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HD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杰西卡·兰格,约翰·科里考斯,迈克尔·勒纳,安杰丽卡·休斯顿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2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3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4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5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6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3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4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5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6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7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8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19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机械师弗兰克(杰克·尼克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身无分文,被洛城附近小镇上的一位希腊店主尼克收留,尼克年轻的妻子科拉(Jessica Lange 饰)引起弗兰克的强烈兴趣,科拉亦对酗酒的希腊佬心生厌倦,两人很快趁尼克进城时发生了关系,并决定私奔,但弗兰克的好赌成性迫使计划改变,科拉本欲杀死醉酒的尼克但只是将其重伤,尼克出院后科拉与弗兰克又生一计并终于得手。保险公司因不愿赔偿尼克的意外身亡险遂组织人手证明科拉与弗兰克有罪,幸有律师巧借不同保险公司间的厉害冲突使二人得以脱罪。弗兰克与科拉虽在狱中互相倾轧但还是走到了一起,两人接管小店后的生活平淡无奇,直到某天一名男子登门要挟他们……  本片是詹姆斯·凯恩的原著小说第四次的电影改编版。给不能传达爱的大人们姐姐恋爱吧来日方长(2020)逃命绝代妖姬妈咪侠爆上战队奔奔者女军官与魔鬼(国语版)夏洛特女王:布里奇顿前传需要仙女暗恋2024博斯 第五季笑枪走火郎朗琴音:迪士尼金曲书道女孩!我们的甲子园美国舞男电影版秘境探险队租期红颜祸水1998在七月约定2021中国综合症危机13小时抗争第三季七天七夜灵媒侦探城塚翡翠俘虏2022功勋2007红线救婴记摩登保镖星际旅行:重返地球第二季相见恨晚2016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二季十字军骑士公子墨上香事件2023剑指王老虎抢亲1960非亲姐妹

 长篇影评

 1 ) 邮差总按两次铃

邮差总按两次铃
1981版+1946版,这是黑白与彩色的对话,应该也算经典对话!(我想说,1981版本,相比较而言,太逊色了!)
黑白片独有的细腻干净,彩色是电影发展趋势,更是还原世界本质吧!
我是因为看了《双重赔偿》,而按图索骥找到本片观赏!
《双重赔偿》和《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原作皆出自硬汉派小说家詹姆斯.M.凯恩之手,从现在看来当然《双重赔偿》已经被奉为了黑色电影经典的教科书,而《邮差总按两次铃》的两次翻拍也是各有特色
有很多评论认为46年的《邮差》抄袭了44年《双重赔偿》中比利怀尔德的设计,当然从脚踝镜头的提升确有抄袭之嫌,但两组镜头一个仰视和一个平视也意味着两部电影中男主角的不同地位。
这个抄袭主要是说女主角出场镜头!其实细看44年的《双重赔偿》和46年的《邮差总按两次铃》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黑色电影的特定风格决定的。
下面是抄袭他人评论,但是总结到位,比我有深度,所以引用下。
首先从故事上来说,简单概括两片的故事都是一个妻与第三者合谋杀夫。《双重赔偿》是为了骗取巨额保险金,《邮差总按两次铃》是因爱而产生冲动,想离开现有环境才临时起的意。讲到这首先说明下黑色电影与一般侦探电影的区别,简单说侦探电影的关注重点是“谁干的”,因此一般凶手身份都会到末尾才被揭穿,而大多数的黑色电影关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这样干”,因此一般黑色电影中的凶手都会很早就告诉观众,观众是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观看下面的电影。因此这就讲到了黑色电影中的一个惯用手法:以倒叙手法开头,以凶手的自白开始倒叙来讲清楚整个事件。《双重赔偿》和《邮差总按两次铃》开头的手法就是如此。
既然前面讲到两部电影故事的核心都有一个“妻”,这自然引申出了黑色电影的另一个特点:蛇蝎美女。蛇蝎美女的特点首先是必须美!
其实两部电影相同的特质还有很多,比如大面积的黑白对比,主角隐于黑暗中的脸部特写等等,这些也都是黑色电影独具魅力的特质。黑色电影作为当时的一种类型片在如今的电影中更多是运用其中的一些特质来为电影加上黑色元素,或转换为黑色幽默,比如科恩兄弟,比如昆汀等,这都是对那个年代黑色电影独具魅力的一种肯定,那个黑色电影黄金年代的作品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效力,必将散发出更强大的魅力,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不会随时间流逝的道理吧。(P.S. 据说《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小说版比《双重赔偿》小说版强大不少,在小说层面上《邮差》赢了次《双重赔偿》~)

 2 ) 看似平淡,其实还是蛮有深意的

电影刚看完并没有什么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
之后稍微一想,觉得还是蛮有深意的:

人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好绝对坏的,剧中的人物的行为有时被情欲左右,有时被利益左右,有时却又是面对危险的自然反应。

但是导演告诉我们,不管是好人坏人做了坏事所导致的因果报应却是一定的,应对得好有时侥幸过关,应对不好小事也会酿成大祸。

我能想到这么几个镜头:

1,Frank开车不看路,跟女友亲热。这在影片中出现不只一次,前一次侥幸逃脱,最后就让女友丧命。这种看似小事,不经意间最后变成大祸。为何?因果使然。(请问你平时闯红灯么?)

2,Frank跟女友真正害死了希腊老公,律师巧舌如簧帮他们赢了官司让他们回了家。但是从因果的角度这事没完呢(的确干坏事儿了),结果后来律师的助手被解雇之后拿了女主人的供词来家里敲诈,险些又酿成再一起命案。这又是因果。

3,作为公诉方的警察在败诉之后,抛出一句狠话。以后你就是出门吐口痰的话我也会整死你。这也为最后的车祸埋下伏笔,Frank肯定是难脱罪名的,被绞死是必然的。


我不禁回想起,影片开头Frank要跟女主角私奔,然后在车站里面向女主角借钱赌钱。女主角看了觉得很泄气,觉得这个男人是个赌徒于是就一甩手不私奔又回家了。Frank说其赌客都很蠢自己一定能赢,最后Frank回到家把赢来的钱给了女主角,并且很自豪的表情意思是你看我没说错吧。但是,其实这正是全篇最重要的一个交代。告诉我们Frank是一个自以为聪明的赌徒,在生活中处处他都有这种赌徒心态。

他可以赌犯罪不被人抓住,可以赌开车不出车祸,但是不要忘记,因果是什么。

老子有言: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一次两次可能被你的小聪明应对过了,但是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你会被擒住。邮差总按两次铃,这句西方谚语,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3 ) 还得觉着片名像希区

还得觉着片名像希区可可的电影,或至少也是一部侦探片,原来不是。

是爱情片,肯定得算爱情片——是在大萧条时期的爱情片。如果考虑这点,就不能算是谋财害命,只能说是社会在以某种方法重新分配财富。同样的原素,老夫少妻,历史不断会重演。但既然拍成了电影,就都会带点宿命色彩。。。非常喜欢两个人从暗战到重归于好的填充,在不涉及钱的前提下,看着两个人还猜忌对方,那么这不是爱情片是什么呢?

 4 ) 褪去黑色还剩什么?——《邮差总按两次门铃》


      1981年版的《邮差总按两次门铃》翻拍自1946年的同名电影,但1981年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远比1946年原版要差。两个故事讲述方式一样,关键情节处理一样的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如果仅用“一招鲜”来解释是难以搪塞过去的。

    平心而论,1981年版的《邮差总按两次门铃》无论在生活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故事节奏的把握上,都要比1946年版更为出色。原版中很多时候叙事都是平铺直叙,但在1981年版中,这点得到了很大的扭转。

    例如影片开始阶段,1946年版的主人公弗兰克看到路边的招聘去应聘,而在1981年版本中,弗兰克去双橡树餐厅开始可不是为了应聘,一方面为了摆脱原来的搭车人,另一方面是为了吃白食,是双橡树餐厅的老板尼克看到有便宜可占,才决定雇佣弗兰克。

    1981年版的这种叙事技巧,好处在于让叙事摆脱了单纯叙事功能,由一件小事顺带表现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一个贪心的老板和一个流浪老油条已经凸显出来。这也让这个故事从一展开,就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人物已经在自己表现自己,不用导演再废话告诉观众他是谁,他有什么性格爱好等等,仅仅用一个情景就表现出来。

    看过两个版本的都知道,1946年的版本有一条叙事辅线是检察官塞克,这个人物送影片开始就出场,作为法律的代表,带着强烈的宿命气息一直在监视主人公弗兰克的一举一动,直到影片结束。在1981年版本中,这条造作的辅线被彻底删掉,检察官塞克只在故事涉及到诉讼时出场。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删减掉枝蔓情节,让故事的焦点只落在主人公身上,同时可以加快叙事节奏。

    1981年版本对比1946年版本所做的重大改动还有,1946年影片有一个矫情又做作的劝诫结尾,车祸后弗兰克因为谋杀科拉被起诉,虽然符合影片情绪发展的需要,却违背生活常理和法律通识。而1981年版让影片在科拉死亡后结束,砍掉了训诫的狗尾,避免了我们观看港片普通话版本时,普遍遇到的吃苍蝇的感觉。

    如此说来,难道是1981年版比1946年版更好吗?事实远非如此。1981年版的编剧是大卫马梅,此人作为评论家和老师,眼尖嘴利,一眼就可以发现别人剧本的毛病所在,所以他对1946年版剧本的某些修改,具备相当水准,这个毋庸置疑。

    但此人也堪称美国版的郑洞天,只要自己一上手,一流的评论家立即变身三流编剧,完全具备让剧本惨不忍睹的本事,这部改编亦然。

    大卫马梅对于《邮差总按两次门铃》剧本所做的最重大调整,是褪掉了剧本中的黑色电影元素,正是这个重大变化,让这个令人感慨的故事平淡温吞,甚至变得无趣起来。

    黑色电影剧作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贪婪导致的毁灭。从《日落大道》、《双重赔偿》到《白热》、《夜阑人未静》,莫不如此。1946年的《邮差总按两次门铃》也是这样。主人公弗兰克是流浪汉,受到女主人科拉的诱惑,一步步走进深渊,无法回头。但弗兰克并非命中注定必然如此,他在影片开始是背景清白,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而正是影片的际遇,让他的其他可能都灰飞烟灭。

    在1981年大卫马梅的剧本中,弗兰克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他阴暗的一面,他的行为举止已经说明了这个人因为过久的流浪生活,不再可能满足于日常的正常生活;之后和科拉私奔一段,大卫马梅更让弗兰克在汽车站与人赌博赢钱;在车祸杀害老板尼克之后,借检察官塞克之口,说出了弗兰克前史:抢劫,坐牢……

    在1981年的版本中,也许弗兰克这个人物更为贴近真是生活,但却很难获得观众认同。1946年版影片主题是贪婪导致的毁灭,弗兰克处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戏剧张力十足,但对于1981年版弗兰克来说,此时生活早已经毁灭了,现在不过是继续往下掉的过程,什么时候掉到底什么时候算,你根本看不到现在的弗兰克要与过往的说再见的任何努力。

    在1946年版本中的双橡树餐厅,是引起贪婪的目标。正是老板尼克决定卖掉双橡树餐厅,导致了科拉要痛下杀手。到了1981年版,双橡树餐厅变成了一个路边的小破房,为这个破房子杀人简直不可想象,于是大卫马梅编造了一个更离谱的情节,尼克变成了希腊人,有着数不清的朋友和亲戚,这让科拉和弗兰克的私奔变成不可能的,所以这对充满情欲的爱人只能为爱杀死尼克。换句说话,尼克该死。

    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这个过程是充满戏剧张力吸引人关注,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但是把已经毁掉的东西再砸碎,恐怕赶兴趣的人就寥寥的。对大卫马梅来说,也许细节技巧比主题更重要,也许他想把这对笨手笨脚举止失常的爱侣拍成《邦尼和克莱德》,所以他能一以贯之的搞砸了一个又一个的剧本。

    蛇蝎美人是黑色电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之一。1946年版本中的科拉由拉娜特纳饰演,一袭白衣冷艳动人。人物还没出场,是一管口红滚出画面,人未到,充满挑逗的气息已经迎面扑来。在1981年版本中,杰西卡兰格饰演的科拉出场就黯淡太多了,只见一个壮硕的中年女人在里间揉面,此时的弗兰克不愧为低下阶层的人,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身材壮硕的女人,难道是因为好生娃吗?

    在1946年版本中,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个冷艳女人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这个科拉一直保持着神秘美丽,她的功利和算计并不会时时刻刻写在脸上,与弗兰克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但关键决定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做出。1981年版中,大卫马梅把科拉处理成了杀手版的《廊桥遗梦》,一边享受着自己的情欲,一边对丈夫尼克痛下杀手,大卫马梅也许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女权运动,尝试对女主人公做同情的了解,不过这种同情的了解并没有给科拉这个人物带来人性的光辉,反而对人物自身狠狠抽了记耳光。要知道,在银幕上,观众宁愿喜欢冷艳的坏女人,也不要情欲勃发的蠢女人。同情她?也许,喜爱?这就很难了。

    在大卫马梅褪掉了1946年版的黑色电影元素之后,《邮差总按两次门铃》这个故事确实被洗白了,变成了让我们试着去同情的了解一个天生犯罪人和情欲旺盛的蠢妇人合谋杀夫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经脉尽断、武功全废,虽然两个故事还有着同样的叙事手法,同样的关键事件,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已然没有相同的精神内核,没有相同的代入感,也没有一样的吸引力。

    什么叫弃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改编,什么叫化深刻为肤浅的改编,大卫马梅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5 ) 我的一些想法对于这部电影

1、对电影名称的理解
邮差按门铃就算第一次没有被听见,第二次也一定会被听见。有点宿命论的感觉。电影中的弗兰克和克拉,虽然第一次犯罪没有被抓住,第二次依然会被专注的。

2、对弗兰克性格的分析
弗兰克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一个很狡猾的家伙。一开始他到那个小店里就是为了骗一顿吃的(他借口上厕所,然后从门缝中看顺路来的人走了,再借口出来说没带钱)。但是看见了美貌的克拉才接受留下来的决心,这是弗兰克的好色一面。后来决定私奔到芝加哥,却要钱赌博,这是他好赌。
但是最后,他被被克拉所感动,答应结婚,这是他转变的开始。可是车祸却不期而至,也许这也契合了电影的题目:不管什么事都是躲不过去的。

3、对克拉的人物理解
克拉是一个美国版的潘金莲。自古至今对潘金莲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从女性的解放角度来看,却是一个敢于追求幸福,无所畏惧的女人。这一点对于克拉的理解应该是一样的。我想应该还有一点电影没有好好交待好,那就是,作为希腊人的老板尼克大概也是因为有点钱才娶了克拉,他们之间是没有什么真情的,这点从她不想给他生孩子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的吧~~

 6 ) 《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邮差只敲两次门》“中年男人油腻”非冯唐发明

标题只是一个小趣,是冯唐先我们大众之前发现的一个小灵感。他发现了《邮差只敲两次门》里“中年男人不堪到油腻”的说法,这是他玩弄文墨的小聪明、小发现,不是他的发明。

我们的时代发展极快,尤其近十年的中国,在都市面貌上急于领先。我们都争先做大都市的市民,又很怕被时代快车丢下。快速生活,让我们无暇顾及经典,见识不到经典的美妙。

仅从实用角度讲,很多经典没有过时,或者某方面没有过时,它反因为简单易懂,贴近根源本质,可以发现一个行业的门道和原理,每当我们迷茫困顿时,返璞归真,重新思考原点和原理,骤然明朗,获得能量。

比如经典电影。

从前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师总是看过时的电影?他们啧啧称赞的老片,有的苍老了半个世纪也不止,大师是在fans、媒体面前扮酷吗?电影出生至今,一直是每个时代的标志,它制造时尚。而艳丽的时尚是不容有苍老、褶皱和年轮的。幸好经典可以超凡脱俗,它不是“半老徐娘”不惧怕迂旧,它是丰碑稳稳地矗立,待你回首,以它校对方向,重新出发。

《邮差只敲两次门》小说,电影,也许还有话剧,它已经有多次多种方式与观众见了面。每次面貌不同,像一个极具个性的美女,人前展示多面。就我见过的两版电影和小说的比较,还是觉得小说最丰满,内心动力足。电影客观条件限制,它们都有了各自不同的侧重、取舍。

人物设定

电影1981年版,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男主阴险、自私,轻易不外露内心。相对女角,痴心、胆小,勤奋,单纯。

电影1946年版,在女角的柔弱之外又多了一面——自私,善于利诱男人

希腊人被谋杀,在相对制衡的三角关系被打破后,爱欲吸引的男女并没有从此幸福,而是在道德恐惧下相互猜忌,利诱,甚至威胁。这点上,46年版更贴近小说的设计,甚至更多出了令人信服,这要归功于人物设定的合理。而附带出的不协调则是,一个常常穿着白色套裙,艳妆的女人却是厨房的支柱。46年版又因为年代审美限制,画风过于干净、理想,见不到生活的油腻、烟熏,在现代影视审美中多少不符合真实。

因为46年版多女主科拉性格多了一个维度,丰满,更贴近现实人物。在害死丈夫后,与情人间的暗斗撕扯更加自然真实。81年版因为“扁平”了科拉的性格,在此就出现了问题,人物较单纯、胆小,对情人突然情绪的爆发和争斗没有支撑,观众看时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为什么说小说原著好,这恰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很好地平衡了这些复杂的问题。对人物的各种复杂欲望只是点到为止,去十分有效。

杰克尼克尔森是个好演员,不过那个年代他表演的所有角色都很接近,眼神、表情、说话的样子,性格都非常相像。在81年版的《邮差》中尤其的深沉阴险。这种冷漠的演技不知是否刻意遵照小说作者风格,他像一个有雄性魅力的野兽,捕获了科拉,对尼克算恩将仇报,但为故事结尾考虑不多,故事的主旨是相互猜忌的情人相爱相杀,最终才有了醒悟,分晓。但杰克尼克尔森诠释的角色,没有最后的彻悟和对爱人的温柔,让我们这些看客都觉得过于冷静,没有丝毫失去爱欲的哀伤。所以,车祸后,趴在科拉,面前哀嚎显得有些突兀。

情节简化

1946版和1981版,律师都是从科拉那来的,小说里律师卡茨则是弗兰克请的,这样突出了科拉自己被设计的感觉。

81年版中,科拉与弗兰克第一次苟且后,老公哼唱着《弄臣》的“女人善变”。哼唱归哼唱,81版的科拉是弱小的,她最多娇气物质,没有诡计多端,而46版的科拉稔熟利用男人套路,更符合女人善变。

小说中,尼克被谋害后,一对“狗男女”已检察官死死地堵在墙角,束手就擒,情节精彩在于,看似无望,律师又通过斡旋3家保险公司,影响赔付调查结果,进行全胜的翻案。这是主人公生死命运的反转,对于电影大概复杂,46和81版都当做阑尾,纷纷进行删改。这让逻辑有些含糊,不能禁得起细致推敲。

初看1946版的改编,被惊艳到。模糊的黑白画面,老套的置景,完全没有盖过它的闪亮之处。开场一个沉稳的司机把弗兰克送到地方,警察上去盘查,对方只一句话,骑警乖乖地敬礼放行了。他对警察说了什么:我是地方检察官,第一次被警察拦在了路上。人物性格,身份都很好得到展现。检察官本是故事中后面才出现的人物,在46年的改编中,第一个场景第二个镜头就出现,足以见这个配角的重要性。之后的故事中他时常作为恶魔或上帝的代言人出现,对男女角色形成极大的压力。相对81年版,这个角色弱化太多,以至于反派力量过于薄弱,冲突不那么突出。

46年版的人物出场,不只一个检察官,科拉也很精彩。弗兰克趁店主不在,四处观察这餐馆的环境。一串东西跌落声响,一支唇膏从楼梯滚到弗兰克眼前。科拉一身白裙、艳妆,娉婷慢步走下楼梯,弗兰克惊讶,他是来这小地方骗吃喝的,没想遇到美色。他仰望着她。弗兰克拾起唇膏,科拉嘴角微翘,伸出一只手,像女王等臣民亲手施礼。她很自信,所有男人都会借机向她殷勤,还她唇膏。可弗兰克仰着脸,举起唇膏等她走过来拿。科拉很扫兴,快步过来拿走,冷冷地说声谢谢。这种表演在当年是罕见的,那时电影在戏剧面前还是个稚嫩的孩子,电影台词腔调,一颦一笑都学自舞台。自从有了声音,电影台词大段大段背诵,促进叙事。就一句“谢谢”的台词,科拉的出场,两人相互勾引又充满敌意的关系,准确定调,简练至极。

说回《邮差》这小说,绝不是简单的大道理:恶有恶报。

小说是根据1928年一个伙同奸夫谋杀的真实事件改编,揭示两个凶手的心理是作者的着眼点,这是作者的伟大之处,时隔小一个世纪,如今的犯罪故事也未必获得很好的效果。曲折的两次杀人过程据说是参照事实,所以这故事做个“骨肉分离”得手术,是要切出两大块的,一个是案情发展,一个是凶手心理演变。

杀人,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心魔和欲望左右着人的行动,犯下的错误,警醒后又极度不安、恐慌,此小说是把杀人的缘由,心理,通过事件推进和对话来展现,而不是直接大量地心理描写。这也是作者独到之处。如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腊人虽然很油腻,但对弗兰克极好。弗兰克这是恩将仇报,应当罪该万死!作者的主张若是如此,结尾处一定要么弗兰克不得好死,要么他极度悔恨自己杀了好人。但是,M凯恩没有这样做,他让弗兰克只在乎科拉的死去。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一定预示着作者的主张,因为这是他行使了“选择权”。

读《邮差》,有书评把它归类为犯罪文学,而不是侦探悬疑小说,因为小说大部分笔墨着迹在犯罪人的心理和经历,而不是案情。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故事正适用这种情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新闻事件,案情简单,经过不曲折,没有反转变化,倒是犯罪人犯案前后的逃亡及被抓捕的心理令人充满好奇。

“黑色文学的开山之作,黑色电影的基石”的确这样,这小说通篇读过,心中回想场景,总是带有一种阴郁、黑暗的气氛。因为是一个苟且的爱情,在黑暗下被欲望喂养肥壮,畸形生长,恶果是必然,尽管读者普遍支持主人公,即便是他杀人。所以,看过后我们都会心生沉闷,爱情没有完美结局,该死去的死去,该失去的失去。

 短评

jack nicholson is awesome

7分钟前
  • sonychen
  • 力荐

都不知怎么会选中下载这部片的,失策。除了片名诱人,其它背景情节环境演员都是素无兴趣的,有点西部有点律政,硬着头皮啃下来。西方的潘金莲偷人,伙同伙计杀夫,未入狱逍遥法外,最后报应昭彰撞车身亡。传说的看点主要是狗男女之间有真情,一边坏一边爱。不甚好看,兼且两个小时。给个中评吧。

12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这版比46版好看太多了~给低分的莫非都是46版死忠?男女主和男二都比46版更贴合人物,两个没什么教养的人,在一个乡下快餐店里,却仿佛在曼哈顿的高档会所里玩绅士淑女游戏?46版拉娜如同高高在上的厅堂贵妇,哪儿像在厨房干粗活的老板娘?81版杰西卡演出了粗砺感,化妆也有点“老土”,很符合劳工阶层的形象。至于尼克尔森,表演比加菲自然顺畅多了,气质野蛮粗鄙,完全是心目中的男主人设。女主和老公的不和谐也比46版更明显更有张力。几处情节改动逻辑更严谨,尤其是俩人第一次出逃不成功,81版的冲突真实可信,46版的原因很勉强。总之,还是法典的问题,这个黑色故事46版特别含蓄隐晦,81版彻底放开,无拘无束,粗野狂放,并且81版结尾省去了男主入狱的多余桥段,在车祸那里戛然而止,不像46版说教味儿那么浓。

15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7.2,没看过老版与小说,不好比较。剧本细节佳,但结局过于突兀,过于戏剧性。厨房的那段也算好莱坞有名的激情戏,一点未露,却欲火喷张

17分钟前
  • 皮陀
  • 还行

一对儿混杂着情欲、愤怒、狠毒和愚蠢的男女,没有一个省油的灯,相互撕扯又相互依存,混乱中发展出真爱,最后还是被宿命摆了一道。年轻时的兰姨真是美艳动人,Nicholson就是有那种非常勾人的邪恶魅力,激情戏很大胆了,可惜中间几个事件连接的不好,不如开头杀夫阶段紧凑。

19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早期好莱坞电影没有太多视觉上的冲击的全靠细节取胜 剧本和表演首当其冲 那些细节仔细玩弄起来还挺有意思 2个小时几乎不会去想情节怎么推动 因为他自然在动 突然想起拉菲尔森的片子我还有几个 至少有最好那几个毛发五只歌美人迟暮

24分钟前
  • xjc_jovi
  • 推荐

Jessica Lange也算是御姐了,可惜她演得科拉这个角色和46年的特纳相比,放荡有余、妖媚不足。 Jack Nicholson,还是适合疯人院的麦克墨菲,他演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亦不如加菲尔德来得年轻英俊、风流倜傥。PS 导演把猫的出现用多了。还是原著的冷不丁偶然出现方式更赞。

28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每次看到这样的改编电影,我都觉得我一定是错过了作者神一般的文笔。

30分钟前
  • Trouble
  • 很差

看着壮年的杰西卡·兰格,我居然可耻的石更了。没什么露点戏,但性感无比。

35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这一版把重点放在欲望而不是冒险上,对一项梦幻的犯罪来说,这样的呈现方式过于实在,直接和猛烈并不适用于每个故事,有时正会适得其反。

40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还行

Nicholson当年应该去演porn。

43分钟前
  • Rust
  • 推荐

拉斐尔森旧日的迷人之处消耗尽了吧,尼科尔森的好都没发挥出来,马梅叙事或许是好的,但小说的韵味也没剩下多少了

47分钟前
  • bloom
  • 还行

有点俗,有点流水账。

52分钟前
  • 上帝在高处吸烟
  • 还行

着重在两个人复杂的情感纠葛上,亮点在无尽的欲望里,餐桌戏和车祸戏,两场真的是邪恶到家了。ps 我怎么总觉得尼克尔森很帅?

54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尼科尔森演这个黑色混蛋应该游刃有余的,但是就差那么一口气,2个多小时的电影不拖沓,结局很意外

57分钟前
  • 话事人
  • 推荐

《邮差》的故事母题放在中国就是潘金莲合谋西门庆通奸杀老公的故事,尼克尔森禽兽本尊,杰西卡兰格又美又骚,这俩遇见就是天雷勾地火,欲火焚身…这版改编情节裁剪上欲言又止,将更多的笔墨用来凸显二人的戏剧张力,非常精彩

59分钟前
  • 单刀小马
  • 推荐

改编自詹姆斯·凯恩的著名同名小说,一直被视作美版的“潘金莲”故事。电影的论调如片名,因果宿命,入坑后男女主想要开始新的生活,但最终债还是要还的。作为地球上最会演戏的演员之二,尼科尔森和兰姨不必多说,一个小手势满是戏,另一个用大屁股就可以领个表演奖了。

1小时前
  • TheAnglesWept
  • 推荐

【爲了补標看电影 —— 高清网盘下载再看 】前几年看过DVD影碟,看见微博有高清汁源加上看见豆瓣条目还没有标注,所以一并重新下载观看再补標一下;电影叫“欲火焚身”比“邮差”这个更点明了主题,我们俗话爱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引申到电影故事就是这个道理,中外古今,婚姻出轨奸夫淫妇一直是“永恒”的吸引人的题材,影片的面板上面做爱也是“情色电影”的经典镜头;电影在后面法庭和后三分之一因为字幕原因,很多地方看不懂了,而且字幕也有缺陷。总之,这是一个报应循环的故事,尽管我们的文化传统不能让所谓的壞人得逞,电影还是没有让两个人被绳之以法,而是一场车祸断送了两个人美好的未来。杀夫用了一次车祸,而意外的失控又让“荡妇”命陨当场,男人看着因为自己的私欲酿成的悲剧,已经彻底被命运的捉弄而打败。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和老版相比,谋害亲夫的情节乏味不少,但没有《海斯法典》的阻碍,激情戏拍的更生动。后半部的情节还是让人费解,我怀疑原著本身有缺陷。杰克尼克尔斯在我心目中彻底都是坏形象了。

1小时前
  • ibelieve
  • 还行

两个版本各有千秋,此版结尾很喜欢

1小时前
  • Arcadi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