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2006)

HD

主演:Robert,Acosta,Kelly,Dougherty,Patricia,Foulkrod,Sean,Huz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真相(2006) 剧照 NO.1真相(2006) 剧照 NO.2真相(2006) 剧照 NO.3真相(2006) 剧照 NO.4真相(2006) 剧照 NO.5真相(2006) 剧照 NO.6真相(2006) 剧照 NO.13真相(2006) 剧照 NO.14真相(2006) 剧照 NO.15真相(2006) 剧照 NO.16真相(2006) 剧照 NO.17真相(2006) 剧照 NO.18真相(2006) 剧照 NO.19真相(200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何为真相?

       我不是愤青或者反社会,曾经我相信着本片的理论,但是许多友人推荐给我不同的“反调”,我逐渐动摇。特别是看过BBC制作的某期节目后,作为理科专业,我仔细对比思考了两片中的证据和结论,惊奇的发现该片的科学基础不仅不堪一击,甚至掺杂着大量的误导数据,从科学角度来说,建议无视该片。
     然而,二氧化碳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早已被宣传的成为真理,我们感激看到这么一部“呐喊与警告,充满人文关怀的”纪录片,并以此成为“绿色生活”的先锋号。绿色生活无错,保护环境无错,全球变暖无错,只不过是政治科学的纠缠,对此,没什么兴趣讲太多,以免成为阴谋论者。

听一听反调,也许会豁然开朗,推荐看(我好像是来踢馆的,各位大神轻砸轻放)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32607/

下面且根据某片回答几个可能很需要的问题:
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以及什么什么了么?

确实,但是,从整个地球发展来看,这是正常的对应冰河纪的“暖季”,而且历史上的暖纪绝非一次

2)二氧化碳···那张曲线表格之吻合不是说明了什么什么了么?

当初我迷信了这表格,请看片,答案令人满意

3)那么,你们又拿出什么来解释全球为何会变暖?

太阳活动,爆发的太阳风。请看片,片中答案同样令人信服,而且从影响程度,效应响应两方面干脆的否决掉二氧化碳的作用。

4)二氧化碳含量确实升高了,这不正是我们的工业活动怎么怎么地了么?

厄··相反,二氧化碳不是变暖原因而是变暖和海洋作用的结果,和自然想比,人类那点小动作微不足道

5)冰川融化,小岛淹没,你他喵的不怕么?

笑而不语,请看片

6)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事不能说太细,看片


最后得瑟一句,地球是咱妈,我们得孝敬,做好事有时候稀里糊涂其实也不错,管他是CO吐还是太阳风,只要您绿色了我就挺您。但是科学的事还是需要说清楚,在真相这坎上我们不能垮了。

 2 ) 皈依环保---《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

如果不是从小受无神论教育,我相信自己会是个很虔诚的人。我相信世间总有什么东西应该值得信赖,有永恒的价值,可以投入全副身心。少年时相信爱,后来相信美,再后来相信死亡。我离宗教越来越近。因为宗教,其实是为面对死亡做准备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你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说得简单点,就是只消费我需要的,只占有我真正在乎的。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这是无庸质疑的,在供应充足的时候,这需要智慧和定力。
 
胡思乱想的时候,会怀疑文明是否真的是“进步”,是否真的对“人”这个物种有利,还是加速了物种灭绝。我们有智力,会思考,会用工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过越是“文明发达”的社会,生育率越低,这难道不奇怪不值得深思吗?科技越进步,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已经是事实,难道不值得警惕吗?我们拥有的越多,却不见得更快乐,甚至更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这样的想法,是很“政治不正确”的。所以《难以忽视的真相》还不敢这么说,它只是说了“政治不方便”的层面。英文名An Inconvenient Truth,意思是“棘手的真相”。我本来以为inconvenient是“不方便”那一层意思,其实不然,片中谈的是美国政客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回避态度,因为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正视全球变暖是“正确”的态度,但是处理起来却非常棘手,而舒服享乐惯了的美国人,也情愿关起门来,继续无视事态,不然戈尔为什么没当上美国总统呢?
 
不过这个事实,戈尔也没有正面碰触。他很聪明,大部分时间让科学和气候变化的实例说话,他不正面吓人,可是每个人都吓到了。含蓄地,他在对美国人说:看,你们当初没有选我,后果很严重吧。
 
不过我原谅他的做态,因为他摆的事实说服了我。气候的确不对劲,所有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也都最好听听他说的话。海平面上升(的确在上升)是绝对无情的,而且首当其冲。自然是无情的。忘了哪篇文章说过,“拯救地球”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应该拯救的是地球上现有的生物。自私一点,就是拯救人类。气候变了,冰川期来了,地球还是地球,还是那些物质,只不过液体变成固体,或者固体变成气体,它还会在太阳系里绕太阳转,太阳出了问题,才能说到拯救地球。地球变冷变热,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是常态。但是脆弱的人类,可经不起地球打个喷嚏。再说,全球变暖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不过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越来越逼近的危险,并不容易,所以戈尔到处奔波演讲,试图唤醒民众。这里面当然有政治企图,有做秀成分,不过这个人,的确好过那个只知道开启战祸的家伙。
 
《难以忽视的真相》其实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准备充分,讲解平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煽得又不过分,不多不少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它半点也不花哨,观众却被深深震撼。它也知道要教育普罗大众,不能期之以高标准的道德说教,所以它先把观众吓个够呛,然后在片尾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
 
说回“inconvenient”,我觉得把它理解成“不方便”也完全可以。人类如今的场面铺得这么大,还不是因为贪图方便,加上贪婪成性。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汽车,家电,各种耗费能源的先进科技,大多数都是为了方便人的生活。我看完片子,心虚地想:糟糕,刚买了一台烘干机呢。有烘干机很方便,再也不怕下雨,烘过的衣物暖暖软软也很舒服,可是它消耗的电能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的石化能源产生的。如果没有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可该怎么过?洗衣机还好,冰箱是绝不可少的。放弃这些,我愿意吗?难。
 
我能做的,只有尽量节省水电,少开空调,少用烘干机;将垃圾分类,交给回收公司;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少用塑料袋和纸张(可是书还是得买呢);能走路就走路,能搭巴士就搭巴士。可是这些够吗?我还可以把这片DVD交给环保意识浓厚的校长,让她放给全校学生看,可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能明白吗?其实,我难道不是养尊处优吗?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可以皈依环保,习惯环保的生活方式。只用需要的,只占有真爱的。不攀比,不虚荣。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个闷人也在所不惜。
 
 
下面是我们可以为遏制全球变暖做的事:
 
一、换一盏灯:把一个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泡,每年少排放150磅二氧化碳(1磅=0.45kg)。

二、少开车:增加步行、骑车、合伙用车或乘坐公交车的机会。少开1英里(约1.6km)车,便少排放1磅二氧化碳。

三、多让废品回收:仅回收你家里一半的垃圾,每年便少排放二氧化碳2400磅。

四、检查汽车轮胎:让轮胎保持饱满会使汽油的能效提高3%,每节省1加仑(3.79升)汽油,即少排放20磅二氧化碳。

五、少用热水:烧水极其耗能。安装一个流量小的喷头以便节省热水(每年少排放350磅二氧化碳),用冷水或温水洗衣(每年少排放500磅二氧化碳)。

六、不买包装繁杂的产品:如果你少制造10%的垃圾,便会少排放1200磅二氧化碳。

七、调节温度:冬季把空调调低两度,夏季调高两度,区区一个小动作,每年可少排放2000磅二氧化碳。

八、种一棵树,种很多树:一棵树从成活到死亡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

九、关掉电器:电视、dvd机、音响和电脑闲置时随手关掉,每年少排放数千磅二氧化碳。


 
如果你不想上海杭州在不久的将来变成水底城市,请记得做上面这些事,不需要全做,一两件都好。虽然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过说这句话那年月的人,没想到有一天霜和雪都会消失.还有,请转载这篇文章,谢谢。

 3 ) Let's wake up!

    在美国心理学家Marti Olsen Laney(就是那本《The Introvert Advantage》的作者) 的网站上下了她的一本杂志,叫《Inniecircle》,杂志中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叫《An Inconvenient Truth》(难以忽视的真相),说从电影中可以看出Al Gore 作为一个几乎成为美国总统的人,不曾流露出的、内向人特有的深思熟虑、专注执著的一面。虽然是心理学家的推荐,但是我从这部电影当中发现的绝对不仅仅是阿尔.戈尔的性格,给我更多震撼的是他带来的对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有人说这样的电影躲不开政治用意的嫌疑,可是如果看完这个电影,你只是在感叹戈尔为了争取支持是多么的别有用心,那么就是你的可悲了。我承认,我欣赏他对环境问题的专注、面对困难的锲而不舍、做演讲讲解时的严肃不失幽默,还包括他俊朗的外表。我从来对任何作品都采取温和的评价,尽量去看它的积极面,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其深远的意义更是不容置疑。那些代表着温度和CO2排放的陡然上升的曲线、那些从各处冰川和积雪景观采集来的对比照片、那预示着数十年间海平面上升的动画效果无不让人震惊而担忧。从前只是听说,当成是一种知识去接受,就像接受很多其他知识一样,关于战争、关于贫穷。。。可是,从南极垂直采集的冰柱上,居然真的能看出美国颁布环境法案前后的空气变化;在前苏联的一块内海那里,如今真的有许多停在沙漠里的船。看这部电影受到的不仅是地理、环境知识上的教育,更是道德教育。印象最深的是片子接近末尾处,戈尔在屏幕上放出一个天平,左边是很多金条,右边是一个地球。他问大家是要金条还是地球,大家哑然失笑。如果有金条而没有地球那显然是很可笑的,而如果有了地球,财富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啊!这样的道理是如此的简单。
    说到这个世界的商业化的问题,也许有越来越多的人要站起来批判它的弊端。商业让我们把文化变成形式,把资源当成资本,把道德抛在脑后,面对梦想与现实迷茫无奈,商业让我们看不了纯粹的电影听不了纯粹的音乐做不了纯粹的自己。可是试想,如果没有钱,你能活下来一天吗?你越现实越该知道钱的力量。你不可以把商业全部否定。片中也提到了各种趋于恶俗的产业,可是戈尔顺带调侃了一句,“不过现在环境也成了一个产业了,”这让我们也看到了希望的所在。
    我有时候有这样一个认识,某种程度上,钱就是万能的,就看你怎么样对待它。谁说钱买不来时间?如果你有钱坐飞机,你就能争取更多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谁说钱买不来健康?如果你有钱去健身房和药房,你就能争取来更多生命的活力。谁说钱买不来知识?如果你有钱请更好的老师,买更好的教材,你就更接近真理。谁说钱买不来尊重和荣誉?如果你有钱帮助更多的人,你为什么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和赞扬呢?挣钱同样如此,正所谓君子取财有道。面对环境问题上,即使最终目的是为了生财,也依然是一大善举。
    对于这部影片,我最后还有一个发现,就是片尾的主题曲获得了79届奥斯卡金项奖最佳歌曲奖,我想这其中绝不仅仅是对歌曲本身的嘉奖,一定还包含了对其代表的影片的深远意义的肯定。一句“I need to wake up”,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深呼唤,50年不遇的大雪都下到家门口了,你以为是一次偶然的邂逅吗?是觉醒的时候了!

 4 ) 难以忽视的震撼-试图完全解读<An.Inconvenient.Truth>

记得还是大学时代最后一个寒假就要开始的时候,那时我们刚刚完成最后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最后的科目考试。大学生活已经实质性的画上了句号,自然是无比的轻松惬意。就在最后一科考试完成的那天晚上,寝室的兄弟随意的从硬盘里挑出这部电影欣赏。我呢,一边从一大堆商业片+情感剧中寻找激情,一边不时骚扰一下他们俩,在晓佳的电脑屏幕上,我看到了一个一脸正气的家伙在做presentation,还有图表、数据类的东东,这类东西自然让我很不满,于是上去给他一顿抨击,回应是:“你知道这人是谁吗?他是前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我于是回应:“谁谁谁?没听过...”瞬时遭到鄙视。而我,习惯性的忽略掉。
不过晓佳随口加上一句“你真应该看看,总统级的大人物,的确是尤其的与众不同哇!”我没弄明白他在说什么,不过顺嘴接上:“那你拷给我一份吧。”当时甚至都没意识到这部电影是纪录片,只是顺手存在了硬盘里,然后继续我的大富翁世界。

寒假随即开始。在家没有网,只能从硬盘里找出电影来回味。有一天无聊之间,莫名其妙的翻出这部电影,100来分钟的影片,从头到尾看了下来。我甚至都不记得当时是何种心态。只知道在那之前,针对Global Warming的仅有理解就是大气层变厚啦、天气变热啦、两极冰山要融化啦、沿海城市要被淹啦...典型的没心没肺。

一场精神洗礼随之而来,后知后觉的我,在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仅仅是马上将电影转换成OGG格式,代替当时的Planet Earth 3: water成为下一个精听材料,依稀记得第一理由是:Al Gore声音很有磁性,而且发音绝对标准;第二理由是:这家伙从头到尾唠叨个没完,估计够我折腾一阵子的了;第三理由是:学学人家做presentation的样子:身势语、结构、语气、用词,相比之下,自己曾经的所谓“英语演讲”经历真是幼稚得一塌糊涂;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居然会在接着的半年内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开年,到苏州开始工作;那时候走路、坐车都习惯戴着mp3,养成的精听英文原声的习惯也成了工作之余的消遣。随着对电影台词的越来越熟,也开始深究电影的内容本身。这一深究,就是半年。

半年之中,将字幕文件完整的手抄一遍到笔记本里,然后整理单词,最后才是影片本身。而在专注于影片本身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想为这部电影写些东西,记录下那份震撼。

其实潜移默化之中,这部电影原来也在初次正式涉足工作之时,给了我许多良好的指引。这些,直到最近才意识到。

最近,开始精听《Fahrenheit 9/11》;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无意中从wikipedia中发现《An.Inconvenient.Truth》是美国排名第二的纪录片,仅次于华氏九一一。结果,在熟络之后生出Turn Back的想法,而这篇影评,也就出于此时。

下面开始解读电影,对电影熟络之后,每一句台词都开始深究其意义。内容涉及到人性、政治、科学,可能是曲解,可能是误解,欢迎豆友们拍砖以激起深层火花。



开头,所有人物尚未出场,便是一幅极美的自然界图画:river, leaves, birds, tree frogs, cow, grass, river bank...着实quiet&peaceful,从小在乡村长大,跟着Al Gore的引导开始进入状态,似乎这部电影马上就要变身为催眠曲。

然而,紧接着a gear shift,真切感慨:我确实早已忘了这种感觉。迅速的切入正题:the earth。聚精会神的宣讲会听众,然后主角出场。清楚的看到这一帧“戈尔先生专题学术报告”,那是在清华?或是在北大?

主角一本正经蹦出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大跌眼镜“I am Al Gore, I used to be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联想到不时在影片中出现的“Political Issue&Moral Issue”,初次感受到戈尔在2000年总统选战败北后的hard blow,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难免的打上了政治的烙印,也由此在wikipedia中遭受类似的批评。Whatever, anything can be wrong when politics get involved.
接着一句更来劲:“I don’t find that particularly funny”,由此引来观众大笑。不由摇摇头,果然是在美国政界混了多年的“老油条”,深知如何讨得选民欢心。晓佳推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的吧。尽管在《一生只做一件事:推销自己与总统面对面》一书中,作者把2000年总统选战戈尔败北的原因,归结于戈尔的死气沉沉的脸。至今无法苟同,因为戈尔赢得了普选,至少可以证明大众中人气还是戈尔更高的。

I am in politics for a long time and I am proud of my service.这句话开始令我震撼,众所周知,戈尔是在2000年选战失败后退出政界转型为为控制气候暖化而全球奔走的环保主义者的。从那时起,放弃在政界的身份威望,开始全球的slide show,为的只是:
“If an issue is not on the tips of their constituents' tongues, it's easy for them to ignore it.”
“ I set myself a goal. Communicate this real clearly. The only way I know to do it is city by city, person by person, family by family. ”
真正能说出“我从政多年、对自己的成就问心无愧”的,放眼世界,又有几人?为此,个人觉得诺贝尔和平奖,实至名归。

几个琐碎的镜头拼接以后,展示的是戈尔在车里,一脸的凝重,右下角打出字幕:An Inconvenient Truth。是的,一个麻烦的真相,需要一个人付出艰难的努力,来让世人知晓,而此时的戈尔,仍在路上。


影片正式开始,开篇引入的是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几幅精美的图像,自然而然的引入了environment movement的话题,接着却并未直接切入,而是通过share stories来吸引观众——相当经典的演讲术。
故事一:引入马克吐温的名句:What gets us into trouble is not we don’t know but what we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为观众中可能存在的抵触基调做好准备,因为环境保护与民众的high emotion刚好对立,而在总统选战的失败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如后文提到的Al Gore自解--Why he would give this slide show over and over again, at least 1000 times.
此过程中又一次引入多元化的演讲材料:先是traditional explanation,然后用动画开始一个better explanation。枯燥乏味的气象术语均被排除在外,甚至还加入了自嘲的小幽默:our handsomest politicians—just like daddy put in his drink every morning, and then he gets mad...once and for all。在美国,政界人士一直都是大众讽刺、抨击的对象。这段自嘲+讽喻,可以说会深得人心,令人亲切、自然。

故事二:从另一位老师—自己的恩师:A real hero to him引入自己的成长历程,使得演讲并不至于沦为一场枯燥的说教。
从大学时代的Roger Revelle指导下的实验,到自己继续坚持实验,然后进入国会后的一个又一个听证会,接着进入参议院、当选副总统...
然后就提到了“京都议定书”:so controversial, in the US at least.记得当初的95票对0票,确实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接着又顺嘴到00年的选战:In 2000, my opponent pledge to regulate CO2, but(稍作停顿) it was not a pledge that was kept.不过对于这类敏感话题,聪明的戈尔并未多做停留,而是迅速转移话题:the point is...

最初的证据,是CO2含量的不断上升趋势,然后开始着手于现实社会的气温变化:一系列著名景区图片对比,遍及全球的图片资料,虽则早就经受了《Planet.Earth》的洗礼,对于一些经典景图仍然印象深刻,也领略到全球暖化的现实。

接下来,便是对全球性的温度上升做出科学解释:一系列的数据、图片、表格证实:When there is more carbon dioxide, the temperature gets warmer. 整个过程的严谨令人叹为观止:搞科学的人,终归是不一样。

下一步,自然是project into the future。
这里,有个费解的地方我看了好几次才看明白:Gore选择图表上的最后一个Ice Age举例说明:This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nice day and having a mile of ice over your head.手指指向冰河世纪期前后的CO2含量对比。于是,据此推理,接下来高高在上的CO2含量,将会导致高高在上的气温:If on the temperature side, if this much on the cold side is a mile of ice over our heads, what would that much on the warm side be?

当然,不能不提到期间的一个小插曲:Gore爬上一升降机,来emphasize the issue...hear off the chart...然后,评价:Ultimately this is really not a political issue, so much a moral issue. 从政多年,深知政界规则,对此而言,大学主修政治学的戈尔,面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表情陡然变得凝重,向观众发出严肃的呼吁“If we allow that to happen, it’s deeply unethical.”一向演讲讲究中庸,凡事均留余地,但这句话,说得毫无回旋余地,因为事实是如此的严峻,不由得我们不去正视。

场景切换,由演讲现场切至Gore制作文稿的情景。
这段独白,开始将镜头移向政界,戈尔开始回顾在政界逐步普及这一发现的艰难。

接下来一段,变得感性起来。背景音乐响起,Gore回顾89年时儿子的车祸,事实上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处摘出这段独白:
It was almost as if you could look at that calendar,and just go Huuu... And everything just flew off. It just turned my whole world upside down, and then shook it until everything fell out. My way of being in the world, it just changed everything for me. How should I spend my time on this Earth?
I really dug in, trying to learn about it much more deeply. I went to Antarctica, went to the South Pole, the North Pole, the Amazon, went to places where scientists could help me understand parts of the issue that I didn't really understand in depth.
The possibility of losing what was most precious to me. I gained an ability that maybe I didn't have before. But when I felt it, I felt that, we could really lose it, that what we take for granted might not be here for our children.

继续,更进一步联系到现实生活,美国最近几年的气温异常--事实总胜于雄辩--面对这样影响到切身利益的事实,民众会更愿意醒过来。
先是陆地的气温上升,随之难以忽视的海洋气温随之上升,立即将话题转移到美国人心中的痛:New Orlean, Hurricane Katrina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Global Warming。

然而话题却仍在继续深入:warnings。作为普通人,该如何应对世界顶尖科学家们在此方面做出的警告。此处引用193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国人的苟延残喘失去耐性时说的一句经典:
"The Era of Procrastination, of Half-Measures, of Soothing and Baffling Expedients, of Delays, is Coming to its Close.

In its Place We are Entering a Period of Consequences."


                                         ——Sir Winston Churchill

继续拖延、折衷、和自我安慰式的权宜之计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开始生活于其后果之中”。

Gore同样的深度点评:“Making mistakes in generations and centuries past would have consequences that we could overcome. We don't have that luxury anymore. We didn't ask for it, but here it is.”

接下来是不可避免的一幕,也是Al Gore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役:2000年总统选战的败北。

关于这一事件,各方各面的争议至今没有结束。与本片齐名的《Fahrenheit 9/11》中也在开头对此深究不放。

一连串的片段,包括佛罗里达州的选举、各大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预测、选举票本身的争议、最高法院的判决,全都一一掠过,最终定格在了小树丛做总统宣誓仪式的那一幕。短短一分钟的时间,一切就此结束。而戈尔的政治生涯,似乎也就告别于此:
Well I strongly disagree with the court’s decision, I accept it, I accept the finality of this outcome.
Well, that was a hard blow, but...What do you do? You make the best of it.
It brought into clear focus the mission that I had been pursuing for all these years, and I started giving the slide show again.
据此,一名原可影响世界的卓越政治家,变身为一名为引起大众对全球暖化现象的关注而东奔西走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下面继续阐述Global Warming的影响:
Paradox 1:Relocate precipitation
聚焦世界各地严重的自然灾害:欧洲的澳大利亚、瑞士,亚洲的印度孟买、中国98洪水,及不对称的邻省干旱。而这些,起源于暖化造成的降水量重新分布。
Paradox2:Soil evaporation increases dramatically with higher temperatures.
由自身从小到大的体会来证明气候的急剧变化:In the course of time for the river, it’s happening very very quickly.

Two 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矿坑里的金丝雀,处于危险之中的美好事物:
1,北极,冻土融化;
在Alaska的石油储备地,平原上冻的时间越来越短。
在北极,通过U.S Navy的巡逻数据证实:冰层越来越薄。50~70年时间里,北极冰层到夏天会完全融化。冰雪融化速度指数级增长,恶性循环。
这句话使我联想到了电影《未来水世界》:
But what does it mean to us? To look at a vast expanse of open water at the top of our world that used to be covered by ice.

扩展到全球性的影响:简单讲解全球气候规律之后,推测用于维持气候平衡的海洋传输带将被破坏。
关于冰川融化、淡水注入导致海洋的热量传输带停止运转的假设着实令人震惊,因为可能导致气候的骤变:从目前的温度到新一个冰河世纪,可能只需要短短的10年时间--不过,戈尔给出的答案是“Of course this is not gona happen because the ice of south America are not there-- is there any big chunk of ice near there? Oh, yeah, we’ll come back to that one...”
这个时候观众席上传来一阵笑声,查阅了好几个字幕翻译,都将这句译为“我们待会儿再来说它”,按照常理,应该在下文中对此理论做更进一步的阐述说明证实,然而下文中并没有发现与之有关的片段。我听了许久之后,感觉应该把其译为“我们(指美国大陆)将会变成那个冰坨子。。。”想想依旧不对,这样似乎依旧不能成为支撑气候速变—as little as ten years time的证据。
谁能给出个解释呢?或者难道在公众眼中,这一气象结论也曾经引起过某些争议导致众人心照不宣?期待专业人士作出解答。

接下来一段是戈尔巡回世界各地演讲的情景,独自一人,拉着旅行箱,过安检,和所有一般的登机乘客一样,脱掉外套,擦擦鼻子,过安检门...令人无法相信这是曾经风靡全球的美国副总统,如今的执着,放弃政界的一切地位,毅然投身环保事业。
此时的画外音:It's extremely frustrating to me to communicate over and over again, as clearly as I can. And we are still, by far, the worst contributor to the problem. And I look around and look for really meaningful signs that we're about to really change. I don't see it right now.

接着又引入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在wikepedia的词条中也有体现:
首先是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的看法:A number of very reputable scientists have said that one factor of air pollution is oxides of nitrogen from decaying vegetation. This is what causes the haze that gave the big Smoky Mountains their name.
此时的戈尔,孤身一人在机场登机;跟安检小姐说“Thank you very much, OK!”

一个插曲:在wikepedia的词条中提到,一些质疑戈尔在宣称环保立场的同时,又乘坐耗油量巨大的私人飞机四处奔走,但从这个镜头来看,我开始怀疑:到底是什么时候乘坐私人飞机?或者,剪辑本镜头插入此处是否本身就是隐藏对这类言论的一种潜在回应呢?

接下来是小树丛总统的讲话:“This guy is so far off in the environmental extreme, we'll be up to our neck in owls and out of work for every American. This guy is crazy!!”
在精听的时候,一直以为是截取的00年大选时期的演讲片段,但看了电影时注意到了白宫的标志,才知道,这是小树丛总统在乘胜追击...甚至不惜在电视演讲中以这种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来对付曾经的对手--如今退出政界的戈尔。
链接见http://tech.mit.edu/V112/N53/bush.53w.html

好吧,我承认:我情绪化、我不喜欢小树丛总统、我崇拜戈尔、我立场不客观、我轻松的被简单的一幕忽悠...可那又如何?戈尔赢得了我的尊敬--我的真实想法。

下面这句也有在wikepedia的词条中提到:This could be, maybe the greatest hoax ever perpetrated on the American people.
于是我更相信,在政界,没有对错,只有应该不应该。

戈尔沉重的画外音:
If an issue is not on the tips of their constituents' tongues, it's easy for them to ignore it.
背景中可以听到中文的背景广播:最低气温**摄氏度,最高气温**...这是在北京机场吗?还是某次戈尔从中国离开的时候?或是在香港?精听的时候十分的困惑,由于缺乏电影本身花絮的了解。

继续:seasons and the effect on ecology.
我最初听起来似乎觉得这是最后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曾想,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偏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除了鸟类的原有生存规律遭到破坏导致病虫害严重,气温升高也使得病毒媒介生存空间扩大,由此引发一系列疾病的恶性传播包括令人心有余悸的SARS、禽流感,也可以归根结底的追究到气候的变化。
而到这里,我也才真正明白,nature’s plan真实含义

2,南极洲,冰架融化--the second canary in the mine:
冰架的融化,导致南极洲陆地上的冰块失去支撑,滑入海中,这也是人们所常提到的海平面上升的真正原因。
沿海城市将会受到何种影响呢?这里用电子地图形象的展示了沿海城市甚至海拔较低的国家将会遭遇的情况。
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中国部分:
The areas around Beijing, that’s home to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Even worse, the area around Shanghai, that’s home to 40 million people.
面对美国观众:
Manhatta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memorial site.
这里同时对小树丛作出了回应:“Is it possible that we should prepare against other threats besides terrorists? Maybe w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other problems as well.”非常温和的反击,相对“This guy is crazy”之类的人身攻击,却令人信服得多。

接着音乐骤变,镜头转向中国,熟悉的北京大街。
戈尔的几句话,可以代表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整体印象的大略评估:
1.3 billion people.
An economy that's surging.
More and more energy needs.
Massive coal reserves.
不谈政治,不谈意识形态冲突,仅仅客观的从一些众所周知的角度入手,避免了更多的争议,我很感激。
面对大量既污染、又浪费的火力发电,戈尔并未大肆批评,仅仅是以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讲述“This issue is really the same for China as it is for the US. We are both using old technologies that are dirty and polluting.”

然后是清华论坛。
我不知道豆瓣上有多少人亲身经历过戈尔的现场演讲,只知道那是2005年10月10日清华论坛首次启动之时,在清华的主楼报告厅。仅仅40分钟的演讲,甚至在网上都没能找到现场的视频片段,但仅仅从纪录片中的那一小段,就令人热血沸腾,遥遥的感觉到那种置身其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知道当年现场亲历了戈尔先生演讲的那些清华学子们现在都置身何处,不知道戈尔先生的演讲会否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影响呢?
这段截取了最后一个回答提问,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MM提问:
And if you were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everybody here about like, what we can do for the situation now.
新闻报道原文如下:“戈尔听到这个问题后稍显激动,用非常快而简洁的语言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提出各种力量都要为全球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作出努力。“
实际回答如下:
Separating the truth from the fiction and the accurate connections from the misunderstandings is part of what you learn here.
But when the warnings are accurate and based on sound science, then we as human beings, whatever country we live in, have to find a way to make sure that the warnings are heard and responded to.

继续:分点讨论人类与地球的三个冲突(Collision)
1, population
引入公式:
old habbit+old technology=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old habbit(hard to change)+new technology=dramatically altered consequences
2,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ven shovels are getting bigger, and every year they are getting more powerful.
3, Our way of thinking is the third and final factor that transform our relationship to the earth.
一只可爱小青蛙的动画。

继续,从自己的故事入手:父亲的农场,种植了多年的烟草,也提到1963年的医学报告,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然而所有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结果,Gore的姐姐Nancy由于吸烟死于肺癌。种植烟草种了一辈子的老戈尔也停止了。
It's just human nature to take time to connect the dots. I know that. But I also know that there can be a day of reckoning when you wish you had connected the dots more quickly.

继续:Three misconceptions:
Misconception 1: isn't there a disagreement among scientists about whether the problem is real or not?
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的一些意识形态混乱,误导大众意识。
从戈尔的电话,看出曾经叱诧政界的影子,强硬的做事风格令我钦服。
Chief of staff, that’s the white house environment.
Do a little bit more and see who his clients were.
镜头接着切向1989年的年轻戈尔,作为参议员,质疑一篇被无理篡改的科学论文。那是的戈尔,言辞犀利,在镜头切走之后依旧回响,令人唏嘘:政界需要强硬派。

I've seen scientists who were persecuted, ridiculed, deprived of jobs, income, simply because the facts they discovered led them to an inconvenient truth that they insisted on telling.
此处就是影片标题的来源。
进一步表现他的强硬,将白宫任命的美国参议院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老底彻底抖搂出来,包括更改科学家的研究报告,以及辞职后的去向,生动把这家伙的背景毫无保留的晾于阳光之下。
然后是一句极具讽刺意味:
That it's difficult to get a man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if his salary depends upon his not understanding it.”
—Upton Sinclair

Misconception 2: choose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这里,戈尔自己便对自己踏足环境保护、全球巡回演讲的原因做了说明:
I guess the thing I've spent more time on than anything else in this slide show is trying to identify all those things in people's minds that serve as obstacles to them understanding this.
And whenever I feel like I've identified an obstacle, I try to take it apart, roll it away. Move it. Demolish it, blow it up.
I set myself a goal. Communicate this real clearly. The only way I know to do it is city by city, person by person, family by family. And I have faith that pretty soon enough minds are changed that we cross a threshold.

Misconception 3:Accept the problem is real, but feel it’s too big to do anything about i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ho go straight from denial to despair without pausing on the intermediate step of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about the problem.
We have everything we need, save perhaps political will.这句一直搞不明白,为何是save perhaps,或许是字幕错误,然而中英文字幕均是这样翻译过来的。自己的理解是:Say, perhaps,political will. 与后面的renewable resource也一一对应了。事实上想表达的是,戈尔并未丧失对政治的信心,若是这样,wikepedia的评论:“2000年总统选战之后一蹶不振”也就与事实不符了。我宁愿相信,戈尔只是按照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做他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毕竟专业出身、从政多年,怎么可能因为一次总统选战的失败而就此对政界完全失望呢?而强调political will is a renewable resource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演讲的尾声,对民众发出呼吁,也是演讲的高潮部分:
Are we, as Americans, capable of doing great things even if they are difficult?
We formed a nation, we fought a revolution and brought something new to this Earth, a free nation guaranteeing individual liberty.
America made a moral decision. Its slavery was wrong, and that we could not be half free and half slave.
We, as Americans, decided that of course women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vote.
We defeated totalitarianism and won a war in the Pacific and the Atlantic simultaneously.
We desegregated our schools.
And we cured fearsome diseases like polio.
We landed on the moon.
The very example of what's possible when we are at our best.We worked together in a completely bipartisan way to bring down communism.
We have even solved a global environmental crisis before, the hole in the stratospheric ozone layer. This was said to be an impossible problem to solve because it's a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requiring cooperation from every nation in the world.
But we took it 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ok the lead in phasing out the chemicals that caused that problem.

借这一斑,亦可窥得令美国民众觉得自豪的一些历史事件。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如今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纵然意识形态同我们自小接触的教育完全冲突,的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度;纵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同我们自己相比,依旧有着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必盲从,却要认识到差距。

片尾的pale blue dot.That’s us. 面对那一发出微弱蓝光的小点,这一图片的作者Carl Sagan写出了下面一段话:
Look again at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love, everyone you know,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was, 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our joy and suffering, thousands of confident religions, ideologies, and economic doctrines, every hunter and forager, every hero and coward, 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 every king and peasant, 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 every mother and father, hopeful child, inventor and explorer, 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 politician, every "superstar," every "supreme leader," 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 lived there – on 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 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 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 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is pixel on the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 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 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 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 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Our planet 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 in all this vastness,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from elsewhere to save us from ourselves.
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 to harbo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 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 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 tiny world.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e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 ever known.
仔细的读完这段话,你会有很多感慨。

最后戈尔谦逊的剖白:
There's nothing that unusual about what I'm doing with this. What is unusual is that I had the privilege to be shown it as a young man.
接着回到片头的野外小河边。我们的后代,会否有机会依旧拥有,我们要问自己。

然而,电影到这里并没有完,不要走开。
摘下此后的字幕:
Are you ready to change the way you live?
The climate crisis can be solved.
Here is how to start.
Go to www.climatecrisis.net
You ca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In fact, you can even reduce your carbon emissions to zero.
Buy energy efficient appliances&lightbulbs
Change your thermostat and use clock thermostats
To reduce energy for heating&cooling
Weatherize your house, increase insulation, get an energy audit
Recycle
If you can, buy a hybrid car
When you can, walk or ride a bicycle.
Where you can, use light rail+mass transit
Tell your parents not to ruin the world that you will live in.
If you are a parent, join with your children to save the world they will live in.
Switch to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Call your power company to see if they offer green energy
If they don’t , ask them why not
Vote for leaders who pledge to solve this crisis
Write to congress
If they don’t listen, run for congress
Plant trees, lots of trees
Speak up in your community
Call radio shows and write newspapers
Insist that America freeze CO2 emissions
Join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stop global warming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Help farmers grow alcohol fuels
Raise fuel economy standards
Require lower emissions from automobiles
If you believe in prayer
Pray that people will find the strength to change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African proverb,
When you pray, move your feet.
Encourage everyone you know to see this movie.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the climate crisis
Then put your knowledge into action

出于某种震撼,我先后花去几个小时看了四遍这部电影,花去半年时间精听这部电影,花去一周时间去整理这篇影评,为的只是留下自己这种震撼,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接触到这一事实。

PS:片尾曲《I need to wake up》—written and proformed by Melissa Etheridge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歌曲奖。




2008年12月16日 于苏州

 5 ) 环境保护是新时代的全球宗教

环境保护是新时代的全球宗教

——评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什么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儒教,在环境这个全新的上帝面前,在环境保护运动这场更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面前,全都黯然失色了。

它已经统一了全世界人的精神。谁敢说自己不愿意保护环境?

说它是一种宗教,主要是根据它的两个特点。(如果“宗教”这个词对你有着积极健康的含义,那么,其实用“意识形态”这个词也可以。不管用什么词来概括它的本质,总之,我的意思是,环境保护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现象,也是这个景观社会中的一个无处不在的景观,而正因为它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更容易忽视它,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首先,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鸦片麻醉人的精神。宗教则释放人的焦虑感和罪恶感。更重要的是,宗教将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点点滴滴都当成是具有一种伟大目标的艰苦奋斗,这一方面使得觉得自己渺小的人们获得了一种存在的意义感: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具有一个伟大的意义,是一场崇高事业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这也保证了日常生活和现存制度不会得到变革。这两方面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精神麻醉。

以前的人们对于死亡感到恐惧,于是告诉自己人有来世;对于无所不能的惩恶扬善的上帝感到害怕,于是把自己不光彩的秘密向牧师作忏悔。现在的人们压根不会想到自己居然也是会死的,于是哪怕年纪再大的人也要美容和健身;对于无处不在的弱肉强食的“看不见的手”感到害怕,于是把自己不光彩的秘密向心理咨询师作报告。以后又会怎么样呢?人们会在太空船里一边欣赏着蘑菇云,一边把最美丽的词藻献给那苍穹中的一个蓝色小点?

宗教的核心教义总是简单的。儒教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基督教要求人们相信上帝,佛教要求人们淡泊名利。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做什么?那不是更加一目了然了吗:就是去保护环境啊!而这部影片的内容则更简单:我们只有一个威胁,那就是全球变暖;威胁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我们也就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们中间不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政客。镜头中的内容一直在变,这也是“电影”一词的本意:运动中的图片(motion picture),但旁白的内容则只是不断地翻着花样重复这三句话。运动的图片诱使观众清醒地进入被催眠状态。

这正是好莱坞最为擅长的事情。电影是最佳的意识形态机器。或更加直白地说,电影就是欺骗善良群众的工具。讽刺的是,观众明知道电影是假的,却还是欣然被骗。今天的人们对《阿凡达》、《盗梦空间》如痴如醉,昨天的人们则对《地道战》、《地雷战》津津乐道。从观影人数来看,好莱坞和八一制片厂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成功的典范。

对于《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来说,人们觉得它是真的,但却免不了被片面的“真相”所骗。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比如,在影片末尾强调的三个常见误解之一是:科学界对全球变暖没有一致意见。作为对这个最常见的误解的驳斥,戈尔列举了一组数据来进行对比:几十年来的主流科学期刊中发表的数百篇有关气候问题的文章都认为地球正在变暖,且原因主要是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大众媒体上则是另一番景象,支持和反对这个结论的文章大致各占一半。这些数据当然是真实的,问题在于,你很难想到,真实的数据有时也可以被用来说假话。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对于“科学家”、“科学界主流”的幻想和崇拜,让我们看不到现实的知识生产过程。一个比较重要的事实是,现代以来的科学家越来越失去了政治判断力,他们其实只具有专业上的权威,而没有那种普遍型的知识分子的能力,但由于后者的稀缺和退化,这些科学家往往被推上过去那种多项全能的知识分子的地位去向群众发表意见,却不知道自己发表的很可能是已经经过筛选过滤的声音。这些科学家也不再是过去那种不考虑生计问题、纯为兴趣而研究的绅士科学家了,而是职业科学家、学院体制内的科学家,要为五斗米而奔波。他们的视野更狭窄,缺少那种理解整个世界运行奥秘的野心,因此更容易上当受骗。科学家曾经被崇拜,因为他们确实接近于当时人们所能想到的那种全知全能的境界;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科学家也是人”了,而只要是人,就难免会犯错误,比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潜规则,这是很难避免的。戈尔指责大众媒体拿了赞助商的钱,故意散播质疑混淆视听,却没有说科学界拿了政府的钱,而许多国家的政府也不过是个大公司,或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这里,我们似乎被迫陷入一个立场的选择问题:要么支持戈尔,要么支持环保事业的反对者。事实上,这里还隐藏着第三种选择:一起反对这两者,同时,思考和探索真正的人类发展之路。发展并不仅是GDP增长,这已经人所共知;然而,发展也同样不等于仅仅保持森林覆盖率、或仅仅是使天更蓝山更清水更绿,在环保运动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一点也需要得到明确。

宗教喜欢使用的劝诱方法是胡萝卜加大棒。如果说不信上帝的人会下地狱,那么,不信环保的人类,地狱的大门已经在前方敞开了;如果说热爱上帝的人会进天堂,那么,投身环保的人类,未来的人间天堂也是可以期待的。鸦片战争的历史使我们想起,宗教与鸦片一样,也是容不得反对、甚至容不得怀疑的。

宗教的倡导者(相当于过去的传教士)总是会用简单的形象来说服人们接受其核心教义。儒教告诉人们头顶上有天(现代科学也只不过告诉人们天外还有天),基督教告诉人们死后有天堂和地狱,佛教告诉人们菩提树下曾经坐过一个年轻人。环境保护告诉我们什么?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这里的三个关键词,“我们”、“唯一”和“家园”,个个都言简意赅而又不可抗拒:我们想起了熟悉的家,想起了遥远的诺亚方舟,想起了平等的众生。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出名三分钟的时代,分辨真正的“世外高人”和所谓的“江湖术士”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不看他怎么陈述问题,而只看他怎么分析问题的根源,以及更重要的,看他怎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地指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的只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因为浸淫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体验到这些问题:真相是不容易被忽视的,所谓“容易忽视”的总是“更真”的真相。但是,指出根源和设想方案则需要有真正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既出自于个人的内心深处,也出自于人类的共同本性,因而只有它才敢于对某些现实做出否定,即使这些现实早已根深蒂固、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部影片的整体结构正是这样。除了片尾的字幕告诉观众应该怎么做之外,影片的主体部分就如我分析的那样,仅仅是在重复三句简单的、或许是过分简单的判断。讽刺的是,结尾的字幕似乎是全片信息量最大的地方。不过,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多走路少坐车,多坐公交少坐轿车,多买节能车少买大排量,多吃蔬菜少吃肉,调高空调温度调低屏幕亮度,投票给承诺保护环境的人或者自己扛上环保的大旗去参加竞选……

多么美好纯真的愿望啊!尤其是,它又是如此简便易行!就像基督教徒以为饮酒就是在饮耶稣的血,吃面包就是在吃耶稣的肉。就像佛教徒以为担柴挑水无非妙道。然而,这样做真的有用吗?我不知道。至少从这个影片中,我看不出应该这样做的充足理由。影片结尾处在驳斥三个常见误解时,“我做不了什么”正是其中之一。在戈尔那真诚的呐喊下,在“我也能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的简单口号中,人们在现实中的无力感、无归属感似乎找到了自己渴望的补偿。我总觉得,以为自己少开空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就像以为自己甘于粗茶淡饭就能领悟妙道一样的天真可笑。少开空调,为什么不干脆不生产空调呢?多用节能灯,为什么不日出而起日落而休呢?我们如果不用木材,那些靠砍伐原始森林过活的人们怎么办?我们如果不用纸张,那么废弃的电脑又怎么处理呢?环保节能的汽车或者电器如果寿命更短更容易坏,那么它还算是环保吗?如果汽车能够节能,那么我们的煤炭和石油就用不完了吗?如果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一天使我们不用害怕二氧化碳排放,地球又怎么能够容得下膨胀的人口?

这些问题都是这么简单的吗?

其次,宗教的崇高外衣之下往往隐藏着最低级的人类冲动:为自己谋利益。这种冲动本身无可厚非,但它很容易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这正是人类不平等不自由的根源所在,也是人类拼命地互相竞争以致破坏环境的根源所在。但是因为人们的精神已经被麻醉了,他们就不会去深究这背后的故事。谁掌握了宗教的解释权和传播权,谁就掌握了重要的象征权力,而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明显地反映在这个电影中的,就是对于旁白者的不可思议的渲染。旁白者是谁?阿尔·戈尔,一个在一次极具争议的总统大选中输给小布什的美国人。说这种渲染不可思议,是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你一定会在观看时愤愤不平:我要看的是纪录片,而不是个人形象展示片!在影片中,不失时机地穿插着戈尔的日常工作、巡回演讲和独自沉思的场景,有一大段镜头重温戈尔竞选失败的场景。在影片临近末尾时,戈尔本人还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们所缺的只是政治意愿(political will),而在美国,政治意愿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片尾的字幕更是毫不含糊地打出了“为那些承诺环保的政治家投票,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治家,那么就自己去参加竞选”的话。笑容可掬、满心忧思又满怀热忱的戈尔,不正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吗?

这是一部宣传片、广告片、形象片,或者更一般地说,就是一部影片。它甚至有着情景喜剧的元素:在戈尔做演讲的过程中,“现场”时时传来掌声。这正是模仿了情景喜剧中场外笑声的效果。就像情景喜剧是规定观众应该在哪里发笑、并且代替那些失去自然发笑的能力的人去笑一样,影片中的掌声也规定了观众应该在哪里表示强烈赞同(即使在电影院里人们不习惯鼓掌)、并且代替那些对于公共事务冷漠的人们去为一个理念而激动。

这部影片唯一不是的,就是它所宣称自己所是的东西:纪录片。甚至可以说,除了它自己以外,这部影片什么也没有纪录。这并不妨碍它有着丰富的景观内容:乘坐直升机划过北冰洋,办公桌上的苹果电脑,柏林墙的倒掉,美丽的冰川风光,追忆少年时在农场上的快乐时光,世界各地的演讲现场上观众们凝神的倾听,令人感到恐怖的飓风影像和令人心旷神怡的地球影像,各种炫目的图表和惊心动魄的曲线……戈尔不愧是个政治人物,把各种能够激起人们强烈情感的东西拿捏得恰到好处。比如,把美国的不肯减排归于少数政客和经济利益集团的操纵,这一方面投合了普通人对权力精英的怀疑,一方面也避免了谈论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公正和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比如,一方面愤愤不平地回顾自己在总统竞选中失利,另一方面也不忘多次表示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坚定信念。这显然是在告诉人们,戈尔至少还知道自己是个美国人。不过,如果一种民主制度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愚昧盲目和沉默的大多数人们不是加以教育、启发、鞭笞,而是去迎合这些人的无知和恐惧,那么,这种民主制度究竟有多民主,是值得怀疑的。又比如,戈尔在片尾处强调指出(作为驳斥三个常见误解之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环境保护能带来更多的工作”。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主人们依然享有主人的地位,普罗大众则依然劳苦,环境保护的承诺是,现存的等级制社会将会有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在环保运动中,我们都是大同世界的一员,重温古老的人类理想;在环保运动之后,我们又将回到达尔文的世界,回到古老的人类现实。

因此,铺天盖地的环境保护论调,难道没有掩盖和偷换真正的政治议题?人,应该如何生存,才能真的活出一点“人”的味道?环境保护论调对此做出的回答看似很前卫,但实际上却不过是古老的清教徒主义或苦修主义在当代的影子而已。

宗教总是一种本来很好但却只会渐渐堕落的东西。基督教的爱人如己,儒教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的一切皆空,这些都是好东西,只是时间越久,歪嘴的和尚就越多。于是有了血腥的欧洲宗教战争,有了几千年的中国三纲五常,有了至今仍在的印度种姓制度。环境应该得到保护,这就像我们应该好好养育孩子一样的自然,不过,也一样的困难。幻想只要多走路少坐车,多坐公交少坐轿车,多买节能车少买大排量,多吃蔬菜少吃肉,调高空调温度调低屏幕亮度,凡此种种举手之劳就能心安理得、毫无愧疚之心,其实只是善意的自我欺骗——虽然出于善意,但终究还是自我欺骗。不经过追问而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就像不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样。我们不仅要驳斥那些认为环保与我们无关的人,更要警惕那些到处鼓吹环保的人,因为前者的荒谬容易看出,而看出后者的错误则更费思量。

过去的宗教用建筑使人敬畏,环境保护运动则用大众传媒中的影像使人晕眩。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在无边的景观中,在不停的观看中,人们渐渐地不再会有思考和行动的意愿和能力。

在今天,任何人都可以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来给自己带上耀眼的光环,然后在光环的掩护下,暗渡陈仓,塞进不知多少私货,获取不知多少利益。在媒体监督更不发达的国家,光环底下的肮脏交易只会更多。这,才是真正的“难以忽视的真相”。

 6 ) 民主党大电影

如果你是中国人,就不要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民主党人,就不要看这部电影.
首先第一点,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只是想说服不相信全球变暖的人相信这一事实.而我们中国同胞在统一的宣传下每一个人都相信这一事实,我们(至少我)从没听到过另一种论调.我们习惯于接受并认同主流媒体所宣传的一切.而在美国则不同,有很多人不接受全球变暖这一说法,并且提出质疑.所以这样一部毫无美感的纪录片中国同胞可以忽略.
然后影片开始就是戈尔的选举,难道他为了拯救世界而放弃了美国总统的职位?接着是地理老师,地理老师是否存在不讨论,但就他是布什政府的科技顾问一点,就只能说戈尔输掉大选之后仍然难以释怀,很不大气.毕竟这是电影,应该将这一部分剪掉,布什在弱智也是美国民众选的.大费周章的讲述卡特利纳飓风无非是影射布什政府救灾不力.又一堆的大选画面,难道在说美国民众选错了总统吗?接着说里根和老布什当政时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克林顿的那些环保法案也是接受老布什当政时的遗产罢了.影片结尾要大家以新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环境问题,并要求政府作出改变,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政府.哈哈.奥巴马在环境问题上有什么建树吗?口号和许愿.
好莱坞做为民主党的大本营自然要不遗余力地为这部电影宣传造势,所以拿oscar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没必要看的电影

 短评

戈尔的演讲太强了 可是真相其实还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恶性循环的地球 我们的后代 做好死亡的准备就好了

6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如果按照半分评选制,我愿意给本片4.5分。比起毫无成效的哥本哈根会谈,这部片子来的更积极。尽管不能对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却可以让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人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少给的半星是因为影片本身有明显的政治斗争因素,虽然我一直认为小布同学很二,但如果片子可以纯粹一些就更好了。

10分钟前
  • unsheath
  • 推荐

不错的宣传片(propaganda)。另:《后天》里那个被牺牲掉的总统就是影射戈尔(副总统影射切尼)。

15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推荐

戈尔的感染力果然很强,当然是手握数据与事实的。戈尔个人生涯的穿插或许会被恶意揣测为动机不明,质疑声应该在这样一部警醒民众的优秀环保纪录片面前消失。

18分钟前
  • 旧书君
  • 推荐

我们已经生活在后果中,将生活在更严重的后果中。

22分钟前
  • Viking
  • 力荐

从2021年来看,历经澳洲大火、新冠疫情、印度蝗灾,这片子当年描述并预测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了。这首先不是技术层面的,甚至我觉得也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本身就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层面的事,都不用谈环保。毕竟,海平面上升,就近的几千万人的上海和天津首先就淹没了,这是息息相关的事。诸如少开一次车、少抽一根烟、少用塑料袋,个人的事再小,能做的还是可以做的。戈尔这神级履历让我羡慕死,有意思的是,着力呼吁环保的他却因种种不环保行为被批是“环保伪君子”。8.7

2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5_-twPhAOg/ 教育人们认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号召人们对全球变暖做出有效对策……顺便看了下戈尔叔的wiki资料,民主党人果然比较chic

3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戈尔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法官裁决输掉总统席位的竞选者。当年他以微弱劣势输给布什,次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哪怕他输掉政治,却赢得尊敬。这部纪录片不是最好的纪录片,却是最想推荐的。如果北极熊淹死,你无感;那你的城市消失呢?我们已经生活在后果中,将生活在更严重的后果中。

35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不知道Al Gore对电影里穿插他失败的选举一事有何感想,我觉得这是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本来这是一部可以给每一个“地球公民”看的纪录片,跟他私人地位没有什么关系,这样拍对不信者来说是越描越黑。Gore不愧为曾经的政治家,演讲相当有条理和说服性。本片的另一缺憾是各种危机展示得很详尽,相比之下问题根源的分析,或者具体的解决方案篇幅都甚少。除去这些缺憾,这部电影所讨论的内容的确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该了解的问题,就算电影结束,大家仍然开着大小汽车回去平日的生活,多些危机感对人类没什么坏处。

38分钟前
  • dotann
  • 推荐

又名: 麻烦的真相 / 絕望真相导演: Davis Guggenheim主演: Al Gore上映年度: 2006语言: English官方网站: http://www.climatecrisis.net/imdb链接: tt0497116制片国家/地区: America

39分钟前
  • 传说
  • 推荐

推荐这个片子是道德层面的,不是艺术层面的。人人都该看。

41分钟前
  • dormant
  • 力荐

先别提其中政治意味,先看警示

44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很多事实,你身边的朋友不会告诉你,你的亲人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你只能去看类似此片这样的纪录片。

45分钟前
  • 交易者卓远
  • 力荐

环保纪录片,这种片子我们不管他初衷如何,只是电影本身就应该多为人所知

46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关于global warming的部分都不错,美国是责任最大行动最少的国家。倒是这个讲述者gore,他的政治目的和自我宣传的意图,让人看着很不舒服

47分钟前
  • Orchid
  • 还行

92年,我家搬到市郊,房子的后面有条小河,里面有鱼,有小蝌蚪,夏天的早上每当我出门去上学,听到蛙声一片,下午放学可以在河边钓蜻蜓。晚上吃过饭就在河边乘凉。再后来河里有人开始在河里倒垃圾,再过两年水变黑了,变臭了。人们不得不把它填平。现在,我很怀念她。

52分钟前
  • 没票请上车
  • 力荐

人家总统候选人就是口才好!!个人觉得如今戈尔所从事的事业才是真正的事业,真的做了总统,他也好不到哪去!!未来水世界啊!!环保,有多少人是纸上谈兵,我一直是从我做起,可是力量好薄弱啊!!!不知道,再次睁开眼睛的一天,会不会是世界末日?

54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戈尔欺骗了我纯真的情感

56分钟前
  • gris-gris
  • 较差

其实有些咱都心知肚明的没敢讲出来:工业革命以来哪些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最多?当时人均二氧化碳产量哪些国家最多?养殖业中二氧化碳产生量很高的牛肉是哪些国家消费得最多?等等等等,一个字都不敢提……

58分钟前
  • 随心随性过一生
  • 推荐

我觉得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过得生活不敢说绝对的环保,但敢说比大部分的人环保,只是因为自己无法容忍自己暴殄天物。希望大家都能更环保一些,保护这可爱的世界总是要的吧。

59分钟前
  • 加勒比姐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