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

第8集

主演:梅里特·韦弗,托妮·科莱特,凯特琳·德弗,丹妮尔·麦克唐纳,戴尔·迪奇,莉萨·拉皮拉,卡伊·伦诺克斯,布莱克·埃利斯,奥马尔·马卡迪,奥斯汀·赫伯特,埃里克·兰格,斯科特·劳伦斯,伊丽莎白·玛维尔,马克斯·阿西涅加,安娜莱吉·阿什福特,布里奇特·埃弗里特,比尔·法格巴克,查利·麦克德莫特,布伦特·塞克斯顿,沙恩·保罗·麦吉,特雷莎·加里,蒂姆·马丁·格里森,迪乔·拉奎克,亚伦·斯塔顿,塔特·艾灵顿,埃琳娜·坎贝尔-马丁内斯,汤姆·阿曼德茨,瓦妮莎·贝尔·卡洛威,约翰·比灵斯列,乔恩·比弗斯,布鲁克·史密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难以置信 剧照 NO.1难以置信 剧照 NO.2难以置信 剧照 NO.3难以置信 剧照 NO.4难以置信 剧照 NO.5难以置信 剧照 NO.6难以置信 剧照 NO.13难以置信 剧照 NO.14难以置信 剧照 NO.15难以置信 剧照 NO.16难以置信 剧照 NO.17难以置信 剧照 NO.18难以置信 剧照 NO.19难以置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难以置信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女玛丽·阿德勒(凯特琳·德弗饰演)报警说自己在家中被一名闯入者强奸,但调查人 员以及她身边的人都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与此同时,在数百里外,侦探格雷丝·拉斯马森 和卡伦·杜瓦尔(分别由艾美奖获得者托妮·科莱特和梅里特·韦弗饰演)在调查两起非常 相似的强奸案时相遇,她们合力追捕这名潜藏的连环强奸犯。  《难以置信》改编自 The Marshall Project 和 ProPublica 出版的普利策奖获奖文章《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作者是 T·克里斯琴·米勒和肯·阿姆斯特朗),以及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广播剧集《Anatomy of Doubt》。本剧由荣获奥斯卡提名的苏珊娜·格兰特 和丽莎·查罗登科执导,讲述了难以言表的创伤、坚定的决心和惊人的适应能力。  本剧集由 CBS Television Studios 打造,剧集主管苏珊娜·格兰特与萨拉·缇波曼、卡尔 ·比沃利、丽莎·查罗登科、阿耶莱·沃尔德曼、迈克尔·夏邦、凯蒂·柯丽克、理查德· 托弗尔、尼尔·巴尔斯基、罗宾·斯米、玛丽共同担任监制。许愿脱欧:无理之战尸体派对千寻小姐动物界天崩地裂(下)你是人间理想搞怪女厨国语大三元(粤语版)总裁的时空甜妻阴阳路20:降头特种使命之绿色军团过气万人迷米克的近路神枪拉贾地球回音河谷镇 第一季时间代码曹操警网:比哈尔邦篇第一季恶魔在上洗黑钱 (粤语版)曼德勒金刚1933南多福多尔和会说话的猫鼬圣特鲁佩斯的警察国语这个保安有点彪2欢迎来到隔离病房和平饭店[电视剧版]觅渡英雄假面:崛起鲜血淋漓第四季魔鬼同意令魔偶奇谭1985亦真亦幻光环 第一季精诚的心群英传奇六号门海洋深处妖狐苏妲己乡间趣事陆小凤之决战前后1981嘿,兄弟自然世界:沙漠狮甜蜜国度

 长篇影评

 1 ) 真实案件的时间线

2008年

8月11日 ——第一起案件(玛丽)发生在Lynnwood, Washington,玛丽报警。罪犯后来自述留下了少量毛发、体液等证据,警方当时未能发现取证

8月14日——玛丽压力之下撤回报案

8月底——玛丽被警方控告

10月——第二起案件发生在Kirkland,Washington,受害者63岁女性。Kirkland警局联系Lynnwood,被告知案件不存在

2009年

10月4日——第三起案件发生在Aurora,Colorado,受害者65岁寡妇。罪犯不小心碰掉了泰迪熊(剧中改成水晶球),警方从泰迪熊上采集到DNA

2010年

7月——第四起案件(未遂),46岁女性在Lakewood,Colorado被袭击,大声呼喊别人名字然后趁罪犯分神从三楼窗户(剧中改为阳台)跳下,成功逃脱。警方把案件归类为入室盗窃。警方采集到蜂窝网状痕迹,鞋印痕迹

8月——第五起案件发生在Westminster,Colorado,受害者59岁女性。受害者告诉警方,罪犯拿走了粉红色索尼相机,设置了厨房计时器让她洗够时间再出来。警方采集到蜂窝状痕迹,在计时器上采集到少量DNA

2011年

1月5日——第六起案件发生Golden,Colorado,受害者26岁女性。受害者提供了胎记,粉红色相机等重要细节线索。警方采集到鞋印痕迹。当晚,警探Galbraith(剧中Karen Duvall)在家和老公讨论案子,老公告诉她自己单位有很相似案件

1月6日——Galbraith和Hendershot(剧中Grace Rasmussen)取得联系,对比案件

1月中旬——两个女警和Aurora警局负责人碰面,将三个案件联系起来

1月底——发现Lakewood“入室盗窃”案,将四个案件联系起来,对比证据,确定要找的罪犯是同一个人

2月9日——Lakewood警方排查可疑车辆,查到白色马自达(剧中改成Westminster警局实习生发现)。通过和在Golden监控对比,确定是同一辆,开始监控车主Marc Patrick O'Leary(剧中已改名)

2月11日——警方跟踪罪犯弟弟与其女友,得到证物杯子。另一队敲门时跟罪犯打了照面。检测结果杯子上的DNA和之前采集到的DNA符合

2月13日——警方逮捕,家中搜集到各种证据,电脑中发现玛丽照片。通过时间线、不在场证明、纹身、视频内容等等确定Marc是罪犯

12月9日——Colorado州宣布判处他327年半徒刑

2012年

6月——Washington州宣布判处他68年半徒刑。政府撤销对玛丽控告,Lynnwood警局返还她500美元

2015年

1月——玛丽状告Lynnwood市政府,接受赔偿15万美元

现在

两个女警至今还和这个案件中的受害者们保持着联系。Galbraith现在去了Colorado联邦调查局工作,继续参与破获重大案件,包括18年著名的Watts杀妻杀女案。Hendershot在13年升为Sergeant,17年成为Patrol commander,她不在第一线破案了,不过能把经验传给手下的人。

Galbraith和Hendershot

 2 ) 无法反抗,就去享受?这是对强奸最大的误解

(作者: 重力泉零号土著、7百万、陆小鸟、Salander )

我们其实在9月13日放出当天就刷完了《难以置信》,但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天写文推荐,因为觉得它太好看也太重要,所以花了更久的时间准备。

你可能看过许多关于本剧的文章,我们依然相信这篇会是最丰富的。内容除了剧集推介外,还有当事人女孩的录音,真实案件的关键信息,普利策原文作者与案件受害者们的观剧感受——没错,她们都非常认可这部剧。

Netflix8集限定剧《Unbelievable难以置信》,根据普利策获奖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改编,讲述了18岁女孩报警称自己被性侵,因多次证词细节不一致而被警方质疑撒谎,进而牵扯出来的一系列故事。

本剧IMDB评分8.6,豆瓣9.3。导演之一是执导过HBO神剧《六尺之下》、著名LGBT剧《拉字至上》的Lisa Cholodenko。警察Grace的扮演者Tony Chollette去年在恐怖片《遗传厄运》中扮演神经质母亲,也是《第六感》等诸多惊悚片的女主。警察Karen的扮演者Merritt Wever在《傲骨贤妻》《行尸走肉》等经典剧集都有出色的表现。

1

被性侵,却没人相信

在进入这部剧之前,请先听一下事件真实录音:

点击听:受害者Marie原型口述被性侵经历

一个女孩被性侵后会遭遇什么?《unbelievable》事无巨细地呈现了一切——

本剧第一集以独自居住在Lynnwood镇的18岁少女Marie的视角展开,她报案说自己被强奸,对方的是一个成熟理智的强奸犯:深夜潜入自己家,戴着面具只露出眼睛,用刀威胁自己面对枕头趴在床上,然后把自己的双手绑在身后,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性侵,期间拍摄了多张照片。 结束后对方带走了Marie的床单和被罩,不留任何痕迹。

警察到来后,依据流程,Marie对不同人反复描述了被性侵的经历,六次。

履行完义务的Marie被安排到一个新的住所,养母前来探望,看到Marie轻松自在地布置新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怎么表现得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份疑虑很快被共享到了警官那里,另一位养母还补充说她“缺少关爱,喜欢引人注意”。

于是警官拨通Marie的电话。 “Am I in trouble?”接到电话的Marie几乎条件反射地问道。

所以这次质询,警官略微有了一点目的性,对Marie复述案情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更加注意了起来。 等Marie被问得哑口无言时,他非常礼貌地问了一句:你是说谎了吗?

按照警官的经验,但凡问出“Am I in trouble”的人,一般都有问题。

但他不知道的是,作为一个游走在不同养母家庭的女孩,Marie从小到大遇到过太多Trouble,生活早已告诉她,面对挫折别想Fight back,能少麻烦就少麻烦,熬过去就好了。

所以,无力解释的Marie选择了看起来最省事的回答:

“是的,我说了谎。”

她以为承认说谎后可以尽快回家,但这注定会导致更大的麻烦—— 电话被网民打爆,曾经的同情变成唾弃,她失去了身边所有人的信任,生活变得极其艰难。

于是她反悔了,想要撤销证词,愿意接受测谎仪的检验。 不再信任她的警官早已准备好了对策:

如果测谎不通过,你将会因为报假警而定罪,并失去一切。

Marie是否再次退缩?换你的话会如何选择?你可以暂停文章,看完剧集再回来。

2

强奸案的优先级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相比谋杀案,强奸案的调查优先级并不高,投入的力量相对要少。

喜欢《犯罪心理》的剧迷应该知道,美国国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NCAVC)旗下有5个行为分析小组,分别负责反恐、网络犯罪、儿童伤害案、成人伤害案(暴力犯罪缉捕计划,ViCAP)和科研分析。

其中ViCAP项目中涉及的暴力犯罪包括谋杀、绑架、性侵等,警察可以上传案件细节并与全国警察共享,不过不是强制的。

但问题在于,在ViCAP数据库里,自主上传谋杀、绑架的数据较多,性侵的数据则很少:

2013年,警方一共上传了包括性侵在内的240个案件,而当年FBI记录在案的性侵案件有79770件,占比0.3%;上传谋杀案件232件,FBI记录在案的谋杀案有14196件,占比1.6%。

然而现实是,1/4到2/3的强奸犯是累犯,只有1%的杀人犯是连环杀手。

也就是说,连环强奸犯(Serial Rapist)的比例要远大于连环杀人犯(Serial Killer),但警方对前者掌握的信息并没有后者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是因为谋杀的研究更早,美国成立专门的部门研究连环杀人案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卫·芬奇与Netflix合作的剧集《心灵猎人》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另一方面,性侵案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性与性别话题属于偏隐私的领域,牵涉的方面过多,这里暂不展开。我们先走入第二条线:调查性侵的女警官(美国仅有12%的警察是女性)。

女警官Karen(上图左)在接手另一桩入室性侵的案子后,偶然间得知隔壁镇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件,于是找到隔壁镇的探员前辈Grace(下图右)一起调查。

二人共享信息并找到更多相似案件,总算有了初步线索——

1. 嫌犯的身高、眼睛颜色、鞋的型号

2. 监控里,案发当天在受害人家附近频繁出现的车辆3. 现场收集到的少量DNA

接下来的剧情希望你亲眼去看,虽然这不是悬疑片,我们认为它的精彩程度远超类型片。因为事实已经足够戏剧,本剧的节奏实在太棒,台词句句戳心令人截图,只看剧透实在可惜。

总之,两位女警官几年来无数奔波,最终利用DNA技术、Y—STR检验技术,警方排除了多位嫌疑人,最终锁定了罪犯。

女警官Karen在罪犯家里搜到了嫌犯在强奸时给每个受害者拍的照片,其中4位受害者的她都认得(罪犯共作案6次,其中1次未遂),除了一个新面孔——就是那个“说谎的Marie”:

因为Marie没有勇气说“我没有说谎”,她上报的案子被撤下,导致两位女警官在调查中并不知道她的存在。

嫌犯家中的最后镜头是这本《强奸鉴证指导》,本是用于训练警察抓强奸犯的,却被罪犯用来学习。

不要低估人性的阴暗面,我们制造的惩恶武器,有可能成为坏人作恶的工具。

3

类型化与艺术化的“真实”

如前文所说,本片改编自普利策获奖作品,原著我们有看,非常还原。 不过,即使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甚至纪录片),也离不开导演和剪辑师的艺术加工,或多或少被植入了观点与情感。 性侵题材的作品往往背负了超越影片本身的对于社会价值的诉求,或隐或显地包含控诉与批判的力度。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实现了荧幕与现实的通感,思想上受到震撼,同时得到生动的共情。

当然,现在的观众已经没那么容易因为贩卖情感而自我感动,懂得警惕题材取胜的陷阱。所以“怎样讲好故事”比起“表达什么观点”显得更为重要。

《Unbelievable》在第一集就凸显出了这方面的优点:

不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而是用相当独特的镜头与剪辑手法,对现实进行高度类型化与艺术化的处理。

回忆罪犯样貌时,带着面罩的罪犯只露出两只眼窝深陷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说着威胁的话语,不断逼近,紧紧压迫观众的视线与神经。

回忆性侵过程时,精确复刻了女孩从眼罩之下努力向外窥探的视野:画面上半屏是一片黑暗,下半屏阴暗模糊,在床单、衣物、肉体、罪犯身影以及看不清的不明物体间切换,画面凌乱、抖动、割裂,压迫感与绝望扑面而来。

像这样全知与限制视角的转换在第一集多次出现,观众的体验随之切换,时而代入、时而抽离。

限制视角赋予的强烈临场感,让观众得以最大程度地代入角色,并和角色共享相同的信息量,在视觉与听觉的同步刺激下,自动在脑内勾勒女孩的所思所感,“经历”被性侵的过程,生发更真切的同理心。

女孩一天就被问到多次性侵细节。当痛苦回忆不断被强制性唤醒时,画面在现实与回忆中快速剪切,女孩的心理防线也不断被击破。

体检过程中,面部一瞬间潮红,布满密密麻麻的红点,紧张害怕之下的应激展露无遗。

这里要格外称赞23岁演员Kaitlyn Dever不俗的演技,将一个18岁女孩遭受侵害后的心理与情感变化,处理得细致入微,生动而又克制。

女孩接受体检时,穿插了一段近0.5秒一帧的针头大特写快剪画面,营造了梦之安魂曲般的不安与压抑感,女孩的焦虑被肉眼可见地不断放大。

大量近景与特写的快切镜头与固定镜头交叉行进,转接时空,渲染情绪,加快叙事节奏的同时,推动着故事朝着压抑、沉闷的基调逼近。

4

请停止,对受害者的“想当然”

性侵题材作品的核心诉求是直面司法体制、社会观念以及罪案本身来反映问题、表达观点。

角色大多依附罪案而存在,他们是牵扯出后续故事的引线,当案件浮出水面后,警方介入调查、媒体跟踪报道、社会舆论四起,受害人则隐身于罪案的沉重阴影之下。

这类受害者往往被塑造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脸谱化严重,成为一群被冠有共同标签的“受害者之一”,从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抽象化为一个符号。

而这个符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受害者的想象的浓缩,是一种主观心理画像。

在本剧中,无论是养母的怀疑,还是警察的判断,无疑都是对这种想象的最好诠释。

这种想象,究竟来源于经验(养母年轻时被性侵,警察的多年办案经验),来源于某种道德尺标,还是来源于社会偏见?

在我看来,答案便是Marie打破了他们想象中的受害者固有形象:她应该焦虑、抑郁、崩溃;应该歇斯底里,以泪洗面。

否则,她就“不正常”。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认为受害者一定会歇斯底里或是冷静。真实的创伤后心理比想象要复杂得多,受到原生家庭、成长和教育环境的极大影响,不是几个标签就可以简单概括。

每个人遭受创伤后会表现出不同的应激反应,都是需要被理解被包容的正常反应。 所以,我们不能依靠受害者单一的日常行为模式来推测他们的内在心理。

我们可以从本剧的原作——普利策获奖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中追溯角色性格的形成原因。作品交代了Marie原型的成长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

她只见过生父一面,被生母遗弃,寄宿过11个家庭,吃过狗粮,遭受过性虐待……

她太习惯独自承担,所以在遭受性侵后,不愿发泄,不愿倾诉,而是独自消化一切。遭受质疑后,信任再次被打破,她的防御机制再次启动。

于是,悲剧之后的治愈并未及时出现,出现的只有突如其来的二次创伤。对Marie来说,则是长达两年多的忍气吞声低头做人。

除了Marie,剧中还有另外两位受害者被重点描写。其中一位法庭上对罪犯的质问无法不让人动容——

“我到底做了什么,让你来选择的我?有人说固定习惯会让人容易被坏人盯上,所以我不再做任何可以称为习惯的事,我不再给草坪浇水了,不再在窗边阅读了,这让我的生活范围变得很小。我想,如果我知道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这一切就不曾发生,也许我的生活依旧平静。”

正如批评家所言:

这是一部永远不会忽略受害者的作品。

《Unbelievable》始终聚焦于受害人本身,从性侵、报案、遭受质疑、说谎,到夺回真相、捍卫权利,Marie的意志始终以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可以看到完整的心理图式变动。

观众也在不知不觉间深化共情的层次。最初,单纯被事件触动,同情、愤慨。而当目睹Marie生活、工作、友情全方位的失落后,隔岸的观测者,已在不知不觉中贴近她的身边。

这就是《Unbelievable》打动我的地方:塑造了包括Marie在内的不同受害者形象,她们都是受害者,但不只是受害者。故事讲述的不只是性侵案件,而是她们自己的故事。

5

对女性的规训

负责办案的FBI探员敏锐、平易近人,却在女警官Grace提出“嫌犯可能是警察”的猜测时不以为意,认为《犯罪现场调查CSI》把一代民众变成了犯罪现场专家,罪犯越来越了解如何清理证据。

女警官Grace的理由在于:

1. 警察殴打伴侣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两到四倍,而对女性的暴力前科是性侵的最大预测证据;

2. 嫌疑人对警方的调查程序有超越CSI的了解。

现实是,警察行业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没人在意针对女性暴力的数据:40%的警察有家暴行为,“但他们还待着警徽和枪到处走”。

如果强奸案中男性受害者的比率和女性受害者趋同,探员还会如此不以为意吗?为什么他们(对强奸案)不愤怒?可能只有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人们才会真正担忧。

在性骚扰、性侵事件后,网络总会出现“女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音,“教导”女性穿着不要太暴露、要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夜生活、私生活要更检点……

然而,这并不能让下一个受害者免受伤害,正如警察Grace所说:只有那些本已经很小心的人才会看到这些告诫:

否则,庭上那位老太太也就不会如此困惑罪犯为什么会找上自己。

我们再看看《心灵猎人》里主角与罪犯的对话——

“为什么是她?”
“没有为什么,就是随机。”

正如我们不该去主观臆测受害者心理一样,我们同样也不应用这种错误的归因来揣测犯罪动机:因为穿的少+长得漂亮,所以被性侵,这种思维逻辑尤其可笑。

(此前曾爆出过一则老头被一个年轻女性性侵的新闻,老头声泪俱下,而好事网友却把它当作洋葱新闻和茶余饭后的边角料,不就是陷入了这种观念的谬误吗?)

那些谓的“反思”与“教导”,实际是将性侵的焦点从罪犯转移到了受害者。一些有心人进而将其转化为一种怀疑与责难,言外之意是:受害者自身“也有问题”,没有提高安全防备意识,给坏人“可乘之机”。

从根本上说,这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规训——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里,将现代社会的权力运行方式命名为规训。大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某种思想、观念、文化、话语“洗脑”,自觉去维护,主动去遵循。

不需要权力的施力者在场,受力者仍然可以感受权力的存在,仍然禁锢其中。

这种规训没有阶层区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毛孔,大众主动成为这种“规则”的监视者与执行者。(这大概就是权力的可怕之处。)

以规训导致的偏见为基础,进而是错误的逻辑归因:用结果倒推原因。

外在条件、穿着打扮、谈吐举止、两性关系、私生活……人们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联想到性侵,但性侵一旦发生,他们就会不自觉往这些方面找原因。

(这种莫名其妙的归因逻辑像极了我们熟悉的教育:从小被教导顶撞老师的小孩不会有好前途,而一旦一个人成功了,小时候顶撞老师就被定义为敢于挑战权威。)

就连一些受害者自身也会滋生出一种强大的自我怀疑与自我批评——Why me?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做错了什么,才会被坏人盯上? 此前的一则地铁宣传标语曾对这种规训作出抗议:“我可以骚,但是你不能扰。”

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场合,和谁来往,是个人的自由,不是犯罪的借口。

你甚至会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劝告”:如果遭遇强奸,千万不要反抗,要尽量配合与满足对方,以免遭受暴力。

还有人“天真地”在知乎提问:强奸只是被强行发生了性行为,为什么大多数女性对于强奸如此恐惧? 他们认为,性侵是强行发生性关系,是心灵层面的创伤,和暴力是两码事。

(前段时间微博上流出的一段监控视频里,一个男性粗暴地拽过一个女性的头发,把她从地上拖走。很多网友震惊了,性侵居然是这么回事?)

我们要明白,性侵本身就是暴力。一般都是先把对方打到不敢反抗,然后再性侵。

所以,“生活就像强暴,与其反抗,不如去享受。”—— 这是对性侵的最大误解。

原作与受害者的补充说明

1. 本剧故事原型是2016年第100届普利策奖「解释性报道奖」获奖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

点击阅读:《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的英文原文

2. Marie所在的Lynnwood镇人口为34000人,只有79名警察,强奸案件数量不多,所以没有专门的部门。

3. 美国许多州禁止警察使用测谎仪。对受过创伤的人来说测谎仪并不可靠,还会破坏受害者对执法部门的信任。

4. Marie扮演者凯特琳·德弗与国会议员交谈,并帮助宣传“黛比·史密斯法案”(Debbie Smith Act),即向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分析过往案件中积压的DNA证据。

《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奸事件》的作者Ken Armstrong第一时间刷完本剧,并在Twitter上讲述了他和Marie的原型对于本剧的看法(公众号【英美剧漫游指南】 译)

两个星期前,Marie打电话给我。她告诉我她刚看完这部剧。她说她的确哭了,但很高兴自己看了这部剧。她觉得这部剧真的很棒。 每个细节都很精确。第一集中,Marie在报案后去医院检查。在这个场景中,我们了解到医生采集了多少棉签,以及它们的来源,之后Marie被告知她可能会考虑自杀(注:医生随后给了她防自杀联系方式)。
知道这个故事会被改编成电视剧,我们就有了担忧。记者想要保护他们创作的故事,我们希望故事里的教训能够得到贯彻;记者想要保护(故事里的)人们,我们希望他们听起来是真的。
我们很幸运:《难以置信》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也保护了这个故事。
对Marie来说,在距离她被袭击地点1300英里的科罗拉多,她看着警官们的工作,加深了她第一次了解到他们时的感觉:“我觉得他们是我的守护天使,在保护着我。”

5. Marie现在已经结婚了,过得很幸福。两位女警察在职业上都有上升,她们分别叫Stacy Galbraith和Edna Hendershot。

END

References: 1. 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www.propublica.org/article/false-rape-accusations-an-unbelievable-story 2. Debbie Smith Act,//en.wikipedia.org/wiki/Debbie_Smith_Act3. Why Can't the FBI Identify Serial Rapist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5/07/vicap-fbi-database/399986/

 3 ) 性侵后的二次伤害,彻底“杀死”了她们

纵观今年北美电视市场的竞争,限定剧毫无疑问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几乎各大主流电视网和视频流媒体都推出了高质量的限定剧作品,其短小精悍的优势在流媒体热潮下得到充分彰显,大有取代传统连续剧的趋势。

限定剧《切尔诺贝利》《有色眼镜》等都是今年艾美奖的重头戏

继大获成功的《德里罪案》和《有色眼镜》后,网飞新近上线的8集限定剧《难以置信》(Unbelievable)再度斩获令人惊叹的成绩,上线短短几天便引发了全网热议,各大影视评分网站的打分更是节节攀升,烂番茄96%媒体新鲜度、IMDb8.7的高分,豆瓣也从开播时的8.7迅速上涨到了9.3分,是截至目前为止下半年电视剧集的最好表现。

《难以置信》

对于屡屡推出限定剧佳作的网飞而言,这部《难以置信》无疑是下半年重磅打造的罪案类剧集,自然保质保量。

难以置信 台版预告片

剧集《难以置信》改编自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的释义性报道奖获奖文章《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多个地区的难以破获的连环强奸案。由于涉及到令人感到不适的大量性侵调查内容和性暴力画面,这部剧显然并不适宜年龄较小的观众。

2008年,独自住在高危少年公寓的少女Marie在前任寄养母亲的陪同下报了警,声称自己半夜遭人入室强奸。该作案者是白种人,身材高大,穿戴着黑色面罩和手套,手持刀具。作案者用鞋带将Marie捆住,在实施性侵的过程中戴着避孕套,同时还拍下Marie被性侵的照片,威胁Marie对强奸一事闭口,否则他将会在网上散布这些照片。

警方到达现场后,立即对Marie进行了事件经过和具体细节的询问,带Marie到医院进行了相关的性侵鉴定,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正常的办案流程运转着。

事情发生后,周遭人对Marie投予热切的关心和鼓励。另一任寄养母亲来到公寓打算安慰Marie,但Marie却表现得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她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消极的情绪。寄养母亲陪同Marie去超市购物,途中Marie还因为一件床单而对寄养母亲和超市员工蛮横无理,别人的好心全都被她当作驴肝肺看待。

Marie就是这样一个不招人喜欢的女孩,她从小便在各寄养家庭之间辗转,无依无靠,但生活阅历却比同龄人丰富得多。出于对他人的不信任,以及对自我的保护,Marie总是让自己表现得混蛋一些。最终就像一只刺猬一样无法靠近,这是她掌握的不同于常人的生存法则。

在立案调查过程中,警方并未在Marie的房间中找到充足的证据,没有作案者的DNA或是指纹,没有入室的痕迹,就连受害者Marie本人也表现得过于镇定,不像是性侵受害者该有的状态。结合已收集的证据和Marie寄养母亲告知的情况,警方得出一个主观但看上去合乎情理的推断:“强奸”是Marie为了获得周遭人的关注而捏造的谎言。

警方多次向Marie询问过性侵的经过,每一次的询问都会使Marie被迫回忆起发生的一切,这在无形中其实已经对Marie造成了二次伤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Marie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细节,在屡次询问中出现回答上的偏差也在所难免。

警探们根据Marie所提供的存在出入的证词而对Marie强行逼问,甚至搬出了带有恐吓性的话语。Marie面对眼前的一切手无足措,最后为了避免警方的纠缠而妥协,承认“被强奸”是自己编造的谎言。

Marie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平息一切,没想到自己却被媒体不断地追踪报道,被网上各种各样的人谴责,手机不断地收到谩骂短信,公寓里的其他人也不再待见她,对她都有所防备,甚至Marie还遭到了法院的起诉。这是每个虚假报案、骗取大众同情的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2011年,科罗拉多州戈尔登市的警署接到了报案,报案者是有位名叫Amber Stevenson的22岁女大学生。Amber同样是在睡着的时候被人入室强奸,Amber对作案者的描述与Marie的证词非常地接近,同时又有一些更深入的细节。

负责处理这桩强奸案的是Karen,相较于男性警员,身为女性的Karen更能够从感性层面理解性侵受害者。Karen是一个观察能力极强、性格从容不迫的优秀警察,她富有正义感和责任心,为了处理案件,时常无法顾及到家庭。所幸的是,同为警察的丈夫Max对她体贴有加,孩子们也都很懂事。

在询问性侵经过的时候,Karen也注意到了Amber极其努力地掩饰住自己的紧张不安,Amber并没有将自己的情况告诉身边任何一个人,没有告诉家人,也没有告诉男友。遭受到强奸毕竟不是光荣的事,受害者无时无刻都在被这种羞耻感折磨。

Karen和Max分属不同的警局,Karen当晚工作结束回到家后向Max提到了Amber的案子,出人意料的是,Max所属的警局也在处理一宗情况相似的案件。

Karen来到Max所任职的威斯敏斯特警局,这里负责另一桩强奸案的警探是Grace。Grace尽管同样身为女性,她的行事作风却和Karen截然不同,她行事果断,总是有话直说,不怕得罪任何人。经验丰富、人格魅力强大的Grace,曾是Karen在警校学习时的偶像。

威斯敏斯特警局接到的是一位60岁黑人女性Sarah的性侵报案,Sarah在对性侵经过的描述上与Amber几乎如出一辙。对比两桩性侵案的作案手法,Karen和Grace很确定她们所要找的就是同一个罪犯。

为了工作的效率,Karen和Grace达成共识,俩人负责的团队积极地匹配,一起为抓到作案者而努力。随着案件深入,她们也将与远在另一方的Marie产生联系……

无疑,《难以置信》是一部完全聚焦于女性的电视剧集。不仅是在剧中,剧外的女性工作人员也占据了剧本创作和拍摄上的主导位置,这在网飞的类型电视制作上,乃至在整个美国的罪案题材电视制作上都是不常见到的。三位女主演迥然不同却足够精湛动人的表演,自然是本剧的一大看点。

扮演Marie的凯特琳·德弗是极具前景的好莱坞新生代,早年曾在大量的影视剧中出演过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年级轻轻便收获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今年是德弗事业丰收的一年,主演的青春喜剧《高材生》收获了不俗口碑,使得这位蛰伏已久的年轻演员的事业格局得到了扩展,而《难以置信》的出现无疑再度拓宽了她的戏路。

Karen的扮演者梅里特·韦弗,尽管由于不够出色的外貌而鲜有机会出演电视剧主角,但她的表演却屡屡获得了艾美奖的肯定,三次提名艾美奖最佳女配角,两次拿奖,足以证明实力。

去年大爆的恐怖片《遗传厄运》使得托妮·科莱特再度成为影迷们议论的焦点,这位低调的戏骨级女演员已经在电影银幕上塑造过无数的经典形象。从喜剧片到恐怖片到爱情片,各种类型片中均有科莱特的身影,她的表演跨度之大令人惊叹。

剧集《难以置信》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是多元化的,除了在Marie、Karen和Grace三个人物上有着细致的描绘外,本剧也以间接的细节线索烘托其他女性形象:性侵事件发生后Amber背着男友和别的男人上床,她被羞耻感左右,认为自己早已是失去尊严的人;老妇被性侵后却坦言性侵犯对她很温柔,她在这段时间里一直被负罪感折磨;养母强调对Marie的关心,却从不知道Marie要的是什么,养母实际上是自私的。

丽莎·查罗登科是该剧最为核心的导演,也是北美当下最负盛名的美国女性导演之一。由丽莎执导兼编剧的电影《孩子们都很好》曾在北美颁奖季上大放异彩,而同样由她执导的另一部高分电视剧集《奥利芙·基特里奇》,更被影迷们认为是近些年来最优秀的女性剧集之一。

《奥利芙·基特里奇》

在我看来,《难以置信》就像是披着罪案剧外壳的另一部《奥丽芙·基特里奇》,它的剧情发展缓缓地流淌,没有惊险刺激的缉凶推理,也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戏剧性。虽同为女性剧,却与近期热播的《大小谎言》《致命女人》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它将判断对错的权利交付给了观众。

《大小谎言》

《致命女人》

剧集《难以置信》并没有大量篇幅地着墨于强奸案的作案者形象,这个角色实际上也并不是剧集批判的关键,它更要批判的是美国警察系统的腐败与偏颇。美国警署实际上代表的正是男权统治的标志,在几乎被男性占据的警察系统内部,女性的声音是被淹没的。

男性警察对待女性权益案件总是不够上心,对待谋杀案和对待强奸案持有的总是两种态度。这桩横跨了美国多个地区的连环强奸案一直未引起警方注意,直到两位女性警察的介入才得以告破,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警察原本应该作为捍卫社会公正的执法人员,但在美国,却有40%的警察在自我报告中承认自己是家庭施暴者!

刻板印象是促成Marie被一再误解的原因,在外人看来,她是如此离经叛道,在外人面前不知收敛,她甚至有很多令人讨厌的习惯。因此不仅警察会怀疑她的话,甚至连曾亲密相处的养母也不信任她。与此同时,人们的刻板认知里,遭受性侵者就应该沉浸在羞耻感中,受害者就应该有受害者的样子,这似乎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人们去关怀受害者的必须条件。

正如心理咨询师总结Marie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的“所以你其实是被欺负了两次,一次是袭击你的人,再然后是警察”。二次伤害便是本剧的另一大主题,Marie在被性侵后本该成为警察重点保护的对象,但却在警方一次又一次询问性侵经过时无形中被再度羞辱。养母强调对Marie的关心,表达手段却是将自我意志强加到她身上,并不在乎Marie是否接受。

二次伤害的疼痛并不比遭受到性侵微弱。这就是为什么Marie即便知道撒谎是不应该的,但如果这件事情重演一次,她依旧会选择撒谎,甚至是趁早一点撒谎,永远对真相保持缄默。唯有如此,才不会在被伤害过后再被其他带着善意前来的人接着伤害。有时候现实就是这样,讲述真相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剧名取作“难以置信”,但难以置信的到底是什么?是被性侵少女因为害怕警方屡次三番打扰自己而宣称在撒谎?还是男性警察无法侦破的性侵案被区区两位女性警察领导的团队侦破?但也许,“难以置信”说的是,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的那段情感距离,这种距离正如Marie所言:“无论别人说他如何地在乎你,他们实际都并不在乎,至少还不够在乎。”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非常能理解女主对自己遭遇的不确定

女主一个16岁的女孩,辗转于几个寄养家庭之间,这种经历造就了她低自尊,低存在感,和自备心理,因此,当遭遇性侵,在警察跟养母的“引导”下无奈说是自己编造的性侵。我记得小时候二年级上电脑课,下课后老师找到我说鼠标坏了,问是不是我弄坏的,我否认,他告诉我,隔壁的同学说看着我弄坏的,并且恐吓我如果查出来真的是我干的,就要我赔10个。我吓懵逼了,很恐慌,恐慌得已经开始模糊,并且怀疑可能真的是自己弄坏的。这种心理暗示很可怕。

 5 ) 从题材到幕后主创均为女性,这部探案剧展现了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

正常人无法了解被性侵者的内心世界,她们的视觉可能会延长,记忆可能会改变……

你不了解,只因你没有经历过。这部片给我们展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

“一名18岁的女孩报案称她被持刀袭击,之后又改口说一切都是她编造的,这就是故事的开端。” 这句开场白出自非盈利新闻组织网站“马歇尔项目”2015年发布的文章《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作者是ProPublica的两位調查記者,二人因此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

2008年,中间名为玛丽的18岁女子报案称她被强奸了。 玛丽告诉警方,在她熟睡的时候,一位带刀的陌生人闯入了她位于华盛顿林伍德的公寓,用一条鞋带将她绑起来,蒙住眼睛并在随后的四个小时内对她实施了多次侵犯,犯案人用相机记录了性侵过程,并威胁Marie如果她报警,这些照片就会出现在网上。 剧集以这样一个非常让人揪心的剧情开场,一个可怜的花季少女,一次证据非常有限的性侵事件。当然,问题还远不仅这些。 根据美国反性暴力组织RAINN调查显示,实际上,有四分之三的性侵受害者都没有报案,除了内疚自责等内在因素外,往往还因为他们害怕遭到报复或担心警察无法提供有效帮助。

在这次案件中,无视威胁而选择马上报警是玛丽所做出的一个勇敢而正确的选择,然而,不幸的是,后续的调查辜负了她的勇敢,从警察到她的朋友,甚至她以前的寄养父母,几乎没有人相信她的遭遇,所有人都认为她只是在编故事,是渴望获得更多关注。 因为这案件实在证据太少,甚至连毛发、指纹都很难提取到,所以,这故事实在“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这个词被用在报道的标题里,同时也成为本剧的剧名。 基于这一真实事件的八集迷你剧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剧,除了关注的是女性题材的故事。它的幕后主创,也以女性为主。 比如,本剧的编剧和导演之一,就是曾获奥斯卡提名的苏珊娜·格兰特,而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样是一部女性题材,那就是茱莉亚·罗伯茨的代表作之一《永不妥协》

苏珊娜·格兰特是《永不妥协》的编剧,这一次,她也是《难以置信》的编剧和导演之一,还是本剧的show runner,她也为该剧奠定了女性视角的主调。 而《难以置信》的主创团队,还有一位重要的女性导演加盟,那就是丽莎·查罗登科,没错,她就是《孩子们都很好》的导演,也曾参与执导过美剧《拉字至上》《六尺之下》。 当然,丽莎·查罗登科最知名的作品,还要是前几年非常热门,拿奖无数的那部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

本剧的制作方是在犯罪题材方面经验丰富且成果斐然的CBS电视网,这部剧在2018年被Netflix购买,并于今年9月13日正式上线首播。

凯特琳·德弗饰演被性侵的少女玛丽·阿德勒

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多受欢迎的犯罪剧大都侧重于DNA和证据剖析,强调技术和细节,《难以置信》则让人联想起刑事调查的人性化方面。 很多评论家将这部剧和同样基于真实犯罪的罪案剧《心灵猎人》相提并论,在《心灵猎人》中,我们跟随FBI行为科学部的心理侧写员进入罪犯的心理世界,通过跟踪,审讯和访问来研究连环杀手的动机,并依据相关性来解决同类型的新案子。 在《难以置信》中,创作者则展示了性侵后的警方办案程序,以及司法系统在此过程中的经常性失败,并试图就此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

确实,在各类犯罪中,性侵犯的受害者比其他罪行的受害者更容易受到怀疑和审视,她们经常被指责挑衅攻击者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或者是行为不当散发出错误的信号。 对于许多受害者来说,她们从调查人员和广大公众那里得到的回应就像是第二次伤害。 而《难以置信》关注的正是这种对性侵受害者的不信任,以及这种不信任是如何帮助犯罪者逃脱正义的裁决。

第一集的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华盛顿林伍德,女孩玛丽告诉警方她被一名蒙面入侵者强奸,她显然在此次犯罪事件中遭受了极大的创伤,但是这种创伤因为当地警局处理案件的方式而被进一步加深了。

特别繁琐,反复的侦讯过程,他们让她一遍又一遍地向不同的警员、警探、不同的调查部门讲述她的遭遇,她被告知要尽可能具体地回忆,她如何被绑住,如何受到性侵,一切细节都不能遗漏。

甚至在口述完成之后,还要完整写一遍。

报案后不久,玛丽被要求到医院做检查,整个过程也充满着尴尬,羞辱和不适。

而出于医院方的记录需要,她不得不对着护士再次重复了自己的受害过程。

就像我们一开始说的,嫌疑人非常狡猾,警方在犯罪现场并未搜到任何证据,于是开始对她周边的朋友展开问询,他们发现受害者前后说法上存在些许不一致。事实上,当受害者重复叙述时,回忆中的细节变得模糊是很常见的。 与此同时,玛丽的前任寄养妈妈朱迪斯在私下告诉负责此案的警官,玛丽的成长背景有些特殊,她可能在之前的寄养家庭遭受过虐待,并且在以前有过举止出格以此吸引他人关注的情况,除此之外,她遭遇性侵后的反应也很不正常。

在此时,负责此案的帕克警探并没有完全相信这个说法,只是提醒了一句:不同的受害者反应是不同的。

但朱迪斯却表示自己也曾有相似遭遇,并坚持认为玛丽的表现和她不一样,就意味着不正常。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或许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证据,或许是玛丽的成长背景和叙述确实令人疑心,“她在撒谎”的这个可能性在两位警探心中逐渐成形,毕竟,如果玛丽是在撒谎的话,那么案件就很简单了。 于是,警方开始质疑她,并且在审讯过程中对玛丽施压,通过选择性的告知信息和心理暗示,使她确信撤销指控是此刻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本剧的第一集很令人震惊,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受害者是如何被本该保护她的系统所操纵,从而说出与真相完全相反的东西。 这也使得观众在情绪上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第二集之后,另一条故事线出现了,时间跳跃到第一集案件的三年后,科罗拉多州的戈尔登发生了一起类似的强奸案,受害者是一位名叫安珀的女子,而这次她所面对的调查人员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警探凯伦·杜瓦尔。

梅里特·韦弗饰演凯伦·杜瓦尔

凯伦在面对受害者时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轻柔缓和,试图让受害者感到平静,对于她所说的一切都表现出完全相信的态度,不断地安慰她不必羞耻和自责,在身体检查过程中,也极尽体贴,时时顾虑安珀的感受。

这段画面显然和第一集开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男性警探追求事实和细节,忽视了受害者的情绪,凯伦却表现出更具同情心的一面,这是一种调查方式的差异,说明共情需要成为调查的一部分,而且有时候甚至是解决犯罪的关键所在。 毕竟,如果受害者受到警方调查的二次伤害,这不仅不利于破案,逍遥法外的罪犯还会继续在外面继续犯案,继续伤害其他无辜的人。

剧中的第三位受害者出现

随着凯伦继续对安珀的强奸案进行调查,她意外从丈夫口中得知另一地区发生了同样的案件,案件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格蕾丝·拉斯穆森的警探,她与凯伦的性格截然不同,办案和行事风格也不一样,但在对此类案件的态度和目标都是一致的:阻止这个怪物犯下更多的罪行。

格蕾丝由托妮·科莱特饰演

最终,本剧的两位主角,女侦探二人组聚齐了。

这样的搭配,也是以往我们在探案剧当中,非常少见的。可能双男主的探案剧,或是一男一女的更多,但是双女主探案剧,还是很独特,也很有趣的。尤其是图左的托尼·柯莱特,一定有人觉得她很眼熟,毕竟很多人还记得去年有部热门恐怖片《遗传厄运》。

当然,她与那部电影的表现,又完全不同,非常厉害。

本剧进行到中期,我们看到了大量繁琐的调查过程,揭示了格蕾丝和凯伦的团队如何在看似死胡同的情况下调查性侵案件,包括搜索受害者附近监控镜头里的可疑车辆,一一打电话询问警方系统内所记录的每起强奸案细节,甚至搜索色情网站以查找是否可能有受害者的照片。

这部剧中的警探并不像以往的那些罪案剧中那么精明,破案过程也很曲折艰难,她们走了太多弯路。 尤其是在强奸犯显然知道警察如何调查性侵犯案件的情况下,真的非常精明,他会要求受害者在结束后洗澡,并带走床单,尽力抹去一切证据,不留下任何可用的DNA,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指纹都收集不到。 而他的受害者在年龄,种族和身材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他没有可预测的“类型”,并且从未在同一个辖区多次犯案,因为他知道各地的警察部门之间一般不互相沟通。 也正因此,《难以置信》中的案情进展比普通的单元剧要慢得多,直到第七集才有了真正的突破。

但这一切玛丽都不知道。

通过本剧采用的双线剪辑,我们看到,当三年后的两位警探在全力以赴地调查同一个强奸犯时,三年前的玛丽因为承认编造受害事实,陷入了越来越糟糕的境地,她被身边的同龄人称为骗子,被检方控告虚假诉讼,并强制她接受心理咨询,同时需要支付一笔500美元的罚金,几乎是侮辱式的惩罚。 玛丽在承认撒谎之后,陆续失去了她的朋友,她的工作和她的家。

而真相姗姗来迟,两年半后,另一条线的,凯伦和格蕾丝终于抓住了嫌疑犯,她们从他的住宅和电脑里找到了大量的受害者照片,而在这些照片里,她们发现了玛丽,并且通知了当时负责这一案件的警探。 这时,才正式证明,玛丽没有说谎。

我们都希望坏人会被绳之以法,正义可以得以伸张,但是,有些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而这个剧,则尝试从女性的角度,去讲性侵案带给她们的伤害,以及,在刑讯过程中,很多不够人性的地方。

看到最后,让人内心有些伤感,却又似乎无处释放。

作为女性题材探案剧集,她在讲诉探案过程的同时,呼吁对她们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不曾了解的内心世界。

 6 ) 如果这个世界不可爱

我不是乐观主义者,从来说不出“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这样的话。

所以心理医生和marie的对话,才真实的让人无从反驳。

“我知道,你被迫背负了太多强加在你身上的指责、误解与偏见,你没有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爱、保护与尊重,你强迫自己相信那些人是爱你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你只能依靠你自己,你只有你自己。” Marie面无表情说出的这句话,才是对这个残酷世界的真实回应。

“即便这样,有没有什么你可以从这次的rape事件里学到的?我知道这很难,但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被误解、被扭曲、被强加罪名的事件可能还会再发生,你必须要有再一次应对的准备。”心理医生在Marie临走前,一针见血的问到了这个问题。

“我会更早一点说谎。我会知道,这些说着关心你的人并不能真正的保护你,我会选择把事情锁在心里,自己慢慢去消化,我会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在短暂的沉默之后,Marie给出的答案几乎可以让屏幕外的人心碎。

你甚至无法辩解。十几岁岁的少女,被一个带着黑色面罩的男人在自己的家里反复强奸,她选择了报警,被警察们反复问到细节,一次一次撕开伤口,却因为经验老到的凶手抹掉了所有证据,被强迫承认伪造事实,被整个社会误解和指责,甚至被应该保护她的警察起诉“错误报警”。当法官在庭审时问到“你是否承认自己伪造案件有罪”,当年少却已如行尸的女孩从黑暗深渊里轻轻发出一句“我有罪”,你几乎窒息。


【你以为这只是我生命中无数夜晚中的一个,但它不是】

“我当然很急迫,更多的是愤怒。因为当我们谈到一个violent rapist,我们在说到的是一个潜入你家,殴打你,rape你,摧毁你生活的人,这不是人们可以忘记的事情,这是她们会一辈子背负的耻辱和记忆。”千里之外,女警探karen因为一起rape案件的缓慢进展,几乎歇斯底里。

为什么呢?案件过去48小时,调查却没有进展,连警员们都兴趣缺缺。另一名警探grace道出了真相,“因为比起谋杀,大部分人认为rape不值一提。”

有的时候,你必须承认,女人更懂女人。因为是女人,所以知道没有人会为了得了关注,编出这样的rape事件;因为是女人,所以才能看到受害者眼底的悲痛与不安全感;因为是女人,才对这样的失衡、失责咬牙切齿;也因为是女人,才发了狠、红了眼、不眠不休,掘地三尺把这样的禽兽关起来。

“你也许认为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这不过是我生命中无数个夜晚中的一个,又能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改变呢?但我告诉你,它彻彻底底改变了我。我的生活天翻地覆。我暴瘦,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我甚至有了关于暴力的想法,而在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暴力是什么。”在对犯罪者的庭审中,一名女性受害者这么说。

另外一名受害者对罪犯的追问更让人心痛。“我只想问问你,我到底做了什么,才让你选择了我?我不再修理我的草坪,我不再在窗边看书,他们说这种事件和我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无论那是什么,请你告诉我,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做那件事。”

两个女警探,因为案件千丝万缕的相同点相遇。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人,各自有着介怀的过往,一个脾气暴躁、雷厉风行,外表冷漠,对于“结果”的关注远远大于“进展”;一个是虔诚的基督徒,话不多,却倾尽全力寻找蛛丝马迹。从她们的眼神里透出的更多是疲累,和暗涌的愤怒,还有历尽千帆之后的坚毅。

所以,当黑警啐了grace一脸,你懂她面无表情背后翻涌的愤怒与执着,当你看到深夜独自坐在警局的karen的背影,你懂她的孤独和坚持。

这个世界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重的,但如果这沉重没有杀死你,你便有了前行的力量。


【当你决定不再逆来顺受,你会得到更多】

这部片子带给我更多的触动,是那些被生活踩在脚底、从深渊里爬出来的女性身上发出的光亮。

当女孩Marie决定从高架桥上下来,选择不用“轻易了此一生”来回应不公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了面对这个险恶世界的决心。能选择艰难的活着,又有什么值得畏惧呢?

当她终于站出来,坐在律师办公室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选择早点说谎”的孩子。

“我想知道,当我选择不再逆来顺受,不再全盘接受生活强加给我的东西,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不同?”

“你知道当你下了这个决定,会得到什么吗?你会得到更多。”律师说。

负重前行,一点都不容易,却是一个强大的选择。它是一种不再随波逐流、是一种要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信,也是对之前心理医生的提问最好的回答——不公也许永远存在,但我却不再是那具行尸。


【你需要的只是出现,然后动手做起来】

在漫长的追凶过程中,karen有一次对grace说起从前的交集,那时她还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手,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跃跃欲试,却不知该从何做起。和每一个新人一样,期待一个完美的开头,每天为着是不是符合着装标准、行为举止到底怎么才算专业的问题发愁。

直到遇到了当时为调查案件卧底一年的grace,她才恍然大悟。“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穿什么,说什么,而是我出现在那里,并且动手做起来。”

不需要花哨的细节,只是认真、专注地动手做起来。这个朴素的道理,不就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吗?

如果这个世界并不可爱,那么也不必非要爱她吧,只愿你即便负重,即便踯躅,也未曾停下脚步,一直前行。

 短评

设想一下如果罪犯不是serial rapist Marie的案子可能永远不得昭雪 然而每天又有多少性犯罪不了了之 破案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follow procedure 而是关怀的同理心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除了女警探 女咨询师 还有女受害者们都对案件的破获作出了贡献 用自己受伤的勇气去保护别的女性避免伤害 女性在任何领域都是不能缺少不能忽视的力量 因为她们为彼此而战的时候真的会发光

5分钟前
  • t0psh1t
  • 力荐

真实致郁。这部剧回答你 1.为什么大部分性侵受害者选择不报案 2.执法司法系统里有女性多么重要

10分钟前
  • 亲爱的小强
  • 力荐

看什么都嫌节奏慢,拿什么都当破案剧来看,既不关心细节缓缓积累的张力,也不关心人物心理的动态与逐步迭进,不关心角色间微妙的互动与博弈,不关心语境的交待与铺垫,不关心对现实生态的尽责描摹,不关心它探讨问题的角度多么丰富…这样的人,干脆发个剧本的情节大纲PPT给你看好不好?因为,这些恰恰正是这部剧的精华所在。警察系统里,家暴妻子的男警员占比超40%,接近半数。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有给警察系统带来过结构性的影响和改变吗?并没有。相反,假如40%的女警虐待子女呢?那么40%的女警都会被辞退。没有人重视男人对女人施暴的数据。要是男人被性侵的比例也像女人这么高呢?强奸案的报案率及侦破率还会这么低吗?警员还会如此敷衍塞责吗?受害者还会遭受如此多的刁难吗?2019最有力的美剧。Respect。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only women can relate

18分钟前
  • 老海拉鲁人
  • 力荐

它拒绝煽情,从真相的坚持到受害者心理防线的瓦解,用更为系统性的分析来冷静审视体系背后的问题,那些无奈心碎之外,有不可忽视的二次创伤以及诸如“警员与家庭施暴高达40%的百分比”这样的数据;它充满人性,不止是对案件的戏剧性想象与还原,更在于引领更多人明白性侵为何难发声,又亟待宝贵的关注。丰富的故事和充足的视角之外,几位老中青女演员的演技几乎全员在线—无论是支线故事的客座演员还是三位主角,提供了“看戏”这一本身的趣味。尤其是“Grace”和“Karen”组成的搭档,对真相的坚持让她们在战线上齐力奋斗,亦师亦友的关系消解案件中的阴郁、不安和创伤,这些互助和支持在残酷冰冷的案件闪耀着宝贵的光辉。真希望Toni和Merritt就这么继续顺着演下去,而团队也可以继续聚焦更多公义性问题,今年最佳!

21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想起《狩猎》,大多数人觉得你做了,你没做也做了,大多数觉得你没做,你做了也没做,This godamn world is too sick to live in

22分钟前
  • 蒙牛莎白
  • 推荐

听16年这一集this American life真人的声音更难受,Marie的养母第一反应觉得是Law&Order的剧本。身边人都不相信自己的杀伤力是比罪恶本身还可怕的。幸好世上除了男警探还有女警探,幸好世界另一边还有真正在做事的人

27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很过瘾的一套剧,女性探案剧,整个故事很紧凑,也很吸引人。可以笼统归为双线剧情:一个是女性探案,另一个则是女孩受害者的故事。女孩受害者的故事也让剧情更多了些情感因素。以至于看到最后一集,真是好一阵难受。以女性视角来制作这个剧集,给了本剧最大的力量,或是魅力。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台前幕后全女性主导和女性视角,男性权威被彻底边缘化。类似的时间线设计,看了这个就知道《真探》是多么矫情做作了。很久不见这么扎实细腻的罪案剧了,没有故弄玄虚,只是执着地根据蛛丝马迹和合理推断完善证据链条,一步步引向高潮。两个女警演得真是太好了,平实自然,个性鲜明。

33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警察一遍又一遍地问玛丽案发的经过,玛丽回答之后,还会有别的警察再来问一遍。相比之下女警探杜瓦尔、拉斯穆森就专业得多。杜瓦尔只问了受害者一个问题,拉斯穆森就生气了:她不需要再被另一个警察盘问强奸的事。玛丽被性侵了,两个男警探关注的点竟然是玛丽的陈述自相矛盾,说她只是想博取关注,甚至引导她去承认自己撒了谎。仿佛玛丽承认自己撒了谎,案件就不存在了,凶手也不存在了,堪称现代版的掩耳盗铃。杜瓦尔和受害者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多次说“你不需要向我解释”。她相信受害者,她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前者只是为了结案,后者才是想要破案。破案的经过也让人细思恐极,罪犯对警察非常了解,知道警局之间互相不交流,所以在每个地区只作案一次,导致N个警局调查了N个一模一样的强奸案,却不知道这些都是同一个人干的。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句话:感谢美剧圈有这些优秀的女演员。这部剧除了踏实的剧本,观众最赚的就是能看到这些优秀女演员准确、恰当、动人的表演。我是因为《遗传厄运》的Toni Collette来追这剧的,点开卡司名单才看到《高材生》的青年演员Kaitlyn Dever也出演了本片核心角色,而追完所有8集,我完全被另一个女警探Karen的演员Merritt Wever圈粉了。Karen的执拗、关怀和隐忍,搭配她说话那股不急不慌、轻言细语的风格,感觉和平时屏幕上看到的女主角很不一样。看了一下履历Merritt Wever拿过两次艾美的女配,我想这也是她的经验和能力所在,知道怎样不去争夺聚光灯,而是真正塑造好一个角色。Toni Collette和老公坐在车里那场戏——视后时刻。第7集最佳,女性一人掌控编、导、制作,敬佩。

42分钟前
  • 610
  • 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真正的坏是养母那一类人,他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揣测、怀疑,更重要的是,而且对自己的恶一无所知

46分钟前
  • Ado
  • 推荐

最后是两位女侦探破了案子,而不是开头的那两个男侦探,因为女性更能理解女性,她们更感同身受。这种案子女性一般都羞于启齿,报案的更是少数,真正报假案的能有几个?那些男侦探受过培训吗?不知道每复述一遍案情,就是对受害者一次伤害,他们竟然还要她一遍遍重复。而且在女性受强奸后不知道要找女警员访问吗?如果他们当初相信了并认真调查,本来是可以轻易逮到这个连环强奸犯,并避免后面那么多受害者的。在电视上播出另一名受害者经历了类似作案手法时,在另一个地区的警员打电话来说他的案子和玛丽的案子作案手法相似时,这个警员竟然一点都没反思,无侦查经验的养母都看出雷同来了,他干什么吃的?社会在受害者被强奸后又对其实施了二次伤害,真的像玛丽说的,他们说会帮你,但要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他们就不再愿意了。幸亏昭雪了,否则……

47分钟前
  • 空空
  • 力荐

竟然有人看完剧还觉得是女孩演得“全程作死”所以要“重写”,我的白眼要翻到天上去了。这部剧本身就是在教育观众,性侵创伤的表现有很多种,有些看似“作死”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应对创伤的反应,每个人对待创伤所表现出的形式不同,如片中所说,有的受害人在受害时会失去视觉记忆,有的则会发展出超越平时的视力。需要“重写”的不是女孩的反应,而是整个社会对性侵受害者的理解、警方处理这类案件时的程序和规范。

51分钟前
  • cherry it up
  • 推荐

本剧最难得的是,事无巨细的呈现了一个女性被rape后所遭遇的一切,光跟不同人反复描述被性侵经历就要四五次,接下来是自己每个决定导致所处社会关系乃至社会舆论的连带反应,简直是“被性侵后的Marie的一生”。看到后面发现这其实一个探案剧,调查性侵的几位女Detective才是主角,而她们在第一集根本没出现。首集只展示受害者Marie眼中的一切,这种拍摄手法应该是剧集优于电影的地方吧(废话)。最后:每当有女性受害的新闻出现,网络总会有“女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音,看起来很care,其实没有任何效果——正如Detective Grace所说,只有那些本已经很小心的人才会看到这些告诫,这种告诫并不能让下一个受害者免受强奸。你的关心只是一种不自知的伪善。(静候公众号“英美剧漫游指南”的长文

52分钟前
  • 陆小鸟
  • 力荐

一边为女孩揪心一边替两位探长叫好!Duvall 探长的演员演出了一个非典型女性职场强人,温柔又霸气!好评!唯一不满的是最后关键的进展居然还是由一个男性实习生提出…完全可以分担到其他女性配角头上的嘛

54分钟前
  • 永不消失的电波
  • 力荐

令人气氛到发抖的一部电影,从另一个角度叙述了一个花季少女被性侵后发生的经历,摧毁她的不是性侵本身,而是这个恶心的社会。

55分钟前
  • 帕丽斯
  • 推荐

哭着看完最后一集。这个剧真的应该纳入性教育体系,不仅是给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也是给成年人的性教育,给执法人员的性教育。让大家看到什么叫做结构性力量导致的失职,什么叫性别偏见影响下的选择性忽视和不作为,也看到什么叫勇敢坚强而团结的女性力量。

56分钟前
  • fushia
  • 力荐

看完我真是吊着一口气咽不下去,即使HE也非常难受。看第一集时,我一直爆粗口。警察这个职业担负了这么重的责任,有了“正义暴力”的权力,门槛就不能提高一点?一个错误的选择,能导致多少后续恶果?作为吃这口饭的人,不应该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连不同的受害者在应对侵害时,有多种不同的反应都不知道?还让受害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重述事件经过,让受害者收到23456度伤害。不仅如此,还自以为,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所谓“真相”,就认定了死咬不放,不惜威胁受害者,也要逼人承认自己以为的“真相”,是啊多方便啊。能气死我。

1小时前
  • Orangedietc
  • 力荐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1小时前
  • 今天喝奶茶了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