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

第53集完结

主演:沈月,陈都灵,熊梓淇,邹廷威,梁靖康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6

 剧照

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7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8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9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和你一样”的魔咒:友情的残酷真相

更新://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616996306/

爱情要门当户对,友情要势均力敌,凡是有两个女主角存在的电影,男人都是配角,这一部也不例外。 七月和安生互相羡慕,互相嫉妒,互相恨也互相爱,但是女人之间的小世界,在地球的尺度看来不过是一片小树林,如果可以不走出小树林,那么也许就是一生,然而不可能。七月羡慕安生的狂放自由,而安生羡慕七月命好稳定,她们在自我肯定的道路上追逐的是同样的,却偏偏不能共享的东西,所以注定成为竞争对手。这里面每一步,如果谁输了,都会让电影提前谢幕,然而她们势均力敌,所以战事持续了十几年。 她们一开始因为彼此不同而被吸引,因为彼此激发而互相陪伴,又因为彼此嫉妒而互相比较,因为彼此痛恨而决绝分离,然而还是因为彼此相爱而言归于好,然而从某个维度看来,这已经是决出胜负后的尘埃落定。因为后来的爱肯定不是最初的爱,有太多别的成分。 我不想说是安生赢了七月,然而当七月说出那句“和你一样”,我就觉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七月已经输得精光,从此安生对七月多了怜悯,没有了羡慕嫉妒恨。维持五年的明信片里,安生一直在说琐碎的临场感的事,分享感受,却不会对自己的生活本身做出评价;而七月则在表达对安生的羡慕,评价自己的生活为“无聊”,从这一段来看七月的自尊感比安生低。当然也有可能是七月惯用的“让人放心”的方式,因为她知道安生和家明的暧昧,所以她惴惴不安地享用着安生让给她的东西,当然不能吧唧嘴,然而隐痛在于安生总是不忘问候家明,似乎在提醒七月:你拥有的,是我让给你的,虽然我不会抢,但是我要你记得。 其实安生并不缺男人,但是为何唯独对家明念念不忘?只因为——他是七月的男朋友,那是唯一可以和七月平等的机会,那是她为七月做出的牺牲,所以她要记得。从小到大,在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的时候,七月什么都比安生好。安生把七月当对手,而七月却太天真,太放心安生。 飞扬跋扈的安生为什么一开始不争取家明呢?因为表面的飞扬跋扈隐藏着内心的自卑,她不确信自己会得到家明的爱,如果去抢,反而会失去七月的爱让自己无处容身,这才是最可怕的。如果一开始安生就去抢了,那么家明跟安生在一起,后面也许就没有两个人的友谊了,胜负已定,关系不再对等。安生的犹豫在于,七月看起来老实,但是七月知道如何在平淡中去维系感情,这偏偏是安生最不在行的。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她选择了友谊放弃了爱情,但是没有人可以放弃自己,何况是她这样灵气的女孩。而七月同样不愿意也不敢和安生撕破脸皮,她不愿意失去任何人,也害怕自己会输给安生,所以在侥幸的夹缝中惴惴难安。 两个人像绝世的武功高手,躲闪着可能会被攻击的部位,也暗暗地让自己的优点更突出。当安生知道家明要去北京时,她回到了七月身边,浑身湿透坐在楼梯口,她总是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惹人怜爱,因为她就是这样得到了七月父母的爱,包括后来在北京对家明也是这样。在餐馆她们爆发了第一次争吵,七月说要请安生,安生偏要去拼酒还钱给她,是在说明什么呢?“我不比你差”“我现在没钱但我也不欠你”,这是表面现象,爆点应该在于七月不想让家明知道安生回来了,一次电话不接,二次电话接了说是公司组织活动,安生知道七月还在防备着她,可是七月不知道安生因为顾忌自己而离开,她经历的所谓精彩背后是多少苦楚。 高潮来了。家明和安生重逢,安生在一段段乱七八糟的感情里流浪,被家明搭救,然后住在一起。安生偷走了七月的东西,也许本来应该是属于她的东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恰好被七月撞见。如果撞见迟了,也许家明就回不去了,所以七月妈说安生命不好。但是安生的命不好,反而成了她恃宠而骄做坏人的优势,七月的命好,就成了她低调隐忍做好人的理由,所以说命都是养出来的。安生如果不认识七月,她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七月如果不认识安生,她的人生肯定大不一样,至少不会在27岁死去。她们刚认识的时候,七月还有叛逆的一面,她其实有可能像安生那样活。后来吃饭时,七月不吃包子皮,安生抢着吃皮,这本来也没什么,安生是新来的,七月只是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做事。但两个人一比较,七月却被她妈妈冠上一个自私的名头。从此,七月懂得即使是自己的东西,也要装着谦让,学会压抑。安生去超市偷东西,最终七月妈还夸奖了安生,这里有一个七月的特写镜头:她是在意这件事的,但既然妈妈都这么说,她又吞下去了。她心里知道了,是非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看。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多年以后安生偷了七月的男朋友,七月一句都不敢在妈妈面前提起安生的不是。妈妈很喜欢安生,却用大人的狡猾标准把自己不那么善于讨人喜欢的女儿教成了圣母——可惜,做圣母也不会被人喜欢多一点。像另一个影评说的,作也是需要天赋的。 七月和安生征战多年,即使家明回来,她的自尊也是不会要的——想起那个包子,她怎么可能吃安生剩下的。所以她让家明逃婚,换自己的自由。她重新走了安生走过的路,体验安生做过的事,想象安生的心情,她想知道自己哪一点不如安生。安生不同,安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七月从她听妈妈的话放弃中文选择经济学开始,她就选择了一条稳定的道路。稳定的道路没有错,错在为何穿鞋的要羡慕光脚的。这大概是老实孩子的原罪:压抑。最终安生走上了稳定的道路,而七月却开始流浪。 友情提示一下,电影里的流浪只是旅游而已,连旅行都谈不上。七月没有经历过年轻安生的贫困,不要脸,放肆,没有经历过相同的焦虑,迷茫,孤独,飘摇,她只是看看风景拍拍照而已。(所以不要相信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能改变人生)所以七月貌似经历了安生的人生,实际上她走马观花的骗了自己,放逐自己,给自己认输的台阶,编造出对安生的理解,也为自己寻找一个容身之处。因为失去了家明,七月也只剩下安生。还好,安生没有再捅一刀,拒绝七月。所以安生除了心眼多,其实还是挺善良的。 为什么被七月撞见以后,安生没有继续自暴自弃而是从良做好女人呢?打个比方,假如你很穷,你肯定唯恐天下不乱,假如你有钱,你肯定希望国泰民安岁月静好。安生就从前一种心态转变成了后一种心态,因为在卫生间的那场厮打让安生明白了,原来七月也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发飙,嫉妒得发狂,痛哭流涕。也许心底深处,安生也会有一种又痛又痒的感觉吧。那是伤口作痛,也是愈合的感觉。于是她得以放过七月,放过自己。只是她的愈合,是以七月的撕心裂肺为代价。 最终七月和安生都没和家明在一起,他跟谁在一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来自于男性(外在对自我)的肯定,谁更多一点。是辛辛苦苦维持的感情得到的爱更多,还是惊鸿一瞥的短暂相处得到的爱更多,红玫瑰还是白玫瑰恐怕比先救老婆还是先救妈更难回答。两个从小到大互相碾压的女人撑起了一台戏,其实感觉很悲伤,大家都很不幸。对于她们来说,对爱的争夺代表了她们自我存在的资格,而男人往往什么都不需要做,甚至连明确的选择都不需要,他们永远是无辜的,正义的。 最后七月为什么会死呢?我想,踩影子游戏就是一个隐喻,暗示两个人对能量的争夺。最后的镜头,七月终于成了安生的影子,她被安生吃掉(吞噬/毁灭)了,所以安生只能写出来超度她。亲密的感情不一定是爱,也可能是爱的代偿,就像饥饿的人爱着食物,一开始包子皮就可以满足,但人不会甘心吃一辈子包子皮。其实七月完全没有必要死,没有必要向安生寻求认同转而自我攻击,没有必要将自己的人生能量双手奉上只为得到一个栖息之地——那是她生来就享有的,却因为安生的存在变得支零破碎,名不副实,所以患得患失,背负骂名。而安生只要待在七月身边,让大家做比较就可以夺走七月的东西了,不管是家明,还是七月妈。有时候人类就是这么奇怪。不过,这个世界除了七月和安生,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人,很多很多不同的道路。在寻求自我认同的道路上,应该多几个参考对象,而不能死磕。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甚至亲情。 女人到底要不要折腾,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结论是: 1、作死还是作不死,真的在于运气,命贱的人必须折腾,命好的人要防折腾。年轻可以折腾,年纪大了就不要折腾了。人要和同等的人做朋友,在底层宁可哭穷不可炫富,因为周围的人不会真正地为你高兴,他们只会嫉妒为什么你有而他们没有。不过大多数现实情况,是穿鞋的喊穷,光脚的讨好,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面对真正渴望的东西,难道不是七月一直在委屈求全,而安生简单坚定? 2、电影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得更好,所以没有戳痛我,唯一的泪点,还是那句“最好的朋友”。七月把安生当最好的朋友,只是更爱家明,这并不是背叛,而是天真地以为她不会失去任何人,懦弱地做一个圣母。而安生,不管七月还是家明,她都可以决绝,她需要的不是谁,而是爱。谁更爱她,她就跟谁。所以她选择了背叛,忠于自己,理所当然地做了婊子。要注意远离那些嗷嗷待哺的人,他们往往显得很有吸引力。 3、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且终将孤独死去,没有必要,尤其没有必要在太年轻的时候,和他人建立过于深刻的连系。灵魂可以陪伴,但是不能交换。保持自我的界限,每个人都有义务让自己完整。因为一辈子太长了,大多数人不能在27岁死去。

 2 )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青春片,而是一部好看的剧情片。

自《致青春》后国产青春电影迅速成为继国产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恐怖电影之后第四大类型电影,这里说的“大”并不指生产此类电影的成熟度和标准化过程,而是指数量之多。反观影片质量,却鲜有在水准线之上的,青春电影以内容的矫情、狗血、无病呻吟、脱离现实而饱受诟病,这些青春亦实在并非大多数人的青春,在难以引起观众共鸣的情况下,也只能以所谓演员颜值取胜了。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青春片的标签似乎一度更为了烂片的代名词,于是电影版《七月与安生》,从一开始就不太被看好甚至没有多少期待,主角们也不是当前最受热捧的人气挂演员,即使有陈可辛加持,也并不抱什么期望。9月11号在北电看了首映,却发现,影片没有了传统青春电影的矫揉做作和太过狗血的情节,不仅看的让人不尴尬,甚至出乎意料地有点好看,下面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故事结构及影片节奏 电影以一本正在连载的小说《七月与安生》作为蓝本,借用小说把电影分为几个篇章,利用七月的讲述(旁白)巧妙地构造了一个相对规整又有新意的叙事结构。节奏紧凑不拖沓,成长到长大的过渡也很自然,特别是七月与安生互写明信片的部分,用明信片内容带出情节,节奏加快的同时叙事也很明确,情节推动也很自然。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对从小一起成长但是性格迥异的女生同时爱上一个男生,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从小家庭幸福成绩优异什么都好的七月和家庭破碎缺乏关怀的安生,因为差异而互补,又因为差异而彼此隔阂。 结尾的反转与埋下的细节 陈可辛导演所说,电影的三个反转其实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他觉得观众接受不了这么多次的反转,会把观众弄烦,但是在一个200人的试映场中观众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处理,于是这个处理被保留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确实成为了电影的一个亮点,而如何在三重反转的情况下还让观众觉得有合理性,很大部分的原因都基于电影前半段埋下的一些细节和线索。 在第一个结局里,追求自由的安生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而追求安稳的七月却因为家明的逃婚而不得不过上安生向往的流浪人生,这样的结尾其实充满了无奈又充满了必然,他们的结局或许都不是他们意志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为了救赎自我和救赎对方。 在第二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她坐在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在这个结局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成为了七月,跟第一个结局不同的是,这个结局是主人公自由意志的结局,其实七月从小心里就埋了不安分的种子——第一次见面时俩人砸的消防栓,其实是七月砸下去的,七月所谓的乖巧和听话,只是她懂得如何讨大人开心——“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她聪明的”,七月的这句台词点出这段的中心,而安生,只不过表面追求自由和不羁,她始终没有取下过家明送给她的玉坠,即使换了个链子挂它,她的心中其实一直向往着一个安稳的家。 而第三个结局(真正的结局)中,那个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结局,而七月与安生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死亡中得到升华,结尾俩人照镜子的长镜头暗示——安生其实已经变成了七月,她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或许是怕这样的结局太过残忍,导演最后还加了一个温暖的结局(其实就是第一个结局)——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这样的三重反转在观影过程中必然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难得的在于每一个结局都有其合理性而不显得突兀,其实导演最后想表达的还是温暖与美好,不论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中有多少互相伤害,但最终她们是彼此交融的,谁都离不开谁,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对方的影子。甚至可以说,七月与安生,已不再是性格迥异的一对闺蜜,而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 演员表演 在演员表演上,三位主要演员都奉献了完成度很高的表演。首先在人物设定上,七月与安生的性格就要比小说当中更加丰富一些,七月除了温吞也有爆发的一面,而安生除了不羁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先说安生,这个人物首先就是性格分明的非常出彩的,周冬雨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很丰富立体,印象深刻的是她与家明初见的一场戏,略带痞气的台词和暗暗的偷笑都演的太生动。但相比起来,其实难度更大的是七月这个角色,因为她不止要演出温吞的一面,还有她隐忍中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最后的爆发。七月对待这段感情可谓一直是小心翼翼,不管是饭桌上爸妈对安生的偏爱,还是男友对安生的好感,她都心知肚明,但她包容与照顾的表面正如安生所说:“你算的比谁都清楚。”庙里发现安生和家明在庙里的所作所为装作浑然不知,发现家明送给安生玉佩也只是默默哭泣,马思纯把这种小心翼翼拿捏得非常到位,在表演的难度和层次上看,其实这种内露的戏比外露的戏难度更大层次也更丰富。而且马思纯也有一场精彩的爆发戏,就是卫生间脱内衣的一段,她的多年以来所有不满、隐忍、退让、伪装在那一刻仿佛火山一样喷薄开来,这一场哭戏看得人太揪心,眼神充满各种复杂的情绪、面部肌肉都在颤动,可以说是身体的每个毛孔都在戏的情绪里。之前马思纯演绎过很“安生”的黎吧啦,选择七月其实是不重复自己的表现,而这个角色的完成度也非常高。最后还要特别表扬一下马思纯的台词功力,电影所有的旁白都是马思纯完成的,声音很有故事感台词也说得很棒。对比到前段时间《盗墓笔记》的阿宁,不得不说马思纯的戏路真的很宽,期待一下之后娄烨的《地狱恋人》。最后说说男主,很成功地演了一个很讨人厌的角色,恩,就酱。 总之,这部电影结构非常好,剧情不算狗血,节奏还算流畅,演员表演很好,值得推荐。

 3 ) 喜大普奔!双女主终于不是撕【哔】机器人了

鉴于今年国产电影低到离奇的影片质量,在走进电影院前,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七月与安生》的。这部电影实在太有被黑的潜力了。

让我们划一下关键词: 安妮宝贝,小清新,国产青春片,双女主,闺蜜。

全是重灾区。

《失恋三十三天》《小时代》《致青春》三部电影全部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同时,它们给女性电影和青春片开了个坏头,以至于在之后的若干年里,它们的跟风之作们几乎全部走偏。

《失恋三十三天》搅浑了小妞电影,这之后的小妞电影沦为段子台词电影。电影好不好看,全看金句出不出彩。跟风之作们只需攒够一页A4纸的金句,随便编排一些情节让某个看似犀利的角色吐一槽,截屏发到微博上,刷爆网络。

《小时代》搅浑了“闺蜜”这个词,并且把“撕逼”发扬光大。女主角们名为闺蜜,可是美丽空洞,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抢男人和酝酿下一场撕逼的。谈判,妥协,隐忍,体谅在主角们的字典里统统不存在。1对1撕,1对n撕,接力撕,混合撕,差辈撕,文撕,武撕,乱入撕。残酷青春全因为主角们压抑不住身体里熊熊燃烧的撕逼之火。哦,压抑不住也是正常,毕竟那是他们的生命源泉。

《致青春》搅混了国产青春片,过度放大情怀的力量,时代符号和历史大事件就成了青春。大白兔奶糖,小霸王学习机,摩托摩拉大哥大,98抗洪,03非典,08金融危机,有了这些经典符号,随便搭配一个最乏善可陈的青春故事,也能显得荡气回肠。啊!我的青春多牛逼。可是哥们,这只是时代牛逼,你的青春一点都不牛逼啊。。。

电影人,或者说投资人都太聪明,太了解观众,太会取巧,以至于我们观众已经看惯了木偶表演和华丽排场,自己都忘了上一个会在银幕上会呼吸的角色是谁。

所以说七月与安生的最大的惊喜在于,失传多年的女性化细腻叙事终于回来了。角色终于鲜活会呼吸了。(虽然七月最后还是有点崩)

电影对安妮宝贝的气质使用的十分克制。非常“安妮宝贝”元素都还在,但是使用的刚刚好,只是一层淡淡的Ins小清新滤镜。

整体来说,安妮宝贝那一点作,经导演的手合理发挥,反而像几滴新鲜的柠檬汁,恰到好处的点出了两位女孩青春期一点点酸涩的心事,把她们的敏感,猜忌,自尊和甜蜜成功的勾画出来。

比如小镇女孩。就是真实的小镇女孩,街景,生活,尤其是周冬雨租的第一间小镇房间,充分还原出了介于农村和小城市中间的小镇状态。
比如银镯。银镯被转化为了男主角家明胸前的菩萨像,是两位女主心里芥蒂的实体化,对情节的推动举足轻重。

女性叙事很需要技巧,但这小小女人心事却常常被人低估。监制陈可辛就是个中高手,《甜蜜蜜》和《如果爱》里面,张曼玉和周迅,在感情和物质里反复徘徊,如果手法稍微粗糙,很容易变成清纯女孩走向物欲堕落的脸谱化处理。然而,即使在她们最不掩饰物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张曼玉一边忍泪,一边狂吃菠萝肠,从周迅倔强地往金城武凝望她离开的脸上踢一脚积雪,感受到她们的挣扎和不舍。她们可爱,她们可恨,她们是个平凡女子,但是有鲜活的灵魂。

《七月与安生》里,周冬雨和马思纯也有说服力地表现出这样的特质。
导演反复暗示,周冬雨和马思纯拥有同样的灵魂内核,只是由于她们家庭环境的不同,所以外在的表现上,一个外放张扬,一个小心翼翼。而她们穷其一生的探索,终于让她们在30岁以后的生活逐渐靠拢,爱疯爱野坏女孩的安生,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而稳定压倒一切的好女孩七月,一手策划了自己的被逃婚,开始漂泊。

七月即是安生,安生即是七月。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更不仅仅是讲述闺蜜的故事,更是内心里不同自我,不同人格的交战。叛逆的孩子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戾气;小白兔学会了独立,向从前没有勇气打破的死水般的生活挑战。二十年的闺蜜拉锯战,也是她们自己的心灵成长。那么影片一开始两个看起来个性如此不同的女孩成为密友也就不难理解了。她们拥抱的不是闺蜜,更是另一种可能下的自己。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全片看下来,导演居然没有为两人安排真正意义的撕逼。双女主的戏没有撕逼?
这简直不可想象。咖位相近的两位女主角,没有撕逼?导演到底要不要剪预告片了?要不要上节目宣传了?要不要为影片担流量了?知不知道现在的观众想看什么?

两场戏差一点撕。
第一次是两个人分别5年,同游上海,在酒吧里,两人的价值观第一次碰撞,加上七月发现安生还是对自己男友余情未了。但两人选择亮出分歧后,沉默离别。
第二次是又过了几年,七月发现男友家明居然接待落魄的安生留宿。七月彻底爆发,但是安生选择了忍让和离开。

看完电影后,我一直思考,两场戏里她俩撕个彻底会不会更好?大概不会。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面对自己真正爱的朋友,soulmate,很难撕个彻底。
我知道你真心喜欢这个男生,我让给你啊。
我知道我的存在让你尴尬了,我可以离开的。
我没想到你会这么生气,我错了,你别不开心。

人非草木,更不是撕逼机器人。面对真正的朋友,除了自己意气上头时的不理智,还有一些感情,叫包容,理解和忍让。

而在忍让背后,还有小小的私心,小小的别扭的自我。所以安生为了远离家明,选择流浪后的每张明信片上,会写“问家明好”。那是少女的内心无法割舍的角落,是割舍了爱人后,不能忍让的一点点思念。

就是这样的忍让,私心,大度和不甘,在人物的内心里九曲回肠,让七月和安生的角色立体起来,呼吸起来。

除去人物,导演还在结尾秀了一把自己的艺术追求。留心会发现,故事的结尾里有乔怀特的《赎罪》和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的影子。
安生在小说里,刻意隐藏了七月的死,像极了《赎罪》结尾,妹妹为了赎去内心的罪恶,用自己的笔,为姐姐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而七月在最后的黑化,则很有《消失的爱人》里Amy一秒从小白兔变大灰狼的转折味道。

如果说电影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是没能完全抛开借旁白来叙事的毛病,中段稍显拖沓。最后七月的黑化看着虽然过瘾,但前半部分铺垫太少了,仔细推敲她的动机,有点站不住脚。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或文静,或豪放,或矜持,或风骚,每个七月和安生的内心都住着千万种自己,可那个最懂你的人,她能看破你的肉体凡胎,看破你的身家背景,看到你内心的那个真正的自己,与你贴心拥抱,与你枕边夜话,与你诗酒人生。

最后,强烈感谢豆瓣八组,让我提前一览佳作~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

 4 ) 这片子也是烂到极致了【转】

首先说明一下 这片出自无声的坍塌 我只是转过来
看了七月与安生,被安利的片子。
有几点想说的。
电影乱拍,导演恶意乱搞,故意美化安生。
开始还有些代入感,直到七月在新婚前夜让家明离开自己,就知道这是导演的矫情。
很多人说看哭了,但我没啥感觉。眼泪本来就是廉价的东西,煽情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我哭了也不会说它好。

七月,幸福家庭中的孩子。安生,在缺爱家庭中长大。

1. 七月
对朋友完全的信任和付出,付出到没有了自我,可恨之处。理解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和忍让,为了友情?但背叛自己的朋友是真朋友?

2. 安生
把七月对她的好看做理所应当,七月愿意分享给她是她的幸运,不愿意分享那也是人之常情,她有什么理由责怪七月?她放手家明还变得伟大了?想起那个乞丐的故事,每天都能乞到路人甲10块钱,有一天只有五块,扇了路人一巴掌。
自欺欺人,考不上好学校还美其名曰不再受约束。过得流浪惨淡叫自由。太假了。
更可恶的是导演(or编剧),试图美化安生弱者有理的心态,原著是安生对家明各种挑逗,还怀了他的孩子,影片里这些几乎全没了。

3. 家明
电影把他演得无辜无个性,现实里怎么可能,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责任感和智商的渣男。

最后转帖几个知乎上的评论。
1.菠萝无敌 :
不知道为啥一面倒的赞扬

三观奇歪外加恶俗的三角恋意外怀孕剧情

“乖女孩”和“坏女孩”的刻板描述。

我抽烟喝酒当果儿睡乐队当小三跳艳舞终日混迹酒吧夜店睡闺密的男朋友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我好好学校好好恋爱勤奋工作最后男友出轨闺密原谅后又逃婚并搞大肚子最后挂掉还把孩子送给闺密养?

还什么交换生活?明褒实贬,摆明就是说混日子的安生要过的比认真生活的七月要好,安生是玩腻了要安定,而七月是无聊无趣所以需要浪起来模仿安生来获得完满。

典型的好好学习工作“乖女孩”愚昧单调无聊不如混日子的“坏女孩”精彩丰富有趣,这种存在于广大学渣和艺术生导演专业从业者们的刻板印象与自欺欺人。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古人诚不欺我也

你们感动的时候谁还记得最后安生的未婚夫,那个深深喜欢安生厨艺满满带着眼镜最后却因为未婚妻要养育前任的后代而被因此甩掉的温柔好男人——老赵?

想安定了就找个好男人嫁了,用不着就挥之即去——好男人挖你家祖坟了?

2. 张悦Zairy:
看了影评有好多人说看一半就开始哭才决定要看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 觉得这电影里的三个人都好tm矫情么?男主渣的不要不要的,两女主脑残+巨婊
同时具备矫情,脑残+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这副德行了

3. smile:
不喜欢,哪里是真性情,不至于自怨自艾也是悲情主义,活在阴影之中,真正的快乐的时光很少,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以爱的名义伤害另外两个人,以悲情的角色过活着,博取了一次又一次同情。我无法理解七月与安生之间什么都可以原谅,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友情,无法理解七月内心没有原则的怜悯与原谅,无法理解安生心安理得的窃取插足别人的爱情,无法理解家明的齐人之福。可怜不能成为纵容的理由,或许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安生本身所带有的寂寞与孤独不是七月完成的,但是她为了寻求那种温暖与阳光和家明在一起,伤害了七月,当家明和安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依偎的时候,七月在内心不安,在担心为什么家明不回去结婚,他们两个人把七月置于何地,爱吗?或许。当然,一个人的看法和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因为朋友的初恋被她最信任的闺蜜抢走,她受得伤害是双重的,至今无法原谅这种事情。

不应该逃避自己的内心,喜欢就去争取?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我觉得那个不算逃避内心,是知耻明礼,世上男人千千万,何必执着于一个即将结婚的人,更何况,结婚的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喜欢就去争取也是要分情况的,宪法还规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权利。

 5 ) 每一个人都是七月和安生的矛盾体

那本深蓝色的,封底印有几朵繁花的书,是我高中买的。纸张已经泛黄,页边也已卷曲,带着时光的印记,却依旧执拗地泛着墨香。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我是为了这部电影特意把它从橱柜里翻出来,看了一遍。

我想我准备好面对这个故事了。而这部电影《七月与安生》,给我展示了完完全全不同的让人深陷的惊喜一面。

七月与安生,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温柔如水,一个热烈如火。她们于十三岁相识,宿命般的互相吸引。她们黏在一起腻在一块,亲密到互相看胸泡澡睡觉。直到18岁爱上了同一个男生——苏家明。难道在一起久了的两人连喜欢男人的口味都相似了?有人把它简单归于三角恋,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闺蜜抢男友的无聊狗血故事。

一. 想要自由人生还是现世安稳?

有人说,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人人都幻想成为一个女流氓,轰轰烈烈,闯荡四方。抽烟喝酒,潇洒不羁。

如果说温柔安宁的七月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女孩,顺利的上高中,考大学,偷偷暗恋一个成绩好的男生。然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男友,结婚生子一辈子。那么安生,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女子。有那股子冲动,那股子牛劲,敢爱敢恨走四方。自古红蓝出cp,剧组特别贴心地给她们安排了那贯穿始终的衣服颜色。蓝色,代表安静忧郁的七月,红色,代表热烈奔放的安生。

物极必反。七月骨子里是向往自由的安生,而安生确是渴望安定的七月。憋在一个象牙塔许久的女生,心底里对自由对狂放不羁的极度热爱。七月那么的羡慕安生,可以到外面闯世界。我特别理解七月,因为我就是那样的女孩。

我一直是有些软弱有些怯弱的,曾经面对这个世界想要干点什么却什么都不敢做。但见到那种可以背包旅行敢爱敢恨的女子,甚至看到她们喝酒狂饮她们的刺青,心中都有隐隐的羡慕和快感。有时候,我觉得性格憋久了只差一个爆发一个点。好女孩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隐藏的魔鬼。

而安生却从小缺乏爱,她是多么想要有个家,有个安稳的可以栖息的港湾。她想窝着,和她亲爱的七月一起,有父母有人爱,有个家。而她,却不得不离开,七年,去闯荡。坏女孩的心中也许有一个软弱的天使。

只因为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这个叫苏家明的男人个性软弱的让人想掐死他。就是个渣男典范,或许他也分不清他爱上了谁,谁又多一点。如果说他第一眼就被“坏女孩”安生吸引,那么请你出轨的快一点。这是我第一次想对着一对意图出轨的男女说,你们为何隐忍这么久?十八岁那年就该英勇果断。优柔寡断的爱,永远会把双方都伤到很深。

二. 男朋友和女朋友

七月的个性,只有安生最了解。安生默默离开,以为一切就可以结束。这是她以为的“让“”,可这所谓的让,能让爱情随之而去吗?

当爱情遭遇友谊,该怎样选择?厕所那场戏。是注定了的闺蜜撕逼大战,可编剧却安排的真实一点都没感到矫情。马思纯的狮吼功大爆发,周冬雨楚楚可怜,一句“我们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泪流满面。

这部影片的男主自始至终仿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牵绊。他伴随着或者说迫使了七月与安生的成长。这是一部有关女性内心感情的戏。

成长是什么?你终于认清了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爱谁,去哪里。

家明喜欢问:你还好吗?安生总说,你不要问我这么哲学性的问题。

可她们确确实实在一路上寻找到了这个哲学性的答案。七月挺着孕肚来找安生,她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什么对我重要,什么不重要,她们都恨过彼此。但重要的是,我只有你。

人生在世,路很短。我们开始不以为然,但是从13岁开始纠缠的朋友,爱人、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七月,安生都是如此。不禁觉得这部戏有点女同戏的暧昧,也许除了男主角,她们更爱彼此。她们之间的情感纠结,可能让那个男人都有点无法触摸。女人心底的秘密是柔软细腻的,无法想象它诡异的暧昧。我们可以去爱你,可以选择不爱你。

闺蜜和男人,女朋友和男朋友。是每个女生成长过程中过不去的坎。也许一开始,三个人就不该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有后面的乱七八糟。安生对家明说,你抢了我的七月。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女人,爱起来也许不都是爱情,却都是爱。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私。两个女人都想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却又还想要爱彼此,维持像小时候那般纯真的友谊。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般三角恋剧情之所以低智商在于,女二作为绿茶婊抢了白莲花女主的男朋友,这样的纯撕逼就只是一个无所谓的狗血,绿茶婊是没什么道德底线的生抢。而七月与安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矫情,因为两个女人都还想着对方的好,隐忍地想要维持下去。

我不喜欢最后反转的死亡结局,尽管安妮宝贝的书中也安排了不同的人死亡。可是就是想要看着她们的生命美好下去,而不是戛然而止在二十七岁。所以电影里,最喜欢隐约中岩井俊二的影子,把七月拍的那么美。她走在路上,仰头望着雪景,低头吃着汉堡,走过千山,走过大海。一直活在安生的记忆里,一本永不磨灭的小说中。

三.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看电影之前,我总觉得选角错了吧,应该互换才是对的性格。

因为周冬雨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清纯的眯眼一笑,连牵个手都要脸红的女子。而令马思纯崛起的那部电影《左耳》,里面的黎吧啦正是一个如安生一样小太妹似的女生。

演员们演绎出了完全不同任何时刻的自己。特别是周冬雨,完全是她演艺生涯最强的爆发,最好的一次。她夹着烟,喝着酒,红肿的眼睛,想要哭却硬生生地咽下去。她就是那个闯荡江湖的豪女子,却又无数次想要停下来,找到一个家。“也许是老了吧,没有想和陌生人瞎聊的欲望了。”周冬雨在一言一语中构建了那个安生。

她们是多变的,或许某部电影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面。周冬雨也会成长,她不可能永远只是个高中生,连亲个脸颊都会吓哭。马思纯很文艺,也许涂绿眼影的黎吧啦不过是她性格中的潜在小人格。

其实,七月和安生不过是一个人的矛盾体。人有许多种想法,如果外表是伪装吧,每个人卸掉伪装的真心又是什么呢?七月最终变成了流浪着的安生,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七月。就像我时刻想要奔向远方,也许有一天我会真正背起背包走在路上,却会不断地想要回家。人就是贱骨头。必须将想象着的多彩多姿的世界通通过一遍,才肯罢休。

首映的时候主持人问大家,喜欢七月还是安生。更多的人举手喜欢安生。为什么呢?陈可辛说,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七月,七月都喜欢安生。因为我们都想成为我们所不能够成为的那种人。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这大概才是人的一生。

 6 ) 与你无关的比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我没看过安妮宝贝的作品。

这导致看完电影,我一度分不太清楚,周冬雨和马思纯各自扮演了哪个角色。 不过,事出有因。电影版《七月与安生》,最大看点就是两个女人完成了性格与角色身份的对换。

也有一个更好记的办法。周冬雨在《少年班》演了一个好女孩,这一次,她演了一个坏女孩。 马思纯在《左耳》演了一个令陈都灵羡慕的坏女孩,这一次她来演好女孩。 大概是中国内地的青春片质量堪忧,所以,我对《七月与安生》没有太高期望。直到问候家明开始(两人第一次分别),《七月与安生》才变得有趣了起来。旁白不再是无力的画面注解,而是真正参与到快节奏行进和连接时空跨度的叙事当中。 一部电影不停出现旁白,那往往意味着导演功力不够,演员干瘪没戏,这才需要另一个声音来救场,引领观众观看。但看到结尾,你会发现,《七月与安生》把作者身份之谜也带入到电影当中。这个旁白,还真是必不可少的障眼法,否则妙笔就无法成为妙笔。 问候家明之前,《七月与安生》的小演员戏份实在生涩吃紧。对中学时代的蜻蜓点水,也缺少光彩过人之处。

当七月与安生腻在一起时,电影处理得过于平淡,难以证明她们之间有超越身边同龄女孩的默契与感应。哪怕接连出现洗澡嘘水,怒吼互撕,她们依然还是缺乏真正的情感化学反应。结果,只有她们的人生被时空距离所阻隔,过着“希望彼此不要互相羡慕”的生活,这部电影才会引发观众去关注一个更大的主题:女孩子的人生命运,是否能由自己主宰,实现真正的自由独立。

所以在我看来,《七月与安生》的要害不是证明两个女孩有多相似与多亲密,而是揭示两个形影不离的女孩,原来更像是镜面般的对位存在。互相映射时,她们的内心居然还有如此大的差异不同。在作者身份告破的那一刹那,两个人物不仅完成了天翻地覆的性格转变,顺便还把从头到尾没有产生任何情绪波澜的家明给踢出了局。 过往的青春片,大多浅薄可笑。不是在MV画面中缅怀虚假的美好,就是借助狗血来制造残酷与惨烈。《七月与安生》果断介入到八零后一代人的成长与生活。有的人实现了走四方的自由自在,有的人却活在了小地方和父母的围城中。假装满足又互相羡慕。这么一看,《七月与安生》跟《左耳》都在说同样一个故事:好女孩渴望成为坏女孩,因为坏女孩洒脱,张扬,可以走四方。在每个人都寻找安全感却又不知道谁有多出来一份安全感的中国。这种努力,追求和尝试,总是显得醒目,决绝,更与众不同。《七月与安生》更进一步,走完四方,好上天堂。

正因如此,《七月与安生》得以跳脱一味困扰青春片的缅怀与伤感,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即便它是个心灵成长的悲剧。无论七月还是安生,她们都渴望成为对方,却无法真正成为自己。姐妹淘好闺蜜的背后,她们的青春岁月是如此孤独——就像生活在中国的女性,只要抬一抬头,就能轻易看到自己的下半生。 借助机智的改编,《七月与安生》把情感的执念与纠缠,做成了人生之歌。弱化了言情小说挥之不去的俗套、狗血与做作,也把压抑,幽怨和失败,做成了为对方而活的灵魂伴侣。一个人能踩着对方的影子,不是因为彼此过着平行的生活,而是因为她们一直是同路人。

影片也是少有的,在主要演员上没掉链子的中国式青春片。周冬雨和马思纯以不像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对方,去掉了《同桌的你》等电影的幼稚可笑病,制造了不错的戏剧冲突效果。至于扮演家明的李程彬,他缺少性格变化,角色不利,但胜在有年代感的外形。这个角色看似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却吹罚了七月与安生的整场人生比赛。但电影想说的恐怕是:这场比赛,真的与你无关。【刊载于《新京报》】 -------------------------------------------------------------------------------------------------------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短评

最后半小时的反转提半星,把矫情单薄的那几页原著,改成人生观/世界观对称并互换的“双生花”概念,真的太不容易了。内地院线难得一见的生动通透的女性电影,细致地捕捉到不同性格女生之间的震动效应,她们生命的差异、交叠与轮转。虽然MV过多,情节也有俗套,但对情绪和氛围的掌控非常满意。周冬雨、马思纯双双贡献生涯最佳表演。

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曾经分不清,谁砸了消防铃、谁喝了雪梨汤,年少让我们不分彼此;后来分太清,谁挂了玉观音、谁写了问候信,爱情让我们分崩离析;终于你和我再无分别,谁生的小姑娘古灵精怪,谁写的故事叫人唏嘘,双生花开在二七,我们对镜映照出了彼此。爱情能否谦让能否分享,爱一个人能否胜过自己,我们还是分不清。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谢谢编剧 谢谢原作 谢谢导演 谢谢演员 谢谢一切

10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就一辈子离不开” 前半部分的青春戏好过后半部分的苦情戏,音乐略满但细节情绪做得足。国产青春片最怕不痛不痒、无病呻吟,这一部算是惊喜。周冬雨的劲儿到位了,可能是最好的一次表演。马思纯高圆圆附体、李程彬低配版任泉+彭于晏化身⋯⋯三角最稳定,除了三个人。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彭浩翔想当王家卫,曾国祥想当彭浩翔。整体偏矫情,细节很暧昧,第二次反转毫无必要。始终没想明白三个人撕逼的动机何在。安妮宝贝阿姨还是比其他网络写手多两把刷子,懂得从青春期/性的角度切入女性关系。周冬雨本色演出,马思纯(苍老师?)有点惊艳。

17分钟前
  • m89
  • 还行

拍得真好,各种人生的细微、琐碎、随机和注定积攒成一种力量。导演没有放肆情绪的浓烈,反而中和出一种很日常的动人感。周冬雨交出了人生最惊艳的一次表演,再次证明了张艺谋是全中国最好的选角导演。必然年度华语十佳。

2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撕逼不见(狗)血,[作]出新境界。有点超出预期了。王菀之和袁咏仪两位演员相当惊艳。影像感和剪辑都好漂亮!

2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在大陆青春片里看到七月与安生,就如同在屎堆里掏出了一块银子,对,还不是金子,但是终于不再是夏有乔木,不再是微微一笑,不再是原来你还在这里,不再是左耳,不再是……更不再是tnnd同桌的你

23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从问候家明开始,变得有趣了。比较有趣意外的是把作者身份也写到电影里,反转再反转还挺好看。性格与身份角色的互换,真是一出人生最好戏。当七月与安生在一起,再怎么亲密腻味你都不好察觉这份情谊的特殊与可贵。只有七月与安生被拆散,被时空阻隔,你才会发现电影要做的是逾越中国内地青春片这一类型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其实可以将两个女孩的螺旋状人生,看作一个女孩精神世界的两面。安稳生活时艳羡流浪,流浪时想念妈妈做的面和舒服的床,不断挪步试探男孩的爱,敏感又疏离,辗转几万里,发现只能做到爱自己。这么一来,所有的反转都是内心投下的毒药与饵食,杀哪个留哪个,任随其变。

31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Bottom line: 看得下去,还不用翻白眼。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1、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不尴尬,如果算作青春爱情题材,应该是近些年最好的一部;2、不敢想象周冬雨会有这样惊艳的表演,就像不敢想象曾志伟老师的儿子会把两个妞的墨迹事拍得如此到位;3、恭喜李媛和许伊萌同学,你们一直以来对写故事这件事的态度,得到了回馈;4、推荐去看,希望好片能赚钱。

38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插一句,我小时候是安妮宝贝铁杆级读者,我初二开始在周记本里写绝望小说,一页死三个人那种。现在想想,还是那时候文笔好。啊,果然悲伤是文学的春药🙄

39分钟前
  • bamboo
  • 还行

道理我都懂,然而就是喜欢不来。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贤者之爱》前传

41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还行

1:剧本扎实,结构完整,女性向,那种相爱相杀互生互灭的一体感,表达得很细致;2:周冬雨演得不错啊,马思纯跟高圆圆我有点分不清了,浴室对戏很打动人;3:女性向电影,都感觉男人真是个可有可无的物种,这种蠢物不要也罢!

44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女生间的感情就是很妙,互相嫉妒互相爱护,有些东西可以分享但有的东西连碰都别想碰。

4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看完电影出来,雨下得更大了,很久没有一个人看电影,哭得很畅快。两位奉献了自己的最佳状态,特别好,被惊艳到了,预感周会拿奖。有些镜头离演员的眼睛很近,想到阿黛尔的生活。最后一个镜头,美得像诗。

47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我是一个渴望安定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追求自由,逼迫自己漂泊流浪。你是一个渴望漂泊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乖巧善良,逼迫自己结婚生子。于是。我看谁谁是归宿,给我一点安定就好,却仍无家可言。你能飞的时候,却已枷锁深固,勒痕太深,再也无力展翅。人生的许多错过,大抵源于装逼装过。

49分钟前
  • ZeonGin Sou
  • 推荐

小镇青年将在27岁灵魂死去,不甘心后半生行尸走肉地活着。安稳和自由,这是当下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二选一,在结构和风格气质上它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努力摆脱窠臼,整体把控得当,生动而洋气,预感会掀起票房小高潮。

5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