娇羞的抿嘴唇的动作萌到爆表,娇弱,纤细,敏感。

20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冗長而堅硬的故事。總是有血淋淋的事實。喜歡這電影。

21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力荐

不是太理解,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

2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BenWhishaw销魂死

26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非常讨厌电影版,哪怕里面有再多喜欢的演员都一样。电视剧用了11集才把这本小说的精气神完整地展现出来,每个角色都很复杂,而电影版似乎只抓住了其中最商业的部分,并且把原作刻意模糊化的同性情愫给推到了最前面。本猫和马修的无脑粉太多可能也是我反感这一版的原因。

2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较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的,是不要痴望等着谁来救你,也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救谁。

30分钟前
  • 苏不西
  • 推荐

哀而不伤,细腻隽永

35分钟前
  • Asuraa
  • 力荐

最喜欢二十岁不到的你们坐在阶前喝酒 说这瓶是脖颈的珍珠链 那杯是最后一只独角兽 还有你手里的剔透晶莹 是夏日的绿底白花看不够 要得太多大概说得含蓄 不过谁说这不是爱情

36分钟前
  • 零点七
  • 推荐

喜欢Sebastian,觉得他和所有人都不同,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是世俗模式下的人,他们要的都是世俗模式下的情感,追求,成功等等。唯有他是任性的按照自己的内心而活的。

40分钟前
  • 紫漠
  • 力荐

Charlez步出教堂的那個鏡頭,也是在很有意思的。他猶豫熄滅教堂的蠟燭但最終沒有熄滅,也許是他對Sebastian和Julia的感情!(慶幸的是,他第一個想起的是遠在土耳其的Sebastian,接著才是門縫中瞥見的Juliet)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布莱兹赫德庄园是一个美丽却又让人感到窒息的地方。有的人使劲力气想要挣脱出来,有的人却慢慢的失去了挣脱的勇气;有人闯入进来,却最终一无所得。只有庄园依旧那般清冷肃穆。本·威士肖演绎出来的Sebastian柔弱、病态、阴郁,放纵中流露出一丝纯洁与孩子气……这些都深深打动我。

43分钟前
  • Q。
  • 推荐

究竟是要得太少,还是太多,是太自私,还是太无私?被取走的,正是你无法给予的。(“如果能一直这样多好,永远是夏天。”本·卫肖满足了我所有关于忧郁而享乐的贵族少年的想象。)

45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世界第一直男靠艺术气质搞定贵族小gay最后只为自己功成名就的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啊……)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这不是一部同性恋电影。说完了。

55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小Ben太让人心疼了……Matthew那个古典范儿加英音一如既往杀必死!

60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英国名著电影有三宝:庄园、虐恋、帅基佬。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不管它探讨宗教还是人生,但是最能让我感到心有戚戚的是萨巴斯蒂安的感受,那个夏天再也回不来了……

1小时前
  • vritt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