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HD中字

主演:雅罗斯拉娃·莎勒洛娃,Helena Anýzová,Petr Kopriva,Jirí Prýmek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2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3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4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5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6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3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4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5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6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7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8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19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电影题目

感觉 这个题目翻译得有问题, Valerie and her week of wonders.英文题目就勉强可以,翻译成中文更令人误解, 因为电影的种种经历其实都是她自己的幻想,这个wonder 更接近“惊奇”的意思

 2 ) 《瓦莱莉和她的奇特一周》观后感

满满的梦境和吊诡之感,那种无理由无逻辑的排列组合感一下子让我回到了12、3岁的时候,虽然仍然记得当时的幻想,但也只有12、3岁的自己能够理解吧

超现实主义风格在整个片子里被渲染的炉火纯青,有人要往未成年性侵上靠,我觉得可有可不有,前者的依据是带血的雏菊,长颈玻璃瓶里流出的红酒,但我认为的还是长大,瓦莱莉经历了初潮,经血从子宫内流出,形状宛如长颈酒瓶的长颈。这是瓦莱莉与性真正接触的开始,从细枝末节到想象再到衍生的梦境幻想。从瓦莱莉全裸在纯白的床上睡醒后,那个孩童般天真的瓦莱莉就消失了,变成了像一只小猫儿似的少女,调皮,狡黠。在她转过身斜着眼问祖母的时候,那种神态就足以说明,瓦莱莉步入青春期了。不过片子的关系安排的挺混乱啊,可不得了。

感觉入侵脑细胞的梦境有点致敬模仿这风格的意味。整个房子还是太过空荡了,而瓦莱莉的纯白狭长房间是一个让人感觉既安全又压抑的空间,像将发散未发散的孩童的大脑。整部片子白绿的色调,让人有种目眩神迷之感。另外感觉扮演祖母的女人也太美了,如果我没辨认错的话,祖母,祖母年轻后伪装的堂姐,归来的母亲,都是同一个人吧,瓦莱莉因为成长,需要有一位适当年龄的女性长者引导,但祖母太年迈了,所以瓦莱莉幻想出了堂姐,进一步幻想出了母亲。不,或许不是幻想,因为整部片子说实话很难分出究竟哪部分是现实哪部分是幻想,正如黑与白之间的穿插过渡,交织在一起

 3 ) 梦境、现实、瓦莱莉与新浪潮

                               梦境、现实、瓦莱莉与新浪潮

一、总论与原著
       作为捷克新浪潮之杰作,拍摄于1970年的《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Valerie and Her Week of Wonders)》从上映之初就饱受赞誉。影片融合了宗教、传说、血缘、情色等一系列内容,成为捷克新浪潮运动末期的代表作。
       影片改编自捷克诗人Vítězslav Nezval(1900—1958)于1935年写成的小说。对于Vítězslav Nezval,国内读者不会很了解。作为20世纪前期捷克最多产的作家之一,Nezval深受20年代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The French Surrealist Movement)的影响,并率先在捷克成立了法国之外的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团体,与一批同行们一起开始了艰难的探索,《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小说问世于1935年,但直到1945年才得以出版。出版后,捷克批评家们对这部作品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即使是零星的关注也是以负面为主,只有作家Ludvik Kundera呼吁人们关注“作品本身”(novel itself),承认小说源于法德传统浪漫主义,但影响甚微。直到1970年Jaromil Jireš(1935—2001)将该作品搬上荧幕后,小说本身才重新受到关注。
二、梦幻解析
        影片不长,仅仅73分钟,却将Nezval小说中38章的内容进行了完美的视觉呈现。故事发生在19世纪早期捷克的一个小城。13岁的少女瓦莱莉(Valerie)在睡梦中被一个小偷偷走了耳环,随后是一阵争吵声,瓦莱莉走进院子(The Magic Yard),发现主谋是一个长着臭鼬脸的男人,年轻小偷叫奥利克(Orlik),他称前者为治安官(constable),两人似乎在为瓦莱莉的耳环而争吵。随后耳环奇迹般地被还回,不速之客也消失了。瓦莱莉在院子中漫步,她身边的花上溅上了几滴血(实际上是初潮),她将花瓣摘起,迅速奔回卧室,手握花瓣而眠。
        第二天一早,瓦莱莉在早餐时遇到了祖母(Babicka),很显然祖母是一个严厉、古板有恪守宗教的人,两人之间的谈话很不顺利,祖母一直警告瓦莱莉小心那耳环。随后祖母提到了到访的传教士(Gracian),但瓦莱莉并不关心,她更关心的是窗外的人群——一支婚礼队伍,新娘是她儿时的玩伴海德维卡(Hedvika),新郎则是当地一个又老又吝啬的地主(Landowner)。瓦莱莉对二人的结合感到不可思议,而祖母却不以为然。就在此时,治安官出现在队伍中,祖母见此瘫倒在椅子上,不等瓦莱莉询问半打发她去练钢琴。
       不久一只白鸽飞入房间,腿上系着一封信,信来自奥利克。在信中奥利克讲述了自己被逼偷耳环的原因以及与治安官的关系,同时希望瓦莱莉再去参加少女劝诫会(The Sermon)时把礼服挂在避暑屋中以便自己能够认出她来。之后瓦莱莉销毁了信件,在祖母的催促下去参加劝诫会。
        然而劝诫会居然由臭鼬脸治安官主持(现在他自称上帝的仆人传教士),全黑的装束、冰冷的声音与露骨的话语都在向在场的少女们传达着不好的讯息,瓦莱莉留下了眼泪。劝诫会结束后,瓦莱莉并未立刻发现奥利克,于是回到了广场上,却在那里意外地找到了被绑住的他,很显然奥利克遭到了惩罚。瓦莱莉替他松了绑,将他唤醒,此时奥利克还沉浸在魔鬼的烦恼中。两人还未安定,一群赤身大汉便开始追打奥利克,但后者轻松逃脱,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结束了。
镜头转回瓦莱莉,此时她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被治安官的黑色斗篷从身后包住,后者希望她带路去贫民窟(慰问吗?),善良的瓦莱莉答应了。最终自己来到了一个黑暗的房间,内饰极其古怪。治安官不怀好意,让瓦莱莉从墙上小洞向外张望。瓦莱莉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家的隔壁(实际上是地窖),因为她看到祖母正狠狠地鞭打自己,旁边是传教士(二人显然有私情)。这恐怖画面使瓦莱莉极为惊吓。就在此时,奥利克偷袭了治安官,救出了瓦莱莉。
       不知过了多久,瓦莱莉醒来,和奥利克同处于自家鸡舍。奥利克奏着音乐安慰着瓦莱莉,却被治安官喝住。此时镜头转向了院子里,祖母正拿着枪对准治安官,怀疑是小偷。治安官平静地摘下了面具,亲切称祖母为爱丽莎(Elisa)。祖母很快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正是多年不见的情人理查德(Richard),却又被他年轻的面貌所惊吓,于是便向其讨问青春秘诀,表示自己愿为此献出一切。治安官趁机要求得到这所大房子(这先前就是他的财产)。祖母虽意识到这等于出卖了瓦莱莉,到依然愿为此疯狂,二人最终决定在海德维卡的新婚之夜签订合同并下手。与此同时,鸡舍中的两人正密切关注着,奥利克拿出一颗珍珠(本来藏在瓦莱莉的耳环中),称吞下它能够拯救瓦莱莉,随后匆匆离开,二人的第二次会面到此为止。
       之后是次日,祖母在户外宴请传教士。觥筹交错中传教士不忘炫耀自己的英雄事迹,之后又大谈瓦莱莉的父亲——一名受人尊敬的大主教。瓦莱莉问到父亲有几个孩子,却意外得知奥利克是自己的哥哥,这使她陷入为难。饭后,瓦莱莉后到房间,嘴里不忘念叨着奥利克,随后脱衣就寝。就在此时,猥琐的传教士进来了,妄图侵犯她,瓦莱莉自知抵抗不过,便吞下了奥利克给的珍珠,得到了拯救,也吓跑了传教士。
       镜头转回祖母与治安官,两人已签好协议,只等新婚夫妇来到。子夜时分,客人都已离去,新婚夫妇准备度过良宵,瓦莱莉此时隔着一层纱注视着这一切。正当夫妇二人忘我亲热时,祖母和治安官向鬼影一样出现在他们身后,祖母趁机咬住海德维卡的脖子(以换取自己的年轻),很快又和治安官消失在黑夜中。瓦莱莉看到了,海德维卡正在慢慢变老,她明白是怎么回事,在惊吓中狂奔到野外。
        此时风景优美如画,瓦莱莉听到了奥利克的呻吟,后者正经历治安官的水刑。瓦莱莉不顾危险上前解救奥利克,两人相拥于水中。随后瓦莱莉用布蒙住奥利克的眼睛,并他带他前往自己家。在路上奥利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揭露了治安官的吸血鬼本质。进入院子,瓦莱莉惊恐地发现传教士被挂在阳台上(自杀未遂?),奥利克却十分镇静。二人合力将传教士抬入地窖,这里有很多棺材,奥利克称棺材里都是被治安官吸光血的人,并开棺验证,结果发现祖母在里面,瓦莱莉吓得昏过去。进入屋中瓦莱莉本想好好招待奥利克,却发现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走出。女子自称是瓦莱莉的远房表姐(实际身份大家都清楚),并希望与瓦莱莉分享屋子,瓦莱莉同意了。在安顿好奥利克后,疲惫不堪的瓦莱莉回屋就寝。但很快,“表姐”带着吸血鬼似的獠牙进入房间,抱走了沉睡的瓦莱莉。
       随后画面再次黯淡下来,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瓦莱莉苏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正身处阁楼中。寻暗中,瓦莱莉从地板缝隙望去,发现“表姐”正勾引马车夫安德鲁(Andrew),随后吸食他的血。瓦莱莉发现自己的耳环又不见了,却又从另一处缝隙中看到“表姐”试图勾引奥利克,在被拒绝后,她要求奥利克离开,两人不欢而散。接着“表姐”来到阁楼,准备杀死瓦莱莉,奥利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美成功。
随后的画面极为温馨,瓦莱莉躺在沙发上,奥利克是坐在书橱上奏着“金发女孩晚安”的音乐,和谐的气氛令人羡慕。瓦莱莉承认“表姐”其实是她变身后的祖母,并认为她偷了耳环,而奥利克却拿出了另外两颗珍珠(同样是藏在耳环里)给瓦莱莉,同时告诫瓦莱莉当心治安官,表示他即将死在地窖中。之后,奥利克向瓦莱莉示爱,瓦莱莉惊恐地表示二人是亲兄妹。奥利克大吃一惊,表示自己的父亲就是治安官,但是瓦莱莉已经飞奔出门,二人再次分离。
        瓦莱莉来到了人声鼎沸的集贸市场,并偷走了一笼子鸡,飞奔回地窖(目睹祖母鞭笞自己的地方)。地窖中,“表姐”正拷问着濒死的治安官,要求获得永葆青春的方法,后者声称自己才是瓦莱莉的亲生父亲——当年的大主教,呼喊着瓦莱莉的名字。当“表姐”离开后,瓦莱莉上前帮助治安官,在发现他已无力吸血后,瓦莱莉打开鸡笼,一口咬住鸡脖子,用沾满鲜血嘴拯救他。最终,治安官恢复了元气。然而“父女”还未交流感情,治安官本性暴露,又试图玷污瓦莱莉。情急之下,瓦莱莉吞下了一颗珍珠,保全自己。
       之后还是地窖,“表姐”哭喊着躺在棺材上的传教士(瓦莱莉和奥利克的杰作)的名字,但随后发现其并未死亡。接着治安官赶到,将昏迷的瓦莱莉放在另一口棺材上,提议用奥利克的心脏换取瓦莱莉的复活(他以为瓦莱莉死了),但 “表姐”希望用此方法永葆青春,二人随后离去(找奥利克?)瓦莱莉随即醒来,并帮助猥琐的传教士离开了地窖。善良的瓦莱莉,此时又受到传教士的诅咒(脸皮真厚!)。接着,瓦莱莉发现了一封信!
       信来自奥利克。信中,奥利克表示自己决心离去,并对瓦莱莉救助治安官的行为表示遗憾,最后奥利克发誓治安官绝非二人父亲。瓦莱莉痛苦地流下了泪水。正巧,海德维卡从此经过,并邀请瓦莱莉去她家。宽敞明亮的房间中,面容苍老海德维卡突然痛哭起来,认为自己已经被吸血鬼诅咒,又展示了自己脖子上的痕迹,瓦莱莉连忙上前安慰。最终,二人在相互鼓励中进入梦乡。第二天清晨,海德维卡发现自己已经痊愈,将其归功于瓦莱莉的吻,两朋友均喜笑颜开。
       震撼人心的一幕即将发生。瓦莱莉回到了广场,在哪里,猥琐的传教士正在向全镇居民控诉瓦莱莉的”罪行”,声称自己被她诱惑,污蔑她是女巫。瓦莱莉义正言辞地反驳,却无法撼动传教士的盅惑。在其煽动下,几个大汉将瓦莱莉捆绑到火刑柱上,并点火燃烧。面对传教士的道貌岸然,瓦莱莉拒不“认罪”,还天真地做鬼脸。活越烧越旺,瓦莱莉自知无法脱逃,于是吞下了最后一颗珍珠,化为烟雾消失在大火中。
       火后的火刑柱空空如也,瓦莱莉早已不见踪影。与此同时,在小城的另一边,重获新生的瓦莱莉发现,最后的救命珍珠只用了一半。这是她发现屋内传出奇怪的声音,毫不犹豫地,她走了进去。昏暗的屋内,人群在狂欢,半裸的女人发出淫荡的笑声,治安官安然坐在屋内。似乎是自找无趣,治安官不停地戏弄着一个大汉,后者毫无还手之力。瓦莱莉想起了珍珠,她悄悄地将它放进治安官的酒杯中。得意忘形的治安官将酒喝得一干二净,一个大汉趁机从后偷袭,将匕首刺向那恶魔。治安官一把摔碎酒杯,接着痛苦地倒下,再也没能起来。最终,人们惊讶地发现地上的长袍之下竟然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慌忙逃窜的臭鼬。人群中爆发出尖叫声,男女都四处逃窜,瓦莱莉则趁机溜出房间,走到大街上。人们正在欢送传教士离开。
       失去了祖母、哥哥和信任的瓦莱莉感到无比迷茫,从心底里她希望这一切没有发生。回到院子里,瓦莱莉却惊讶地发现奥利克熟睡在温室中。亲人的回归使她感到安全与欣喜,不忍心吵醒他,瓦莱莉小心翼翼地走进温室,亲吻了奥利克,随后回到自己房间,在无比安全的感觉中进入梦乡。
       次日的阳光多么美好!瓦莱莉在餐厅徘徊,祖母却突然出现。此时在瓦莱莉心中,祖母已不再是那个威严、刻板的祖母了。她试着询问祖母的经历与传教士的去向,得到的却是祖母的一问三不知。她是故意的,瓦莱莉心想。此时窗外传来了声音,是奥利克!祖母却解释说他只是一个马戏杂耍者而已(真奇怪,不是吗?),随后用吊篮买了几张门票。瓦莱莉拿着门票,对着蜡烛加热,那纸上赫然显现出几行字,告诉瓦莱莉不要去剧院,而是立刻上马去蓝湖。突然,鸡舍乱成一团,一只臭鼬正在袭击鸡群。马车夫安德鲁(他不是死了吗?)不顾瓦莱莉的恳求(那只臭鼬也许是“可怜”的治安官吧),开枪射击,臭鼬立刻毙命。瓦莱莉上前查看,却惊讶地发现臭鼬身上挂着自己的耳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女仆奔出,哭喊着,祖母快不行了!
        瓦莱莉冲进屋内,祖母躺在床上,面容衰老,脸色苍白,与“表姐”大相径庭。瓦莱莉擦拭着祖母的面颊,痛苦万分。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屋外的马车在没有车夫的情况下自己开走了!祖母长叹这是一个好消息,随后开始了忏悔。原来,瓦莱莉的母亲当年爱上了年轻的猎人,并生下两个孩子。祖母的情人理查德声称孩子是他的,这使得祖母赶走了母亲,却留下了孩子。最终,男孩奥利克被理查德带走,瓦莱莉成了孤儿。母亲在离开前被告知,只有当马车自己去接她时她才会得到原谅,于是这样一别就是十三年。
        马车驶回院子,由奥利克驾驶着,带回了瓦莱莉的生父母,在分离了十多年后,一家人再次团聚。得到祖母的原谅后,一家人驾车离开。伴随着美妙音乐的响起,马车驶入田园般的梦幻中。瓦莱莉看到了许多,无论是治安官、传教士、海德维卡还是嬉笑的人群,此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梦幻。在他们的簇拥下,瓦莱莉躺到了森林深处的一张床上,随后,画面沉寂,一切又安静下来,只有一缕缕阳光透过密林,抚慰着沉睡着的瓦莱莉。
三、超现实的暗示
       作为上世纪超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无论是原著或电影,《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处处暗含着弗洛伊德式的理念,梦境与现实的界限也许并不那么分明。
        整部作品可以分成三部分,梦境(Dream)、现实(Reality)与“新的”现实(“New” Reality),或用另一种分法,潜意识(Subconscious)、下意识(Conscious)和“超现实”(”Surreality”)。第一部分从开头瓦莱莉醒来到在温室中偶遇奥利克并回屋就寝;第二部分则从第二天醒来到祖母床头忏悔;最后的重聚与田园梦幻为第三部分。很显然,梦境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那正是瓦莱莉逐渐膨胀的性意识(Sexuality)展现的舞台,从整部作品来看,与她内心中失去的另一半——奥利克的相聚与分别贯穿前后,二人是被水与火牢牢系住的共同体(瓦莱莉从水中救出奥利克,而奥利克又从火中救出了瓦莱莉),这一直持续到第一部分结束,猥琐的传教士离开了,瓦莱莉在奥利克的陪伴下终于可以安然入睡而没有任何畏惧,这正为她次日的真正醒来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显得柔和不明显(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瓦莱莉真的醒了),现实的感觉与梦境似乎没什么不同,除了祖母的奇怪表现(一切都是瓦莱莉的梦境,难怪她没有印象)。在此连接潜意识与下意识的标志正是奥利克的第二封信,这证实了他的真实存在。然而随后这一切都远去与消逝了,就像破晓前的梦境,臭鼬上的耳环与祖母的忏悔打破了一切,一切都不能阻止瓦莱莉与她失去的另一半的重新结合(Reunify the androgyne)。
       现在现实已不再有任何意义,第三部分中的人和物已是梦境与现实的结合体,狂欢的人群中既有奥利克、父母,也有海德维卡、治安官,超现实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现实与虚幻的包围中,瓦莱莉沉睡在森林中,结束了她的奇迹一周,留在了她那“天真、愉快的失落的伊甸园般的童年中”(in the” innocent happy lost paradise of childhood”)
关于油灯与飞蛾
       在《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中,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油灯与其周围的飞蛾都是反复出现。在电影一开头,房前伫立着一盏油灯,之后,瓦莱莉持着它走进院子;在猥琐的传教士妄图侵犯瓦莱莉之前,油灯与飞蛾再次出现;瓦莱莉最后一次在梦境中见到奥利克之前,镜头又转向了它们;在原著中,最后的场景发生在悬崖边,祖母持着油灯,可飞蛾却再也飞不上来了......值得注意的是,当油灯与飞蛾同时出现时,往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当飞蛾消失时,故事则趋向圆满。由此看来,油灯照亮了瓦莱莉探索奇迹的道路,而飞蛾则不断干扰着她,这正是作者给予我们的一个暗示,一段曲折崎岖的意识探索之路。
关于神秘卖花女孩
       在Vítězslav Nezval的原著中并没有此角色,显然是导演有意添加的。女孩在电影中反复出现,多达十几次。在传教士进出城时,在劝诫会上,在狂欢人群中,在集贸市场上,在火刑柱旁,在田园风光中,等等,每次出现几乎都带着神秘的笑容与一篮鲜花,有时卖花,有时抛花,有时甚至帮忙传递奥利克的信件。除了简化原著中的情节,如此频繁地出现,导演一定另有他意。回顾全片,神秘女孩出现之时,几乎都是在瓦莱莉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每到此刻,她都会献出一些鲜花,有的被接受,有的被拒绝,有的被直接扔在地上。或许我们可以把她理解为潜意识中的瓦莱莉,每到困难之时,瓦莱莉心中的渴望与无奈造就了这么一个脆弱的形象,只能用美丽的鲜花表达内心之喜怒哀乐而无力改变现实,少女内心的彷徨以人物的方式加以形象,显然正是电影艺术精妙之处。至于究竟如何,我们不必深究,只能说每个人心中的瓦莱莉各不相同,想必Jaromil Jireš导演也会这么想吧。
关于瓦莱莉的性觉醒
       影片《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以极其晦涩而大胆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处于性觉醒时的青春期少女内心的悸动。从整体来看,这一描绘大致分为深浅两层次。浅层次的描绘较为清晰,从影片开头溅血的花瓣,到劝诫会上治安官露骨的言语,再到试图侵犯自己的传教士,以及海德维卡的新婚之夜,无不透露出少女瓦莱莉对于性的好奇与恐惧。从深层次看,神秘甚至乱伦的家世,父母的谜团,祖母与治安官,以及与兄弟兼爱人的奥利克的相见与分别,支撑着整个奇迹的一周。在最后的田园风光中,面对一切的人物与事件,瓦莱莉不再害怕,而是以微笑待之,显然,经历了梦境与现实的性的洗礼,性意识已经觉醒,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瓦莱莉将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这一切。
四、捷克电影新浪潮与Jaromil Jireš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终止于70年代初的捷克电影新浪潮被认为是继法国电影新浪潮以后又一有巨大影响力的电影运动,在此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多为人知的有米洛斯•福尔曼的《金发女郎之恋》 (1965)和《消防园的舞会》(1967),艾玛.克洛斯和杨.卡达尔的《大街上的商店》(1965),获得了196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吉 里•门泽尔的《严密看管的列车》(1966)获得196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受益于较为完整的电影工业结构、深厚的文学传统以及一大批有才华的、受过特别训练的有经验的电影编剧,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在1960年代空前高涨,直至“布拉格之春”失败以后,其理念依然深入人心。
       Jaromil Jireš正是这批优秀电影人的杰出代表。早在1958年,Jaromil Jireš就以他那部在政治上和形式上均十分大胆的FAMU毕业作品《迷失脚步的走廊》(Sal ztracenych kroku)步入捷克影坛,,并迅速因此片使自己成为"重要的新秀"。尽管如此,然而真正将他推到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前台的却是他的另以部作品《哭泣》 (Krik, 1963, aka The First Cry)。作为最初几部昭示捷克斯洛伐克新电影景象到来的影片之一(还有乌尔的《巢中的日出》(Slnko v sieti, 1962)和西蒂洛娃的《别的什么》(O necem jinem, 1963)),《哭泣》用一种复杂的没有明显年代顺序的方式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孩子的感人故事。尽管里面有狡猾的政治暗示和背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 旨的手法,但是捷克当局对Jireš同辈的那些人的激进行为正顾之不暇,所以没有把此片放在眼里;事实上反而高度赞扬了此片并把它作为推广"积极普及电影制作 "的典型。Jireš对此评价感到十分不适便开始饶有兴致地在其后来的剧本写作中大谈政治。坚决而毫不妥协的影像使其的剧本一再被党政检查机关枪毙;尽管 他在捷克电影界依旧十分活跃,但是他被禁止拍摄长片四年之久。杜布切克政权倡导的短暂的民主化进程使Jireš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并拍摄了一部改编自米兰昆德 拉严厉控诉斯大林政权的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玩笑》。 尽管玩笑火药味十足(这部电影在其多年后出版的官方传记中被抹去),但是Jireš这个"幸运儿" 却是在1968年8月苏联入侵和其后"正常化"的几年中唯一依旧被准许拍电影的捷克新浪潮干将。《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正是其当年的代表作,是Jireš回归诗化影像风格作品,并被认为是捷克新浪潮运动中最后一部知名作品。在此以后 Jireš又拍摄了多部电影并获得众多奖项,直到2001年逝于布拉格。
五、永远的瓦莱莉——雅罗斯拉娃•莎勒洛娃
       电影《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原著与剧组的努力外,主演雅罗斯拉娃•莎勒洛娃功不可没。人们也许记不住她复杂的名字,但绝不会忘记她的精彩表演。电影中的她,完美地展现了瓦莱莉的形象,并成为这部电影的招牌代表。直到现在,只要人们一提到这部电影,首先就会想起那个美丽的长发女孩。甚至在2006年,当费城一群艺术家掀起了一项名为“瓦莱莉项目”(The Valerie Project)的运动时(该运动直接促成了这部电影在近四十年后重新焕发生机),所有的海报上也都是13岁的莎勒洛娃。
        雅罗斯拉娃•莎勒洛娃(Jaroslava Schallerová)于1956年4月25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她的父亲有着演戏经验,但却并不希望孩子进入该行业。 受益于芭蕾和艺术体操,莎勒洛娃从小有着优越的身体天赋。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电影生涯出人意料地开始于1968年,当时她的朋友问她是否想试演一个电影 角色。最终 ,尽管莎勒洛娃失去了朋友,但却在参与竞争的1500名女孩中赢得了试演后来成为其最受推崇的电影 ——— 极富诗意的超现实主义电影《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的机会。 制片人从一开始就被她浪漫脆弱的外表、深邃的眼睛和极优的身体天赋迷住了, 不过鉴于她的声音从未经过专业训练,导演Jaromil Jireš特意请了专业演员Slavka Spankova 为她配音。
  出名后的莎勒洛娃没有继续参加比赛似的的压力,因为很多电影主动找上了她。 显然莎勒洛娃已成为理想的浪漫少女,不仅在捷克,还包括匈牙利和东德,在国外,她甚至比在本国更受欢迎。
  1973年莎勒洛娃与她未来的丈夫Petrem Poradou见面,并共同完成了后者的第一部电影。Petrem Poradou是一个体育体操运动员,曾在马戏团表演杂耍。 后来他们开始恋爱,并于1974年结婚。 在1977年和1978年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后,这位年轻母亲的演艺生涯开始走下坡路。受制于 母亲角色的限制,一些制片人开始拒绝她出演。 对自己工作,莎勒洛娃显然没有足够的野心,在同类型的演员大量出现后,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女孩了。 80年代后期 以来,她又陆续饰演了多个角色,但也成为了她演艺生涯的绝唱。
  1989年,莎勒洛娃从美容学院毕业,与他的姐姐和母亲一起,开 设了家庭化妆品公司。 在短暂的演艺生涯中,她参加了超过40部影片的拍摄,这已是相当可观的数量,绝大多数的专业演员不会有这样的记录。 在参演的多部影片中, 莎勒洛娃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即使《瓦莱莉和她的奇迹周》那样的成功从未被复制。 但是不可否认,作为捷克70 年代最美丽活跃的电影明星, 雅罗斯拉娃•莎勒洛娃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大批观众的心中,在他们眼里,莎勒洛娃是他们永远的瓦莱莉。
六、影片周围
1. 《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的原著在很长时间里只有捷克语版本,直到2005年,捷克独立书商扭勺出版社(Twested Spoon Press)聘请David Short将其翻译成英文版并出版,现于亚马逊(Amzon.com)等有售,国内读者可在卓越亚马逊进口书部分购买;
2.《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电影版本于2004年1月由美国Facets Video label首次发行,接着在6月英国的Redemption Films Ltd发行了该片的DVD。2008年,英国Second Run DVD发行了该片的全新数码修复版本;
3. “瓦莱莉项目”开始于2006年费城,其成员包括Greg Weeks、Brooke Sietinsons、Helena Espvall、Margaret Wienk、Jesse Sparhawk、Jim Ayre、Tara Burke、Mary Lattimore、Jessica Weeks、Charles Cohen等人,他们制作了数首背景音乐以供在电影放映时演奏。在他们的努力下,该片于2006-2008年放映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New York Modern Arts Museum),并引起轰动;
4.影片配乐由Lubos Fiser(1935-1999)完成,其旋律极为优美动听,其原声大碟已于2006年发行,有CD与LP版本,现于亚马逊(Amzon.com)等有售;
5.最后献上奥利克为瓦莱莉演奏音乐的完整歌词,以纪念这部伟大的作品:
                     Good night,my gentle magician,
                     Hear your nymph as she sobs aloud,
                     Hear her weep in her dejection,
                     As the night weaves her a shroud,
   
                     Good night,my golden-haired maiden,
                     Good night and may you sweetly sleep,
                     When you wake,my ladylove,
                     For ever and aye your secret keep.



                                                                                 zhanziyihao
                                                                                 2012年8月9日

 4 ) 嘲讽的艺术

1970年,捷克不只是捷克,还是叫“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处在以前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布拉格作为首都,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

这部杰若米・伊瑞斯执导的《瓦莱丽和她奇迹的一周》(1970),会让人觉得,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能容忍这样荒诞的电影出现,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魔幻。尤其是在一个十四岁小女孩眼中,上演了一幕幕心惊肉跳的吸血鬼恶剧。其中有她的奶奶、教堂牧师和校长一系列作奸犯科者。只有捎给瓦莱丽耳环的那个诗性少年,给了她寻求光明的勇气。

可以想象,这样的电影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很难上映的,但社会主义阵营似乎也有较大差异,东欧较之中国当时“文革”的全民疯狂,那还是要好得多,至少人们的正常生活状态还没有很大的偏差,舞照跳,西服照穿,相对保有了人的个性,并没有如我们当时的“一刀切”。

即便如此,被称为捷克新浪潮国宝级导演的杰若米・伊瑞斯,仍然冒了很大的风险,借此鬼怪题材嘲讽当局和荒唐的现实,荒谬不堪的场面混合了严肃的议题,以瓦莱丽这个小女孩子对性爱的好奇和所见,辅之诱惑和危险,着实讽刺了历史和现实。当看到瓦莱丽被邪恶的牧师谄害加以火刑时,影片的效果达到高潮,这是小女孩子的胜利,验正了魔鬼般的世界最终必被人民唾弃的因由。

而1970年,你才七岁,“文攻武卫”渐渐平息,脑中的记忆只是大风后的雷雨、冰雹的奇袭和石子马路上零星的卡车,还有小街上游荡着带有红袖章的造反派,一切是那样的遥远又看似那样的近。

2005.4.8

 5 ) 女孩电影

就像芭比娃娃一样的故事,里面那个主角很漂亮,可爱,有关女性性启蒙时候的刻画很深刻,头脑里整天幻想着奶奶是个不老死的人,爷爷是个吸血鬼,王子鹰有着两重的身份,表姐也是个吸血鬼,对表姐的幻想,主要觉得这张碟花絮里那个吸血鬼的乐队唱歌很有激情,呵呵.

 6 ) 结合1968年历史背景的一些胡思乱想

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时期的一部电影,整部片子的剪裁画面以及层层堆积的隐喻,让我看的时候一度迷乱。豆瓣甚至外网都找不到什么影评,一个油管博主给出的解释是:新浪潮电影就是为了让人迷乱的,不要试图寻找解释和暗喻🥲所以下面仅为我的一丝胡思乱想和直觉性揣测:

女孩🌟解放一层的意味是毋庸置疑的,并且选用这种作为意象和topic也很有意思。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有感受到,导演借以🌟解放这个意象,暗示另一层的zz上的用意。无论导演有心或无意,时代背景摆在那里,很难不让人多想。

这些拍出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电影的导演,和参加布拉格之春的学生们时代重合。二战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学生们怀着对和平和🆓的向往,就像瓦莱丽的初潮。她隔着窗子望着门外的肆意打闹的女孩们,心中怀春悸动。

女孩在经历抢劫珍珠耳环后进入的梦,像极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实际处境。

祖母,父亲,哥哥三方,分别代表着周围的三种文化和势力。

强势古板又逐渐“衰老”的🇩🇪奶奶:捷克斯洛伐克从小被她抚养。历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奥匈帝国后一度被🇩🇪占领。瓦莱丽穿和她一样的白裙,听从她的命令去练琴(虽然自己是个对外面很好奇无比的小女孩,只想到处张望)。在结尾时,祖母一分为二(就像柏林)她一边从房子中走出,一边又变成女孩的母亲和父亲一同出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份暗喻。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黄鼠狼父亲,穿着黑袍,暴力而强大,有多幅面孔。他不能被简单的被理解为一个国家。他更多是象征着一种抽象化的东西。

他是抽象化的权力和教义和意识形态的象征,他被大家信奉崇拜,他的一些教义明明荒谬,充满了压迫和不切实际,却有着人民的绝对相信。例如他初次出场站在高台上的演讲,比如影片中一队蒙面的修女走过交合男女时频频偷看时那种强烈对比在我们看来荒谬好笑。

他可以是王权皇权;他可以是基督教:瓦莱丽和哥哥都出生于他;他用一套强大的ideologie让大家信服加入联盟,有很多跟瓦莱丽一样的少女,仰望着他。

就像祖母惊叹的一样,他经久不衰一直存留,像吸血鬼。寄居在不同的外壳下,吸着不同生物的血。当我们以为他死去时,他只不过又进入了另一具身体。比如,在瓦莱丽的亲吻下,父亲变成了一个“红色”(划重点)头发的男人。

祖母和父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亲吻、争斗、利益联结。(吸血鬼也一度把他的长生秘诀教给了深受经济危机衰老的🇩🇪祖母,祖母也学会了这一套模式nazi)

剩下还有代表着西欧的哥哥:瓦莱丽和哥哥之间的地下情和秘密信件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和小说经典情节(例如福楼拜司汤达等)。他们之间的互相解救于刑罚也很有希腊神话的意味。值得一提,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电影深受法国的新浪潮影响。

瓦莱丽曾一度把哥哥当作她的希望和救赎,但当她却选择亲吻了吸血鬼父亲,哥哥心痛的写了最后一封信并离开,就像导演在现实世界中所看到的故事结局。

在梦境代表的迷乱后,电影上映于1970,正好时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的结束之年。布拉格之春结局已定:学生运动失败,瓦莱丽从那份徘徊于三者间的梦境之中醒来,苏联政府最终掌权。瓦莱丽投入母父的怀抱。世界脱离怪诞,重回祥和,大家沉浸在歌舞之乐中。

但不难发现的细节是:红发父亲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所以这份歌舞升平是真的吗?一个地中海中心世界观的人大概率会说这些载歌载舞是一种对苏联的propaganda的反讽,瓦莱丽一定会被这份虚假蒙骗感到后悔,瓦莱丽一定是抗拒的。

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故事里瓦莱丽是主动亲上父亲的。作为一个1970年的人,导演并不像我们开了上帝视角,看到日后一系列的走向,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迷雾般迷茫。

一个经历了长梦初醒的少女,她看到了身边人的喜悦,她开始怀疑之前的梦是真是假,可哥哥似乎还记得之前他们一起的所有经历,她害怕那个红发父亲突然又像黄鼠狼一样脱下面具漏出獠牙,她不理解选择了母父是否就会达到他们承诺的和平。

她能做的就是紧紧握着自己的珍珠耳环,记着哥哥所说的,

里面的珍珠能够使她免于灾难。

 短评

梦幻 哥特 爱丽丝梦游仙境

8分钟前
  • qia|有痣青年
  • 推荐

真好看,我喜歡裏面的人物喜歡那種調調還有就是情節也比較魔幻,雖然都是老片子了,女豬腳太美了,而且這個片子的每一幀都是畫般的感覺.其中的白色房間,我感覺到了斷頭谷抄襲了,不過抄襲的也好看.這片子半夜看完真是很值得睡覺都會做美夢吧.我也要陷入黑色童話中

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真是漂亮的女孩啊,适合去演蒂姆伯顿的爱丽斯梦游仙境

14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这就是诗配乐油画展--捷克这个神秘的国家,因为语言而与我产生距离。

18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千萬不要忽略少女的性幻想,她也可能長成性欲旺盛的美麗的野獸

21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如果我是在刚来月经的年龄看的这部电影,我可能会觉得很神奇很先锋很美丽,但我现在看只觉得很不耐烦,因为漫游奇境的爱丽丝、新浪潮、梦境、宗教、神秘主义、性觉醒对我已经吸引力寥寥。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电影、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和这之间的电影都没有走出诺斯费拉图太远,这让我觉得有时候所谓的“影史价值”不过也就是个黑袍白脸的老不死,很丑,很变态,很阴魂不散。

23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新浪潮的另一个名字叫完全看不懂

24分钟前
  • 王卡
  • 较差

在意淫和淫意之間反覆橫跳.

27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下载过没有字幕后来又拿了BD蓝光等于收藏吧电影很有那个年代的特点今天看来这样的无病呻吟可能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吧!看过而已印象不太深刻或者没有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30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不知道几原邦彦看没看过本片。觉得藤原薰的漫画如果拍成真人就是这样的美感。影片非常的场景化,舞台剧之上,写实电影之下。未来如果有谁拍一部电影来填充各场景间的剧情……我觉得会是个很有趣的创作方向。

3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每一秒的画面都那么美~

35分钟前
  • 葵 仔
  • 推荐

奇幻东欧版“黑处有什么”~年尾困顿抱着CC睡睡醒醒,豆蔻女主水中月下梦外之梦。能将私青春幻想与懵懂拍得这样美妙狂放却未点一字春,影像魔力不可小觑。

3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犹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不过瓦莱莉做的是少女初潮后的春梦,导演也许只是借此象征性解放,因为我觉得初潮之后也没这么大的反应啊,也没有什么性意识。。。整部片子充满宗教,性暗示,一部画面亮丽的黑色童话,看完后就仿佛自己也从这个梦中醒了过来。

42分钟前
  • Lady Raven
  • 力荐

有些电影你很难去跟朋友细说它的好,因为它所具有的好的狭隘的、稀有的主观性的美。朦胧诗意的镜头让梦境与现实失去了界限,也无须去界定,那便是面对生命和生活中所带来的恐慌时所需要面对的情况。人在成长的一瞬间是孤独的,那是一种私人的思想质变。

4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不晓得该给啥评价了

48分钟前
  • WHEATBERRY
  • 还行

全当是梦了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3岁的Jaroslava Schallerová,无敌

54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在我第一次和第二次看瓦莱丽的时候,一个独立的电影制作人联系了我,让我看他的电影《寒冷的十一月》。这是一个年轻女孩的故事,在她12岁生日的时候,她被家人带到树林里猎鹿。这一仪式与她的第一次月经相吻合,在一个场景中,她脱下沾满鲜血的卫生巾,挂在树枝上以吸引雄鹿。这一幕真的帮助了我第二次看瓦莱丽,因为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四处寻找她。现在我注意到最吸引她的两个男人叫做北极猫和奥利克(小鹰)——两种食肉动物。在她小时候安全的地方,她身上的血腥味让村子里的动物发疯——它们都来抓她,企图剥夺她的清白。这就是为什么雏菊上的一滴血是如此重要的象征——在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中,雏菊代表纯真和纯洁,现在它被她的月经血污染了。整部电影充满了这样的象征意义。”

59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力荐

每个镜头都很美

1小时前
  • 浮生若梦
  • 推荐

月经初潮的瓦莱莉,诗意迷幻的成人礼。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