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已完结

主演:唐国强,鲍国安,孙彦军,陆树铭,李靖飞,洪宇宙,吴晓东,魏宗万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4

 剧照

三国演义 剧照 NO.1三国演义 剧照 NO.2三国演义 剧照 NO.3三国演义 剧照 NO.4三国演义 剧照 NO.5三国演义 剧照 NO.6三国演义 剧照 NO.13三国演义 剧照 NO.14三国演义 剧照 NO.15三国演义 剧照 NO.16三国演义 剧照 NO.17三国演义 剧照 NO.18三国演义 剧照 NO.19三国演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三国演义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美国恐怖故事:邪教 第七季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二季老笠扶桑有狐乔布斯郭富山Centauro:暗夜骑士信奉者谋杀犯泰若星球为了这一片净土信仰2022大清神捕爱情故事2009窗边女孩眼中对街的屋中女子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二季流星侠世纪末2019足球尤物老师·好遍地狼烟我的心里住着一只猫阴羚西游番外篇笨妖怪猫猫逃走了小偷家伙, 小偷骗子教会极工夫道米泽守鉴定的事件簿芝加哥警署第四季爱·缠·杀:谁是恐怖情人湖山盟无刺的玫瑰生存主义者狼烟甘地传英语封神榜之凤鸣岐山神奇动物在哪里山水驿栈神秘匹兹堡绿巨人浩克(国语版)呼吸2014祖母的生日我们是你的朋友钓鱼迷三平伴郎团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

 长篇影评

 1 ) 文化需要传扬

学生时代最爱看的一部历史剧了,上学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把历史书和政治书都拍成电视剧的话,我们是不是都能学好政治历史啊。 事实不然,现在很多的翻拍都有串改历史的嫌疑,很多电视剧或电影都不符合历史,或者选取的题材都偏向写野史。串改历史容易误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可以写的也很多,不明白现在为什么总是喜欢把史诗剧拍成宫斗剧,唐宋元文化鼎盛,不去拍那时的文化和历史地位,总喜欢写杨贵妃。明清时代开始没落被欺压,不去描述历史和社会现象,总喜欢拍后宫争斗。抗日战争片也是情节不尊重事实,乱拍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现象,比如手撕鬼子😂😂😂😂

喜欢三国演义是因为尊重历史,演员都是资深戏骨,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物的把握和刻画,都很符合书中看到的。很多经典桥段都和历史书上写的一样,也是有助学习的。希望中国多拍一些符合历史的电视剧,引导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少拍一些霸道总裁谈恋爱的戏。

历史文化不可遗忘,需要发扬,老祖宗的文化希望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被遗弃。关注历史文化从青少年抓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 )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审美是会变化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三国,对尊刘贬曹的思路并没有什么认识,因此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的智慧,刘关张的义气,等等。最近重看三国,却爱上了当年只觉得气量狭窄的周瑜。


这段似醉非醉的舞剑,当真是风流倜傥啊!虽然到现在依然不觉得周瑜的脸帅,但这气度这风姿,真的是拜服。还下载了这首《丈夫歌》,听的时候被朋友看到还遭到了强烈的吐槽,说为什么会听这种类型的歌……

罗贯中《丈夫歌》: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业成。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舞霜锋。

剧中插曲: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这气度这胸襟,实在是令人心向往之。

也曾经瞄过几眼新三国,实在是看不下去,应该不仅仅是时代滤镜的原因吧……

 3 ) 鸡肋杨修

以前上中学时学过杨修的故事,当时总结的中心思想是曹操妒嫉贤才。诚然,曹操一生,“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冤杀过不少好人。杨修被杀,若归结为曹操忌讳昔日对手袁氏后人,或者是杨修离间曹植兄弟倒可以理解,说曹操嫉贤妒能,倒是冤枉了曹操。杨修之才,实不可取。他这人不要说诸葛亮郭嘉,连张昭都不如。最后大祸临头,也大多属引火烧身。

杨修此人十分机灵,曹操在门上写一“活”,杨修便悟出这是“阔”意,主动将门改建。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一合酥”,杨修便说这是“一人一口酥”,并未经许可,和曹植等分而食之。曹操对此固然口头上赞赏,心中实不悦。

首先,曹操用人,不管怎么爱才,终归是要才为其所用,他不喜欢你反过来将他看透。你把他看透,那就是死路一条。你要按他的游戏规则来办事,而不是他按你的游戏规则办事。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一大悲哀。但是遇到好的时代,知识分子可以选择,在体制之内,读取功名,让自己的才能为国所用,效力于庙堂之上。你要是觉得折扣太多,或是主公失德,辅佐不过是一助纣为虐,那不如归隐江湖,闲云野鹤,让你的才华芜芜杂杂放诸四野,长到哪里算哪里,这样也是畅快豁达之人生。

杨修聪明一世,却在这里犯上了糊涂。他有些才华,但显露的都不是个地方,都用在了“一人一口酥”、“绝妙好辞”这些雕虫小技上,不能像诸葛亮那样雄才大略建功立业。

杨修最后是因妄自揣测“鸡肋”一词的意义,说曹操是要退兵,结果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之罪杀死,其实他没有想到,他的才华如果只是用来揣测曹操用心,无疑对曹操毫无用处。杨修可能不曾想到, 他自己就是一根鸡肋。当过大小领导的人都知道,下属有时候在你面前抖机灵,说出来的那些话你并非不知道,只是出于种种限制,某些事情不好办不好改而已。非不知也,乃不为也。这时候下属在面前显露自己的聪明,只会招致反感。就你聪明,这种事还要你来说?英文骂那种抖机灵的人叫:Smart ass! 直译为:聪明的笨驴,或曰聪明的屁股。杨修非但做了这个聪明的笨驴,妄测圣意,继而代行领导旨意,请大家一人一口,品尝酥糖。

杨修的职位是“主簿”。这是个很尴尬的职位,相当于秘书,但纯粹是文字秘书。我怀疑杨修有危机感,他力图显露身手,得曹操重用,可惜曹操更欣赏郭奉孝这样能帮他打胜战的谋士。

人活着有各种各样的使命,谋士也是一个。想做一个谋士,得出谋划策,兴国安邦。出谋划策有时候必须提出领导不曾想到的地方,而不是为了结其欢心而提出他能想到的地方。从这方面看,杨修是个蠢才。

这样的蠢才如今比比皆是。我亲耳听咨询业内人士说过:“你得揣测对方领导的想法,然后你顺着出主意便是。”今日的“主簿”亦即领导秘书们,津津乐道于自己如何能揣测领导意图,领导嘴还没有张,屁股还没有挪动,就按照领导的意思,把一切都安排妥贴了。奇怪的是,而今杨修未必失势。时代已经不同,领导已经不必像曹操那样,去给自己打江山了。

 4 ) 诸葛亮的眼泪

小时候是看不懂三国的。会咿咿呀呀跟着电视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是不晓得什么叫浪花淘尽英雄。倒是知道有诸葛亮这么个人物,语文书里有他的《出师表》,诘屈聱牙,甚是难懂,还偏要全篇背诵。放过孔明灯,会飞的白纸糊的灯笼。知道兰溪有诸葛八卦村,据说住着诸葛亮的后人。
后来渐渐大了,老了,身边有人死了,终于看懂了。或者自以为是看懂。懂了以后便知道,看不懂是幸,看懂了是悲。看懂,就再也不能假装自己是孩童。
我以为红楼、水浒、三国实则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聚而后散,得而复失,喜然后哭。花开花谢,春秋几度。红颜凋零,英雄末路。
老三国百看不厌。相较于后来的片子,老三国的哭戏特别多。演刘备的孙彦军在访谈里说,导演要求的哭有好几种:有嚎啕大哭,有默默不出声的流泪,有哽咽而泣不成声,有泪含在眼中而不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孙彦军所指的虽然是刘备之哭,放在旁人身上却也合适。我猜明清之际尚不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说,故小说里的英雄好汉都掉眼泪。三国里的哭,大约不比红楼里的少。因都是至情至性之人。
诸葛亮哭的也许不比刘备的少,只是委婉些,音量小些。诸葛出场的那一出,隆中对罢,刘备请孔明出山,孔明坚辞不就,回身欲走。刘备伏首而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孔明回身,见刘备伏于地,泪沾袍袖,衣襟尽湿。那是书中不曾有的一幕:只见孔明双眼噙泪,亦仆地回拜,说愿效犬马之劳。
哭周瑜的那一出真可谓撕心裂肺。莫说是电视里的吴国将士,便是电视外事不关己的我亦不能不感动。早先以为,诸葛亮既然这么兴高采烈地气死周瑜,哭他必然是假哭。岂知不然。我记得那一出戏,孔明在灵堂中放声大哭,后又拿头一下一下撞周瑜的棺材,哭嚎得声厮力竭,直哭至双眼俱红。这又是书里不曾有的场景。初时只道演过了,反觉有些做作。其实不过。自古英雄惜英雄,何况又是一般的壮志未酬。其实算起来,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展身手、最有看头的桥段,都需有个能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在青年时是周瑜,在暮年时则是司马懿。比智时固然毫不留情,一旦阴阳暌隔,知道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岂不痛惜!
诸葛亮不是没有假哭。东吴派诸葛亮之兄诸葛谨赴川问刘备讨荆州时,孔明一面授意刘备假意答允,一面又协同其兄向刘备哭诉兄长家小被东吴拘禁,竟也哭得双眼通红(唐国强当真十分入戏)。看了不禁令人莞尔。
刘备称帝后,蜀国毕竟胜小败多。白帝托孤,刘备对孔明说:太子能辅则辅之,不能辅,卿当自立。孔明闻言,大惊失色,泣涕涟涟,当即跪倒以头抢地,直磕至额头见血。刘备执其手,两人相对,泪俱不能止。
作出师表的那一集,诸葛亮向小皇帝进言出师北伐。孔明跪于案下陈述衷情,一一呈明北伐利害,字字发自肺腑;小皇帝闻若未闻,兀自与小太监嬉戏。孔明再叩首,言魏贼不灭,将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不敢有负先帝临终之重托。小皇帝只说:“改日再议。”说罢令退朝。孔明喊了一声“陛下”。小皇帝已追随小太监去斗鸡了。群臣顷刻尽退,独留孔明一个仍跪在堂上,两只眼里尽是泪水晶莹。最后他颤巍巍地从地上站起。
刘备生的好儿子,真是对诸葛亮最大的嘲讽。然而也许这又是天意。一个没出息的主子,成全一代贤相最大的忠诚。
及至失街亭,马谡走向刑场,孔明伏案失声痛哭。后再思北伐,不想噩耗又至,子龙老死。孔明跌坐于席,泪溢前襟。面色越发的枯黄,鬓角越发的苍苍。六出祁山前,面对朝廷诸多反对,孔明力排众议,含泪陈明己志。孔明在刘备灵前告祭,声泪俱下,眼见血丝。其后召将整兵待发,又报大将关兴病亡。羽扇扑腾一下跌进尘埃。最后的最后,秋风五丈原。孔明仰天时已没有叹息。“克复中原”的大旗在黄尘漫漫中翻滚。最后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
初出茅庐时的诸葛,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何等的英姿疯爽。火烧新野,三气周瑜,何等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温文尔雅,进退皆气度从容。呼风得风,唤雨得雨,攻城如探囊取物,平定天下似只在翻掌之间。十数年南征北战,功败垂成。当年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竟也沦落至斯。面色土灰,意气不再。风灯残烛,几多无奈。活到最后,有心拼命,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年一道起事的英雄一个接一个离世。
我一向以为早死干净。林黛玉要比宝玉、宝钗、凤姐他们有幸——因早死。早些死了,自己便可少流眼泪,叫他人去伤悲。以是理推之,关公比他大哥和三弟来得幸运,周瑜要比诸葛亮幸运:周瑜死的时候东吴势盛,纵有伤痛,无非是顾惜娇妻弱子;诸葛亮则不然,他死时是秋风五丈原,穷途末路,桑榆晚景——一点希望都没给人留下。伴随他的死,英雄的时代终结。看到诸葛亮死,三国也算完了。当年群雄,至蜀国出师北伐时已所剩无几,只剩孔明一个勉力维系。我能想象那种孤独。周瑜死了,诸葛亮来哭;庞统死了,诸葛亮来哭;刘备死了,诸葛亮哭;子龙死了,诸葛亮来哭;末了轮到诸葛亮死,还剩哪个英雄来哭?陶潜自作挽诗,假想自己死后一家老小在灵前为哭他。诸葛亮这么聪明,是不是早算到了自己的结局?
原来诸葛亮跟贾宝玉是一样人物。一个人站在那里,身遭世移时变,草木枯荣几度,东海三为桑田。故交零落,知音断绝,更无一人知己。彼时有多风光,此刻便有多落寞;彼时越是风流倜傥,此刻便越发形销骨立。一不留神,当了历史的见证。
林黛玉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信了她的话:有聚就有散,既然要散,不如不聚;有开就有谢,既然要谢,不如不开;有生就有死,既然要死,不如不活。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看透。然而人还是要聚,花还是会开,日子总是会继续。相较起来,像张爱玲那样看透反倒是好的:人聚时她便板着脸冷着眼睛,人散尽她大概也无所谓寂寞冷清。
最后我确认使我真正动容的,是那种向死而生,向散而聚的勇气,那种逆天而行的执意,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诚。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全在乎此。千古之后,有人为尔动情洒泪依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红楼》《三国》的演员,演完以后往往因为起点太高,再难超越前作。唐国强自然不是单靠《三国演义》出名的。然而我总觉得,两百年后若还有人记得唐国强,必是因为诸葛亮。

 5 )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26年之后再品《三国演义》配乐

“刘关张”与作曲家谷建芬 李一丁 词作家王健

一直以来常有这样的念头,总想抽点时间简要地分析分析老版四大名著的配乐。这四部电视剧之所以深入人心,和其中音乐的经典程度亦密不可分。这批作品创作水准之高、思想境界之高、作曲技术之高、歌曲传唱度之广、与原作意境之契合,无论在当年还是在现在一众影视剧配乐中都算得上非常罕见。每每在观看时,总是不自觉地就被或古朴风雅或恢弘凝重或幽默风趣或豪气万丈的配乐吸引,有时浓墨挥毫有时传神点睛。电视剧《三国演义》更是以三国历史的风云诡谲气象万千、以84集总耗资1亿7千万元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成为亿万观众心目中的老四大成品质量之首。对于这样的一部史诗级巨作,横贯东汉末至三国的八十余年历时,加之又是以今人写古人的音乐,而汉代音乐可供借鉴的资料仅剩散落古籍中的叙述,既无乐谱又无音响,其配乐部分的创作难度以及所要求的风格之严苛可想而知。

需要在此说明,我并没有能力分析电视剧中的所有配乐,也实在找不来总谱加以对照,这篇小文只是在观看过程中借助听辨发现的一些配乐中的奇特有趣之处(基本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虽然看起来多是在细微处琢磨思考,然而正是在这些细节层面反映了作曲家们深刻而准确的理解能力和罕见的艺术才思。

(一)

央视《三国演义》的配乐部分实际由三位作曲家合作完成,谷建芬、李一丁、王宪,前两位是女性,最后一位是男性,如果没有仔细看过各集片头,这后二位的存在很可能会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好像并没有听过似的,其实这两位才是整部电视剧配乐的中流砥柱。片头片尾曲以及主要人物的角色歌均由谷建芬创作,以上歌曲的旋律部分都出自她的手笔。这是一位世所罕见的旋律天才(其实老四大的作曲家们都是一等一的旋律天才)。在写三国配乐之前,谷先生就因创作歌曲成名,她的通俗歌曲儿童歌曲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她笔下的旋律起承转合仿佛天成,找不到一个多余的音符,宛如心底之音汩汩流淌,闻其乐如轻风拂面自然清新,颇有“天然去雕饰”之感,也是因为她的旋律天赋,让她仅凭一首《临江仙》便于数位男作曲家中脱颖而出,被王扶林导演相中。令人惊讶的是,除了她作为一位女性可以写得比男性作曲家更豪气恢弘,更是她这样一位之前只创作过风格轻松明快的通俗歌曲作曲家,居然能为三国电视剧写出这样一套古朴典雅又回肠荡气的旋律,这样的音乐风格对于她来说应该几乎是首次尝试,可塑性实在极强。

谷先生创作的这14首歌曲风格各异(片头片尾曲两首及角色歌十三首,但“张飞之歌”未被采用),其中一些配乐有极个别地方在旋法的安排上如音型、尾句收束等显得旋律略有近似或套化的迹象(因而我也见过有人觉得有些曲子之间“有点像”),除了最后没有选入的张飞之歌——这首也相对最不出彩,但电视剧没有采用的主要原因是导演觉得长坂坡一场前面刚唱过赵云之歌,两首角色歌连唱显得歌曲太多——总体而言瑜百瑕一,这是一套水平很整齐的精彩音乐,旋律优美合乎平仄,尤以片头曲《临江仙》、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这一拜》、《有为歌/卧龙吟》等为最佳,后三首包括剧中的大部分歌曲是带有古典气质的通俗作品,所以演唱风格也相应选择了通俗唱法,《临江仙》则运用美声唱法,调式选择上使用了加入变宫即7音的六声羽调式,这是民族五声调式的延续,确是古香古色又兼具一定现代气息。当年就有批评的声音认为《临江仙》选用美声唱法实在太过阳春白雪不接地气,甚至批评它“脱离群众”,没有声乐基础的人只能哼唱但又唱不好。这样的批评不说全没道理也是偏颇甚多的,一部历史剧如全部选择通俗唱法既显得风格单一又缺乏正剧的历史感,适当加入几首美声歌曲完全没有问题。应在此提及的是,《临江仙》《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拜》等作品的配器实际均是由李一丁完成的,我们现在听到的片中那些大气磅礴、恢弘瑰丽的背景音乐(包括主题曲、角色歌的变奏,或者像甘露寺刘备娶亲、诸葛亮七纵七擒等这些最为经典的原创音乐),全部出自李一丁和王宪之手。李一丁负责前40集的纯音乐写作,王宪负责后40集,在配器思路上经过二人的交流协商,保证了所用乐器的一致和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因此可以说,三国的音乐创作是三位作曲家的通力协作,互不可缺。李一丁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王宪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二位都是科班出身。王宪在三位作曲家中年纪最小,创作三国配乐时年纪不到四十,之前已为电视剧《末代皇帝》写过配乐,李一丁不到五十,也已为不少影视作品创作过音乐,她在前几年已经去世了,非常可惜。

作曲家李一丁、谷建芬、王宪

(二)

李一丁、王宪二位作曲家在整部电视剧中究竟写了多少配乐,我并没有查过数(在b站一个配乐汇总里显示全剧的配乐至少有200段,如此数量亦可得见作者们所耗精力之巨),然而他们的配器风格之多元、配器思路之活跃令人惊叹不已。二位作曲家都认为写作三国配乐,应求神似而非形似,需把握汉末三国不同于唐、清等时代的歌舞升平富丽堂皇或宫帏争斗末世堪哀,而更多应将英雄人物“大惊大喜,大疑大决,大急大慰”的豪迈之气壮志难酬融入古朴凝重的气韵,以描绘恢弘磅礴厚重绵长的历史感。无论琴歌、舞曲、宴乐,抑或清唱小调、战场鼓乐,均依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逐一创作,歌舞宴乐亦可按舞蹈编排为《铜雀伎》《盘鼓舞》《白纻舞》《踏歌舞》《羽笛舞》《蜀宫人舞》《刀牌舞》等包含汉代雅乐俗乐的乐舞艺术,均需整体风格划一但局部多有不同。

李、王二位作曲家在全剧整套配乐的配器选择上仍是以管弦乐队为主,民乐为辅,表现民族气韵主要依靠琴、筝、箫、埙、笙、笛等弹拨与吹管乐器,辅以古香古色用以表现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的编钟编磬,同时加入后来传入的西域乐器如琵琶、管子/筚篥等,打击乐部分则多用锣、鼓、钟、铜铃、扁鼓等。从现在各地汉画像石中的民间鼓吹乐,可以发现其主要乐器也大致有吹奏乐器排箫、笙、竽、笳、角和打击乐器鼓、铙等,汉代的鼓吹乐不仅多运用与宫廷,民间也广泛使用,因此作曲家们的创作思路和配器选用是完全正确的,既谨慎考究又灵动且不拘泥。另外,两位作曲家还模仿了各地区音乐风格的不同,如蜀乐(刘备宴请张松的席间奏乐,也包括刘禅被解送洛阳在司马昭设宴款待之时,要求为刘禅跳“蜀舞”以讥讽其此间乐不思蜀的鸵鸟心态,配乐也正是这一段蜀乐)、吴乐(子夜四时歌等),包括南蛮之地带有异域色彩的音乐等,从调式旋律及配器选择上也可以听出明显不同,如《子夜四时歌》虽然由管弦乐队主奏(弦乐队拨奏),但击打节拍以钟、磬点缀,中间叠入箫声,同时该作是完全的五声调式作品(羽调),因而以种种方式模拟江南典雅清秀的丝竹音乐又富宫廷气息,雅俗兼具,非常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吴地音乐风貌;蜀乐一段的配乐是宴乐中的典范,音律中正和平、纯正典雅,乐器以笙、笛、筝、鼓、编钟为主,以弦乐队若隐若现地衬底,选用了七声调式(不过因为电视剧里的配乐多是渐进渐消式的,无法听到准确的首尾落音,只能大致判断是七声清乐商调式或雅乐羽调式),竽在汉代乐队中是主奏乐器之一,汉代乐俑和石刻画像中也多有吹竽的图象,同时竽/笙/排笙亦为西南地区乐器代表,因而选用竽/笙(包括笛)为蜀乐一段的主要乐器是准确恰当又神形兼备的选择。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贯穿全剧最重要的主题素材之一,同时各位主角的角色歌也是数次变奏,主题曲(以及《有为歌》)的变奏几乎达到俯仰皆是的程度。如,三顾茅庐前刘备占卜以择吉日之时,《临江仙》主题曲以弦乐为背景以琵琶奏出主题;曹操东临碣石极目远眺以观沧海时,先以竖琴演奏引子音型随后以弦乐队为主,点缀以箫;出师北伐时已变奏为速度激昂的战曲,同时加入了男女声合唱(只吟唱单音节“啊”),彰显此种悲壮犹如颂歌;最后一次变奏最为悲怆凄然,姜维孤身奋战,终是无力回天,举剑饮恨自尽,剑刺入腹,惨状万分,颤抖流血的双手因痛苦高高弹起,此时屋外正暴雨倾盆,一道闪电击破夜空,霹雳而下,管子(筚篥)应声而起,这是最后一次吹奏主题,那凄厉如鸮啼鬼哭般的音色足以令人痛断肝肠,作曲家在旋律的变化上更强调了一个下滑的#4音苦音(原本的临江仙旋律并无),管子如劈裂崩摧,声声泣血,强烈的悲剧性和宿命感压抑地观众悲愤地几近崩溃:英雄末路,国破身死,终是“不可与命抗争矣”,一个辉煌的时代就此落幕,日月同泣,天地同悲,如何让人不同掬一捧神伤之泪!主题曲的变奏在全剧中少说也有数十种不同风格模式的编配,在电视剧中总是以最精妙的方式在最恰当的时机呈现——或表现人物心境展现英雄的广阔胸怀、高远境界,或描摹山川河流沟谷丘壑,一展辽阔壮远之姿,寓情于景,意境非凡。还有一些特别细节的主题变奏,如刘备的角色歌《民得平安天下安》最初完整地出现在《携民渡江》一集,但于前数集如在刘备跃马檀溪误入水镜山庄之时却提前有两处变奏,一是从宴席逃跑驰马狂奔时背景音乐选择了以板/梆模拟马蹄疾驰同时以管弦乐队为背景由长号演奏主题(作曲家很喜欢使用长号、小号等西洋乐器代替“号角之声”并且丝毫不显违和),另一处是进入山庄偶遇一骑牛的吹笛牧童,此时牧童所吹正是刘备角色歌的主题。

除了这些主题变奏之外,两位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原创配乐,如前面已提及的众多乐舞宴乐,还包括一些抒情状景的部分,或悲凉肃杀或温婉柔情,还有描绘战斗场面的激烈冲突,如三英战吕布中频繁使用琵琶上下滑奏表现战场之激烈慷慨,琵琶擅表喧嚣,早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已有用琵琶展现激昂战斗场景的描述,亦有《十面埋伏》这样的名曲利用划、排、弹、推拉、拼双弦等技巧表现楚汉之争的震撼战斗。此外作曲家们还在两处,即诸葛祭风和天边龙挂,大胆运用了电声技术,以midi合成音效和独特的和弦构成(音丛、高叠和弦,核心音程小二、增四,中国音乐中极少连用)表现这种奇幻波谲之状。总之,这套音乐的创作和配器理念是亦古亦今、西为中用,从不拘泥于何时使用民族乐器何时使用西方乐队,并无明显的界限划分,多数时候是两者混用,大胆别致,水乳交融,毫不违和。

(三)

在这部电视剧的整套配乐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配器思路:全剧居然没有一处使用过唢呐这一乐器,李、王两位作曲家通篇最常用的、并且音色与唢呐非常相近的乐器是管子(筚篥),同时最奇特地方在于,无论是悲是喜的场面中都能见到管子的身影,可以说近乎无处不在。例如除了表现悲怆景致的姜维之死等,在刘备大婚《子夜四时歌》开篇也是以管子吹出一组重复高低八度的引子音型;《这一拜》劳动号子般的副歌段落中也是以管子重叠部分旋律达到起承转合的作用;黄巾起义政权更迭的配乐也是先运用长号奏出“号角”,伴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呼号,管子应答乐句的霹雳之声直指苍穹——残阳如血,缇红的余晖几近刺目,掩映着一抹黄沙萧瑟,举目四望,荒凉芜秽。管子这一吹管乐器音色既粗犷又高亢,虽和唢呐一样同可用于悲喜之乐,却比唢呐的音色略显忧郁细腻,唢呐声音明亮凝聚一线又有碗口以放大音量,各音区的音色差异似乎也不如管子更大些,管子总能发出一种近似劈裂的效果,正是这种劈裂声最是动人肺腑,它的高音区并不如唢呐尖利,中低音区则听来颇觉带有那么一丝箫般的呜咽凄凉(记得最早听到双管《江河水》时着实被那种凄厉悲怆深深震撼)。

我认为,选用管子而不用唢呐,反映了作曲家们极高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史学功底。中国古代吹管乐器中,其实并没有音量特别响亮高亢的,音色柔和音量不大的乐器为多,而管子、唢呐这一对双簧乐器从西域传来之后可谓深得人民喜爱,在鼓吹乐中也成为笙管乐、唢呐乐的主奏乐器。管子前身为古称的筚篥、笳管,宋朝《乐书》称筚篥“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管子的传入大概在唐代或者说最早的记录在唐代可寻(“觱篥、悲篥、笳管、风管;觱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唐]杜佑《通典》),而唢呐传入实则晚了很多,现在常见的说法是三世纪从波斯进入中国,然而用以当作证据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上的唢呐后来被证明是并无喇叭口的乐器即筚篥。中国最早的唢呐出现在骑马俑上,明代的文献记录也表明唢呐具有军乐和仪仗乐队性质,大约此时唢呐才被大规模使用。因而,汉代风格的作品配器确实应该避免使用唢呐。历史考证的角度是其一。其二,唢呐作为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身上带有太过于浓烈的乡土气息,常用于民间红白喜事,音色激昂高亢,质朴豪放,有的网友戏称唢呐是乐器中的“流氓”,还有些人觉得唢呐过于“土气”“闹腾”“太俗”“难听”,对它甚至不太待见。由此得见,若用唢呐来表现三国英雄,则显得气质不搭、格格不入。很有意思的是,在老版《水浒传》的配乐里,唢呐的身影却无处不在,《好汉歌》《王进打高俅》等经典配乐中都可以听到唢呐吹奏的主题旋律,正是因为要表现梁山好汉的性情豪放快意恩仇,展现山东、河南地方音乐的乡土气,赵季平在配器时选择多用唢呐(也包括坠胡等乐器)予以表现。可见,对于作品中主力民族吹管乐器的选择,在三国配乐中贯穿始终地运用管子,在水浒配乐则使用唢呐,都可谓是精准至极的神韵之选,也是出于了精益求精的精神。作曲家们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审美品味实在让人叹服不已。

《三国演义》这套配乐无论从旋律抑或配器的角度观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倾尽了三位作曲家数年心血,反复打磨反复思量,意趣高远,回肠荡气,“荒荒油云,寥寥长风”。之前曾经在某期刊上读过一篇评价新老三国配乐的文章,认为老三国的音乐语汇在今天看来已显陈旧,无论在旋律配器还是音色选择上都缺乏新意。对于这样的评论,我只能摇摇头一笑而过,“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然而还有如我等一众爱乐者仍有闲情逸致品评二十多年前的老作品,且颇觉越品越新鲜,越品越有趣,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多审美过关的年轻人热爱和品评这批影视剧艺术中的经典配乐。我小时候不怎么爱看电视剧,但很早便喜欢上了这四大名著电视剧,总觉得怎么也看不腻看不倦,甚至有些地方足以让人一个镜头来回观看反复琢磨。或许也正是因为艺术家们“上无愧祖宗下无愧观众”的最质朴又诚挚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为我们带来了极为酣畅美妙的艺术享受,更以其最顶级的审美水准、高远格调、非凡意趣教会了我们敬畏历史,诗意人生。

2020.8.30

 6 ) 三国演义也是人生职场的感悟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紧记:出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23. 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 黄忠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要有实力。千万别小瞧老员工,有时候会干的比年轻人更出色。 25. 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免被兼并的命运。 26. 二乔的经历告诉我们:嫁人别只顾对方有权有势,一心嫁入豪门,但未必就有好的结果。 27. 曹植的经历告诉我们:职场有时没有兄弟,只有利益! 28. 周公瑾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要沉得住气,扬长避短。不要把个人的成败输赢盖过了大局的利益! 29. 曹嵩的经历告诉我们:儿子亲没亲生并不重要,关健在于有没有潜质,只要是人才花再多钱培养也是值得的。 30. 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文凭工作经验并没有关系,主要是会懂得推销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时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门高薪聘请,同时别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价。

 短评

一有现在新版相比,这个简直是又复古又美丽啊~

6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那个时候的可都是经典啊

7分钟前
  • Odair
  • 还行

老三国是永远的经典。曹操 诸葛亮 的演绎,我想象不出来还有更好的了。

9分钟前
  • 顾盼
  • 力荐

😕小时候看三国,觉得真特么难看。长大了看了权力的游戏……觉得国产剧没有可能和权游媲美的……直到和我爷爷假期看完了这个……

14分钟前
  • Joker
  • 力荐

鲍国安简直曹操附体,杀人那段是我童年阴影。唐国强的诸葛亮很符合原著的描写。当年制作非常精良的电视剧。

18分钟前
  • momo
  • 力荐

金庸知道央视要拍《笑傲江湖》时说,只要他们像拍三国那样拍,我就一元钱卖版权,后来版权确实是一元卖的,结果张纪中充分证明自己估计压根都不知道怎么拍电视剧,魂淡啊,金爷爷很悲伤啊。

20分钟前
  • Paradox
  • 力荐

唐国强的诸葛亮是永远无法被超越的了~~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两字:经典。

27分钟前
  • 辛佑齊
  • 力荐

虽然技术放到现在不算很好,但是很经典。。。《三国演义》毛版的书前题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拿来当主题歌,再加杨洪基老师的演唱,喜欢~

28分钟前
  • 豆友2790706
  • 力荐

爸爸

3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鲍国安演的曹操真是神了。

34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7分钟前
  • 电荷守恒
  • 力荐

一见子龙终身误。

40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无以言表的憾动,呜呼哀哉。老三国真是部用心拍出的好剧,宏大而细腻。硬要说瑕疵的话,某几个重要角色(魏延、鲁肃、庞统、赵云等)中途更换演员,让人很不适应。

42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只爱诸葛亮跟关羽。

43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力荐

服装差点没事,战争少点没事,文言门槛高没事。你看鲍国安唐国强的表演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演员

47分钟前
  • 宅心仁厚牛小掰
  • 推荐

吴导啊,咱别赤壁了,好好学学三国演义怎么说人话吧~

51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此片耗费巨资,时间之久,规模之大都前所未有。拍摄制作人员历史责任感强,完全尊重原著,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自始至终,布景逼真场面宏大,整片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外加配乐优美,乃国产电视剧中不朽之作。

55分钟前
  • TJ
  • 力荐

这辈子估计都看不到这么追求古风,力求写实的电视剧了

60分钟前
  • Bunny Jack
  • 力荐

老版三国耗费巨资,时间最久,制作人员责任感强,场面宏大,场景逼真,国剧经典。

1小时前
  • 123456昵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