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正片

主演:白鹰,徐枫,石隽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刺客 剧照 NO.1刺客 剧照 NO.2刺客 剧照 NO.3刺客 剧照 NO.4刺客 剧照 NO.5刺客 剧照 NO.6刺客 剧照 NO.13刺客 剧照 NO.14刺客 剧照 NO.15刺客 剧照 NO.16刺客 剧照 NO.17刺客 剧照 NO.18刺客 剧照 NO.19刺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隐娘的能量

以前写侯导的电影,最喜欢写长镜头和美学观。这次连导演自己都说,要拍一次武侠商业片,所以不想再写。看拍摄手记和访谈,侯导反复提到演员的能量、可能性和刺客的成本。所以就先谈一下我所看到的能量。

从最直观的视觉体验来看,《刺客聂隐娘》与以往武侠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打戏没有任何辅助,交手往往在一息之间,然后停顿,各自走开。没有招式没有剪接没有配乐没有台词。剧本中写到隐娘在浮云蔽日之时,飞鸟一般掠下。而因为不吊威亚也没有特效,观众所见,往往只是隐娘直直跳下,身手略敏捷于常人,然而再没有值得惊叹之处,甚至毫无美感。这是侯导式的能量。比之浮光掠影,他追求的是真实,是刺客这一身份所能达到的能量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刺客就不再为刺客,而是志怪传奇。

钝感也是我对影片最初的感受。他对景物的捕捉是“等云到”式,有景色,就固定机位的长时间拍摄,不过分渲染,放任它自行表现。自然的力量俊逸有飒气,唐诗般句句灵美,并置在一起,气韵就拢来。这是他钟爱的真实,也是最钝重的镜头表达。还有完美还原的唐朝布景,除了田季安与胡姬对谈一场烛影轻曳纱幔起落,其它皆有种厚重敦实的古旧感。亲生朋友看后说觉得很恍惚,“好像看了一部唐朝的电影。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我想大概就是因为他铸了冰山只揭示一角所隐藏的巨大的能量。

侯导追求的真实是,他说天文小姐写的“云朵经过投下阴影,隐娘已就着阴影潜入室内”他拍不出,留在剧本中吧,就真的不拍。哪怕这点简单的问题,用特效轻易就能解答。所以隐娘栖身梁上,只用一个正面的中景交代,没有任何镜头运转,似在拍状态,更是在拍隐娘的能量气场。武功高强的夏靖,感受到了隐娘的能量,从屋内掠出,只看到吊在屋檐的什么什么(不懂那个像避雷针一样的东西名词是什么)微微晃动,再无多余的特写镜头交代隐娘藏身之处。这个”缺失“的镜头,更能体现出隐娘的武功之高,所谓通片表达的“藏”,此处也是体现之一。毕竟“藏”的目的不在于藏,而在于“现”。

能量的比拼最精彩之处有二:第一,隐娘与精精儿的较量。精精儿是唯一武功可与隐娘匹敌的高手,在观众理解中,此处必然是全片的高潮。然而剧本中写两人交手,只是精精儿感受到了隐娘的能量气场,转身离开。在最终的对决中,两人也只是短暂过招,随即分开,镜头给精精儿被劈裂的面具特写,给微跛离开的隐娘背影全景。这是侯导所理解的高手过招。有点像《一代宗师》里的掰饼,但更为钝。第二,隐娘破除空空儿的纸人。空空儿用纸人迫害胡姬,众乐女奔逃,此时隐娘现身,轻松破除人形影,只剩下纸人飘落。道姑公主交代过纸人“这种阴术,但凡识破了就不值一文,我们修行,志在大道,这般术士的把戏,根本不在修行法门内。”因此也是隐娘能量的体现。

而这种能量的“收”,更让人动容。剧本写隐娘藏身树上被蹴鞠的小儿发现呼唤她下来。隐娘飘身落下,“温顺如小羊”。这是最让人疼惜的隐娘,踽踽独行,顽固童真。

所感受到的能量,除了主角,还在一些配角身上。与田季安议事的军将们,还有聂家的苍头,几乎是用了一种戏曲式的老生和丑角表现方式。举手投足间架势十足,念白铿锵有力,发音也与其它角色不同。这样的脸谱化设定更容易将配角体现得生动。还有胡姬,台湾演员的表演较为柔美,胡姬少了野性和妖媚,但是听罢田季安的讲述,胡姬一句倔强的“替窈七不平”,能量马上被招回。

而让我比较失望的,是张震的表演。虽然深爱着张震先生,但此番他的表演,依然缺少了能量。田季安是胡人,因此张震有赤足、摔东西、蹴鞠、掷剑、角力等动作设定(包括剧本中的流鼻血、沐浴后沾衣而行等),这些张震的表演皆略有生硬,唯眼神时不时透露的凶悍到位。最失望的,是他对三个女人情感的处理。与隐娘青梅竹马,撕毁婚约,这份感情中有知己之情也有不忍,因此面对隐娘还珏断情,所表现的感情应该更复杂得多。与田氏的政治婚姻,对她暗下毒手的从忍耐到忍无可忍,继而破坏屏风,张力总是差火候。最后是胡姬,胡姬作为他最钟爱的女人,也是导致他与隐娘决裂(误会)的直接原因,既有舞会的忘情,也有纱帐间的缠绵,更有看到胡姬遇害时的急迫,这些处理,都稍显温吞。因没有解决掉这些感情的差异,也让隐娘对田季安的不杀流于开篇见大僚小儿可爱不忍杀之之情,那么隐娘这个杀手,就再失败不过。

刺客题材的小说或电影作品,一个固定的主题是讲述“刺客之不能再为刺客”。大多是设定为武功高强的刺客动了真情,因此不再杀人。聂隐娘的故事主线也在讲这件事情。所以,就引出了我最不能理解,也最惋惜的一处删减。在我看来,隐娘故事最重要的转折点,在于一哭一笑。哭是指隐娘回家,听母亲讲起嘉诚娘娘逝世前最惦念不下的是自己,隐娘用裹玉珏的绢巾(好像是)掩面哭泣,这是隐娘情绪最激烈的一次表达,用于表现公主娘娘在她心中的地位。关于笑,则被侯导无情的减掉了。

这个笑来自倭国的磨镜少年。剧本中写磨镜少年与隐娘语言不通,于是总用微笑来表达。正是这阳光般的笑容打动隐娘,在听磨镜少年讲述与发妻的故事时,璀然露出笑容,似能全部懂得少年的心事。也是因为有这笑容,隐娘与师父道姑娘娘交手后回到洞穴后面桃花源般的田园山庄,护送磨镜少年与采药老者回新罗。隐娘的故事到此为止。这笑容是隐娘的归宿,也是妻夫木聪的能量。我瞪大了眼睛看完字幕确认没有彩蛋(侯导当然也不会弄这种东西)之后,才敢相信这段戏真的被删掉了,唏嘘不已。删掉这段戏之后,采药老者的最后一句台词”姑娘真讲信用,说了会来就真的回来“(类似,忘记了原句)变得非常突兀,就像在交代情节一般。妻夫木聪的能量气场也被破坏掉,我们看到的只是小短腿(侯导对妻夫木聪的昵称)用短棒舍命攻击,还有对着隐娘背影的略有心事。想到我聪等了三年就等来这么点戏份,心疼死了。希望有机会能听到侯导的解答。

最后要认真表扬一下自己。侯导说,已经没有人像他这样拍电影了。想说,也很少有影迷这样认真的看原著看剧本看拍摄手记看所有边边角角的访谈新闻并且在真的见到他的时候远远傻笑了两个小时。希望每年都能有至少一部值得这样花精力做功课的电影。

 2 ) 以下是本人阅片的心路过程——涉及剧透慎入

很久没为电影写观后感了,以下是看了《刺客聂隐娘》的心路历程。



“听说得了什么奖诶!"

"是哦!应该会不错吧,还有舒淇和张震呢!”

啊开始了开始了

好兴奋!

(调整坐姿)

……
WTF黑白的?

卧槽我就喜欢这么高逼格的

古代文艺片?

卧槽正方形的画面?

应该是回忆吧…



啊彩色画面!
是不是片源问题?还是正方形?!

我是不是耳聋TAT听不太清演员讲话

WTF!文言文!

没事没事,这说明是候导良心之作,古人讲话不都文言文

淡定淡定

(仔细看字幕仔细仔细)



……啊汉服真美……

我觉得好像水浒传的打扮呢

怎么这么久了还是正方形!算了,可能是电影院问题——好在意

啊这胶片颗粒这质感啧啧

我大摄影党万岁

大光圈大光圈大光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演员真是不爱说话啊!

啊这女演员一口文言文肯定背台词背了很久……

咦她说了什么来着我给忘了
应该没事吧。电影嘛。有几句忘掉也是看得懂的吧。。。


(半小时后)

……沉默沉默……

居然有人离场

导演真是好爱窗帘的朦胧感哦!

导演真是好爱山水静景长镜头哦!

旋转跳跃



隔壁大叔已经微信打开划掉打开划掉十几次了好不容易呢

怎么又有人走了?!花钱买的票不就白买了吗!

我!可!绝!对!不!是!这!种!浪!费!的!人!

我忍……

导演好吝啬声音哦

静悄悄静悄悄

(一小时后……)

“那几个小孩怎么这么丑,爹娘这么美,导演故意的吗?!

继续

长镜头长镜头

啊导演一定是摄影狗

啊导演肯定非常热爱胶片

那什么什么奖上,外国人看得懂吗TAT?

啊这画面色调好喜欢!我要回去打开PS试试这个调色!\(^o^)/~

……


算了,纯欣赏摄影

啊啊啊有声音了,张震居然会打鼓跳舞诶!

卧槽那不是阮经天吗?

这个老头一定是岳绮罗脑残粉

真!是!好!爱!剪!小!人!

民!间!剪!纸!艺!术!家!



啊主公你家妾死了怎么不喊一下的啦

果然是周韵演的这个女的害的

……好多人玩手机哦。



快结束吧快结束吧!

啊这个镜头美哉~这山水哪儿拍的哦~!



听说片尾曲很好听?!
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这是……唢呐?

跳到红高粱片场了吗?

啊导演一定也爱关西口味没错

什么嘛,没唱歌啊

我要回去打一星

我要回去跟我说好看的人通通拉黑

你们逼格太高,口亨 ╭(╯^╰)╮


 3 ) 《聂隐娘》:山水,空气与“晚唐的目光”

        媒体场看完《聂隐娘》,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倒不仅仅是因为中间睡着了两次,比如那段被无数影评人反复赞美的聊天戏——田季安给胡姬讲故事,聂隐娘在一旁偷听——时候镜头前时有时无的那层纱确实很美,但是扛不住困;再比如磨镜人登场后的那场夜戏,我又在迷离的火光里睡了过去……我感觉自己不好了的原因是对这部期待了6年( 2009-01-09我标记了“想看”!)的电影完全失语,对,就是失语,完全说不出话那种失语。
        其实自从我看了阿巴斯的一个访谈说“看我的电影睡着了是件好事嘛,现在的世界这么乱,能睡一会儿你得感谢我”之后,我对看电影时睡着再也没有心理压力了。看塔可夫斯基、侯麦、安哲罗普洛斯、费里尼、伯格曼甚至伍迪·艾伦的时候睡过,看《蝙蝠侠》《超人》《饥饿游戏》的时候也睡过,所以看侯孝贤的时候睡着并不奇怪,上次大早上爬起来看《戏梦人生》从头睡到尾……毕竟体力精力都不比从前,加上学业和生活压力太大,正襟危坐久了,打个盹实属难免。
        看完后我的第一个念头是,这部电影,票房要跪。马上想起来的是《生命之树》那个著名的段子,说影院里贴了告示,大意是说此片虽然有布拉德·皮特和西恩·潘,但是是一部很高级的艺术电影,所以请谨慎购票,看不懂请勿无理取闹,票售出概不退还云云。感觉《聂隐娘》完全可以如法炮制。然后就想起侯导说了多次的,他的片子要“低密度长时间”排片,什么“要是全岛上映,三天就下片”之类,朱天文在一篇文章里写制片人说“侯孝贤是摇钱树”,说的也是所谓艺术院线十年回本之类的道理。不过问题在于,如今大陆哪能有院线肯做,或者做得到这种“低密度长时间”呢?
        所以我开玩笑说,这片就得这么发:票价200一张,限购,要抢,一周就一场。饥饿营销,保管看不懂的出来也吹,吹完默默补了课,抢票再看一遍……

        第二个念头是,十年没拍片,侯导走得太远,简直不认识了。
        这是我最崩溃的一点。按说以我对侯导作品及其阐释的了解,不至于看不懂。我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把侯导的作品、相关作品及其相关文献全部细细梳理过一遍,大银幕看过7部,其中几部作品看了二十遍以上,侯导讲座听过五六场(侯导特别喜欢新海诚的《秒速5厘米》你们知道吗?),研讨会还开过一次,专著读了快10本,侯导各种徒子徒孙的电影还看了一大堆……言而总之大概从视听语言到剧作结构,从文化分析到意识形态批评我也勉强算得烂熟,但这些碰到《聂隐娘》完全不好使。
        因为看《聂隐娘》,根本就是一次震惊体验。
        倒不是说我对侯导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八十年代的几部神作里。虽然《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确乎既是某种艺术电影最佳的入门教材,又是在往后的日子里越看越好甚至能惊出一身冷汗的作品;但是,侯导从八十年代成名至今,却偏偏挑了一条最险的路来走,用他自己的话说,一面是“走到这里回不去了”,一面则是“背对观众”。政治历史题材的且不去说它,当代题材《红气球的旅行》这种,非得看到第三遍才看出好来;《咖啡时光》更是在细细做完了小津研究后方才能懂为何小津百年非得侯导来拍不可。我焦虑的地方在于,侯导再一次在藏起叙事之余,顺手颠覆了自己的视听语言系统(幸亏最后用Bolex拍的素材没有剪进去!),这大概是迄今影评界还没醒过神来的原因,说对侯导此前作品的路径依赖也好,说影评人们还在犹豫地寻找一个配的上侯导的阐释也罢,大概颇有一些观众看过之后只想吐槽,却慑于侯导威名,不得不怀疑自己智商。
        没错,看不懂就得回去读书看片,做了功课再来。侯孝贤的电影不是天天有。
        于是到27号上映时候我又去看了一场。周四下午,竟然几乎满场,竟然观影过程中没有人聊天打电话没有小孩子哭闹,恍惚中有自己身处艺术影院的错觉。这次又睡着了,睡点在聂隐娘回家后女仆们准备洗澡水那段。睡醒了觉得神清气爽,然后就忽然看懂了。
        这次觉得,这部电影怎么能那么好。
        真的,剪辑点精准到简直一秒钟都不嫌多,处处恰到好处;故事清澈见底,根本没有哪里看不懂……很多影评人说得对,之前看不懂就是因为想多了。这就好比看惯了动辄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而去读精悍到一千字的唐人小说时的体验一样。
影片在剧作方式上仍然是侯导一贯的做减法,所谓“只留故事,删去情节”,侯导自己喜欢冰山的比喻,不过《聂隐娘》要是冰山的话,大概水面上的部分只有百分之一吧……挑战观众的地方在于,这明明是脑洞再大都补不出来的东西(比如《咖啡时光》里那个关于方便面的前史),在一般甚至绝大多数意义上都是必须得通过明示暗示对白动作场景道具来铺垫的东西,在侯导这里一概不要,那些不过是讲给演员的“设定”而已,侯导要留的是“气韵”和“云块”(廖庆松语),是“模特”(布列松语),最终呈现的,真的是“吉光片羽”啊!
        至于视听上,我的印象是侯导这次彻底做成了“照相的逻辑”/“凝视的逻辑”,犹记得《咖啡时光》里的书店戏,还有《红气球的旅行》里女神比诺什漫长的驾车戏,真是戏在演什么不重要,只看对光线的曼妙捕捉就已经醉了。你看到侯导拍出了“风”吗?你见过哪部电影这么拍风吗?几乎每个场景你都看得到空气的流动,衣袂飘飘,纱帘映出烛火,山林间的雾气,小屋里逆光时分的火焰和烟气……这些东西是快节奏的剪辑下能看到的吗?你听到了精致饱满的音效了吗?那些打打打的片子里你还有闲心去关注风吹虫鸣的声音吗?
        缓慢和简单真的是表象,这之下是摒弃了情节的故事,是血雨腥风的宫斗(宅斗?),欲说还休的爱情,和无比艰难的抉择。侯导写聂隐娘之不杀田季安,丝毫没有拧巴逻辑,却带着一种无法言表的寂寞,而这一切却不仅是小儿女情绪,仍是多有对大时代的考量,而这才用了多少笔墨啊!真是比无名之不杀秦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侯孝贤是要重建一个晚唐的空间吗?显然不全是的。《海上花》重建一个民国上海,内景做到极致,外景却始终在画外;《聂隐娘》的改变在于侯导终于迈出了房子,进了山水,这空间一开,气象顿时不同。或许重要的,确实是那山水。这自有意识形态批评的空间(比如带走聂隐娘的磨镜人是个日本遣唐工匠哟),但这其实不重要,山水在被凝视之时,除了它是中国,是晚唐,它同时也仍然是被剧中人物凝视的山水。所以在我看来,毋宁说侯孝贤是在重现一种“晚唐的目光”,这关乎人们怎么看彼此,人们怎么看山水,以及人们怎么看时间。
        
最后说几句大实话吧。有看过的观众砸下一星差评然后嘲笑五毛钱特效,不知道九千万都花哪儿去了什么的。简直图样图森破,侯导是什么水平的导演,你以为他不会吊威亚拍打戏么?问题在于,当期待着至少是一部《一代宗师》的观众进了影院,看到这么一部片子,九成九的观众大概不会觉得自己出了问题,而是会觉得片子有问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震惊体验”。《聂隐娘》完全与当今的观影常识是悖离的,一切商业电影认为重要的东西,在侯导这里简直都不叫事儿,这也正是侯导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之处:在如今这个时代,还能对电影语言有所创造并始终致力于此。这个好像也说过很多遍了,但是《聂隐娘》在这里,岂是某些投机取巧的所谓艺术片能比的?
        既如此,聂隐娘之归隐看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观众或者“类型”都如文本中的师父一样,在期待着一场或者几场漂亮的武打戏,甚至更多的血与更多的死亡;然而并没有。大概不少观众从不觉得看电影这件事还需要经过漫长艰苦的学习,从不觉得看电影还需要动脑子,从不觉得看电影除了爽之外还能提供更高级的心灵愉悦。本来嘛,既然有了运转良好,可供复制再生产的类型和视听语言,干嘛还要动脑筋去想别的费力不讨好的路?《聂隐娘》当然是挑观众的,侯导要背对观众,自然受得起这寂寞。只是有点替他惋惜。
        于是今天再去看第三遍。

*本文以“看侯孝贤的电影睡着了不丢人”为题载腾讯娱乐2015-08-29 07:49 http://ent.qq.com/a/20150829/009860.htm

 4 ) 谜底对不起谜面,锦袍下面没有虱子

奇怪的是:《聂隐娘》里那么多美景,看完也就忘记了。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虽然写得不好,但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幔帘如何飘动,我并不在乎。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张震知道周韵派人用巫术毒害自己的爱姬,于是拔刀相向。这之前,周韵见他闯进来,就把孩子都喊过来,围在身边,以保周全。她不慌不乱,知道张震也不能怎样。张震发了一通火,砸了几个花瓶,愤懑离去。周韵坐着,既淡定又怅然若失,过了一会儿,她对下人说:“别跪了,把东西收拾收拾吧。”下人们就悉悉索索把花收拾了,留下一地的碎屑。生活还是要这样过,既无奈又好像很安心。这是侯孝贤最最擅长的了:在一个场景中,几乎无限又绵长的拍出人的生存状态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但即使是这幕戏,放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不合适的。《刺客聂隐娘》是我最早在豆瓣标注“想看”的一部电影,我想象一个顶尖女刺客,在侯孝贤的电影中该有一种多么特别的气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看到却是一部充满了“妇人气质”的电影:当张震爱姬被害,他以为是聂隐娘所为,拔刀相向,隐娘一边隐忍格挡一边说“胡姬怀孕了”,看这段的时候我严重出戏,以为自己在看电视剧。

聂隐娘一身黑衣,身怀绝技,但她的情绪却是非常普通的,可以说是庸常的(原著中她非常跳脱)。你琢磨不出这个女人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本事很大之外。她沉默不开心,面无表情,却又情感非常泛滥。师傅让她去杀人,她回复说:“这个人有儿子,很可爱,不忍杀。”师傅说她:“剑术已成,却不能斩绝人伦”……于是又派她去刺杀自己的表哥也是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果还是这样,不能杀。于是师傅又把差不多同样的意思重复了一遍。这种重复的来塑造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特点:一个妇人之仁的厉害杀手,有什么意思呢?侯孝贤作为一个极其传统的台湾男人,对女人的理解也就是这样了,让人失望。

“青鸾照镜”、“一个人,没有同类”,被复述了两遍,矫情成分居多,电影中需要被说出来的就是不对的。聂隐娘很孤独,但并没有给人物留下什么塑造的空间,所以舒淇除了板着脸之外,也无法把握,像是一个行走的人形板。但谁又不孤独呢?周韵多么孤独啊,根本不需要说,不需要说她“青鸾照镜”,也不需要说她“一个人,没有同类”,她的状态那么清楚。再说了,孤独并不是什么值得大说特说的情感,尤其是一个山林中回来的刺客,孤独不是最无聊最低级的一种情感吗?而且把孤独用“独自”来呈现,真是最不孤独的了。

我最喜欢的台湾导演一直是杨德昌。在杨德昌去世之前,他也正在做武侠,但是以动画的形式。现在重看9分钟的《追风》,多么自由!画面古典,人物却说着台湾口语,根本不拘泥。少年不忍受辱,忽然展露功夫。那种少年风骨,百看不厌。

我真的非常想知道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侯孝贤,以至于他非要大费周章的拍出来。他说了很多,但从电影中你根本看不出来。对美感受力很强的人,或许被美的细节征服了,关于那些蝉鸣和风声,除此之外呢?当聂隐娘一个人在树林里,树的阴影在她脸上浮动,如果缺乏对这个人的感受和理解,这个镜头到底有多么动人呢?美学到底是不是一部电影的一切?

就当侯孝贤要拍一部自己的《聂隐娘》吧,一部入世的、被人伦所困的聂隐娘。但这样就要发挥他对真实的捕捉,不断的观察并且呈现这种观察。但你如何在一个刺客故事中呈现这种观察?《海上花》虽然是民国故事,但讲的男男女女,容易映照,原著也提供了足够的资料。而《聂隐娘》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而且是在传说之中,导演要如何去观察一个传说?

也是一种反讽:侯孝贤这样努力捕捉真实的导演,最后拍出的竟然是一部剧照电影。即使当电影动起来的时候,也像是剧照在翻页。他努力的刻画剧中人的真实状态:他们从这边走到那边,怎么走,怎么停,怎么听,怎么看……道姑在雾气萦绕的山间一站好久……但这一切的根基却都是假的不是吗?导演汲汲以求普遍与真实,然而真实靠的却不是这些,真实来源于对人的理解,而他也无法从日常去真的理解一个传说中会幻术的刺客啊。简直就是水中捞月,最后呈现的是一种破碎。就像我一个朋友问道:“为什么不讲一个更奇特的故事来搭配这种电影语言呢?”为什么不更怪更洒脱一点呢?现在看的感觉就是:谜底配不上谜面。锦袍下面是棉被,不是虱子。

 5 ) 《刺客聂隐娘》的几条线索

三刷《刺客聂隐娘》完毕,贡献一点浅薄的观后感,或能有助于人。 这部电影的画面,细节和气韵,矫矫不群,有目共睹。我不多说了,就说几点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的线索。以下按一暗一明两条线索,重新讲述情节,这是一次彻底的剧透,尝试将冰山水面下的部分解读出来。 暗线:田元氏 解开这部电影诸多伏笔的最重大线索,来自片尾的演员名单:“田元氏/精精儿 周韵” 我当时看见的时候,忽然意识到,原来田季安的正室就是那个戴面具的女杀手,原来田季安正室的娘家姓元。于是几条线索一下子连了起来,剧情豁然开朗,潜伏的层次由此浮现。 黑衣女子(聂隐娘)第一次出现在园中之后,田元氏向田季安陈述,“是礼儿鞠蹴时候撞见的,幸好没什么恶意。”,田季安愤愤然坐下。接下来镜头就切到蒙面杀手精精儿持刀四下徘徊的场景。知道她就是田元氏之后,故事线就很清楚:田元氏在儿子受惊后,自己以杀手身份出来探查,确认神秘黑衣女子的实力。 田元氏的元姓,在电影中的唯一一次提及,是田季安拿到玉玦向瑚姬(隐射胡姬?)讲窈娘当时的故事。说他本来和窈娘定亲,但来了一个洛州刺史,于是要和人家结亲,然后说窈娘那时候整天呆在树上,像凤凰,还跑到元家里面,被人家打伤,还差点死了,为了救命被道姑公主带走。知道田元氏的娘家就是元家后,此处也豁然开朗了: 原来田家悔婚,是和元家(应该就是那个洛州刺史)定亲,而当时年幼的隐娘(当时叫窈娘)潜入了抢走自己青梅竹马的元家(去干嘛没说),为此身负重伤,最终被道姑公主带走,成为一个杀手。 回过头来,再看隐娘妈妈和她说起公主娘娘的时候,说到娘娘去世前,最后悔的事是屈叛了窈娘。屈,委屈,叛,背弃。为什么用这么重的字眼?当时镜头里舒淇捂住自己的脸哀恸不能自已。我们不能懂她为什么这么伤心?明了以上这些潜伏的线索之后,舒淇的大恸,不能更合理,少女心里潜藏的大委屈,被妈妈一语道破,而当年给自己讲过故事,弹琴给自己听的,给自己许了亲家,又屈叛了自己的娘娘已经死了,怎么能不哭。 从元家这条伏线,还可以解读出许多事。 田季安贬谪了田兴后,来见田元氏,坐下来后,有一个探头看见潜藏的蒋奴,把他叫出来的细节(他不接受被偷听,他是来面对面的说话)。然后才跟田元氏讲话,讲了自己贬谪田兴,让他去临清,派了聂虞候护送,最后居然说“之前活埋某某事,不可再有”。就此走了。这个话听起来就很奇怪,为什么要跟自己的老婆说此事不可再有。当然现在我们懂了。 因为田季安知道之前的事是田元氏或元家势力干的。是元氏夺取权力的一部分。他其实是来警告的。而田元氏说到黑衣女子又来了的事,他也只说“你耳目灵通”,这分明表达着他对元氏势力大张的不满。而蒋奴和白眉白须的空空儿应该都是元家势力的一部分。 田元氏在田季安走后,有一个长长的镜头,是她沉默下来,继续对镜梳妆。这并不是在炫耀美工道具、历史考证。回到田元氏的角度: 她不期待他来,但她对镜梳妆,他来了,告诉她“此事不可再有”,就走了。她继续认真的给自己戴上耳坠,再戴另一只,扶正自己的珠钗,揽镜自照。没有多余的台词,在田元氏沉默不语的梳妆里,有极大的愤怒和力量。她所面临的,正是所谓:“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丈夫不再把她当妻子只拿她当元家的代言人,而她每次都把儿女叫过来提醒他这一点,并没有用。她依然漂亮,并没有用。她必须梳妆,戴上标志自己身份的整套华丽首饰。在周韵沉默地梳妆中,有田元氏这个角色的全部悲剧。 然后初看时候觉得奇怪的不明不白的追杀,也很清晰了,其实是元家的势力在捕杀失势落单的田家人。元家这条伏线,影片中只明确提及一次,线索的线头:居然被侯孝贤放在了片尾字幕,而没有在片中用台词明示,实在是走向了“隐”的极致。 明线:隐娘 隐娘被道姑带走前,是窈娘,是妈妈的阿窈,是田季安的窈七。只有观众,导演,还有字幕君,知道她的另一个名字:隐娘。知道这个名字,也就知道了她的命运:隐去。 在窈娘回家,坐入那个古趣盎然的“浴缸”时,插了一段嘉诚公主弹琴讲述青鸾舞镜故事的镜头(背景里有大片的白牡丹),然后镜头在白牡丹上特写了一会,拉回来,窈娘沐浴结束穿上全新的华服。很明显,她刚在沐浴时回忆嘉诚公主。回忆里公主娘娘带着笑容给她弹琴,讲青鸾舞镜的故事。这是她对自己窈娘这个身份的回忆。但窈娘的回忆里包含的痛苦让舒淇沐浴后穿上华丽服饰时脸上有无法形容的悲伤,那一次她是阿窈,之后她去妈妈卧室请安,听妈妈讲当年公主娘娘的故事的时候,就已经换回了代表隐娘身份的一身黑衣。自此直到片尾她和磨镜少年伴着悠扬的鼓声走向远方彻底隐去,她一直是作为黑衣女子的隐娘,她再也不是那个阿窈了。 妈妈给她玉玦,讲玦是决绝之意,讲公主的决绝之心。然后讲公主后悔屈叛了她。隐娘大恸。而且,她还要去杀田季安。 许多人称赞侯孝贤拍下那些丝绸上翻动的光影,和录下真实环境里的自然虫鸣和风吹树叶声,但只夸耀这些,等于把这部电影贬低为一部炫耀技术的作品。事实上,这些光影和虫鸣,是电影在让你体验一个刺客才有的灵敏耳目,让你看隐娘所看,听隐娘所听。我们其实是随着隐娘的视角走了一遍田季安的魏博宫廷, 隐娘观察的顺序也很有讲究,先是田季安上朝时候,隐娘在大殿的一角静静地看。然后是躲在不知何处,看着田的贴身护卫上楼巡查,无果下楼,再次上楼来查,找不到人再下楼,整个过程隐娘在一边静静地看。然后隐娘再去看田季安,看到他已经有了孩子,正在陪孩子摔交嬉戏,隐娘默默地看了很久。 记住,每一处镜头对田季安生活细节的凝视,都是隐娘的凝视。看见田季安的时候,要知道此时是隐娘在看着他。 隐娘决定去还玉玦,慢慢现身放下玉玦,凝视,引出田季安,交手遁走,然后回来继续听田季安回忆当年的窈七的故事,听到瑚姬说“为窈七不平”(这可能是隐娘后来救下瑚姬的一个动机)。听田季安判断窈七要杀他,看着田季安和瑚姬互相依偎(这可能是救下瑚姬的另一个动机),而隐娘从飘拂的丝绸里慢慢隐去。这是一段饱含了感情的绝美长镜,镜头背后是一个伤心的刺客。 隐娘一路潜踪直入,甚至进了空空儿的房间,虽然此处没有明白拍出潜伏的隐娘,但镜头奇怪的侧后方视角,暗示着她的藏身之处。隐娘就此知道了元氏针对自己父亲的追杀计划。才有她策马追出林中救父(及磨镜少年)的一场战斗。 开头黑白段落交代隐娘是刺客,取军列中大僚首级,”如刺飞鸟般容易“。换了别的导演,武打场面,动作特效,必然是要浓墨重彩搞的重头戏,但这部电影处理得和诗歌的节奏一致。如刺飞鸟般容易,真的就只是飞起的一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李白写一个剑客杀人之速,隐娘在林中群战,也是兔起鹘落,须臾结束,并不多话。隐娘最终与追来的精精儿一战,也是讲究一个动静分明,“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两人交手,错开,精精儿的面具裂开,从隐娘面前走过,走远。隐娘忍住背后伤口疼痛,也慢慢走远。这一幕,完全就是唐人传奇的风格。文字写下来,是三言两语,侯导的镜头,也是三言两语,并不额外啰嗦。其中凶险,尤有过之。 她把自己的父亲送回魏博,然后去和师父告解。告诉她自己不想杀田季安。理由是冠冕的,嗣子年幼,杀田季安则魏博必乱。师父老辣,一语道破,汝剑术已成,唯不能斩绝人伦之情。 在唐传奇里,隐娘是一个法术高强的剑侠,侯孝贤把她还原成一个沉默的,极少说话,经常在暗处凝视的刺客,心里有翻天倒海的难受,只在抿着嘴动手的时候散发光彩。她最终决绝地离开了父亲,魏博和师父。和自己偶遇的磨镜少年,隐入了苍茫的远山。 风格的线,唐诗: 不是隐娘视角的时候,电影的镜头远而高,不似在人间,全景里有时有人,有时就是一片纯美的风景。这是一种属于唐诗的抒情的高远视角,“半江瑟瑟半江红”,“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看过电影的人一定可以想起那些镜头来。 而且唐诗风格,超越了具体的画面,影响了电影的视觉语言,人物台词极少,主要以动作推动,可以理解为唐诗缺乏对话体的传统,镜头语言总是先景后人,人在景中,以景收尾,完全是对唐诗借景起兴标准风格的模仿。 从这个角度说,或许看这部电影真正需要的前提(事先准备)是熟读唐诗。侯孝贤空灵的镜头里神奇容下了许多人共同的唐朝想象。这是梦回唐朝的一次穿越,同时也是隐娘的传奇。

 6 ) 纯观感非影评

《聂隐娘》,不知道期待了多久的影片,终于看过之后的感觉却连意犹未尽都算不上,有些失望其实,所以下面纯属主观吐槽。

1.画面问题,看的时候就在奇怪为什么这么粗糙,不是颗粒不颗粒的问题,就是糙,白天戏景深基本被压平了,看不出层次,夜景戏因为侯导的自然美学追求对于人造光源的排斥,效果更是吓人,大段大段的内场夜戏看的人很难受,导致中间忽然跳到外景日戏的时候眼睛有不适感。 画面比例也很奇怪,看报道是为了把画面拍的更有味道而特意选择了1.33:1,结果导致影片绝大部分时间画面左右留白,而中间一段公主抚琴又是正常的1.85:1,不知道为什么,好想问问。李屏宾是我最爱的摄影师,至少是华人里面最爱的,但这次的画面真的不对,包括运镜,至少不是他的一贯水平。

2.侯导影片文本上的故事逻辑性强弱已经不用追求了,我这次只是单纯的觉得台词写的很多地方无法接受,“杀汝表兄”,“有人谓”,还有“这是俺阿爹留给俺的”,真的没有人觉得不舒服吗? 我无法明确的表达我听到有些台词时的奇怪感受,如果你在坐火车的时候,也对“请不要在列车的任何部位吸烟”这句话感到说不出的别扭,或许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3.表演方面,这次演员说台词除了倪大红之外没有一个是舒服的,尤其是开篇不久聂隐娘回家,她母亲在室内的那一大段独白,真的是,无比难受,无比难受。这次,风景很好看,美术服装道具也很棒,也只能看这些了,因为演员几乎不能看,除了倪大红。

4.所有的远景和全景包括过场空镜都很好,但一到中近景就别扭,侯导的那种节奏感在全景以下的景别里面全部被无限放大,导致几场室内中景戏节奏拖沓,看的人很疲惫,尤其是上面说的那段独白,和田季安与瑚姬在屋内初见隐娘这两段戏。

5.又整理了一下侯导之前的作品,发现最爱的还是《南国再见南国》,其次是《咖啡时光》,尤其是前者,应该是侯导的巅峰作了,每一处几乎都是完美的,再无超越,而作为参照,主演相同的《最好的时光》里面,最喜欢的也还是第一部分,讲述他那个年代故事的《恋爱梦》,后面两段清末和现代戏差好多,拿捏不对那个度。

最后推荐这个九苍的这篇影评吧,观感部分几乎就是我全部想说的了,无法理喻五星党的立场,将普通观众说看不懂和难看的片刷五星对你们来说真的就那么值得骄傲吗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79718/

 短评

比缓慢更缓慢,侯孝贤的世界里没有江湖和武侠,短小的刺客传奇在山水和宮帷间变成了永恒的隽永。韵味总是藏在画外,一段看不见聆听者的对话,一扇只能听见响动的门,被他反复读了两个月的《资治通鉴》亦融化在言语行谈间,变成不着痕迹的冰山一角。

2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确实很无聊,但确实不难看。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幅加了时间维度的画卷,或当作莫高窟内的连环叙事画。进博物馆感受一幅传世杰作之美,普通游客瞅上两眼便可大致体会,艺术爱好者观摩半时仍觉美不胜收,专业人士凝神半晌依然沉浸其中。而本片只瞅两眼显然没法瞅出好来,但这不是观众的错。【中华】

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打低分的人说听不惯台湾腔,可就是这些台湾腔拍出了好武侠好古风,而操着标准普通发腔调的创作者,却搞出了比软绵绵的台湾腔疲软得多的东西出来,糟践了所有人。

8分钟前
  • 盆栽金鱼
  • 推荐

这片很快会成为文青新神器,但我实在还是不喜欢。优势很明显,摄影如山水画般严谨留白,配上不肯松懈的长镜头及舞台剧般的鼓点,从视觉到听觉全面的美术立体化,但我并未如你们那样察觉到了非凡的禅意,台湾口音说文言文,全程我们得看英文字幕才知道说的什么,一切都太过火了。#戛纳电影节#

12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不是武侠片,而是侯孝贤。一个波谲云诡的故事本来可以拍得威亚满天飞,但侯孝贤选择使用最冷静和克制的电影语言,举手投足间就掀起了大唐的衣袂。既有工笔画的精致,又有写意画的留白,真的是其片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焉...(歪果仁表示集体看不懂,好开心~)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反而想到的是《男神女神的罗曼史》。影片呈现的是一个写实的、想象中的大唐。精彩更多集中在视觉上,内景的贵族端庄与外景的自然风光鲜明对比。细节上各种出色,包括细微的音效。孤独的聂隐娘与她的小暧昧,影片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实际上,影片可以更端着,更少台词,更多远景。那该多狂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2.5】成功绕过了原著精彩的各种脑洞部分,留下来代表导演个人色彩的留白。一帧接一帧的画面,有形无神。不是烂片,但衬不起巨匠之作。像是原著小说的一支饭制插曲,对,就是好多年前的网友剪辑同人视频。

24分钟前
  • 可露丽
  • 较差

侯孝贤已无意拍单纯的人事了。他拍的是人事散尽后的风景,风景看透后的世人。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扑面是唐朝的空气与时间,鼓声在暮色中响起的一刻有点忍不住眼泪,也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打动了。经常不经意一转眼,视线落到画面外,都会被一堵墙壁截得一惊,仿佛从唐时被硬生生堵回了一所现代的剧院,空气骤变的突兀不适。唐诺说侯导的电影是名词与意境的罗列,像古诗,不要在里面用故事的逻辑找因果。

3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青鸾舞镜。《聂隐娘》讲得其实是孤独,一个人身处琼楼玉宇,无人知,无人懂,只能一条道走到底。孤独不仅是隐娘,也是田季安,也是侯导。如一幅“坐看云起时”的文人画,第一次,华人从光影的缝隙里寻回那遗失已久的古典美学与仪式。

37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用小津的方式拍武侠,老头嫁女和侠士归隐都有无限人生的意蕴在,留白之外是透彻。但不算完美,山水意境什么的是蒙老外的,打斗戏那样拍除了不好看也没啥优点。剧本写得不够好,所谓文言台词跟《赤兔之死》比都差得远,某些台湾演员演得也是真差(没错张震说的就是你)。

41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作为侯孝贤粉,给低分有负侯导;作为影迷,给高分有负电影。本着宁负侯导不负电影但又要给侯导留面子的态度,就给个2星吧。PS:影片嘈点太多难以尽吐,单说剧中演员张口就背古文这是在搞什么鬼?附庸风雅前请阿城天文等所谓文化人先把古语和古文、文言和白话、书面语和口语等概念的异同弄清楚再来。

44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华语电影真的有全世界最好的观众。大师都明明白白说我是拿后脑勺示人了,观众还是真金白银的花了平均40的票价把影厅填的满满当当,全程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的受教育,吃爆米花都不好意思使劲嚼生怕旁边同样不敢喘气儿的是沉浸在电影里而自己的世俗打扰了人家。映毕,灯亮,大半观众伸懒腰,如释重负……

46分钟前
  • 小安
  • 还行

什么烂刺客,要杀杀,不杀滚,一趟两趟累不累。所有人都跟木头似的,既面瘫又不爱说话,瞎逼逼的机会都没有。服装布景摄影美有屁用,只讲情调韵味不给流畅剧情的都是耍流氓!剪辑师是哪里混进来的卧底,剪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鬼。简直难看哭了。我特么还就爱看轻功卓绝飞来飞去的武侠片。两星半。哼

51分钟前
  • 叉叉
  • 还行

很奇怪的观感 看了中段觉得被大量黑场和定卡弄得有些疲倦 可在最后又有种奇异的回味 大概也只有侯孝贤会这样拍武侠片了吧

56分钟前
  • △4v5ki
  • 推荐

我要是因为你摄影震撼,服装道具漂亮就给你4星,我就太姑息你这糟烂剧本和幼稚的打斗场面了。和原著比自然是差远了,就算不比,这么多莫名其妙接不上的桥段最后就说了这么简单一件事?同一景别的打斗长镜头是拍几个短镜头之后硬生生接上的。结尾的音乐不错。

58分钟前
  • 小A
  • 还行

戛纳刷了两遍,美学独树一帜,尽管也非尽善尽美。1.33的奇特比例,序场到正片的色彩转换,凌厉写实的武打动作,沉稳洗练的摄影风格,金碧辉煌的美术设计...侯孝贤用建筑构图,用山水写意,用风声抒怀,用蝉鸣作诗,不以戏剧冲突慰勉观众,而用长、空、固定、远景镜头写就一首气韵生动的侠义诗篇。

5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Cannes2015#和贾樟柯相反的是,侯孝贤拍出了一部只有中国人才能由里到外品得出美感的电影,在叙事上最简化【寥寥对白,表演痕迹极弱】,却在侯孝贤最擅长的固定镜头的内容和气韵上做到了最大化,外景极具山水画气质的镜头都美到让人窒息,内景构图颜色光影勾勒出了迷人的唐代风韵。武打戏简洁有力。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吾等汝久矣。一横一竖皆具唐风古韵,一动一静旨意青鸾舞镜。以静写动留白画外,琴瑟难觅坚守净土。都是一种大音希声的美。观影过程就像在现代语文课堂欣赏了一首古诗,也是一种曲高和寡的美。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不一样的唐朝,不一样的武侠,侯孝贤不仅在这两方面刷新了观众的固有思维认知模式,同时还让很多内地观众知道,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那种颗粒感就是传说中的胶片感。故事藏的很深,依旧有平易近人的戏剧元素,风格的隐和藏,适合这样一个无法考据还原生活细节的唐朝故事,极简其实很难。★★★★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