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夜

HD中字

主演:陈庭妮,李至正,赵骏亚,徐灏翔,黄迪扬,路嘉欣,博焱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黯夜 剧照 NO.1黯夜 剧照 NO.2黯夜 剧照 NO.3黯夜 剧照 NO.4黯夜 剧照 NO.5黯夜 剧照 NO.6黯夜 剧照 NO.13黯夜 剧照 NO.14黯夜 剧照 NO.15黯夜 剧照 NO.16黯夜 剧照 NO.17黯夜 剧照 NO.18黯夜 剧照 NO.19黯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称得上2023年度目前最佳

看采访,四大爷也很喜欢看豆瓣的,那这一篇希望有幸被文艺中年四大爷看到。

虽然才看到更新的14集,但我有信心宣布这是2023开年以来最好的剧,没有之一。(其实平原上的摩西也不错,很多人吐槽少了悬疑,但是这部剧拍的非常符合原著的调调。)

陈建斌的演技已经通过甄嬛传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真是年少不知四大爷,再闻已是曲中人,他的演技风格有点大道至简的意味,化有形为无形,可以说是任何类型都能胜任的一个演员,尘封里角色的前后转变,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是用的特别巧的劲儿就呈现出来了,我相信背后是大量的自我创作,这种风格观众看着不费劲,很踏实,又容易代入,很多亦正亦邪,亦喜亦忧的情绪都通过眼神,嘴角,身体形态就表达出来了。

陈晓的演技很有惊喜,和陈建斌对戏一点儿都不落下风,窃以为四大爷的戏是蛮难接的,很多不动声色的情绪传导,要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接住,陈晓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在年龄和经历带来的跨度转变上,完成的也非常好,未来可期!

再来谈这部剧,主线非常明确,对受众很友好,转场都很自然,情节也经得住大众火眼金睛的挑剔,有形而上的,也有接地气的,人物也塑造的相当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多面的,真实的,是丰富的,立体的,复杂的,去扁平化的,而且节奏非常好,每一集都能撩拨到你,把前阶段的神剧《狂飙》衬托得像一个无脑爽剧。(不是碰瓷狂飙,狂飙里的人物塑造很单一,所以我能理解张译才会想着用口音来增加角色的丰富性吧)

所以这部剧值得一个8.5分以上,乃至更高的分数。他值得。

想到再来更,来自一个业余观众的感受,以上!

 2 ) 《尘封十三载》大结局没烂尾!凶手竟与卫峥嵘有关!刀哥最悲情

24集刑侦悬疑剧《尘封十三载》,刚刚追完大结局。令人欣喜的是,该剧大结局没烂尾,收尾利落,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2集!

若论内容质量以及结尾,其实《尘封十三载》比同样题材、同样24集的《他是谁》要好不少,但热度反而没有《他是谁》一半高,很可能是因为受了《他是谁》“烂尾”口碑的连累,导致很多人没有关注或不敢打开这部剧。

如果《尘封十三载》放在《他是谁》之前播出,可能收视率和热度要更高一些。

追刑侦剧,观众最关注的,自然是凶手是谁。剧中油画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到底是谁,这个悬念一直持续到最后。

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张司城或者杨哲,或许也猜到了吴嘉。

最后谜底揭晓,杨哲竟然只是剧情的烟幕弹,完全无辜。不但无辜,最后抓获凶手吴嘉,他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熟识油画的他,一眼便看出那幅画是《人间乐园》,加快了警察的破案速度。

这场时间跨度为13年的连环杀人案,前后共有两个凶手,就是张司城父子俩。

前面的案子,是张司城做的,后面的案子,是吴嘉(也就是张山山)做的。

张司城犯罪杀人,说起来,与卫峥嵘也有不小的关系。

白晓芙当年和卫峥嵘本是一对恋人,只因为阴差阳错,白晓芙赌气把自己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也就是张司城。

白晓芙从来没有爱过张司城,她的眼里心里都只有卫峥嵘。不仅仅是白晓芙,白晓芙和张司城的儿子张山山,也喜欢卫叔叔,而对自己阴郁冷漠的父亲只有惧怕。

受到恶劣原生家庭影响的张司城,本就自卑偏激阴冷,再加上对卫峥嵘的嫉妒和自卑心理,这才让他走上了疯狂杀人的犯罪道路。

没有卫峥嵘,可能张司城早晚也会犯罪,但卫峥嵘和白晓芙的关系,无疑是张司城犯罪的催化剂。

白晓芙喜欢卫峥嵘不是卫峥嵘的错,但在婚后和白晓芙走得过近,是卫峥嵘没有把握好界限感。

吴嘉(谐音“无家”),在妈妈白晓芙死后,就真的没有家了。父亲变态地对待他,而且死前将自己那些罪恶也都讲给他听。同样深受原生家庭危害的吴嘉,一边厌恶和痛恨父亲,一边又忍不住去模仿父亲,走上了与父亲相同的犯罪道路。

变态、扭曲、可怕,又可怜。

结局最后,吴嘉叫走了陆安宁,本想动手的,但是悄悄拿出锤子的那一刻,他犹豫了。

最后,当卫峥嵘和陆行知等警察,在郊外找到他时,吴嘉其实早已经把陆安宁放回家了,但是他没有说,这个时候,他已经抱了必死之心了,他的目的,就是想着让他的“卫叔叔”,一枪打死他,好结束他罪恶而痛苦的一生。

临死前,吴嘉质问卫峥嵘:这么多年,你为什么没找过我?!

或许,若是卫峥嵘对吴嘉多一分关心,吴嘉便可能会变好一点。但是有张司城在,没有了白晓芙,卫峥嵘实在也不好再见吴嘉的。

剧中的陆行知和杨漫夫妇,包括陆行知的父亲,都是极端善良无私的好人。正是他们对安宁无私的爱,才愈合了安宁幼小心灵的创伤,让她一直在温暖和爱中长大,变成了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子。

所以这部剧看似是在讲破案,其实是在讲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和睦温暖、被爱包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不会容易走弯路、走邪路。

最后想说说“刀哥”郭胜利。

刀哥是《尘封十三载》中,我觉得最悲情的一个角色。

这个男人,虽然从事的是不太体面的行当,算是一个黑道大哥,但是他重义气、讲情谊、守信用,是个实心眼的真男人。

可惜的是,遇到了“细虫”曲振祥这样阴险毒辣、借刀杀人的部下。(这里夸一夸,谭凯和王骁的演技是真好)

也是因为他真心爱杜梅,所以,才会被曲振祥的话语蛊惑、利用。

看着当初在大富豪风度翩翩的刀哥,坐了12年牢后出来,变得唯唯诺诺,胡子头发都苍白的样子,真有点替他难过。

更悲催的是,杜梅生的女儿,也就是陆安宁,压根就不是刀哥的。陆行知决定不告诉刀哥,给他留点念想。

刀哥被曲振祥派去的杀手刺死。临死前,他掏出自己辛苦积攒的两千块钱,交给卫峥嵘,让老卫转交给安宁,说不要提到他,他知道孩子过得好,就安心了。

刀哥是个男子汉,可惜走错了道,遇错了人。

《尘封十三载》是一部低开高走的悬疑剧,开篇虽然不错,但并不惊艳,然而一路追下来,发觉该剧的质量很稳,演员演技也都在线,尤其是两位主演,陈建斌和陈晓,这一老一少的刑警搭档,很有看点。

陈建斌的演技真切自然,带点幽默感,细腻有层次。陈晓从形象到行为,也都很像个刑警,没有一点拖泥带水,没有废话,干脆利落。

至于剧情,案子方面不断爆出新的案情和可疑点,案情一步步推进,加入的家庭线,也都不多余,看似是表现警察的家庭和感情生活,其实都不是闲笔,都与案情息息相关。

总之方方面面,都是很稳很扎实的一部刑侦悬疑剧。可以称之为今年已播出的刑侦悬疑剧最佳。

现在已经大结局了,没有入坑的悬疑剧迷们,可以流畅地追起来了!

(文/第一滴露珠)

 3 ) 《尘封十三载》:好险,这一回没烂尾

自来水一波。没烂尾的《尘封十三载》在迷雾剧场里可以排到前四吧

对于国产悬疑剧,观众最熟悉、也最担心的,就是烂尾问题,可以说没到最后一刻,都很难判定一部悬疑剧到底是高开高走、高开低走还是平开高走。陈建斌、陈晓领衔主演的迷雾剧场新剧《尘封十三载》开篇不算惊艳,24集的篇幅也有可俭省的空间,但胜在很稳,并一稳到底。会员大结局后,总算可以让观众松一口气:好险,没有烂尾。

1.稳当的悬疑处理

剧集采取的是1997年和2010年双时空交叉叙事的方式。1997年未能侦破的特殊杀人案件在13年后重现,当年一直没有追查到真凶的刑警卫峥嵘(陈建斌 饰)备受打击离开一线,而初出茅庐的新警陆行知(陈晓 饰)褪去稚嫩青涩,已成为缜密细致的刑侦能手。案件的重重巧合让师徒二人再次走到了一起,合力追缉真凶。

上下图分别为1997年和2010年时的卫峥嵘

上下图分别为1997年与2010年时的陆行知

连环凶案、旧案新破、师徒查案……这已成为刑侦剧的常见构造。《尘封十三载》则尽量在一些细节上制造新鲜感。

比如这起跨越十三年的连环杀人案,是“艺术型”的杀人事件,死者都会被凶手摆弄成一种奇怪的艺术造型,远远地看,就像一幅带有残酷美感的艺术画。并且,每一次案发现场里,凶手都会遗留一只HB铅笔。凶手的畸形美感追求,与其他刑侦剧中的连环杀人案形成区隔。

再比如1997年和2010年的双线交叉叙事贯穿全剧始终,客观上来讲,这很可能给观众带来剪辑上的混乱感。但《尘封十三载》的两条时间线则区分得很清晰,除了人物的造型、画面的色调和滤镜有明显不同外,还有尤为关键的,刘海波导演以大量构思精巧、具备美感的蒙太奇转场,提醒观众时间背景的变化。

剧中不少转场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悬疑剧最关键的还是看悬疑的钩子,即“谁是凶手”。这也是《尘封十三载》剧情的主体部分,连缀剧情的,是卫峥嵘、陆行知师徒不断寻找嫌疑犯——排除嫌疑犯——寻找到新的嫌疑犯——再次排除嫌疑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就像神话里的西西弗斯,他们一次次以为靠近真相,又一次次空手而归。

这个过程要撑24集,在悬疑剧里是很容易审美疲劳、后劲乏力的,《尘封十三载》则相对稳当,追起来不算无聊。

一方面,警方在调查杀人案的同时,编剧仍不断放下新的“诱饵”,连环杀人案仍然在不断发生,持续制造悬疑刺激。

另一方面,警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嫌疑犯,实际上都构成了时代众生相的一部分。编剧在写人时,并不急于在这些嫌疑人身上堆叠各种标签、表达各种理念,而是更着力于呈现时代中形形色色个体的浮沉和命运的捉弄。比如谭凯饰演的郭胜利、张亦弛饰演的武小文等人的下场,都挺叫人唏嘘的。

郭胜利堪称有情有义的枭雄

再则,这一场“谁是凶手”的猜谜游戏,编剧并未在中途泄气,没有早早让观众明察秋毫发现破绽,显得比警察还“聪明”似的。剧集改编自娄霄鹏的小说《黯夜之光》,小说作者本身也是剧集的编剧。假若观众没有事先看过小说,那么直到22集结尾,可能都会被编剧的障眼法“蒙蔽”了,猜错了凶手。在此之前,编剧一直用障眼法“误导”观众,比如让观众以为郑奇饰演的杨哲是凶手。

悬念揭晓时,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把该填的坑都填了的同时,剧情也延伸出一定的社会性思考,并不显得生硬。

2.“十三载”的时间重量

悬疑是《尘封十三载》的核心部分,但并非唯一。诚如剧名所提示的,时间也是这部剧的核心部分。过去发生的一切并非只是背景的补充,它与当下形成互文和对照。从1997年到2010年,漫漫的十三载里,人与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变化中,我们得以窥见时代变化的痕迹,也可以看清人的本心。

十三载的时间,刑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在1997年,技术手段相当有限,如果要调查被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基本上只能靠走访。无论是试图通过以往的卷宗查找凶手的第一起案件,还是通过图书馆的借阅信息查找凶手可能留下的痕迹,都只能依靠人力,人力不足的话,甚至把全市的警察动员起来都查不完。

技术条件有限时,查案时有各种客观限制

到了2010年,DNA等检测技术已经成熟,这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极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

不同时代刑侦手段不同,办案手法不同,悬疑推理方式也不全然相同,这实际上是丰富了一部剧的推理方式,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譬如1997年的技术固然落后,但彼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走访调查过程也是与基层社会深入打交道的过程,警察如何与老百姓攀谈、如何打探消息,都是一门学问。当时的新人刑警陆行知,就从卫峥嵘那里学到了不少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学问。

以前查案走访时,大爷大妈都是“情报员”

来到了2010年,技术进步了,但就像陆行知说的,以前胡同区“一条条胡同就是情报网,老头老太都是情报员”,现在楼高了,人跟人远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反而显得神秘。这时推理带来的刺激感,则更多依赖于技术上的追踪、发现和确认。

虽然两种推理方式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相信每个观众都会欢迎刑侦技术上的不断革新,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捕获凶手。《尘封十三载》也表达出这样的情感倾向,并且编剧还恰到好处地来了一个价值上的拔高。1997年时,卫峥嵘和陆行知找到一个辨认指纹很厉害的老警察帮忙辨认指纹。陆行知表示,很想跟老警察学学辨认指纹的本事。老警察说,不用学了,将来靠电脑,国外比对指纹的软件比他快一百倍,等咱们有了,他也就退休了。陆行知露出惋惜的表情。老警察说,“是好事啊,就得魔高一丈道高一尺,新技术打败了我,不是犯罪打败了我。我退而无憾”。

这样的情怀令人钦佩

这样的细节就很加分。无论技术条件是落后还是先进,始终不变的是,警方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正义的守护以及打败犯罪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尘封十三载》也有更深刻的表达,即,经由过去与现代破案手段的对比,进一步呼唤刑侦过程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比如1997年的卫峥嵘,办案过程很依赖经验,对程序正义等理念不甚了解,有时对嫌疑人也流于简单粗暴,这客观上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剧中武小文的悲剧发生,与卫峥嵘的滥用权力脱不了干系。

能够以较大的篇幅反映过去刑侦手段的问题,也是《尘封十三载》的加分点。

卫峥嵘粗暴的办案方式,促成之后武小文的悲剧发生

3.“黯夜之光”

刑侦手段的对比外,“十三载”的时间运用的另一个意图,就是写人,确切地说,是写卫峥嵘和陆行知这一对师徒。《尘封十三载》对于双男主的刻画,是立得住的。它通过大量的细节交叉,生动呈现了十三年时间里,这一对师徒是如何在相互影响下不断成长的。

1997年的陆行知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刑警,掌握更丰富更先进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卫峥嵘是资深老刑警,经验丰富,脾气火爆,人肯定是不坏的,他有他率真可爱的部分。彼时两个人的性格差异,大抵就像他们对于口味的偏好:陆行知吃不了辣,卫峥嵘则是往自己的面里一勺一勺地放辣椒。

2010年,退居二线的卫峥嵘提前过起半退休生活,面条上再没有辣椒,随身携带贴满家人大头贴的卡哇伊保温瓶,要知道,当年他可是怒斥把结婚照放办公桌上的陆行知。反而是陆行知,多少有了十三年前师傅卫峥嵘的一面:他成了独当一面的刑警,办事雷厉风行,同样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怼领导。

陆行知从1997年时的吃不了辣,到2010年时已经无辣不欢

陆行知也在影响着师傅卫峥嵘。当年的陆行知一直很认真学习前沿的犯罪理论,他懂得将犯罪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运用到刑侦过程中,卫峥嵘认为这是书生气,很不以为然。2010年的卫峥嵘重新回到一线,跟着陆行知破案时,他也开始用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分析罪犯了。

十三载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事,也让师徒二人变得更成熟了。陆行知少了青涩、变得老练,卫峥嵘少了暴躁、有了更多的理性。

主人公的人格成长,成为剧中悬疑部分以外很重要的补充。他们不是案件起承转合背后面目模糊的破案“工具人”,也不是有金手指加持、凌驾于逻辑基础上的“神探”,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刚好从事了一份神圣的职业。不论是朴素的正义感,还是职业神圣性的召唤,他们一直在成为更好的人、一直不放弃追索真相,也确实更好地守护了普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剧集让人深刻感受到刑警光辉的一刻,倒不见得是大结局时有些煽情的敬礼,而是第18集时,当今日的DNA手段已经可以比对出昔日杀手留下的个人DNA信息时,陆行知赶忙打电话跟卫峥嵘分享这一喜讯。卫峥嵘在浴室里握紧双拳,害怕吵醒家人便无声地激动呐喊,而电话那一头的陆行知也难得地露出笑脸,他沉沉地坐在躺椅上,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对真相的持续求索,才能感受到这一刻的释然

虽然这份轻松很短暂,彼时也远没到胜利的时刻,但经历了十三年的艰辛追凶,他们真正前所未有地靠近真相。假若没有经历痛苦的折磨,感受不到此刻的释然;假若没有像卫峥嵘、陆行知这样的人在苦苦探求真相,某些光明不会降临。这一刻观众可以共情他们的喜悦,感谢他们的付出,亦能领悟“黯夜之光”的寓意。

总的来说,《尘封十三载》是一部比较“稳”的剧。虽然方方面面看起来挺传统,时而也会让人觉得故事有些“平”,没什么惊人的创新或噱头,但故事推进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做到了善始善终。踏踏实实把一个故事讲好,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创作方法论。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4 ) 别看结局,别看结局,别看结局

很少打低分。其实开始还不错,逐渐薄弱,结局给我整逆反了。 就算凶手是细虫,我都能理解。结果是……。合着老卫灭了白晓芙一家。车祸、癌症、枪决。他唯一的善良,就是收骨灰。 最后半集,一通画外音强行上价值。肇事者变成了英雄。说老实话,这要不是大橘猫饰演,能给角色加成,我就给一星。 为了自己一段错失的爱情 ,毁了一家人,耽误了专案组十三年的时光,徒弟不敢要孩子,离异………… 再说说徒弟,为了强行和师傅捆绑,煞费苦心。1.吃面放辣椒,贼辣。2.脾气逐渐暴躁,师徒一样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一点尊重都没有。那可是你的前辈+领导唉。3.都得离婚,然后复婚。最可气的就是,见到传承凶手张山山,抢都能掉地上。十三年的刑警、得到省部嘉奖的刑警队长唉,你但凡只是手抖一下,就可以了,好吗?

全剧最丰满的人物,那就是“刀哥”了,前后连贯,细节丰满。 一部剧就讲了一个罪犯和延续的罪犯,细节都没讲好。我也是服气的。

不想吐槽了,陈建斌大叔给我拉进来,编剧给我踢出去。

 5 ) 又一部《他是谁》?

2010年,南都市闹市区,家具城。

一具全裸女尸,浑身青紫,死不瞑目。

她被人放在浴缸里,摆成了一个非常扭曲的姿势。

宛如一件艺术品,透着难以形容的邪异。

警方接到报案,江北区刑侦大队的队长陆行知,立刻赶到现场展开调查。

可他刚见到尸体,就愣在了原地。

就在13年前的1997年,南都市也出现过类似的尸体!

同样全裸的女受害人,被人放在废弃照相馆的沙发上,摆出极为扭曲的姿势。

凶手甚至设置了“取景器”,用来欣赏他创作的“艺术品”。

两起凶案相隔13年,但无论是犯罪手法,还是现场的设置都极为相似。

从案发地可以看到远处的高塔;

现场除了尸体之外,连一根头发都没有,唯独藏了一根HB铅笔;

这显然是凶手故意留下的标记。

尸体被发现的地点并非第一现场,她们在别处遇害,又被搬过来摆出艺术的造型;

最关键的一点是,警方从2010年的女尸的发饰上,发现了另一个人的头发。

而头发的主人,正是13年前连环杀人案的第一位死者!

种种迹象表明,逍遥法外的连环杀人魔,在沉寂多年后又一次作案了!

他为什么要把第一位死者的发饰,戴在新的受害人头上?

仅仅是为了向警方示威吗?

想要破解眼前的谜案,就得从一切的开端查起。

让我们将时间,倒退回13年前。

1997年11月18日,陆行知还是个啥也不懂的愣头青,刚从派出所调来江北分局刑侦大队。

而他的师傅卫峥嵘,则是刑侦大队的一线老前辈,办案经验极其丰富,

行事风格和脾气一样火爆,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第一次见面,就把徒弟放倒了。

陆行知上班的第一天,遇到了将会困扰他一生的案子。

经过一番走访调查得知,死者名叫柳梦,原本在戏剧团工作。

因为种种原因,她瞒着家人离开了戏剧团,在夜总会跳舞维持生计。

案发当晚,柳梦在剧院给从香港来的明星黄家杰伴舞,却被对方看中。

为了逃避对方的纠缠,柳梦借上厕所的机会脱身,却在僻静处被人用铁锤杀害。

她的尸体被搬运到废弃照相馆,摆出奇怪又扭曲的姿势。

凶手在照相馆里停留了几个小时,等尸体僵硬定型后离开,还带走了柳梦的头绳。

五大三粗的卫峥嵘,显然没想到凶手作案和艺术品有关。

其实凶手用尸体模拟的造型,全都出自尼德兰派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创作的三联画作品:

《人间乐园》

之所以在现场留下HB铅笔,是因为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名字缩写就是“HB”。

毫无艺术细菌的卫峥嵘,误以为凶手知道柳梦的职业,所以把她的尸体摆成了跳舞的姿态,多半是熟人犯案。

于是卫峥嵘带着徒弟陆行知,逐一排查参加黄家杰的庆功会的人员,最终锁定了摇滚歌手姚乐。

此人苦苦追求柳梦而不得,有可能因爱生恨,对柳梦痛下杀手。

案发当晚,姚乐中途离开庆功宴,有充足的作案时间。

更离谱的是,姚乐还是个女装大佬。

在钢铁直男卫峥嵘眼中,这人就是个变态,凶手肯定是他没跑了!

但是等他们查到姚乐的住处,人早就带着行李逃之夭夭了。

时间来到2010年。

陆行知已经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省级专家。

反倒是卫峥嵘,早早地退居二线,在派出所的图书管理处养老。

他们的改变,都和13年前的悬案有着直接联系。

在局长的要求下,陆行知将眼下的案件和13年前的悬案并案处理。

一边跟进新线索,一边重新筛查旧案,检查堆积如山的案卷。

经过调查发现,死者是一家娱乐公司的员工,私底下和公司的负责人关系暧昧。

而负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嫌疑人姚乐!

横跨13年的两起案件,全都和他有关,未免也太巧了吧?

疑似连环杀手重出江湖,也点燃了卫峥嵘早已熄灭的野心。

这对师徒再度联手,能否查清真相?

在下个受害者出现之前,警方能否将真凶绳之以法?

除了侦破案件之外,导演还花费大量篇幅,描绘两位主角纠结的私生活。

陆行知原本和妻子原本关系亲密,却在13年后分居离异。

然而离异让他俩的感情比以前更加甜蜜,难道真是距离产生美?

*搁这儿开警车呢?

殊不知在离婚这点上,陆行知也是和师父学的。

13年前,卫峥嵘和妻子离婚后,和初恋白晓芙越走越近。

白晓芙是南都大学生化实验室的研究员,在工作上帮过卫峥嵘不少忙。

按照正常的情节发展,俩人本该走到一起。

可13年后,卫峥嵘却和前妻复合了。

而白晓芙,已经化作坟茔枯骨……

她的死,和当年的连环凶案有没有关系?

故事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谜团无法解开。

剧名叫《尘封十三载》,陈晓和陈建斌主演,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先自行补剧。

总的来说,这部剧在刑侦破案方面没啥大毛病。

之所以没有草率开启连载,是因为熟悉的剧情,让我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同样是跨越十几年的连环杀人案;

同样是老带新的双男主搭配;

同样是感情戏占据了大量篇幅

甚至连主角都同样姓“卫”!

我的《他是谁》《爱谁谁》PTSD当场就发作了!

《回来的女儿》 《他是谁》……这些高开低走的烂尾剧,让我不敢再轻易相信国产悬疑剧。

甚至有人管我叫“影视区的美杜莎”,看谁谁嘎……

天地良心!这能怪我吗!

所以这回我留了个心眼,悄咪咪看了6集,又爆肝看完了《尘封十三载》的原著小说《黯夜之光》。

告诉大家两个消息。

好消息:《黯夜之光》的故事逻辑没啥大问题,最后抓到了真凶!结局也很明朗!

就冲这一点,它也比《他是谁》强多了!

坏消息:情感和生活描写占据大量篇幅,凶手几乎就摆在明面上,线索埋得很浅。

像咱们这些看过很多悬疑作品的观众,基本上看到一半就能猜到凶手是谁。

关键是结尾非常仓促,作者好像急着上厕所,赶紧交代完结果,并没有对凶案进行深挖。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高开低走,烂尾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谨慎入坑。

原著的方向已经有些跑偏了,剧版导演似乎也没想好补救措施。

导演显然深谙黄金三分钟法则,试图在开场用陆行知带队执行抓捕任务,留住大部分观众。

然而这场戏既没有戏剧冲突,又没有刺激场面,画面还乌漆嘛黑,和主线更是没有任何关联。

唯一的作用,似乎只有告诉观众,男主陆行知拥有根据线索重现犯罪现场的“超能力”。

所以这场开头的戏,是纯纯的废笔。

这头陆行知的人设还不清不楚,导演又安排养老版卫峥嵘出场。

通过他对平民施暴,解决交通拥堵,来建立人设。

咱就是说,就算你在养老,也不至于随身带个婴幼儿暖壶吧?

陈建斌老师这段演出……实属有点装过头了。

不像买菜老头见义勇为,更像皇帝微服私访。

*陈建斌老师这个高低肩该治了

接下来的剧情,分为1997和2010两条主线,相互交叉并行。

可惜的是,两条线之间并没有太多联系和呼应。

比如我们看《信号》,李材韩那边的线索,能够帮助朴海英破解悬案;

而朴海英又能通过未来已成定局的案件,帮助李材韩力挽狂澜。

尽管《尘封十三载》并没有奇幻元素,但做到两条时间线上有所呼应,应该不难吧?

然而就前6集而言,两条线除了有线索人物之外,基本在各演各的。

*也就这处转场还算惊艳

导演花费宝贵的时间,讲陆行知和妻子的亲密互动,把单身狗骗进来杀。

第三集,卫峥嵘备菜包饺子拍了5分钟。

第四集,更是花了几分钟讲陆行知见家长。

被老丈人和丈母娘嫌弃,还安排陆行知妻子的同学登场。

企图用同学和凶手的同款手表,放烟雾弹迷惑观众。

如此低劣的手法,真把我们当猴耍?

再说了,我们是来看破案的,不是看张家长李家短的!

你要日常生活也行,能不能拍《警察荣誉》那样,有内容有趣味的日常?

再不济,至少和案件紧密相关吧?

我真的不是很想看陈晓纠结于和丈母娘家的关系,也不想看陈建斌谈恋爱啊!

看完原著之后,我发现问题也不全在导演。

因为原著作者,就花费了大量篇幅,去刻画人物,描述日常。

甚至《黯夜之光》的主要看点之一,就是对90年代的生活化场景的还原。

内容无效又无趣也就算了,镜头更加令人疑惑。

我不理解,为什么导演执着于拍人物走路?

*二倍速播放

为什么后期要把这些镜头都剪进来?

这些镜头除了撑时长之外,有什么意义?

*还是二倍速

当我耐着性子,看到了第五集。

迎接我的,是嫌疑人姚乐长达4分钟的吉他弹唱……

目前播出的8集,最长的也只有40分钟出头,而最短的甚至只有36分钟。

掐头去尾,实际能看到的有效剧情不过30分钟。

俺寻思,把24集拖沓注水的剧情和无效镜头剪了,浓缩成12集迷雾剧场的标准体量,观感会比现在好很多。

除此之外,作为一部双男主悬疑剧,两位男主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除了剧情之外的最大看点。

《信号》素未谋面的两位男主,仅仅通过对讲机交流,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战友情;

《火星生活》的老姜和男主韩太柱性格大相径庭,一个清流一个泥石流,互动中趣味横生;

《真探》的两位男主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样情愫,要不是有他们俩,可能很多观众都难以忍受莫名其妙的剧情和谜语台词;

《白夜追凶》,关宏峰兄弟俩就不说了,他们和周巡之间的勾心斗角,也增加了剧集的看点;

相比于以上这些优秀作品,《尘封十三载》的双男主,不能说丝毫不搭,只能说擦不出火花。

陈建斌演戏还是那个调调,即便是演落魄的买菜大叔,举手投足间也自有一种高层干部的逼格在。

*油到美军见了都要来攻打的地步

还不如去隔壁《三体》剧组,把史强借来用两天。

而陈晓的演技虽然不让人出戏,但是有些离谱的情节安排,让他对陆行知这个人物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

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在剧中时而呆若木鸡,仿佛心事重重;

时而歇斯底里,和局长吹胡子瞪眼;

而局长仿佛是陆行知的亲儿子,啥事都得看他脸色,就连并案调查都做不了主。

这俩人一个油,一个呆,凑一块儿根本不来电!

师徒间的互动,仅限于一起查案吃饭,偶尔蹦出两句俏皮话。

像一对最熟悉的陌生人。

衷心希望《尘封十三载》接下来的剧情,能够更加紧凑,少一些无效情节,多一些案件侦破。

也希望剧版能对原著进行合理改编。

将小说中隐藏的暗线坐实,或者干脆让其中一位主角黑化。

结局才不至于落入俗套。

至于视频连载,我想再观望观望。

如果这条图文点赞够多,我就给大家安排解说!

给大家淌雷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6 ) 结局之夜

周日晚 一个人的时间 留给了最后3集结局

幸好世界有好的电影🎬电视剧

可以给精神世界上色

22集的长镜头转场是真喜欢

庐山恋的俩人 是真让人心疼

我也试着理解老卫妻子的世界

只能说,人生真的充满了遗憾。遗憾才是常态吧。

没有完美的关系,完美的人

只能尽绵薄的力量,珍惜眼前的人

23

就知道前面找咪咪的大妈还会出现(还真喜欢这种暗戳戳的细节)

所有老卫晓芙和她儿子的画面 都有个偷窥的视角

24

“特别是第一次回到这个地方,看到这肮脏荒芜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个世界没什么可值得怜悯的。”

吴嘉 无家

“你说过要跟恶魔赛跑,让他们追不上你”

“我现在很幸福,将来也会很幸福的”

哭着说出这些的安宁,跟车里的吴嘉。大概就是,天使与恶魔的对话。他们一样经历过恶梦,噩梦没有程度之分,区别在于,有没有醒来,有没有,遇到过光。吴嘉心里也知道,如果老卫在十三年间,如果曾经找过他,他就不会,一束光都抓不到。

乐园消失了,乐园是什么,是他心里小时候跟母亲一起的回忆吧。却被污染了,变成了点燃会有蓝色火焰的乌黑的河流。心里唯一可以回忆美好的地方也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仅存的快乐的自己。

“基因装上子弹 性格瞄准目标 环境扣动扳机”

“每一个孩子?有可能嘛?”“抱着希望,尽最大力量。”

所以说 还真不是 每个人 都可以做家长的。

『家和万事兴』

 短评

显然两个案子都有绘画背景。一眼看出来的东西还要抻几集?

9分钟前
  • 某人0000
  • 还行

剪辑真的有点问题吧。然后就是结尾没有还原犯罪过程,以及交代如何选择的被害者,又是基因手段破的案,多少显得有些草率了。情感线和探案线有割裂。三星水平,但是美术和选景太优秀了,加一星吧。双男主人物成长线不错,长大后我继承了你的暴脾气,但你却冷静理智了。

10分钟前
  • 酾白驹
  • 推荐

别的抛开不说,卫峥嵘能对白晓芙儿子十几年不闻不问这个设定我真的不太能理解

11分钟前
  • 傀。
  • 还行

讲的是油画连环杀人案,这是根据某部小说改编的,麻烦不要一提起连环杀人案,就想起是韩国的,这个也不能申遗吧……虽然两个案子都是有绘画背景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同一个凶手,也不排除有人模仿。

14分钟前
  • 珛珛的心声
  • 力荐

大结局都升华到宇宙中心呼唤爱了。理解了为什么两个家庭的女性都是圣母一般的角色了,就,幸福家庭是因为有个好妈妈。至于爹吗,回不回家,离不离婚,管不管小孩,那孩子都一样可以健康成长。这是这个剧的中心思想。

15分钟前
  • 塞拉
  • 推荐

比《他是谁》好很多。

20分钟前
  • Solitude
  • 推荐

刚看完两集真的好上头!我们陆队在监控里偷偷看师父是什么深情人设妈耶!还有大橘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拖鞋背心保温杯,你大爷就是你大爷,演技太牛了,十三年前后完全是俩人啊!内容上,作为悬疑剧而言案子的离奇感有(害怕一些奇奇怪怪的死亡现场),破案方式看起来也很写实,主角不是那种开挂逼王,赞!看到现在的感受是:半死不活的迷雾好像有救了?!

21分钟前
  • 一鹿穿林过
  • 推荐

超出预期的一部剧,老带新的模式下又融合了点别的东西,师徒俩十三年后的位置对调还是有新意的,整体完成度很可以,不管是人物的表演还是整体的质感以及案子的设置,可看性很强,希望后续能保持水准,不要烂尾啊啊啊啊

2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没看过原著,看讨论说杨哲是原著改编电视剧后新增人物,看完全剧终于明白为何要加这个人物了,杨哲的人设其实和张司成或张山山很像,(这也是为啥他能当本剧最大烟雾弹),压抑的原生家庭(向杨曼表白时说过自己的家是地狱),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人生(高知背景又留法多年,却混的个一无所有),但杨哲却没有成为张父子那样的人,因为他的心里还保留着爱(杨曼,而且他爱杨曼爱的冷静又克制,不逾矩,不用强,知道她心有所属有不甘有嫉妒但仍旧默默守护),作者也是编剧增加这个人物感觉就是告诉观众只要你仍旧对世界保有善意你就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善会净化恶,会带来正向回馈,而警察,就是在恶意完全盖住善意时那最后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所有善,抵抗所有恶。

24分钟前
  • 馥雅
  • 推荐

嬛嬛曾经的两个怨偶合伙搞事业了。迷雾剧场经过起起落落落落,终于迎来中兴,陈晓和陈建斌化学反应不错,一个思维缜密,一个经验丰富,日常举动能把角色立起来,挺好的,可以观望。

29分钟前
  • 北京秀才
  • 推荐

国产剧的通病,闪回、转场太生硬,剪辑太烂了

31分钟前
  • 怎么没有腹肌
  • 较差

3.5吧。凶手行凶部分莫名有一种宗教感。主角有的时候突然大呼小叫让人觉得很烦。还是有勾起我对探破真凶的兴趣的。而且我为什么要在一个悬疑刑侦剧里感悟婚姻问题啊喂!婚姻守则,1、不要找有白月光的对象结婚;2、不要找工作颠沛流离的人结婚;3、不要找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36分钟前
  • 幺九
  • 推荐

最后一集升华了,上价值了。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动扳机

3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老卫嘴上不说,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嘴上说这不管这个案子,心里还是放不下,眼睛也还是想多看两眼,陈建斌老师眼神里那点纠结、好奇有又不甘心给得太好了

40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甩他是谁800条街!

42分钟前
  • 十元葡萄
  • 力荐

为啥开头都是我就是要当刑警,看凶杀现场吐到不行,然后师傅总是不着调,咋了这是韩剧固定开场格局吗??

43分钟前
  • 蓓一之
  • 还行

不比他是谁好看太多了吗!!!

44分钟前
  • 放羊娃
  • 力荐

谢天谢地,有理有据,有始有终,木有烂尾!!!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卫峥嵘如果真爱白晓芙,没道理这么多年完全不管张山山啊……

45分钟前
  • 等一个晴天
  • 推荐

20230416:尚可,揭晓过于仓促而最后一集又过于拼凑,而且近期刑侦剧总有个通病,就是为了制造悬疑而设计过多模棱两可的人或情节,次数多了难免让主线也模糊了,得不偿失。

48分钟前
  • oreo
  • 推荐

开头挺有质感的,尤其是13年前那个案子真的绝美,这个凶手肯定很有艺术细胞,难得陈晓在这个剧里不突兀,有警察的那个味儿。

52分钟前
  • arrcmi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