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故乡

HD中字

主演:扬·迪特尔·施耐德,安东尼娅·比尔,麦斯米兰·沙伊特,玛丽塔·布劳耶,吕迪格·克里泽,费丽娜·莱拜克,梅拉妮·富歇,伊娃·塞德勒,莱因哈德·保卢斯,芭芭拉·菲利普,克里斯托弗·卢泽,赖纳·库恩,安德里亚斯·库尔策,杰罗恩·佩瑟瓦尔,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2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3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4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5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6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3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4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5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6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7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8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19另一个故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另一个故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80多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影片的原始素材来自于其往年自编自导的现代德国史诗《故乡》三部曲剧集,而现在,这部大气磅礴的史诗则被搬到了电影银幕上。导演以强烈的黑白影像风格与冷峻的笔调,通过一个德国农村里农民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性、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绝对会让你受益良多,更何况还有另一位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的友情出演。  2014年第64届德国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杰出故事片。夜之眼1942怦然心动的小姐姐第一季十二怒汉1997黑暗之心1991爱上调音师波士顿法律第五季盲点第二季柔道龙虎榜少女2016灵臆事件黄金屋4月的你,角宿星太太请小心轻放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BB 30局外人2020父女情深传说第二季竭尽全力选帝侯大街59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 第一季破碎之家逃亡列车1985祖传神探与恐龙同行再见吧,枪 警视厅特别枪装班特回~不良债权特别回收部~笑八仙爱情没把门连城诀(1980)警视厅生物股长海鸥食堂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龙岭虫谷红月亮精英部队丘奇先生风险犯罪心理 第十四季家比天大化身博士1931超模们

 长篇影评

 1 ) 光与影的追逐

德国导演Edgar Reitz 的电影《另一个故乡》,整整四个小时光与影的追逐。我是偏好biopic和史诗类电影的,一部电影可以写一个人生,甚或一个时代。有时候想,现代社会,就算全世界都已醉生梦死,德国人还是会选择认真工作。这个在战争时期充当反面角色的国家,至今没有他正确的位置,哪怕在文艺界,大师那么多。两周前,巴黎的德国电影展非常低调,展出的电影更低调,仿佛他们始终要背负着什么。这部电影,无处不在的广角镜和精确如用手术刀雕琢的光,像一个男人在热恋时期对待爱人的方式,给她最好的,然后一生只有这一次。不那么美的角色们,是温暖的普通人,情感是细水长流,偶尔碰起水花,最终归于平静,也终于承认他们是真实的人。电影里有赫尔佐格这疯老头。

 2 )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大片,87岁高龄德国电影大师其电影人生的总结

文:磊

公众号:抛开书本

故乡,一个亲切而遥远的词。它给人的联想是安全和温暖。故乡成为故乡,是人们离开了它。是什么让人离开安全而温暖的故乡?影片《另一个故乡》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

19世纪中期,数十万欧洲人移民去大西洋彼岸,开拓美洲大陆。这部气势磅礴的史诗电影描绘了那场改变历史的大迁徙。它长达4个小时风格质朴,苍凉,冷峻。黑白画面优美流畅,光线运用美轮美奂,大广角镜头下的山区风貌壮美,感性。旁白充满文学诗意。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大片,是87岁高龄的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对其史诗系列作品的总结,亦是其电影人生的总结

影片中的洪斯吕克山区当年隶属普鲁士领土,因为国王的暴政和粮食歉收,当地农民几乎陷入赤贫。迫于生计,他们纷纷背井离乡,登上去往巴西的轮船。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没有荒淫的国王。

影片讲述了山区中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艰难时代中的变迁。父亲西蒙是一个铁匠,母亲是农民。大女儿莱娜嫁给了信仰天主教的丈夫,因宗教冲突父亲和她断绝关系。大儿子古斯塔沃从军队退役归来。小儿子雅克布喜欢读书,向往遥远的世界。家中还有腿脚残疾的小女儿,年迈的奶奶,怀旧的伯伯。

故事从一场争吵开始。雅克布和他的书被父亲丢出门外,父亲斥责他“游手好闲”。他跑到山上,展望无际的天地,畅想未来。夜里,他借烛火在本子上写下心愿,“饱览世界”,“记录旅行”,“学习语言”。

他期待有朝一日离开家乡,远走天涯,到新大陆认识印第安人。被吵醒的奶奶对雅克布说,“记下你梦到的,也许有一天它们能实现。”

电影开篇即定下了一个基调,浪漫的少年不甘心做一个铁匠和农民,梦想离开闭塞的家乡去广阔的世界闯荡。

当时,巴西刚刚挣脱葡萄牙殖民统治,商行代表巴西总统来村镇招募移民。他们在镇中心街头和酒馆宣传巴西的富饶,承诺优厚的政策,鼓励村民签署协议。

为摆脱贫困和压迫,洪斯吕克山区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携带子女,抛下衰老的父母,永远的逃离家乡,去陌生的土地开拓“另一个故乡”。留下的人则继续艰难生存,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种植土豆,夏季采收葡萄,酿造葡萄酒。

雅克布的哥哥古斯塔沃刚从普鲁士国王的军队退役归来,全副家当只有一根木棒和一双鞋。荒寂的村庄使他感到陌生。他回到家中,家人去教堂做礼拜了,只有奶奶在。疲倦的古斯塔沃坐在空荡荡的饭桌前,背一靠墙就睡着了。奶奶的话意味深长:“累了就睡吧,你已经回家了。”

古斯塔沃作为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和弟弟不同,他勤劳,踏实,忠于家乡,不好高骛远。他的梦想是制造一台蒸汽机。

雅克布在野外邂逅了两个正在玩耍的裸体少女,一个叫亨丽艾特,一个叫佛琳切。雅克布对亨丽艾特一见钟情,亨丽艾特也暗生情愫。

故事的转折点在一场节日舞会。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酒后冲动,发生了关系。雅克布和亨丽艾特本相互倾慕,他发现亨丽艾特和古斯塔沃背叛了自己,精神崩溃,悲愤之下自暴自弃,挑衅前来镇压骚乱的宪兵,和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奥尔姆一同被抓进牢房。

母亲最疼爱雅克布,她带着一枚珍藏多年的金路易(法国金币)探视儿子,劝他用金币换自由。在漫长的牢狱时光中,雅克布和奥尔姆交流学习,思想日益成熟。他和奥尔姆决定,不用金币换取无价的自由,而要等待公正降临。

那场舞会的酒后放纵使亨丽艾特怀孕。她不得不嫁给古斯塔沃。一年后孩子出生。家庭生活对古斯塔沃没有吸引力,他的兴趣在制造蒸汽机上。被冷落的亨丽艾特只好把感情倾注在孩子身上。

有一年冬天格外寒冷,暴风雪袭击了村庄,许多婴幼儿死于白喉(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的孩子。悲伤的夫妻为求解脱,决定离开充满痛苦记忆的家乡,去巴西开始新生活。

他们在教堂做礼拜时宣布了计划,所有人为之震惊,尤其是雅克布。古斯塔沃离开,意味着雅克布必须留下来照顾父母,他渴望多年的梦想从此破灭。雅克布在泥地里扭打古斯塔沃,发泄怨恨。但无法阻止古斯塔沃再次偷走他的人生。

抛下家乡去他乡,叶落不归根。离开的人得到新生和希望,留下的人得到的只有死亡和绝望。

雅克布的母亲患有肺病,需要儿子照料。古斯塔沃夫妇即将成行时,母亲肺病发作,奄奄一息,古斯塔沃不得不停止整备行李,救助母亲。好在母亲活了下来,古斯塔沃得以“逃离”。父亲对古斯塔沃寄予厚望,本指望他继承家业,儿子的决定伤透了他的心。他发疯似的跑去贵族的城堡废墟下挖金子,想用财富使儿子回心转意。

亨丽艾特的父亲早在女儿出嫁后不忍孤苦,自缢身亡。亨丽艾特离行时,母亲抓着她,喊道,“杰切(昵称),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我死的时候,有谁陪在我身边呢……”

青壮年是家庭的支柱,支柱抽去了,在那个没有社会福利保障的年代,独生子女家庭只有崩塌,老人晚景凄凉。

直到影片进行了大半,再次怀孕的大女儿莱娜才出现在雅克布家中。父亲抱过她怀里的孩子,接待了他的异教徒女婿。破碎的家庭需要亲情和新生命弥合,不是宗教偏见。

迁徙的车马在广袤田野的地平线上绵延不绝。苍白的落日下,人们落魄的背影在马蹄和车轮扬起的灰尘中显得孤独而渺小。

古斯塔沃夫妇永远的离开了故乡,去寻找另一个故乡。

雅克布留在家乡,和佛琳切结婚,一边研究语言学,一边继续哥哥未完成的梦想——制造蒸汽机。后来,在书籍的帮助下,他成功了。那个被父亲骂跑的不务正业的书呆子,展示了书的力量,终于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直到古斯塔沃和亨丽艾特离开近一年后,雅克布一家才收到他们的来信,得知他们在巴西的艰难创业。可惜母亲已经病逝,雅克布把信埋在了母亲的坟上。

电影讲述憧憬新生活的人们忍痛抛弃故乡和亲人去建立“另一个故乡”,却从头至尾没有给“新故乡”一个镜头,除了一封姗姗来迟的信。

“另一个故乡”只是故事的背景。电影讲述的始终是“这一个故乡”,生养他们,哺育他们,支持他们成长的唯一的故乡。

不论哪一个文明,“落叶归根”都是一个人临终的夙愿。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引用了一句诗:“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古斯塔沃会回来母亲的坟前吗?

造成悲剧的普鲁士国王也只是故事背景,导演爱德嘉·莱兹表达的主题比批判一个死了几百年的人和政治体制深刻得多。

故乡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它超越了形而下的世界,因为人可以再造一个故乡,在大洋的彼岸,在世界的尽头。他的子孙同样可以再造另一个故乡。故乡是形而上的,它是我们心中的图腾,是我们灵魂的起源和归宿。通俗地说,它是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的基因,——故乡是我们的亲人。

漫威电影中,雷神的故乡阿斯加德毁灭后,他带着残余的族人迁徙地球,建立了“另一个故乡”。他说,“阿斯加德从来不是一个地方,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阿斯加德。”道出了“故乡”的本质——亲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人是社会性动物,故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脱离社会,人无法认识和定义自己。离开故乡,人将陷入迷惘,犹如走失的孩子。时代更迭,文明演化,社会永远在解构,故乡也随之转变。

对古斯塔沃,不是他抛弃了故乡,而是国王抢掠了他的故乡。对近代人类,掠夺他们故乡的是科技时代。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底层农民面临了空前的精神危机,“羊吃人”迫使他们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沦为被资本异化的“机器人”,随之产生身份困惑。他们失去了根植血脉的土地,被科技力量驱使,从此忘记了回家的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诅咒。爱德嘉·莱兹想表达的就是人面对这种诅咒时的无力。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3 ) 另一个故乡 | 并非要在路上,也可以在心里

德语配黑白,有着天然的冷峻气质。

自幼喜欢读书的雅克布在书籍中发现家乡以外世界的独特魅力,他一直想摆脱家乡去往热带地区,这样圣诞就不会在冬天了。但总是不尽人意,初恋和航海去巴西的机会都被哥哥“夺走”,加上挚爱的母亲需要有人照顾,他再也没能出去。可是他一直没有忘了读书和日记,渐渐地他发现世界也可以停留在心中,只要闭上眼,他就能到达各个想去的地方。结尾的时候,哥哥来了信,那里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反倒是有点被中介坑蒙拐骗了。但即使如此,他们也是下定了决心离开自己的故乡。

全篇电影的配乐凝重肃穆,配上大量的自然白噪音,当你闭上眼去聆听,也仿佛置身其中。电影虽是黑白,舍弃色彩后,却更凸显了每帧画面构图光影的绝妙精巧。

其实另一个故乡并非真的要赶赴千万里之外,它也可以当你闭上眼睛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4 ) 另一个故乡,另一片苦海 乡归何处?乡归故里

第一次在德国电影节的宣传册上看到这幅海报:一个年轻男子手握一本书,站在山崖上,张开双臂呼喊,像只振翅前鸣叫的小鸟儿,前面是几颗干枯树枝矗立的山野。这张黑白底色、构图简洁、留白最多的海报,在一排彩色海报中格外显眼,海报下写着电影的名字——《乡归何处》,此外还有一个直译名——《另一个故乡》。
突然觉得这画面似曾相识。这种奋力挣脱束缚、肆意呐喊的感觉,哪段青春没有经历过?有句话说,不曾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而我说,不曾振臂高呼过,不足以谈梦想。追梦的过程何其艰险,需要挣脱樊笼、奋力一搏。追梦的旅程又何其畅快,值得奋不顾身、倾其所有。隐隐觉得,这会是一部关于梦,关于心灵追求的电影,吸引着我一睹真容。
电影四个小时,舒缓而悠长,但叙事紧密勾连,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情节铺垫环环相扣,丝毫不显拖沓。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和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青春的悸动和苦涩的失恋;梦想的激情和理想的覆灭;不能远行的痛苦,和被迫离乡的无奈;生之艰辛,和死之怆然;心之自由,和现实枷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大时代的革命浪潮。这种种对峙的场景,被八十高龄的爱德嘉•莱兹,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手法,不着痕迹地呈现在这部深刻复杂、又层次分明的鸿篇巨制中。
电影透着德国人特有的冷峻和理性,又有深厚的诗意和情感。通过性格迥异、命运殊途的三兄妹的命运起伏,将爱/梦/自由/乡愁/死亡/宗教,种种永恒的母题交织其中。透过男主雅各布充满智慧与诗情的叙述,在黑白怀旧的底色中,奏出了一曲自由与乡愁的二重奏。在希望中走向绝望,在绝望中又见曙光,看完让人悲喜交集、唏嘘不已。
叙事:多么痛的领悟
一部电影开端的十分钟就能决定你会不会爱上它。莱兹在执导这部电影前,已经完成了电视剧集《故乡三部曲》,对故乡的题材显然已经驾轻就熟。叙事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电影对叙事结构的建置尤为可道。雅各布的父亲扔掉他的书、母亲在土豆地里称赞他,叔叔帮他藏书,人们在冰天雪地里赶着马车离开,雅各布振臂高呼、开始记录心声,奶奶在黑暗中鼓励他,古斯塔夫从军队服役归来,亨丽埃特在山坡上学鸟叫……开篇几个简单的场景就把电影的时空、人物交代清楚了。故事发生19世纪40年代,德国巴伐利亚州最小的一座直辖市施瓦巴赫的一个小村庄。铁匠的儿子雅各布嗜书如命,心怀梦想,追求自由,疏于劳作。父亲恨铁不成钢,母亲处处护着他,叔叔是他的知己,奶奶是朴素的智者,哥哥是他们家的骄傲,人们离开村庄,远走他乡。主要人物悉数登场,故事由此拉开帷幕。主人公雅各布的开场自白“我想释放心声,饱览整个世界/我要追随更优秀的君主——自由/我已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离开这个只有束缚,却无法依靠的故乡”,引出了贯穿全篇的主题——追求自由,逃离故乡,向往新世界。而雅各布的发问“为什么要永远离开家乡?这里的困境又不会持续很久,而且流落异乡很少能找到幸福。”看完这部电影就会知道,莱兹像是在用整部电影回答这个问题。
电影的第一个情节点发生在90分钟处,冻脚节集会上。对于正常长度的电影来说,这个情节点来得太晚(按照2个小时的长度,第一个情节点应该出现在30分钟左右)。但对于一部四个小时的电影来说,恰如其分,因为前面已经有了足够的铺垫。此时,雅各布和亨丽埃特经过几次会面已经暗生情愫,雅各布在革命者的船上也初次体验了流血冲突。这个情节点便是对他陷入的爱情和身处的革命浪潮的一次集中交代,这是电影的第一个转折,对于全篇叙事至关重要。集会上,伯爵代表的特权阶级垄断了卖酒权,激起了参加集会人群的不满,武力对抗一触即发。舞会中古斯塔夫以他精湛的舞技迷惑了亨丽埃特,对亨丽埃特心仪已久的雅各布站在一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伯爵派来了宪兵,抓走了带头滋事者,此时雅各布正好瞥见哥哥与爱人亲热完事。悲愤交加之时陷入自暴自弃,跟随滋事者大喊“自由”,于是被宪兵带走,压抑在心头的苦闷借由这次叛逆举动一吐为快。于是,一边是和专制阶层的对抗升温,一边是失去爱人跌入谷底,两股矛盾瞬间交汇,革命的热情和他绝望的心情汇成了一个重要的对抗冲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雅各布被捕之后如何脱险?如何突破难关实现梦想奔向新世界?他们三人的关系又将如何继续?可以说从这里故事才真正拉开了序幕,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这里有一个问题,亨丽埃特就因为和古斯塔夫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弃红颜知己雅各布于不顾而委身于他,第一次看电影时始终无法理解。后来再看回放才发现,亨丽埃特当时的表情很诡异,不是享受,不是刺激,反而有点不可捉摸,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脱,甚至还掺杂一丝悔恨。思前想后,我推断是因为雅各布此前在葡萄地里跟她表明,他是下定决心要移民的。而亨丽埃特早就承诺过自闭的父亲,永远不会离开他。讽刺的是,后来父亲因为她的出嫁上吊身亡,而原本想要留下来照顾父亲的她,却最终还是要移民巴西,而跟她远走他乡的人已不是那个曾经带她幻想新世界,教会他巴西土著语言的男人。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也难怪她的表情那么复杂了。
第二个情节点出现在两百分钟左右。雅各布在狱中结识的良师益友奥尔姆,带着他们移民审批通过的文件来找雅各布,两人欣喜地分享这个好消息,并畅想乘坐豪华游轮横渡大洋。随后紧接着一个雅各布与村民们走向教堂的场景,古斯塔夫和亨丽埃特姗姗来迟,并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他们要永远地离开这个夺走他们孩子的伤心地,移民巴西。这意味着雅各布必须代替古斯塔夫尽孝,留在施瓦巴赫赡养父母和家庭。而曾经要求自己一定要带她去热带的亨丽埃特,将前往他的梦想地,不过不是和他,而是和他的亲哥哥。其实亨丽埃特代替雅各布去实现他的梦想,这在电影此前已经有所铺垫。亨丽埃特哼着的歌“直到所有伤痕被抚平,我们永远不会回家乡”,她的父亲带着她一起欣赏那块有着绚烂色彩和美妙图案的贝壳时,她说的那段话“看起来好遥远,无边无际,我们可以永远地朝它走去,跨越那片海,继续走下去,那就像是天空一样,永不会停歇,天国……”已经暗示她将漂洋过海的命运。还有在葡萄园雅各布和她姐姐莱娜说,“我要出走去外面。在我们这儿的日落时分,正是那边的日出时刻。当这儿暗无天日的时候,那边正是阳光明媚,要比这儿的白天更加明媚的多”时,画面上配的亨丽埃特和弗林切迎着日光走去。这些场景都象征着亨丽埃特才是那个远走他乡的人。这急转直下的喜悲反转,正是雅各布的冰火两重天。经历了那么多的努力和抗争,一心要奔向热带巴西,却瞬间被打回高寒故乡。从真实的历史来看,19世纪德国人民移民最多的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国,而不是巴西。导演之所以选择了巴西,也是为了强化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巨大落差吧。也难怪雅各布怒斥哥哥夺走了他的一切,爱人,梦想,这一切都随他哥哥付诸东流了,于是两人在土豆地里展开了一场决斗。冲突将如何收场?矛盾该怎样解决?故事从这里进入尾声了。
故事的结局也是颇耐人寻味的。雅各布留在故乡,娶妻成家,慢慢赢得父亲的尊重和欣赏。与柏林的枢密大臣通信争论语言问题,引得大官赞其天才,并亲自上门拜会。从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雅各布渐渐有了用武之地,生活步入正轨,命运似有转机。而最最重要的是,他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在那颗无数次吐露心声的樱桃树下,他对深爱自己的妈妈说,“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原始森林里陌生的城市,还有海岸线”,对于梦想的破灭,他已经释然了。而与雅各布的生活又现曙光相比,远赴他乡的古斯塔夫和亨丽埃特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离开13个月后依然音信全无,结尾处的来信揭开了谜底。那段雅各布曾经畅想的豪华游轮梦幻旅途,实际上充满了欺骗和不公;而那个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国,也是穷山恶水、亟待开垦。所幸的是,经过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他们终于耕有其地,居有其屋,畜有所养了,他们的木头房子有了门,也象征着上帝为他们的生活又开了一扇门。最后,雅各布把他们的来信埋在母亲的墓上,以此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这其实是一段领悟的过程。乡归何处?只要内心找到平静,灵魂有所归属,不需要远游,故里也可以安放漂泊的灵魂。而梦想中的另一个故乡,不过是另一片苦海罢了,也是需要受难,需要奋斗,需要挣脱的。只是这段领悟经历了多么痛苦的过程哟。
主题:升华与和解
电影关于自由的阐述,是层层推进的。从一开始,雅各布对自由的渴望纯粹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然而,每一个个体都免不了受到时代的影响。同时,历史的书写也离不开个人的体验。通过丰富的细节和个体生命体验折射出来的历史才更加真实、可信。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的德国正处在历史剧变的时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很难割裂开来。19世纪初期,受到拿破仑军队的冲击,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分裂成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德意志联邦”。在长期的独裁专制和民族分离状态下,人民对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渴望空前高涨。1840年,汉巴赫会议商讨以民主的方式重建德意志联邦,并准备第一次自由选举,会上第一次公布了黑红黄的德意志旗帜。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生在穷苦的铁匠人家,不擅劳作,却内心丰富、敏而好学的雅各布渴望的自由,也许注定染上了一层时代的色彩。雅各布渴望自由的那些语句,每一句都跟诗一样美。当雅各布在狱中遇到对宗教和普鲁士国王都不感兴趣的奥尔姆时,他对自由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自由不仅是挣脱自己内心的束缚,还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公正的享受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此时雅各布对自由的认识已经从个人自由,变成了康德所说的公民自由。自由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电影主题也更为深邃。
关于宗教,电影开篇有段话:上天之吾父啊,圣洁是汝之名,天国降临,汝之意愿将如同天国一般在大地上实现。在古斯塔夫和亨丽埃特的孩子夭折之后,古斯塔夫绝望地对神父说:你们所谓的天国,其实是地狱吧。后来他们在教堂宣布移民巴西后,古斯塔夫说:我们要远赴巴西,到那个圣诞节也开满玫瑰花的地方去,那才是上帝对我们的帮助。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上帝只在天国俯视众生,不能给他们大地上的幸福,那跟地狱有何区别?当时的困境使得大家开始质疑上帝。根据当时的历史记录,人们劳累一整天,换来的常常是一捧土豆,随之而来的就是饥饿、骚乱和死亡,只有一半的孩子能活到五岁。海涅的诗里对当时的惨状进行了记录:“梭子在飞,织机在响/我们织布,日夜匆忙/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诅咒。”在如此窘迫的境遇下,人们很难再无条件的信仰上帝,相信天国。19世纪,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各种思潮在德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现代哲学的起点。电影对宗教的阐述恰恰反映了这种注重现世幸福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关于宗教,电影还通过雅各布的姐姐莱娜和异教徒丈夫,进行了另一角度的解读。雅各布的父亲由于莱娜嫁给了天主教徒,愤然与其断绝关系,但奶奶发出了声音,“相当健壮的一个男人,管他是福音教派还是天主教派,只要正派就行”。在古斯塔夫和亨丽埃特离乡前的一天,莱娜克服了心理障碍,带着天主教徒的丈夫,赶回家来跟他们告别。父亲看着莱娜的女儿,父女俩冰释前嫌。尽管他对异教徒的女婿仍旧心存芥蒂,但可以预见,未来通过与莱娜关系的和解,至少不会再排斥这个女婿。这里也表现了一种开明温和的宗教观。
关于爱,莱茨的处理也是耐人寻味。从一开始雅各布梦见亨丽埃特在水中的浮影,象征着爱是幻影,转瞬即逝。到后来亨丽埃特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把自己献给雅各布,并说我和你永远在一起。在这里传递的是,爱是恒久忍耐,是一种精神的相守,它比肉体的交合更为恒久。雅各布的母亲对他的爱,则浸透了亲情的温暖。雅各布说,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给予我崭新的爱。这种爱何其伟大,它不是停滞的,而是流动的,就像是一汪活水,滋润着雅各布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爱,雅各布就成了无源之水,也不可能有后来的精进了。

美学:黑白和冷调
这部电影最突出的美学风格体现在黑白摄影上。影片运用了无声电影时期的黑白色调,增加了历史感和沧桑感,与史诗的题材极为相衬。而且黑白的冷色调同时也是对那个黑暗贫乏的时代的象征,与塔可夫斯基温泉中湿热的,感性的乡愁相比,这部电影传达的乡愁是阴冷的,理性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不是对无声时期黑白电影的照搬,而是在黑白底色之中,偶尔穿插有迷人的色彩,经过后期调色,放在黑白底色中却并不突兀。火红的马蹄铁掌,亨丽埃特爸爸的贝壳,雅各布幻想亨丽埃特时闪闪发光的眼睛,德意志三色国旗,叔叔灿灿发光的金币,冻脚之节集会上的几种不同的绿色,妈妈病中幻想的蓝紫色小野花,这些色彩的出现无一不是带给人物转机和希望的点睛之笔。这也是那个黑暗年代里,鲜活的生命色彩。电影黑白,但并不苍白。
在电影美学上,莱茨显然受到法国印象派电影的影响,采用了叠印和幻想镜头,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的主观感受。这些在电影院的宽荧幕上看,能获得令人惊叹的美学体验。影片中出现了几次叠印镜头,一次是亨丽埃特和她的爸爸举起贝壳观看的时候,贝壳的色彩叠印在两人的脸上,结合亨丽埃特“看起来好遥远,无边无际”的叙述,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和憧憬,看的我如痴如醉。另两次叠印出现在雅各布专注地看书时,书中的字母放大叠印在他的脑海中(或是铺满整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雅各布被知识填满大脑的感受,看的人也深受感染。另有两处幻想镜头,已经不是以人眼的视角拍摄,而是主观幻想的镜头。一处是雅各布在土豆地,为了看书,做了一个假人模仿挖土豆的动作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印第安女人,这个幻想镜头与书中文字叠印的镜头交织在一起,充分表达出雅各布沉醉于书中的主观感受,达到了亦真亦幻的美学效果。另一处是雅各布被父亲追赶,躲到亨丽埃特家附近的小茅屋里,梦见亨丽埃特站在水中,弯腰蹲下的时候她的形象随着水波浮动,并层层荡漾开来。这一手法让人联想到印象派电影《迈尼蒙坦特》中,女主角坐在一座桥上想自杀时,叠印在她脸上的河流的镜头。无法形容我当时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一幕的惊喜,后来在ipad上看回放,视觉效果简直弱爆了。这才是电影的魅力。
该片的摄影可以说是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片中的远景镜头宁静悠远,像一幅幅被定格了的摄影作品。不禁让我想起那年秋天在东北的旷阔的土豆地、芦苇滩、白桦林,和德国的乡村是何其相似,瞬间产生了时空穿越的感觉。而片中的移动摄影,则充满了动感。亨丽埃特和弗林切在比人还高的芦苇丛中嬉戏,镜头快速低空掠过,像人在其中拨开芦苇穿梭,随着镜头越来越快的向前移动,大片芦苇扑面而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一处雅各布从家中逃跑出来的时候,镜头先是跟随雅各布的快速跑动的脚下,后又朝上快速掠过树影婆娑的天空,镜头在平稳中快速移动,产生了强烈的动感,跟《罗生门》中强盗在森林里跑动的镜头有相似之处。
导演的场面调度也非常老道。如冻脚节集会上的阁楼,空间错综复杂,梁柱横立,众多人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穿梭移动,弗林切兄妹在其中表演滑稽剧,众人在其中欢快起舞,人们的反抗情绪也在其中酝酿,这一场面的设置凸显了导演的老道。镜头的剪辑倒是中规中矩,没有快速跳跃剪辑,也没有特别的长镜头,但在某些特殊衔接的处理上仍见力道。如叠印后的衔接,深得“看不见的剪辑”的精髓。
电影的配乐比较特别。雅各布书写、阅读和思考时的配乐,有点像是金属摩擦产生的声响,细细尖尖的,有点点刺耳,又有点像鸟鸣,对于我是一种很陌生的声音,现在还无法查到该部影片的配乐用的是何种乐器,但我想应该暗合了雅各布自诩为小鸟儿的想法吧。

最后,套用沈从文的一句话: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欣赏过很多经典的老片,但只爱过一部真正与我心灵高度契合的电影。三十二岁的年华,献给这部电影,也献给我的自由,我的梦想,我的领悟,我漂泊的灵魂,我的故乡,虽然我不确定,它在哪儿。

 5 ) 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原始森林里陌生的城市,还有海岸线。 人们把自己关在家里,可是死亡却能钻入所有的门缝。 我将迁移至海的那头。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你们需要的,我准备了一袋洪斯吕克的土给你们。 寒冬深深渗入地下,使我们的土地变成了坟墓。 只要父母健在,就要让他们有所依靠,在他们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我们必须心怀感恩的等待, 并继续活下去。 母亲病危,我为她的生命而狂奔。当我投身于大自然,不停歇一秒钟,不喝一口水,翻过山岭, 越过小河,看似被死神拖拽着前进,我一门心思的要拯救,我唯一所爱的母亲。 上帝一定喜欢把我的周遭变得自相矛盾,当我在监狱时,思乡的情绪成为一种病症,在我回乡时,转变为对我的爱的哀悼,当我刚开始体验初恋的感觉时,它就在逐渐的消失。我不愿意提及她的名字,也不愿意离她太近,因为她的另一种幸福让我心碎。所以我抵触父母的屋子,但不会抗拒母亲给我的爱,在我的一生中,她总是不断尝试给我崭新的爱。 是不是只有风暴的到来,才能吹倒这不公与专制。 我曾千百次问自己,能否用黄金来衡量自由的价值。 自由不单单是摆脱囚禁,而是我们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我思念爱的时候会想念相遇,也会怀念告别。 告别人世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还有什么能比寻找出一条走出不公和寒冷的道路更加值得的事情。 当这里暗无天日的时候,那边正阳光明媚。 十六日那天我们进入了大约南纬五十八度的地区。 因为我想释放心声,饱揽整个世界。

 6 ) 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的《白鹿原》

短评中有人说中间部分像中国的《活着》,看的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总体说来更像《白鹿原》的原著。
同样是农民生活,同样有革命背景、社会变迁,有爱与欲,生老病死。有看透生活的人,有向往新世界新思想的人,睿智的人,反抗的人。

这部电影也有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物体系,但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描述起来张弛有度。为什么《白鹿原》就拍不出这种感觉?看过白鹿原太久了,好多人物也记不清,体系更加复杂?也只是部分原因吧,听说220分钟的版本也不怎么样。

镜头运用简直到极致...构图、光影、长镜头、运动镜头。《白鹿原》画面也算挺好的。

电影中第一次出现色彩是马蹄铁,后面还有杰切的孩子出生门上挂的花环,蓝色花海(美哭),樱桃,蓝色浆果。杰切父亲的那块小石片一直都有颜色。个人猜想这些彩色物的出现关乎一个民族繁衍的精神象征。比如花呈现蓝色后母亲说她看到了所有的孩子,花环象征新生命的诞生(生死的交叠);雅各布介绍22种绿色的表达时爱情降临(爱情在生活中的希望之色,杰切结婚时的花环也是绿色);小石片像是一种向往带来的慰藉,德意志国旗更是民族精神的凝结;马蹄铁则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蓝色浆果出现在雅各布的学术观点被重视之后(某种程度上的梦想实现)。
这些都是在艰苦的世纪中支撑这些农民得以生生不息的。

有些讽刺的是,雅各布是从一开始就想远离故乡见识外面世界的那个,也是一直到最后都坚守在故乡安安稳稳过日子的那个。片名“‘另一个’故乡“始终栖息在雅各布的心里,或许保持向往而又不经历幻想破灭的残酷是最好的状态了。

期待中国能够出现可以驾驭得了《白鹿原》的导演。
--------------------------------------------------------------------------------------9.21增补
不得不说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刚开始的前一小时里还有些焦躁,后面完全沉浸了,而且看完之后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回想。这部电影在不到四小时里讲了太多故事,塑造了太多完整的人物形象,有空就随机抽一小段儿温习,惊叹不已。一般来说都是电影难以还原书籍,但我在想,要写成什么样的一本书,才能还原这部电影。史诗,当之无愧。

从个人情感上来说,偏爱的电影是《饲养乌鸦》;从电影本身来说,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部。

PS:看过这部电影,可以再尝试一下 看看两年前看不下去的7个小时的《撒旦探戈》了。

 短评

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7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影片如乡村田园诗一般的风景和农民生活的质朴,这虽然是一部接近四小时的电影,但剧本的叙事结构并不是拖沓冗长,反而它设计得非常精细。

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故乡三部曲的前传,时光倒流150年回到洪斯吕克附近虚构的小村庄沙巴赫,就像一部关于乡土人情的史诗。它的剧作在叙事手法上非常的符合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那套,只是导演觉得艺术需要缓慢,需要给观众时间去凝视,去感知,这在某种层面上很像蔡明亮,但他在艺术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观众的亲和力。★★★★

1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神乎其神的镜头调度,画龙点睛般的色彩运用描绘一个满怀梦想却被现实打磨光滑的人物的历程。似乎这故事非得用225分钟讲完,少一刻钟都不行。看完心中有一股化不开的气。★★★★☆

13分钟前
  • 坍塌
  • 力荐

故乡

18分钟前
  • 瑶一瑶
  • 推荐

一部经典的电影,细细品味让我受益良多

20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一部描绘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乡村生活及移民潮的史诗,细碎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情怀。冷峻厚重的黑白影像里零星点缀的彩色物件极具诗意感,摄影、构图和用镜简直美出新境界,每一帧都是艺术品。配乐悠扬沉郁,场面调度异常精准。农忙、革命、梦想、爱情、亲情、宗教、乡愁...泪流满面(9.5/10)

2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面国旗、一片玛瑙石、一枚金路易、一颗彗星、几簇绿草、一个花环、烧红的马蹄铁、蓝色野花、红色樱桃。。。苦逼的乡下青年,美人被抢了,巴西去不成,无端关监狱,洪堡也不去见。。。我想起了阿Q,而且是文艺青年版的,不过毕竟他还是睡了吴妈。。。这片子精炼成2小时可以吗?

2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普鲁士故事。乡村凋零闭塞,中世纪长尾扫过。另一个故乡,圣诞节开玫瑰的应许之地,却只能在语言的罅隙里轻触。历史巨轮忘记碾压之处的个人史诗,或许,故乡即你永远无法离开之处。

30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很好

32分钟前
  • 推荐

田园乡村诗中景,万物生辉一点红;百年乡愁琐庸事,庞杂暗涌时潮巨;此回不去又奈何,皆为凡人永之愁。

3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淳朴的故事很动人。

37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能给你归属感的地方叫故乡

39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很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

43分钟前
  • 天地一沙鸥
  • 力荐

静心感受一次涤荡灵魂的净化之旅

46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黑白光影清澈细腻无比,偶尔出现的彩色必是点睛之笔,多以感情升华为主旨;镜头灵动多变,教科书上但凡出现的基本都有了;个人编年史折射时代变迁,题材并不新鲜,但能拍出既文艺又史诗的感觉,的确不易;特别喜欢田园风光的描摹,时代再宏大,落到个人,总是结实务实的。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尘世如梭,家国别处。

5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1.信仰、初恋、争斗、死亡、责任、学习、婚姻、生儿育女,人的一生就是在折腾着这些事;2.有时坏,有时好,梦想碎了,再拼一个,总有一个理由让你把生活过下去;有时阴,有时晴,泥泞的土才会富饶,寒骨的冬终会过去。哪里有眷恋,那就是故乡。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这是目前为止看过的最有德国气质的电影,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文化中惆怅迷人的部分,但纯粹从人的角度看,又与时代地点无关,因为每个成长在闭塞环境中又耽于幻想的人,都能在雅克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否能去远方并不是最重要的,雅克布最美好的一点是不曾失去改变的热情。此刻看到尤其感动

55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纵使不喜欢这类电影 也觉得拍的好

57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