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

HD中字

主演:约翰·库萨克,埃拉·科尔特兰,薇拉·菲茨杰拉德,雅各布·雅迪斯,耐德·巴拉米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厄运 剧照 NO.1厄运 剧照 NO.2厄运 剧照 NO.3厄运 剧照 NO.4厄运 剧照 NO.5厄运 剧照 NO.6厄运 剧照 NO.13厄运 剧照 NO.14厄运 剧照 NO.15厄运 剧照 NO.16厄运 剧照 NO.17厄运 剧照 NO.18厄运 剧照 NO.19厄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聊一聊影片里的恶魔学

作为今年最期待的一部恐怖片,这部电影我觉得有点名气大于内容,有那么一点点失望。本片与其他形形色色的驱魔/附体/召灵类电影相比没能有太多独特的地方,或许这个题材也是被挖掘的太透了。然而如果非要挑刺的话,这部电影又没有太多可以诟病的地方,悬疑设计和恐怖的情节都把握的不错,尤其是女主的歇斯底里更是亮点十足,试问谁都不想有这个一个阴郁的时常还梦游的母亲和一个长得实在磕碜的妹妹吧?然而总的看来,本片还是算不上特别优秀。

最后聊一聊恶魔学的问题,影片里的邪神派蒙出自世传所罗门王所写的《所罗门之钥匙》(或译《雷蒙盖特》)里。

《恶魔事典》里关于派蒙的描述

派蒙在书里是排行第九的大恶魔,好像也并不是归于电影里所说的“地狱八王”,而他排在前面的那些大佬诸如巴尔(游戏《暗黑破坏神》),华利弗(游戏《最终幻想X》),巴巴托斯(动漫《铁血的奥尔芬斯》)之类就更加脍炙人口了,流行文化均对上述几类恶魔都有所涉及,也让这些神秘的恶魔被世人所知。所罗门王把自己的灵魂献给魔神为代价换取了召唤72个恶魔(又称72柱神)的能力,这些恶魔能力有大有小,也有着一定的等级制度,大到帝王、大公、伯爵小到普通的使魔,构成了一个恶魔王国。然而所罗门王在去世后,入侵的巴比伦人攻进皇宫,以为关着72魔神的瓶子里装着的是财宝,于是打开封印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恶魔一并放了了出来,至此,恶魔在人间里形形色色的传说开始了,也有了后世这么多关于驱魔的电影。纵观恐怖电影史,大部分驱魔/附体类电影里的恶魔都出自这72柱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此类电影里恶魔们最后被神父用圣水和圣经逼出来的自报家门,差不多都在这七十二个恶魔之列。

 2 ) 请不要相信预告片和简介【剧透】

剧透慎入!!!!!!!!!!!!!!!

++++++++++++++++++++++++++++++++++++++++++++++++++++++++++++++++

先是吐槽和评论:

六月七号在电影院看的,应该只是试映,六月八才会大范围上映。

最大的感想就是,预告片和简介根本就是逗你玩的好么??

预告简介和正片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什么受诅咒的家族,母亲与女儿一起调查家族的过去,根本没有这回事啊。

我还以为是女主的小女孩Charlie, 片子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以一个极其happy tree friend 的方式挂了,虽然之后的剧情证明她的确也是个关键人物,但是影片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确按奈不住震惊啊。以及,海报上和预告中怎么看都像是打酱油的哥哥Peter,结果才是戏份最多的角色之一(另一个是妈妈Annie)。

片子本身拍得很不错,刚开始时故事颇有一种家庭伦理剧的感觉,偶尔透露着一种不对劲的意味,但这一部分姑且是不太有恐怖片的气质的,顶多算是悬疑吧。后期开始爆发也没有那种一惊一乍的感觉,只是让你感觉越来越creepy和unsettling, 但其实具体也说不上哪特别吓人,随着剧情的深入,直到母亲发现阁楼上的无头尸体,诡异的祭祀台和老相册那里,可以说影片将神秘主义带来的恐惧感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恐惧和一惊一乍很不一样,包括最后的附身情节。应该没有人会忘记两个片段吧:一是peter走出房间发现父亲烧焦的尸体,愣在尸体前不知所措时,他被附身的母亲Annie正以一个扭曲的姿势,攀在他身后天花板的角落里。第二个情节,不用多说,自然是那个让人极其不安的Annie自杀(主动学姐)的桥段。

这两个情节厉害之处在与,它们带给你的不是那种靠音效忽然蹦出个鬼的恐怖,而是画面和气氛带给你的一种深入骨髓的扭曲干和不安。经常听到人说。哎呀这个女鬼,她忽然出现那一下是很可怕啦,仔细看看还蛮萌的不是么?这种感觉大概很难在片中找到,它吓人的方式更类似与心理恐怖,结合以血浆型恐怖,让人第一眼看:卧槽什么鬼好恶心,第二眼看:卧槽!这是在干什么啊好creepy!!

这个效果大概得益于片中无处不在的邪教气场,让我觉得最unsetlling的其实是最后,被Paimon(Charlie)附身的Peter走向阁楼之后的邪教加冕仪式。这里真的是超级让人起鸡皮疙瘩了……好好的一个家庭……封建邪教害死人啊。

以下是剧情:

正如我所说,看过正片的姑且都会觉得被预告和简介骗了,此篇给人的感觉可谓峰回路转。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大家都会带着“不就是另一个家庭诅咒的故事么”的心态去看,确实,在影片刚开始,Ellen(奶奶)葬礼过后,女主一家怪事频出,女主和女儿纷纷产生幻觉,加之女主在互助会上哭诉自己悲催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父亲出走还是早逝,哥哥/弟弟自缢而亡),确实让人有种,这个家庭好像怪怪的,应该是收了什么诅咒之类的吧?这种感觉直到小女儿(Charlie)意外去世时都一直存在。

而当小女儿去世后,影片忽然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顺带一提,看到这里,我是懵逼的,什么鬼,看上去很厉害很有戏的小女儿居然死了???

Charlie死后,Annie更加陷入了挣扎,在内心深处,一方面责怪直接导致女儿意外的大儿子Peter, 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自责。片子在这里,让人有一种在看伦理剧的感觉。随着Annie精神状态每况日下,又让人不禁担忧片子走上“其实都是精神病”的老路。这时,影片笔锋又忽然一转,Annie在互助会认识了一位号称死了儿孙“悲惨大妈”Joan,并在Joan的推波助澜下,开始拉着一家人搞什魂通灵。

在这里,我又开始以为,这才是片子的主题。

后来发生的事也和一般的招魂片很像,女主成功招来了疑似Charlie的灵体,但同时,让人恐惧的灵异事件也随之发生,有一种很强的既视感。

可最后当女主意识到自己招来的绝非善类,跑到Joan家求助时,观众通过镜头视角看到了Joan公寓内的奇怪祭祀台,才惊觉:卧槽,原来没有这么简单。

所以这到底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不知道是因为非英文母语漏了情节还是怎样,总觉得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一下大概是自己的理解吧,应该有很多错漏,欢迎讨论和指正:

Annie的母亲Ellen是一个恶魔信仰邪教的首领(这里的恶魔可能是Paimon, 可能是撒旦),手下有一批邪教信徒。 Ellen和她的信徒一直致力于召唤出一个叫Paimon的恶魔 (好像是地狱之子还是什么的,影片的书中有介绍,没看清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Ellen甚至还把自己的儿子(Annie的哥哥)搭了进去。这里影片没说,但我猜测这时她采取的手段可能是直接召唤恶魔进入儿子的身体,但这个方法最后以Annie的兄弟不堪重负自杀而失败告终。

后来过了很久,Ellen老了,女儿Annie(女主,片中的母亲)意外怀上了哥哥Peter,可Annie却不让母亲靠近Peter。 这时候Ellen可能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 就是和恶魔结婚 (片中相簿里老年Ellen穿婚纱的照片),借由自己的血脉诞下转世的恶魔。于是当Annie再次怀孕产下的Charlie,其实就是Paimon本尊(参见影片最后Joan的解释,直接管Charlie叫Paimon)。

不幸的是,Paimon这次转生是在女性身上,而书中写的是Paimon必须host在男性的身上(可能这样才能觉醒之类的吧)。没办法,Ellen也只能认命并亲自抚养Charlie。也许正是因此,Charlie虽然很奇怪,但并没有恶魔的天性,还是正常女孩;且奶奶在抚养Charlie时一直嫌弃她的性别。

但同时她和她的邪教成员也策划了一个让Charlie(未觉醒的Paimon)附身Peter的阴谋。可能这个计划要实施需要一些奇怪的操作(我猜的),Paimon这货本身对头什么的又很执着(Charlie割鸟头啥的),所以才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比如Charlie的死亡,Ellen死后,无头的尸体出现在阁楼,母亲被附身后割头自杀,母亲被附身后割头自杀,这些奇怪的操作,估计都是为了让Charlie附身Peter实现Paimon伟大复兴的必要仪式。最后Peter在连续目睹了父母惨死后,不堪重负自杀,Charlie成功进入Peter的身体,转世为Paimon, 在小木屋接受邪教成员加冕为王。

我自己目前就只能理解(脑补)到这个程度,但是还是有一些疑惑:

1. Annie的哥哥是怎么回事?我虽然脑补他是Ellen进行恶魔实验的牺牲品,但是影片里有更多的线索么?还是就是单纯的自杀??

2. Ellen到底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头还在么??阁楼上的无头尸我猜是Ellen没跑了,但是这个尸体是怎么上去阁楼的???难道还有内幕?

3. Ellen那些婚纱照到底是不是跟恶魔结婚,或者是什么召唤仪式之类的?

4. Annie最后到底是怎么跑到阁楼上且在Peter面前自杀的?Peter明明都锁好门了啊?被附身就可以不讲理了么?

5.Charlie身为恶魔本魔,影片之前就有一些线索,那她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呢?

6. Charlie的死到底是不是意外?感觉如果不是意外的话,好像这件事不发生也没后面什么事了。如果不是意外,那是什么操作?

最后,欢迎吐槽讨论!祝还没有看的大家观影愉快。

 3 ) 别害怕,这只是一部文艺恐怖片

《遗传厄运》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时口碑大爆,外媒对这部恐怖片的评价不吝溢美之词,不少影迷都被吊起了胃口。

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看到这部影片,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不过本片依然值得一看。

诅咒之家

和很多恐怖片一样,《遗传厄运》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偏僻郊区的大房子,也是灵异事件的重灾区。

这间大房子里居住着一家五口:外婆艾伦夫人、丈夫史蒂夫、妻子安妮、儿子彼得、女儿查莉。

在外婆去世后,安妮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母亲收藏了不少灵异学书籍,其中一封遗书还表明这个家庭将要迎来厄运。

此后,安妮看到母亲的鬼魂在屋中游荡,女儿查莉惨死于一场车祸,儿子彼得也在学校里出现了自残行为。

家庭变故让安妮倍感压力,于是她选择去互助会中倾诉,原来安妮的家族似乎有某种遗传性精神病,她的父亲、哥哥皆因精神病而死,母亲生前也总是神神叨叨的。

结合这家人的异常行为,可以推测这种疾病也遗传到了安妮和她的孩子身上。其中安妮的工作是制作微缩模型,而她居然把女儿的死亡现场做成模型,令人难以理解。

女儿查莉生前的性格也很怪异,她和安妮一样喜欢手工,还曾残忍剪下一只小鸟的头,作为手工模型的素材。

当然,随着恶魔教徒的出现,我们得知安妮一家的症状并不是单纯的精神病,而是有计划的诅咒。这份诅咒在外婆那一代就已种下,目的是为了复活地狱中的某个恶魔。

在这个诅咒之家中,丈夫史蒂夫后知后觉,儿子和女儿尚需他人的保护,于是妻子安妮就成了影片着墨最多的主角。

作为恐怖片的女主角,演员托妮·科莱特贡献了不俗的演技,几场情绪爆发的戏份张力十足,面部表情也颇有《闪灵》女主角的惊悚感。

营造恐怖

亚洲恐怖片吓人的套路是各种白脸女鬼,欧美恐怖片则偏好用血浆和断肢。

《遗传厄运》属于典型的欧美风格,影片中几乎见不到鬼怪的正面镜头,几个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分别是女儿爬满蚂蚁的残躯,丈夫无征兆的被火焰吞噬,以及安妮被附身后如野兽一般的动作。

值得庆幸的是,导演在片中用蚂蚁作为吓人的道具,而不是其他更令人感到不适的昆虫,比起某些东南亚降头类恐怖片,恶心程度已经克制不少。

影片的惊吓场景重点放在了后半段,然而前面的铺陈中同样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蛛丝马迹,比如偶尔在黑暗中掠过的白影,如果不按暂停键,观众很难在画面中发现这些幽灵。

用PS把画面调亮后,显示出外婆清晰的鬼影

音效也是恐怖片用来吓人的重要道具,不过这里的音效并非水琴等恐怖乐器发出的刺耳声音,而是一种剧情提示的线索。

一些小丑题材的恐怖片中,每当小丑喇叭的声音响起,就意味着危险来临。类似的线索还有铃铛晃动的声音、弹珠落地的声音、木地板吱吱呀呀的声音等等。

在《遗传厄运》中,这样的线索是女儿查莉咂舌头的声音(即舌头与腭接触发声)。

查莉生前有咂舌头的习惯,家人也习惯了她时不时发出这种声音,不过当查莉死后,家中再次出现这种声音,就令人不寒而栗了。

在电影中,镜头是观众的眼镜,《遗传厄运》的镜头同样在强化观众的不安。

无论是影片开头由房屋模型渐变到真实场景的长镜头,还是房屋外景快速的黑夜白天切换,都是在扭曲观众的空间感与时间感,营造一种怪异的效果。

你甚至无法分辨,这些场景究竟是现实世界,还是那些微缩模型。

同样的场景,一秒钟由黑夜切换成白天,仿佛换了个背景板

最坏结局

我始终认为,坏结局才是恐怖片最好的结局。因为恐怖片的目的就是吓人,而不是为了传递love&peace,好在《遗传厄运》的结局就是bad ending。

影片最后,教徒们崇拜的魔王“派蒙”成功降临,画面定格在三角形的树屋里面,与片中反复出现的三角形神秘符号形成关联,同时这个画面也像极了一个微缩模型的房间,与影片开头呼应,强调了故事的寓言性。

影片开头由实(现实)入虚(模型),结尾由虚入实

这个结局的构图固然巧妙,然而也给人一种高潮乏力的感觉。

目前的欧美恐怖片,“通灵必惹麻烦,boss必是恶魔”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套路,《遗传厄运》并没有什么创新,而且在一个多小时的铺垫后,魔王降临的场景也不惊艳,缺乏大场面的支撑。

相比之下,《致命录像带2》同样有一段魔王降临的故事,其中教徒集体自杀、活死人群魔乱舞、魔王破腹而出的场景,让每一处铺垫都像炸弹一样密集引爆,带来的震撼当然更胜一筹。

因此,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结局,因为它是bad ending,同时这也是一个平淡的结局,因为它没有呈现出更进一步的高潮。

总之,《遗传厄运》是一部惊吓指数适中的文艺型恐怖片,影片的摄影构图、演员表现要比惊悚场面更值得深挖。

尤其对比那些粗制滥造的小成本恐怖片,《遗传厄运》的质感更让人赏心悦目。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4 ) 「家」是一个被诅咒的空房子

非剧情梳理向评论,大量剧透预警。

观看《遗传厄运》结尾时我一直有一个疑惑:

既然前面已经做足了「厄运」的恐怖效果,这个清晰的阐释到底有何意义?

毕竟,「厄运」本不需要任何解释,更不必说「遗传」一词已经给予了直接的原因。即便出于商业考量必须要在剧作上公布答案,也无需如此大费周章事无巨细——无论从哪个角度,这都像是一种心虚的欲盖弥彰。

那么,这个似乎颇具欺骗性的蛇足到底在试图掩盖什么?

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痴迷总是不同程度地遮蔽着人类对自己以及所处的真实环境的认知。与其说遮蔽,不如说是人甘愿选择的阐释方式,以逃避某些更为刺痛的现实。

这是个被邪神控制与诅咒的家庭吗?还是说,「家庭」本身便是那个被诅咒的形式呢?


玩偶之家

影片第一个镜头时长近一分钟。摄影机从正中对准窗外的小树屋开始,缓慢摇动扫过女主角Annie的微雕(姑且称作微雕)工作室,最终停在这个家所居住的大房子模型中。镜头推近,这个庞大的空壳里的人偶苏醒——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儿子Peter——故事开始了。奠定了影片沉稳致密的影像风格同时,这个镜头也给出了文本上的联结。

外部的小树屋将它的阴影通过镜头的运动投射到了庞大的屋舍上,这或许是第一重意指「控制」的关系。小树屋的意义对于东方人也不难理解,就像是供奉逝去亲人的神龛一般,仿佛时刻凝视着所处的空间以及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工作室依然是女主角Annie的场所,是她创造性与私密性获得舒展的空间。Annie依然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或是「控制」者。

这或许是一个三角形的多重空间角力。小屋所代表的不明力量注视着Annie,又投射到整个家庭中;而Annie制作了这些作品。这两股力量存在着既上下控制又暗中互相挤压的关系,而房屋的模型则直指第三代人——一个标准的「家庭」模式通过镜头悄然铺展开来。

影片也穿插了一些大远景镜头展现这个房子的外部。其中一部分镜头保持正面固定直视,白天黑夜倏忽交错形成错位的纤细惊悚感;而另有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则为斜角的俯视,房子周边的树木随风机械地颤动,能用肉眼清晰分辨枝叶:那似乎并非实景,而是同样的模型搭建。如此种种皆从细微处暗示了这一家庭玩偶一般受操纵的属性。


此房是我造

在各式当代电影中我们看过了太多发达国家中产家庭的故事,也看过了太多表情各异但心底的绝望又何其相似的女性

《大开眼戒》中的妮可·基德曼是被交易的物品,《美国丽人》中安妮特·贝宁的强力与谎言无法阻止家庭驶向崩溃,《登堂入室》里的艾曼纽尔·塞尼耶是被幻想、被书写的对象并成为「房子」的对应物,《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与《爱你,西蒙》里的母亲则在面对相同的身份政治问题时成为高知、包容与理解的代表。

《遗传厄运》中的Annie与以上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但显然又不完全是。

Annie是一名承受着高压的艺术创作者。她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专注创作才能赶上艺廊的展览开幕日,同时在不断紧绷的同时又尝试提醒自己打电话给艺廊要求延期——但最终反而是艺廊工作人员发短信问她是否需要延期。面对工作极为严格、自律、不断逼迫自己的态度成为这个人物侧面的标签,折射出的却是影片最重点描绘的家庭关系。

镜头多次对准在房间里工作中的Annie:她戴着专用的放大眼镜,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操弄手术刀与人的肉体一般摆弄这模型中的一切,又像是一个冷酷的局外人窥伺着房间里的人与物,又似乎是一个预言者通过塑造房中人物提拉着他们的命运丝线。这种创作过程中的冷静态度似乎与她创作的内容不无关联。

影片中有一处回想起来十分令人齿冷的夫妻交流。女儿Charlie在儿子Peter驾驶的车上被撞断脖子之后,Annie却在工作室的正中直接试图复原车祸场景,包括Charlie完全扭曲的流血头颅。Steve质问Annie是不是在存心刺激Peter,Annie却回答:

「我不过是在还原这个客观的场景而已。」(大意)

这个回答内含的层次实在是太丰富了。

第一,这反映了Annie对整个家庭的看法,她无法忍受如此重大创痛面前其他人选择抚平实质上却是遮掩逃避的态度——而Annie的这种视角更是家庭成员无法相互理解的隔阂状态的呈现,她实际上恐怕真的没有意识到对Peter可能的二次伤害。

第二,这个回答指向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状态,是面对现实,也是潜意识中对现实已然无可救药的无奈承认。

第三,这是作为创作者的Annie的艺术观的体现:她的作品是一个与现实隔绝的世界;当这种家族的惨状转换成面向公众艺术作品之时,她便可以保持一个安全的审美距离,里面真实的悲痛就可以被稀释,仿佛这一切都和她自己无关——这是她潜意识中对这个家庭的抗拒。

第四,这种所谓的客观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家创作视野下的主观,所谓的「呈现」也极有可能是Annie自身控制欲的另一重投射。

「房子」的模型可以说是对Annie对家庭态度的抽象化表达。Annie内心所预感所确知的家族秘密,无论她再怎么抵抗都难以逃脱。正如无论她多么精心制作尽力维护,她最终还是被这混乱的一切压抑到崩溃,一气之下砸碎了所有作品。有趣的是,在展示一片狼藉的工作室的镜头中,最后一闪而过唯一完好无损的却是这栋房子的模型——

为何「家」这个空壳没有被摧毁,还是根本无法摧毁呢?


无爱可诉

Annie是影片中家庭关系网的核心,而这个网络的每一段联结都渗透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Annie与母亲Ellen的关系是全片最具有范式意义的一组。

Annie从儿时便感受到了母亲的不寻常。哥哥意识到母亲试图将「人」塞入他体内后抑郁自杀,母亲便将仅有的希望寄托于「像男孩一样」的Annie以及她的后代身上。在这一层关系中,Annie的身份是幸存者。

Annie在母亲葬礼上的一席话已经将二人关系的疏远体现得非常刻骨。作为直系亲属,她对葬礼上的到访者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对葬礼的瞻仰对象也同样一无所知。她口中所谓的「注重隐私」、「连在葬礼上谈论都会觉得冒犯她」的母亲,处于一个和她自己完全不同但又不断向她包围的世界中。

即便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她,却依然感觉她的控制无处不在——正如最后母亲的尸体重新出现于阁楼中,形成垂直方位上的压倒性标记。

Annie极力保护Peter不受母亲的影响,最终将女儿Charlie主要交给母亲抚养。我们不妨对Annie的更深层心理做一层猜想:Annie童年时哥哥惨死的经历告诉她可能只有男性是被猎捕的目标,故长大后育有一儿一女的她认为将女儿交给母亲并无影响;然而之后Charlie的遭遇证明,这一附身的过程也可以将女性作为一环祭品——也就是说,Annie又一次成为了幸存者,而这次交换的代价却是她自己的女儿。这其实是Annie始料未及的。

与母亲的关系势必影响到Annie与儿女的关系。Annie与女儿的第一场对话便是谎言。她欺骗Charlie说是外婆执意要抚养她,而实际上Charlie只是Annie被迫交予Ellen的替代品,这是即便她再爱她也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而Annie更不想承认的或许是,客观上的确是她为了让Peter不准喝酒,才让Charlie直接第二次的成为被交换的对象最终死亡——这是母亲诅咒下的命运,也是Annie为儿女强行做出的选择。

Annie与Peter在派对前的对话同样机关重重。Annie早就察觉了Peter青春期萌动的逾矩之欲,她能迅速判断Peter每一句请求背后的潜在语境,看似一收一放实则步步紧逼,最终迫使Peter带上Charlie(但她显然并不知道Peter嗑药的事情);又以「和更多人一起玩」为名强迫Charlie就范——Charlie只能以口头禅That’s Okay回应。

Annie在女儿葬礼时的泪水诚然是真实的。实际上她和Peter一样不愿意承认自己也是Charlie死亡的帮凶,更不愿承认自己对待儿女的人身控制,实际上和母亲对待自己和死去的哥哥的态度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作为影片的主角,导演也着力刻画Annie在母子/女关系中的另一面。

影片中颇多的梦境描绘中有一处梦中梦的处理极为巧妙。梦境的第一层中,Annie如曾经在梦游中将要烧死Peter与Charlie;梦境的第二层,被惊醒的Annie与Peter开始了关于母子信任关系的尖锐对质。Annie完全不由自主地说出「我从来不想当你的母亲」,而这并非出自自私的或是无来由的厌恶,而是后一句:

「我觉得我不像一位母亲」。

Annie何尝不知道生下Peter之后要面对的是Ellen怎样的胁迫呢?正是出于伦理上的责任,她必须选择去拒绝这一层纽带的诞生,尽管她其实无力阻止。而对于Peter,这种家庭恐怖记忆给他带来的阴影完全是无法抹去的,交流的出口已经完全被堵塞了。这才是真正的「无爱可诉」。

Annie对子女主观上的爱并非不存在,但是家的纽带从来不是光凭主观的认知就可以固结的。他们或许有类似的自我封闭与孤独感,但是家庭无法带给他们任何慰藉与沟通的渠道,而只是互相的欺骗与疏离。当她将这种痛楚倾诉于乔装成陌生人的Joan时,她已经袒露了她作为这个家庭网络中核心一环的最大弱点。之后的引狼入室与崩溃也就顺理成章。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对Peter与Charlie的关系作简单回顾。二人直接的交集出现于派对这一事件中。尽管自己举手投足在这一场所中并不自在,Peter显然也并不想多管有些许社恐自闭倾向的妹妹。他很明白她不过是母亲Annie加给自己的一个不要喝酒的警醒与负累,他想要的不过是把妹和嗑药。在两者并不冲突的情况下,他自然而然地把Charlie晾在一边。

当惨剧发生时,Peter在第一时间并未做任何挽救的工作。无法挽救是显然,但在那完全安静的十几秒钟,他更为深层的心理活动或许才是重要的部分。

那只是完全的错愕吗?是什么在驱使着他连警都没报头也不回地直接离开现场呢?是一种将心理责任推给母亲的自我逃避吗?还是另一种甚至暗含摆脱累赘的庆幸呢?毕竟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从影片中看出兄妹二人的情感互动,更不用说Charlie主要是由Ellen抚养的了。而在那个梦境中,当Annie面对Peter呼唤Charlie时,Peter的第一反应则是:「你为何这么害怕我?」Peter虽然由Annie抚养,但是否他内心感受到的却是Annie对Charlie的爱呢?这种爱是否在挤压着混沌着Peter与Charlie的关系呢?……

如此种种皆是难以细想的阴森的家庭细节。

作为丈夫,Steve显然和Annie没有血缘关系。Annie在尝试焚毁Charlie带有诅咒的笔记本(同时也会烧死自己)之时便希望Steve来做这一刽子手的角色,因为他并不在这一血缘线索的流系之中。但完全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当她不堪忍受将本子丢入火堆中时,燃烧的却是Steve。

这一刻,「厄运」的意味昭然若揭:它并非「遗传」的生理血缘逻辑,而是「家庭」的社会人伦逻辑。他们并非因为基因而是「家庭」这一形式本身,而陷入持久的折磨与挣扎中——这种挣扎看似是命运的指引,却终由人难以预测未来的自主意愿以及他们在家庭这个模具中所形成的联结推动。

因而,Annie的悲剧性在于,虽然她已经模糊地知晓家族这一坚固统治中的黑暗之力,但却未能意识到她赖以生存的「家庭」这一结构已经嵌入了毁灭的核心。换言之,即便她能够以怎样的手段逃脱这股神秘的力量,她也依然会受困于这个牢笼中。

「家」这一概念是一切时间与记忆沉淀下来的不可扭转的沉重锁链,爱也不过是成为不同形式的占有、控制、分割与毁灭的代名词。一旦得到某种力量的催化,其中蔓延的欲望便会渐次吞噬全部,形成由内而外的崩溃。

或者这也不是全部。


血观音之盒

假如我们已经确认了「家」在这一场悲剧中的结构性地位,那不妨继续深究一下这个看上去极其复杂的宗教降神仪式。两者显然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关系。

从Annie一直不愿翻开的神灵笔记中我们看到,Paimon通过人世的信徒寻找附身的对象,并给予信徒财富、名誉与人脉。从Annie的母亲Ellen的相簿中我们似乎的确能看到,Ellen在这个神秘的组织中逐渐收获了在已经分崩离析的家庭中所收获不到的钱财与权力。

然而,这种成就并没有让她满足,她最终依然需要通过对「家庭」这一结构的召唤来完成邪神的具象化与自我权力的登顶——最终Peter坠楼「重生」、被戴上王冠之后,Ellen的遗像上也冠上了「王后」的名号。她将一切的控制权重新收归己有,成为家族树上最高的统治者,接受所有活死人教徒的朝拜。

更为吊诡的一点则是这一层祖孙的关系。Annie制作微雕的一个场景中,Ellen在Annie的孩子出生后站在她床边,二人同样袒露汝.防,仿佛在争夺喂奶的权利。而故事的最终,Paimon王附身于孙子Peter,外婆Ellen则成为「王后」。

这一头一尾两个暗含乱伦意味的场景完成了对接,隐秘地揭示出了这个家庭中汹涌的倾轧与占有。所谓的宗教邪恶绝不外在于家庭结构之中,他们并非遥相呼应的对位,而是深刻地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我无法确知导演对「家庭」与(邪)「宗教」这一概念本体的态度,却也难免暗自揣测。

当Peter面对阁楼中那些先辈们阴森苍白的幽灵时,当那些失去了头颅失去了自主意识的女性与赤身露体渐次腐坏的男性悉数臣服于Paimon面前时,当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移开让人看到整个封闭的树屋周围浩大的黑暗与空洞时,我都在怀疑:这两者在导演心中到底有何不同?

两者都依赖某种相对的原始积累,都需要某种强大的召唤仪式来达成组织的稳固,最终固化为某种依赖、恐惧与占有的共同体,控制「脆弱」者的幽暗内心,让人动弹不得——像一个人们互相压抑折磨的空壳。如影片海报所描绘的那样,所有人的房间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却始终在这个框架的束缚之中,指向《血观音》一般没有出路的未来。

「遗传」的岂止是厄运,「家」本身才是那个被诅咒的空房子。

这或许正是这部影片最令人恐惧的地方。


本文可见于微信公众号「风影电影纪」

 5 ) 跳出传统“Jump Scare”的艺术级恐怖片

《遗传厄运》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后,艳惊四座,烂番茄新鲜度100%高开。虽然是导演的长片处女座,但影片丝毫没有小成本独立电影的廉价之感,不卖弄血浆,也不主打一般恐怖片中常见的一惊一乍的鬼怪惊吓(也就是所谓的“Jump Scare”),而是依靠扎实稳健的叙事,教科书级别的镜头语言,巧妙的构图光影,惊艳的恐怖细节处理和演员出色的演绎,来讲述一个被操控的家庭命中注定的悲剧。

电影由一场诡异的葬礼拉开帷幕。随着外婆的离世,母亲安妮时常看到外婆的鬼魂在屋中游荡,女儿查莉的行为也越发的诡异。紧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查莉以非常极端恐怖的方式在家人面前惨死,儿子因为深深的自责而面临精神崩溃。骤然将至冰点的家庭关系,让母亲的心理承受力被逼到了极限,精神分裂、梦游症、自杀,关于这个家族中的一个个厄运浮出水面,揭示了这个家庭正在慢慢被恶魔侵蚀,逐步崩塌。

随着恶魔教徒的出现,我们得知安妮一家并不是单纯的精神病,而是有计划的诅咒。这份诅咒来源于外婆领导的一个邪教组织,要献祭整个家族来复活地狱中的某个恶魔——派蒙。她在给安妮的信件中写道:"在一切的终点,你会明白所有的损失都值得,我们的牺牲比起我们得到的奖励来说算不上什么。"

派蒙神(Paymon),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中位列第九位的魔神,是地狱八大神灵之一,掌管西方,是Lucifer最忠实的信徒,他拥有女性的面容和男性的身躯,骑着单峰骆驼,头戴皇冠,对艺术科学文化有着极高的造诣,全身散发着神秘的、高贵的帝王之气。

冥冥之中的血缘关系让母亲继承了外婆的一部分邪教人格,而在邪教人格的另一面,正常人格的她努力维系自己的家庭,不让自己的母亲靠近儿子,却忽视了女儿,致使查莉成为了派蒙的寄宿对象。然而邪教依然觊觎彼得的男性躯干,为了让派蒙顺利附身彼得,他们计划了一场意外,让不可磨灭的创伤和心理阴影击垮这个家庭最后的防线。

熬过了电影前半段看似缓慢冗长实则精细铺陈的剧情,影片的后半段,通灵、招魂、附体、祭祀等元素一一登场,生猛的情节反复交叠。

当母亲试图烧毁召唤恶魔的手绘本时,却发现自己也跟着烧了起来,她哀求丈夫帮助自己完成这一行为,试图破解血缘关系的诅咒,却因此让丈夫瞬间被烧死。此时的她才终于明白,这个家庭中的一切都逃不出派蒙与自己母亲的契约,万般恐惧之下的她毫无招架之力,仅剩的信念也灰飞烟灭,被邪教人格完全的占据了。

于是,剧情陡然一转,受害者母亲成为了最大的邪恶力量,影片也进入了高潮和尾声。最后,教徒们崇拜的魔王“派蒙”成功降临,电影以一个bad ending结束。

《遗传厄运》贯彻了镜头是观众眼睛的理念,大量长镜头的使用,摄像机缓缓推拉的运动模式和令人心底发毛的转镜,强化了观众的不安,形成到位的恐怖氛围营造。

为了配合这种以慢取胜的沉浸式氛围营造,影片以连贯的顺时线性叙述方式,用模型屋场景还原等方式巧妙地将接近真相的线索一一给出,每一次信息的交代都自然而然的点到为止,既让影片始终笼罩在神秘感之中,又激发观众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同时,影片中精心设置了多处令人细思恐极的细节、隐喻和伏笔,保证了诡异阴森的整体基调。

影片开篇对小树屋也就是附身仪式的地方给了全景特写,随后摄像机缓缓回拉,室内情景出现在画面中,随着镜头不断推进,直接将模型玩具屋无缝过渡成了真实的场景,预示着这个家庭被操控的命运。

之后无论是多次出现的模型屋和真实场景互相渐变的长镜头,还是房屋外景白天黑夜的快速切换,都营造了一种怪异的效果,让人无法分辨这些场景究竟是现实世界还是微缩模型。

母亲擅长手工模型的工艺设计,外婆的手织地毯,以及查莉喜欢DIY手工玩具,颇具艺术造诣的家族天赋一脉相承,这与派蒙擅长艺术的背景不谋而合,更像是恶魔诅咒这个家族的印记。

悬在高空的小树屋也成为又一个令人提心吊胆的意象。当镜头掠过夜晚卧室的窗户,兀自透射出的瘆人的红光,足以进入我们最遥远的噩梦。

(布景似乎借鉴了拉斯·冯·提尔的《反基督者》)

除了影片的结尾部分,恶魔或超自然力量始终未露真身,这种少即是多的处理方式类似于《异形》系列,即真正的恐惧永远在看不见的神秘暗处,隐而不露。

当然,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光影的运用,影片中光影的运用也是教科书级别的。主次分明的打光,恰到好处的冷暖光搭配,都无疑增加了恐怖感。

(这里总感觉小女孩的头要突然转过来)

影片的最后,在众教徒虔诚的迎接仪式上,魔王派蒙成功降临,画面定格在三角形的树屋里面,与片中反复出现的三角形神秘符号形成关联,同时这个画面也像极了一个微缩模型的房间,与影片开头呼应,强调了故事的寓言性。

《遗传厄运》以古老神秘学为背景,讲述一个以血缘诅咒为纽带的家族悲剧,从剧作层面上来说不算惊艳。但导演出色的场面调度和完备的文本结构,远比惊悚场面更值得深挖。延续的家族厄运,最亲近的家人却是恶魔的傀儡,这种无处可逃的无力感源自现实生活的恐惧,比超自然的怪力乱神更令人胆寒。

(母亲的形象真的完全是按《闪灵》的路子来的啊)

 6 ) 【C+影评】遗传厄运:70年代的还魂夜

放眼全部电影类型,恐怖电影很可能是活力最为旺盛的一支了——这不仅体现在能够以低廉成本来创新和试错,从而创造新的恐怖流派(如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山姆·雷米的“鬼玩人”,甚至是更新潮一些的《鬼影实录》)。而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环,它也在不同程度上,捕捉和反映了当时观众的审美情趣。

恐怖电影的时代特征,不仅取决于电影技法的发展,也取决于流行文化的趋势。70年代前后,伴随着《罗斯玛丽的婴儿》《天魔》《驱魔人》《柳条人》《鬼哭神嚎》,甚至是《闪灵》的出现,恐怖片开始从低俗边角料走入主流视野,并获得重要的商业成功。我们看到,恐怖片的主题,从上个时代的怪物(《活死人之夜》)和变态杀手(《惊魂记》),逐渐转向了超自然力量和凶鬼恶灵。在约翰·卡朋特用血浆和特效打开新时代的下一扇大门之前,许多经典恐怖片,藉由宗教和邪教的外壳,去描绘了那些不是通过视觉让你恶心反胃,而是通过气氛和压迫力,令人真正感到坐立不安的邪恶本质。

换言之,70年代的恐怖片,经历了一次从已知的恐怖,到未知的恐怖的转换。

而风头正盛,极富迷影精神的独立制片和发行公司A24,在近年持续推出的一批恐怖电影中,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瞥,这种富有时代感的古典魅力究竟何在。与表面复古,实则依靠突发惊吓Jump Scare的温子仁《潜伏》系不同,A24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试图复兴这一类恐怖电影,买下的片子几乎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4、50年前的某个时刻开始挖掘和重构素材。

诚然,这些精心制作的电影,在坊间口碑与票房表现之间有着极大的落差。不能否认的是,和《潜伏》那样更讨好当代观众的电影相比,这些70年代恐怖电影的当下投射,与观众之间已经拉开了距离。这些“复刻”电影不能算是抱着创新的思路来的,但也绝不是落后和守旧的代表。

而《遗传厄运》,就是A24的最新尝试。

阿里·阿斯特可能是首次担任编剧/导演,但他显然是一位天生的恐怖大师。

如果把视野缩小,我们就会发现《遗传厄运》似乎受到了各种经典恐怖流派的启发。但《遗传厄运》中不仅能看到上述的《罗斯玛丽的婴儿》《驱魔人》《鬼哭神嚎》的影子(尤其是《罗斯玛丽的婴儿》),还能看到典型的家庭心理抓马:在血脉诅咒的折磨下,情感破裂功能失常的家庭逐渐走向无法形容的悲剧性失控。在情感暴力的鞭笞下,《遗传厄运》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另类的血腥和超现实主义的恐怖情景:一个拒绝真正解决问题的畸形家庭,在富有库布里克特色的精致镜头下,展现出了手术刀一般的精准痛感。

这种“自己的方式”,是阿里·阿斯特让本片找到新鲜感的重要途径。整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经典熟悉元素——异教符号的运用,蜡烛和虫子,幻觉和超自然力量——在叙事的阴影中,潜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凶鬼恶灵。但是阿里·阿斯特冒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风险:把这一切放在一个叙事缓慢的故事中。在电影的前一小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崩溃边缘的畸形日常——这也是导致大量观众失去耐性,给出差评的关键原因——而在后半小时中,积攒的不安全感集中获得了持久而又强效的释放,从生理到心理暴力,高潮段落接连不断层层递进,毫无喘息的机会。当观众能够坐得住的时候,这一做法有着非常震撼的效果。

《遗传厄运》很可能是那些最不应该剧透的(恐怖)电影之一,因为如果这样做了,不仅会剥夺他人的观影体验,也失去了对这样一个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探究:这究竟是在叙事空间里真实发生的事实,还是由于角色的遗传精神疾病,为观众带来的又一场幻觉。

现今许多好莱坞的恐怖电影,都过于以来突发惊吓,反而在艺术水平上退回到了更加低级的位置,也无法在影片以外引起真正的讨论。尽管不受主流观众欢迎,但《遗传厄运》恰恰是那种与众不同的恐怖电影:毫不忌惮对理性思维展开攻击,打乱观众已经固结的思维和语言结构,最终的目标,就是让他们重新回忆起,对未知强大力量的原始恐惧。

虽然《遗传厄运》在电影中段略显薄弱,但如果能够真正被其艺术设计和电影语言所吸引的话,还是很能被其抓住兴趣的。就这一角度而言,最适合本片的平台或许不是受众面更广的大银幕,而是定位更为成熟和精准的电视和流媒体平台。

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很容易成为今年最好的恐怖片之一。

 短评

虚高了!就是一个鬼畜片呀🤖承认妈妈演技很好 很神经质 剧情推演也很出色 如果没有结局 我真的会觉得这片子精彩 然而结局一出来 我们整个厅发出了嘲笑的声音🙂裸男裸女xie教趴 被恶心到了 爸爸全片最惨 心疼一秒//发现危险苗头的时候 请开灯 请call police

6分钟前
  • 车站
  • 还行

该片应该会垂名青史

9分钟前
  • 力荐

邪教教宗找宿主也是要性别歧视的;原来短评的后半段,主要想吐槽儿子跟爹妈长得不像,但涉嫌种族歧视,遂删掉

14分钟前
  • 影呆
  • 还行

哥哥的孔雀舞跳的婀娜多姿,罗曼·波兰斯基爸全程酱油,第六感妈皮的可爱,爬行妹最吓人…虽不开灯但赞光线充足,看过的最明媚恐怖片。“我们的牺牲和回报相比不值一提”

1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名不副实。昏昏欲睡。

21分钟前
  • Yolo
  • 还行

吓到后半程一直指缝观看,很少有这么让我感到恐怖的电影了。推荐~

22分钟前
  • 廿拾亓
  • 推荐

看完以后同行女生说: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不要随便把头伸出窗外,否则就会变成男人

25分钟前
  • Alcoholly
  • 还行

谁烧这本画册谁就死,我太怕死了,所以你烧。

30分钟前
  • EvilGoblin
  • 还行

这片最可惜的是:恐怖片的套路真的是用一个少一个

32分钟前
  • 左耳的幸福
  • 还行

等等,这部电影不应该叫奇迹女孩吗.......

35分钟前
  • 威廉。
  • 力荐

必定名留青史的恐怖影片!!!

40分钟前
  • 特斯拉与哥斯拉
  • 力荐

很邪,鸡皮疙瘩掉一地,真的能感受到一个家庭是如何被悲剧阴影与灵异力量的双重逼迫下逐步走向绝望与崩溃。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恐惧感其实非常奏效,关键要看观众能否投入到这种视听氛围和角色情绪上,这比起单纯的惊吓要高明得多。导演对家庭关系的“恶意”,由前作短片的伦理崩坏,到了这部便成了宿命式的血缘诅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对我而言永远是部恐怖片。

43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力荐

9.3分的恐怖片…这应该是恐怖片之冠了吧?活久见…

46分钟前
  • LockSherk
  • 力荐

邪的可以,Ann Dowd不愧“美国容嬷嬷”。像这样单纯展现邪恶,只为制造恐怖而没有任何隐喻野心的恐怖片现在实在是太少见了

4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这推进的镜头,让我毛骨悚然,人为什么要这样,越是害怕,越想看!崩溃!

51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作为恐怖片,它拍的非常文艺且有范儿,有很多高级的地方,故事在类型的框架内,骨子却做着反类型的事情,用美式family的亲情去讲一个邪教泯灭人性的故事,是反人性和反美式主流价值观的,外婆用死亡下了一盘很大的棋,更狠更邪性的是,它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真的。感觉上跟这几天刚看的《升级》处理故事的方向很像,不过这一部更上一层楼,好的恐怖片不应该只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主创们对处理故事的品位和能力。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受“闪灵”全方位的影响,不靠一惊一乍来吓人的恐怖片。用了整整1个小时做铺垫,后1个小时抽丝剥茧。邪灵、诅咒、招魂、巫术...各种元素玩得嗨,男主真不知该说他是狗屎运还是惨2333333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阳光下的恐怖事件。没有预想的恐怖,但是,整体用心铺垫的状态还是很不错的。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男主误入拜屌教,不知该哭还是笑… 😳 铺垫了好多以为是各种线索结果也都不了了之,不知道为什么。音乐不错,但这个故事是否拍成短片就可以了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预告片就是个虚假广告。。。一点都不恐怖。。。

1小时前
  • 中山三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