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胜利

HD

主演:约瑟夫·费因斯,窦骁,刘小倩,刘泳庆,娄宇健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终极胜利 剧照 NO.1终极胜利 剧照 NO.2终极胜利 剧照 NO.3终极胜利 剧照 NO.4终极胜利 剧照 NO.5终极胜利 剧照 NO.6终极胜利 剧照 NO.13终极胜利 剧照 NO.14终极胜利 剧照 NO.15终极胜利 剧照 NO.16终极胜利 剧照 NO.17终极胜利 剧照 NO.18终极胜利 剧照 NO.19终极胜利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冼杞然十年磨剑成战争佳片

战争片《终极胜利》集约瑟夫•费因斯、窦骁、涂世旻等实力明星主演,讲述了苏格兰传奇人物李爱锐与一群中国伙伴在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共同面对日军的残暴铁蹄,在苦难中救护战俘,信守人性之光的故事。影片制作精良,大气又富有时代质感,当年山河破碎,血迹遍布的画面还原得极为真切,令人动容,而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信念却以感人至深,可以说是华语影坛罕见的战争佳作。

影片的幕后操刀者是同时担任编剧和导演的香港著名影人冼杞然,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打拼四十余年的影坛老兵,冼导十年前获悉奥运短跑冠军李爱锐的故事,觉得这是绝好的电影题材,对现代年轻人有莫大的意义,于是开始筹备这部《终极胜利》,此后,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来精心打磨,搜集资料、创作剧本,几易其稿,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对人性的偏爱都倾注到了故事里,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极为精细。正是这些幕后无声的心血,使影片从第一幅画面至落幕,每一格都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可以流传的经典画面,例如李爱锐与孩子们赛跑游戏的场面,生命的张力在欢乐而优雅的气氛,与残酷血胜的战场形成强烈对比;像吴牛和李爱锐冒着子弹救治中国伤兵的情节,正义、善良与热血交织在夜色中;贩卖药品的外国商人为了爱情最终没有登上撤桥的客船,来到爱人工作的医院外,吹起了情意绵绵的乐曲;还有李爱锐在战俘营受尽折磨而绝不屈服的场景。

这些画面极具诗意,却又发出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一样,经常能够在漫不经心中,爆发出震撼人心的能量,而影片的故事亦是如同一首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史诗,回响着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控诉。

1981年,好莱坞曾经就天津出生的李爱锐的故事拍摄了一部《火战车》,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金像奖,流传至今日仍然经典,此次,《极级胜利》再度把他的故事搬上银幕,难免有对比和比较,以故事来看,两者不冲突,《火战车》描写的是他在英国读书和奥运会夺冠的故事,讲的是西方的民族歧视和励志,《终极胜利》的故事则是后传,在中国经历的战争故事,两者如果连着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必须给洗杞然导演的精湛功力和艺术追求点赞,洗导虽然在七八十年代拍摄过很多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片,但从当年深具史诗底蕴的《西楚霸王》可以看出,他对拍摄历史题材影片的追求与执着。而近期的冼杞然开始涉足福音电影,执导《源来是爱》,则为《终极胜利》奠定了精神方向。

请出奥斯卡级别的演技明星费因斯,大手笔投入还原时代原貌和战争场面,转战加拿大、美国、天津、潍坊多地拍摄,搭建一比一的战俘营,通过这些努力,冼导让《终极胜利》成为近几年来最具水准华语战争片。

 2 ) 《终极胜利》:窦骁试与“莎翁”戏比高

文/ 鱼为

    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3 ) 再过10年,中国也不可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

冼杞然也就是一香港二流导演,牛皮却吹得挺大的。这部号称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之前已经有数部这样号称的国产片,如《栖霞寺1937》、《拉贝日记》、《金陵十三钗》,但都成了笑柄。

不久前看到冼大导的一篇采访,说是正在筹备拍摄英雄史诗大片《海上丝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题材),还说耗资不少于3亿云云,郑和是航海家,几时变成了英雄?编剧是要将他变成侵略者、殖民者,还是拯救世界的希望啊?真是脑洞大开。感觉这3亿巨制是拿项目来扎钱的。其实郑和的题材,弄得好是可以变成《加勒比海盗》一样的超级IP的,但冼大导的水平让人高度怀疑,要么烂尾,要么扑街。

说回本片,也是冲着扎(投资人)钱、骗(观众)钱来的。真的很一般。以为找两个老外来演就高大上,就能吸引外国的评委拿电影奖,然后再回国上映蒙观众。太天真了。窦骁等中国脸都是来衬托老外的。崇洋媚外在这部片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拍二战题材,为什么都想着用老外演员来给自己增加拿奖拿票房的筹码呢?为什么就拍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二战片?

再过10年,中国也不可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 各方面的原因决定了的。

 4 ) 他们本可如鹰飞翔,却选择留在了这片土地

在看电影的时候掉了很多眼泪,比如在大家一起唱《奇异恩典》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在还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首赞美诗歌会出现了);比如,小女孩在弹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小石头听的时候;比如最后Eric赤脚跑步胜利的时候;比如……

不是说每一个片段都拍得有多么震慑人心,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也就是说,曾经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些人,做出过这样的一些选择,然后,再如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死去,被埋葬,被覆盖,被留下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有些故事,一旦发生便不会在历史尘土中被掩埋,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

想起曾和某人一起探访过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基督徒墓地。在别人都在岛上忙着小清新的时候,我们两个基督徒,却开始了一段很妙的“寻根之旅”。

那条小山路,很阴凉。一路上的石阶,还有着各种拼音字母,走几步就发现一个,宛若探秘。估计像我们俩这样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多吧,所以一路上没有看到别的人。在鸡山路拾阶而上,走到半山腰,发现一个小菜园,里面有一块比较详细的碑文,当初拍了照,后来想想总觉得不太尊重,又删掉了照片。守院子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继续往上面走,还有一大片公墓,在鼓浪屿岛上总共有五百多位传教士葬在这里,有些还有名字查考,有些已经连名字都没有了。

那时候,这些公墓,给我的印象都只是一个个名字,或者一片片地方。但因为这部电影,会发现,一个墓碑上的李爱锐Eric,背后有他望眼欲穿的妻子,有他未曾谋面的孩子,有他的伙计,有他的朋友,有他的爱好,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信仰。

他们本来可以在战争之前就以外国人的身份,离开这个国家的,但他选择了留下。如果早早离开,那会是很聪明的选择吧!毕竟能够远离硝烟战火是多么理智的选择。当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些公墓上的,就好像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作为一群外国人,他们本可如鹰飞翔,但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我能懂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5 ) 《终极胜利》:窦骁试与“莎翁”戏比高

文/ 鱼为

    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
    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图片2>
    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6 )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子粒来。”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Eric的一生。黑暗越深,衬的光愈亮。有一种人,看似强大,其实里面很弱,只会用暴力和欺压他人来掩盖自己内里的无力,像日本军官藤左;有一种人,看上去软弱像任人宰割的绵羊,但那表面的软弱里却有一种坚定的力量,透着爱和信心,像李爱锐。电影的名字取得很好,终极胜利,能够胜过恶的只有善。李爱锐的故事让我看到信仰在苦难的暗夜里迸发出来的光,格外夺目。 在有些人仍然把宣教士来华当做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今天,真实的了解他们的故事会让纠正这种充满偏见的看法,大多数来华宣教士都因着信仰生发出的对中国人深切爱,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把生命奉献给当时充满战乱和贫穷的土地,无数的宣教士像戴德生所说的一样,“假如有千万条生命,不会留下一条不给中国;假如有千万英镑,不会留下一镑不给中国。”他们就像落在地里死了的种子,使这片爱和信仰都很贫瘠的土地可以长出新的的生命。

 短评

题材超棒,但这拍得什么鬼啊?剪辑乱得一塌糊涂!!!

4分钟前
  • 三月对我笑
  • 还行

11/617:35西灣河 電影資料館7/10

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还行

7.7

6分钟前
  • PenL
  • 推荐

从外国人角度来讲抗日战争的思维不错。但是里面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又作死又智商下线。最后还是变成了爱国主义片。香港大导演作品?i dont know him

7分钟前
  • 建邺城牛大胆
  • 较差

这世道,懂电影的不好好拍片,不懂电影的却在认真拍。

10分钟前
  • 影评终结者
  • 很差

没想到现在还有人在拍这样的电影,让我想起了小学集体被组织去看《暖春》等电影的日子。硬伤太多,细节又不足,主线复线糊成一锅烂粥,该交代的不交代,该一笔带过的却讲起来没完。黄包车夫英语问什么这么好,圣诞节外国人聚在教堂都不清理一下十字架上的蛛网?2016.11.14 Run Shaw

13分钟前
  • 噠噠噠(东8区版
  • 很差

#终极胜利#应该是烈火战车的续集,是从艾瑞克里德(李爱锐)参加奥运会后回到中国开始说起。主角里德的戏很好,窦骁的角色就比较突兀,有点中国式英雄的假大空。不过里德的部分已经足够感染人,虽然因为国情的缘故含蓄处理了圣经,但信仰之光处处可见。按照豆瓣的标准,可以评7.5分

14分钟前
  • 小洋楼
  • 推荐

一个好故事,活生生被导演带入三流水准。

16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窦骁居然演过这个。

21分钟前
  • 南峰
  • 还行

纯为了看窦骁的大白牙,结果看的是大黄牙,因为是演的陕北的小伙伴

26分钟前
  • 不加糖的点点点
  • 较差

總算在飛紐約的飛機上,把這部片完整看完了。至於劇情跟拍攝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參與者。

31分钟前
  • weictsai
  • 还行

信仰真的很重要,光脚坚持跑步,跑步的是脚而不是鞋。。最后潍坊的代表风筝再次飞翔,,。。不错。。。

33分钟前
  • zww1993
  • 推荐

电影挺好,真实,感人,精彩,励志,传达很好的价值观,真实历史影片佳作。

37分钟前
  • 轻舞飞扬
  • 推荐

很感人的电影,情节略平淡,跑步的情节挺感人的,最重要的,这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希望更多人能去看

38分钟前
  • 黄宇轩Initial
  • 力荐

头头裂被骗…心酸心疼冒烟

42分钟前
  • 还行

怎么说呢,还是不尽人意。

4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人生赛道上的终极胜利,只能用生命去赢得。

45分钟前
  • 达夕多拉奇
  • 力荐

抗战时期,欧美澳侨民在山东潍县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又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男主角是《辛德勒的名单》里凶残的纳粹军官扮演者的亲弟弟

50分钟前
  • Mia
  • 还行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真敢说,不怕风大闪着舌头。

54分钟前
  • 未雨嫣然
  • 很差

单就影片来看,摄影不光都是不错的。但一个不错的立意被编剧和导演给糟蹋了。故事衔接不很流畅,,让人时时摸不到头脑,道具太差,有违逻辑的地方也太多。。。。要评价该片与《辛德勒名单》两片,单从两片中对钢琴的表现就已有明显区别了,我更喜欢《名单》里的那种表现手法。

59分钟前
  • foxwil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