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

HD中字

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克洛德·雅德,Hiroko Berghauer,芭芭拉勒琪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7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婚姻生活 剧照 NO.1婚姻生活 剧照 NO.2婚姻生活 剧照 NO.3婚姻生活 剧照 NO.4婚姻生活 剧照 NO.5婚姻生活 剧照 NO.6婚姻生活 剧照 NO.13婚姻生活 剧照 NO.14婚姻生活 剧照 NO.15婚姻生活 剧照 NO.16婚姻生活 剧照 NO.17婚姻生活 剧照 NO.18婚姻生活 剧照 NO.19婚姻生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婚姻生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特吕弗著名的“安托万系列”的第四部。  25岁的安东尼(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饰)与克里斯汀(克劳迪·贾德 Claude Jade 饰)结了婚,并在自家楼下开了一家深得左邻右舍喜欢的小花店,日子虽然平常,却也充满 小忧伤与小甜蜜。阴差阳错,他在水利公司谋得一份差事,工作中结识冷艳的日本女子Kyoko(Hiroko Berghauer)后,他被对方身上的异国情调深深吸引,两人坠入爱河,不久他与克里斯汀分居。但与东方美人一起生活时,巨大文化差异令他日益思念克里斯汀。夺命枪火2014特警判官1995选帝侯大街59旭日东升查佩尔明星队 - 路奈尔:奥克兰起家偷渡者2021浩劫后猫师鼠弟A级优等生下海记无面俾黑暗之地2018二流太傅:楼兰玉麒麟热血三人行战神暑假的礼物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四季美好正逢时爱在俱乐部第一季花牌情缘六扇门之沦陷五路追杀令2:刺客舞会 Smokin/ Aces 2: Assassins/ Ball守边人冒牌皇帝比夜更黑(2017)终止不幸升级2018甘泉玛侬海底两万里1954匿名者警视厅“键盘杀人”对策室神之手大错特错功夫联盟伟大的精神慈悲之路我的一生非我族类咱们小城故事多天国大罪极品基老伴第二季富江4:重生城堡外太空的男人梦之网空巷子幽灵情书(国语版)小杂种

 长篇影评

 1 ) 这部剧让瑞典离婚率上升50%?

前段时间选题会上大家聊离婚这个话题,一位同学提到一部声称曾经撼动过瑞典离婚率的电视剧:《婚姻生活》。

这部剧由瑞典现代电影“教父”英格玛·伯格曼导演,1973年搬上荧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据说,在播出后的 1974 年,瑞典的离婚率上升了 50% 。

其中倒数第二集《文盲》,吸引了最多的观众,据统计有350万瑞典人观看,几乎占人口的一半。据瑞典导演工作专家斯蒂恩回忆,当时是周三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因为每个人都在家看《婚姻生活》。

(把离婚率上升完全归因于这部剧可能有失准确,因为也就是在 1974 年,瑞典的离婚相关法律发生了变化:之前申请离婚前必须接受婚姻咨询,并有一年冷静期,但 1974 年就不用了。但它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这部剧究竟讲了什么?牵动了人们在婚姻中的哪根敏感神经?

带着疑问我看完了这部剧,发现里面呈现的一些心理议题并没有局限于婚姻。只要你曾经或正在为一些关系问题感到困惑,为继续还是离开、开始还是结束犹豫不决,可能都会在这部剧里得到一些启发。

01

男女主离婚当天,瑞典人一半都在看

吸引了最多观众的倒数第二集,讲的正是婚姻中最戏剧化的场景:离婚。

男女主曾经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夫妻(尤其讽刺的是,丈夫约翰是心理学家,妻子玛丽安是离婚律师),理想的工作,两个可爱的女儿,体面的生活。

丈夫的出轨打破了这种表面的平静:他跟玛丽安坦诚了自己有个叫宝拉的情人,讲自己对婚姻的长期不满,说自己想要离开。

玛丽安曾经深陷在“妻子”“母亲”的角色中,觉得婚姻是自己存在的最大价值。在苦苦哀求丈夫回来而不得之后,被迫独立的她获得了自我的觉醒,也有了个新情人。

而就在这时,丈夫在跟情人的关系中再一次体验到了强烈的孤独感,而且感觉宝拉在外面也有情人——全剧在倒数第二集,玛丽安带着离婚协议去约翰的办公室时,到达了高潮。

剧情呈现了很多会出现在离婚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比如:谈钱。

聊财产分配具体到一只钟:

玛丽安要求约翰给孩子付牙医和夏令营费,约翰被费用惊呆了:我没钱。

亲密关系走到这个节点,身处其中的两个人可能会经历的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

有依恋和同情:

内疚感:

还有伤害带来的恨意和指责:

更微妙的是,两方对于“离不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从前想要挽回的妻子,从被迫的独立中发现生活还有很多新可能,现在很希望分开,甚至还挺高兴。

而从前急于脱离这段关系的丈夫,经历了感情和事业的挫折,现在不想离了。但又不好明说,找了各种借口不签字。

看到这儿真是觉得特别真实,想起德国家庭治疗师西蒙在《循环提问》这本书里讲到的一个案例:

一对夫妇因为妻子的抑郁来咨询,咨询师发现,他们对妻子是不是“有病”这件事有很大分歧:

丈夫希望妻子“有病”,因为有病就意味着可以治疗,他的婚姻就有希望了。

但妻子觉得,自己的抑郁不是因为“有病”,而是因为婚姻有了问题——而如果丈夫承认这一点,他就必须要面对“我可能会失去这段关系”的现实。

但身处其中的两个人(尤其是丈夫),很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像极了在关系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我们。

怪不得约翰跟玛丽安说:在感情方面,我们都是文盲。

02

关于“要不要离”,瑞典观众分成了两派

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在婚姻中的情绪和处境,这部剧播出过程一直伴随着观众热烈的讨论。

大量观众在看剧之后涌向瑞士婚姻指导服务,斯德哥尔摩婚姻指导服务处的电话数量大幅增加,等待名单从三周增加到了三个月。

还有很多人给导演伯格曼本人打电话咨询情感问题,让他不得不删除了自己在公共通讯录上的电话。

为了配合最后一集,影响力很大的瑞典《晚报》让读者写信来讨论约翰和玛丽安是应该继续离婚还是尝试和解。

观点分成典型两派:

68岁的寡妇莉莉·威格姆认为,他们应该离婚,因为他们都有不忠的行为,最后还发生了肢体冲突。

14岁的女学生巴布罗·古斯塔夫松则认为他们应该呆在一起,因为他们真的太搭了。

最有创意的建议来自28岁的机械师伯特·斯文森:

“约翰应该回到他的爱人身边,而玛丽安应该回到她的爱人身边。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享受群体性行为了。”

这就让我忍不住想聊聊:如果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他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说,“离婚还是和好”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而都是解决婚姻困境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咨询师不能帮助他们做出这个决定;

另一方面,即使已经做出了离开或和好的决定,也不一定就能解决婚姻的困境。

就像《婚姻生活》里的男女主,在最后一集,两个人在离婚后各自建立了新家庭,但在新的关系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冲突和失望。

03

比“离不离婚”更重要的事

既然离婚或和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那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美国家庭治疗师卡尔·惠特克在《热锅中的家庭》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独立。

他说,当一对夫妻来找他们咨询,“分或合”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咨询目标,因为这两个目标,都可能有偏袒夫妻一方的风险:

◍如果目标是“重建婚姻”,那就违背了想迫切结束关系那方的意愿,比如剧中的玛丽安。

◍而如果目标是“协助离婚”,又背叛了很想抓住这段关系的另一方,比如找各种借口拖延签字的约翰。

为了跳出这个两难陷阱,咨询师要给出一个新的咨询目标,他会对来访的夫妻说:

“让我协助你们独立。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决定如何安排婚姻。”

要搞清楚这里的独立指什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关系中的不独立。

1.不独立,可能意味着关系中的两个人,把一些进入关系前就已经有、但自己没意识到的问题,带入了关系。

很多人的亲密关系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幼年经历带来的一些防御机制,如果他们自己对它们没有觉察,就很容易造成对立和误解。

举个例子,假设丈夫对忽视很敏感,所以经常抱怨妻子不关心自己,妻子又特别担心被控制,所以一听到抱怨就想跑——当他们不理解自己的情绪时,沟通是会非常困难的。

2.不独立,意味着两个人都没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从而进入了一种“一起维持问题”的共生关系

关系里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如果他/她不是这样就好了。我之所以这么痛苦,都是因为他/她。 当一方把痛苦的责任放在对方身上,就不用去处理让自己觉得很困难的议题了——这会阻碍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真正的成长。

所以,这里的独立其实意味着:

通过关系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到婚姻跟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解决正在影响自己的议题,对自己和对方有更温暖的洞察。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了解自己,关心自己,能够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他/她就能做出对自己负责任的决定。

而如果关系中的两方实现了这样的成长,最后不管是分开还是和好,其实都是一种“好结局”。因为经历了这么一遭,两个人都拥有了“让自己拥有更好关系”的能力。

写到这我忍不住想说,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总是让我们觉得,一些状态是比另一些状态更好的:

比如恋爱比单身好(或者相反),结婚比离婚好(或者相反)。

但在自我成长面前,这些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当一个人想要让自己过得好,不管是单身、恋爱、已婚、离婚,都不会阻碍你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参考文献 ————————

【美】奥古斯都·纳皮尔、卡尔·惠特克著,《热锅上的家庭: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2020年5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德】弗里茨·B.西蒙、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著,《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2013年8月,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歪歪 责编:kuma 封面图来源:unsplash

「简单森林」可以与你一起探索关系中的问题,帮助你们了解自身和彼此, 无论要继续一起走下去,还是就此别过,希望你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勇气。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一张300元的线下心理评估券, 如果有需要,请记得使用它,我们会一直陪伴你。 戳👉 立即预约简单评估森林线下心理

 2 ) 想写几句关于婚姻场景

       刚开始女的其实并不是没意识到有问题,当她听到她的客户,想离婚的那老太太的想法时镜头猛然推近,被震动,但是女的就是有这样的能力,让自己相信意识到的真相或许只是错觉。直到男的跟她说厌倦了已经有了别人,才醒过来。事实上她也并没有太惊讶,潜意识里早已慢慢接受事情会走到这步。即使事发,也没有立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靠着一股虚幻却有力的惯性可以继续往下滑行。
       最大的崩溃发生在女的得知朋友一直都知晓,一直在背叛她,这羞辱来得比男的出轨更强烈更措手不及。女的曾说过如果两人之间需要将交流翻译成共同语就像地狱,而他们两个人都需要时间来看清对方在这婚姻关系中的不同位置,重新跟对方站在一起。男的需要等女的了解了背叛的快感和其间的纠缠,等女的被“打开”。
       之后是六个月的调整,导演没有选择多将二人分离期间的事表现出来,但是实际上这段时间却有很重要的作用。想念能带来美化和新鲜感。分开和变故强迫着不管是无意识还是装傻的人开始反省,并且试着寻找新的出路和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所有选择中更能忍受的是哪一种。
       离婚过程中两个人都来来回回,谁让步了对方却将他重新拉回战场。这种方式的唯一结果是借着酒兴不光说出了心里想的话,还夸张了伤害,从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事实上问题该存在的还存在,只是双方都意识到了。尽管也许从始至终无法解答到底什么是爱情,也意识到归宿的温暖无法取代。他们无法再在老房子里相处,他们都是新的了。

 3 ) 共同生活-約翰與瑪麗安

看完《婚姻場景》幾天後的某個夜晚,我躺在床上,忽然發現:我一直以為「相擁而眠」是一種浪漫的狀態,是一種兩人在身心靈的完全交流互通之下,所能達到最完美關係的體現。然而事實上,當兩個人真正躺在床上,試圖用自己的身體去接近對方,這種狀態反而比什麼都令人感受到兩人間的阻礙、錯開與不同步這回事。當兩人相擁的時候,會比平時更清楚地察覺到:那多餘的手、多餘的骨頭,是如何橫亙在兩人之間,使兩具軀體不可能緊緊貼合。就算勉強做到了,也只能維持片刻,時間稍長,手臂或身體的某個部位就會開始感到痠麻、疲倦,甚至疼痛。身體開始渴望回到獨自一人時的狀態,並驚覺原本的姿態是多麼毫無負擔、自主且完整。

在經過秘密而掙扎的一番內心煎熬之後,某一方終於下了決定,他輕輕掙脫了這個姿態,從對方的身體上抽開,而如果另一方也早已在等待這一刻,便會默契十足的配合,兩人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領地,回到原本獨自睡眠時的完整姿態。而即便兩人還是繼續堅持相擁下去,無可避免的是,總有一方會先行睡著,他拋下了另一方,獨自往另一個只屬於他的世界游離而去。醒著的那一方,從對方逐漸趨於悠長安逸的呼吸中也能察覺到這一點:現在只剩下他自己了,只剩下他自己孤獨地與自己清醒的意識為伴,在這個狀態下不會有言語的交流,也不會有身體的交流。有點諷刺的是,此時唯一要讓對方再次察覺到自己存在的方法,可能反而是——抽身離開。

《婚姻場景》就如同柏格曼的其他許多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人在一種彼此錯開的狀態下,卻又宛如被宿命綑綁般緊緊交織、無法分離,因而產生的種種張力。然而比較特別的是,較之一般長度的電影,《婚姻場景》的電視劇版本,由於分成了六個獨立的影集,總共長達五個小時的尺度,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更足以細緻描繪出這些張力,以及兩名主角之間變化的種種因素。柏格曼給予六集的標題分別如下:

一、天真與驚惶

二、眼不見為淨的藝術

三、寶拉

四、淚谷深深

五、感情盲

六、在世界角落的夜半小屋

在顯然只能是過於簡略地討論這六部影集的內容前,或許我們可以先從這對夫妻——約翰與瑪麗安看起。他們可說是這段婚姻中唯二的兩個角色,雙方的父母、孩子,甚至外遇對象,儘管也有推動劇情的作用,但都明顯地被弱化或消失掉了。換言之,這一幕幕「婚姻場景」,其實便是這兩人的共同生活。

柏格曼為這兩人所設定的角色背景頗有意思:約翰是一名心理學副教授,瑪麗安則是專攻婚姻家庭法的律師,尤其擅長處理離婚官司。表面上看來,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組合更適合面對婚姻生活中的種種難題,以及情緒的種種衝突危機了。但有時,恰恰是在親身經歷某些問題前就率先預設或假想了問題的存在,這種條件反而更加令人深陷於問題之中,而這正是在稍後的劇情中所呈現的。

在這個故事裡,約翰與瑪麗安各自有一套自己所信仰的原則。約翰所相信的,或可說是一種崩壞的必然,他帶有一種犬儒式的思考傾向,認為他目前所享有的一切生活,是由某些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所撐持的,是一種幻象。懷抱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儘管在最平靜無波的時候,他也時時感受到那即將到來的危機。

延續這樣的思考方式,面對危機,他也並不寄望藉由一種抽象的、朦朧不明的情感力量去對抗它,因為這股力量甚至比起危機本身更不穩定、更難以控制。對他而言,維持生活的方式,即是儘量小心地避開這些晦澀、朦朧的謎。當他人表現出難以理喻的情感時,他便將其斥為無意義的。他企圖用一種嘲諷的、帶有距離的態度去看待所有事情,包括他自己的內在狀態,但事實上這往往是一種粉飾、逃避面對真實問題的態度。當種種衝突出現時,他看似寬容、配合、總是讓步,但這並不是建立在對他人的真誠理解,或某種個人原則的實踐,而僅僅是因為他認為沒有什麼是值得追求或擁護的。

這一點尤其清楚地體現在第一集中,瑪麗安發現自己懷孕時與約翰的對話。一開始,瑪麗安企圖詢問約翰的看法,想知道他是想要或不想要生下孩子,然而對於瑪麗安的猶疑、不安與種種考慮,約翰則擺出一副貌似理性的姿態,告訴她「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斥責瑪麗安「太過情緒化」。甚至在最後,柏格曼拍攝瑪麗安轉過頭來,以無比嚴肅的神情再次剖白自己的內心所想,但畫面上背對著觀眾、看不見表情的約翰,依然冷漠地說:這「沒有一個字是有意義的」。最終瑪麗安只得放棄使約翰理解自己的嘗試,轉而只討論這件事情的表面決定,她低垂了臉,終於「清楚」說出了她想要什麼:「我們就不能生下這個孩子,然後開開心心的嗎?」而鬆了一口氣的約翰則疲倦地、但不無解脫地回應:「我已經說過這是件好事。」這場對話的最後,事情貌似「解決」了。但真正重要的、原本因為這次事件而驚鴻一瞥的真實深淵,在這種看似彼此諒解,實則相互遠離的拉扯下,變得更為巨大。因此,第一集結束在瑪麗安終究選擇了墮胎,或許也並不令人意外。

而瑪麗安呢?與約翰相比, 她在很多方面更像個樂觀的行動主義者。對她而言,採取行動幾乎總是先於思考,或者說,她思考只是為了採取行動。她深信一切事情都有解法,錯誤必然可以改善,但事實上她卻缺乏真正承擔對方的能力。因此,她雖然感受到婚姻存在問題,感受到的卻僅是在她自己的思考範圍內,認為可以去改變的事情。對於約翰所在意的,諸如對兩人性生活的不滿,以及底下可能潛藏的更多問題,瑪麗安則聲稱自己已經盡力,用這樣的藉口去逃脫理解或嘗試的努力。也因此,她對約翰的外遇事件毫無所覺,因為她陷在自己所理解與安排的世界裡,她努力打點生活、安排瑣事,她也提議過出遊,想挽回感情。但這一切註定無法成功,因為她企圖以一人之力決定兩人的共同生活,且這個共同生活實際上只存在她自己虛假的(「紙糊的」)投射身影。

諷刺的是,在早先所表現的形象上,瑪麗安卻是「坦誠相對」與「共同語言」的擁護者,她為自己打造一副開放的、傾聽的面具,將要求坦誠、言語交流(所謂的「共同語言」)視為承擔對方的替代品。但這樣的承擔終歸只是自欺欺人。當外遇事件爆發,在約翰終於坦白自己對這段婚姻的種種負面看法時,她崩潰的要約翰「別說」、要他「騙我」,這一幕無情地揭示了這種姿態的空虛;同時,在約翰離開鄉間別墅前往巴黎之後,瑪麗安更發現這件事在朋友圈中早已人盡皆知,只有自己被蒙在鼓裡,這一切儼然與她沈醉其中的幻想成為諷刺的對比。

有意思的是,瑪麗安的這種特質儘管在這段婚姻中帶來難堪的失敗,在她被拋棄、重新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之後,反倒似乎為她帶來了頗為顯著的力量與成長。在第四集中,我們看見她一反第三集結尾的頹喪,以華麗動人之姿,氣派雍容地安坐於不再有約翰的家中。她霸佔了約翰原本工作的書桌,這使我們想起她也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有著自己的經濟與專業能力;她將雙人床換成了單人床,只在新情人家中與其幽會,這似乎暗示了她決定不再軟弱、不再容許外人輕易入侵自己領域的心態轉變。

同時,在已經不再需要顧忌約翰的反對或否定之下,她重新回頭審視這段關係,仔細爬梳並分析種種問題。第四集中安排了一幕瑪麗安唸誦筆記的橋段,這段告白頗具女性主義色彩(雖然柏格曼本人對女性主義或婦女運動的態度並不是那麼容易界定),她將錯誤歸咎於自己在一路成長的過程中對他人的迎合,乃至失去了夢想、行動與表達的能力,最後對一切漠不關心。她試圖重新思索自己可以去做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並以此重新設想去過新的人生。這樣的嘗試雖然仍可說是自我中心的,但比起以往那種自欺欺人的「坦誠」,至少是一種更為真實、承認自己的有限,因而更具可能性的思考方式。也是在這時,她終於可以宣稱自己「能夠去承擔對方」。

外遇事件可說是《婚姻場景》中第一個帶來實質巨變的轉折。它給了瑪麗安重新認識並調整自己的機會,相較之下,看似主動選擇離開的約翰卻似乎並沒走上這樣的方向。他起初為了逃避而走向與寶拉的新生活,但這個新生活非但沒有為他帶來拯救,甚至成為另一個有待逃避的困境。住在狹窄的小公寓裡,忍受附近嘈雜、髒亂的生活品質,家中還有個情緒化而愛吃醋的女友。約翰將這種生活形容為「地獄」,但問題是:什麼才是他心目中的天堂?

讓我們再次回到約翰的境況。雖然他多數時候表現的悲觀消極,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渴望有所成就,或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意義。在劇中的兩處可以看到約翰這種對肯定與成功的私密渴望——一是寫詩,二是他對需要他、崇拜他的寶拉的迷戀。

這兩件事的共通特性,是它們都被掩蓋起來,在正常的生活軌跡之下偷偷進行——精確來說,是在與瑪麗安的生活之外偷偷進行。因為後者意味的是一種(偽裝出來的)「滿足」、一種以(虛假的)彼此坦誠、彼此相屬為最高要求的「兩人世界」,因此像創作這種極為個人、力圖探索自我,且極為孤獨的行為,就顯得格格不入。而相較於瑪麗安是在脫離這個兩人世界後才開始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約翰的這些嘗試其實更早生發,但由於這與他所持的另一種失敗主義立場差距太大,在無法正視並揭露自己的矛盾;或者說,無法在逆境中仍努力去扭轉的情況之下,最後他並沒能從任何一件事中成長並肯定自己,而是在遭逢否定或挫折之時(如同事婉轉表達他的詩作欠佳,或寶拉事實上並非真正對他需要),用更多的藉口和憤怒去掩蓋自己的失敗。

因此,對約翰來說,最重大的轉折點,可能是發生在第五集中。他失去了美國的教職機會,而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瑪麗安,希望獲得瑪麗安的同情(或許還有隨之而來的復合機會),孰料得到的結果是:瑪麗安驚訝而不無報復快感地對他宣稱,她發現自己已經一點都不在意約翰的感受了。最後,約翰在瑪麗安接二連三輕蔑的挑釁下,終於忍不住狂怒,動手將瑪麗安打得頭破血流。這難堪的一幕形同一把撕下了約翰佯裝理性、對任何事都嘲諷以對的假面具,赤裸裸地宣示了他的走投無路。他越是瘋狂的揮舞拳頭,越顯示出他的一無所有。但或許也是在這個時刻,當他再也無法逃避地看著瑪麗安的鮮血流下,意識到自己已讓一切無可挽回,他也才終於有機會去面對並真正承認困境的存在,而不是以推卸或逃避去忽略它。正是在這一個轉折之後,才有了最後一集,也是最後一次轉折的產生。

 4 ) 豆瓣9.1《婚姻生活》:关于亲密关系的真相这部剧里全都有

最近在家闲来无事翻到一部老片子,看罢感叹大师就是大师,能把婚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的感情生活,三个小时的对话充满了哲理感,电影真实的表现了男女关系和婚姻的困境。

恨不得掐死对方的中年夫妻之所以不离婚是因为永恒的利益

一开始看《婚姻生活》的时候,差点弃剧,老旧昏黄的色调,夫妻二人冗长无聊的互相吹捧,直到他们的好朋友皮特和卡特琳娜来家里做客,一场撕逼大战一触即发。

“皮特是个笨蛋。

我很自豪我能当个笨蛋,卡特琳娜经常说我是个孬种。”

“皮特觉得我在他饭里下毒了。

我们家总拿这个开玩笑 一个难以消化的玩笑。”

“皮特在别的女人面前不举。”

“ 卡特琳娜是个男商人”

这对夫妻只对互相羞辱对方感兴趣。皮特称之为非人化的过程。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有一个经典论断:只要观看婚姻冲突录像的开头5分钟,就能以高达91%的正确率预测哪对夫妻未来会离婚。那些注定要离婚的夫妻,他们的谈话明显地有一个苛刻的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批评、鄙视、辩护、交战状态。

·“有什么比互相憎恶的夫妻更可怕?”

“有时候我真恨他 有时候半夜醒来睡不着我就想怎么狠狠地折磨他。”

婚姻里的不堪全部暴露在玛莉安面前。

这对对彼此恨之入骨以羞辱折磨对方为乐的中年夫妻,他们之所以不离婚因为他们的收入以合作为基础,皮特擅长分析,卡特琳娜智慧超群,他们的公司需要共同努力才运转下去。有什么比经济利益能让婚姻更持久的呢?没有。他们也离婚争吵了无数次,但是都因为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而作罢。

2019年10月23日晚上,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与妻子俞渝在朋友圈给广大吃瓜群众呈现了一场年度炮火最猛烈撕逼大战。夫妻感情破裂事实浮出水面。李国庆7月底提交离婚书,但俞渝以感情未破裂为由不同意离婚。明明都已经反目成仇,为什么俞渝拒绝离婚?

两人感情没了,但还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最大的牵连就是两人共同经营将近20年的当当,到现在为止,他们共同持有当当93.5%的股份之多。天眼查的数据显示,俞渝的持股比例为64.2%,李国庆的持股比例为27.51%。

如今,李国庆提出了离婚申请,并表示要求两人股份平分,而俞渝则断然拒绝,她要求他接受25%股权就和平离婚。离婚股份分割谈不妥,这或许是两人势成水火,在网上终极互撕的真实原因。

剧中这对怨偶不离婚还有一个原因是:卡特琳娜和皮特非常了解对方“我们俩是两个孩子,卡特琳娜内心住着一个哭泣的小女孩,她知道她倒下的时候无人安慰,而在角落里躲着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皮特了解她铁骨铮铮外表下的脆弱无助,“我对他还抱有一丝无望的温柔”,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安慰却又深知不可能,她就在这种爱而不得的折磨和焦虑中更加的厌恶自己。就像男主约翰出轨之后对妻子说的一样:我们之间的羁绊比我想象的还要深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每个人背后都连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桩婚姻,身后已经不单单是男女双方的奋斗成果,更可能是双方父母数十年的心血积蓄。

中年夫妻离不离婚绝对没有爱不爱那么简单,经年累月,情感需求、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早已紧紧如藤蔓一样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彼此。选择分开是壮士断腕挥别过去的决心,不分开则是综合利益再三权衡利弊的结果。

没有爱情的婚姻最后的结局是迷失自我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怎样的感觉?一天一个气质优雅神态娴静的老年女人走进了玛莉安的办公室说道:

“老公是个负责任上进的好人,我们同属一个室内乐协会,经常一起玩音乐,但在一个无爱的婚姻里,你会感觉更寂寞。我对自己说我有能力去爱,但爱被困在瓶中了。我的生活把一切机会抹杀了,我的感觉、视力、触觉开始消失,我看的见也摸的到但我的感觉已经干枯、逝去,音乐、气味、脸孔、声音,一切一切看起来微不足道,在暗淡、了无尊严。”

没有爱情不至于崩溃死亡,但是它可以消磨你的激情,压抑你的感觉和潜能,束缚你的天性,最后你将变得迟钝麻木,像一具行走的躯壳,扮演好外界赋予你的角色、尽完自己的责任,走完自己的一生。

玛莉安的妈妈有同样的经历,结婚前玛莉安的妈妈曾经有过一个相爱的人想悔婚但是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最后嫁给了玛莉安的父亲。“ 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只有偶尔的不和谐。我们从未埋怨彼此,从未刻意中伤对方,我很想他,但是现在并没有比他在时更孤单。 ”

“糟糕的是两个人共度一生却没有真正的肌肤之亲。 他和他的生命已经走入了黑暗,可笑的是他也带走了我的生活”。妈妈重重地垂下了眼睑。这真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哀伤的句子了。

罗宾·威廉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独终老,而是跟使自己孤独的人终老。到底是没有爱让人更孤独,还是爱上了一个人而更孤独,抑或是孤独就是人生常态?

《月亮和六便士》中这样描述爱情:女人心中的爱,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世俗之见,如此牢固。

”爱“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存在。这不是一种悲观主义论调,而是一种现实主义论调。当就像剧中老妇人所说:爱是什么,我无法描述没有见过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直到生命将尽才感叹婚姻没有爱情,因为年轻时人们忙于追逐外在的一切来构筑自己的安全感,物质、稳定、忠诚、友谊的需求满足了以后,便开始追问爱情的存在。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全封闭的避难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避难所,你的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发出这样灵魂拷问的人既要稳定、忠诚,又要惊险、浪漫和激情,但是等到发出这一拷问的这一刻,早已错失选择真正爱情的机会,换句话说,即便是真正的爱情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认得出来,真正的爱情需要真实的自我和足够的敏感去辨认。

人这一辈子,很大概率都会跟一个错误的人结婚。因为很多人很难面对真实的自我,觉察真实的自我需要时间,很多人在找到真实的自我之前早都结婚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在意你是否有真实的自我,甚至身边人潜意识并不希望你有真实的自我。

像那位老妇人、玛莉安的妈妈甚至玛莉安,她们的一生都不曾察觉到真实的自我,玛莉安在被出轨后才开始逐渐苏醒。一个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灵魂存在的人如何触摸到另一颗真实的灵魂,又如何真正找到soulmate?就像一个人不知道目标却忙碌着寻找一样,结果是徒劳的。

人生的困局换一个人是没有用的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做“怎样面对亲密关系中的倦怠感”,有研究表明,一对夫妻在一起一年就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了。

约翰和玛莉安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10年,晴天霹雳般,突然有一天约翰告诉玛丽安他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宝拉。

约翰是一个心理学教授,敏感焦虑,某种意义上他生活在自己建构的虚拟世界,而玛莉安更务实。性生活不和谐。玛莉安不敏感也不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悸动、困惑。他没有倾诉的地方。

大的问题来源于他自己:他突然厌倦了和玛莉安稳定而庸常的生活,没有晋升空间的工作,刻板而保守的妻子,厌倦了傻里傻气没有教养的孩子。内心的痛苦越来越强烈。而小三宝拉的直接和犀利让他活了过来。

这种感觉从《月亮和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内心独白中可窥一斑: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斯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后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颠沛流离,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愉悦和慰藉。现实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起这种狂放不羁的后果,那种“惊险”甚至是追寻者无法接受和面对的。

约翰和情人私奔后没多久,就厌倦了她的反复无常、歇斯底里,陷入了更加孤独的境地。去美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被同事所取代,每个月还要支付高昂的抚养费,这一切的变故让他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还没怎么来的及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就被啪啪打脸扇回原形。日渐困窘的他怀念起从前鄙视的安稳舒适井然有序的生活,渴望妻子温柔的安抚,之前的潇洒和决绝也荡然无存。

约翰试图从一段关系跳到另一段关系里,试图寻找到答案。就像一个网破了一个洞,换一个池塘,这个网上的洞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这徒劳的找寻更失望灰心了。这是很多人面对人生困境的做法,因为补洞是艰难而耗时旷日的。

感情自有它的规律: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有时又只是是一种情绪、情欲,悸动、吸引、疯狂,争吵、厌倦、疲惫、控制、压抑、背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泪与笑,爱与恨,时而混乱,时而平静。人性的矛盾和多变在感情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身处在其中的个体自以为可以凭一己之力掀起惊涛骇浪,以为这是活着和存在的证据,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只能尽量地去感受和体验,接受命运和时间的馈赠罢了。换一种方式相处,换一个人也不过是多一种体验,多了一份阅历罢了。你能把把握的也只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人们一生不断地追寻,从爱侣(明知道是)残缺的爱意那里试图补完整自己。被人爱本身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能够爱人也并非什么独特的能力。一个人在婚姻中能否幸福取决于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需要是否被看见、两个人的需要能否平衡。

《婚姻生活》借婚姻的壳论述人们的生活。挥之不去的孤独、空虚,怅然若失,敏感和痛苦,并不只存在于婚姻生活中,它存在于我们的职业选择,家庭生活,友谊,社交生活中……简言之,它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婚姻特有的本质。婚姻成了我们追问痛苦时的替罪羊。

唯有不抱着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能将自己彻底从这种生活的本质中解救出来的期望,婚姻才能被正视——就像毛毯上的花纹,或者沙发上附着的灰尘。

 5 ) 《婚姻生活》(电视剧版)台词和随想摘录

几乎由两位演员撑起。

开头和结尾冰冷的旁白。

1#天真与惊惶

·男人对家庭总是只字不提,而女人却总是除了家庭只字不提。

·“我们曾经感到很稳定,但现在感到危险随时会降临。”

·“要维持快乐需要一定的技巧。”

·婚姻是记者打开卧室门窥到的一片mess。

·婚姻是各做各的,以“家庭”的名义。

·“忠贞是一种施予,不是职责或规定。”

·注:保罗在《圣经》中对爱的论述: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爱也很重要。幽默,友情,宽容,以及合情合理的期望,如果你有了这些,爱就不是必须的。”

·“我在工作中看到的人都是失败的,他们深受不现实感情的困扰,我觉得这样很粗俗。”

·“我们只是在合作。”

·“难以忍受的玩笑”

·卡特琳娜抽重重的红色万宝路

·“皮特在别的女人面前不举。”

·“问题在于他让我爱干嘛就干嘛,他只对我们互相羞辱对方感兴趣。他称为我们的非人化过程。”

·“我还对他存在一丝无望的温柔。”

·“我和乔安都喜欢清理。”

·“还有什么能比一对互相憎恨的夫妻更可怕?”

·“上帝决定的?你可是个鼓吹控制出生率的现代女性。”

·女人啊,管好你的敏感。

2#清理毯子下的尘埃

·“他一直问我们之间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我告诉他我受不了没有爱的关系。他问我爱需要包括什么,我告诉他我不知道,我怎么能描述不存在的东西。”

·“一个没有幽默感的被宠坏的女人,她拥有她想要的一切,但她还是想得到爱。那友情、忠诚、稳定呢?”

·“我对自己说我有能力去爱,但爱,被困在瓶中了。”

·“当我和我的丈夫被从彼此的生活中剔除,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感觉开始逝去。音乐、气味、脸孔、声音一切一切看起来微不足道,在黯淡,了无尊严…”

·“还是说我们想都没想就走错了路。”

·“好女人会像大鸟一样在这个落魄的男人上空盘旋。”

·“女人抓住了最好的救命稻草:殉道者的角色。她们现在要推向极致,没想过要放弃。她们的目的达到了,男人的集体内疚感,让她们感到满足。”

3#宝拉

·女主人公的夜宵从啤酒x肉片x起司换到一颗小番茄。

·女主人公捧着书上床没看就睡着。

·“我爱你,即使你不愿意穿燕尾服。”

·“真好笑,我居然没有意识到,我居然从没有怀疑过。你对我甚至更好了。”

“你没有意识到,但你也没有注意观察。”

·“我只想着不要内疚,但这样只是徒劳。”

·妻子听完后默默收拾餐盘,讲两只蜡烛放回结婚雕塑旁,走进黑暗的厨房捂住脸,关掉了所有的灯。

·“你的胸口有唇印。”-“我知道。”-“你们两个真是不小心。”

·“除了外套,你需要的都在这。”

·“我想离开你已经有四年了。”

·妻子:突然被抛至厌恶者角色。被动者角色。

·“我不管,你要分什么可以。我什么都不会拿,除了自己的书……我不需要很多钱,我感兴趣的是结束这一切。猜猜我最讨厌什么——喋喋不休地讨论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考虑什么,你妈妈会怎么想,孩子们会怎么想,我们该如何准备晚宴,我们不是该把我父亲请来的吗,我们该去海滩该去爬山去圣莫里茨,我们该去庆祝节圣诞节情人节,一次又一次地。我知道这样不公平,我知道我失态了,我知道我们曾经拥有美满的生活,我依然在爱着你,实际上是更爱你了,但我现在认识了这个宝拉,我想不到比痛苦更贴切的词了,没有人能向我解释我也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一言不发?”

“对于无以言说的东西你能说什么。”

·“自责不过是想给自己下台阶。”

·“既然这件事发生是合逻辑的,我们为何要抹黑它呢?”

·“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带来伤害。”

·“别走。”-“没门。”-“如果我求你呢?”-“那只会带来尴尬。”

·“我相信我能拯救我们的婚姻。我们重新来过。我们一起面对这个困难。”

“耍耍流氓倒让我感觉好些。”

·“想象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的样子不是更糟吗?”

·或许不安全感才是感情里一直所需要的(?)(“我烦死了,因为我听到这些回顾会感到嫉妒。”)

·感情里的孩子气是不可缺乏的。

·“她对自己不是那么自信。”

·丈夫一直在玩弄自己手上的婚戒。

·“不是上当,玛丽安,你和我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环境里。一切都秩序井然,就像一个时钟一样。”

·“但我相信这次灾难是个机会。”

·“一开始我抗拒,但现在我直接让一切下地狱。这样更适合我些。”

·“我们做爱吧,求你了,看在老夫老妻的份上。”(妻子做爱时不住地哭泣)-“我们很快就会睡着的。”(丈夫也开始哭泣)-“我真为自己羞愧。”“这个明天再说吧。”

·戴着婚戒扣紧的手。

·对于尚未到来的时刻(闹钟的响声)两人都无眠。乔安紧紧抱住玛丽安。又再一次松开。

·吵架时无故地发脾气正是对其自身无能的病态宣泄。

·“跟父母解释是最烦的。”

·次日早晨两个人开始冷静地解决问题。但玛丽安仍然不时地崩溃。乔安把玛丽安的这种崩溃看作是一种乞求怜悯因而感到厌烦(他赶忙看了看手表,想逃离这里)

·玛丽安最恐惧的并不是乔安离开她,而是他人对她“完美婚姻”预设的崩塌和怜悯。

4#泪谷深深

·妻子改变了发型和装束。

·她开始抗拒他吻她。

·“在剧里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你把家具重新摆设了。”

·“我们所谓的安全感,被束缚在外在物质条件上了。…被困在归属感的幻象中。”

·“你表达这种观点只是你低档的空虚。”

·“我把你的东西搬出去,我的东西搬进去。这虽使我感到内疚,但也感到勇气的存在。”

·“别对我花言巧语,用点心听听我内心的想法。”

·“但自从你离去,只留给我思念而已,我并不想同你做爱了。”

·“可我总束缚在与你的过去。”

·“那便是为什么我受不了你的吻,受不了同你做爱。因为最后你总是要走的,而我只能空等。”

·“我从不思索自己的喜好,而是思索别人希望我有什么喜好。这不是一种慷慨,而是一种懦弱。这一切都根植于我对自己的漠视。”

“我思索着自己想成为怎样的女人和妻子。”

·丈夫在没听完妻子念的日记时就已经睡着了。妻子再次默默收拾餐具。收到自己情人打来的电话而她不得不欺骗情人。

·“有时候你问的问题真的愚蠢至极。我不是生气我是快气哭了。有时候我认为我有权利为这生气。”

#5盲

·妻子玛丽安再一次换发型和装束。

·妻子轻松愉快而丈夫感冒并心情糟糕。

·妻子补妆。

·妻子脱离了束缚。拖鞋。跷脚。

·“人们早该在地板上多做爱才是。”

·“一分钟前我们还亲如挚友。”

·“为什么?孩子是你管…别的事情就别来烦我了。”-“不是孩子们的错,当初我们分家就是因为你和一个女人好了。”-“我已经力尽所能了,我可再也不想要当父亲这个角色。我有权厌弃她们,正如她们也厌弃我。”

·“我们在感情中都是盲流。”

·“事实却变成‘把失败者赶出去,让他自生自灭。’”

·“我觉得她背着我在外面鬼混了,但无所谓,我的嫉妒心已经麻木了。事实上我对所有感情都已经麻木了。”

·“多光荣的一场战败。”

·“我需要家庭生活。我早已厌倦了孤独。和宝拉共处时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强。”

·“你知道我怎么想的吗?我觉得你真是愚笨得天真。你难道以为我这么一路走过来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了,对此我每天都满心感激着,这一切就只为等你回心转意把你从狼狈不堪中拯救出来吗?只要我一想起你对我那一切,我心里便是咬牙切齿的恨,继续吧,你就怒视个够,我已经麻木了。”

·“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呢?我完全没有兴趣。”

·打架后签文件。

#6夜半暗屋世间不知处

·“一点结论也没有,这可真惊奇的。”

·“我们从不互相斥骂,反而是一生各自沉默。”-“你们对彼此不真诚?”-“不,我们父母教育我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

·“你是被宠坏了,高声对一切都宣布感到厌倦。你最终只能待在书架下对自己顾影自怜,你狂妄自大又玩世不恭。”

·丈夫真实的职业理想。

·“我们从中认识了自己。我们中的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伟大,另一个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时间给予我第三个伴侣,那便是我的经历。”

·“我梦见我们在过一段危险的马路,我想要你和孩子们搀扶我,但我寻不见自己的手。我所剩的只有那个残败的树枝。我在柔软的沙上滑陷,你,我却不能抓到你的手。你们都在马路上,我却抓不住你的手。”

·“我们是不是生活在绝对的混沌中?”-“你和我?”-“不,所有人。我是在说恐惧,不安和无知。你会不会认为,恐怕我们是正悄悄滑向低谷却不知所措。一切是不是太迟了?”-“是,但我们只是这么想,我们不会把这一切说出来。”(注:男主是心理分析师)

·“有时我会为自己从没爱上过其他人悲从中来。我也认为自己从没被爱过。”-“我以自私的方式爱着你,我觉得你也爱着我。我们都深爱对方,以那种俗套的残缺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感觉不到我的爱。”

-“要是我们再这么喋喋不休我们的爱意则会消逝。”

《婚姻生活》并不论述婚姻。《婚姻生活》论述人们的生活。挥之不去的空虚,怅然若失,敏感和痛苦,并不只存在于婚姻生活中,它存在于我们的职业选择,家庭生活,友谊,社交生活中……简言之,它是生活的本质而非婚姻特有的本质。婚姻成了我们追问痛苦时的替罪羊。

令人惊讶的是伯格曼的追逐者姿态,一生不断地结婚,从爱侣(明知道是)残缺的爱意那里试图补完自己。被人爱本身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能够爱人也并非什么独特的能力。”爱“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存在。这不是一种悲观主义论调,而是一种现实主义论调。

唯有不抱着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能将自己彻底从这种生活的本质中解救出来的期望,婚姻才能被正视——就像毛毯上的花纹,或者沙发上附着的灰尘。

 6 ) 婚姻就是一场与庸碌琐碎生活的战争

       爱情寿命究竟有多长?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研究人员在2005年做过专门的研究证明最长的“热恋”感觉不会持续超过1年。但当爱情被投入到婚姻这个固定模式中,短短的一年“热恋”感觉又如何延续呢?《婚姻场景》中的第三幕男主人公向自己的妻子摊牌要和情人离家出走,他并没有说我不爱你了,(其实后来两人真离婚了,他们依然还眷恋着对方)而是缓慢却又碎碎地说“我真的厌倦了所有平常生活中的挑剔和宽容,所有所有琐碎的事情,我只想好好调整下自己”。
    所以婚姻的最大敌人其实不是爱情,她的最大敌人真的可能是生活,庸碌而平常的生活,就是两个类似性格或者完全不同性格之间差异磨合的过程,而在这生活和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风花雪月,更多地其实你面对的是一地鸡毛的零碎与纷扰。早上起床弄早饭,回家以后打扫卫生洗碗洗衣服,孩子的出生与成长的烦恼,双方父母以及亲戚的面对的零零种种。。。有的时候虽然不是苦不堪言,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四季如春。而且这些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你绝对也预测不到那突如其来的变化。那些要将已有的婚姻推倒的人,很多或许是向庸碌的生活报仇的一种极端方式。但问题是,你选择解放,可重新开始另一段婚姻时,你依然将去面对曾经的那种琐碎的一切。所以只有战胜庸碌的生活,在平常的琐碎中发掘美好,你才能拥有相对美好的婚姻。

 短评

永远不要和所爱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因为完美的婚姻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它和爱情相抵触。

7分钟前
  • SureShot
  • 力荐

1.看的是电视剧版,结过5次婚的伯格曼几乎说尽了关于婚姻的一切,6集既描摹出一对爱侣的分合聚散过程,又分别代表了婚姻爱情的6种类型/状态:和谐美满,表面光鲜内里朽坏,因厌倦与欺骗而分崩离析,若即若离纠缠不休,坦诚粗蛮相爱相杀彼此折磨,偷情私会重坠爱河。2.纯度极高的室内剧(仅少数转场有室外镜头,每集结尾均为法罗岛景色,荒芜而清丽,是为调剂),对话丰富,台词绵密,金句迭出,字字珠玑。3.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演得太绝,纵使在大量特写中也挑不出任何毛病。4.每集亮点摘选:①开篇模范夫妻访谈作引介与反讽,相互仇恨却因利难分的夫妻=婚姻极端反例;②因无爱而坚定离婚的中年女子=预警+侧描;③变焦快推表惊骇,特写中的疾速跟移显暴躁;④读日记时的乌曼成长照片蒙太奇;⑤双人构图&地位反转;⑥母忆婚姻,人面挂饰。(9.5/10)

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婚姻各阶段状态的原貌再现,把婚姻的面目拍得真实以至残酷。倦怠和互相的厌憎让两个原本相爱的男女变成奇葩极品,虚伪、猥琐、更带几分滑稽。看的过程联想起<灵欲春宵><革命之路><杀戮>和<游客>,单身者看了可抵挡任何秀恩爱,打算结婚者最好先接受这几部片子的婚前教育,把胆儿练肥,或把胆儿吓破。

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關於婚姻,原來一九七幾年開始到現在,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男人提及遇上paula的時候面上那發光的愛情帶來的神采,讓我覺得殘忍。

14分钟前
  • ahsimsim
  • 推荐

大师是在热气球上俯瞰大地,看芸芸众生,渺渺春波,牢笼里人性浮动;凡人依赖平视的本能,空有战胜平庸的欲念,没有低头悲悯的天赋。

1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2013.2.24想看,他说看完也许会恐惧婚姻。2018.4.23小西天,看完他说,嗨,多大点事儿!下个月结婚五周年。

18分钟前
  • 兔牙小姐
  • 还行

3伯格曼把婚姻中所能遭遇到的致命問題都擺了出來——精神出軌,喋喋不休,生育問題,價值觀出現裂痕。每一條都是死穴,22年間父母一直在上演,比這電影殘酷多了,看多了也就倦了、麻木了。到頭來,我變成一個極其沒有耐心的人,一個熱衷於喜新厭舊的人,所以婚姻生活在我的世界里不會存在也不想存在。

23分钟前
  • 还行

这么说来其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反正就是你自己愿不愿意将就地妥协地半推半就地接受真实的自己。婚姻是关于欺骗的艺术,因为它甚至没有存在过。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做个无赖感觉太爽了…” 爱是此刻,爱很简单,生活感情都是如此。《爱在4》超长预告片。

2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记住了一句台词:因为要求太高而经常情绪失控。

33分钟前
  • NULLAND
  • 力荐

丈夫冷漠无情,只对自己感兴趣。妻子呢,他们如鱼得水的在各自的身份上展示自己的欲望,然后又团结一致分享背叛带来的快感。放眼望去,几乎全部家庭都是如此。婚姻带来的伤痛是如此持久深邃,而我们却迫不及待的想投靠它。

38分钟前
  • 4-ever
  • 力荐

虽然伯格曼当时已蜚声国际,但晦涩的主题使他在国内并未受到认同,即便拍出了“处女泉”也被认为重复,而过于前卫实验的“假面”自然令他依旧显得曲高和寡。出于无奈,伯格曼决定投拍低成本电视剧“婚姻场景”,不料竟空前成功,瑞典离婚率也随之变高,伯格曼感到高兴“大家不用再维持无爱的婚姻了”

42分钟前
  • 37°2
  • 力荐

约翰和玛丽安提分手最后在她胸前懦弱地痛哭出声的那一段,让我一下子无法再冷笑看着这场理智的欺骗而是同他一样哭泣起来。虽然伯格曼永远冷漠而抽离,但即使在他看来,一个没有能力爱的人,也永远不会是满的、切实的。而他的温情大概在于告诉我们其实许多人都这样,你并不特别可悲吧。

43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真正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居然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毁灭

45分钟前
  • RIC
  • 力荐

《唐朝放妻书》——某李甲谨立放妻书一道: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4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伯格曼六集低成本室内剧的电影剪辑版,探讨微妙复杂的婚姻状态与两性关系问题,又一部一度引发离婚率攀升的影片。近三小时的时长里几乎被对话满满灌注,观影过程中却一直保持兴致盎然。丽芙乌曼与约瑟夫森两位主角均表现出色。

5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相拥时甜蜜,甜蜜后厌倦,厌倦紧接着欺骗,欺骗久了开始冷漠,冷漠与排斥共存,然后离开,分离产生妒忌,妒忌时后悔,后悔处有自责,自责了决心再占有,占有完继续怀疑,怀疑变成习惯,习惯沦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带来负担,负荷真实让人手足无措,自我美化又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蹈覆辙。这就是婚姻生活。

5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没有结过婚,也没有什么经验,更不想相信这是事实。若是事实,也只愿这是部分。这是欧洲,我只想说我父母的爱情,23岁结婚,今年74岁,50年的婚姻,几十年来见证他们彼此爱惜,尊重,也会吐槽对方,但从未打骂过。爸爸生病,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生病,爸爸寸步不离。他们爱对方都甚过爱自己。真的感恩,在这样一个有爱的环境里成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电影中女主很明显,精神的问题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就埋下的。自我剖析那一段,太重要了。所有评论的人,也大可不必bbb一堆什么看透了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除了性还有很多,性重要,更重要的是爱。爱是一切的基础。有爱,婚姻就是爱情的升华。电影只是导演的情愿,我依旧选择相信爱情,先从做好自己开始。

57分钟前
  • 铁铁
  • 较差

如果你能看完并接受这个电影,就可以结婚了。

60分钟前
  • rhyme
  • 力荐

那些在婚姻中坚持了一生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其实我总怀疑爱情和婚姻是矛盾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始终处于完美的状态。ps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喜欢伯格曼和丽芙乌曼了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