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的幽魂

HD中字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玛丽昂·歌迪亚,夏洛特·甘斯布,路易·加瑞尔,阿尔芭·罗尔瓦赫尔,拉斯洛·绍博,伊波利特·吉拉尔多,雅各·诺勒,凯瑟琳·蒙切特,萨米尔·盖丝米,梅洛迪·里夏尔,布鲁诺·托德契尼,马克·伯曼,菲利普·索丹,伊莎贝尔·萨多扬,雷米·罗巴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2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3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4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5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6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3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4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5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6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7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8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19伊斯梅尔的幽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伊斯梅尔的幽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斯梅尔·维亚尔是一位法国电影导演,他正在拍摄一部以外交官伊凡为主人公的影片。与他的师父兼岳父布鲁姆一样,伊斯梅尔一方面仍然沉浸在丧妻之痛里。然而与此同时,他已经与西尔维娅开始了新的生活,西尔维娅成为了伊斯梅尔生活里的一道光。后来卡洛特突然回来“起死回生”,在西尔维娅离开之后,伊斯梅尔拒绝了卡洛特,他被生活中的一切折磨到快疯了。他中断了拍摄,回到家乡、法国北部城市鲁贝,在那里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就像被幽魂围绕着一样。传奇王子天堂回信刁蛮新娘动物园的野生世界 第一季猛鬼街2怪怪家庭性别为本红尘囧探刘小唐横沟正史短篇集3幻影恶灵第一季连锁信抹布男孩魂系冰球粉妆哀愁灰姑娘龙珠传奇之无间道创业年代央视版永恒的画面没有爱蓝月2020唐玄奘打破地狱门温特沃斯第六季指挥系统渠首欢歌大丈夫2003新冷血十三鹰黑羊1996反恐疑云洗屋2018春夏秋冬又一春天赐麒麟两天一夜2014赌侠2:上海滩赌圣粤语版中国 第二季收割未来的回忆夜半一点钟幻影神针风吹吧麦浪

 长篇影评

 1 ) 舊愛回來後(Les Fantomes d'Ismaël,2017)

1、先引羅伯特麥基對於角色塑造的觀點。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1997),第十七章、人物,人物維:

「維」是關於人物的一個最不被理解的概念。一名演員,會被導演要求表現出「圓形的」、「三維立體的」人物。對此,我舉雙手贊成,但我會問:「維」,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創造出一個維?姑且還不論「三維」,演員一聽到這問題,就會支支吾吾,叨叨一些關於排演的過程,然後溜之大吉。

……維不是用一些怪癖的性情來裝點主人翁,這並不能展現其性格的真相而引出觀眾的移情心理;相反的,荒誕不經的癖好可能會將人物內心關閉,而使觀眾敬而遠之。……比如馬克白,就是一個性格獲得充分展現與發展的人物,其精采的表現在他一方面具有野心、一方面又負疚之間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複雜性和他的詩歌正是來源於這一個深刻的內在矛盾。

維,就是矛盾:無論表現在單就深層性格之內而言(如負疚的野心),或是在人物塑造和性格關係之間(如魅力四射的小偷);把一個人通篇塑造成好人,在某個場景中安排他去踢一隻貓,並不能增添這個人物的「維」。試看哈姆雷特,他是有史以來用文字寫出的最複雜的人物,他不僅是三維,而是十維、十二維,甚至數不清的的維:他既有信仰的表現,又有瀆神的特質;對奧莉雅來說,起初他充滿愛心,溫柔體貼,然後又鐵石心腸,甚至有虐待之嫌;他既果敢又怯懦;時而冷靜謹慎,時而衝動莽撞,根本不知道誰藏身布幕後卻可以一刀刺死;哈姆雷特既無情又深情、孤傲又自憐、機智又悲哀、倦怠又活潑、清醒又迷茫、明白又瘋狂,他是純真的世俗者,世俗中的純真人,他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體,幾乎包容了我們所想像的所有人性特質。

……從本質上而言,是主人公創造了其他人物,其他人物之所以能在故事中出現,首先是因為他們與主人公的關係,以及他們每一人在幫助刻畫主人公複雜的性格維度方面起的作用。

2、舊愛回來後(Les Fantomes d'Ismaël,2017)原名伊斯梅爾的幽魂,側重刻畫男主角伊斯梅爾的精神面貌。如果以伊斯梅爾作為宇宙中心,將故事人物關係(岳父、前妻、情人、紅粉知己、弟弟、電影製作人……,他作為一個編劇筆下所創造的文學角色,以及他未出世的孩子)整理出行星圖系,從譜系中再分析所有相對應的矛盾性格,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男主角在多重維度之間的拉扯。電影中有一個繪畫透視法分析的場景,與其這麼看待,還不如說這場景展現了男主角內在性格多重的維度(圖1)。

3、一開始我們以為失蹤的是外交官(主角的弟弟),後來我們得知這不過只是劇本的創作的情節,來自於劇作家的一段記憶(主角的妻子),可是,當我們仔細審視,才真正發現消失的那個人正是主角自己,他不但從電影劇組中消失,自我精神也陷入迷茫之中。這裡,我們也看到一個創作者是如何創造的,一如羅曼波蘭斯基在真實遊戲(D'après une histoire vraie,2017)中的情節。

 2 ) 面具-情绪的左冲右突

背叛有理,疯狂无罪

整部电影满满都是疯狂,一声不吭离开父亲和丈夫,远走他乡的放荡妻子;因为妻子出走而趋于疯狂又本性风流的导演丈夫;被残疾弟弟拖累,耽误青春,和有妇之夫纠缠的情人;抵抗过纳粹,爱女如命的犹太父亲。这几个人生都有了裂痕的人物构成了一部画面昏暗的电影。但我看到这部混乱的电影,感受到的只有踏实。好像飘在半空的身体终于接触到了地面。体验到了电影里的苦闷和茫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好像也被人分担了,一切荒谬感都在观影中被合理化,所有苦闷被赋予了意义,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个镜像,得到少许安慰。

这部电影里演员对情绪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得不到满足。偏去横生许多波折,才能拨开迷雾。

每个人都干尽疯狂的事情,并且在疯狂之后若无其事理直气壮地继续生活。抛开一切道德评判,电影里每个怯懦的人都活成了自己的上帝。

老婆失踪了,老公可以一脸呆萌地和老丈人往事如烟;老婆抛弃了老公和父亲,却又能满脸单纯地回来要求丈夫回到她身边;情人和婚姻内的男人发生婚外情,能够毫不在意地对下一个情人说“我喜欢已婚男人”。

虽然我们迷路了,但我们依旧能轻盈地踏上回途。

惊讶!

惊喜!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戴着厚重的面具。时间久了,忘了自己是谁,任恐惧蔓延滋长。

外人看来快乐爱笑的夏洛特,母亲早亡,在父亲的宠溺下任性长大。有一个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丈夫,却抵抗不了内心的不安和莫名的恐惧,只想自己永远消失,坐上了一列火车,从此一去就是21年。直到她在印度重新结婚、丧偶,她选择了回到了丈夫身边。“我已经不年轻了,我要回到你身边“ 看到妻子说这话时两眼扑闪扑闪的单纯和坚定,没有什么能够更加轻描淡写,她真的不再沉重了。

可惜,人可以回来,但感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至于丈夫,我看影评里说道丈夫是因为小时候性侵了弟弟心生内疚,所以精神失常。虽然丈夫跟制片人手舞足蹈地讲电影接下来的情节的时候确实有说到电影里的人物被哥哥强奸,但是我不觉得这是在映射他自己做过这种龌龊事?

他看起来是那么无公害。本来就是一个带着面具生活的人,也一直都不是情绪稳定的人。是甘斯布饰演的情人出现后才撕掉了他的面具,让他回归了正常的精神状态。丈夫和妻子都是脆弱的,他们无法相互支持,但是坚强的情人不同,她可以做丈夫灵魂的主心骨。

妻子的父亲是犹太人,抵抗过纳粹,战后成了著名的导演。性格强势古怪。但是放到犹太人这个身份背景下,那些强势也不过是弱者强装的姿态来自我保护。

这部电影甚至不需要剧情,光是这些人的情绪就已经足够撑起两个小时。导演很自然地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把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光这一点,就比很多万分突兀的奥斯卡入围影片要强。

当然电影最后情绪有点串了,本来正沉浸在那份压抑和疯狂中,突然就被戏中戏里有点无厘头的剧情和喜剧式的表演给打乱了。

温情的结局很尴尬。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可是最后整出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尾也是哭笑不得。最后20分钟可惜了。

 3 ) 5星和1星一样多,这片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文/陈佳俊

有人把它选为自己2017年最好的电影之一

也有人才看了一半就选择点击右上角

2017年一部叫做《伊斯梅尔的幽魂》的电影成为了当时第70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片。

本片的导演是阿诺·德斯普里钦

没听过?

很正常,毕竟他主要活跃在法国电影圈,

之前票房最好的电影《圣诞故事》在北美只有100万美元的票房。

作为法国中青代导演中相当值得关注的一位,

阿诺·德斯普里钦可以说算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了。

1992年长片处女作《哨兵》,1996年《现代法国艳史》,2001年的《伊斯特·康》均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通俗点说就是一位文艺电影圈的大咖。

影片的阵容十分豪华,

法国著名男明星马修-阿马里克,出演过《007大破量子危机》中的大反派,

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玫瑰人生》),

戛纳影后夏洛特-甘斯布,曾在《21克》中,扮演西恩·潘的妻子。

不幸的是,在开幕片放映之后现场观众几乎没什么人鼓掌,影片也受到了不太理想的评价。

《好莱坞报道者》表示

“戛纳选择了电影节资深的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的新片作为开幕影片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涂鸦式的电影,是一场疯狂的自我放纵,导演试图融入很多东西,结果导致非常混乱,这些想法很多都尚未成熟。”

看不懂、自我高潮、冰火两重天成了影片最好的标签。

事实上如果不是之前有看费里尼《八部半》以及刘易斯《九》的经历,我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所以今天并不是要给大家安利这部影片,只是聊聊为什么它如此饱含争议

电影开头就是十分紧张的谍战片段,几个西装革履的政府官员讨论着一个叫迪达勒斯的名字。

突然画面一转,我们发现原来之前的场景不过是一个叫伊斯梅尔的电影导演正在拍摄的电影片段。

是的,影片的男主角在电影里就是一个电影导演,正拍着一部以他弟弟为人物原型的谍战片。

虽然是电影导演,实际上伊斯梅尔的生活并不轻松。

妻子二十一年前无故失踪,至今了无音讯。

除了埋头创作剧本,

还要不时在深夜前去安慰因失去女儿痛苦不堪的岳父。

幸运的是伊斯梅尔结识了一个叫西尔维娅的天体物理学家(夏洛特-甘斯布饰),两人认识了两年。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背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一天,西尔维娅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突然一个女人走到她面前莫名其妙地说:

“我是伊斯梅尔的妻子,我叫卡洛塔。”

啥,不是死了吗?

好吧,之前也没有明确说死了,主要是说失踪了。

可一失踪就是二十一年,还无缘无故突然就平安回来了,WTF?

这个桥段可以说是影片最意外的转折点了,但有趣的是导演似乎也没有打算过多的解释什么。

我想这里回来的妻子其实更像是片名《伊斯梅尔的幽魂》里的幽魂

但要是选择真的用所谓的鬼魂来讲述又丧失了故事的现实性,变成一部鬼怪片或者最后只能接受主人公有精神疾病。

所以阿诺选择尽量把失踪的时间线拉长,从而造成一种心理上已经宣判死刑的局面。

也就是说卡洛塔虽然活着,但对伊斯梅尔和他岳父来说已经死了,她更像是一个活着的“幽魂”。

由于在内心他们已经宣告了卡洛塔的死亡,尽管他们为此痛苦不堪,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可当牵挂的人真的回来时,

不仅没有让他们的生活恢复正常,反而更加混乱。

他们甚至希望她是真的死了。

影片至此一共理出了四条线索,分别是伊斯梅尔正在拍摄的电影、两年前和西尔维娅的相识、现在和西尔维娅的爱情以及妻子回来打乱了原本的生活。

很多人觉得这部影片就是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对本人过去迷茫状态的写照

导演大胆的把这些混乱的线索互相穿插,

戏中戏、现在、回忆,梦境各种片段通过毫无征兆的剪辑随意的拼凑在一起,

多重的故事线很难让普通观众的精力无法保持长久的集中。

打个瞌睡,很正常,不要怀疑你的智商。

由于妻子的突然回归打破了原本两人正常发展的爱情,

作为现任女友的西尔维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他之所以爱上伊斯梅尔就是因为他的专情

但现在突然死去的妻子回来了,无论伊斯梅尔做出什么选择就让他难以接受。

选择妻子就等于放弃了她,

选择她就否定了她对其专情的认可。

无法忍受现实的伊斯梅尔选择回到故乡逃避这一切,

这电影从这里开始剧情逐渐有些失控,基本都在表现伊斯梅尔的痛苦。

有一段通过对文艺复兴画作的视觉艺术和透视原理讲述自己拍的电影和现实生活的逻辑关系。(笔者艺术修养有限,实在理解不了)

最后伊斯梅尔在给制片人讲解接下来要怎么拍剩下电影的时候,

还一不小心一枪打伤了制片人的手臂。

虽然观众根本看不懂剧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反正怎么嗨,怎么来。

电影情节的碎片化和元素多元化算是电影一大特色。

镜子、画像、雕像、书信、梦境等一系列在导演阿诺·德斯普里钦以往作品里出现过的元素一一亮相,它更像是导演对自己内心的迷茫的总结以及对全新电影形式探索的尝试。

豪华的演员阵容没有让影片大放异彩,但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演员,这部影片一定会成为一场灾难。

戛纳始终强调电影应该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元素,剧情片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它需要融入作者导演自身的审美偏好、表达主题和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电影趣味。

我想这也是影片为什么能够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的原因了。

选择将主人公设置成电影导演的角色,并采用和戏中戏交叉讲述的方式在电影中并不常见。

《八部半》算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作品,但在其诞生之初依旧饱受质疑。

人们认为当时的费里尼错误地舍弃了现实主义选择了个人幻想,影片中现实和幻想的混乱交织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类以电影导演为主角的影片大多是导演用以表达自我创作的困惑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影片的画面远远大多形式,一些不符合故事逻辑的叙事以及情绪化的剪辑时有出现。

由于对故事形式的忽视,对导演画面的掌控能力就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过画面将碎片化的情节和多元化的元素合理地结合到一起尤为关键,

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看看,要是中途右上角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哦。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ಠᴗಠ

 4 ) 疯吧 浪吧!一起来!

哈哈大爱德斯普利钦

疯疯癫癫地带领一众大牌明星也跟着他痴头怪脑,而观众亦抓狂头大的同时也大呼过瘾(比如我)

此片片中俩2男主 锋头完全改国俩大牌女星,一直擅长神经质狂野角色的甘斯布反而是此片中最正常的一位职业女性,冷静独立干练,而美丽性感的马良诠释不在状态、脆弱敏感倒反而有种别样反差美、一个出走的迷茫女人,在他国改头换面以另一种身份度过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段时光,阅尽人生各态和男人,20年后又突兀随心所欲回归,角色设定颇似《完全陌生》中的蕾切尔.薇兹的那个角色:冥冥中她就是想出走,离开赖以熟悉的庸常的、过腻的生活,去远方,在别处 ,扮演另一种角色,过另一种生活…

而亮点反而在扮演丈夫的阿马立克和岳父

一个手舞足蹈发嚎发癫

一个咆哮愤怒无措

俩个人亦师亦友 又互相折磨冲撞 骂骂咧咧

各种奇嚎笑崩的情节 对话 表情 肢体动作😂😂

这整部电影的风格 剧情走向就像电影中所展示的波拉克的滴色画一样 线索纵横交错 情绪肆意泼洒 即兴 随意 堆彻 狂放 诡异,但又一气呵成!痛快至极。可能有人觉得一团乱麻一锅乱炖 ,但喜欢的人可以拎着电影里那根根透视毛线左右上下穿梭 横冲直撞⚡️逍遥偷乐

结尾反而有些平淡,其实更希望马良重又和老公在一起,女朋友有自己更广阔的天空…

剧中还提及的扬凡艾克这副著名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你可以留意下他的诡异的透视(镜子中的背影),有没有发现镜中和镜子前有撒不同之处吗?😂…

我觉的也是对阿马立克扮演的角色的一种暗示🌚

 5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幽魂:过去的自己

今年是戛纳电影节七十华诞大庆,开幕影片殊荣属于阿诺德斯普里钦新片《伊斯梅尔的幽魂》,风光一时,然而放映完毕,掌声稀疏寥落,评论哀叹遍野。国内德斯普里钦的影迷隔岸无措。既以大师失手而哀,又欲一看究竟为快。幸贾导有心,欲以平遥立影迷万世狂欢之胜地。首届影展便邀来《伊斯梅尔的幽魂》。德斯普里钦亦诚意十足,亲身驻足平遥数日,拿出一百三十四分钟的完整版犒慰等待在华北深秋夜风中的影迷,戛纳因为开幕式流程缘故放映的是一百一十分钟的删减版本。以这个一百三十四分钟的版本而论,放在当今影坛当谓杰作。放到德导作品序列里,亦是大师水准之作。 影片开始是一群忙碌的法国外交官们在处理一起外交事件,镜头闪回交代了特工的招募。镜头转过马修阿马立克扮演的导演伊斯梅尔一杯在手的工作着。原来这是他在拍摄的一部以其弟弟为人物原型的电影。镜头开始转向导演的生活日常,妻子失踪,给他和他亦师亦父的岳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甘布斯饰演的天文学家西尔维娅,渐渐的,伤痛开始消散。然而,一个女人突然出现了,玛利亚格迪昂扮演的妻子卡洛特在失踪了二十一年后回归了,隐约结痂的伤口再次被撕开。旧爱新欢,选择与放弃,二个女人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后面是导演内心的波涛汹涌,踌躇犹豫间,西尔维娅作出了选择,挥挥衣袖,独自去看星空,离开后,伊斯梅尔才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失去。影片始终在这二条线中交叉叙事,伊斯梅尔在寻找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自身、家庭、社会。所谓的幽魂实际上就是伊斯梅尔过去的自己。什么是自己?什么是一个人?名字是一个代表,但是真正形成一个人应该这个人所有社会关系以及对经历事物的认识。片中离开二十一年的妻子回归可以要回她原来的名字但不能要回她原来的婚姻,也就是说原来的社会关系有部分已不能找回,也就是说不能找回完整的原来的自己。与之对应,剧中剧的影片中故事原型伊斯梅尔弟弟与伊斯梅尔也久不联系,所以故事的原型实际上伊斯梅尔基于自己经历想象中的弟弟,可以说影片拍摄过程就是伊斯梅尔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一种更好的生活的过程。寻找过程的基点就是在二条线索中出现的过去的伊斯梅尔及基于过去的伊斯梅尔形成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也就是伊斯梅尔的幽魂。寻找的过程也就是对过往自身的批判、剥离、萃取的过程,在意识层面和真实世界中都及其痛苦。逃避还是坚持。影片最后呈现的画面是西尔维娅又回到伊斯梅尔生活里,过上其乐融融的生活了。貌似伊斯梅尔完成了对更好自己的塑造,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时德斯普里钦借甘布斯之口说出一句台词“生活还在继续”。是的今天的生活又会成为明天生活的幽魂。先哲说“人不能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何尝能二次遇到同一个人呢?人又怎么能二次成为同一个自己呢?每个人每过的一天每经历的一个人一件事都是他以后成长的幽魂。今天的社会关系、今天的阅读、今天的观影,今天的社交,如何作用于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是真的知道,还是自以为知道,还是只是剥开下一颗巧克力的包装纸。 与影片深邃恢宏主题相得益彰的是演员们的表演。马修阿马利克是德斯普里钦喜欢的御用演员。几乎就是德斯普里钦在影片中的代言人,从理性与感性,现实与梦幻,回忆与向往,想象与真实多角度立体全面的奉献了教科书般的表演。双女主甘布斯与马里昂表演互为补充,冷静与热情,内敛与外放,清醒与迷茫,同样极为精彩,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甘布斯的表演,呈现出一种知识女性的独立优雅的知性美。 以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本片不管是影片,还是男主、女主都应该是本届影展首映单元最佳的电影、表演。我尊重评审集体的决定,只是为平遥影展的荣耀簿上没有留下这部杰出影片的痕迹感到深深的遗憾。

 6 ) 《伊斯梅尔的幽魂》:过度表达的优质电影

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开幕影片 胤祥 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195

找一个对本届戛纳开幕片最准确的描述,大概就是“优质电影”这个词了。该片导演德斯普里钦的口碑极好,卡司则包括马修·阿马立克、夏洛特·甘斯布和玛丽昂·歌迪亚,男神路易·加雷尔也只能出现在四番位,四个人加起来拿过N个影帝影后了;同时影片剧作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制作精良,可谓优质之作,但观感……德彪西厅的媒体场反正没有掌声。

影片主要讲的故事是电影导演伊斯梅尔与现任女友西尔维娅和失踪了21年又重新出现的妻子/前妻卡洛塔的三角关系,所谓“鬼一样的前女友”——这里是妻子/前妻,因为她已经失踪得足够久且被宣告了死亡。谁说德斯普里钦借的不是《盗梦空间》的梗啊?挑了玛丽昂·歌迪亚演这个“幽魂”,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不过情感线上的重点就在于,一旦“悼亡”行为完成,生者实际上已然接受了爱人的死亡,或者“在心里杀死了爱人”,无论是对伊斯梅尔还是他的岳父都是如此。即使八十三岁的岳父会在深夜里歇斯底里地给女婿打电话来抒发自己对女儿的痛苦思念,但当女儿真正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反应看似不近人情但实际上是极为准确的大喊“你走开”。伊斯梅尔的反应也是如此,所谓“你TMD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来打扰我的生活”。西尔维娅则更悲剧,她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嫉妒,因为她所爱的男人吸引她的最重要的地方正是他用情至深(他甚至精确地记得妻子失踪的时间,精确到天),或者说是她迷恋的正是这个男人身上的悲剧气质。问题在于妻子/前妻的归来,完全抽掉了这一切的前提并否定了这一切的意义。

但有趣的是,影片对此并没有过多地解释,或者说影片引人入胜的/优质电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阿玛利克搬演的导演伊斯梅尔的事业上,他处于一部间谍片的拍摄之中,这部间谍片是根据以他的弟弟伊万为人物原型塑造的。导演并没有写完剧本(!!!),并且本来就乱成一团的拍摄又被狗血的家务事搞成了一场灾难,执行制片人各种追债式的催稿下导演玩消失,终于找到了导演后,处在神经刀状态的导演又以常人无法理解的逻辑讲了一个故事——是的作为观众完全看不明白这个故事的逻辑是什么鬼尽管场面看起来蛮high的。片中片和影片叙事的主部之间的关系并不甚明朗,尽管德斯普里钦尝试用对视觉艺术的分析来表明——片中导演向制片人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和另一幅文艺复兴绘画之间的“毛线关系”(确实是毛线啊哈哈哈),通过人物的视线、镜子和窗户之间的毛线(真的是毛线啊!!)在探讨文艺复兴空间的形成,进而展示叙事与其材料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毛线关系正好是……片中导演创作那个以自己弟弟为原型的故事的方法(尽管这个弟弟完全没有在片中片意外的部分出现)的——是的制片人确实没有理解,然后导演还给他……放了幻灯片……最后情绪激动的导演一枪击中制片人的胳膊,在医院导演被注射了镇静剂,然后被拖去拍电影……

总之影片就是由这两个没有那么明显关系的部分组成的,好在德斯普里钦的招牌风格是干脆利落的伶俐剪辑,加上该狗血、该逗乐、该脑洞的部分都有,所以虽然不明觉厉但被片子带着走的话还算观感愉悦。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导演的表达过度。这个故事的框里装着的除了“不靠谱的导演”和“鬼一样的前妻/妻子”之外尚有一堆可以用来展开写论文的有关影像与叙事、影像与生活和影像与记忆的关系的片段(某些地方还颇有值得分析的影片内部的自指性),这里不仅体现着德斯普里钦的作者性同时也体现着他的趣味(这部片子简直可谓是“极多主义”了)。而表演上近乎放任的做法又让影片的某些段落近乎失控,片中片某些地方几乎变成了片中导演的自High——某种并非日常的、属于创作者自况的“非理性逻辑”。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非理性确乎难拍,而这种尝试表达非理性状态的想法,与影片“优质电影”的形态之间产生的张力,恰是《伊斯梅尔的幽魂》走向过度表达,乃至某种意义的过载和失控的真正原因所在。此刻我大概理解为什么德斯普里钦今年又木有挤进主竞赛了……

 短评

何止是混乱,部分桥段得和大卫·洛维的《鬼魅浮生》对着看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点,从这个角度出发两位导演就像是拿到同一命题作文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思路,跑题不跑题的就再另论吧。

4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幽魂就是德斯普里钦的创作噩梦也是他的灵感,当导演掏心窝子想要把自己的那些表达告诉观众时对于喜欢的影迷是莫大的享受。故事里只有归来的亡妻是真实的,缠绕的其他是迸发的虚幻思绪用各类型混搭拼贴不在场的生活,类似于人到中年的总结像老朋友追着你倾诉,混乱的段落佳句频出。法盟加长版强行入十佳。

8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所以...是一个被透视弄疯的导演的爆笑喜剧?心疼戏内外的制片人各三秒。虽然从第一秒尴尬到最后,但至少给人种烂片套烂片就谈不上烂的感觉——类似于看阿马立克和他对面一团由几十人组成的连体人在黑洞般的滚筒洗衣机里甩来甩去。安慰自己至少get了两场阿马立克和马良/甘斯布的辣眼床戏。

1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轻与重,虚与实,你可以恍惚于世,但切不要嫉妒鬼魂。

17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本质上类似一部高清版的《内陆帝国》,角色的噩梦诅咒映射电影碎片鬼怪的结构,电影创作的主题、淡入淡出剪辑又不断透露着亦真亦假的感觉,而猜测真假亦不再重要,从影片的开始我能强烈感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创作,一种无理性的情感冲撞。

21分钟前
  • TWY
  • 推荐

伊斯梅尔的间谍电影拍到瓶颈,他恨弟弟童年恃宠;西尔维娅与伊斯梅尔的关系走到平淡,她焦虑如百万星河;布鲁姆与生命的关系走到尽头,他的记忆亟待急救。卡洛特从始至终都没有回来,她失踪在一具空棺里,幽魂却折磨着与之相关的每个人。对过往无奈、当下犹疑、未来恐惧,哪怕记忆回归,情感依旧失踪。

2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具有法式精神崩溃的爱情戏剧,我个人很喜欢两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不妥协,当然中东间谍部分的戏中戏也很精彩。在巨幕上能看到马良正面全果,真是满足哈哈……

28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推荐

本片导演也是这次平遥节的评委,慕名看了他的这个新片。看着几位法国老戏骨尽情飙戏还是挺过瘾的事,只是剧作的庞杂、臃肿,导演的过分用力、炫技毁了影片的节奏和叙事。还不到六十岁的导演,一旦成名被宠之后,为什么总是会如此自我膨胀、不知节制呢?中外都有不少例子,值得思考。

3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世间最后的真理,戴著透明的爱的面具。”21年的空白绵延成因想念而生发的恐惧,再进一步缠绕为驻扎在心里的执念,「幽魂」是念念不忘,是自我选择流放,是无法越过刀锋;创作受到现实的滋养,并反哺现实,当假象成为真实;打乱时间线的叙事,让影像成为情感流动的容器。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阿诺·德斯普里钦的电影就像某种奇迹,一闭上眼睛就会消失不见。

3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她做爱时总是哭,而你现在在哭」导演要创造消失感,而观众只需去体验,阿诺在此证明了演员不在场的状态成立,人物只是充当着情绪的载体,所有情感被不断力推向顶点,现实的血肉之躯随之沦为虚无的渺小魂魄,不断被掏空最后瓦解;可以用能想到的任何词语形容这部电影,杂冗、矛盾、深刻、垃圾、伟大…

41分钟前
  • ChrisKirk
  • 力荐

感叹路易加瑞尔还是在他爸的电影里最帅啊。电影整体比较乱,有种想到哪说到哪的随意感,不过几个演员都是喜欢的,而且好像都被挖掘出了别样的魅力。戛纳竟然放个非导演剪辑版,也不差那几分钟,为什么呢?

4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快叫Ismael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拍完咯!!!

49分钟前
  • 朱马查
  • 推荐

题材,类型,风格元素的混合,加上本身是戏中戏的。遗憾还是情绪也混了,时而喜剧,时而深情,时而疯狂,看下来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甘斯布仍然很有魅力,有属于她年龄的魅力,也有小于她年龄的魅力。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很怪的开幕片,一言难尽。一条线是疯癫导演和他的间谍戏中戏,另一条线是他和女友及失踪21年又突然出现的前妻三人间的狗血抓马,中间穿插交叉剪辑和闪回,最后是甘斯布间离交代结尾。情绪转换猝不及防,个别段落惊悚感,总体观感很跳跃。但又不得不承认,片中一些段落和台词拍得很动人。马良全裸出镜

5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我是福茂我也不选这片进主竞赛……闪光点有,比如“film as brain”,马修阿马利克在制片人压力下疯狂构思电影那段很high,结构也蛮有趣;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表达过量,其次是大明星太多导演控制力不足;总之最终观感一片混乱,有些诡异的笑点。不过该逗该甜该虐的地方都有,三星。

5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比之过去“两面镜”或“三面镜”的互指渗透,德斯普里钦这次将影像进一步割裂编织了一张空前繁杂的自省网络,过去的纠缠,创作理想的不达,身份定位的迷失,这些繁杂造就了提炼表达主体的无意义,毕竟生活的灵感来自参悟的一切。阿诺以创作“回忆”见长,难得展现一次当下心境,没想到娱乐性还这么强。

5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我不确定自己看懂了这部电影,时间线非常混乱,真实和虚构各种交叉,再加上人物心理的主观想象,导演把这个故事讲的异常复杂。不过风格上还是非常的作者化,请来了一堆大明星,导演却只顾着自己high了,不顾节奏和叙事,看着挺累的,也许以情绪见长,用情绪串联故事的电影都比较难看懂吧。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马良和爸爸的片段挺美,即使只是站在窗下远远看着也很感人。

60分钟前
  • vivi
  • 较差

S'inventer lui même et s'en débarrasser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