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别乡的季节

HD中字

主演:张曼玉,梁家辉,文希莲,廖峻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2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3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4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5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6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3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4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5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6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7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8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19爱在别乡的季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爱在别乡的季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红(张曼玉 饰)和丈夫南生(梁家辉 饰)本是生活在广东番禹的一对夫妻,后来在李红的努力下,终于成功申请到了去美国签证,南生则留在国内等待机会。李红到了美国后发生改变,写信告诉丈夫自己想回家。南生一直劝慰鼓励她,直至南生收到那封申请离婚的信,他一方面难以相信,另一方面也担心妻子,遂偷渡到了纽约。南生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因为偷渡者的身份更是连同学拒绝收留他。在走投无路之时,南生结识了一位有中国血统的15岁妓女Jane,暂时安顿下来的南生继续寻找妻子。南生渐渐了解了一些关于妻子在美国生活的片段,南生当初的想象一点点被颠覆,本来想帮助妻子的他也快心灰意冷了。突然一天,分别多年的两人竟然偶遇,而一切都已不再如前……恋恋海湾飘离号机器肉鸡第一季陨石恶梦不听话的女孩变身爱阿里郎2011最后曙光她的母亲刘易斯探案 第六季柳叶刀女税务官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新春特别篇明星伙伴2015吉卜赛法则蚂蚁的梦想病态领土大汉情缘之云中歌疗养院社交网络2010赤色杀机《星际穿越》中的科学德古拉2013奔跑吧!裤衩美国梦魇侦探成旭之龙城岁月八十年代的巨星宾虚1959国语夜班经理第一季百万英镑音乐会得闲饮茶柠檬初上思春期游戏乔·皮克特 第二季马达加斯加:狐猴之岛围捕入侵脑细胞2有泪尽情流萨凡纳的晨曦玻璃婚好莱坞明星宝贝姐姐的小狼友

 长篇影评

 1 ) 爱在他乡的季节

每个星期看2部电影这个习惯,坚持到现在已经 2年了。饱览了几百部精彩的影片,体验了几百个动人的故事,心中留下了无数的感动和冲动。每当眼前掠过电影中最难忘的画面,最打动人心的台词和最意犹未尽的思想时,总有一种冲动 ,想要把心中的感悟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保留下来。但是一贯庸碌懒散的性格,总是在耳边响起:算了吧,别费脑子了,所有的故事和悲喜感动就留在心里细细品味吧,于是就这样我放一次又一次过了自己,也暗淡了记忆

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叙述自己的观影感受,哪怕寥寥几句,也表示我看过,我想过,我激动过,我悲伤过,不管怎样这些都是我的感受,我要喷涌地表达,更要小心翼翼地留存,因为正是我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曲,经历的事情,终将塑造成将来的我,将来的我,心中沉淀的人生感悟和智慧也都来源于此。

张曼玉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虽然上了年纪的她不再有昔日美丽的容颜,甚至年龄使她本就不算挺拔的身材显得更加佝偻,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不得不承认她的演技是盖了帽的。在《爱在他乡的季节》,他和影帝梁家辉搭档饰演一对真心相爱的夫妻。郎才女貌,这是多么般配令人艳羡的夫妻啊,可是我又看出他们的不甘,为了能够去美国,妻子阿红申请签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他们专程从广州转战美国驻上海领事馆试试运气。为了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李红格外注重了自己的穿衣打扮,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领事馆门口,南生从李红手中接过孩子,将镜子递到妻子手中,女人拿出口红对着镜子涂了涂,接着南生将早餐——稀饭和油条递给李红,李红接过盛满稀饭的陶瓷缸子,仰起头,小心翼翼将米汤滴入口中,竭尽全力不碰到刚刚涂好口红的双唇。这个细节反映了虽然李红的服装不算华丽,但她对精致妆容、对美丽形象的追求确是在乎和精通的。

在面试官的盘问下,李红表达了想去美国学习,回国报效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强烈决心,打消了面试官对她想要移民的嫌疑和顾虑。当李红从领事馆出来,丈夫南生急切的冲上去迫不及待的追问面试的结果,这时张曼玉的表演可谓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她没有说一句话,看着丈夫,不由自主地笑了,但是笑着笑着又情不自禁地哭了,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夫妻二人奋斗多年的目标终于达成了,也许是因为太难过:为此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借了多少债……总之,张曼玉饰演的妻子虽然没说一句话,但通过她富有表情的眼神和丰富的面部动作,我已经深深体会到她在诠释一句话:悲喜交加,喜极而泣。

再说,妻子的离开,为丈夫带来了生活的重担,且不说他要独自照看襁褓中的儿子,还要偿还为出国而借的大量债务,就是夫妻分别之后生理和心理上的想念和煎熬,就令他无比痛苦和难以忍受。他是多么希望妻子能够长伴在身旁啊。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妻子也在信中表达着在美国生活的不易 ,甚至提出打退堂鼓回到国内继续从前的生活,对此,丈夫南生果断拒绝,鼓励妻子克服困难,坚强地留在美国,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我们的儿子”。是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人心中普遍有一个执念:美国就是天堂,为了能到天堂,什么都可以忍受,为了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定要咬牙坚持下来,取得身份,这样就可以迎来光明的未来……谁曾想到几十年后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穿名牌、住豪宅、在美国花天酒地的富二代,取代了当年住地下室,打黑工的大陆华人形象。哎,想想多少人放弃国内的一切跑到美国,留下来的亲戚朋友同学发小却因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动拆迁毫不费劲就变成了千万亿万富翁,正可谓人算不如天算,找谁说理去……

一年后,丈夫南生对杳无音信的妻子放心不下,通过偷渡的方式历经千难万险到了纽约,从他和朋友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一行十几人,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人,蛇头也是串通外国的黑社会,准备谋财害命。原来生活如此不易,本来想得到更好的生活,却不想搭上了性命,早知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家乡平平淡淡过此一生,好过人在异乡死于非命……

在纽约无依无靠的南生偶然间遇到了小女孩JANE,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她偷车、卖淫,对生活的残酷的理解完胜从未出过远门的南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女孩的父母采取中国家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小小年纪的6岁女孩打得离家出走。女孩讨厌自己的亲生父母,讨厌说中文,讨厌自己是中国人,就算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她也绝不回到父亲身边。我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童年伤害呀,在崇尚宣扬民主自由的美国,中国教育方式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如此落后和愚昧,也造就了女孩玩世不恭的游戏人生的态度。好在故事的结尾,女孩表示厌倦了现在这样的生活,她想要学习,想要过体面的生活,也许这样更好,她的放荡不羁使她早就参透了什么是糟糕的生活,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付出努力追逐理想,毕竟她还年轻。。。。。。

李红疯了,这样的结局太惨了,让我一时接受不了。前一天,苦苦寻妻的丈夫无意中找到了妻子,两人深情相拥,互述衷肠,时间和距离并没有将两人分开,他们依然相爱,甚至更加浓烈。原以为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美满结局,从此一家三口在美国幸福地生活。可是第二天就发生了悲剧。妻子竟然认不出同床共枕的丈夫,打扮得花枝招展出门办事——向来自大陆的老年同胞行骗。当丈夫想要唤回她的意识时,她疯也是的挣脱丈夫手臂,并用利器刺向丈夫的胸膛,一下,两下,就这样血淋淋结束自己的幸福。。。。。。。。

李红,原本想到美国镀金、淘金,成就人生,却在美国葬送了人生。

 2 ) 米奇唐老鸭边上腐烂的披萨正如腐烂的美国梦

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资源!一个没有字幕的版本...

作为一个在北美留学6年多的留学生,在对留学和移民早已习以为常的当下(我老家小区一栋10层的楼就有5家的孩子在世界各地留学的),对李红和南生在获得签证之后的欣喜若狂虽然不甚理解,但当看到他们努力讲着英语面对各种culture shock不知所措的时候,和角色们遭受的歧视链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些共鸣的。

六个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长长的队伍中李红前面的中年女性絮絮叨叨地祈祷着,从上帝到释迦摩尼都来了一遍,好笑的同时也感慨这病急乱投医一般渴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普通群众对于美国生活的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李红面试时,长长的桌子体现了她和签证官之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签证官一直讲英文,直到最后才发现他居然会讲广东话,也正映射出之前刻意营造的距离感。

2)南生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李红曾经住过的地下室,没有窗户也没有浴室,正好像新移民和穷人们没有宣泄和“自由的空气”。再看看Brooklyn和Chinatown脏乱黑暗的街头,Capitalist国家对有色人种和穷人的恶意可见一斑。联想到最近在美国和各个西方国家因为coronavirus被各种歧视和霸凌的亚裔,再想到有些亚裔一边反种族歧视一边强调"I am not Chinese",对南生这个newcomer充满嫌弃的李红的华裔sponsor,甚至精神分裂后的李红自己,倒是有点令人啼笑皆非。再看看最近的纽约时报,科科,Fking double standards and discrimination chain(这里有些跑题了)

3)南生打开李红寄存在台湾夫妇的“放着最宝贵东西”的行李箱,白色的床单下罩着的是早已腐烂生虫的几块披萨饼,小强爬过倒在披萨附近的米老鼠唐老鸭玩偶,大声嘲讽着propaganda之王Walter Disney Studio所一直致力宣传的自由民主、以李红南生为代表盲目追随的美国梦其实恶臭不堪,令人作呕。前面的影评提及的Jane一直鼓吹的自由的快乐其实是用出卖身体或者金钱就是恶臭的一种表现。Low key lighting和暗色体现出压抑,这彩色的玩偶看似令人轻松愉悦,实则暗藏更深的压抑和变态。讲到颜色,我们再来看看人物服装,Jane身上的亮色和她偷来的彩虹色的车,和一身寡淡蓝色的南生形成了对比。后期南生拉皮条的时候皮衣背后彩色的亮片也暗示了他在这浮夸的自由民主中的逐渐迷失。在Jane走后又穿回淡蓝色衬衫的南生已经找到了本来的自己准备开始新的人生篇章,却机缘巧合遇到了身着一身淡粉色睡衣的李红(这里吹一波张曼玉老师的神仙颜值,在close-up中总是美得让人窒息)。一夜的温柔缠绵,南生醒来后却看到了一身亮黄色亮绿色的李红,浓妆艳抹,满口chink chink地鄙视着说着广东话的南生。走在街上的李红高傲地抬着头,身上艳丽的颜色让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她却依然昂首阔步,仿佛这颜色能够boost她的自信一般,其中的辛酸和无奈,哎。

4)南生意乱情迷和Jane发生关系后迷迷糊糊走到一个诡异的杀马特聚会。靓丽的发色,炫酷的发型,和一脸颜料的惨败,以及迷乱的涩情现场。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因为毒品混乱的跟着音乐胡乱扭动的人们,和他们用颜料抹得惨白的脸,或是暗示着米国黑暗的地下世界,或是暗示着“自由民主”丝毫不去加以抑制的内心欲望,仿佛炼狱的恶鬼在嘲笑着以为米国就是天堂净土的南生。至于那个仿佛是亚裔的惨败面孔笑着把蛋砸向倒立女子的两腿之间,或许是导演在隐喻向恶魔出卖身体和男权涩会在自由民主的外壳下对女性的剥削...(老实说看到这里的我一脸黑人问号,这种杀马特派对没有dresscode的么...)

5)李红委身嫁于洗衣店的中老年大哥的时候,这几个老移民为了庆祝用二胡奏的唱的都是中国的国粹戏剧,反观在南生的回忆里,他和李红的婚礼上,大家听着收音机(?)合唱着婚礼进行曲,怎一个科科了得。说到音乐,在南生再次遇到李红的晚上,两人的背景音乐是郭兰英版本的《我的祖国》,第二天醒来时却听到收音机里的英文男声播报着新闻。

6)最后的最后,南生不着方法,吓得一直身处被强奸阴影里的李红一螺丝刀捅进了他的心脏。倒在一个迷你版的自由女神像下面。茫然的李红随着相机的推进逐渐走出了镜头。接着画面拉远,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雕像实在是做工粗糙,颜色也不太对。雕像后面红色墙的墙洞围在山寨雕像边上仿佛一个光圈,墙上的金色中国龙仿佛给这个不那么体面的雕像整了个光圈,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自由皿煮的光辉”了叭!再往远拉,这个墙洞的正上方飘扬着米国国旗,看来我之前说的没错,嘻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一个充满黑暗嘲讽的佳作,但是我还是有点无法理解当时对于出国的那种强烈热情,但是南生是真,的,南,也是真的又无知又无辜,李红无知也可怜,美丽的外表和学历的缺乏让她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牺牲品。正如台湾老姐姐说的,没钱,啥都没有,有的仅仅是一条命和身体,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就是地狱。李红的名字也具有匿名性,映射着那些啥也不知道就闷头冲向自由民主的,最终沦为被害者和加害者的无奈群体。

最后,看完电影促使我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学校早日停课改成线上上课,别再说什么the risk is low了,球球了:D

 3 ) 观后感

偶然刷到《爱在他乡的季节》电影解说,刚开始看到夫妻两人为了拿到签证历尽艰辛,就很好奇,但是解说电影的视频没更新完,就想着直接去把整部电影看完,没想到结局竟是这么悲惨!

那个年代的人们,觉得美国遍地都是黄金,想法设法的要拿到签证出国,殊不知去到那里又是另一番艰辛。李红在美国,没钱、没房子,只有一条命,住在无比潮湿的地下室,每天过的胆战心惊,经历的种种磨难,也是导致她后面精神分裂的原因。李红一个月给家里寄七封信,跟南生说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想回家,但丈夫却劝她,为了山山不要回家,要她坚持。殊不知,最后妻子给他寄的最后一封信却是跟他离婚。

于是南生就踏上了漫漫的寻妻之路,没有钱,只能偷渡到纽约。好不容易找到个画画的朋友,问到了李红的消息,但又因为朋友怕他连累自己得不到绿卡,半夜把他赶出家门。虽然在路边睡觉的时候被流浪汉偷走了半边鞋子,但所幸遇到了个热心女孩“珍”。在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纽约,珍确实帮了南生不少忙。后面也因为钱的原因,南生不得不去当拉皮客赚钱养活自己…但南生一直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他厌恶了这里的生活,给家里打电话说想回家,结果家里人像当初自己劝说李红那样,不让他回家,何等的讽刺啊…之后珍,想回乡下念书,她觉得南生竟然可以一个面包吃七天,那么她也可以做兼职养活自己,南生也开始找了个正经的工作好好生活…

当看到男生遇到李红的时候,我想到的最坏的结局,最多也只是李红有了其他的家庭。殊不知,李红一直在想念他和山山,还给他们织了很多的毛衣,给山山留了好多可爱的玩具。李红说自己写了好多好多的信,但都没收到丈夫的回信,刚开始还以为是家里的老人作梗,不想让李红回家…不过李红与南生终于相聚了,他们也度过了美好的一晚。但结局真的是太令人意想不到了,李红到了白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只讲英语,甚至忘了南生和山山,曾经写的信也都是被白天的自己给拦截了,并没有寄回去。南生觉得李红很奇怪,于是一路跟着她,发现她完全变了一个人,南生想要唤醒李红,李红却把他当作想要非礼她的坏人,拿出簪子刺向了她最爱的人,最后南生被刺中心脏,倒在了她的旁边,手里还拿着沾满鲜血的全家福…

果然悲剧成就了经典,是那个年代害死了他们…

 4 ) 大洋彼岸没有爱

       最近都在到处搜刮当年获奖的影片来观摩学习,先是看了金像奖的,然后去找华语电影成立最早的奖项——金马奖获奖电影,无意间发现了这部《爱在别乡的季节》,以为是类似于《秋天的童话》那样讲的是异乡爱情的故事,结果发现大错特错,而且影片要表达的内容也远不止片名里的“爱”字。
        穿着类似蓝色工作服的服装的夫妻俩,妻子李红,丈夫南生,生活条件略微简陋,体现的是80年代我国普通家庭的一个状况,其实在《省港旗兵》里边所描述的广东普通家庭基本差不多,相比于同时期香港电影里的公寓简直是天壤地别,交代的背景其实也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也是主人公命运悲剧注定的一些线索(省港旗兵是大圈仔入港打劫最后和皇家警察激战,与本片同样写实但是关注的人群不同)。关于在80年代要去美国的困难程度,其实在《中国合伙人》里边就有侧面表现,除了英语要好,有经济保证之外大使馆还会关注你到美国的目的,显然80年代的中美差异之大,很多人借一些借口得到签证就会在那边“黑”下来并等待时机得到“大赦”(本片中一个香港偷渡来的纽约的女子是李红的同学,也可能是老师说自己也是没有身份只能等待“大赦”结合她所在的学校环境应该属实),因而开头所描述的夫妻二人大老远跑来上海办签证很困难,又提到了之前在广州办签证多次失败,讲明李红最后去到纽约实在是历尽千辛万苦,然而苦难才刚刚开始。
       刚开始一个月有七封信,后来渐渐失去了联络,而南生收到的最后一封信竟然是妻子要求和他离婚!这个年代,离婚对于他根本就是晴空霹雳!他出差去巴拿马的时候便以去墨西哥旅游为名从美国南部边境偷渡进入美国,这种执着和坚持看似不可思议其实都是那辈人普遍具有的品质,也可以说是一种执念,他相信这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找到答案,然而这一路同样是苦难无数。
       影片用丈夫的行动为主线,沿途根据线索逐渐去寻找失踪的妻子,同时影片利用配角们的回忆描述出妻子在美国的各种艰辛或者是改变,达到一种触景生情的效果。首先是南生的画家老同学热切接待了南生,听说了南生从墨西哥走入美国本土“十五个人,四个被抓,一个去了别的城市,自己到了纽约,剩下九个死了”的遭遇,画家十分沉重,当即答应南生可以吃住全归他直到找到李红。入夜之时他看着入睡的南生狠狠的抽烟,最后大抵是对自己的冲动而后悔,居然大半夜把南生推出了公寓,说:“自己也要吃饭撒尿,对不起”,结果南生只能睡大街,还被流浪汉偷了鞋。
       邂逅了一个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女孩,看打扮就知道是当年纽约的不良少年,关于纽约8090年代的华人帮会可以看去年刘伟强新作《青龙复仇》,讲的就是当年华人帮派和一些关于非法移民的命运的故事。这个女孩10岁吃避孕药,14岁堕胎,还对南生强调了abortion(堕胎),u know?一口标准美式英语和发音根本不准的广东话听得实在压力(我下的是无字幕版),以及她根本不识汉字,和南生相遇时可以说是鸡同鸭讲,虽然都是广东话但是由于思想不同根本无法沟通,她不理解什么叫文革,却听得懂revolution,似懂非懂,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竟然还用肉体得到的收入给南生提供开销,那时的南生已经经历了钱财耗尽,而一路寻找妻子无果的困境,开始穿上牛仔裤皮夹克融入那种放荡的社会角落,最终在一群光怪陆离奇装异服的社会废物狂欢中晕倒........
       最后,那个15岁的ABC女孩Jane决定回乡下继续读书,还调侃南生说虽然很无聊但是我还是想回去读书,做个part time job应该没问题,你都能一块面包吃七天,我也行的(刚开始南生初到美国可谓省到了极致,背后是深深地无奈)。而南生也决定好好在这个城市先生活下来,剧情开始进入大转折和高潮。
       南生送货居然重遇了自己的妻子李红!夫妻二人似乎能够重回国内那种亲密无间的状态,尽管双方历尽千辛万苦,流着热泪抱在一起时,背景音乐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简直是无比的悲怆和压抑,李红遗憾自己遗失的大箱子里有送给南生的西装还有给孩子的衣服,其实南生早就拿到了那个箱子,还被里边发霉而爬满虫子的披萨而恶心到吐以至于晕倒后看见Jane送来的东西都不敢吃。李红的反应只是害怕,只是还在一直紧张之中,我以为一切都会变好,然而一切朝着失控的方向而去。
      在最开始时候画家老同学回忆自己在画展上见过李红,影片中表现的是一个衣着光鲜的时尚女性,而且根本不说广东话一个劲的说英语,此时的李红我认为早已经是变了样子,换句话说是最后的阶段;而在中餐馆夫妇回忆的李红则是差点被黑人街仔强奸而且生活在地下室及其困顿的阶段的李红;洗衣店老板回忆的李红则是从中餐馆辞工后(也可能还在台湾人开的中餐馆里工作)的李红,希望能够通过和那个上了年纪的洗衣店华人老板结婚而拿到绿卡,结果是她的护照上写着已婚,最后希望落空(和开头南生收到妻子要求离婚的信对应)。期间台湾夫妇和南生一些对话也是很反应的当时的环境,比如黑人区的治安夜晚得拿着枪上街,还有什么现在的台湾人过来都不洗碗了,都来搞金融云云,突出一代代华人的差异。还有就是保荐李红来美的一个上海的远方亲戚用上海话说:”这是人家的国家!“让南生不知所措。整部电影可以说从不同的华人嘴里说出不同的话,把一整个华人眼里的美国描述地无比真实。上海人,台湾人,广东人,香港人还有ABC,不同的来历不同的阶层(那个上海人49以前就来美,生活条件相当好,住在长岛富人区(《秋天的童话》里Jennifer去长岛的一个华人家里当家教,也是有钱人);香港女是偷渡过来的;台湾夫妇则是有了一些积蓄开中餐馆,等待着攒够钱搬到治安好的地方;李红则是申请过来学习的,一开始在语言学校学习后来则变成到华人区做老人生意的类似经纪的职业)。
       南生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妻子坐在梳妆台前化妆,对他的早安态度非常恶劣,他简直是大惊失色,妻子满口英语的咒骂他并急着出门,他提着裤子追出门去却被绊倒,还把柜子上的东西搞掉了,那些写着”中国 广东省 番禹“的信其实都是李红没有寄出去的信!然而她却声称自己寄了那么多信南生都没收到!还怀疑是不是有人偷偷藏起来了!(这个桥段在去年彭浩翔的《人间小团圆》里杨千嬅说自己烧给死去妈妈的包裹居然都被拒收了,结果是自己抑郁过度自己给自己的包裹盖的章,所以我认为此处李红已经精神分裂,白天就是一副美国上流社会人的样子,夜晚却无比害怕无比脆弱)。南生一路追到华人区公园拉着李红说自己是她的丈夫并要重头来过,结果先是被刺伤,接着强吻自己的妻子被刺穿心脏最后死在了彰显自由主义的雕像之下,菊花被雨水打残,疯癫的李红拿着死去南生身边的相片开始发呆.......令人揪心而又无比唏嘘的结局用两人的还在广东的年幼的孩子在巷子里兀自玩耍的情景结束。

有人说结局有些不解,我觉得还好,李红精神分裂误杀了南生其实并不出奇,片中她险些被黑人拉到草丛里强奸,受到惊吓的她还不敢报警因为自己没有身份(估计是签证早已过期),去差馆肯定被遣送回国。李红来到美国后想回国却被身处国内的南生劝阻,只身寻妻未果的南生打电话归家希望回去却被自己的父母劝阻,多么的可笑和讽刺,回家其实哪要那么多理由?但是家中的人认为大洋彼岸满是黄金,还回来做什么!?南生此时终于体会到了妻子的心酸,然而一切已经太迟。台湾妇女数落南生:”你还有脸找你老婆?把她一个女人送来美国,就一条命,什么都没有!“南生无言以对。

       家辉哥凭借该片拿到了1991年台湾金马奖影帝,实至名归。家辉穿着80年代那些白衬衫简直是高度还原了那时候的教师(我看过父辈那个年代的许多照片),再加上他初到纽约那种迷茫,苦寻无果的无奈和彷徨,最后再一次被自己心爱的人所伤致死,这一切的悲剧被他演绎得非常出彩。从1984的《垂帘听政》成为金像奖最年轻影帝后被台湾文化局封杀了好多年,无论在台还是在港都受到打压或是雪藏,甚至只能跟人做点小生意,七年后的金马影帝可谓是突破阻碍为自己正名,好的演员总会发光。

最后推荐一本描述当代纽约华人实录的书作为参考——《飘在纽约》。

 5 ) 爱在他乡的季节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一条大河波浪宽……

 6 ) 怎么上传截图啊?

我就是想上传一些截图分享给大家

其实现在城市集中化

人们在大城市体面的工作

拿着高薪

享受着高消费

鼓吹者各种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只不过是是消费主义的洗脑

但是如果不在大城市

回到小县城

就连就业都很困难

让我们反思?

为什么不让gj反思

发一篇内容

为什么还嫌弃我写得太短了

好山好水好地方

一条大河波浪宽吗?

 短评

三十前的张曼玉适合梁家辉 三十后的张曼玉适合梁朝伟

5分钟前
  • 東郷柏
  • 还行

除了片名 一丝温暖都不给

6分钟前
  • llxx8023
  • 力荐

丈夫对想归国的妻子说不要回来 父母对想归国的儿子说不要回来 不离不弃的床垫 大大小小的毛衣 洒着鲜血的红色本本 文革时期的盖口杯 多带感的某种政治讽刺意寓 只有这样的良心导演才配得上观众口袋里的银子 PS:梁家辉多种因素导致拍N多烂片 依旧掩盖不了他神演技 对角色吃透度太深

10分钟前
  • 骑猪_追奔驰、
  • 力荐

展示残酷不遗余力,角色憋屈长久的情绪在最后时刻导致失控。

15分钟前
  • 阿喆_Aloysha
  • 还行

结尾大悲,有着时代潮流中命运的无奈感。摄影不错,贯串的台语歌烘托主题大亮。两位男女主演在本片的演技实在是太棒!细看他两在楼道偶遇的情景,梁家辉的回眸,先是惊讶、然后愤怒夹杂一点的感动,再回来不信和心底的排斥,这一串的心理体现,真厉害啊!8

1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梁家辉的表演逼真得我不敢看。

23分钟前
  • 弥岛
  • 推荐

喜欢,感同身受。虽然由于时代的设定,难免有地方过于直白,但老一代移民这种“宁可在美国洗盘子,冒着被抢被杀的危险住在混乱的街道,也比回家好,那里没有自由、隔墙有耳”的状态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怕是永远忘不了梁家辉在哥伦布公园女神像下倒在血泊里的场景。张曼玉真是华语哭戏第一人,牛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前面的铺陈叙事都很不错,可惜后面有些夸张过火,甚至令人无语了...梁家辉演的不错~

32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没钱就不要移民了,实在太惨了。。那个莫名其妙的闽南语民谣时不时唱两句,有点扣分,主角明明都是广东人,唱什么闽南语??

35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哎~ 看到那个画家想起了《八十年代访谈录》里的阿城,忍不住想当年小舅母一个人去美国念书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小时候对于小舅母的记忆就是每个周日下午可以吃着她做的冰冻啫喱看唐老鸭~

3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革命之后的幽灵,所以他们必定在夜晚交欢,在早晨别离,对于彼此都是狂人与鬼魂。当然有幼稚粗略的政治幻想,但梁家辉乘坐偷来的跑车与雏妓一起搜寻旧日爱人的生活碎片,遭遇两相映衬的狂欢节都很有趣。他们的他乡生活其实都已经变好,但爱还被捆绑在幽暗与恐惧中。我很喜欢这种鬼气。

43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好在有个悬念一直撑着整个故事,揭开谜团的同时就把种种处境说透了。遗憾就是用力过度,最后竟然倒在女神像下,有点太过了。《我的祖国》这个歌用得恰到好处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香港影人的大陆想象,浅尝辄止。红歌红太阳红皮书连同红色年代,罗方夫妇隔岸观海,仅停留在符号层面,带着主观的暴烈。二十年后北上,不知道年末的新作,这份功课有没有进步。

5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故乡的《爱在别乡的季节》里是一种藕断丝连的状态。按照罗卓瑶方令正这对CP的理解,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失联和割裂的原因显然是一场浩浩荡荡令人心碎的颜色革命。在这个语境下,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生存处境完全一样。女主角从一场浩劫里逃到另一场浩劫里,可被理解成作者视点的男主角显然是以历史幸存者的身份和重访历史的姿态,在这条不知通往何处的大河里作着一种搜寻工作。在异乡人抑或新移民的指引和推动下,他最终看到了一种狂热而混乱的文化景观。对于这个传统的中国男人来说,那个崇拜男性阳具的世界令他感到惊恐和不适。直到他完全从那种梦幻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他才真正跟过去建立了联系。然而这对夫妻也完全明白,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于是便把故乡描绘成了一个似有还无的梦。信则有,不信则无。毕竟,人生就像一场虚实交织真假难辨的戏。

57分钟前
  • Muto
  • 推荐

看开头实在是不错,后来越来越狗血,想表达的意思太赤裸裸了,缺乏含蓄,不过演员很不错。

58分钟前
  • 吉野君
  • 推荐

论相比梁朝伟,为什么我更喜欢梁家辉

1小时前
  • Kuit
  • 推荐

个人感觉对当年状况没有亲身经历只有耳闻的导演和编剧还非要拍主角是大陆身份的电影挺尴尬的——甜蜜蜜就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描写而且故事好可以免责。本片另一个问题是随时随地都在插叙,像在读一本脚注很多的书,注意力常常被打断。整体来说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反而哪个都没讲清楚。看了两个版本,粤语版画质不高,国语版张曼玉的配音非常难听,尤其最后一场简直让人耳朵受罪。ps:让梁家辉和张曼玉在“一条大河波浪宽”的音乐里演吻戏,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观众

1小时前
  • 蓝色薄荷
  • 较差

香港人埋汰大陆人,自以为的深刻罢了,并没有埋汰到点子上去,如果能更好的理解求生和生活,可能才能真的拍好这样的题材。在香港人眼中,大陆人有卑微木讷的情感,市侩的内心,苟活的贪婪灵魂,这些人仿佛为了赚钱可以低贱到令人发指。我出生在鸭绿江上游,与朝鲜一江之隔,有时候我们看朝鲜人也觉得可怜的不行。但我们从小到大都能见到江对岸的孩子戏水玩闹,大人说说笑笑。他们真的苦,有时候饭都没得吃,但真的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没有灵魂,那样僵直呆傻愁苦。他们的快乐反倒更简单,你如果过度同情过度解读,就显得蠢了,与想象皇帝是用金锄头一样的愚蠢

1小时前
  • 九段
  • 还行

从电影的英文片名就可见调性,时代洪流下被身份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悲惨故事,应该是罗卓瑶导演执导水平最高的华语片,处处见抨击,面面是讽刺,三个人物的代表性和象征性都很强,梁家辉的影帝实至名归。

1小时前
  • 亲切的昊子
  • 推荐

一边是文化大革命,一边是布鲁克林,残酷的世界把导演逼疯掉了,最后二十分钟粗暴无聊的影(秀)射(逗)多少浪费了梁家辉出色的演技

1小时前
  • lakeblu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