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2017)

HD中字版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詹姆斯·麦卡沃伊,亚历山大·希迪格,雅尼克·许曼,勒达·卡代布,塞林·琼斯,耶斯·利奥丹,安德烈娅·瓜施,亚历克斯·哈夫纳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淹没(2017) 剧照 NO.1淹没(2017) 剧照 NO.2淹没(2017) 剧照 NO.3淹没(2017) 剧照 NO.4淹没(2017) 剧照 NO.5淹没(2017) 剧照 NO.6淹没(2017) 剧照 NO.13淹没(2017) 剧照 NO.14淹没(2017) 剧照 NO.15淹没(2017) 剧照 NO.16淹没(2017) 剧照 NO.17淹没(2017) 剧照 NO.18淹没(2017) 剧照 NO.19淹没(2017)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文明是什么?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日本节目,把东京的一家人和非洲的一家人互换生活。日本人离开全球最现代化的东京来到非洲部落生活,也是和男主一样在原始贫瘠和野蛮面前受尽折磨,而且也总是试图以一种高级动物的姿态去改变什么,可是什么也改变不了,最后只想逃离。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非洲一家人在现代化的东京也将要窒息,最不能忘记的画面是非洲一家人面对日本人狭小的浴缸,一家人抱头痛哭。

本片一直在生命延续和生命终结之间苦苦的求索。男女主甜腻腻的热恋充斥画面;索马里残酷的现实充斥画面;冰冷冷的海水充斥画面(本片的海一直是冰冷的与《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海一样冰冷)。不禁让我们反思人类几千年来苦苦追求的所谓的文明究竟是什么?是宗教信仰?是物质的丰富?是干净而充沛的水源?两个相爱的人能不被现实阻挠在一起孕育生命,这就是文明!

 2 ) 《淹没》个人感想

首先,简介有错误,一美演的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特工,天知道我看到商人这个身份时高兴得以为终于能演一次bking式,俗气的人物了!!!

更新:第二个错误:电影里一美额头的伤口在右边,海报里一美额头的伤口在左边。第三个问题,可能不对,我的生活尝试告诉我,水果类腐败会招惹蚊蝇类,肉类腐败会有蛆虫类,电影里惨兮兮的一美吃的是坏了的果子?应该是肉,好像。

比《大洋之间的灯光》让我还不知所谓,大洋之间的灯光看到后面还能知道是个什么故事,而这个电影给我一种《赎罪》的感觉,甜甜蜜蜜的相爱,不得已的分离,痛苦与折磨最后似乎死离又仿佛留有一线希望。 这段时间一美是不是正好《分裂》也上映了,恋爱时期的摩尔总给我一种类似于《分裂》里的某一人格一样具有攻击性,在一美的表演中其实并不多。坎妹在这部片子的表演个人认为比《大洋之间的灯光》要好得多,在《大洋之间的灯光》里,其实略显木讷,和法鲨两人也没有很甜甜甜的感觉,和一美在这里反倒更有化学反应,从她的内衣到外搭每一件都想get同款🤣。 最后是针对电影来说,它给我最奇妙的感觉在于,每当我觉得这里可以向另一个方向处理,比如丹妮在水下潜水艇坏了,大家应该发疯发狂才更有冲突性的时候,我反而更意识到导演本来的处理是多么精彩。似乎可以理解有人给这部电影贴上了“惊悚”的标签,那种死神来临的时刻,确实惊悚又战栗。双线叙事更有一种残酷感,似乎对应摩尔问的那句“丹妮,你见过穷人吗?”做着实验的丹妮和被囚禁的摩尔,同一个地球两个相爱的人完全不同的境遇,爱是唯一联结而且太难获得。不只是惋惜,还是一种残酷的对比,这边人类在探索最顶层的虚无:生命的形式;那边人类在最底层的需求中苦苦挣扎。不得不说,在索马里的这段表演一美真是拼了啊!巨巨辛苦了。有人说一美这段表演不足,让人生不出同情之感,我则认为这里的片段,同情是第一阶段一晃而过的感受,之后的深深的恐惧和渴望主角逃脱的揪心,才是导演最想表达的情感。

个人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是将反恐作为一个明显的任务式的主题,摩尔在索马里的遭遇既给不了现代人最爱看的超级英雄式绝地还击的爽感,又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另一大爱好,闪耀的人性光辉(如坚持多少年最终获救)最终带来希望。这是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的原因,但电影本来的定位也不是一部时髦的爆米花电影,它更像是一个人无聊清“想看”片单时的选择。

刚刚开始写评论时给电影只有三星,简直想大骂为什么要为了一个bad ending浪费两小时,事实证明写作有利于思考,到这里,通过不断思考我想看到的和我认为应该怎样去做的,才意识到导演的掌控能力多么精绝。爱情故事中穿插的普通的宏大的命题,个人认为很成功。

刷微博发现日文版海报出来了,期待国内上映!!!!

 3 ) 爱不沉没

爱情不止是相濡以沫,也不止是肌肤相亲,而是在触碰到生命至高点的时刻,想把最真实的感受与对方分享。

在被黑暗包围感到渺无希望的时刻,靠着对爱的渴望而顽强地活下去。不论是在蓝天白云的海边度假区,还是在黄沙纷飞的索马里“战场”,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绝美的风景,更把一种“天地之大”与“人之渺小”的对比体现到了极致。

而这种画面感,也正与主角们引经据典、颇富诗意的台词形成共鸣。在詹姆斯的口中,没有人是一座孤独的岛屿一一台词出自约輸·多恩的诗。

在群体之中,个体的力量脆弱微小。在自然的面前,人更是渺如尘埃。而这也就是我们需要爱的原因在无边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慰藉与支撑,在哪怕最绝望的时刻,也不至于被彻底的孤独与无力所淹没。

 4 ) 爱,能被淹没吗?(这不是影评)

这不是影评,算观后感吧


一部爱情片,但是加入了极端宗教这个元素。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导演在暗示极端宗教在阻碍生命或者说文明的发展。

女主是科学家,研究生命起源,男主是一个特工。电影开头三十多分钟,给了观众一段浪漫的邂逅,两个人相遇相爱,但很快因为各自的任务要分开。女主不知道男主身份。但是男主去了目标地就被俘虏了。

由于刚刚相爱,那种缠绵、执念那么强烈,双方都被这段感情的突然“中断”而折磨着。男主在折磨中坚持着,在恐惧中寻找希望,但是支撑他的却不是什么伟大信仰,而是想回到女主身边。这里可能就是暗示爱才是唯一需要的信仰。宗教信仰,不管极端或不极端,都不能与人类精神最高阶的爱相提并论。

他坚持住了吗?爱情能被这个社会嘈杂的东西“淹没”吗?结局不剧透了。

 5 ) 一美的蓝色双眸就足以让人淹没了

她要去探索海洋最深的深渊带,他要去找出索马里暴力组织的根据地。

她知道如果潜艇出了问题自己只能在深海里慢慢窒息,他知道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地方与一群恶魔作战几乎是九死一生。

她在与萍水相逢的爱人失联一个月后几乎溺死在思念的海洋中,他在暗无天日饱受折磨的地牢里忍辱负重努力要活下去。

她和同事在深渊工作时几乎遭遇死亡,他被押解到海滩上时被身后的枪声吓到失禁。

她在深海中感慨:这些生物在没有光的地方依然顽强生长;他在索马里见识人间地狱的惨状,屠杀与戕害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她终于能够脱险,和同事回到阳光灿烂的陆地;他终于不辱使命,准确定位让敌人被一网打尽。

短短几天的相恋,她用他的笑容、明眸作为自己深海里的阳光,他用她的美目、甜吻作为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他们的工作都与水有关,他们的恋情也与海密不可分。而贯穿整部电影的,是湿漉漉的思念,是如海浪拍打礁石般日夜不停的牵挂,是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信仰,以及在此之外发现还有值得自己眷恋的爱情,对爱情的追寻与守护。

 6 ) 一类影评

文德斯的电影我都不喜欢,淹没我看了好几遍。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它很好笑,我喜欢它的幽默,它是一部通俗电影。我认为它在把信仰,或者事业,爱情化。一个特工在非洲反恐被监禁,能熬过虐待是因为记挂着自己的灵魂恋人,就好像一些人只能接受修女都把自己当作那个人的新娘。观众轻易地选择路径依赖,应用这种方法,甚至可以共情在人生最后几个小时里和情妇举行婚礼的希特勒。人类有强迫症状,欣赏产生在理解之后,他们不得不去解释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爱情可以是个比较直观的逻辑,它任性,被授权主宰所有合法性。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觉得它是个疯狂的科幻电影。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主角两人曾经在那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小岛上相遇过。真实发生的是,我们看到一个海洋科学家在轮船上焦躁地打沙袋,与此同时,一个被极端主义虐得很惨但眼睛很蓝的苏格兰人在仰头望月亮。当我们疯狂得被剪辑艺术催眠的时候,我们决定相信,两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一定可以发生过什么狗屁的命运邂逅。直到此时,决定性的一刻发生,那座小岛上的旅馆像南瓜马车一样凭空出现了。这段莫名其妙的爱情,是在一群妄想狂中流转的阴谋论。

看第三遍的时候,我觉得它在讲,无用的爱。特工没有害科学家被跨国生化公司绑架,也没有以1打10英雄救美。科学家没有在海底发现什么第几道门,也没有穿越回开头把救命的关键线索泄露给陷入危机的爱人。他们两个人,什、么、都、没、有、做。他们两个人,甚至都没有透露出,对对方伟大事业有任何程度的认可。两个明明拥有世界上最酷职业的人类,但是在进行一场毫无行动意义的恋情。他们的身份就像论坛里的马甲一样,只不过这一次马甲恰巧是真的。

“我觉得你在跟踪我,我definitely觉得你在跟踪我。”望周知,这个不叫调情,这个叫做小心我告你诽谤。

“我想在你的泳池里游泳。”小姐,不好意思,就想让你知道我这边支持多种在线付款方式。

特工在红树林的海边成功发射了信号,应该感激制造了他假牙里微型零件的东亚童工,科学家在海底重启探测器,最好谢谢她那个临危不乱但是薪水可能只有她1/5的技工同事。

语言是不值得信任的,语言救不了中国人,深渊是实在的。深渊吸引力还很大。

科学家说,如果机器故障了,就只能在密闭空间里静待氧气耗尽,会有好几天的时间用来独自思考。好奇,思考的时间会有他们两人相处的时间长吗,她会思考怎么样才能走出深渊,暴走海底两万里,走到南半球的红树林(话说真的会有这种地方么)然后从水下接住他吗?她用思考来爱,没用程度,堪比这篇影评。

但是伟大的事业不就是这样,第一个人类的祖先,披着远古的雨,从海底走上了陆地。

 短评

前几天看《湮灭》(已经公映了)这个又是一个淹没,也是水里(海底)的故事,两条线路,①男①女,我只是喜欢女主而已,至于电影真的『文德斯』的電影,大同小异吧

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圣塞开幕场。其实有些1991年文德斯自己那部《直到世界尽头》的意思,但为了主角的高颜值商业性,而牺牲了神秘艺术感。其实坎妹那个与生命起源相关的深海科研,本可以注入更强神秘性甚至哲学性的,但成了与一美被绑故事无关的所谓遥相呼应。剧情甚至没给两人心灵感应的任何篇幅,就这么各行其是了。

11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50/100 淹没是那种电影,从故事角度上无法带给观众欢愉,从主题角度让又松散乏力,但同时你还无法说这是一部烂片。

16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三星半。氛围电影。

21分钟前
  • Eco
  • 还行

爱还是很美的,一美和坎妹也很美

23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推荐

我真的。。。真的无语,首先为什么世界上怎么会有一个女人同时和法鲨一美接过吻的!而且一美你和你男朋友的女朋友谈恋爱不会被打吗?好吧说到最后我就是嫉妒,每一部詹一美的片子我都看,唯独这部看不下去,呜呜呜呜呜呜,不过你的片子我都会打五星,可见我爱的多么深沉

25分钟前
  • 苏野
  • 力荐

法鲨的修罗场

28分钟前
  • Sangster
  • 还行

三星半,一个特工的意志还是一个特工的爱情不分明啊,但是氛围营造还不错,原来坎妹还有这么深情可爱的一面。一美求你下一个演干干净净的正常角色。

30分钟前
  • Jane
  • 还行

tiff的放映…多线交叉剪辑时间上也有跳跃,把一个俗套的故事讲得有趣…一美的寸头还是那么美!世界观不一样真的蛮可怕的很难评价究竟谁对谁错…最惊喜的应该是见到一美!

35分钟前
  • 平稳分布
  • 推荐

另一种《降临》的感觉,已知结局而无畏走这一生的爱情

37分钟前
  • kolili01
  • 力荐

难看死了。拍给恐怖分子看的?这片子到底是在黑谁?

42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很差

自以为是,拖沓沉闷,无聊至极。我只记住了X教授把万磁王的女人给睡了。

43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我倒觉得不是文德斯把故事讲砸的,而是这个爱情故事太脱凡了,特工与海洋生物学家——两个普通人完全接触不到的职业在我们面前大谈海洋与反恐实在是难以产生共鸣。被困于深渊层的潜水艇与索马里的暗房形成了交互,于是在观众还未理解他们为何爱时,就要开始把关注点放在除爱之外的黑暗之中。

45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将两个人的爱情与环境主义、地球未来等话题相匹配。初衷是好的,但编剧没有给他们疯狂相爱的充分理由,这种持续的吸引力不足以让人信服。文德斯真的在走下坡路了,和他上部作品一样陈词滥调的台词,对话时常是充满诗意又令人乏味,无法构建彼此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一味屈从于狭隘又短视的世界观。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他是井,她是海。他們以為彼此都是水便有相融的可能,卻沒想過井處不可能不近人煙,回歸大海的井水注定失其本質,一如深海裏如今徒留遺體的那些古老生命,徒供後人把玩。這不應該拍成電影的,動畫和散文才是更適合的痕跡。

52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一部法鲨并没有参与,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存在的电影……

56分钟前
  • 爱吃肉
  • 还行

万磁王,你老婆被你基友睡了!

5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英国病人>就算了,质感比较接近<不朽的园丁>,从爱情角度切入人类命运的宏大主题不是不OK,但两人的爱情被表现得更像一场轻佻而心血来潮的热病,缺少动人的力量。倒是一美被回回囚禁那条线拍得深刻又揪心。看到男女主深夜炉火边的谈心戏,想起<走出非洲>,又翻出来重看一遍,高下立见,经典就是经典。

6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为作新词强赋愁

1小时前
  • 陈哈
  • 还行

法鲨的男朋友和女朋友的爱情故事…

1小时前
  • 少年赵里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