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

已完结

主演:王宝强,陈思诚,段奕宏,张译,邢佳栋,张国强,李晨,范雷,高峰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普通话年份:2006

 剧照

士兵突击 剧照 NO.1士兵突击 剧照 NO.2士兵突击 剧照 NO.3士兵突击 剧照 NO.4士兵突击 剧照 NO.5士兵突击 剧照 NO.6士兵突击 剧照 NO.13士兵突击 剧照 NO.14士兵突击 剧照 NO.15士兵突击 剧照 NO.16士兵突击 剧照 NO.17士兵突击 剧照 NO.18士兵突击 剧照 NO.19士兵突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士兵突击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木讷的许三多(王宝强)没进军营,就因看见坦克时“举手投降”招来以“不抛弃、不放弃”精神闻名全团的“钢七连”连长高城(张国强)的反感,入营后,班长史今(张译)成为他的依靠,副班长也是老乡的伍六一(邢家栋)却因他的笨拙将其视为肉中刺。新兵训练结束后,许三多被分到偏远艰苦的后 勤管道维护班五班,一同来部队的老乡成才(陈思成)则去了钢七连。  被现实打垮的五班班长老马(范雷)随随便便的一句话被许三多当作命令接收,凭借憨厚的执拗劲,他用六个月时间完成了一件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令五班整体感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己也因此来到钢七连,重见班长史今。喜悦过后,一个个看似不可能跨过去的槛在他脚下一字排开。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从史今、伍六一、高城、老A袁朗(段奕宏)及吴哲(李晨)等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从一个“孬兵”变成了一个“好兵”。玄璃美人煞心灵驿站恶魔2015征信暴情南海风云战士 第三季爱欲四部曲新外星人怪异男追女第二季玩偶1968双重追击武士的一分老五的奥斯卡正当防卫好日子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灭灯军团潘尼沃斯第二季爱渴出轨的话就死定了人证1977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我為你痴迷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夺路狂飙缤纷荷尔蒙寻羊勇探珠光宝气1994埃尔南第一季汤姆·帕帕:非凡之日杜鹃花红火药之心信札疑云兰陵王2013生死下一秒印度妙草纸房子:从东京到柏林第二辑极度惊蝗小镇谜团第一季派遣员的品格爱的困惑猎凶风河谷

 长篇影评

 1 ) 本年度最具偶像气质的非偶像剧


我不猜谜,我直接揭晓答案,士兵突击,当然是士兵突击,那不是士兵突击,又能是什么呢?(561套句)
服?不服?
对照一下所有偶像剧特质,看看士兵同志是不是符合标准。

(一)偶像剧之英俊众配角
偶像剧之最大亮点,就是养眼的俊男靓女,其实有些偶像剧里,主角并不见得多么漂亮,因为总要表示丑小鸭变天鹅么,看看蔷薇之恋的elle, 还有天国的嫁衣里的王心凌,包括流星花园的大S,都不如周围的配角们抢眼。士兵突击里,虽然第一男主角有点- - -那个啥,但配角们格外出色,有绝对英俊的吴哲,成才,不算英俊但特有男人味的袁朗,史今,高诚,伍六一,齐桓- - - -

(二)偶像剧之个性众配角
偶像剧的配角除了英俊,还要有个性。总要有那么几个插科打诨的,除了陪衬帅哥,还要负责闹个小笑话啊,出个小差错啊,关键的时候,还要牺牲掉。那你看看白铁军啊,老魏啊,关键的时候个个不含糊,白铁军每次讲唐山话我就笑不停。被牺牲掉的还就有特训的27号,张得不赖啊,还有两个小酒窝,穿军官服那个帅啊,但是为了村托主角,硬生生就被开除了。

(三)偶像剧之不出众但成功的主一号角
你看,我们说了王心凌,当初我那个郁闷啊,就帅气如立威廉,帅气如明道,偏要围着这只干瘪的丑女人转。 但毋庸讳言,偶像剧,就是要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灰姑娘会变公主,所以穷小子富甲天下,所以许三多再笨再蠢,都有一帮帅哥才子围着他,捧着他,只要他成功,就会在无数平凡人心里点燃熊熊火焰- - - - -连这样的蠢人也- - - - 我也- - - - --

(四)偶像剧之离奇情节
既然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偶像剧一定要有非常离奇的情节。父母不是亲生的啦,突然有亿万家财继承啦。许三多同学,在三年内,以无比愚钝的资质,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初中生,从全团最差的一个集体的小兵,上升的特种部队精英分子。同志们亚,第二年的时候,他的体力还不够做3个腹部绕杠,中间他还有半年没摸枪,突然啥考核他都合格,都尖子- - -- -
不可能???好吧,不可能才能算是偶像剧啦。

(五)偶像剧之经典台词
哇,这个就不说了吧,网上随便一搜,呼啦呼啦的。 虽然国产剧也有不少精品,比如我喜欢的暗算等,但经典台词如此之多,且如此贴合人物的性格,记忆中除了大话西游,就没有第二部了。 而经典台词(包括经典对白,包括经典剧情)正是偶像剧的特征。
忍不住,贴一些

一、不抛弃,不放弃. 
二、好好活. 
三、别再混日子啦,别回来让日子混了你们. 
四、他平时说话特文明,今天…今天这是让谦虚给急的,谦虚急了. 
五、俺爹说类,做人要好好活.(啥叫好好活?)俺爹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咋做有意义的事?)俺爹说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汗…)
六、班长其实想家啊,想得那是哇哇哭啊!于是抛头颅,撒热血带着我们修了这条路。 
七、平常心,平常心. 
八、相煎何太急啊…(打住吧你,和你同根生的那是莴瓜) 
九、“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做到”。 
十、钢七连是把刀:对敌人是刺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剃骨刀.
连长:许三多 当全连只剩下你我的时候 你就是我地狱!

草原五班,看电视。
薛林:今晚继续播放经典剧目“大浪淘沙”。
李梦:哎,今晚的沙子好像比昨天的白。

袁朗来团里挖人去老A
他讲了比赛规则之后,王团长说:
我给你一个建议.你不如把我的兵都叫来,把他们绑起来,拿个机枪,突突他们,活的,你带走.

(六)偶像剧之疯狂粉丝
偶像剧之所以被成为偶像剧,主要就是有大量疯狂的粉丝,因之成为粉丝的偶像,所以被叫偶像剧。
士兵突击已经在各地成立的后援团,除了超女快男,我几乎就没见过哪个连续剧是这样的。我就不说我自己的了,我那中毒算是最轻的,且看这里

题目就叫,一个突迷是怎样练成的
老公和美国同学分获观看此剧细致入微的的男女一号人物。他们两人对细节准确地把握让我甘拜下风,比如某句台词第一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苏联军歌在哪几个地方唱过,哪个角色的哪一个动作和眼神反映出他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我不跟他们抢名次,并且用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难倒他们:甘小宁哪次出现时脸上的迷彩集中在左脸(甘小宁是一个相对非常不重要的角色,迷彩也全无规律)。美国同学最夸张的一次行为艺术是:她和老公用两个电视分别看不同阶段的突剧,她自己告一段落,决定去洗澡,脱了衣服去卫生间,路过老公看盘的地方,正好是三多杀了人,要回原来的连队那段,她就光着屁股站在老公后面,一直看到三多下车和成才拥抱那段(看过的人会知道这里有至少两三集的长度),然后才去洗澡。
昨天她晚上又来电话,我们相互考证了很多问题。比如成才、伍六一、史今分别是钢七连第多少名士兵(看过的请说)?成才和三多那个自创的手势第一次出现在哪里?为什么?最讨厌成才的甘小宁在哪一个动作时接受了成才?七连长在哪一刻哪一句话原谅了成才?不同部队之间的迷彩服有什么不同?三多说的哪一句话和他的身份最不相符?三多被甘小宁和马小帅从车上拉下来时,除了成才,镜头中最后还出现了一个小个子,那是薛林。。。。。。。。

综上所述,- - -- -
士兵突击就是本年度最具偶像气质的连续剧,至于它是不是真正的偶像剧,我才不管呢。

 2 ) 男人的图腾

看《士兵突击》时,这部电视剧还没有大火,虽然朋友的SPACE里已经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但百度贴吧还只能算初具规模,我意料不到它竟有今天的如日中天。
下载一集看一集,竟这么稀里糊涂地看全了,然后“士兵”蓦地火起来,走到哪里都是关于“许三多”的种种,电视台还没有规模放映,这片俨然已是铁板钉钉的“金鹰”“飞天”。
我并没有推荐给多少朋友看——尽管我承认这已经是国产电视连续剧里了不起的佳作,可是苦于改变不了刻薄的性格弱点,第一反应是联想起了《兄弟连》和《石破天惊》,这两部给过我强烈震撼的剧集和电影,而细节桥段则似有《兵临城下》的影子。
朋友问我值不值得看,我回答,“一分幼稚的+二分拖沓的+三分牵强的,不过如果你看重另外五分‘好看的’,那就值得看。”
大多数时候,随波逐流不是坏毛病,因为旁人的智慧中,总有一半以上要比我高明——所以我决定反思。结论是把《兄弟连》拿来和《士兵突击》比较很不厚道,后者的投入甚至不如前者的百分之一,而受众则可能是前者的一百倍。
无疑,这是颇具伟大的。

周末看到新一期三联,发现做的竟是《士兵突击》,看完得出三个结论——三联开始迟钝;王小峰继续退步;原来我很久以前就早已被“士兵”感动过……
星期天路过商场,扑面而来是熟悉而浓郁的香水味道,烦躁不堪。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女士们莫名其妙的香水情结,于是我开始想男人——这个逻辑并非不通顺,史今在山沟里把不想要的三多带出来,他的逻辑才更不通顺。
但人的思维就是这么奇怪。好像每每只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引领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我们来到一片不恰当的领地。我的90%以上的生命在想着女孩,因此在莫名其妙地想男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些不自然的迟钝,一瞬间记不起性感如布拉德•皮特,美丽如张国荣,抑或阳刚如阿诺德。
我只想起那个傻里傻气的木木,并把他的笑容,深深地透到骨子里。

每个人都说,《士兵突击》中有太多个性鲜明的角色,木木、史今、高城、袁朗、吴哲、老马……于是关于谁是最爱的话题每天都在讨论。
对我而言,士兵里最让我喜欢的角色是成才,没有并列,只是成才。许多朋友和我聊起,他们喜欢成才的理由是因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不知道。在我看来,成才身上的那么一点儿自我为中心,其实并不过分和离谱,如果他的那么些小缺点影射着大众,我想并不恰当,因为我们距离成才其实还很遥远。
成才百折不挠的坚韧,活泼开朗的性情,百炼缅钢的人生目标,那样完整的一段人生历程,比之我们大多数人,那要强上太多了。
袁朗说成才,“你太精、太油滑,我要什么你给什么,哪怕你没有”。可是为什么我只从他身上读到了热情、认真、执着和坦荡,还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单纯,精在哪里,焉有之油?
我很同情成才,他和许三多不一样,木木的目标迷茫,但前途稳定,他一路有人牵领,偏移不掉分毫。而成才就要跌宕得多,所有的路都要自己去找,自己去摸索,哪怕摔得遍体鳞伤,爬起来还是两眼一摸黑。这大概就是所谓“圆滑”的代价吧。
可是为什么“圆滑”者就一定要受这许多磨难?袁朗将成才做人的根基击得支离破碎,将成才信奉了二十年的那些东西打得无影无踪,他说成才心里没有七连的“不抛弃不放弃”,可是他自己却将成才放弃了,他说不敢将全队人的生命交托在这样的人手里。
虽然理由无可厚非,但成才毕竟万念俱灰。我有时候想,袁朗难道真的是神?他一眼就看出了成才是不会被打倒的小强吗?或者不是,那么成才的一生就从此陷入自卑的阴影再也无法自拔——谁又曾把对待许三多的执着和宽容原封不动地移到成才身上过?众目睽睽下,永远温和的班长将酒泼在成才脸上,不留情面。
从骄傲到消沉,从自尊到自卑,从坚持到怀疑,“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如何可以造就这样的人格裂变?有色眼镜无处不在,无论是好人班长,还是神人袁朗,都没有给过成才一个主动的拥抱——所以我才更喜欢连长老七。话说回来,老七对于三多,又何尝不带有色眼镜呢?
这是《士兵》真实之处,直指人心。
连长对于史今的眷恋和珍惜,伍六一对于史今的崇拜和心痛,史今对于木木的坚持和包容,袁朗对于木木的保护和信任……这些成才都没有享受到。他只享受到一句话:“你的路,比许三多还长。”

许三多,好在还有许三多。《士兵》让我非常欣喜的是,从始至终,三多和成才的感情都没有发生变化,这大概也是成才最大的欣慰了吧。就像我们的童年,每天一起玩泥巴的伙伴,二十年后的感情一如当初,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重逢后的话题只在当年一碗洒了香油的豆花。这是我们最应当珍惜的东西。
我从六岁开始学画,在当年的长宁少美校,每周日学一整天,六个小时尽是无聊乏味的素描、水粉、油彩——还有老师那张枯燥的脸。
没有间断地一直学了十年,大概是在第四年左右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个男孩,矮矮胖胖的。不记得我和他怎样搭上了话,总之我们成了朋友,我叫他“苍蝇”。
每周日准时见面,画画,掰手腕、捉蝴蝶、爬围墙……渐渐,苍蝇开始跟着我一起溜到废弃工厂偷生铁块——两整块恰好装满一个书包——换回七块钱。我们用这七块钱买整整一桶烘山芋,吃得胃梗肠塞,不停地放屁;也用它买过两只小蟹,看它们用稚嫩的钳子斗得不亦乐乎;或者买一套五本《七龙珠》,然后为谁拿三本回家争得面红耳赤……
这就是最单纯的男人间的友谊了,十岁的男人。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三多在雨中送成才去五连,我就想到了苍蝇。我不是许三多,大概我比三多的智商高一些;苍蝇也不是成才,虽然他聪明绝顶,却总是学不会隐忍和坚持,不能在跌倒后若无其事地站起来。所以结果显而易见,我的道路始终无法一帆风顺,苍蝇则放弃了大学的年头,直接考了华山美校,迈入平常却无奈的旅途。我也曾短暂的想过,如果当初不叫苍蝇爬进工厂偷铁块,现在的他会是怎样?想法只是一瞬间,永远没有假设。
高中以后,我们失去了联络,一直到今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偶尔会莫名其妙地想起苍蝇,父辈们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画笔在“魂斗罗”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我们,却能会心的微笑。

伍六一和史今究竟是什么关系?战友?朋友?亲人?兄弟?精神同道?看到他俩,第一次觉得“男人的暧昧”竟也是个阳刚至极的词。
六一对班长不但尊敬、钦佩、服从,甚至有些偏执的崇拜,我一直认为这个人物是《士兵》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胜过袁朗、许三多甚至史今。他的性格刚硬,单纯,虽然简单粗暴却也正直无邪。伍六一大概是现代军人心目中的楷模,然而楷模也必定有罩门,六一的罩门是史今,就像史今怎么也逃不开三多的窠臼,所以他只能义无反顾地拿起铁钎,和史今一道用自己的离开换取兵王的成长。
看十二集史今在天安门的一场戏,相信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用两个杰出的兵,换一个怎么看怎么不成样的未来兵王,这笔买卖是不是划算?
可能是来不及思考,也可能是思考以后做出的伟大决定——但更大的可能是,关于买卖的问题伍六一压根就想不到。他所能想到的只有,服从、坚持、不放弃、为一个人心甘情愿的卖命,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史今伸出一根手指对伍六一说:“你咋不拿脑袋磕呢?你怕疼啊?”伍六一回答:“你以为我傻呀?”接着是经典绝伦的台词:“你以为你不傻呀?”当时我以为台词错位了,傻的不应该是班长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还是伍六一。
我在互联网上看过一部小说——《栖息谷》,作者是谁无法忆起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终于没能看完全,或者说仅仅只是粗粗地瞥过。但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安静中流露出不羁的野性,令我心驰神往。
史今和伍六一就是这样,一个安静温和,一个热情直接,但他们都是军人。野性而深沉的;勇敢而悲悯的。

伍六一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那个伴随着我走过全部少年时光的朋友——我的永远的最好的一生的朋友。
我和乐在打架中相识,从此便一同上学、回家、吃饭、解手。从预备班开始,我和乐渡过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整整十年——永远总在一个班,分也分不了。
和我恰恰相反,乐对美术有着极高的天分,而且疯狂地喜爱,他总是拉着我去上美馆看画展,快乐至斯,全然不顾我的痛苦。我总是诧异地看着他,心情好的时候反思自己的不学无术,心情不好时则直接骂他傻屌。而乐就这样坚持着他的信仰。
大学以后,就在我的莫名其妙的兴趣标尺莫名其妙地让我爱上了民谣和乐队时,乐已经开始将出国纳入议事日程。直到他踏上飞机的一刹那,我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将失去一件多么重要的东西。
《成长的烦恼》中,波纳决定参军后,麦克的情绪被愤怒和不解包围着,一如我那日。“在未来找到你之前抓住未来” 多多少少是艺术加工后的语言产物——被时间和地域阻隔的友谊却真真实实的就在面前,我们都无法改变。
小说中,瘸腿的伍六一帮人修鞋,史今则成了登山向导,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退伍后的选择颇值得玩味。六一没有在心爱的部队干一辈子,但他这样的人,在哪儿都是尖子,因为他的信念。
乐回来的那天,我会去机场接他,他的服装设计专业应该已是学有所成,如果他在中国办了服装厂,我会买他设计的衣服。
有时我很羡慕乐,因为他的目标也许单纯的只是范思哲。而我呢?谁才是我真正崇拜的人?我的目标又是什么?
没有个人崇拜,也就没有了未来。

北京降温了,冷的要死,却有一股火热的情绪堵在胸口。史今对三多说,“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这句话是《士兵突击》留给我最深记忆的台词。时常想,史今的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吗?一番宛尔后对自己说,那是当然的,因为他总有希望。
每次提起希望,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包裹着全身。史今对于许三多的意义,许三多不会意识到,史今自己也不会意识到。当男人的情感上升到极致,超越了责任的范畴,超越了义气的领地,便成了史今和三多。
这样不理智的承担,难道仅仅是因为村子里一杯白酒下肚的激情?断然没有这么长久的坚持。那就是因为七连绝不放弃的信条?红五连的军旅生活又作何解释,若不是团长的关系,三多还是永远和史今没有交集。
实话说,一直到今天,自认为读得懂士兵突击里大多数的情感,成才对三多的两小之愿,六一对史今的付死之义,袁朗对三多的珍重之情,高城对史今的耽休之愧,唯独对史今之于许三多徘徊往复至死方休的不抛弃不放弃,如鲠在喉。
转念想,大概这就是戏剧的力量吧,夸张的感动,所以能曰感动。
我始终不太喜欢史今,他太婆娘。我崇尚自由,崇尚极端的反现代,崇尚爱情,崇尚不是爱情的爱情,崇尚暴力,崇尚简单,崇尚比复杂还复杂的简单。
我是男人,但爱看女孩写的东西,温暖的、灵动的、诡黠的、甚至肆意的情愫,女孩永远都比男人诠释得更完美。然而我却始终固执地认为,因为凶猛的撞击而产生的最直接的感情,那只是男人们才能体会的东西。
算是看过不少书,也养成了不愿意随大众口味挑书的坏习惯,但《狼图腾》是一次例外,《士兵突击》又是一次例外。我在萧瑟的荒漠中看到了深沉豪放的最纯粹的人性;在绵长的草原中听到了忧郁悲凉的最固执的曲调;在凄厉的狼群中感到了孤独幽怨的最哀伤的哭嗥。
这一切实在太过灿烂而奇异。卿卿我我的都市言情,如何能与男人的图腾相比?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士兵突击》的错漏百出是那么微不足道了。

史今和三多,诱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师长、朋友和死党——我高中时代的足球队教练。和他的交流仅限于学校,但这毫不影响我对于他的尊重。
高一时,学校足球队参加了市里的联赛,名字记得很清楚,“麒麟杯”。那一天我终将毕生难忘,一次跌倒直接摔断了我左手小臂的两根骨头,踉跄着跑了几个来回——却没有等到换我下场的哨音。下意识地转身看一眼教练——这个胖胖的老头也正看着我。
只是一瞬间,眼神相交的刹那,我和他成了朋友。我后来甚至想过,那一个眼神交会,大概胜过了所有老师在课堂上的谆谆教诲,并一直伴我至今。
男人间的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默契,与年龄无关、经历无关、收入无关、相貌无关,这只是一种纯粹到融入血液的本能的感情。以后的生活中,这种感情也永远会激励着我,每一天。

不久前,李敖终于退休了,这个才华横溢的老无赖。最近常听说一些网友对李敖其人的言论,评价之高教我十足诧异——仅仅是几段辞令或者一个做作的谈话类节目就使他一日之间成了自由之教父?这挺可笑。
对李敖的看法也许只是我个人的偏激,幸好我并非永远偏激——李敖有两句话是我极端欣赏的。
他说:“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我若问一个男人“愿做弱者还是愿做强者”,答案大抵事先便能确定;但我若问一个男人“愿不得好活还是愿不得好死”,被问者十有八九便会踌躇一番了。
男人的心态应该也是如此——生时果敢死亦泰然是我们的追求,但现实往往又背道而驰——于是我们开始犹豫、陷入徘徊;原始的血性日渐消逝。
《士兵突击》的震撼便在于此,许三多,史今,伍六一,高城,成才,他们的选择都是愿不得好死,因为作为男人,强者是与生俱来的定律——要么不活,自诞起便是强人!
李敖还说过:“没有什么失败的英雄,英雄从不失败,他在天塌时也会捞到天鹅”。此言深得我心。男人从他甫一出身,胸膛上就被烙上了狼的图腾,这应该是一个为战斗而生存的人种——越是成长越是坚毅;越是沧桑越是隽永。
于是我想起了成才、伍六一、史今——我的画友、远在异国的乐、还有足球教练,他们都在为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奋斗,当然我也是。

再过十年我一定不会在网上写这类文字,因为这过于幼稚。可是极幼稚的往往也是极肆意直接的,这亦是财富。
威廉.华莱士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如果战斗,可能会死。如果逃跑,至少还能活。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
不敢期许本文能够激励所有人,但起码可以激励我自己。

 3 ) 员工突击

Blog配图版 http://bizchedan.blogbus.com/logs/47197190.html

<士兵突击>一再热播,粉丝大军热议剧情和人生,我就不狗尾续貂了,换个角度当作案例,讨论一下职场和管理。

艺术人生节目最后,主持人问导演康红雷和编剧兰小龙,现实生活中许三多和成才谁会成功,康回答每个人都是许三多和成才的合体,兰则坚信是许三多。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从管理的角度,也是许三多的赢面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他能像剧中那么成功。

七连散伙时连长高城拿许三多出气,你只有兵的表,没有兵的里。表里都是军人的共性,但绝非千篇一律。本剧就为我们展示各军事单位之间的显著差异。用来衬托许三多这朵大红花的绿叶也全都个性鲜明。军队是大型组织,我军有约二百万官兵。要整合如此多的单位和个人,能战能胜,对管理是严峻的挑战。

许三多PK成才

许三多的口头禅“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是个循环论证,实际上没什么意义。有意义地是被这句话激励做了什么。许三多在三连五班坚持勤务、训练和修路,改变了落后集体的精神面貌。也许就这样到复员,回家种田或出来打工,一直有意义地好好活。

但编剧派出一架直升机,接着是团报记者,许三多就此进了七连,完成职业生涯的首次提升。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原来好好活和有意义还是不够地,应该给予物质奖励。剧中许三多就是喜欢修路,修成就是最大和最后的奖励。但现实中如果有额外的收益,动机就不纯了。

编剧显灵不只这一次,在招兵家访时派出慈悲的史今,而不是生猛的伍六一或高城,肯定把许三多拒之门外。在演习中派出袁朗“击毙”成才,再被许三多俘虏。又及时解散七连,既成全许三多的忠义,又让他攀上老A的高枝。许三多确实很努力,但如果没有这些机缘巧合,本剧就无从演起。

高城对许三多还有个评价,大意是说他抱紧每一根稻草,不知不觉已经抱住一棵参天大树。如果说成才是短期机会主义者,那许三多就是长期机会主义者。难得才叫机会,现实的许三多更能把握地住。老A在化工厂的演习,成才就提前放弃,许三多在“绝望中尽了最大的努力”。成才被老A打回原形,也被发配到五班,发扬许三多精神,终于卷土重来。

导演说人人都是许三多和成才的合体。中国人确实有种普遍的心理,得志的时候像成才一样急功近利,不得志时其实内心并没有像许三多一样淡定,只是用有意义、好好活之类的空话自欺欺人、搞行为艺术,一面幻想有什么东西从空中嗡嗡地飞来,把自己捞出眼下的困境。

但机会带来收益,相应就有危机带来损失。天屎眷顾你就掉你田里,厌弃你就掉你头上。统计成千上万人一生,机会和危机概率相等。破坏又比建设容易,所有好坏机会的损益相加,必然为负数。长远和整体来看,不管哪种机会主义都注定失败。但人们总是对失败健忘,只记得少数一步登天的幸运儿。

排除机会的负和,实际上是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较劲。增长来自扩大投资而不是提升生产率。通过拐点以后,也许比别人“成功”,但与投入越来越不成比例,是巨大的浪费。中国几千年“精耕”农业,几十年计划经济,直到今天的“世界工厂”,始终跳不出这个怪圈。

个人单项许三多惨胜,但团体赛稳赢。本剧大力渲染同袍情谊。史今的牺牲自不用说,昔日七连的弟兄帮助许三多摆脱心理的阴影,重回老A。老A的弟兄则慷慨解囊,帮他渡过家庭的危机。经典西方战争片,如<兄弟连>、<黑鹰坠落>突出同样的主题。

既是深厚的感情,从理性的角度,也使组织的产出远大于分散的个人之和,不矛盾。十九世纪欧洲的军事理论家将军队称为“集体人”。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也隐含这样的认识。现实的成才从一个小蛋糕分得一大块,多半不如许三多从一个大蛋糕分得一小块。

成才曾在演习中被袁朗甩狙,知道他的厉害,却没提醒二十七号,后者公然挑战袁朗,惨遭开除。袁朗就以这个理由把成才扫地出门,大意是说你只当他是竞争对手而非战友。不只这一回,老A初选的终点,许三多和伍六一互相扶持,伍六一最后拉开放弃的信号筒。成才却丢下他俩飞奔而去。

很多国内企业推崇员工相互竞争,因而误读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的末位淘汰法。在他们眼中,成才是优秀员工。但上面的事例显示,这种竞争更多造成内耗而非自强,因为破坏比建设容易。GE同时实行团队计酬,包括员工持股,是全公司的团队计酬。那配套的末位淘汰法也应依据团队而非个人业绩,竞争地就是合作。袁朗采取了正确的做法,成才才是末位员工,对团队贡献为负。

看似相反的行为也是同样的精神。七连改编不只是完成裁军任务,所承担的尖刀职能分散到各连。袁朗拆开了自己、齐桓、吴哲和许三多的完美组合。显然这些安排都能提升更大团队的效能。

同期的两部电影<集结号>和<投名状>,分别被网友戏称为组织靠不住和兄弟靠不住。九连掩护主力撤退,全体阵亡。团长当时未必料不到自己将一生有愧,还是没有下令吹集结号。谷子地也最终原谅了他。或许这正是组织比个人可靠的原因。我军历史上屡次以弱胜强,胜在集中兵力,我专而敌分。往往有九连这样的部队浴血阻击援军。

当组织成长到一定规模,确实兄弟靠不住。<投名状>是清末民国一系列军事集团的缩影。今天民企群体也处在相似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基于人身关系的企业失败,另一些正艰难地尝试建立愿景和体制。

短期和长期、个人和组织,都属于战术和战略。局部最优不意味整体最优,反之亦然。主持人的问题就很成问题,换了我,会反问:“怎么才算成功?为什么要成功?”袁朗则有句对白:“那些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们,为此抛弃了什么,放弃了什么,你知道吗?”

组织突击

许三多生在一个郁闷的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和大哥是一对活宝,就二哥还有点血性,也就不奇怪“天生一副熊样”。村支书的儿子成才却是人精。本剧就是两人在军队的奋斗史。史今,许三多命中的贵人,作为军队的人力资源主管下乡家访。本不想招他,但感同身受,毅然承诺。成才父亲则在别处走后门。多少代农民的儿子就这样通过参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穿上军装,学习各种技战术。但更重要的变化,兵的里,直接看不到。军人和平民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别在发展中国家,军队总是最现代化的部门,与传统社会格格不入。我军自诞生起,就以改造社会为己任,而不是消极适应。史今家访的尴尬,许三多转士官,平生第一次跟父亲叫板,七连和老A同样排斥成才的小聪明,这些都可以当作“文化冲突”理解。

如果不好好说话,夹英文单词就算白领,企业没有军民这样的分野。但理论上中国企业广泛存在文化冲突。大部分人三代之内都是农民,中国的城市历来作为政治中心,后来计划经济,至今尚未进入商业或市民社会。毕业生相当于企业的新兵,冲突更强烈。中国的教育体系是现代的表,科举的里。旨在将社会分层,根本不培养实际能力。虽然灌输集体价值观,始终以个人进行残酷的学业竞争。

但据我观察,似乎没有企业正视,进而处理这个问题。当然,他们常把企业文化挂在嘴边,但正统的管理学,这个词指不同企业文化不同。而这里说的是,所有企业,专指市场企业,与农业社会和国营企业文化不同。所谓处理,不用也不能上升到“灵魂革命”的高度,至少招聘时排除文化过于保守或激进的人。

外企和国企可能因为受到更大实体制约,但那些拥有全权的民企也不在意。我们妄加揣测,他们只有企业的表,没有企业的里。管理者西装革履下面,还是成老汉那样的村干部。背负传统的员工才能如鱼得水。

集训完毕,许三多表现欠佳,被分到三连五班。五班看守驻训场和输油管,驻地远离大部队,位于荒漠深处,枯燥而艰苦。最多曾派驻一个排,显示该任务有其重要性。但没有业绩,也就没有职业发展的空间,因而被军中戏称“班长的坟墓,孬兵的天堂”。各方面都与七连、老A这样的精英连队有天壤之别。

每个企业都有相对核心和边缘的部门和职位,有时委婉地分别称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几乎必然厚此薄彼。管理学就对前者长篇大论,对后者轻描淡写。剧中三连指导员选择一种外紧内松的管理方式:批评了五班长老马,却没有采取具体措施。严管理不能改进不存在的业绩,只会打击本来就低落的士气。连部为五班通自来水,说明应尽可能提升边缘部门员工的福利。现实中,还可以让新晋员工轮换,或者指派史今这样有爱心的管理者,创造家庭气氛。

许三多修路,显示边缘部门管理的另一个难题。没有人甘于边缘地位,都会努力发起新项目,创造业绩接近核心,相应核心部门拼命保护自己的地位。剧中皆大欢喜,但现实要棘手地多。上级当然不应该打击前者的积极性,但新项目会占用旧任务的资源,现实中边缘部门经常满负荷,不可能像五班那样天天打牌。还可能与其他部门特别是核心部门职能重叠,引发冲突。

这是个两害相较取其轻的问题,也许应分配边缘部门一个小而独立,且具有成长性的项目。现实不能像剧中那样处理,许三多的高升开了先例,后来的员工会花样百出地“创新”。或许正确做法是只奖励荣誉。但也不能忽视,对管理而言的少数情况,对创新而言的多数情况下,创新总发生在边缘区域。IBM大型机的黄金时代,服务也只是个小部门。

接下来的七连拥有极强的荣誉感,激发全员战斗力,但也并不完全是好事。除了前面讲到,局部最优并不意味着整体最优,当七连在演习中遭遇更强的精英连队老A,战损高达九比一,以及最后被战略裁员,士气都受到沉重打击。换作普通连队,也许反而表现稍好。

战略裁员波及广,并非员工过错,因而执行非常困难。参考几年前联想战略裁员时的著名网文<公司不是家>,让许三多留守绝对是明智决定。七连已不复存在,他还坚持做卫生打开水,两人成列。此时高城却失魂落魄,非常失控。他显然更适合开拓而不是善后工作。

同为精英连队,老A的管理方式与七连又大有不同。如果说七连还是大工业时代的组织,以伍六一为代表的员工勇猛顽强,高城为代表的管理者简单粗暴、行之有效。那老A就是信息时代的组织。作为特种部队,招募多元背景的员工,应对复杂的战情分工协作。袁朗在训练场上将部下逼入绝境,在生活中却是人性管理,非常风趣体贴。

袁朗煞费苦心地策划化工厂反恐演习,希望创造实战的体验,迫使许三多和成才展现自己的本质,却骗不过高智商的吴哲。但他聪明反被聪明误,之后与毒贩的战斗中心理难以适应。剧中其它单位也存在同一问题。这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詹姆斯•威尔逊(James Q. Wilson)在<官僚机构>一书中指出,军队的效能只有在战争中检验,但战争不是想有就有。

因此在和平时期,军队对程序一丝不苟,称为程序型组织。“如果它动,就向它敬礼,如果它不动,就捡起它,如果它太大,捡不起来,就在上面画画。”许三多在五班修路,在七连狂练腹部绕杠,在老A反恐演习伏击毒贩。谁也说不清这些活动有多大作用,但使军队保持适度紧张,真正的战争到来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企业并非如此,每天在进行商业的战争。但商学院面临相似的困境,再精彩的案例也远不如商业实践复杂,学习效果只有在毕业若干年后才能验证。但至今没有更好的办法,免不了被批评“重分析轻实践”。

据说观众们强烈要求<士兵突击>拍续集,复员后继续有意义地好好活。我们不妨意淫下企业版的续集。一个梦幻组合:史今管理边缘部门,招募许三多式的员工。高城管理工业型核心部门,招募伍六一式的员工。袁朗做CEO,也能胜任信息型核心部门,招募吴哲式的员工。市场高涨时,多招募成才式的员工,突击业绩,等到市场下跌,再把他们全开掉,节省成本。

企业的生活、同事的情谊也许不如军队和战友简单直接,但我们同样会五味杂陈地回想很多:在职场的每一小步,看到或帮到我们迈步的人。老马说:“别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高城说:“日子就是问题叠问题。”袁朗说:“以后要常相守了,常相守是个考验……”伍六一说:“当兵最怕一件事:人来了人又走了。”

2008.2.27

 4 ) 《士兵突击》:商业社会的寓言

2007年,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观众的广泛赞誉,许三多这个虚构人物甚至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英雄。这当然与电视剧的精心制作有关:流畅精炼的编剧、简约粗犷的影像风格,都让它获得了吸引观众的魅力。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主流价值,因此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士兵突击》代表了新一代主旋律影视剧的特征,它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缩影,是商业社会的寓言。它的创作经验值得分析。

从"奉献者"到"失败者"

和其他士兵一样,许三多的军人生涯是从新兵训练开始的。新兵训练是从一个普通人到合格士兵的转变,但《士兵突击》对这一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着墨。只是有一次当许三多犯了错误以后被罚抄保密手册时,成才向许三多展示了日后的军营生活可能的两条道路:或者当一个前线战斗的真正军人,或者去喂猪;而喂猪则意味着连枪都摸不着。显然,在成才和许三多的认知中,这两种道路的差别是重要的。这两种前景的差别第一次呈现了《士兵突击》和传统主旋律影视剧的分野。在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中,喂猪的士兵和前线战斗人员都是革命战士,只是岗位不同、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经典的文本是我们在小学课本中就学过的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对话。成才口中两条道路的差别,为《士兵突击》奠定了基调,这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不再把爱国、忠诚、牺牲、奉献等等作为核心价值,而把成功作为了核心价值,因为喂猪和摸枪的差别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差别。只有首先在新兵连获得成功,得到良好的成绩,才能成为一个可以摸到枪的真正的士兵。就这样,通过成才的口,编导第一次给了成功与失败一个简单而清晰的定义。
《士兵突击》把成功作为核心价值引入了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成功,是在商业社会流行的价值,也是只有在商业社会才有可能成为核心的价值。在商业社会里,个人作为竞争主体进入市场,不再是集体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个人价值的实现超越集体利益成为最高目标,因为商业社会相信"看不见的手"可以把个人的成功自动转化为整体福利的最大化。所以在商业社会的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励志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把对成功的信念和信仰放在很高的地位。
然而,许三多的成功来得并不是一帆风顺。新兵训练结束后,笨手笨脚的许三多没有获得良好的成绩,不过他没有被派去喂猪,而被分配到了红三连五班,一个在草原上看守驻训场的班。五班的生活比传说中的喂猪好一些,在这里许三多可以摸到枪,但不配发实弹。这个班驻守在草原上一个孤立的营地,他们没有具体的任务,因而也没有立功的机会,无论做了什么都很难为外人所知。营房里的电视看不到图像,只能听到信号串频的广播声音。孤独、条件艰苦、生活无聊。在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中,这些甘于寂寞、坚守岗位的士兵会被塑造为伟大的牺牲者、奉献者。然而,在这里他们被清楚地刻画成了失败者。班长老马是全连任职时间最长的班长,但领导想给他个立功受奖的机会都实在找不到理由。李梦爱好写作,计划写一部两百万字的小说,但写了几年都没写完几百字的序言。其他人也都过着松懈懒散、完全不像军人的生活。
当许三多在广阔的草原上、开放的空间中独自一人走正步时,导演不断向我们展示着寂寥、荒凉、落寞的景象。当许三多在去往团部买花籽的路上遇到坦克部队时,音乐突然变得高昂激越,仰拍的镜头使得坦克显得特别高大雄伟。这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甚至从坦克的侧上方向下俯拍,使得坦克与坐着老乡马车的许三多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在坦克的映衬下许三多显得十分渺小。导演用视听语言再次确认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什么才是成功,同时也为许三多从失败到成功的转变做了铺垫。
五班的战士们之所以以失败者的方式生活,是因为意义的缺失。在以军功、训练成绩为追求目标的军营中,不能参加军事行动、不能参加比武,就不再有任何目标可以追求。领导和外人都难得光临这个草原上的营房,因此他们的内务和纪律也很涣散。这清楚地显示了意义的缺失对一般人生活的影响。
但是许三多不会永远陷于失败中,他具有别人没有的一种素质:他天生可以容忍意义的缺失。

许三多的"意义"

许三多的军人生涯有两个低谷,一个是他在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草原上的五班,另一个是钢七连解散后他被留下看守军营。在这两个阶段,导演都用许三多独自一人的全景镜头表现他的孤独,突显失败的气氛。这两次低潮有一个共同点:都表现为意义的缺失。在五班,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既无事可做,做了也得不到肯定,因此任何作为都显得没有意义。在看守军营的阶段,同样无法得到任何军功和成绩。
在这两个阶段,许三多都以超常的坚韧赢得了或者等到了成功的到来。在五班,他每天坚持以高标准整理内务、练习军姿、走正步。后来,他甚至以一人之力在营房前修了一条路,尽管这条路没有多少人走。在看守钢七连营房的时候,他每天坚持跑步、打扫卫生,保持了良好的体能,还获得了卫生先进集体的奖励。这些事从实用的角度看都没有意义,但颇具偶然性地为许三多日后的成功准备了条件。对意义缺失的高容忍度,让别人总说他"脑子缺根筋",但却是许三多度过低谷迎来成功的关键素质。
特种兵A大队是步兵的巅峰,也是许三多军人生涯的巅峰。A大队的训练和考核方式,再次确认了许三多对意义缺失的高容忍度具有关键的作用。在A大队的入队考核阶段,教官袁朗和齐桓故意装扮成完全不讲情理的魔鬼教头,想尽办法折磨这些候选队员,甚至践踏他们做人的尊严。这让我们想起了库布里克电影《全金属弹头》中的那个教官。考核结束后,队长袁朗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希望他的队员在完全没有理想和希望的情况下也能生存。袁朗的解释强调了对意义缺失的高容忍度是重要的素质。而许三多正是顺利通过这种考核的最佳人选。
其实,在剧中许三多经常提到"意义"这两个字。他说他的生活意义是"好好活着",而"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是循环论证,本身没有显示出任何真正的意义。"好好活着"是许三多的父亲许百顺叮嘱他的。"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是许三多精神上的父亲史今班长告诉他的。其实,许三多生活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他血缘上的父亲和精神上的父亲(除了班长史今,还有连长高诚、队长袁朗等),以及他们指给他的道路。他只需要朝着简单的目标走下去,他没有能力也不需要反思这目标。对许三多来说,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他对意义的期望和认知本来就是缺失的。对一般人来说,当自身对意义的期望和认知与外界给予的承认不相符时,会产生精神上的不适,最终可能陷入颓废。许三多对于意义本来就没有期望和认知,所以他对意义的缺失具有超出常人的容忍度,他可以完全不计得失。
有的观众认为,许三多这样的人物显得不真实,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傻"的人。这些观众讲的可能就是许三多对于意义缺失的高容忍度。然而,仔细想想,我们总是比许三多"聪明"吗?我们生活在商业社会,在我们生命的某些时刻,一定曾经为了生存或者额外的欲望、为了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而奔波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反思我们所做的事究竟有什么价值。我们可能比许三多懂得更多的道理,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却很难逃脱社会主流价值的塑造,我们的反思能力不见得总比许三多强。我们也是在做着我们被告知应该做的事,我们也生活在许三多的状态。有的思想家认为这种状态是人的异化。笔者这里不想做价值判断,只是想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像许三多的一面。商业社会需要这样的人,需要他们不假思索地为了主流价值、为了成功而奋斗。《士兵突击》给了许三多这样的人,也就是给了我们,一个肯定。
成才这个人物是作为许三多的对照组出现的。他与许三多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生活的意义虽然并不高尚,但是非常明确。他的目标就是立功、受奖、升职,他的一切行动以此为目的,决不做与此矛盾的事,所以他对意义缺失的容忍度很低。他的行为非常契合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成才往往比许三多更容易成功。但是他这样的行为方式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原子化,集体无法在统一的认同下、为了统一的理想而奋斗。所以在通俗文艺作品中,成才这样的人往往被否定。《士兵突击》遵循这样的规律,让成才经历了很多曲折,只有当他在许三多的影响下补上了真诚、信任、团队合作这一课以后,才让他走上成功之路。在全剧的末尾,袁朗对成才说:"你的路还很长,比许三多要长得多。"是的,成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一句对成才的肯定,把整个故事向现实的方向拉近了一步。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既有像许三多的一面,也有像成才的一面。只是,我们像许三多的那一面更需要安慰和鼓励。《士兵突击》善解人意地给了我们这样的温暖。

励志的乌托邦

显然,《士兵突击》在军旅题材的表面下讲了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把一个励志的故事放在军营中讲述?仔细比较一下军营和我们所身处的现代社会,就可以得到理由。军营是相对封闭的体系,它的物质条件、生活方式都与外面的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两者在更本质的层面是一致的。军营具有相对单一的价值体系,每个人都在为了相同的东西--军功、训练成绩、更高的等级而奋斗。商业社会也有价值单一化的取向,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和地位。商业社会里虽然没有以命令和服从为表征的权力位阶,但自有按财富和地位形成的权力结构。也许正是在类似的意义上,法国哲学家福柯认为,近代军队的权力结构和组织方式正是现代社会的雏形之一(《规训与惩罚》)。在军营的环境中,可以更单纯、更集中地展现对成功的追求,这确实是一个励志故事展开的理想背景。军营正好可以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经历过军营生活的朋友对我说,《士兵突击》的故事过于温情脉脉,现实中的军营更加残酷,许三多这样的人应该会被淘汰。但相反的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观众恰恰是被这些温情深深地感动。的确,《士兵突击》的编导对战友间感情的呈现很下功夫,有些段落甚至是用传统上刻画男女间爱情的方式来表达的,因此让这种感情显得格外浓烈。许三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领导和战友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班长史今、班副伍六一等甚至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推动他走上成功之路。这种感情是现实生活中非常难得的,因此显得更加珍贵。每当出现展现战友感情的段落,配以久石让作曲的著名电影配乐,很多观众都被感染得热泪盈眶。同时存在着两种感受--一方面质疑情感的真实性,一方面被情感打动,它们的冲突其实并不新鲜。回想我们在看好莱坞电影时,仔细想过之后总是感到惊讶:为什么到处是温情和笑料,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乃至藏污纳垢都到哪里去了?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很容易被这些精心制作的电影感动。这些流行文化作品制造了一个个商业社会的美丽幻境,让我们至少在看完电影的一星期内保持信心和希望。所以,"无论是谁只要努力都能成功"成了好莱坞电影一次又一次重述的主题,也成了"美国梦"、"英国梦"等等身处商业社会的人们共同的梦想。当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后,这个主题自然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
励志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三种人:一个终将由失败走向成功的主角,帮助主角成功的人,以及作为对比、因人格缺陷而不能成功的反面人物。但绝对不会出现一个好人,努力过了,但始终得不到成功。因为这是谁都不愿面对的真相。
显然现实更加残酷,但既然我们不得不身处商业社会之中,那么不妨让励志的作品帮助我们维持一个乌托邦,保护我们脆弱的信心和希望。

《士兵突击》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但它的成功也许不仅仅是单一作品的成功,而有着更大的意义:它反映着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它代表着主旋律影视剧的新形态,它极可能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在我们市场经济蓬勃发育的背景下,一定会出现更多和时代精神相连接的影视作品,与这个时代的人们展开心灵的对话。不知道《士兵突击》是不是第一部关于商业社会的寓言,但它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5 ) 一部我认为最真实体现部队生活的电视剧

我是一个整天沉迷于书籍里的人,不爱看电影、不爱追电视剧,然而有一天,我看了一本叫《麒麟》的书,感叹于一个女作者竟然能写出一部如此生动真实的军事类书,然后去看了她的书评和一些前言等,看到她写一篇文的灵感来源于《士兵突击》,就带着好奇去看了这一部电视剧。
    先说整体,全剧没有一个女性主演,部队里看不到一个女性士兵,这才是我感觉真实的地方,不是看不起女性,我本身也是女性,只是部队里确实就是如此,女性军人一般都在医院(卫生队 )军医、通信师旅团营连主官 、政治部(处)宣传干事、技术侦查局技术干部、司令部参谋、后勤财物助理等岗位,真正出现在连队的也是专门组织的一些女子连队,所以对于刘猛写的几部电视剧实在不敢恭维,具体可以看看知乎的评价从一个比较专业的角度看待刘猛的《特种兵系列》
    再说说同样的题材《战狼》一样没少了女人,还是个一线的女性校官,这在现实中真的不太可能。
    虽然身为女性,我可能也算是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人,在过去的六十年里,中国的陆军一直算是强大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空军与海军其实并不强大,然面,现在的世界环境,陆军的强大是没有威慑力的,因为这做不到拒敌以国门之外,当中国的陆军开始出战时,那就意味着战火已经烧到我们的土地上了,所以当我看到这条微博时,深有感触4月24日中国海军节,局座为什么哭
    中国这十来年,终于在空军和海军战备上有所提升的,我们的预警机来了、我们的歼二十来了、我们的航母来了、我们成功的让歼十五航母上起降了!于是,我们发现,中国在联合国上再也不是一直投弃权票了,我们开始反对了!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再也不是小心的谴责了,而是更有力度的回应了!
    再回到《士兵突击》这个话题,前十五集,剧本真实的还原着中国陆军体质一贯的训练与管理情况,当老A出现时,也反应了中国军队尤其是特种兵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和管理的一个事实,《士兵突击》里的特种兵战术体现的是小规模团体分工配合,高技术支撑的通讯人员、能力出众的远程火力支援、实力强劲的突击手这是特种兵最小规模的团队作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有的是团队合作与相互信任。
    希望未来能有《士兵突击2》来写写中国的空军与海军发展,别让国民一直沉浸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所谓军事题材电视和电影中了,那些就是一些人为了圈钱和吸引眼球而拍摄的,并不能真正体现中国的实情,看多了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的人,是不会理解张召忠为什么会哭的这么厉害?为什么会说太憋屈了?
    国家的强大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撑,愿祖国的军事更加强大!

 6 ) 看惯了美剧的我吐血推荐的一部国剧

1、没谈主旋律,没有大段说教,台词不弱智,很好

2、前所未有的从一个士兵的成长角度讲故事,非常人性化,非常personal,在中国非常新颖,以小见大,而不是以大见小,很好

3、音乐非常不错,片头大量动态镜头剪接,很有气魄,很好

4、装备比较靠谱,很好

5、剧情尤其好,第一集留下一个悬念,最后一集揭开,不是说没有漏洞,但一个士兵从一个孬兵到步兵巅峰的整个过程,有失败有痛苦有离别有欢乐,真实,太好了。

6、几次离别,显现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更加把战友情刻画得很好,尤其是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塑造了一群军人的群像,角色不重复,个性鲜明而突出,不容易,好!

7、幽默,整个剧充满幽默笑料,张弛把握有度,看得出这个剧本水平很高,绝对国内一流,尤其好

本年度唯一一部一口气看完的连续剧,看得我都后悔没当兵去了。改变了我对于国产军事剧,甚至对于军队的看法。

PS:
不好的两点
1、剧名起的不好
2、王宝强脸上褶子太多……

 短评

在这个善恶美丑扭曲的时代里,它树立了一种男人的标杆和品位——顶天立地,泾渭分明,举重若轻,永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让我左拥袁朗,右抱史今吧!

6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喜欢得不得了

7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力荐

许三多修的那条路,给了我非常大的感触。修路,每天的活动就这么简单,可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一直坚持做下去,日积月累,它就会变得非常了不起。我也想在我的生命中成就这样一件事,非常普通的小事,坚持做下去

11分钟前
  • 小葱
  • 力荐

对俺的影响很大,很大,很大,非常大~~

15分钟前
  • 钢蹦儿
  • 力荐

最好的励志剧和偶像剧。如果你因为不热爱军旅题材或者出于单纯的逆反心理而错过它,那就太可惜了。

19分钟前
  • 乔阿酥
  • 力荐

明明是个童话,却非常残忍。明明非常残忍,却又是个童话。

22分钟前
  • souvent
  • 力荐

大陆唯一一部没有女人的电视剧。制作精良。

23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两字,牛掰片。写其他都多余,啊,我写多了。

27分钟前
  • 砚小朵™
  • 力荐

看时人人都是许三多,过后人人都不是。

31分钟前
  • 力荐

戈壁哨所是全剧极具象征性的一个场景。五班战士上演的是一场《等待戈多》的活剧。许三多修的那条路,用老马的话讲是“一个人修墙,四个人拆墙修起来的”,这让人联想起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所论述过的人生的荒诞。许三多的金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基本上是对“存在先于本质”的翻译,提炼的正是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如何在“被抛弃,被放弃”的绝境之下,重新确立人生的意义——这是该剧另外一层深意。在文艺思潮中,“现实主义”关注的是物质焦虑,多表现人与金钱/社会的矛盾,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现代主义”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多表现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寻,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危机。虽然相比起《团长》,该剧“现代主义”表达相对更淡,但这足以为《士兵突击》涂上一抹鲜艳的亮色。

32分钟前
  • 山微漾
  • 力荐

很不一样的士兵形象,没有女性角色,纯爷们的戏。喜欢高诚,他评价许三多的话一针见血: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35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班长让我不能释怀,完全不能。觉得又心疼又委屈,满脑子都是凭什么啊,凭什么是他啊。今晚看到在军事演习时,他抬头看见升上天空的信号弹,感叹说真漂亮啊,人人心里都开着花,一朵一朵的。当时心都软了,这个人怎么会这么美好认真,这么浪漫天真。春风不及他的笑,我简直要为他病了,不想治疗。

36分钟前
  • 明太鱼团子
  • 力荐

561,班长,连长!!!!!!!

37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力荐

好久没有这么痛快的哭过了。。。

41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这是我唯一从头到尾每集都看的军旅剧,真是太经典了!里面每一个人的角色都那么鲜活那么饱满,演技也是无可挑剔!特别是班长离开时的那一集,看一遍哭一次,那种士兵之间的兄弟情太感人了!这都几年了,这剧还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44分钟前
  • 天气不错
  • 力荐

十年后重看,依然感动。三多和成才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走过不同的路后都在成长。班长,伍六一,七哥,小宁,袁朗,齐妈,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活。最爱说平常心的吴哲,清秀俊朗的双学士+光电学硕士,曾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十年之后,实在不愿把他和如今的大黑牛联系在一起。

45分钟前
  • 荷清橙
  • 力荐

百看不厌的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可以说剧里许三多的成长几乎映射了王宝强的成长。有不少人是看了这部剧来选择参军的啊。

49分钟前
  • grace-xhu
  • 力荐

头一次看连续剧看的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又开怀大笑。

54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特别爷们儿的戏。除了许三多和成才,其他人都爱死了。特别爱袁朗和史今。会写一篇长评。

57分钟前
  • 福鹿
  • 力荐

看这部片子是因为舍友的强烈推荐~她特别喜欢团长!我个人最喜欢史班长,他退伍的时候,我是真的哭了……许三多的经历很励志,从村子里走出的纯朴少年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一路走来的艰辛、欢笑,还有浓浓的战友情,都深深刻在我心里~不抛弃!不放弃!!

59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