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国语

主演:王德顺,王诗雯淇,黄嵩博,徐文宇,朴政希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5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冬 剧照 NO.1冬 剧照 NO.2冬 剧照 NO.3冬 剧照 NO.4冬 剧照 NO.5冬 剧照 NO.6冬 剧照 NO.13冬 剧照 NO.14冬 剧照 NO.15冬 剧照 NO.16冬 剧照 NO.17冬 剧照 NO.18冬 剧照 NO.19冬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冬日深山中的鱼鸟之恨

说起电影《冬》,必须要先吐槽一下我艰难的观影过程。因为得之不易,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的观影体验。

首先,早在今年北京电影节时就把这部电影列入观影片单了,但是不幸没有买到票。之后看见电影定档上映的时候,非常开心,心想终于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目了。但是上映之后才发现,排片如此之少,全北京城一天最多就四场排片,而且所有排片的电影都离我家极远。不禁想问一句,这也能叫做全国公映?

无可奈何,选择了周末早上9点在五棵松的一场排片。所以本该睡懒觉的周末,为了这部电影硬是早上六点半就起来,出门挤地铁,终于算是看上了这部电影。

观影人数可想而知,包括我在内就五位,其中一位大概是无聊想找个地方坐着而已吧。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在刷手机,手机屏幕的光在漆黑的影院中让我看得眼花,又不好意思出声制止他。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简直不能更差。当然,这都不是电影本身的错,至于谁的错大概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电影本身倒是有许多地方值得一提。

首先,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全片没有对白,以黑白影像来呈现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对电影有了最初的好奇心。

故事梗概大概可以概括为:时人王德顺好交友。初与鱼为友,终日垂钓,鱼不来,怒;后与鸟为友,杀鱼喂鸟,鸟走,忧;终与孩童为友,烤鸟食之,孩童一去不返。故王德顺友尽,成痴。

电影用七天的时间来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我无意把这里的七天与上帝创世的七天来作比较,无法揣测导演在构思的时候是否想过两者之间相互对应的事。因为在我看来,强行把两张来做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电影中的王德顺饰演了一个住在深山之中的老人,妻子早逝,没有邻居,独自生活。电影的开头非常引人注目。风雪肆虐的寒冬中,一个老人坐冰面上,白发白眉,独自垂钓,身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

正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老人、一蓑衣(当然这里是大衣)、一鱼竿,面对着一个冰窟窿,就好像是把这首意境绝美的唐诗定格在画面中一般。

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王德顺老爷子的个人秀,所以很大程度上,如果没有王德顺的话,这部电影或许拍不出来。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胜任如此这样一个孤寡老人的角色。

电影中的白天,老人或出去垂钓或出去找鸟,总之有一些人类活动。但是到了晚上,老人便只能早早睡下了,而且导演还特意拍摄了每天晚上睡觉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晚上睡觉的场景值得一提:

第一晚,老人铺床睡觉。不仅仅铺好自己的床,还非常认真地铺好了早已去世的老伴的床,然后沉沉睡去,以此表现老人的孤独。

第二晚,因为没能钓回放生的鱼,觉得郁闷难以排解,在床上辗转反侧,甚至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打碎了鱼缸,以泄私愤。由此可见,老人钓鱼并不是为了吃,而是希望与鱼相伴。

这一段老人失眠的场景被王德顺表现地非常贴切,沉重有些怨气的叹息声,又有些怒意地敲打床板,抓耳挠腮,猛地坐起来干洗脸。一个失眠老人的形象大概就是如此。

除此之外,通过他的姿势、急促的喘息声以及片刻之后长叹一口气,我觉得老人似乎手淫了一次。但我不确定这个理解是否正确。

第三晚,与鸟相伴,一夜无话。

第四晚上,老人与小孩成为朋友。老人睡了他老伴的位置,老人心满意足地睡去。

因为整部电影没有对白,最多也仅仅只是厚重的呼吸声或者一两声爽朗的大笑而已,除此之外大概只有风雪自然万物的声音。这一设定非常有意思。

首先,电影的前半段确实没有出现其他人物,只有老人自己。那理所当然地没有对话的必要,也就不可能出现对白了。如此设置合情合理。

但是,电影的后半段出现了一群小孩,而且有一个小孩还与老人一起生活过。此时依旧没有对白,只是以笑声来表示两个人的交流,这一点我觉得有些刻意了。

另一点,因为没有对白,所以观影时的注意力基本全在画面上了。这让我记住了很多用心良苦的小细节,比如烤焦的土豆剥下来得到整块的皮;但也让我看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事物,比如那个玻璃鱼缸似乎现代化得与整部电影格格不入。

最后,说一个我脑洞大开的理解,也同样不确定对错。

电影的最后,小孩离他而去,老人产生了小孩回来的幻觉,并在雪地上表演了一出非常精彩的舞蹈。然后在他瞌睡的时候,小孩再一次回来,可是当老人追出去时,却发现小孩的帽子浮在他时常垂钓的冰窟窿里。

正常的理解大概是小孩溺水而亡,但是我觉得或许这是一个奇幻故事。小孩其实是鱼的化身,正是那条被老人杀死准备喂鸟的鱼的化身。所以之后老人烤了鸟喂了小孩,在某种意义上也有一报还一报的宿命感。

当一切故事结束时,老人再一次睡在床上,却幻化成了一只小鸟飞向天空。这个镜头让我越发觉得整个故事其实是一个奇幻故事。电影中并没有老人和小孩,自始至终有的只是一只鸟和一条鱼。

小孩是鱼,老人是鸟。鸟捕鱼为食,鱼幻化成小孩,最终烤鸟食之,一去不返。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非常明显地做出了暗示。老人在回家途中遇到奄奄一息的鸟,片刻之后老人也奄奄一息地倒在风雪之中,最后老人带回了小鸟,并在床上与小鸟一同慢慢苏醒。

同时孩子和鱼也以非常相似额姿势倒在了冰窟窿旁,虽然是前后不同的时间,但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细微的暗示,鱼即是小孩。

这样的话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小孩与老人相处时依旧没有对白,而只有笑声;也同样能够解释为何在如此深山中会有老人,还有一群小孩。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种理解而已。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纠结故事本身如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电影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那份独钓寒江雪的泼墨山水画的孤寂之感。或许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了。

最后补充一句,电影中出现好几次的那一段配乐节奏感真是太好了。

 2 ) <冬>这是一部佛教电影...

人性的贪欲就像是无底洞,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哪怕是小鱼也能填补内心的孤独,每天把小鱼放进鱼缸中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和百无聊赖,然后发现还有比小鱼更高级更通人性的小鸟出现的时候,为了能留住小鸟于是小鱼成了小鸟的食物,最后小孩的出现是整部电影的高潮,什么小鱼啊小鸟啊跟小孩子相比都不值一提,没有任何一个动物能比人更加通人性的,更能弥补内心空虚的,于是乎小鸟又成了牺牲品,因为小鱼导致小孩子掉进冰窟中,因果循环,又开始怀念有小鱼小鸟时候的生活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部反映人性阴暗面的电影

 3 ) 天地太高远,我们都孤独。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不咸山中,有孤独捕鱼者。




人类向来不是独居动物,孤独是人的自然属性。在独处时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片自然给予的净土上安然度日。可当有了同伴,产生了利益需求,心起动念便破坏了自然。鱼、鸟皆成为腹中之食。佛家常讲,每件事物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所以当付出了代价后老人在冷山下悲嚎格外的凄凉悲怆。

在片头中,《冬》的下面还有一行红色标注的英文译名:seven days。电影所讲的就是七天里通过老人的活动来对人性进行深刻思考,导演展现给我们的孤独更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DAY1 痴
电影一开始便给我们制造了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不是来自孤独,而是色彩营造出的压迫感。在黑白电影的倾向下,再看孤身一人的垂钓老人被大雪笼罩着,在视觉上整体有了压抑的氛围。

直至第一日结束,始终都是他一人。孤独的人需要陪伴,所以有鱼陪他,这便是因。电影通篇无对白,我们只能在画面中寻找导演留下的伏笔,某些细节部分要通过布景和人物活动来了解,老人回到家逗鱼时,后面水壶上的囍字和老人睡觉时拍床的动作提示我们老人是结过婚的,这也是因。


DAY2 慢.
评判一个人演技好坏的界限非常模糊,喜欢就是好,不喜欢便觉得一般。只是客观的说我看到的王德顺,他在无台词的情况下通过动作和眼神将孤独的迟暮老人塑造的极其形象。老爷子对角色的领悟力极高,平时可以看到他眼神中因孤单的落寞。整部电影他的眼睛只亮起来过两次,一次是看到墙上昔日爱人的照片,一次是和孩子一起玩耍时。



老人将鱼倒回冰窟后又极为孤独。人在孤单中便会产生不安与焦灼感。加上寒风呼啸,这种心里状态下让他有了砸东西的行为。

DAY3 疑.
孩子和鸟的出现。孩子和鸟都躺在雪地上时,老人选择了带鸟回家。一方面是老人长期亲近自然可以与动物和谐共处所以将鸟带回家中治疗,二是老人长期的孤独感使他疏离了孩子,所以二人第一次见面时老人并没有太多情绪上的显露。
<图片4>

DAY 4嗔.
这是我认为几天里最精彩的一天。被老人救下的鸟,报恩捉来了虫子给老人当诱饵抓鱼。一开始老人救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后果,是出于本能。当鸟抓来虫子时,老人心起了动念,轻重比较后一直吃土豆的他开始杀生,把鱼喂给鸟吃。人总有一天会变成面目全非的自己。

晚上在屋内的戏很微妙。孩子把鸟放走后,老人对孩子的训斥与冲突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进作用。群居动物还是有吸引性,老人的心理变化从孤单到接受孩子的出现,。从起因、冲突到和好这一系列过程很像祖孙之间闹矛盾到合好的过程。

<图片6>

(眼神中充满愤怒与不满,安全距离,大特写更好)
DAY5 贪.
群居的特性显现出来了,人性都是残缺的。老人还是不愿孤独。老人为了哄孩子开心,把鸟烤给他吃。送走孩子后,老人非常不舍。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老人在送别孩子后追出来像起舞一般表达对孩子的感情,长镜头中,音乐和画面的配合,将老人对孩子的喜爱不舍都表达了出来。想到了喜迁莺:“鬓霜盈握。离别。谁不恶。心事同时,都不论离合。”

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无果之因。杀鱼喂鸟,杀鸟喂孩,产生了恶因,老人亲眼看着孩子掉进冰窟,果兑现了。佛教讲的因果也叫业,认为业是轮回的动力,就是因为因果的无空无尽的循环。比如人,因为有生,所以有死,人死后又是下一轮生命的开始,孩子和老人就是鱼和鸟。

以上所有的特质都满足了佛法中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因为不想孤独,所以明心造恶业。

比短片长,比长片短,70分钟的时长让电影结尾很尴尬。虽然镜头非常冷静克制,在水墨画的布景下很理性。但对内容的把控还有提升空间,结尾和许多细节的处理模糊,如果时间在长点或许会更好。导演把孤独摆在了浅显处,有机会,孤独的故事应该慢慢说。
天地太高远,我们都孤独。

 4 ) 每个人都会遭遇孤独

       老人杀死了一直陪自己排解孤独的鱼给鸟儿吃,当我看到老人和小孩一起玩耍得十分开心的情景中鸟儿再度出现时,我隐隐感到鸟儿可能会得到和鱼儿一样的命运。
       老人一直和鱼儿玩着捕捞与放逐的游戏,最后鱼儿竟然愿意在被抛回水里时跳上水面,等待老人将自己放回鱼缸,是已经习惯被豢养的生活了吗?如果说老人对鱼儿的情感还比较平淡,那对鸟儿确是十分喜爱,因为鸟儿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叽叽咋咋的声音给人陪伴,分享自己的食物给老人,飞到老人温暖的帽子里回家,它很信任老人,已经在老人家筑巢,却在老人有了小孩的陪伴后的得到和鱼儿一样的宿命。
       鸟儿和鱼儿都死得很惨,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想表现出被抛弃的人的痛苦。看到老人切鱼时被割掉头的鱼儿还在大口呼吸我都不敢看了,还有鲜活的鸟儿被直接放到火上烤,最后老人化为了一只鸟儿,他也被抛弃了。生活中有多少孤独的心在煎熬?
        关于结局,放映结束后导演回答了提问,说可以理解小孩掉到水里,也可理解为他扔帽子在水里、离开了老人。对于老人来说,小孩怎样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又离开了,用鱼儿、鸟儿换来的陪伴也没有了,到头来是一场空。我们人生的一个一个收获、失去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父母、朋友不会一直陪伴我们,能永远陪伴的只有自己,漫漫人生如何与自己相处,我想记忆不会离开我,去经历吧。

 5 ) 善的向往 恶的存在——浅评青年导演邢健新片《冬》

     《冬》是一部值得探讨研究的作品。影片的缘起是青年导演邢健对于社会现象中留守老人的关注,然而,这并不是一部社会意义上讲述留守老人的影片,导演对于自身童年生活的记忆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影像来源。而对于影片精神层面的探讨,则是对于人性“本善”抑或“本恶”的探讨。
  
     影片是一种“失语”的表达。“失语”的设定可以说是一种思考的形态,故事中的人物设置很简单:老人、小孩、鸟和鱼,老人和小孩在整部影片中几乎没有一句台词,这使得故事开始时老人的状态延续到整部片子,声音的处理没有语言的表达,只是人物在故事中行动的声音,配以刘索拉老师编配的古琴乐,整部影片的情绪节奏在七个轮回中淡然而轻巧,在看似沉闷的表达中感受那细微的张力,不是爆发,而是渗透。导演似乎有意将矛盾冲突淡化,在平静中如蜻蜓点水一般的激起涟漪,延展开来,无边无际。
  
     影片用上帝创造世界的状态探讨人性。西方世界的宗教文化中,上帝用七天创造了这个世界,《冬》这部影片也在无意间讲述了一个“七天”的故事:第一天老人钓到鱼拿回家过夜;第二天老人将钓到的鱼放生,没有钓到鱼,第三天老人还是没有钓到鱼,但是救回了小鸟,第四天,小鸟陪老人钓鱼,小鸟取代了鱼;第五天老人把鱼杀了给鸟吃,小孩被老人接受;第六天小孩取代了小鸟,老人杀掉小鸟给小孩吃;第七天小孩离开老人……
  
     影片中简单而清晰的故事脉络,就像是一个童话或者说是一个寓言故事,就像格林童话《金鱼和渔夫的故事》,又像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人心无足蛇吞象”的故事,讲述着人性中的贪婪,在这种贪婪的促使下,人性中的“善与恶”犹如硬币的两面,彼此对立却又融于一体。
  
     黑白世界的混沌与清澈。这部影片采用的是黑白片的表达形式,而影片中故事的发生是在被白雪覆盖的大山中。这与导演小时候的记忆有着一定的联系,邢健在与我聊天时提到,“小时候下雪天,大雪将周围覆盖,大人们是在雪里摸索着挖出一条路,自己就像是在战壕中穿梭着去上学……”对于雪的情感可能是是对于“纯粹”的追求的由来。导演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也聊及对于“纯粹”的困惑,所有的创作他都尽量的摒弃世俗外相的参与,尽量的保留最为本质的纯粹的东西,这无疑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冬》这部戏能够请到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德顺老师出演,对于这部戏来说是一种恩赐,王德顺老师78岁高龄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长白山进行表演创作,条件十分艰苦,风雪漫天的拍摄环境,是的剧组在拍摄中困难重重,杀青之后,大家回忆那段拍摄经历都感觉到后怕,可以说这是在用生命拍戏。
  
     作为年青一代的电影导演,邢健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客服了环境的恶劣和资金、人员上的各种问题,能够展现给大家这样一部作品,无疑是非常值得钦佩和肯定的。
  
     有人曾经向邢健问道这部影片与金基德电影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有“失语的”表达,邢健只是说,这部戏是在2009年就开始进行创作,最终拍出来的东西跟原来想在构架上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及关于这部影片今后的成绩时,邢健还是表达了多年来自己对于电影的热爱还是那句话“自己选的路,哪怕是跪着,也要把他走完。
  
   猛子
   2015年1月

 6 ) 夏天的冬醍醐灌顶

有幸参加电影在北京的上映前的活动,不光见到了导演而且和导演有不一样互动。导演给人感觉挺腼腆的,但是他那发型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片长有70分钟,用13天杀青,当我问到影片其中一个编剧的时候他告诉我时长是因为可用素材没有了,感觉有点可惜,如果电影再长一些或者说有一个闭合的结局故事可能会给人感觉更加圆满。
冬是我在院线看到的第一部黑白电影,带有导演本人风格化的画面真的很美,只要你暂停就有一个漂亮的壁纸展现你的面前,不管是风雪的画面还是老人与环境的结合都有很有意境。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对白,只有配乐和场景音,演员之间的互动是通过动作表情展现出来的,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想象着如果有台词会说什么,不断的用自己的脑洞去填补台词的空白,但是当我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我也能体会到所表达的内容,有的时候语言不是人与人之间或者说人与生物之间交流必要工具。其实导演在后面影迷提问者中也说到,他想做一个去华语或者说这不单单是拍给华人看的电影是拍给世界看的电影,因为没有语言关的障碍,我觉得导演做到了。
这部电影人物构成很简单。老人,小孩子,鱼,鸟,还有老人逝去的爱人,电影像表达最浅显的东西是再不断得到更好的东西时候摒弃原来认为最好的东西,就好像当我得到一个我认为最重要东西的时候我努力的去得到,我得到后发现有更重要东西时候我摒弃了原来我认为的东西,甚至可以为了得到更重要东西得同时去牺牲原来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简单来说以前我没有钱我努力挣钱,我整了钱发现自己精神没有寄托,我用钱去找了精神寄托,后来我发现我更需要钱然后开始了一个循环在里面,陷入到一个欲望的循环之中。电影配乐和电影切合的很到位,虽然配乐给人感觉很简单很干净,这一点就像电影的画面和故事一样。但是音乐带来的灵性让升华了一个层次,尤其最后的梵语和老人变成鸟,表现出带有东方宗教特点,电影除了东方宗教特点以外还有西方宗教层面,这个我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是导演告诉我的就是电影的英文名叫7天,其实讲了一个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就这方面准备二刷。
电影其实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打破原有的规律生活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老人妻子的离开,鱼的离开,鸟的离开,小孩的离开,再所有的离开之中都伴随后者对于老人原有生活常态的一种改变,看似按部就班却总在不经意间闯入你的生活。命运多舛,天注定。
这部电影虽然再讲一个老人或者有人直接说这个电影讲的就是空巢老人的现状但我感觉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当下生活的我们或者说是每一个我,观影前导演表达了这部电影创作就是源于自己内心世界,仔细想想谁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看似欢天喜悦却又患得患失,我们应该是机械的生活还是更多的去思考可能是这部电影给当下我们一个选择题。看似多彩生活可能就像冬的画面一样只有黑白但是黑白中却总有不一样的东西在改变你的生活。
冬这部电影是一部给观众很多发散空间的电影一方面是一个开放的结尾,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世界观认知都可以对电影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其实我一开始看到导演在介绍的过程中感觉导演对于电影主题性并不是特别的明确或者导演很纯粹再说一个自己想高速大家的故事,可是却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启迪吧。
作为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电影佩服邢健导演呃呃呃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为导演能在诸多国产烂片和好莱坞商业片的狂轰滥炸中给华语片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希望邢健导演和他的团队能走的更远。
一句话说感受:慢热的电影建议更多耐心的去感受。<图片1>

 短评

得鸟杀鱼,得人杀鸟。从看到老头子第一次外出找鸟,小鸟飞入帽中老头子那一刻的笑容时,我就知道人类罪恶灵魂的大门就这么在这冰天雪地里随着雪降的速度慢慢打开了。不止秒速五厘米。

5分钟前
  • Whishaw
  • 还行

《冬》终于要公映了,夏夜看这片子,心生寒凉,冬雪化成了夜雨。处女作拍成这样,惊喜,“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的唐诗意境,孤与寒都是无需言说的,就这般白如雪,灯如豆,被褥薄,屋外冬风嚎,长河雪下流。钓鱼放鱼是活之寄寓,杀鱼喂鸟,杀鸟喂孩,孩钓鱼给老翁罹难,老翁化鸟,是禅的轮回。

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没什么理由,看着看着,就陷进去了,虽然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但有的时候无需太明白,享受就好了

11分钟前
  • 小龙同学
  • 力荐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13分钟前
  • 时间
  • 推荐

这才叫演戏!这才是演技!

14分钟前
  • 一个耿直的笑
  • 力荐

Physically repulsed. 为王老师演技加一星。画面完全就像把彩色片去了色,毫无黑白片应有的光影层次,也就别装逼搞黑白了。导演心也挺大的,结尾“邢健的第一部电影”这种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屌的一行大字出来我真的被恶心到了。

16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年轻人,装逼可以,但请别苦了老年人

1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排片少到只有早场,大概是一个厅里单人观影人数多于结伴人数的。老人每天去钓鱼,钓到了就养一天第二天放生;可是后来救了一只小鸟,就把鱼宰了喂鸟;再后来有一个小孩陪他,小孩不喜欢吃土豆,老人烤了鸟给小孩吃。可惜并没有机会让他继续把小孩给谁吃。

20分钟前
  • 陆小六
  • 推荐

请尊重“电影”二字

2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三星半。邢健处女作。结构类似《都灵之马》,讲述长白山白雪中老人的七天(也吃了不少土豆)。西绪福斯式的生活(放鱼-钓鱼),孤独(墙上的老伴照片-孩子和鸟)、苍凉(老年-冬天,荒山-树)。无对白,王德顺撑起全片。结尾略甜腻,山顶的移动俯拍镜头有点违和(风格不一致)

24分钟前
  • btr
  • 推荐

王德顺挺火啊

2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那只鸟演得好

31分钟前
  • tapa nama
  • 还行

时人王德顺好交友。初与鱼为友,终日垂钓,鱼不来,怒;后与鸟为友,杀鱼喂鸟,鸟走,忧;终与孩童为友,烤鸟食之,孩童遂一去不返。故王德顺友尽,成痴。

34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处女作拍成这样实属不易。导演的朋克头和片子凑在一起感觉很裂。配乐做的很好。王老头儿的表演也很到位。给导演点赞,希望继续拿奖。电影马上要上映了,但愿大家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这部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黑白片。

38分钟前
  • 爬上去下不来
  • 推荐

导演有点太装逼==

41分钟前
  • 猫头鹰想睡觉
  • 很差

导演展现了一幅冬日水墨画,毋须言语,在雪山之上,天地苍茫,风雪漫扬,处理得的确有水墨风以黑白摄影勾勒老人、小孩、鱼、鸟……可见导演邢健的文人画功底极为深厚,这样的影片,才是真正的中国风影片,在千篇一律的各类华语电影中,这部算比较特别,难得一见。

46分钟前
  • 影评终结者
  • 推荐

导演自恋自high,影像也没有怎么美。就一45分钟短片内容,非得搞80分钟。

47分钟前
  • Craze
  • 较差

一无所有时懂得满足,却被逐渐放大贪念腐蚀,是一部十足的寓言电影。在水墨与无声的表达形式上,具有探索精神。请王德顺老头儿出演是有艺术考量的,王早年以研究和表演形体哑剧著称,符合片中对于“孤独”的“失语”表达。独角戏,人撑戏。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49分钟前
  • 小河马
  • 力荐

为了排遣寂寞,老人钓了鱼;为了讨鸟欢喜,老人杀了鱼;为了哄孩子,老人杀了鸟。最后孩子走了,老人什么都没有了。 无意间看到这部作品,十分惊喜,强烈的寓言感,有大师相。

51分钟前
  • 阿尔法罗密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