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尾狗

HD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安妮·海切,丹尼斯·利瑞,威利·纳尔逊,安德列·马丁,克斯汀·邓斯特,威廉姆·H·梅西,约翰·迈克尔·辛吉斯,苏西·帕尔克森,伍迪·哈里森,Michael Belson,苏珊·克莱尔,Jason Cottle,大卫·科恩查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摇尾狗 剧照 NO.1摇尾狗 剧照 NO.2摇尾狗 剧照 NO.3摇尾狗 剧照 NO.4摇尾狗 剧照 NO.5摇尾狗 剧照 NO.6摇尾狗 剧照 NO.13摇尾狗 剧照 NO.14摇尾狗 剧照 NO.15摇尾狗 剧照 NO.16摇尾狗 剧照 NO.17摇尾狗 剧照 NO.18摇尾狗 剧照 NO.19摇尾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摇尾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华盛顿特区,新一轮总统大选前两周。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的性丑闻事件,就在这切要关头被披露曝光,闹得沸沸扬扬。加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总统谋求连任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总统紧急召见了老谋深算的政治顾问康拉德·布里恩博士(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的布里恩,在紧要关头很快献出一条“妙计”。为了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布里恩凭空捏造出一场子虚乌有的爱国战争“阿尔巴尼亚战争”。为了让这场虚构出来的战争真实可信,布里恩专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斯坦利·莫斯(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在他们“天衣无缝”的导演之下,公众果然信以为真,倍加关注。然而,这场所谓的爱国战争不久便破绽百出,不攻自破。  本片改编自Larry Beinhart的小说《American Hero》。影片赢得1998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并荣获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7次提名。达斯汀·霍夫曼更凭借此片荣获1998年第7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要做两次吗?耶路撒冷有轨电车安珀·布朗 第一季事故科故事魔茧复活本色英雄泡沫之夏欲海医心第四季旅行终点无丁之地 第一季美味2019梦幻佳期月光光心慌慌蓝色的七星湖主厨的餐桌第四季玫瑰天涯七号禁毒组悲喜交加间谍干涉末代沙皇宇宙大战争神树之叶妈妈无罪小狐狸星际旅行6:未来之城黑月第一季环游世界八十天血溅荒原之响马天选之人2023士兵之歌1959绝命海拔啼笑因缘超越生死的夜晚难以置信的事实热舞校花团皮特·戴维森:我仍在纽约反安慰剂疯狂72小时深度催眠悲熊浴火凤凰

 长篇影评

 1 ) 信息时代――评影片《摇尾狗》

一个完全失去记忆的人在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而我要问他,你能找到答案吗?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上面的问题似乎并不能成为问题,因为他们自以为已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无论它是否美妙。我承认我们在实实在在地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但这一切难道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如果我们面对虚假,那么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努力岂不都是冥灵中注定的无聊与荒谬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情愿失忆,在一片干干净净的空白之后,再重新对大脑进行填充的游戏,可是那填充的东西也许或说肯定也是一种新的虚假,于是我便难以摆脱对失忆的渴望。信息是如此地不负责,这使我对这个继续美好的世界产生了疑问,而这样的置疑在看过影片《摇尾狗》后则变得愈加强烈,我因此而哭泣。

影片《摇尾狗》讲述了美国政府是如何通过信息媒介来掩盖或说转移总统丑闻的故事。有许多报导曾介绍过这部影片,说它在以影射克林顿绯闻的故事背后对美国政府进行了有力的嘲讽与揭露。我却并不以为然,原因大抵上有两点,一是讽刺的力度显然不够,因为所谓的政治上的卑劣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在人民的理解与想像中,这样的事情还会更有东西可以挖掘,何况无论哪个国家,无论是何政党,这样的事都避免不了,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二是将这样一部影片的含义仅仅局限在这个无谓的政治层面也过于肤浅了,无非就是又有了一个赞颂美国自由创造环境的理由罢了。我想中国的许多人会惊讶于这部影片对总统的直接嘲讽。

我也惊讶于这部影片,但那原因显然不是关于政治上那些肮脏的手段的再现,那于我是毫无意义的。我更关心的是影片所提供的一个深层面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信息与我们生活空间的关系。

我并不是一个惮于将丑陋摆在桌面上的人,但我还是要为影片中电视这种媒介所受到的待遇进行辩护。我们都很明白,电视是当今社会上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信息口舌,但它仅仅是工具,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出去的工具。作为工具,它的作用是与报纸广播互联网甚至社会上人们的言谈是同等原理的,信息的谬误与否并非是作为工具所能辨析的。正如锄头,刨地可以,杀人也不是不能。当信息并不真实时,电视或是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把信息错误这样的黑锅令电视背上这是不公平的。其实没有人会对技术产生反感或抵触,只不过人们习惯上对信息的不信任嫁接到对科学技术的怀疑上来,也许仅仅是个指代的关系罢了。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指代的关系呢?又为什么传媒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况呢?

尽管信息是错误或荒谬的,但真相终归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谜一样的永久沉寂毕竟是少数,所以当事件昭然出世的时候,所有那些已经相信荒谬的人必然会有种受到愚弄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会强烈地变形为不信任。于是,人们首先会追寻那些错误信息的准源头,传媒自然便被提到了眼前,成了代罪的羊。由于电视等传媒工具自身的特点,即其广泛性所决定的,上当受骗的人很多,于是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怀疑心理。这样,尽管传媒会保持一种无辜的姿态,但它的特点注定它是难辞其咎的。可是同样的,当信息始终不被认作是错误的或其错误始终被掩盖着的时候,那么人们又对这些传媒产生的依赖感,而这种依赖感却又占据着主要心理,原因仅仅是人们必须通过传媒获得信息。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增加信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死亡。那初生的婴儿和失忆的人若想象正常人一样地活下去,那么他们便不能拒决信息,可见信息对于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尤其是生活于这个社会的人,他绝对不可能依靠其动物性的本能而生存。但信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谁可以保证自己所接受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呢?我并不是一个怀疑论者,但我知道过多的相信或说不质疑则是丧失自由人格的表现。

《摇尾狗》中的错误信息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我也不必赘述。但那些被认为正确的信息难道真的就是无误吗?其实信息的正确与否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在于是否有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已经在服从信息,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动,包括情感与思想,可以说都是一种对信息的再构过程。模仿信息则是人类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基本能力,否则这个人的下场一定是被淘汰,这是勿庸置疑的。模仿当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正是由于这种模仿,使信息变得神圣,使人类也失去了些想像的空间,即自由意志,尽管任何自由意志也是建构在信息之上的。

我们把失去自由意志的生活叫作命运,认为命运是上天的安排。但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命运的原因就是对信息的态度,是一种消极的模仿的结果。从《摇尾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的形成实际是人为的因素,那些规则,制度和习俗都是经过人脑而设定的,而对自然的知识也是经过人脑而发现的,所以信息的产生完全是人的因素。而命运既然是对信息的重复,那么它也就不是冥冥之中上天的意思,而是人为的安排。只不过每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许多的古人与现代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建构出来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益于信息。

我们回到影片《摇尾狗》看,无论阿尔巴尼亚战役与“旧鞋”是否真实,人们还是要进行选举,这便是在模仿前人的信息,而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只是影响了选民的热情取向。作为人民来说,判断信息的真伪并不是他们的价值所在,他们只是在接受信息,然后在信息的影响下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与错都是一个接受的过程,都要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而做出反应,而媒介在其广泛性之外,只不过又将这种接受的过程变得短小些罢了。

每个人都象影片中那个制片人一样,在模仿信息的过程中也再创造着信息,并用这个信息影响到他人的命运,而每一个人也在接受着信息,演绎着自己的命运。我想人生如戏的感叹不无道理,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装扮起这个社会,而剧本就是那无时无刻不在的信息,命运的科学术语。

生命无常,命运也不再神圣,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无聊的模仿在继续,信息成为世界的主宰,它操纵一切变得庸俗与典雅,这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残酷的地方,我也只好无聊地笑。

2000年于小西天

 2 ) 不要相信舆论

自从学了4年的传播以后,我就不相信舆论了。这个片子只不过重复了我的已有的观念:舆论是掌握在懂得操纵舆论的人手上的。越是大众的传播,真相就越不重要,人们更加愿意相信符合自己理解能力的解释,而不是真相。看上去真实比实际上真实要重要得多。
传播学里面有一个影子理论: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事实的影子,这个影子和产生影子的物体有多大相似,取决于光线。光线掌握在谁手里?舆论掌握在谁手里?
玩过杀人游戏吗?有技巧的凶手总是能够把没经验的无辜者杀死。这可是由民主投票决定的啊。大众是帮凶?
所以,不要相信舆论,即使它看上去很真实。

 3 ) 聪明的少数服从愚蠢的多数

不管是民主政治还是集权政治还是社会主义政治,其不一样的只是外壳和形式,其内核其实都一样的,少数人的意志统治整个群体的意志,形式可能几十年几百年可以改变,但内耗亘古不变!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只有被动的接受改造的命运!通过近几年经验感觉到权利这个东西为什么一直有人追逐了,它的力量超过金钱和一切,因为拥有它,你就仿佛有了造物主的能力,一切都是可控的,呼风唤雨变得极其容易!所以男人压迫女人获得这种权利,父母压迫孩子获得这种权利,资本家压迫工人获得这种权利,不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被他者恐惧,被他者崇拜,被他者服侍!用给他者带来不安的方式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纵观整个世界史,经济史,资本总是政治的工具,而亦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不过也是舟能沉浮的工具!

权利是过于“迷人”的毒药

很少有人能抗拒它的魅力

 4 ) 你真的知道真相吗?

本片讲述了在美国总统大选11天前,现任总统被爆出了一桩绯闻,与一名未成年女性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一时间,舆论纷纷。而这时,我们的主角登场了,他是一位专门替总统解决麻烦的人,他解决麻烦的办法是创造一个新麻烦,然后解决掉那个创造出的新麻烦,自然而然,那个旧麻烦就被人遗忘掉了。 他决定发动一场战争,当然是假的战争 海湾战争甚至都是他一手导演的,那些镜头那些照片都是由电脑合成的。可是人们不会在意,他们只记住了几个炸弹,几张照片 他立即联系了一位好莱坞制片人,让他上演一出好戏。 他们首先对阿尔及利亚发动了战争,当然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然后导演了一出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女孩被拯救的故事,女孩之后来到美国,感谢他们的发动的战争,并且受到总统接见。 这成功转移了舆论的注意力,但是战争结束地太快了,还有八天才到竞选日。为此他们还有继续想办法 得了,再拍一部拯救大兵瑞恩,当所有人都被这个故事感动后,总统把他成功带回来了,支持率一路高升 但是没想到那个大兵是个囚犯,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死了,可是英雄最好的归宿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个过程中,制片人表现出了绝对的能力,解决了无数困难后,他想要荣誉,可是这些事都是见不得光的,于是乎,他成了被抛弃的那一个。 (我是张麻子这个事得替我永远保密 永远保密 枪响) 其实电影名跟剧情关系不大,甚至跟主旨关系也不大,制片人只是过河拆桥的那个桥,摇尾狗那条尾巴而已。 谈谈关于真相,关于舆论,关于信息的一些东西吧 虽然我不太信有什么阴谋论,什么假球啦,什么假赛啦,什么世界是由什么共济会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啦。 但是我相信,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些人想让我们看到的。 甚至现在更高级一点,信息爆炸,让你不会去关注那些真正有用的信息,当然,那些信息也被筛选过。 我在想,那些人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给我们真实,在这部电影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总统连任,为了选民的选票。 他们做的那些事都是为了煽动选民的情绪,去给总统投票。 煽动大众的情绪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麻木群众?群众一直都是麻木的。但是可能也是他们行动的结果。 为了稳定?麻木群众就是为了稳定吧,为了让民众向他们想象地那样去做,去买房,去消费,去工作……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相信我获取到信息的真实性,但是有些东西是一直都不会变的吧,比如剥削与被剥削。 Anyway,但是这些都不重要,管他呢?谁又在乎事情的真相呢?没有人,就像楚门的世界楚门最后的演出谢幕了,观众也不过哀叹一声,下一秒就观看别的节目了。世界缺了谁都会正常转动的,寻羊冒险记最后那个羊死了,他可是在地下操控一切的人呢?可是到了舞舞舞,世界照样运转,而且并没有什么改变。 想起电影中一句台词:这肯定是真的呀,因为电视上播出了。 我总记得我在哪听过,是一本书里还是另外一部电影里。 我倒是很喜欢那个制片人,天塌下来也不怕的态度。 最后,这部电影很好看,喜欢。

 5 ) 电影改变政治

太刺激了。尤其是,总统竞选策划人的罗伯特德尼罗去好莱坞找达斯汀霍夫曼做场表演的时候,霍夫曼让他对着电视里的新闻发言人说句他想说的话时,发言人真的照做了,太牛逼了。 这个时候刚好也是美国总统竞选之时,原来为了竞选成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伪造一场假的战争。至于为什么选择阿尔巴尼亚,理由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对这个地方不了解。经历了多人头脑风暴后,在片场炮制了一场女孩抱着猫奔跑在炮火纷飞的村庄里,至于村庄,猫,房子,桥,水,都是特效,这个镜头成为了全美了解战争的唯一视频来源。 除此之外,经历了意外的CIA插手后,计划泡汤,于是另起炉灶,全力打造一个战争英雄。英雄的外号叫旧鞋,还特地打造了一首民谣歌曲,伪造成30年代的老唱片,为了让人民记住,并且,发起了扔旧鞋在大街上,以示盼望英雄回家。2个特别的印象,让人民忘了总统性丑闻,成功转移了注意力,让人民不自觉的把选票都投给了再任总统,得以继续连任。讽刺的是,找来的英雄军人居然是囚犯,还是个**犯。 特别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合了两个东西,一个是**,一个是电影制作,颇有点像《逃离德黑兰》,完美的电影。

 6 ) 谎言世界

一系列荒诞的表演仅仅是为了在大选前掩盖总统的性丑闻,而真相则是充满讽刺的:战争根本不存在,对战的国家和宣战理由都是临时选择的,甚至选择“战争”这个主题也只是因为它有冲击力;前线报道中战火里的少女是请演员拍的,连她怀里抱的猫都是后期加的;战争英雄是虚构的,其本人是精神病患者兼强奸犯。完美的表演转移了民众注意力,总统博得了更多选票。至于战争是否真的则没有人关心。正如男主布里恩所说,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最终被人们记住的只是几句口号、一段视频罢了。而且,总统的性侵丑闻这么容易就被遮掩了,它是真的吗?真相被永远地掩埋在历史尘埃里。影片结尾,想要说出真相博得名誉的斯坦利被暗杀了,而新闻中又说,阿尔巴尼亚某恐怖组织宣称对这个子虚乌有的战争负责。这是假戏真做,还是又一轮表演?到此电影结束了,真相不得而知。

普通人在政治和媒体操纵下沦为工具。纪念英雄的音乐会上,观众发自内心地流泪;斯坦利的演讲把秘书们感动到痛哭;酒馆里的人们穿着的衣服上印着象征着英雄的“旧鞋”、对阿尔巴尼亚的咒骂。人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情感、同情心就是这样被当做消耗品利用的。一方面是民众的能力微小,消息传递渠道完全被媒体控制,而媒体又被资本和政府控制,所以民众没有能力探明真相;另一方面是民众可能并不在乎真相是什么,看新闻只是凑热闹。于是舆论只是任媒体揉捏的橡皮泥。

影片讽刺了竞选、媒体、舆论、傀儡总统、皿煮制。虽是20多年前的老电影,但是令人惊恐的是内容完全紧跟时事。前天(11月11日)晚上6点左右传言学校对面有人感染了,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甚至说我们要封校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几个小时后又被证明是谣言,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作为普通学生,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只限于媒体,有时觉得我们的思维甚至被媒体操控了。最近恰逢美国大选刚刚结束,现在回想川普对中国、对疫情的一系列迷惑操作、疫情期间有些国家莫名其妙的fanhua行为,突然觉得自己活在这部电影里。

最后,这部电影作为媒体的一部分,是否也是一个骗取观众情感的故事呢?


附记:因为担心疫情(其实是因为懒、不愿戴口罩),所以这次没有去线下看。寝室用电脑看也很舒服~ 希望中国疫情得到严格控制、美国不要再乱来。——11月13日于寝室

 短评

哈哈哈哈哈,某人被黑粗翔了。年份刚刚好的同时天才般的编剧也预知了一年之后的事。

5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双向吐槽:政治和好莱坞,这编剧得有多大怨念?最后回看片头那句"为什么狗要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否则就是尾巴摇狗"看上去太黑了:幕僚都是为总统服务的狗,而总统充其量就是条尾巴。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一部NB的吐槽喜剧,既吐槽政治又吐槽电影(movie)和传媒,德尼罗鲨鱼般的笑容真是精湛。当然“总统不可见”,同时又道出了“战争不过是一场秀”这种波德里亚式的表达。当然这个故事的前提是尚没有Twitter这种东西(即使有也好不到哪儿去)。此片堪比《S1M0NE》。

1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为了掩盖总统的性丑闻,公关团队不惜联合好莱坞制片人发起了一场莫须有的对外战争。对于政治和媒体地讽刺值拉满。难以想象如果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该如何面对此等嘲讽。无巧不成书,本片上映的同一年,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丑闻曝光。电影变成了事实的寓言。上帝的筛子透过屏幕掷中了他们。德尼罗和霍夫曼两大老戏骨都有喜剧基因,看他们在讽刺喜剧中飙戏别有一番风味。

15分钟前
  • 十一月的雨
  • 推荐

黑色的政治片,说不定PB也曾受其启发。

18分钟前
  • 铁皮骑士
  • 推荐

兼具电影艺术自反性与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电影,故事叙述方式依据好莱坞固有的脉络,一波三折、行云流水,运镜多变、机位多改,但未超出好莱坞的连贯性系统,明星制(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制片厂制(新线出品,华纳发行),类型片(悬疑架构,双雄合作经典模式),这三板斧,斧斧挥的漂亮,招招砍的致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电影本身对于电影自身的指涉和对政治的揶揄讽刺,后者撕破了美式民主的表衣,显示了操纵下民意的随波逐流,以及美国人自身对于家国的认识状况。前者则描写了电影人呼风唤雨,涂抹现实的能力,且最为精彩的是,将制片人带到了荧幕之前。而在前后两者的联系上,电影贡献了最为精彩的好莱坞媒介论述——第三次技术革命下媒介对于大众的操纵与蒙骗,也揭示了那些处于黑幕下的故事,以及刻意呈现给我们的“真相”。

21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此片让我想起了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的名言,你负责提供图片,而我负责制造战争。可悲又可笑的是,当我看到用摩丝码写的Courage,Mum,听到那煽情的乡村音乐时,我竟然感动了。。。

23分钟前
  • MIO
  • 推荐

天啊这剧本太妙了。“Produce a War”媒体的阴暗,政客的伪善,公众的盲从,艺术工作者的无奈,面面俱到。全片没给总统一个正脸镜头,因为总统不过是团队过度包装的傀儡。“狗为什么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如果要是尾巴比狗聪明,就是尾巴摇狗了。”故事看似夸张,天朝不少有。2848

28分钟前
  • 阿茶
  • 推荐

将惊人的批判力度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尖锐的变为可接受的-但仍然尖刻,而娱乐也具有了某种深刻-但还是娱乐),美国电影最大的创造力也许就在于此。produce a war,make a hero,invent a history,极富创造力的三幕剧。霍夫曼与德尼罗真是璀璨生辉。

33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好牛逼 咱们看着老美的选举眼馋 老美直接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选举也是bullshit 这个世界神马才是真的 战争 英雄 什么都都能靠媒体里的两片嘴凭空制造 民众 只是一只狗任意摇着的尾巴罢了 其实我觉的那个old shoe有点像雷锋。。。

38分钟前
  • pabu
  • 力荐

歪打正着地预演了一遍克林顿的拉链门。达斯汀·霍夫曼扮演手眼通天的大制片人,中长发、热衷美黑、戴深色眼镜的细节都在贴近派拉蒙制作部总裁Robert Evans。拍《教父》时Evans曾强烈反对帕西诺出演,嫌帕西诺个子太矮,没有明星相。等他自己独立制作第一部电影,结果找来更矮的霍夫曼做男主角。Robert Evans做女装发家的哥哥Charles Evans,80年代曾玩票做电影,第一部片也找霍夫曼来演,就是《窈窕淑男》。

41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这片子几乎把所有出现的元素都讽刺了个遍,包括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当然这个奥特曼已经黑过了!),不得不服。好莱坞和媒体业,其实怎么黑都不过分的,因为再匪夷所思的剧情,回头想想可能真的是那么回事的。。。难得一部不错的美帝非屎尿屁政治喜剧!

4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总统也差不多是个营销号...威利尼尔森超好笑,指挥群星录爱国歌曲特别损!最狠的是录好应景炒作歌做旧唱片塞进国会图书馆再假装偶然发掘出30年代民歌。霍夫曼的幽默表情比较假仙儿我反而没觉得很好笑

50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They don't shut down our picture!""Fuck my life!Fuck my life! I want the credit!"

53分钟前
  • (⊙v⊙)
  • 推荐

「阴谋论」集大成者,甚至可以消解 / 嘲讽 一切政治活动,所有的国家制度下全体人员行为都因为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任何人都是可被牺牲的——不可见的总统本人以及必须维护的总统成为超越道德审判之上的「道德正确」,好莱坞在这种意淫和自我消解中既是「上帝」也是「走卒」,这也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唯一答案。

5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每次看到对这类反应民主阴暗面的电影的影评中,少不了什么“看看,中国的虽然不好,但美国的民主也很烂”这类言论我就忍不住想骂他们sab。能有这样的电影公映,就是民主优良的明证!那些以为民主是万能灵药的人请去面壁。国际歌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其实也就是在说,没有万能灵药。

59分钟前
  • 天草树虫
  • 还行

Election campaign equals show business. Propaganda feeds patriotism. Public opinion can be easily manipulated.

1小时前
  • Alan Sum
  • 推荐

太棒了~ 什么时候电检卡不掉这样的片 中国就真的算是开放了 真是比楚门的世界好看太多了

1小时前
  • 陶陶四
  • 力荐

The tail wags the dog. 港译:作大英雄,霍夫曼和德尼罗的表演延续两人惯性角色,一个絮叨神经质一个狡诈,画面平静、台词超棒。没有激动人心的大起大落,平铺直述里却蕴藏着强大的思想反讽。

1小时前
  • 海鸥的天空
  • 推荐

The war is a show. The President is a product. A producer can get his credit just when he dies.

1小时前
  • touy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