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

HD

主演:郭富城,郝蕾,张铁林,詹妮弗·提莉,金士杰,恬妞,丁志城,雷镇语,吕中,李依晓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普通话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白银帝国 剧照 NO.1白银帝国 剧照 NO.2白银帝国 剧照 NO.3白银帝国 剧照 NO.4白银帝国 剧照 NO.5白银帝国 剧照 NO.6白银帝国 剧照 NO.13白银帝国 剧照 NO.14白银帝国 剧照 NO.15白银帝国 剧照 NO.16白银帝国 剧照 NO.17白银帝国 剧照 NO.18白银帝国 剧照 NO.19白银帝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白银帝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清末民初富可敌国的山西天成元票号的传承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华尔街”金融业的百年兴衰。故事以一个风烛残年老人的回忆贯穿全片:天成元掌门人康老爷(张铁林 饰)膝下共有四子,但老大天生罹患聋哑残疾,老二生性莽撞好斗在一次意外中下肢瘫痪,老四因新婚娇妻在天津被劫惨死而疯癫,只剩下老三(郭富城 饰)可以继承祖宗家业。但康三却对父亲抱有深深的怨恨,原因是他夺走了自己昔日恋人(郝蕾 饰)。  康老爷希望她可以为康家添丁,继承香火,但是她誓死不从。康夫人曾多次对康三表露心迹,但后者始终对继母礼让三分,不敢越雷池半步。康老爷见北京分号戴掌柜才智过人,遂恩威并用计赚邱掌柜(丁志诚 饰),令其死心塌地辅佐少主,然而康三心中却另有打算……  本片根据成一的小说《白银谷》改编。午夜蝴蝶长沙保卫战我的个神啊原声听我的电波吧2023狗舍心碎的感觉贪嘴意大利第一季绝叫失落国度拳神辛巴达历险我要富贵堕落的偶像侦探小说1982黄昏时分、牵着手娟2015独孤皇后对岸的战争风暴舞医者来时路与海明威为邻心桥白衣修女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 第二季夜半鬼敲门3猎头游戏我唾弃你的坟墓2承欢记秃涂陌路阿呆与阿瓜260误判对策室绝地突围妻子的反攻七月与安生万劫不复跨州轶事录哭也不流泪我们都是坏孩子为爱而生

 长篇影评

 1 ) 姚树华的纸上谈兵


    抛却了华美的布景、考究的道具、晋商的外衣,《白银帝国》还剩下什么呢?是清末民初几十年的飘摇岁月,是一个家族富户两代人的薪火相传,还是庭院深深的高墙下乱伦而错位的情欲纠葛?姚树华把这一切铺陈开来,实际上是榨干了剧情里的水分,令之成为一串干巴巴的咸鱼,告别了那种鲜活灵动的可能。《白银帝国》亦算不上史诗的气质,温吞的叙事效果早已埋葬了它骨子里的中正大气,纵然还有奚仲文、董玮、潘耀明、廖庆松等人保底,姚树华的缺憾最后还是让影片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失败案例。

    打造一部晋商史诗其实很难,姚树华把点定的很高,运起手来就显得凌乱和茫然,镜头转过清末银号的富华大宅,四排长的离谱的算盘落座,伴着各个掌柜拖到冗长的应答声,就是电影的开篇吗?那些民生风俗和大宅琐事仿佛是一个个的散点,让影片在十几分钟里迟迟入不了戏,就是一部大片该有的气质吗?流水账似的画外音交待出大老爷的四个儿子,然后是大爷遁入空门、四爷沦落疯癫、二爷为救兄弟落马撞石终生无法起立,天成号的大局如此般的落在老三的身上,就是一种非常巧合化的设定,这种安排的背后是其实剧本的苍白和编导的无能为力。

    旅美的经历让姚树华多出一副东西合璧的热心肠,郝蕾被设定成为一个留学归国的家庭英语教师,她非常东方化的圆髻反而削弱了这种印象。以东西方文化的矛头来突破封建礼教并不是稀奇的手腕,可是姚树华的这个用意又是什么呢?间或出现的英文对白、教会的修女或者神父并没有在剧情上帮下什么忙,而“切除卵巢”是不是又比“切除子宫”更安全而容易些呢?郭富城与郝蕾的一场情欲戏,相伴而来的西洋歌剧就有些大煞风景,是割舍不下,还是造作有加?一个古老而朴实的东方传奇原本不需要那些西洋化的符号来记账,与她的偶像李安相比,如此表面化的横贯东西亦是最浅薄的方式。

    电影里的晋商题材慢慢的泛白,姚树华把着眼点给了那家大宅门里的不伦之恋,而非庭市商道上的恢弘争斗,电影不合逻辑之处如散沙四溢,女子嫁于情人之父是《哈姆雷特》开始流转的情节剧,姚树华的改编只是让这个段子变得更加萎靡与荒唐。郝蕾受父亲欺骗嫁入大宅门并屈从老爷,戴上了“母亲”的帽子,为何又在多年后拒绝丈夫的霸王硬上弓?又为何在受丈夫逼迫后选择“自宫”来逃避?如果说这些只因为跟旧情人三爷打了个照面,便很没有说服力,随后她与张铁林扮演的老爷联合做戏而解脱,意味着张铁林拉下自己的老脸体恤子嗣,而这个儿子竟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

    姚树华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把郝蕾送上去美利坚的客船,早已超越了我们的容忍极限,待镜头重新转会天成元的银号,竟然发现是“十年后”的字眼把过去现在硬生生的劈开,张铁林早已经白发苍苍威严不再,郭富城则是依旧迷途不知所想。这个剧本里郭富城挑不起大梁,因为那个锲入点让这个角色很难演,平靥的调子一起而难收,也决定了郭富城这个娱乐明星不具备成为艺术家的可能。片中他收服邱掌柜、戴掌柜都有些蜻蜓点水的味道,所施之恩威像极了敷衍了事,欠他一命的邱掌柜何以会反叛?功高盖主的戴掌柜又为何会死心塌地?这是三爷本人慧眼,还是根本算二人本性使然呢?

    讲好一个故事竟然这么的难,是编剧的无能,还是导演的无为呢?《白银帝国》披着晋商的华丽外衣,还是免不了拖沓至极、软绵乏力,早早丢掉了一个大片应有的气魄。电影末尾三爷和戴掌柜广开小户、舍银而救民,电影的概念早已消逝而去,徒留一个郭台铭认祖归宗为商立传的匾额。我不晓得那位台湾首富是否认可这一部《白银帝国》,因为导演终究是生分,她的眼高手低让这部电影成为了赵括式的谈兵,更何况谈兵的那张白纸,竟然是耗费了郭老板千万美元的私藏。

 2 ) 绵软乏力,愧言“史诗”:《白银帝国》

“你好样的,你等着!”最后两分钟的《白银帝国》,我基本上都是在按手机键中度过的,只是偶尔抬头瞅一下大银幕——反正这片子的影像就那样,光听声音也不会损失任何信息。

 

按手机干什么?实况记录下那数年难得一遇的经典台词啊!太多了,我怕出影院会忘掉。兹列举几条:

 

“告诉我父亲,要我珍重自己,就不要想把我变作他。”(这是成年男人说的话么?这是在撒娇!)

 

“小门小户的欢乐进了我们的家门”(拜托你是在做生意,不是过家家好不好?)

 

“当真的风险来临时,我们才定义自己”,(这位老爷爷多半是定居花旗国有些年头了,忘了家乡话怎么说。)


 “生命是奇异的,我们祈求他不要试探我们”(这段来自那个版本的《圣经》?)


“真诚对待你们的良心,你们会获得安宁。”(你忘了说“阿门”。)

 

当然,最让我迫不及待与朋友们分享的,还是下面这一句:
“你小时候有一颗柔软的心,保持这颗心,你就还是你。我就算烧成灰,也会黏在你身上……”

 

各位想起什么来了?是不是李慕白的“就算我死了,我的魂魄也会绕你七天七夜……”?鬼啊!

 

还有更多得多的雷人台词,特别是那位文艺老年的旁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理一下,弄个合集。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文艺腔呢?因为这片子的底子,其实就是一个台湾的民国戏。

 

香港和台湾都喜欢拍民国戏,不过拍法完全不同。香港人走的是贩夫走卒的草根路子,台湾人走的是庭院深深的士大夫路子,这大概跟两地从民国那里继承的下来的遗产不同有关——高官跑路去台湾,富商跑路去香港。台湾的民国戏,本质上是那种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张口闭口忠孝节义的调调,跟大陆的高调文艺作品其实更为接近,只是好言风花雪月,看起来似乎多了一点人性而已。这部《白银帝国》虽说是国际制作,不过台湾班底显然是主导地位。所以出现这种绵软的风格一点都不奇怪。

有影评人说这片子是“第五代重现银幕”,这话严重不靠谱。无论从资金来源、幕后班底、影像风格还是故事情怀而言,显然都是海外华人的寻根梦,跟第五代半点关系都没有,总不好说大家都拍了山西大院,所以就都是一伙人吧?

 

片子以老人的旁白开始,“寻根”的意图昭然若揭,我完全可以想象台湾的观众在电影院里是什么反应:老年人泪眼婆娑,年轻人兴味盎然,因为那是跟他们切身相关,却一直缺乏了解的另一个神秘时空。绝好的切入点,无可非议。

 

开头十分钟的简介也还中规中矩,没什么包袱,但是关于社会状况和票号民俗的展示有模有样,搞得我在那一霎那真的相信了预告片里的话,这是关于“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一个帝国的成败”的故事。

 

可惜后面的故事,只能用一句峰回路转来形容。在票号危机当头,三少爷男儿当自强的戏剧性时刻,影片居然把将近一个小时的篇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跟二娘之间的私情!情节上的功能,只是最后留下一句“柔软的心”,好成全他最后的“仁义”。搞了半天,原来这部电影是个言情片啊!只是,只是,这种少爷私通二娘的台剧“镇剧之宝”,放到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面,好象短了点,怎么也得来个二三十集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才过瘾吧?真是委屈导演了。

 

说实话,看到杜二娘死而复生再远渡重洋,我已经完全傻掉了——讲晋商的戏,就该多放蒜瓣和老醋,你放这么多芥末干什么?催泪啊?只剩半小时了,我看你怎么收场。

 

姚导这时福至心灵,终于想起了我们其实要拍的是“一个帝国的成败”。于是一抹小眼泪儿,用剩下的篇幅七拼八凑,又是“十年后”,又是“不知所终”,草上飞似地讲完了所有的风云变幻。银幕下的我,最后半小时嘴肯定是大张着的,看着姚导用非凡的“叙事功力”给我们讲完了一个男人如何发现“仁义”的故事,然后极富教育意义地圆满落幕了!

 

票号是怎么经营的?少爷“仁义”的生意方针是如何跟“制道有三,威名利”的传统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少爷是怎么跟戴掌柜成为默契的拍档的?邱掌柜是怎么从知恩图报变成忘恩负义的?风雨飘摇的乱世,票号是如何苦苦支撑的?这些细节,是一部号称“史诗”的电影最该着力铺陈的,可是在《白银帝国》中居然完全就成了背景,跟“德法联军打过来了”和“国民政府成立了”一样,完全沦为不重要的配料。社会的变迁,民心的向背,这些大的格局一概欠奉,如何能令人满意?


这是说大处,小到角色的性格,张铁林的表演依然还是一个皇阿玛再世,外部动作大于内心情绪传达。郭富城的表演中规中矩,可惜剧本给他安排的情节柔肠过多,“面带杀气”只是说说而已,仿佛领袖流水居国库收入一成的大票号,只需要谈谈情跳跳舞就可以轻松搞定。我不知道少奶奶是怎么长大的,我只知道,一个票号的老板,绝对不应该是这样长大的。相比较起来,倒是金世杰扮演的天津掌柜和戴掌柜,演绎得较为出色。


 其实在风云年代讲乱世情,也是大片的一个路子。不过这片子感情归感情,乱世归乱世,两块是脱节的,从编剧上来说就有些不经济了,结果是“爱情”和“乱世”争夺篇幅,而非互相成全,造成两边都没刻画好。


全片的视听风格同样绵软。没完没了的叠化看得人心烦,几乎没有什么让人看了精神一振的剪辑。音乐抒情过多,气势不足。摄影乏善可陈,中规中矩而已。美工是最值得肯定的一个环节,应该说是近来银幕上少见的将质感与美感结合的范例。全片的“史诗”风格还能有一点影子,都是美工在坚守底线。

 

看完全片,我心生感慨。《白银帝国》真的辜负了“白银”和“帝国”这两个绝好的题材。无论是晋商的方略,还是帝国的风云,都足可以撑起一部气魄宏伟的大制作。最后沦落成一部“风云其外,红豆其中”的痴男怨女剧,实在让人扼腕惋惜。

 

批评了那么多,我心目中的《白银帝国》应该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他的格局应该是这样的:在至少长达500年的时间里,中华帝国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于帝国使用银本位制度,所有想要得到帝国奢侈品的国家,都必须想方设法搞到白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从此,西欧的几个小国才获得了搭上世界经济列车的车票,从此美洲的白银经过欧洲的吞吐,大量涌入中国,然而这种涌入似乎永无止境,因为中国根本不需进口什么物资。于是在商人和海盗的口中,东方有着一个“白银的深渊”,世界上所有的白银都被吞噬其中。要赚回这些硬通货,唯一的办法是贩卖鸦片……

 

读过《白银资本》的人都会知道,《白银帝国》这个名字本来可以把晋商题材拍成一部多么伟大的电影。

 3 ) 太贫瘠的“仁义”

中午看电影虽然总是急匆匆争分夺秒,但空荡荡影院就那么几个人,几乎有包场感觉,还是蛮不错。可惜时间限制,能选择的电影实在不多。所以呢,想着看《非常完美》,但实际上却只来得及看《白银帝国》。

对几个主演本身没太大兴趣,何况《白银谷》这种分量的小说压缩成电影,以他们来说,未免压不住。这故事适合生面孔,让人全部投入到情节里。要么干脆,就是一群老戏骨,原汁原味的出来。张铁林搭配郭富城,不仅是不协调,而且可惜了片子。而他们两个在这部剧里的表演,又实在没有角色诠释可言。
很遗憾也很缺憾。最致命的除了演员不合适,还有就是情节改编的支离破碎,整部电影的节奏感完全没有把握住,大时代的颠沛流离就这样在平庸的改编中变成了流水账,不仅角色性格没能突出,甚至连故事都讲不好。
一部电影演员和情节都不行,基本也就不剩什么了。
可是,偏偏就是剩了那么丁点吸引住我,继而在回来的时候便订了一本成一的原著来看。
技术层面上没什么可挑,画面漂亮极了,构图、色彩无一不美,爱情回忆片段,降低饱和度的怀旧暖色,配上很漂亮的人物,实在养眼得很。
晋商票号的开始,也精彩,从大漠到分粥到结账分花红,样样好看的前三分之一故事。让我看到这里就情不自禁给小蛇发短信,自以为找到了一块未被发现的璞玉。
其实这故事如果只把郭与郝的故事局限在最初那欲语还休的惊鸿一瞥上,该是多么完美啊。谁能想到那破三角恋到后来竟支撑了一半的剧情,把故事完全破坏掉,把两代晋商的性格也完全毁掉了。
甚至只剩下流水账的史诗,也要比乱插情感戏来得自在和大气。
至于最后总结出来的“仁义”,在白开水一样的叙述下来之后,本应该是高潮,却变成了扯淡——因为通篇故事都和“仁义”无关,所有可以渲染“仁义”的细节都让位给不伦之恋了。
所以才想看成一的原著,本土作家出来的滋味,也许会让我继续品味着想象电影中那种老字号的感觉吧?而且我觉得情节上应该会有很大不同。
小段子也有出彩的地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邱掌柜做内奸引匪截银子,老镖头呛啷啷拔出刀,辫子一甩,简直酷呆了。这老爷子之前只是照个面几乎没话,但是很打眼,这会儿才是正面亮相,死得凄惨,但是这场厮杀精彩,超过之前宣传鼓吹的狼战。
康三给女人画背,那条鱼的香艳也很有感觉。
配角们很多演的鲜活,相比较,永远端架子的张铁林,只有暗中让儿子放手改新的段子,演得有些味道。
而郭富城基本就没在状态,忽而呆板忽而过激,跳脱得厉害,当然,这也有情节本身的大问题。
虽然给了三星,但实际上可以在三到四星之间,因为这几年来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有厚重写实的历史风格的电影了——因此哪怕只有三分之一,已经觉得很有意味值得看这一次。

 4 ) 《白银帝国》:第五代借尸还魂

如果“第五代”指那批导演的话,那他们当然都还健在,而且是当今中国电影的脊梁骨;如果“第五代”指特定的艺术风格、流派的话,那早就烟消云散了——本文的标题正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的。
在《白银帝国》里看到了许多熟悉的第五代母题:对父权的反抗(通过仪式化或肉体乱伦的方式)、对历史背景的大写意描摹、对民族文化的寻根式挖掘。不过可惜的是,《白银帝国》空有一副第五代的皮囊——虽金玉其外、面面俱到,但有佳句无佳章,全篇线索萦绕,头绪众多,天南海北都扯到马勒戈壁去了,铺的摊子堪称史诗,讲的故事则是一杯温吞水(甚至有些虎头蛇尾,难以收场)。

整部《白银帝国》走的就是家族戏的路子,用一个家族(主要是三公子)的命运来勾连出民族的历史轨迹(如果把片中几兄弟的人生起伏比照《教父》的话,我们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当然,评判好坏都得有参照系,作为女导演姚树华的处女作,《白银帝国》值得肯定;可要跟《霸王别姬》《活着》《蓝风筝》一比,立马相形见绌。不过这也不怪姚导,第五代的崛起,更多的应该归功于此前长达十年——或许是三十年——的文化压制,一俟有个突破口闪现,思想文化的大潮立马化作钱塘江涌。由是,第五代的横空出世当然应该建立在整个八十年代大陆思想文化狂飙突进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失却了背后的这个强大动力,《白银帝国》的差强人意不难理解。

当然,能以“第五代”来比照《白银帝国》,本身也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中华地区的电影事业正处在空前的整合状态中,事实上,《白银帝国》的主创都是台湾人,导演姚树华、制片人焦雄屏,再加上金士杰、恬妞的粉墨登场(金的短暂戏分已然让全片所有的演员黯淡无光,不过郭天王的演技飙升也是不争的事实),以及郭台铭的新台币,你把《白银帝国》看作是一部台湾电影也未尝不可。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姚树华做了所有台湾导演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对于只剩下《海角七号》苦撑票房的台湾电影来说,不投身到大陆,这样的制作规模只能是梦里水乡。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很多来自于认祖归宗的传统思想,祖籍山西的郭台铭和姚树华联手打造这部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一次梳理。不过在此之外,我更愿意把《白银帝国》看作是鸿海的一次危机公关。这个危机倒不是特指金融危机,而是指内地的现实社会景况——在基尼系数总是跟股指成反比、跟房价成正比的状态下,全社会的仇富心理空前高涨,再加上鸿海的几次丑闻,郭所代表的新富阶层急需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而在大众文化娱乐至死的年代里,拍一部电影要比做N次慈善募捐(此举常常被草根阶层看作是十足的伪善而收效甚微)或硬广告的效果要实惠得多。

于是乎,《白银帝国》成了一则关于财富正义的寓言。宣传语上想当然的出现了“中国华尔街”之类的词句,我看实则大谬。在世界电影史上,讲述财富累积、企业发家的电影,其主旨大都是追溯财富原罪、批判赤裸裸的金钱主义、对人性的贪婪大加鞭笞之作,《华尔街》《赫德萨克代理人》《血色黑金》都是个中翘楚,而出于上述原因,《白银帝国》不得不反其道行之,要给“在商言商”的经济理性涂抹上道德神话的色彩,这种内在主题的断裂所表现出来的,便是影片叙事的捉襟见肘。
在《白银帝国》里,我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到主创试图把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与传统儒家宗法思想对接起来——老太爷言必称“亲则乱”、“财东不管事”等信条,似乎闪现着职业经理人的现代管理色彩,但他对三子驭人术的谆谆教导,又迅速的《资治通鉴》化了。所以,新富阶层们寻根寻到晋商,其实是一件相当可疑的事情——西帮票号身后,靠的究竟是封建宗法经济的逻辑还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估计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所以,通篇看下来,《白银帝国》借了第五代的尸,还的却是新富阶层的魂,内外冲突、左右互搏。

坦率的说,姚树华对情感戏很熟捻,如果突出爱情线的话,估计能赚得些许眼泪。不过莫名其妙的剧情转圜很快破坏了这一氛围。《白银帝国》肯定不差钱,所以整起大场面来很过瘾,那场人肉计算机分红的戏让人眼前一亮,不过CG做出来的七匹狼太雷人,在剧情上也说不大通。
《白银帝国》的原著《白银谷》可能还是更适合拍电视剧,在这方面,内地其实有过成功的经验——同为女导演操控的同类题材,胡玫的《乔家大院》显然要超过《白银帝国》很多。
郭爷的《大宅门》就更不用说了,此类题材老爷子称第二,谁敢称第一?

(南方网专稿,转载注明出处及作者。)

 5 ) 白银帝国:晋商题材乱炖一锅

很久没去影院,今天去看了早场的《白银帝国》,很有趣,看片的时候脑海中不停地回响《此间的少年》里的一段话,现在抄录如下:

            汴大图书馆的特别,在于它有哥特式样的门洞,古希腊式样的凹面圆柱,玛雅文化特有的阶梯状金字塔构造,当然它上面还有个铝合金的纯中国式雕檐飞拱。按照校长独孤求败的话说:“我们这个图书馆建起来,欲求一败也很困难了。”

看《白银帝国》就是这个感受,它有《菊豆》的乱伦关系,《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置景和仪式,《红高粱》的旁白,《卧虎藏龙》的大漠戈壁,《投名状》的影像风格,最后一个则是一部舞台剧《立秋》的部分人设和桥段,按照惯例说,这叫做集大成,但是加上台湾导演和香港演员,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点乱炖的味道。

应该说对这部片指手画脚是不厚道的,因为其中的剪刀印子一目了然,精良如此的制作,加上李樯和焦雄屏这样的强援,讲不圆故事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是剧作。所以这个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来说说其他的东西。

首先就是工艺考究。看完片子倒是有个感觉,要是一年出50部这样质量的片子,中国电影就有希望了。之前对导演一无所知,看了看资料才知道这是一位女导演的处女作,好罢,再挑剔就是我的不对了。稍有经验的观众都能看出影像和道具上极度的考究,近来少见,依我看大致水平在《梅兰芳》之上,比《投名状》都要好。关键之处在于,画面里有人气儿(比照一下《投名状》就知道了),基本不像不是搭出来。除了柔光镜用得略多了点,真没什么可挑的,主色调做的尤其考究,最后片尾看到导演兼美术指导,心下了然。后来又看到是在英国做的后期,忽然想起押井守的《Avalon》,大概是一套系统调出来的色吧,有兴趣的可以比照一下。

演员方面也没什么可说的。张铁林已经演谁都一样了,皇帝架子收不起来,这无妨,但是有趣之处在于,比照一下《雍正王朝》里皇宫的调度,带张铁林的多数调度都颇有些相像。郭富城倒是除了口音,没什么可挑的。郝蕾是我看她的第三部戏,《十七岁不哭》、《颐*和*园》里都是扮演倔强女孩儿,这里也是,但是这儿的问题倒是出来了,比较一下《白银帝国》里的郝蕾和《投名状》里的徐静蕾,从表演风格到造型看来都是有联系的。配角们水平都不错,两个掌柜的戏还都真好。

终于还是要说剧作的问题。不再说张艺谋的那两部关于“铁屋子里的女人”的戏了,《白银帝国》的旁白真是有趣得紧,看得出来是硬加上去的,原因我稍后再谈。说说《立秋》,(具体的资料看这里:搜狐娱乐专题http://yule.sohu.com/s2005/liqiu.shtml),一样有一个海归,一样有银行和票号的转换和争论,雷到我的是一样的解决方案:院子底下埋的银子,以及“仁义”的家训。更好玩的是,同样纠缠于父子关系。好罢,若要考据的话,倒还真有一篇文章可做。这个不是重点。我感兴趣的是《白银帝国》叙事的断裂之处。著名影评人图宾根木匠的文章《白银帝国》:第五代借尸还魂(http://www.douban.com/review/2241385/)里面说得很清楚,在“第五代”的话语方面我们的观点很一致,不过换把比电影史更快的刀来拆解《白银帝国》的时候,要联系的东西恐怕就更多,比如《闯关东》和《大国崛起》,一个有趣的点是,八国联军、清廷倒台这样的事件并未在银幕上正面呈现,而同《闯关东》的结尾相似,本该是风雨飘摇的结尾,竟然拍成了光明大道,虽然我可以确定剧作里面结尾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境,但是《红高粱》式的旁白一出,整个味道就变掉了,所以那些消失的和未曾呈现的东西忽然就重要了起来,似乎本片杀青到上映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很能说明问题,不去讨论所谓“大国话语”或者“金融危机下的大国想象”,以及所谓“商人上位”之类的话题便就不合理了。于是很多东西顺理成章地消失了,留下的是危机-化解危机-光明前景,以及对家族/血脉的反复强调,这个时候熟练观众便该知道叙述又走向保守了。不过这些已经不是影评该涉及的问题了。

所以这部片子看着有些奇怪,因为内部的话语颇有冲突之处,如果找回电影史的分析方法,将这部影片与”后九七“的港片,以及事实上早至《还珠格格》的港台资本支持的电视剧相比,大概会有一些启发。《白银帝国》毕竟处在一个两岸三地的冲突语境之中,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乱炖二字比起”混搭“要更好,毕竟炖过之后已是拆解不开的一锅,然则猪肉还是猪肉,粉条还是粉条,用第五代的话语毕竟是二道贩子。然而终于还是给了这部影片四星,作为观众我已然很满足了。

 6 ) 史诗、爱情,傻傻分不清楚

主题够简单,也够深刻——做生意就是做人。讲的是过去的事情,可是很有现实意义。不过,真的能指望一部电影对物欲横流、诚信缺失的当下起到什么触动作用吗?

影片开场做足了史诗的范儿,影片里票号生意随着国家命运起起伏伏的过程也确实够史诗。可是也许创作者觉得光是所谓“中国华尔街传奇”撑不起一部100分钟的电影,又加上了父子两代人为了一个女人的爱恨情仇。于是,这部影片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而不纯粹的电影很难拍得好看。不是说史诗片里不能有爱情,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而爱情片如果牵扯到史诗,一定要把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绑定起来,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乱世佳人》,不能像这部片子这样你史诗你的阳关道,我爱情我的独木桥。或者干脆不要史诗,像《菊豆》那样来一场纯粹而直接的不伦之恋,也倒干脆。

片中关于票号生意的戏份被爱情戏挤压去不少,结果匆匆忙忙,却意犹未尽。爱情戏拖泥带水地抻了半天,结果我也没弄明白康老爷为什么要为了娶杜筠清搞一场密谋,而且密谋了还让她与正值怀春年龄的老三接触。难不成这是山西票号培养接班人的秘密手段?

 短评

没头没尾的片子

6分钟前
  • 麦田
  • 较差

3.5星。富二代的爱恨情仇。

10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这片子的原声真特么好听

11分钟前
  • 占朵
  • 推荐

焦雄屏这蠢娘们制作的,可想而知了。一部挂着“晋商”羊头的电影,居然充斥着陈旧的对商业的偏见。高利贷是坏的,囤积是坏的,但是替国家滥发货币买单是好的。郭富城居然用白银换了老百姓手上的废纸,舍身堵抢眼,真太伟大了。有这么好的商人,朝廷也就不怕多造孽。不反朝廷专吃富贾,标准的奴才电影。

13分钟前
  • 叶子风
  • 还行

如果说《无极》是手法跟不上想法,那这片就是想法跟不上手法。郭台铭钱都砸布景上了。根基不稳,编剧有疡~ 这种路子还是别走了,多在故事上下功夫~ 哪个大导演给带个好头儿吧~ 求求你们了~

14分钟前
  • 廖小花
  • 还行

谁把电视剧的剧本给这家伙拍电影去了,一个故事讲的那个跳跃呦……

16分钟前
  • 池鱼沐水
  • 还行

郭富城终于脱胎换骨了。

20分钟前
  • 恶魔包子
  • 推荐

故事背后的庞大背景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24分钟前
  • 找凹的凸
  • 推荐

三星半。台词太过舞台化是一大问题,线索比较乱,没有重点,主要人物的刻画也不够。但是剪辑的节奏非常好。

29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电影名字如果改成《我和二妈的那点事儿》,我会加一颗星……话说那点事儿的确挺感人的

32分钟前
  • 2013
  • 还行

这个是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片,其实还可以。

33分钟前
  • 胡天翼
  • 推荐

画面不错,含蓄的地方处理得很好,跟原著比有些细节交代不够,胜在情节完整,输在层次降低,三星半

34分钟前
  • prost
  • 推荐

主線主線你在哪裡?最後恍然大悟原來是說教片!

35分钟前
  • Zooey
  • 较差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聋其长兄,瘫其二哥,疯其四弟,半个小时一气呵成!……男性主要角色的过早“退场”,与女性在这场晋商豪门风云中的叙事权重激增(绑架因情/自杀因情/去宫因情)而且都是值得同情甚至讴歌的正面叙述,这种阴盛阳衰的结构倾向显然与导演姚树华制片焦雄屏有关。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顾此失彼~ 郭天王还有点演技~

41分钟前
  • Dominic
  • 还行

剧本和表现手法贫乏。摄影加1星, 音乐加1星。

44分钟前
  • sabretooth
  • 推荐

婊子,你毁了我……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很厚重

53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木有高潮。其实我觉得这个题材是可以做得很宏大有史诗气势的。。。

54分钟前
  • 囍夭夭
  • 较差

3.5星。布景不错,几乎能还原山西平遥古朴浑厚的美。白花花的银子看得很爽。不过男主这样用自家几代积累下来的财富给朝廷填坑很奇怪,另外邱掌柜最后是为啥突然倒戈也很莫名其妙。话说电影里的天津和上海真是相当迷人。

58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