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披萨

HD中字

主演:阿拉娜·哈伊姆,库珀·霍夫曼,斯凯勒·吉桑多,玛丽·伊丽莎白·埃利斯,约翰·迈克尔·辛吉斯,克斯汀·埃伯索尔,哈里特·桑塞姆·哈里斯,西恩·潘,汤姆·威兹,布莱德利·库珀,瑞恩·赫芬顿,内特·曼,本·萨弗迪,约瑟夫·克罗斯,丹妮尔·哈伊姆,埃斯特·哈伊姆,莫迪·哈伊姆,唐娜·哈伊姆,玛娅·鲁道夫,约翰·C·赖利,艾玛·杜蒙特,萨沙·斯皮尔伯格,德莱纳·米切尔,利兹·卡科斯基,泰勒·杨,Josh Monkarsh,马克斯·米切尔,Tim Conway Jr.,伊亚娜·哈雷,艾米莉·奥尔索斯,克雷格·斯塔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甘草披萨 剧照 NO.1甘草披萨 剧照 NO.2甘草披萨 剧照 NO.3甘草披萨 剧照 NO.4甘草披萨 剧照 NO.5甘草披萨 剧照 NO.6甘草披萨 剧照 NO.13甘草披萨 剧照 NO.14甘草披萨 剧照 NO.15甘草披萨 剧照 NO.16甘草披萨 剧照 NO.17甘草披萨 剧照 NO.18甘草披萨 剧照 NO.19甘草披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年龄与人生经验的倒挂

电影《甘草披萨》(Licorice Pizza)取名自南加州1970年代常见、目前已经消失的唱片连锁店,它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显著表现,仅为导演Paul Thomas Anderson清理成长年代的线索,电影中1973年能源危机造成的加油站排长队场景倒是在油价猛涨的今天显得更具有关联性。

电影不以情节为重,众多场景、人物和冲突都沿着少男追姑娘的过程松散展开,他15岁,她25岁。两人的年龄与人生经验呈倒挂状态,15岁的少男充满信心,25岁的姑娘处于迷茫中,他熟悉日本餐,她从来没尝过。他用尽人生的全部积累与她展开对话,虽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但她与世界的联系其实都经由他建立。少年历经折磨,他只能眼看着姑娘一次次被她的同龄人或者人生经验远为丰富的中年人勾走,尽管每一次她都还会回到他的引力轨道。两人冲突起来针尖对麦芒,和好重聚时候的冲向对方的力度则跟两辆赛车迎头相撞接近。

电影中只有爱,没有性,罕见地聚焦于精神世界。镜头具有胶片时代的质感,男女主角的脸因为清晰的瑕疵而真实,与现在流行的滤镜脸恰成对照。我们或许需要恢复对颗粒感之下真相的偏好,远离数字化处理过后千脸一律的滑腻与单调。

导演设计了大量细节展现美国社会的精神实质,推销能力在这个国家至关重要,从经营水床、弹球、寿司、服装到角逐政坛。

 2 ) 男性青春怀旧片中的立体女性形象塑造 ——评《甘草披萨》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以下简称PTA)延续了《魅影缝匠》(2017)中的女性视角,又创作了一部立体展现女性人物形象的影片——《甘草披萨》,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加州,美国梦的黄金时代,PTA带领人物尝试寻找需求和欲望,在一种反传统的叙事手法中表达了导演对女性困境的认知,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Alana的立体形象。

PTA叙事的基础是影片中人物在他们的前进过程中寻找内心的需求与欲望,时间在跳脱的剪辑下快速流淌,而影片中人物的生活却停滞不前:恋爱、分手、再恋爱,创业、失败、再创业,他们所能做的只有奔跑。

奔跑,但只能重复停滞不前的人生,跑得筋疲力竭最后发现一切回到原点。这是极具真实感的刻画,导演不羞于展示Alana的弱点,这样完全发自内心的角色是令人信服的。在对Alana形象的表现中,奔跑是一个多次被强调的行动,导演擅长用扭转人行动方向的方式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邂逅发生在第一幕,Alana逆行和小孩们擦身而过,Gary在她吸引同她搭讪,但他同时也扭转了她行进的方向。性,生意,烟酒,人际周旋,笨拙汗湿的刘海,Gray是一个拼命挤进成人世界的人,而每当Alana在成人生活里受挫,就会向左奔跑,去孩子堆里找回掌控感。影片中女主人公的首次奔跑发生在她奔向警察局的路上,向画框右侧奔跑的她被青少年迎面撞了满怀,她大骂着“teenager”,在几个镜头之后却加入了向画框左侧奔跑的年轻人的队伍。全男性的警察局是父权的强大体现,而女主人公从警局向左狂奔这一行为,正是她对成人世界的反叛。在影片结尾,两个人向着对方奔跑,女主人公的行进方向依然是向左,二人磁铁一样撞在一起。对于个人的逃避和崩溃,导演不批判也不给鸡汤,只是在一旁戏谑地观看,有些时候爱成为一种出口,会有人真正理解你,会有人陪你一起“不想改变”。导演PTA擅于撕开对立的价值观,比如《大师》里信仰的崩塌,主角发现改变是从一种自欺欺人的虛假。而本片作为一部青春怀旧片,在导演回忆自己童年的叙事中,他没有致力于展现人物的成长,甚至《甘草披萨》中的人物是没有成长的,反而出现了Alana这样逆向成长的角色。

若将女主人公的行动轨迹记录下来,就像顺时针画着圆圈形,这样不愿改变不愿成长的角色也是有属于她的人物弧光,但这弧光是环形的。抛弃对青少年对成长的执念,抛弃青春怀旧片对岁月流逝的悲叹,《甘草披萨》以轻盈的姿态拥抱着返璞归真的真诚。

作为一部反传统的青春怀旧片,《甘草披萨》中的人物既没有传统浪漫喜剧中讨喜正确的外貌与人设,也没有边缘人物身上险疯狂的人物魅力。安德森以这种方式讲述他的故事,使看电影的体验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件事都有意义,对现实生活的狂热回应,正意味着导演战胜了电影的既定机制。

导演选择站在了不美化回忆的立场上,他们就像是经历特定时代的普通人那样,在浑浑噩噩与模糊目标中长期徘徊,原地打转,在刻画Alana时选择从女性视角出发,描绘了一个女性在70年代在大多数情況下的反应,连同女性本身的局限性一样,是构成一个时代的基础。PTA童年时期随在好莱坞工作的父亲接触了各式女性,在影片中他挪用了记忆,以女性视角出发,试图撰写女性困境,因此,《甘草披萨》是一部可以另女性感同身受的电影。随时间线发展,粗鲁喘息、家庭凝视、卡车惊魂、摩托坠落、同病拥抱,女人的世界如此敏感、危险。没有爱情,只有攀附、照顾、帮村,然后被世界一次次回弹。

女主并不轻巧却也毫不客气地穿梭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世界,穿梭于随处伸出的占便宜的手;父权从真实的父亲,到生意场名利场上的逻辑,到政治游戏里的话术。片中各年龄段的男性角色们看似在引领着事情的进程或世界的局面,每一次迫近失控点时,却都要依靠女性来缓和或扭转。其中无论是攀上一位她曾在试镜遇见的中年动作明星,希望他能为自己带来进入好莱坞的机会,或者是为了接近要参选市长的老朋友而投身政治圈,前去应征他办公室的助理工作,《甘草披萨》 都完全展现出Alana朝着各个领域去多方尝试的勇气,以及为了跳脱中下层阶级而不断付出努力的坚韧生命力。然而就如同在美好的愿景背后,都存在着不如所愿的残酷黑暗面,《甘草披萨》老明星释出的善意,只是希望Alana这个年轻女孩能来酒吧,陪他跟老朋友喝酒,并在她意外摔下机车时不闻不问;而原本以为对自己有好感的市长候选人,最终也只是想拿Alana来做掩盖自己同志身分的挡箭牌。

世界是二元性别割裂的,男性凝视是时代的弊端,导演在海报上已经首先表达了他的立场——Alana穿的t恤上写着“You’ve Come A Long Way,Baby”,是七零年代的维尼珍香烟广告口号,鼓励女性追求自由解放。水床这个意象在片中是软色情的代名词。Alana穿着同水床床单花色相同的裙子时,她被赋能为男性对水床性感的联想以及欲望的投射。但导演在刻画女主人公时,本身没有出于美国上层老白男的凝视,或出于对一对姐弟恋关系、一个女性产生意淫,反而PTA的女性形象是立体的,强大的,柔和的,温暖的。一幕是老明星骑摩托飞跃篝火复刻年轻时高光时刻,人群为了一段正在腐朽的记忆于篝火边喧腾,远处的黑暗里两个正在年轻的生命安静的拥抱。另一幕是女主假扮市长候选人同性恋人的女友送他回家,两个破碎的灵魂用彼此的孤独拥抱。还有Alana在驾驶卡车带领孩子们逃脱后的独坐,这世界如此危险,男孩子们在打闹、互开开黄色笑话,拯救他们的英雄却在他们不远处独坐着,如此害怕、如此不安,镜头微微抖动,长焦下霓虹灯影影绰绰,Alana用力埋过脸去,久久缓不过神来。女主人工的怅然若失,让她被月光照耀时,分外凄清,这大概让她第一次看到急于长大这件的事情是多么空洞。包括爱本身,她能随时移情,她足够坚韧也明白爱是流动的,唯有真诚的心最可贵。因此,最终Alana还是奔向Gary,即使两人相差 10 岁,有着难以跨越的年龄鸿沟,这是去拥抱她内心真实情感的选择,就足以显示她已经清楚自己的需要与欲望,能够在末来找到自己前进的道路。

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变化之外,也包含了许多对于美国70年代动荡背景的呈现。其中不管是反对越战的浪潮、性别种族等各种平权运动,或者是1973年以色列爆发一连串的“赎罪日战争”,引发了全球性石油危机,这是导演PTA专属的童年底色,他也通过这部怀旧片刻画了一位立体的女性形象,从时代与私人化的视角,女主人公都展现了女性坚韧、温柔、可爱的生命力。

 3 ) 停顿与回忆:无人问津的鲜活生命

记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在某个采访中说自己在准备《甘草披萨》的同期酝酿着一个“更加黑暗、复杂”的项目,很遗憾因为各种原因,观众先看到的是这部更加轻快明艳(或许在一些并不在乎电影客观质量的观众眼中,它有着不合时宜的时代烙印与单一视角)的浪漫喜剧,我们不再确定是否还有机会看到那部陷入搁置的,更具备pta风格的野心之作。

以视觉风格与人物弧光落点来看,《甘草比萨》在剧作的严肃程度上看,似乎无法与pta在《血色将至》之后的几部作品进行比较。但实际上,pta笔下的人物,尽管经常被作为嵌入时代困局的楔子,但人物的内在情感逻辑依旧是世俗甚至是肤浅的。毕竟哪怕是有品钦的详实原著作为基底,能让《性本恶》中的狡猾私家侦探多克卷入波云诡谲的70年代的方式,不过是(想象中)前女友的脆弱而已,在对于人生的预期规划上,他远不及《甘草披萨》中的男女主人公来的成熟清晰。

因此,《甘草披萨》仍是一部典型的pta作品,甚至比《魅影缝匠》和《大师》更加典型。在本片中,他回到了更加熟悉的题材与更加容易的操作方式,类比背景更加接近的《不羁夜》或题材更加类似的《私恋失调》,pta的处理方式更加自如与圆润,当然正如《魅影缝匠》会让痴迷于pta式群戏的观众会不满于该片冷凛克制,《甘草披萨》或许也会让对叙事野心与作者突破有预期的观众产生“大材小用”的感慨,但无论如何,在2021年的美国电影中,《甘草披萨》在调和作者印迹与类型规则方面,仍旧处于顶尖水平。

况且,选取更加通俗的结局,不代表积累过程缺乏深度。在阿拉娜与加里的分分合合中,70年代的时代步伐既是背景板也是催化剂,但是在《甘草披萨》中,主人公既无法亲身见证每一次变动(《不羁夜》),也没法为这个变动的世界贡献哪怕一点微薄的力量(《性本恶》),他们似乎只能像《大师》中的奎尔那样跟随时代脉搏随波逐流,却从来也没有体验过前者那种极端的生命精力。于是,在吵吵闹闹中终于正视生活女孩儿试图做些什么,可当她看到政客的双重身份令自己叫苦不迭,而他争取的民众正为了弹珠游戏的合法化欢呼雀跃之时,自以为摆脱了稚气的女孩儿在见识了现实之后发现自己和并没办法真正“摆脱”一切,于此尽管看起来节奏更加浪漫,结局更加明艳,但实际上,《甘草披萨》中的人们并没有脱离《不羁夜》与《性本恶》中被冥冥力量把控制的世界,只不过这一次pta选择的作为载体的人物相对而言更加主流而已。

这种“主流的正常”或许是《甘草披萨》之所以被一些观众诟病的原因。毕竟在《不羁夜》和《性本恶》中所描述的地下规则与边缘产业中,专制的男权视角与剥削等级本就是构造这个世界的基础,两性、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并不会引起观众的引起。可当习惯了好莱坞式类型规则的观众在一部追求爱情圆满的喜剧中看到被时代局限所控制的“正常人”(尽管依旧与大多数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天然的困惑很容易转化成某种与电影无关批评或自我标榜,尽管在被许多人视为pta最佳作品的《血色将至》中,主人公的行为要不堪得多。

因此,如果说《甘草披萨》比pta之前的作品缺少了什么,那也许是一种更具雄性视角的力量感与偏执,毕竟即使是在其最小众的作品《私恋失调》中,“爱情”依旧被赋予主人公对抗自我阴暗面的绝对力量,与那种徒手在物理上结束生活纠缠的魄力,那种在生死边缘完成绝地反击的特殊技能相比,《甘草披萨》中的人物既没有传统浪漫喜剧中讨喜正确的外貌与人设,也没有边缘人物身上危险疯狂的人物魅力。他们就像是经历特定时代的普通人那样,在浑浑噩噩与模糊目标中长期徘徊,缓慢前行。但如前文所说,这是故事的视角问题,不应成为批评一部电影的理由,导演不过是描绘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连同他们身上的局限一样,是构成一个时代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基础语境中,pta所谓的“《甘草披萨》是一个对我来说更加容易的项目”的说辞,现在看起来半真半假。理论上,以他的能力,操作这样一个题材确实是手到拈来,但相应的,在放弃了更凌厉的风格,更肃穆的语境,更黑暗的题材之后,可供pta发挥的空间似乎也被限制住了。在这个追求极致的年代里,平庸的,有缺点的,生活某个已经远去的特定时代的普通人也许是最能使观众感到厌烦的存在了。

但是,pta依旧在努力构造这样一个记忆中的世界。或许乍一看起来有些取巧,有些自说自话,但点点细节堆积到最后,承载于主人公弧光时刻中的情绪,已经远远超过了纸面意思。 毕竟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在一个思考枯竭,观点横行的年代与共情和理解渐行渐远,我很庆幸还有这样的作品,提醒着我们那些被终将被历史定论抹杀,却曾经鲜活的存在。

 4 ) 依然保持PTA应有的高水准

直接说电影本身。与早期的《不羁夜》和十年前的《大师》一样,导演PTA 又一次给出了供后人反复拉片学习的开场。不过这一次不是《不羁夜》中华丽的长镜头,也不是《大师》中精彩诡异的构图和镜头组接,而是越轴的巧妙运用。

开场戏的剧本很简单:男主直接搭讪比自己大十岁的女主;但视听呈现却很惊艳。女主从画面右边向左走,男主在排队,队伍由左向右缓慢前进。两人对话后,女主调头,和男主一起跟着队伍的方向前进。摄影机在两人开始对话后换到了队伍的另一边,直到两人进入体育馆。这个拍摄角度达到的目的是:虽然在对话中,女主一直嘲笑男主十五岁的年龄,虽然看起来她仍然在从右朝左运动,但女主事实上是转向了。导演用镜头不动声色的告诉观众:两人会有故事,虽然也许他们自己还并不知道。男主看似是主动的一方,在画面中的运动方向改变了,但其实他是一直正向成长的,男主人物类似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的少年版,而女主才是那个二十五岁对未来迷茫、不确定的人。拥有最长人物弧光的人是真正的主角,导演只用简短的第一场戏,全都预告了。

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就用视听确定他们的关系,很多导演都用不同方式做到过,比如很容易想到胡波在《大象席地而坐》中,用长镜头跟着彭昱畅走过一楼的教室,上楼来到教室的窗边,其间浅焦镜头扫过面目模糊的各种人,最终镜头停留在他和王玉雯身上。一句话都不用说,只有他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接下来是PTA大师示范如何拍摄日剧跑。跑的必要性由剧本来铺垫,不必赘述,只谈视听。首先是景别的区分,女主向警局跑的时候,景别卡得很紧,女主逆人群方向冲过了一个个模糊人影的阻碍;而两人一起跑回来的时候,危机解决,景别变大,他们的行进方向与人群一致,像得到了同路人的支持。其次是跑的时机,在警局门口两人拥抱,女主又喜又气地问男主到底做了什么,没有男主的回答,下一个镜头就是两人已经在跑步中了,毫不拖泥带水。这里的剪辑稍微拖一点,观众就会有准备,冲击力和惊喜就会小很多。这就像在一个乐句中,是附点还是三连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然,还停留在从剧情中获得快感阶段的观众是不在乎这些的,还是看看谷阿莫最适合。

PTA 依然擅长把常规段落的视听做得有趣。比如在男主的朋友/同事 Lance到女主家吃饭后出门不欢而散的一场戏中,镜头不再正反打,而是用甩镜头拍摄二人对话来加速,然后是女主和家人的争吵,最后女主和姐姐两人在室外坐下来,镜头也稳定下来,就在观众期待一场对话戏的时候,女主一句fxxk off 猛的站起来出画,干净利落结束了整场戏。 用视听节奏的变化来给真正的电影观众视听快感,这是电影的专属体验,小说给不了,郭德纲也给不了。当然,还停留在从剧情中获得快感阶段的倍速播放观众也是体会不到这些的,它们通常会不解地问:那又怎么样呢?想表达什么呢?讲了什么故事呢?

虽然PTA既是导演也是编剧,但还是尽量将两项工作分开说。剧本中给所有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将来也会被反复提及的一定是倒车戏。这场戏之所以高级,是因为:首先,这场戏符合当地真实地形;其次,倒车戏是对之前受到Bradley Cooper 角色以帮助女司机开车为名的性骚扰的一次回击;再次,倒车的意向预告了接下来男女主的感情;还有,它解构了类型片中常见的追车戏。你类型片玩正向追车,我PTA 有无油倒车。在神乎其技的倒车戏之后,女主坐在远处,看着男主和小伙伴们玩耍,正如事后一支烟的男英雄看着远处女人和孩子的嬉戏。类型片在这样的场景中宣扬了英雄主义和家庭至上的主流价值观,而女主却在这场戏后离开男主的水床推销公司,选择成为竞选志愿者,完全与类型片对这类桥段的运用背道而驰。而女主的形象也不难让人联想到乔治米勒《疯狂的麦克斯4》中驾驶大卡车的女英雄Furiosa.

将这个颁奖季原创剧本头号种子与一般类型片区别开的,还有Sean Penn 的桥段,没有类型片会大胆突兀地加这段偏离主要人物的漫长的迷影戏。Sean Penn 演的William Holden 和导演Sam Peckinpah 指点江山,好像要朝《好莱坞往事》滑去。但当意外来临的时候,观众才发现,自信爆棚的中年白男,自以为是世界的主人,其实不过是背景板,是编剧PTA 剥削的对象。观众起初有多难熬,最后就有多酣畅。在这个关键时刻,PTA 在视听上也不遑多让,用摩托车的呼啸前进与男主反方向的奔跑做平行剪辑,在影像中给观众跑步速度与摩托车车速差不多的错觉。世界在欢呼中向左,而我向右,只为了和你在一起,没有人会不为这样的调度动容。

另外值得一提的编剧亮点,还有男主一言不发的电话戏,有惊喜也感人。

但影片的结尾是不让人满意的。在漂亮的跑步叠化剪辑之后,两人有了一段俗不可耐的互相寻找并当街相遇戏,更不高级的是中间竟然还有之前日剧跑的闪回。当时观影的感觉是受到了羞辱,我把你当严肃的作品,你却把我当阿兹海默症患者或电视剧观众,终究还是错付了。这场相遇戏本可以有更复杂用心的设计,成片中的呈现却有些简单粗暴,毕竟他们不是开着美颜打着大面光甜腻的抖音爱情,而是侧逆光下嘴上说着白痴却没法不靠近的两颗真心。

在表演部分,因为配角角色本身大都有些夸张,是两个主角的表演使本来会与观众有距离的人物变得让人信服。女主Alana Haim 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演员良好的先天条件,她略歪的鼻梁,皱起的眉头,皮肤上的每一个斑点、每一道细纹都在传达人物真实、复杂的质感。在这个颁奖季里,Alana Haim 的反面就是《西区故事》里的Rachel Zegler: 此人如此漂亮,却如此寡淡乏味,层次单一,她如此努力地表演,却让观众希望与她只有初见(西区故事的影(tu)评(cao)在这里://movie.douban.com/review/14091228/)。当然,Alana Haim 和PTA 关系很好,本片女主角色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确实很难有别的演员能让这个角色立起来。

至于Bradley Cooper 的表演,在颁奖季竟然暂时成了可能被提名的前五男配,他的角色本身非常单薄,没有复杂性,看不出这个角色和表演训练中让学生演一只猴子有什么区别。

最后,关于所谓辱亚的桥段,我个人并没有觉得被冒犯。影院里观众笑的是白男餐厅老板把英语翻译成带日语口音的英语并企图与日本人交流,然后第二次出场的最后抖出关于他不懂日语的梗。虽然桥段确实不高级,但人物符合七十年代,这个形象也类似小丑,导演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如果这都有问题的话,那就是要这种形象彻底不出现才肯罢休了。对没有思考能力的观众,今天你给他搓背,明天他就让你给他舔脚,后天他就要说你舔得他不舒服了,永无下限。

因为只是影院一刷,希望没有太多的记忆错误。

 5 ) 甘草披萨惊艳的视听,开场拉片分析

近期看到的惊艳的片子。视听新鲜,故事讲的飘逸,很享受。


分享一下开场戏的拉片。


片头字幕时,进入学校氛围声,广播说照相日的安排。进情境的常规手法,第一遍看没注意,字幕太快。

开场第一镜就不一般啊,镜子里几个小孩梳头说自己像个大人巨人,以为说话的中间这个是男主,真正男主入画没说话,但焦点在他,这就把男主和这群只会吹逼的小孩区分开了,他是不一样的,后面确实他是真敢想敢干的。就这么一个镜头还有节奏,马上厕所水管爆炸了,大家嘻嘻哈哈跑了,高中生那种嫩嫩的装逼劲的感觉都出来了,这一跑,顺利引到室外去。

这个镜头也不简单,一个女人背影走向一堆小小的人,音乐(July Tree),阳光,和腿的姿势,立刻进入一种荡漾的情绪。不是过肩拍而是全身的背,客观的视角,但运动方向又和女的一致,我们跟着女人走过去,女人是谁,什么状态不知道,好奇。

接着走进了阳光里,景别也离她更近了。

长焦把男主从人堆里找出来了,确立了厕所照镜子的人里他才是男主。(常规的电影美术会特意把男主的衣服颜色从人群中分离出来,但这里不是,也许那个年代就是这样都花里胡哨的,所以用典型的焦点来凸显)

还不够,还有动作,而且歌曲第一句歌词出现,歌曲持续到这场戏结束

《July Tree》是Nina Simone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I Put A Spell On You》。

好男主看的是什么,女人走过,背景花洒全开,声音凸显喷水,阳光和水一样洒进来,歌词唱完第一句,“真爱在秋天的土地上播种” 而且镜头是客观的大畸变的,摄影有很多方法规避畸变,这个畸变镜头一定是刻意选择的,帮助感受上特殊化,一个15岁的小孩爱上25岁的大姐,特殊的情感做进镜头里了。导演偏不给pov,但很明显所有这些感受就是男主所看到的。

感受稍纵即逝,一群小孩走过,观感立马回到了客观,女人喊镜子梳子没人要,没人car她。女人是在这工作几乎看到自己终点,对生活现状毫无盼头(后面赴约说了我可能30多还在这拍照片)这群小孩却是走向各种可能的方向。对冲的方向,他们不是一类人。

第一次看清她,表演的状态验证了,她是无聊的。

节奏立刻变化,被小孩冲撞。女人骂滚开傻逼。她对小孩的态度—傻逼

刚骂完傻逼,节奏马上又来了,声音先入“我需要”

原来是男主,相机立马跟随男主,完全调转方向,往右边运动了。(这个调度很惊艳)

摇过来,女主被迫跟着这个方向,和小孩一起走,男主出现在镜子里,两个人的正反关系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一个一脸不耐烦一个春心荡漾,很有意思的画面

接着女主调度过来,两人同框,朝一个方向走,实际上是女主被带到了这个方向。

男主果然和照镜子那些吹逼小子不一样,上来直接约。

一路撩,到男主说出自己演过什么电影时。

摄影机又调转了方向

摄影机开始往画左运动。后面我们知道女主其实一直想做演员,听到男主是演员,其实他有兴趣了,虽然嘴上没说,但摄影机帮助说明了她的态度。

继续往左走,中间有个调度换成了看女主脸。

近景撩骚了一路,来到全景,从光里进到阴影,既是现实逻辑,又是心理逻辑,这段排队块到头了,撩骚要到头了。但画面的状态是这两人无视周围所有人热聊着,感觉又还有希望。

在黑暗里继续拉扯

调度摇出目的地,排队的尽头,这事撩的行不行似乎就看这最后几步路了。

女主和别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对上了,两个人都还依依不舍

一路跟摇过来,带出大环境,之前那个畸变镜头一样的感觉,有点超现实,大家在拍照你们两在谈命中注定,在大厅拍照不顾别人怎么看,愣是在这撩命运安排共享时光,这种屁孩之勇,在撩动无聊的成人世界。

男主我们很明白了,就是一心想泡,女主是怎么想的,我们很关注,最后的调度又跟着女主回来。无奈的笑,好像自嘲自己像个傻逼一样,(后面她经常会有这种感觉,还问她姐对自己老是和小孩一起会不会觉得怪)镜头跟回来,回到无聊的工作。

这首歌到此结束,打屁股这也许刻意了,也许那个披头士的骚动年代很常见吧。

对比一下开头和结尾,一个背对的全景,一个有态度的近景。明白了身份年龄差异就更强烈了,我上着班混着日子,被高中生撩了一路,那种单纯的直接的情感,和歌一样,真爱是什么,真爱在土地播种,发芽。

全片有非常多惊艳的视听设计,pta游刃有余的掌控着他的故事,并且给出了有趣的拍法和故事的讲法,能看到这样的电影可谓是享受啊!

 6 ) 资本主义的童话

甘草披萨并不是一部私人的电影,因为它近似起到了触及每个人心灵的效果,如果你还有心的话。这并不是关于外在的电影,它不是关于物质,不是关于城市,不是关于质感,也不是关于景观,而是关于心灵和情感,因此必然将会导致极其主观的观影感受,因为它是关于subjectivity本身的。

这部电影的内容本身足够吸引人,以至于观众们无暇顾及导演的炫技,什么长镜头,什么这个技巧,那个技法,什么都记不住,唯独只言片语的台词和浮光掠影的画面可以最深地打动我们。

这部电影的核心内容是爱是莫名其妙的,这四个字即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开头,男主Gary突如其来地对女主Alana产生兴趣,约她出来玩。他看上她哪儿了?我们不得而知,感到莫名其妙。Alana比Gary大很多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感兴趣,却还是付了约,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感到莫名其妙。比如飞机上Gary当着Alana的面儿和年轻漂亮性感的空姐调情,问人家叫什么名字。空姐心里偷着乐,不过当她耐人寻味地打量Gary过后,又询问他是不是童星,Gary说是以后空姐意味深长地走开了,表情难以捉摸。她什么意思?我们不得而知,感到莫名其妙。是不是因为她发现了Gary是未成年人所以无法发生关系而感到沮丧?不管怎么说,这个空姐的形象深深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尽管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又一个莫名其妙的化身。

下一个莫名其妙的角色是Gary第一次走进出售水床的商店里的性感黑人女销售。黑人女销售邀请Gary进店试床的过程是一个赤裸裸的、关于性的勾引过程,女销售仿佛化身最专业的东莞小姐,带领着第一次来寻欢作乐的顾客进入肉体欢愉的巨网。女销售领着Gary来到床边,仿佛身处酒店房间,马上就要上床进入正题。Gary躺在床上,眼中的倒置的女销售的脸向他送上飞吻。这是一个复杂的画面:这不仅是一个充满消费主义和商品经济的世界,还是一个性、爱、与金钱无法分割的世界。在后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都与利益挂钩,水床的销售与性相关,无知的男童在走进家具商店的一刻也成为了成人世界的镖客。至于女销售如此莞式的服务是否说明她真的会和顾客发生关系还是只是用这种外表作为营销手段是不得而知的。但我们一定要记住,美丽的女人不再是女人,而是事物,她为了金钱,愿意把美丽与你交换,你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一买一卖。没有什么男性凝视,男性权力,当你的钱转移到她的钱包里,你自己想想是谁在凝视谁。

而水床在该片中又是一个符号,这部电影里充满了符号:从片名指涉黑胶唱片的甘草披萨,到水床,到弹球游戏,各个都是商品,都是物质,是流动的资本,是凝结的劳动力,但又是承载着质感与记忆的物体,是things而不仅仅是objects. 这部电影是被这些符号、这些商品,和这些商品象征的生意串联起来的。先是电影业,然后是水床,然后是电影业,然后是弹球游戏厅。Gary被警察当作杀人犯逮捕是另一个往往被认为是莫名其妙因而被忽略的地方,却具非比寻常的意义。身份的误认是电影常见的母题。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犯罪率,让人遥想被浪漫化的曼森家族;另一方面暴露了警察的体制,执法问题和police state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威胁。七十年代的洛杉矶已然演变为一个警察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地方,加州被称为cop-happy state。警察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对百姓的影响从这一小插曲中可见一斑:警察将男主误认为杀人犯,先是给男主造成了恐慌,其次是对自我的怀疑。身份的误认导致了对自我的不确定性。在被警察一言不发地释放之后,面对着玻璃窗外呼唤他出来的Alana,他迟迟不肯移动,彷徨地坐在长凳上望着外面的世界,仿佛早已不确定自己究竟是原来的自己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杀人犯。警察的错误根植于他心中的这种疏离感和怀疑感剥夺了他行动的能力,限制了他思考的能力,在他半梦半醒之间,他拖着身子来到外面,重回Alana的怀抱。此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Alana反复质问他是否是杀人犯,是否贩毒,好像她对他失去了信任,开始质疑他的所作所为。可是与警察的质问不同,Alana的话立即将男主拉回现实世界,他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15岁小孩,没杀过什么人,也没犯过什么罪。15岁少年的迷茫和对自我的疏离被他被捕这件事深深地放大,引人思考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和法律体系对普通人内心的影响。我们很难忘记在晴朗的午后,被锁在空无一人的警局大厅的长凳上的Gary的心理感受,他望着来来往往的警察和寡淡的街景,心情犹如在校长室外等待被训话的中学生。而Gary与Alana短暂分别后的重逢是通过玻璃上的倒影呈现的,仿佛Gary已经迷失了自我,仿佛他们的再次相聚像雾水一样模糊缥缈而不真实。Gary始终背对着观众,脸上的表情我们不得而知,就像是奥沙利文在2022年世锦赛夺冠后拥抱着小特一样,他的脸始终背对着镜头,沉浸在久久的拥抱之中。

这个电影里有太多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有意思的角色,比如Alana试镜的时候把她比作一只狗的大妈,这个大妈是我认为整部电影里演技最好的人。当然这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角色,为什么她中间突然快哭了,面部颤抖,把Alana比作一只狗,因为她看到了Alana的闪光点,因为她在Alana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感到莫名其妙。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好了,比什么布莱德利·库珀啊,西恩·潘啊都要好。

青春期的恋情也免不了相互猜忌,相互嫉妒,这样的情感在成年以后便会简化为仇恨,每个成年人心里都充满了仇恨。男主想看女主的ruai,女主不同意,却同意在电影里演裸戏,这气死了男主,典型的垃圾男的。Gary说:凭什么全世界都能看你的ruai,但是你就是不让我看你的ruai?典型的垃圾男的思维啊,这两件事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后来女主同意给男主展示她的ruai,男主问我能摸摸吗,女主撤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就走了。

当西恩·潘出现时,应该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西恩·潘是典型的分不清虚构与现实的自恋老年白人异性恋猥琐演员,他梦呓一样地引用台词说给Alana听,还当着众人做出来一个难度高到狗都能完成的摩托车动作。正是这样的垃圾男的让Alana回归了Gary的怀抱。成人世界里的垃圾男的太多,我还是跟小屁孩待着吧,Alana心想。

石油危机降临的时候,Alana意识到水床生意已经到头了。缺乏汽油使汽车之城洛杉矶变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话。汽车之城啊,没有汽油那得变成什么样子。没有汽油的洛杉矶就像没有小姐的东莞,是终极的讽刺,是究极的笑话。汽车在马路上排气长队,汽车之城一夜变成单车之城。

这是布莱德利·库珀出现了,他这个角色也挺莫名其妙的,但是很有意思。有时候吧,观众不要太较真,不要总是思考这个镜头什么意思,这个片段什么意思,这个角色什么意思。其实哪有那么多意思不意思的,有意思就完了,库珀这个角色很有意思,疯疯癫癫的,符合我们对好莱坞导演或演员在电影中的样子的刻板印象。库珀时常把der挂在嘴边,出口成脏,三句话不离der,可见他是一个大俗人。你我都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们非常喜欢库珀这个角色,因为他非常贴近生活。

还有人说Alana驾驶没有汽油的卡车那一段戏堪比好莱坞六七十年代的飙车戏。甭扯淡了您,无论坡有多陡,没有油的汽车就是不如有油的汽车拍出来的追车戏精彩。就算你把清明上河图纹在一个软der上,它也不如硬der好使。

最后政客那部分让人联想到老马的《出租车司机》,也难怪,导演是老马的粉丝,简单地致敬一下。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当今为数不多能让人感到年轻而不同时感觉傻蜜蜂的电影。我们看到怦然心动,可能觉得它让我们感到年轻,但我们无法避免地觉得它太傻蜜蜂了,太傻蜜蜂了。但这部电影不一样,虽然也是一个童话故事,一段梦游般的虚幻,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给予了我们在真实生活和现实世界中追寻这样美好梦境的动力。一般的电影看完我们可能会觉得,哎呀,太美好了,但是太假了,这种事在现实里肯定不存在啊。但这部电影,看完我们会愿意以一种新的视角看待我们自己的生活,并用这种心态同时审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这是一部与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脱离不开关系的电影,而且Gary与Alana的恋情更是紧紧围绕他们的生意和生意合作伙伴关系展开的,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受到生意或资本的腐蚀。他们不会因为金钱争吵,也不会让生意影响感情。他们享受生意带给他们的增进彼此关系的机会,珍惜生意并把它当作一件一起做而且享受做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简单的赚钱的手段。这一点和现在这个时代很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遥想遥远的遥不可及的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一切都看似像玩笑一样。

 短评

有点失望,当PTA的电影里缺少了DDL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4分钟前
  • 花花
  • 还行

凭PTA找一个比女主看着还老的男的演一个比她小十岁的处男,就忍不住想加分。和浪漫情愫、智识差异、性别矛盾均无关,不过像磁铁一样,在转念之间折返于吸引与互斥。一些怪鸡人物像巨大的泡沫漂浮于空中,与彼时躁动的年代共振,只为了迎接某一刻嘉年华般的相遇。招牌调度不再令人惊叹,如旋转木马般产生慢性晕眩,多么烂漫而谦卑的姿态。

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老粉心碎。回看《木兰花》和《性本恶》这样有好奇心和批判性的洛杉矶城市史诗,就很难接受PTA刚年过50视野就缩小到了一个糖水画片般的白人郊区,开始自我陶醉于把这座城市变成一个有明星装点的怀旧主题公园。“70年代的洛杉矶真美好啊虽然遍地种族主义性别主义但是男主角心想事成所以你们应该看个开心”。我要努力带入一下当然也能看得开心,但某个时候还是意识到我去了一个本来没邀请我的派对

8分钟前
  • Anubis
  • 还行

笑死怎么会有那么多看不起小鸡片看不起讲自己故事的影评人fuck y’all

13分钟前
  • F
  • 推荐

PTA爱上日剧跑。青春洋溢,真是太甜了。拍特定年代但没有刻意怀旧,拍年轻的回忆却没有故意煽情。不是所有导演都做得到的。

18分钟前
  • Alan
  • 推荐

最晚找到资源的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网友评论中多次出现PTA的写法,研究半天才明白,尽然是导演名字的缩写,这说明此美国中年导演安德森虽然电影拍的不多,但个人名气、风格还满出名!不过,这部讲述青少年“姐弟恋”的新片倒是没怎么吸引到我,除了他的不错的独特的运镜风格。这位导演1997年以《不羁夜》一鸣惊人,2007年的《血色将至》是其创作的高峰。今天这部实则是他的“怀旧”片,可能对他自己以及他同乡、同代人有较多的共鸣之处。

22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喜欢,轻吻,快跑,聊发少年狂的PTA。25岁女孩和15岁男孩之间会有纯友谊吗?答案就像旋转门般在Yes和No之间来来回回。剪辑视听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但因为塞了很多有趣(但没什么用)的细节而显得拖长。有的青春片,你一听就知道是黑胶的调调...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22第一片,70mm @ Village East by Angelika。还原了基于时代背景的种族和性别偏见,但细思之下又带有女性主义色彩——对于女主在此语境中的成长刻画,在情感表达上是细腻的。当她在摩托车后座问出“你记得我真正的名字吗?”,当她载着男孩们逃离犯罪现场后疲倦地蜷缩在街头,当她一把抱住政客的地下情人,这些不时表现出的困惑、犹疑与反抗,可以一并被视为PTA留给观众的温和反思空间。

27分钟前
  • Brandy
  • 推荐

后半程主演的功能只是串起一系列明星的表演片段。

29分钟前
  • 黄小米
  • 还行

纯真什么样,怎么被消磨,又怎么被再次证明。以及,一部真正意义上描摹女性的电影。女主并不轻巧却也毫不客气地穿梭在旧世界,穿梭于随处伸出的占便宜的手;父权从真实的父亲,到生意场名利场上的逻辑,到政治游戏里的话术。片中各年龄段的男性角色们看似在引领着事情的进程或世界的局面,每一次迫近失控点时,却都要依靠女性来缓和或扭转。最爱的两个拥抱:一幕是肖恩潘骑摩托飞跃篝火复刻年轻时高光时刻,人群为了一段正在腐朽的记忆于篝火边喧腾,远处的黑暗里两个正在年轻的生命安静的拥抱;一幕是女主假扮市长候选人同性恋人的女友送他回家,两个破碎的灵魂用彼此的孤独拥抱。甘草比萨。甘草是零食,比萨是正餐。是零食,是正餐,有什么区别?等下会不会饿了,明天是不是分离,有什么所谓?眼前身后,是永动的、正在等待我们下次纵身一跃的世界。

31分钟前
  • dand_ys
  • 力荐

我不理解,每个人物我都不理解,每个情节我都不理解,每句台词我也都不理解,我不理解不是因为我看不懂,只是因为我实在是没办法跟一个未成年男人意淫出来的世界共情。这就是中年白男的真实趣味吗?哈哈

36分钟前
  • 白酒熬汤
  • 很差

这样的片子对PTA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毫无难度,氛围、情调很迷人,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处理得刚刚好,选了一对长着很素人脸的男女主角,非常对路了,一路奔跑的镜头虽然通俗,但处理得很带感,整体看来几乎就是半个洛杉矶风情画了,光怪陆离的各类人逐一登场,都是他们恋爱的背景板。这个片子应该和昆汀的《好莱坞往事》一起看的。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性转一下会非常非常非常creepy(不性转也已经很creepy了)

4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典型的pta,有佳句无佳章 @ angelika 短评怎么能说这部电影是纯真的爱情呢,明明每次转折都把我们带离人物更远,是很冷酷的视角,很少有能和人物共情的时刻,不能因为开头和结尾的纯真爱情就把这电影说成是单纯的爱情电影吧

43分钟前
  • Leave no trace
  • 还行

他们争吵不休,永远满怀嫉妒,在复古的、灯火通明的加州夏夜里不断地奔跑,在受命运安排前不断否认他们注定要在一起。 可惜有佳句无佳章,远不是最好的PTA。如此糟糕的亚裔玩笑,在2021年出自好莱坞最重要的作者导演的新作中,在以包容著称的纽约,还能引得观众大笑。道阻且长。(讲自己的故事当然没问题啊,but PTA is such a small man 在座各位有想到吗?我是没眼看的。

48分钟前
  • 咸菜帮老大
  • 还行

因为是PTA所以觉得比较失望,题材本身完成度蛮高,但感觉这个故事不痛不痒,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小品。后半段几个明星进来感觉就在凑时长了,作用可有可无。但可能它讲的就是普通人的故事吧,倒卡车那段还蛮喜欢的,但总体感觉还不如当年的《私恋失调》。

4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好看!我梦回《私恋失调》!特别喜欢议员+议员男友+女主三人对话的调度:1.后景的议员起身招呼女主,移焦至前景的男友,他的笑容僵住;2.位于画面右侧的男友脸色难看,左侧的议员只有手入画,焦点从男友移至在中间入座的女主镜像3.议员胸上;4.回到2的构图,侍者入画,焦点从女主移到男友,男友被侍者、侍者与女主的镜像层层包围,他的脸色愈发阴沉。侍者一走男友就开始向议员发难,但焦点反而移回女主镜像。随着两名男性争吵的升级,摄影机逐渐推近。我特别喜欢4的拍法,议员无疑是所有矛盾的始作俑者,但这个镜头却偏偏排除了议员(因为他是这个场景里最“没有心”的人,他玩弄利用所有人而毫不愧疚),而是将重点放在女主发现真相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她与议员男友之间的情感共鸣。非常效率的一镜,也为结尾女主的选择埋下合情合理的伏笔。

54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推荐

6.1/10 #Landmark 纯粹直接的20世纪Rom-Com,毫无预兆地直接将男女主的相遇丢给观众,然后便开始了一场以奔跑为载体的疾驰,将七十年代的Oil Cargo油荒与焦灼的越战全然抛弃,剩下的只有以两人为中心的自成世界。绝大部分的镜头构图与调度都是恰当且优秀的,可惜太多以人物为中心的笑点过于陈腐与冒犯(或许是因为其追求极度“复古”却不够“怀旧”的潜在氛围缺失),无论是对日本带有Orientalism式的视角,还是对同性群体嵌入传统两性对立的描写,都让这些角色或身份成为被剥削利用的道具,成为了被刻意创造的“事件”,来营造主叙事线上的章节,而本可以用被大体忽视的时代与城市地貌来创造。不过对于男主与女主的刻画极为细腻(女主值得影后),让这些疯狂与幼稚也值得反复凝视。

55分钟前
  • 鲍勃粥
  • 还行

能把这个片子和racism扯到一起的也真是厉害死了,对放大真实的70mm,还原LA的荒唐叙事不满的,就是会在莎翁剧作里加黑人主角的,I guess?

60分钟前
  • 蔡鸟
  • 推荐

70年代有多美好,男孩要穷追不舍,女孩就委身将就,嬉皮士至死是男孩,PTA到21世纪还未成年。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