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仙境

HD中字

主演:本·阿弗莱克,欧嘉·柯瑞兰寇,瑞秋·麦克亚当斯,哈维尔·巴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通往仙境 剧照 NO.1通往仙境 剧照 NO.2通往仙境 剧照 NO.3通往仙境 剧照 NO.4通往仙境 剧照 NO.5通往仙境 剧照 NO.6通往仙境 剧照 NO.13通往仙境 剧照 NO.14通往仙境 剧照 NO.15通往仙境 剧照 NO.16通往仙境 剧照 NO.17通往仙境 剧照 NO.18通往仙境 剧照 NO.19通往仙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通往仙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巴黎,美国男人(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饰)邂逅了单亲妈妈法国女人(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饰),他带着她还有她的女儿一起来到美国生活。  美国,美国男人和法国女人幸福生活着,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她的女儿已渐渐把他当成父亲。不过很快,女儿厌倦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而法国女人的签证也过期了,母女两人只能回巴黎。牧师(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宣扬着上帝与爱。  美国,美国男人和青梅竹马的美国女人(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意外重逢,重燃爱火。  巴黎,女儿跟她的父亲住在了一起,法国女人找不到工作,开始厌倦巴黎,于是收拾行李来到美国,找到美国男人,准备跟他结婚。  但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双性恋万渣朝凰之风华名媛杀手悲歌视差最佳爱情国语荒野第一季幕府风云初代吸血鬼第二季我来自北京之过年好银汉双星扑通扑通的青春唐砖超甜番外孤注一掷武松(山东版)毕科澪之料理帖SP萤之光2十五岁半雪山惊魂火烧圆明园(1983)前科者-新人保护司·阿川佳代-原罪之幻命英雄年代之九龙秘钥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一季烽火佳人超能觉醒玄奘大师小镇大街德州巡警天凉好个秋跳,亲爱的海豹突击队 第一季第二次约会性指南离开雷锋的日子蓝风筝人间恐怖赌神国语鬼门关2011破处哈勃望远镜3D

 长篇影评

 1 ) 通往仙境 To the Wonder, 2012

有意无意之间,笔者几乎已经遍阅泰伦斯•马力克的所有作品了,昨日看完他的处女作《恶土》,心里更是感慨万千。马力克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惊世之作,没有一部可以轻易看懂。人们往往喜欢(更多的是被迫)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即把马力克及其电影归入视觉类,认为他的所有片子就是无与伦比的好看;这种体验在比脸大不了多少的电视屏幕上已经极为震撼,更不用说在大银幕上的了。也有一些人认为马力克装逼范儿十足,从他的电影里根本不能看出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显然,这些感受都是对马力克的严重贬损和低估。试想,一个大学拿到哲学学位,曾经在大学执教教授哲学,而后才逐渐转入电影界的导演,如何能够拍出一部好看不好玩儿的电影?如何才能拍出一部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的爆米花大片?恐怕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难事儿。事实上,无论是绝美的摄影还是诗化的台词,所有这些都是在为电影的内涵和主旨服务的,《恶土》如此、《天堂之日》如此,《细细的红线》、《生命之树》如此,近日的《通往仙境》也是如此。马力克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解释着他眼中的世界,用影像一以贯之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命和爱的看法,这份纯粹、执着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出于偏爱还是理解,《通往仙境》都是笔者心目中马力克的最佳作品。当然,不出所料的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本片的意涵。有人称,《通往仙境》的主题不如《生命之树》宏大,甚或是“微型的《生命之树》”;在我看来,这必是出于对本片的误解或偏读。
《生命之树》的确可以称为宏大。大至宇宙洪荒天地初开,小至最细微的心理变化,所有值得展现的东西都被马力克精心细致地展现出来。前不久去世的罗杰•艾伯特在评价这部电影时认为,就视觉呈现的大胆程度而言,所有电影中可与之比肩的只有《2001:太空漫游》;而库布里克又缺乏马力克片中人的灵性。然而,尽管敢将恐龙、星云和小哥儿俩合理共置一处,《生命之树》无疑还是缺了些章法。毕竟,探讨“生命和爱”这样宏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把“恐龙及其同情心”作为一个命题搬出来;《通往仙境》就完全够用了。
这里就会出现疑问:《通往仙境》居然讨论生命和爱了?设若全片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个人,那它就根本没有讨论生命和爱,然而片中恰恰还出现了一个神父。与《生命之树》不同的是,本片这回并没有再使用科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用了某种程度上与科学相对立的神学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诠释。男女主角的整个恋爱经历,一方面和神父相抗衡,另一方面最终又归于神父。正如影片结尾部分神父所言,基督既在左右,也在上下,还在前后,或陪伴、或引领、或督促、或提携。基督的无处不在,实际上是在暗示人们也应如天父一样博爱宽容、怜悯身边的人们,不应为细小的事情计较不休,不应心怀仇恨,要更加坦然地面对整个世界。最终,使女主角羞愧不已的也并不是拳脚相加,而是男主角重新投入她的怀抱,希望再次得到她的爱。解放了道德上的自责,女主角最后终于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最终才获得了仙境般的自由感。由以上这些分析看,《通往仙境》所探讨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比《生命之树》低级,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加强了马力克对于生命和爱的看法;甚至,拥有统一框架的前者要比奔放不羁、随心所欲的后者更圆融畅达,更细致入微。
无论看懂与否,有一点是不容忽视而且也不容否认的,那就是《通往仙境》中的情感表达给人感觉毫无滞涩,十分顺畅。恋爱之初的欣喜、恋爱中出现的裂隙、并不美满快乐的婚后生活、女主角在压抑中对自由的渴望,直至最后两个仍然相爱的人不得不接受的别离,都会使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有所共鸣。片中众多转折点的处理十分圆润老道,使本会有很大起伏的剧情在音乐和景致的配合和包裹中显得十分自然;对冲突过程的展现被降到了最低点,有时是一个眼神,而有时仅仅是一段旁白。当然,诗意的流动性的强化,必然就导致了导致情节戏剧性的弱化,从而使观众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运用直觉捕捉情感上(执迷不悟的也就没招儿了),这也是马力克电影的一大特点。
纵观马力克执导的六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逻辑上,它们是明显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的:以《恶土》和《天堂之日》为第一阶段,导演以犯罪为主线,使自然风景贯穿其中来弱化和稀释整个犯罪过程,同时强调了犯罪者的无辜和孤独的生存处境;以《细细的红线》和《新世界》为第二阶段,导演以征服为关键词,从征服中探讨人性,其中夹杂着十分鲜明的反暴力思想,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有力嘲讽和否定,实质上还是赞扬了善良淳朴的人性的价值;最后,以《生命之树》和《通往仙境》为第三阶段,导演通过展现婚恋和家庭当中各成员关系间微妙的心理变化,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每个阶段当中,后者基本都是前者的加强和扩充,而六部影片的总体风格有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比如说,马力克喜欢直接用旁白和音乐解释人物内心,从而取消了台词的表面性和模糊性;再如高度一致、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摄影风格;人物在片中大多处在“模特”的地位,表演自然写实,但完全依附于摄影的需求。
《通往仙境》作为马力克至今为止最后一个阶段的最后一部电影,显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于电影,年已古稀的他已经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但我们也看出,他对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探讨却还远远没有终结。什么是爱?爱情和爱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差距呢?通过对自身经历形而上的反思,马力克告诉我们,无论性别为何,如果我们只顾获取而不懂给予,只管顾影自怜而不顾他人死活,那么所谓的爱情终究是渺小、狭隘而不持久的,渴望得到爱情的人也终究只能变的愈发孤独和无助。只有当我们能够了解并同情对方的苦难、能够安慰对方而不蜷缩于为自己划定的空间之内的时候,爱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光明才真正到来。
在电影结尾,女主角猛然回望,曾经在片头出现过的、留有男女主角旅行足迹的圣米歇尔教堂山(Mont St. Michel)又一次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经历了一番痛彻心扉的爱情之后,教堂对于女主角肯定不再仅仅意味着承诺和约定;仙境现在终于出现在眼前,通往仙境之路也已经悄然铺就。

 2 ) 当你真正去思考、理解人类的情欲和感情时,你可能才找到了解读马立克最近这两部电影的钥匙。

#通往仙境#7分,马立克的通往仙境和日本的优秀情色片是表现男女情欲纠葛的两极,殊途同归。当你真正去思考、理解人类的情欲和感情时,你可能才找到了解读马立克最近这两部电影的钥匙。伊伯特的就事论事的影评风格可能适合99%的电影,但在通往仙境面前,就多少显得有些无力了。【该片的分数范围6-8分】
#通往仙境#中另一个两极是哈维尔巴登扮演的牧师,与#老无所依#里的杀手角色可以看做是至今为止巴登扮演的最极端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角色。也显示出巴登这名演员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般的强…………。

 3 ) 摘

在一场温柔的雪崩后,世界滑向远方,变成一个幽灵,或一杯灰烬。

我母亲说,我在追寻虚无飘渺的东西。
我告诉她,我更希望,自己拥有的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不是这样充满确实伤痛的人生。

弱者从不能坚持到底,他们总期待对方这么做。

我内心中住着两个女人。
一个,深深地爱着你。
另一个,让我拥抱大地。

谁爱得越少,就越强壮。

 4 ) 评论通往仙境 :温柔的爆发与灰烬

温柔的爆发与灰烬(Between avalanche and ashes of tenderness)- 评To the wonder

前奏

(Tchaikovsky, 季节,op. 37b)
http://music.baidu.com/song/22854574#b252cd061fd5cf481607d0479c7755b2

美国影评家Roger Ebert去世前写的最后一篇影评是关于他钟爱的马里克(Malick)的去年的电影,To the wonder (致神奇or 通往仙境)。影片的 ”晦涩抽象” 不同于马里克的上一部的The Tree of life里的宇宙论般的宏辩与冥想, 而是应和了生命与爱情本身的难以捕捉却又泉涌不息(”elusive and effervescent”). 几个重要的主题,爱,拯救,背叛,宽容,隔阂,逃避,信仰与怀疑,在自然时空的变化与季节交错中展开;各种音乐(共31个曲目!)从巴赫到Arvo Paert, 不同的语言(法英意西,考虑到导演的海德格尔哲学背景,很遗憾没有德语) 和表现力极强的镜头,编织成了一组影像与声音、面容与呢喃、情感命运(的聚散离合)与自然元素(水,光,风,野草,土地)相互渗透的交响诗。请随着几个主题音乐片段来一起进入马里克精心搭造的八宝楼台。

1: 爱作为拯救?!
http://music.baidu.com/song/12512880
( 瓦格纳 Parsifal, Prelude to Act 1.)
“爱高于精神”, 谢林那里的爱作为原则和元素是用来反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但还是与基督教神性的爱相关的。同样,影片里的的爱(the Wonder of love)从一开始就与拯救连在一起。那位法国女子marina仿佛已经对爱情与生命不抱有奢望了, 却在巴黎遇到了美国人neil, 让她重新轻快地飞翔起来。 在圣洁光芒的穿透下,俩人的手触摸融化,“合二为一” un, deux, un. 镜头转到诺曼底的St. Michel山上的城堡,两人拾阶而上,仿佛”走入神奇” (we climbed the steps to the Wonder). 同时,主题音乐之一,瓦格纳的parsifal的第一幕序曲也适时地响起,是高昂而给予希望的Dur大调版本,不是后来marina在motel偷情时所用的悲伤的Moll小调版本。在城堡里两人的目光与身体在追逐中相遇,在犹豫中躲避,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中。镜头对神情姿态的敏感好像是法国导演拍摄的。然而neil的沉默寡言与忧郁(整片的旁白多是法语,有些句子在字幕中导演有意没有翻译)与marina的写在脸上的幸福所形成的对照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从阴郁沉重的欧洲来到阳光明媚简单干净的oklahoma草原上的小镇,柴可夫斯基的“seasons” 提醒着我们主題开始变奏。在恋爱初期的“温柔的雪崩,avalanche of tenderness”后,marina在广远生疏的自然天地间开始在困惑中扩展了爱的涵义:“what is this love that loves us, comes from nowhere or from all around?” 爱爱着我们,无从中来却又无处不在。接应这个主题,神父bardem的出场如同在007天幕危机(sky fall)一样, 未见其人,在教堂布道的声音已先传来:人性的爱不过是容易干涸的溪水,而神性的爱如同地下涌动不息的泉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神父本人已经无法体验和看到无处不在的基督的爱了,他内心已变得冰冷坚硬疏离。
他在向marina, neil大讲基督徒应勇于担当婚姻的责任与风险时,marina眼里的世界已经变成了火苗燃烧后的灰烬了。冬天的河水终结了这一轮情感的轮回,neil的年少时的女友jane出场,不再是法国女友那般细腻、风情与魅惑,但同样的是无法再承受命运与爱情打击的脆弱而带着一丝忧伤的美丽。

2:忧郁的“面纱”(the veil of melancholy)

(Henryk Gorecki - III Lento: Cantabile semplice (Symphony No. 3). Sorrowful Songs)
http://music.baidu.com/search?key=Henryk+Gorecki+-+III+Lento%3A+Cantabile+semplice+%28Symphony+No.+3%29

在农场的旷野上工作的jane虽经历了离婚与丧女的痛苦却仍相信婚姻并為此禱告,而neil 已没有信仰了,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而回到巴黎的marina却已经无法适从,只能又回到美国。所以无论是随着jane的金发一起被风吹动的野草,还是巴黎阴冷的街头,忧郁悲伤的底色都是挥之不去。甚至神父冠冕堂皇的布道时的腔调也有着一丝的忧伤的,与救赎的爱形成对位(contrapoint)。关于爱,忧郁,自然,拯救的关系, 好像马里克熟读过谢林的论自由似的。之后,marina与neil重归于好,结婚后却爆发新的矛盾,外遇,背叛,原谅,到离婚的波折,是世俗爱情应有的程序。相比之下,神父的“you shall love”的爱的责任说则具有讽刺意味。有趣的是marina在偷情后在阳光下伸出的一只手已不再像前面两只合二为一的手那样透明了,而同時parsifal拯救的主题在mur小调中显得那麼惆怅而无力。

亚里士多德的弟子Theophrast曾为忧郁正名,认为忧郁是神圣的疯狂(divine mania)所不可或缺的,故大多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都是忧郁症者(Melancholiker). 那么爱(eros)作为神圣的迷狂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也含有这层忧郁的底色。德语常用schwermut(沉重)与悲伤(trauigkeit)来翻译解释melancholy, 倒是恰如其分。

3:自然与柔和

肖斯塔科维奇,Piano Concerto No. 2, II, in F Major, Op. 102, andante
http://music.baidu.com/song/54265830#c45596064b78c464094446f8da16ec98

一个流浪汉在教堂里告诉神父,从窗户射进来的自然光也是神圣的光,而神父则告诉我们神在我们内心,基督的爱是无处不在。但他却经常把自己关在封闭的房间里,苦于无法找到开启神性的爱的门径而心灵日趋干涸。或许爱除了向上的拯救的维度,还可以向着自然的维度打开。这样,自然的忧伤的面纱就不再期待着神性或人性的拯救,而是为爱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根基和背景(ground and back-ground)乃至隐秘的源泉。而爱因为有了自然性和元素性,则大于我们,像光,水,和草地上的风, 包围着我们却又不是高高在上地允诺救赎。
影片结尾,marina在草地上漫步,亲吻着湿漉漉的树枝,说出,感谢爱着我们的爱(the love that loves us, merci). 这时从地平线划过一道金光,打在她的脸上。

或许在温柔的爆发与爱的幻灭后的灰烬之间有着开放的中间地带,在其中我们可以柔和地“接纳和给出”(empfangend und reichend, “荷尔德林的土地与天空”- 海德格尔)。如同影片开始正在解冻的海滩,被漫起的海水渗透覆盖,而主人公嬉戏的脚步在上面留下踪迹,而后被潮水无声的抹去。或许爱的本质不在于激情的爆发或神性的拯救, 而是更多意味着在温和明朗的爱意的元素(element)里,追逐与躲闪,接纳与给予的游戏。

相关资料:
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to-the-wonder-2013
http://www.imdb.com/title/tt1595656/soundtrack




 5 ) 触及不可多得的爱

爱是什么?爱是感官慾望的冲击,是山川峡谷的呼啸,是轻抚发际的温柔,是林中舞蹈的自由,是胸怀鼓胀的激情,是灵魂深深的安宁。

相恋时甜如蜜,哪怕错的时间只要遇到对的人就能携手到老。

热恋中的感情是最美好的,炙热而纯真,相互只注视对方最美好的一面,留下了彼此感情中最美好的时光。

恋爱中的的人更像是独处中的自己,会很轻松地对一切表示出兴趣。

肤浅的爱就像美丽的花一样,总有一天会凋谢。如流水和时间一样永恒的东西,都会让人平静下来。

“桃花源”永远找不到,“西方仙境”也再也回不去了,两个人都陷在感情的漩涡之中,纠结不已。都远离了当初的“仙境”,回不去,又到不了彼岸,沉沦于情感的痛苦与纠结之中。

“暗恋”中两个人一生渴望在一起而不得,感情的膜始终无法得到触破的机会。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距离更能产生美,若即若离花,如梦如幻月。月明千里,便是思念;花开满地,便是芬香;月朝花夕,便是圆满。遇见彼此,便是幸福,踏破红尘,落入仙境。

爱,像不断干涸的溪流,从奔涌到枯竭;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永不干涸。

人性的爱不过是容易干涸的溪水,而神性的爱如同地下涌动不息的泉水。

 6 ) 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通往“仙境”?

很“意识流”的一部电影。但我还是被它美丽的画面吸引了。

还有我喜欢的本·阿弗莱特

这部电影不得不说的是摄影真的很棒,仿佛真的通往了仙境。拍摄的手法也很特殊,各种画面切换。但也是因为拍摄手法的特殊,让人看不懂。整部电影台词很少,大部分都是通过旁白的形式来呈现。“《通往仙境》 所拍摄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一种记忆。”这样形容这部电影再恰当不过了。

从零散的镜头中,我看到了爱情从美好到凋零的过程。女主对男主爱得太满,有闲置在家,而男主每天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可能就满足不了女主想要的这么多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开始变得抑郁,也慢慢对他们的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为了寻求新鲜刺激,渴望自由,于是出轨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就这样走向了结尾。

观赏影片的整个过程是让人抑郁的,让人对“爱情”产生怀疑,对婚姻生活怀有恐惧。但其实只要对生活有所追求,拥有自己的小天地,“爱”就不会成为负担。不能把“爱情”当作你人生的全部,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与热爱🎈

就像这部电影,你需要静下心来欣赏与感受,才能发现它的美好所在,才能通往“仙境”🌈

 短评

电影应如是!

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爱恨一念间啊。泰伦斯·马力克越来越执着于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了,好像配乐的影像诗。演员少对白,多是耳语式的喃喃自语,更增添电影的主观情绪。倒很适合这种主题,只是太挑观众了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把小情小爱拍成大MV,还是烧投资人的钱。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依旧很马力克。无论是构图摄影,还是刻意消减故事性以及诗化的叙事,都和他曾经作品走一个路线的。相比于《生命之树》宏大的主题内核,这部更侧重于个人,不过片中的宗教元素却有过之而不及。Q&A中两位女主角也表示还有数十小时的素材,多到足以再剪出五六部电影来,只是导演最终选择了这个版本。

15分钟前
  • icebloom
  • 还行

到了后半段神父那段实在是有点跟不上趟了,依旧很马力克但真的不如生命之树...小本真无愧男主称号,加起来有十句台词呢!囧

17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任何诗意的情怀都包裹不住永恒的悲伤,诗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诗电影21世纪最好的杰作,2016年年度十佳入选。

1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想拍婚纱写真的同学请联系特伦斯·马利克

24分钟前
  • 张小强
  • 很差

摄影和剪辑都很出彩,作为电影这就够了。观众的落差在于,表演的支离和故事的破碎,这些其实不重要。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110多分钟看得我坐立难安,摄影风格延续生命之树,但只是徒有其表,我原以为导演上部片已经笃定对上帝的信仰,在那之后,其实还有什么可拍呢???唯一亮点是哈维尔巴登大叔,这是他唯一一部看上去不像个种马的片。

34分钟前
  • 663Ö_Ö
  • 还行

此片加深了我对马力克的偏见。空洞与挥霍美比自恋更差劲。这种片看十分钟与看一百分钟是一样的。

36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整个片子的呓语部分都属于Olga一人,包括牧师。小本对Olga的态度就是“我的宝贝、欲望与希望”,而Olga不希望被束缚(床、钢琴、栅栏),向往自由(田野、浅滩、骏马、大雁)。第一次离开小本后,她想象了瑞秋的第三者故事(牦牛)。第二次再次失望,通过神性理解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回头,小岛是心之初

38分钟前
  • 半弦月
  • 力荐

想了想还是给5星。电影真的可以去掉具象narrative而直接关注情绪、atmosphere和spirit嘛?所谓诗人电影…比如,相对于为什么人会绝望,我会更关注人如何面对绝望。马力克的这几部作品都在尝试这种我认为极为革命性的片子。为了这份对“新意”的执着也要满星啊,更何况片子本身好美!完全没有拖沓感。

42分钟前
  • 力荐

我所掌握的词汇,没有一个足以形容泰伦斯马力克电影的美妙与睿智,仿佛他就是神明,正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诉说着世俗的情感以及人们内心的彷徨。本片和《新世界》以及《生命之树》一样,每一秒都是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绝对是最完美的艺术品!

4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如果你看懂了,会觉得很美。导演并没有在Story Telling,而是在Story Felling。

48分钟前
  • 星澄
  • 推荐

80%時間我看著一個女人又轉又跳,20%時間我在看錶。

51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觉得动人,心碎,有机会希望看大银幕。

52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呃,主要就是一个女人穿着各种裙子在各种地方跳来跳去,而小本的表情似乎一直在说:“我操!我在干嘛?我在干嘛?我他妈的到底在干嘛?"

54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摄影和剪辑以及配乐都极其优秀,我很喜欢,但是对泰伦斯来说,用的过于滥了

5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Rachel McAdams 把同一人物演了數十小時的footage也只有這樣造作的表現... sosad.

59分钟前
  • Ck
  • 还行

看个11分钟的MTV或许能够让观众通往仙境,看这加长十倍版是让观众深陷地狱去体验宗教内涵。

60分钟前
  • Carf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