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

完结

主演:林心如,蒋勤勤,谭耀文,李立群,胡可,常铖,邢岷山,刘小锋,龚露,郑嘉昊,方舟波,郑蓉蓉,李志良,周笑莉,方圆,吕凉,丁丹妮,吴竞,张丹峰,王仕颖,王艺璇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剧照

半生缘 剧照 NO.1半生缘 剧照 NO.2半生缘 剧照 NO.3半生缘 剧照 NO.4半生缘 剧照 NO.5半生缘 剧照 NO.6半生缘 剧照 NO.13半生缘 剧照 NO.14半生缘 剧照 NO.15半生缘 剧照 NO.16半生缘 剧照 NO.17半生缘 剧照 NO.18半生缘 剧照 NO.19半生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半生缘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十年代,旧上海。顾曼桢(林心如 饰)优雅娴静,在家里照顾母亲,在外独立工作,与同事沈世钧(谭耀文 饰)的爱情刚刚萌芽。曼桢有个姐姐曼璐(蒋勤勤 饰),17岁就出来做了舞女以养活家人,后又忍痛放弃自己的初恋嫁给有财有势能让家里过上富足生活的祝鸿才,祝鸿才并不是一个安生的主儿,婚后依然花天酒地。曼璐年华老去红颜不再,心态也变得古怪。   曼桢和世钧的恋爱开展得并不顺利,虽然彼此确定心意,却遭到世钧母亲的反对,她更希望儿子与南京的名媛翠芝结合。但她不知道翠芝其实心头另有所爱。曼桢和世钧之间苦难重重,加上试探不断,二人之间误会渐生。   这边曼璐为了留住丈夫的心,想出了一个恶毒的法子,不惜赔上妹妹的终身幸福。爱情与信仰之第三者偷天换日2003国语电睛怪客古墓幻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爱·缠·杀:谁是恐怖情人纽约唯一活着的男孩蜜月计划暴躁翁马文的战争2010兆治酒馆1983闰年三个世界萧墙暗斗第一季尼姆岛欢迎来到瑞典第二季和荞麦一起疯长的日子上集迷拳三十六招保留地之犬第三季不速之客2014艺术空间猎杀红色十月号妆红人生老友鬼上身粤语忠贞测试者(国语版)短暂的偷情纪实锋火中的少年007之雷霆谷红色警探陈尸谜案第一季午夜少女大战爱就在一起泰语12勇士(粤语版)有其父必有其子雪国列车(剧版)第一季黑色童话第一季逃兵忘川茶舍之铸剑祭魂我站在桥上看风景不速来客2021今晚在コ字型

 长篇影评

 1 ) 不是悲剧,而是人生

午间去食堂吃了饭出来,在学校西门外头的那条街上走了一阵,吸了一回烟。街面上清净得很。 有一部电影叫做半生缘,到底还是看了。 这阵子特地在绕开呢,结果兜兜转转还是看了张爱。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讲一双男女,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相爱过,后来分开了。 原来两个人的缘分,有时候真的是不够用上一世,只能到半生。 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 若是多年后不期然又见,能说的亦不过是那句用烂了的,别来还无恙。 片尾有一个闪回,沈世钧在冬天黑暗的公园,打着手电寻找顾曼桢遗失的红手套,找到了,他笑起来,弯着嘴角。 而喜欢一个人,再喜欢也不过就是这样了。不然怎样呢? 情意好似王朝兴兴衰衰,终至湮没如同庞贝古城。 这城池存在过,只要你想看见,它就仍然在那里,无形地,然而有尊严地,存在着。但若是想在其中定居,已是不可以的了。 我实在是喜欢吴倩莲那个长相。 清淡是极清淡,而艳的时候又可以很艳。 在得知他婚讯的那天,她去看了一场电影,对着银幕上的闹剧笑起来,而面孔上尚有泪痕未干。 她同自己说,我想每一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世钧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 其实好多事情不必像她这样看得那么透。她越是淡定,便越是叫人痛彻了骨。 但我知道,原本我连痛也不该觉得痛。 因为这个电影说的不是悲剧,而是人生。 2006-10-7

我的微信公众号:逍遥兽

 2 ) 相爱却不能相守

已经记不起是第几遍看《半生缘》了,只记得每看一次,心就会跟着伤一次。起初我很恨顾曼璐,恨她为了自己的一己似欲而不顾一切的拆散了真心相爱的曼桢和世钧。可是看得多了,我却也开始同情起这个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苦命女子来,尽管我依然不赞成她的那种为了自我而牺牲他人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原谅了她,不原谅又能如何?痛骂她?这些都是没用的!丈夫喜欢小姨子,她做妻子何尝愿意,可是她又能如何?想过好日子就得答应了丈夫,除此之外,她什么也做不了!

最悲惨的就是苦命的曼桢和世钧。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就因为这样而被拆散,从此各奔东西。虽然各奔东西,可心里依然牵挂、思念着对方。当世钧落寞的背影从曼璐家离开,走出曼桢的视线时,我的眼睛模糊了。难道说两人从此就远搁一方,不相往来了吗?不是的,其实他们不是没有机会的,曼桢从医院里逃出来后,试着给世钧写了很多封信,可是一封也没有回。不是他不回,只是全因为他没有收到。世钧的母亲将它全给拦了下来,理由是“她们不能让这样一个女人败坏了她们沈家的门风。”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总是交错而过?为什么相爱不能相守?难道说真爱也是有错的吗?

 3 ) 乱谈半生缘之小说与电视电影版

原名十八春的半生缘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具言情小说形式的一部。尽管其实质仍一如她其他作品,浓郁的一片苍苍悲凉。但至少,曼桢与世钧的爱情跳脱出来,成为一抹亮色。尽管这亮色最终仍被黑暗的底色吞没。
个人认为,十八春小说原著,张爱玲在写到曼桢世钧重会时,就有点无力为继了。她不知该怎么处理人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将东北解放区作为一个新天地,打算让曼桢世钧慕瑾叔惠等人去那里寻找新生。故事在电影院里生硬地收尾,埋下了一个曼桢慕瑾将会结合的线索。这部小说好似成稿于五十年代初,不知张爱玲作此收尾是否有特殊考虑。但实际上,他(她)们的灵魂和热情已经被漫长的十八春吞噬,再也无法支撑起这无趣的人生。张爱玲作出展望未来的姿态,但实际上,她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未来仍在黑暗中。
不知是否与张爱玲的个人经历有关。张小说中,鲜有可爱的人物。她笔下的男人女人们,是一群时时刻刻被物欲情欲折磨,被琐屑庸常人生捉弄,同时又在互相折磨的可怜又可恨的人。她笔下的亲情是压抑冰冷的,她笔下从来没有友情。她唯一不曾否绝的只有爱情。尽管这爱情也总是昙花一现地消失在虚空里。她冷冷地隔着玻璃罩俯视着芸芸众生,没有一丝一毫悲悯。她看透了人生,便转手将人生的灰色一点一点展开给她的读者。在十八春原著中亦如是。
再谈许鞍华的电影版与最近播出的电视版。电影版砍去了原著的枝枝蔓蔓,只保留了主线,基本上体现出了原著的灰色精神。例如,影片以曼桢和世钧在小酒馆的重逢结尾,随着曼桢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我们真的回不去了”,镜头惘然地推移,没有感情地扫过人来人往的小酒馆,在苍凉的音乐中影片戛然而止。(好久没看,细节有些忘了。第一次看时我大一,坐在没有几个人的电影院里,泣不成声。)
电影版是减的艺术,电视版是加的艺术。(我才零零碎碎地看了几集电视剧,说说片段印象。)与电影相反,电视版发掘一切可能发展成情节的线索,尽其可能地使故事充满枝枝蔓蔓。例如,在原著中基本上只出现过两三次,连名字都不曾提到的曼桢做家教的杨姓人家,被发展成一个富商,一个对曼桢世钧爱情发展起到很大推波助澜作用的第三者。曼璐也一扫原著中角落里过气舞女的阴霾面孔,翻身成为一位泼辣能干的贤内助,开展了一段多姿多彩的创业故事。
除此之外,考虑到观众的口味,电视版半生缘被温情化了。尽管依然保持着悲剧故事的面目,但它不再是灰色的,沉重的,令人窒息的。和电影不同,电视剧里的人物不再是阴沉的绝望的注定被人生一步步推入深渊的,他们有了积极的态度和可爱的面目。
从选角来看,电影版曼桢是吴倩莲,她有着凄苦的面相,眉梢眼底尽是把握不住幸福的无奈。而电视版曼桢是林心如,有着富家女的甜美气质,让人不忍把她和不幸联系起来。两个人的表演也很不一样。吴倩莲能很好地传达出原著中曼桢那种孤苦倔强的气质,似乎与甜蜜的爱情无缘。而林心如不同,她仍然秉承琼瑶戏女主角的纯洁浪漫,对人生的苦难绝望似乎毫无认识,唯一的打击似乎只来自爱情的小小波折。这多少减弱了电视剧的悲剧性,因为林心如往那一站,总像个幸运天使,使人觉得她会像琼瑶小说女主角那样注定最终会有幸福。
世钧自始至终只是个软弱的随波逐流的男人。他一生唯一的华彩部分就是与曼桢的恋爱。电影版的黎明勉强可以接受。电视版的那个男人太丑。(在这里我要插一句,这个男人鼻孔太大,嘴唇太肥,皮肤太黑,没有丝毫富家子弟或知识分子的气质,中国帅哥千千万,却偏选了这么个家伙来败坏我看电视剧的胃口。)
电影版曼璐是梅艳芳。她的身份经历和曼璐倒真有几份相似,那种风月场中修练多年的老辣传达得恰到好处。而电视版曼璐蒋勤勤尽管有一张悲苦的面孔,却稍缺风尘味。
倒是祝鸿才,原著中写他长相似鼠,电影版的葛优还有点靠谱,而电视版的他却像个北京老爷们,有了粗犷的风味。举动言谈有时十分可爱,不再像原著中的萎琐不堪。
还值得一提的是叔惠和翠芝。原著中的叔惠十分不可爱,对一切似乎都不上心,心不在焉地与世钧曼桢交往,心不在焉地跑到南京打乱了翠芝的心,又心不在焉地去延安投靠革命,一句话,面目模糊且无趣。他在世钧与两个女人的交往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却始终只是个影影绰绰的陪衬。电影版本着简略精神,对他的处理更是无味。而电视版中,他看重友谊,对人仗义,爱上翠芝却因为齐大非偶而默默掩饰这份感情。翠芝在原著里是个完全不懂人生不懂感情的大小姐,还完全莫明其妙地爱上了叔惠,在电视里却变得很有手腕八面玲珑,并且一往情深地爱着世钧,尽管她呈现出用小手段从曼桢那里抢走世钧的倾向,但还是比原著和电影版里的翠芝可爱无数倍。因为,这里有活泼泼的生命,而不是原著里那种在命运的巨手中连挣扎一下都不肯的迟滞颓然。
因此,作为一个喜欢看俊男靓女悲欢离合充满滚滚红尘的庸俗观众,我喜欢电视剧版半生缘。它平庸而丰富,试图用大红大绿淡化人生绝望的灰色。我喜欢它,正如喜欢尘世间一切描画得当的美女的面孔。

 4 ) 放下了原来更伤感

   书,十八春,看过好多遍,每次小心翼翼设着防,生怕被张先生拐进她的伤感里,每次还是会长吁短叹,即便当时小小年纪也跟个小怨妇似地咒骂梅艳芳和葛优,满脑子都是如果……要不是……的假设。
    看完碟反而放下。电影里的葛优没有书里那么让人讨厌,看书的时候恨不能掐死他和曼露,恨得咬牙切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缘故,电影里这对黑夫妻甚至比世钧、曼桢还要可爱一点,真实一点,人性一点。

    或许是因为电影太过于主干,没有了那些枝枝蔓蔓让人窒息的牵跘。

    小时候的梗在心头的东西突然放下了,觉得还是性格的悲剧。两个人的性格使然,那些强戏剧的百转千回不过多了些凄怆。
    没有葛优、梅艳芳,他们还是不会在一起。
    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没有了借口抱怨,反而能放下了。仿佛命中注定的不可更改,我们只有顺势接受。

    等我放下了,我才发现,我这才刚刚掉进张先生的陷阱里。
    

     

 5 ) 别捧林心如版了,许鞍华版《半生缘》才真懂张爱玲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贯穿许鞍华的导演生涯,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从《金锁记》拍到《一炉香》。

前两天,尚未出炉的《第一炉香》因为马思纯过胖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不能理解许鞍华的选角眼光。

许鞍华的选角并非第一次受质疑,当年白流苏请的是龅牙范儿的缪骞人。

改编张爱玲小说是难事。

她的读者众多,原著粉势力强大,稍有不慎,改编就是吃力不讨好。

隔着二十年的时光看,我才发现,《半生缘》是许鞍华改编的最好作品之一。

豆瓣评分7.7,被低估了。

最让人诧异的不仅是低分,而是很多人认为,许版不如林心如版。

对于林心如版,我曾专门写过文章《林心如,闯进张爱玲世界里的琼瑶女主角》。

对林版评价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林心如版曼桢没脑子,偏向傻白甜。

曼桢被祝鸿才囚禁,想要逃出去。

祝鸿才阻止,曼桢气急,把自己撞晕在地。

这个情节是剧版私自添加的,张爱玲断然写不出这么狗血的桥段。

为什么这样说?

曼桢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知道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自残,不能解决问题。

在原著中,曼桢被强暴后想要逃跑的方式,收买女佣阿宝,让妈妈报警,要么用钱,要么用情,都合情合理。

曼桢撞晕自己又是个什么骚操作?

更骚包的是,林心如版曼桢被撞晕后,还可以健步如飞?

其二,台词琼瑶化。

《半生缘》中知名的台词,是曼桢的那句话,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句话得好,符合曼桢的心境,她从一个内心坚定性格好强的人变得宿命。话中有一种宿命的沧桑和怅然,曼桢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终于明白,生活总是由不得人。

原著中描绘了这种心境。

“当初她相信世钧确实是爱她的,他那种爱也应当是能够持久的,然而结果并不是”。

所以对于两人的感情,曼桢的内心怅然,也勘破放下了。

林心如版则没有这种意味,一句话说三遍的台词风格,哭天喊地的表演方式,更像是少男少女初恋分手大型现场(编剧导演出来谢罪)。

其三,林心如不适合演曼桢

饰演名著角色,形神合一是追求,不得其形得其神也能对得起观众。

但形神不一就很糟糕了。

林心如版曼桢就是形神不一的代表。

前面提到,糟糕的编剧和骚包的表演(林波微步)让林心如丧失了曼桢的神。

她的形对角色的塑造也是一种拖累。

她和蒋勤勤饰演相似度极高的姐妹,因为眼睛丧失了姐妹感。

蒋勤勤是充满娇媚的桃花眼,

林心如是荔枝眼,又大又圆,可爱气息鲜明,尤其适合傻白甜型角色。

喋喋不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说明,林心如版把《半生缘》改得太琼瑶剧了,丧失了原著的精气神。

许版的强大是它继承了原著的好,又不完全遵循原著,依旧得到原著的精髓。

先说继承原著的好。

原著中,世钧曼桢第一次见面是大年初四。

春节第一天上班,世钧叔惠常去的馆子没开门,只好去一家半营业状态的小脏馆吃午餐。

因为叔惠的原因,曼桢世钧正式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出色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在大年初四让男女主认识是有深意的。

叔惠和世钧常去的馆子没有开门,他们才找了家营业的馆子,并且碰到了曼桢。叔惠嫌弃餐桌脏,说明这是一家小脏馆。

而脏馆证明廉价。

大家都是同事,叔惠和世钧没有养家的压力,所以常去的馆子肯定干净。

而曼桢为了省钱养家,显然是这家小脏馆的常客,暗示着她身后还有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

在曼桢家中,能够担起养家重任的,只有曼璐曼桢两个人。

再说许鞍华的改编。

曼桢世钧叔惠三人拍照,当世钧与曼桢合影时,竟没有底片了,暗示着两人的有缘无分。

没底片是原著没有的桥段,许鞍华加得好。

三人照被曼璐看到,她评价世钧,家底厚。

对于这段戏,王安忆曾有评论,家底厚不仅有钱,还有门第,懂教养。

许鞍华将沈世钧家拔高了,富家少爷变成世家子弟。

许版中世钧的修养高,有贵气。

这个在吃饭中就可以看到。

世钧在叔惠家吃饭,饭后会主动收拾碗筷。

在曼桢家吃饭,被曼桢弟弟恶搞,喝齁咸的汤依旧面不改色,

吃饭时他会搭把手帮忙,曼桢祖母都以为他在家中是帮忙惯了的。

事实并非如此。

世钧在家中是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时会一脸威严相,让老妈子盛饭。

和世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身一般的叔惠。

在世钧家吃饭,他不再像在小脏馆中侃侃而谈,谈笑风生,而是局促不安,会站起来给老妈子帮忙。

许版《半生缘》非常懂得用吃饭来叙事。

世钧与曼桢谈恋爱,会吃温热的炒蛋。

曼桢对老板娘说,蛋有点淡了。

一句“有点淡了”很是人情练达。

它透露出曼桢的口味重,底层人家做菜,为了多下饭,嗜咸。

曼桢世钧一同吃炒蛋,喝热汤,与两人多年后的相见形成了对比。

他们说再也回不去的那一夜,餐桌上是凉菜。

▲看样子是凉拌黄瓜

许鞍华真是精准又冷酷。

恋爱时喝热汤,分手后吃凉菜。

我曾经在《懂得吃,才更懂电影》中分析,

热腾和凉菜,是曼桢世钧情感的两极,一极是““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你”的甜蜜爱情,一极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岁月沧桑。尘飞扬,公众号:日余懂得吃,才更懂电影

这道凉菜拍得太有文化范儿了,是地道中国人才能懂得。

中国人饮食,以热食为尊,古人过寒食节,吃寒食是为缅怀古人的自我惩罚。

许鞍华无法用直观展现食物冷掉的镜头,直接用凉菜代替冷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用食物作为叙事手段,不是许鞍华的首创,而是张爱玲。

原著中,世钧最爱吃火腿,曼桢家为了讨好世钧,会给他炖火腿汤(更省钱)。

在许鞍华版中,翠芝会吐槽家里的火腿都发霉了,可以看出世钧家是不经常吃火腿的。

世钧翠芝的婚姻真是360度花式尴尬。

想当年翠芝叔惠在世钧家吃饭,翠芝提到世钧讨厌狗。

世钧娶了翠芝,家里面养了两只狗。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都是许版《半生缘》的出色之处。

在我看来,许版的好,还在于它修正了《半生缘》原著的漏洞。

原著中曼桢曼璐的年龄是一笔糊涂账。

曼桢父亲死时,曼桢十四岁,曼桢中学未毕业,也就是18岁左右的样子。

两姐妹的年龄差是3岁。

曼璐结婚后,张豫瑾来上海,已经是年过三十,他与曼璐同岁,少曼璐3个月。

这说明曼璐此时也是年过三十。这也就意味着曼桢父亲已经去世至少13年了。

这就造成了麻烦,曼桢年龄至少26了,年龄大到让人惊讶,更解释不通的是,曼桢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个七八岁的杰民。

许版也涉及到年龄的问题,曼璐年龄不足三十岁,淡化杰民他们的年龄幼稚感。

作为一个翻了多遍的原著党,我能接受许鞍华的改编,尽管她没有让曼桢穿寒酸的蓝布罩袍,没让世钧穿脏兮兮的工作服,选择让片中人物穿得很时尚。

但是,它确实抓到了原著中的精髓,这种改编无疑是成功的。

可惜的是,它竟然被人拿林心如版的粉丝唱衰许版。

哎,很多被低估的作品总会遭遇许版的困境。

这也在告诉我们,好作品总需要好观众来成全的。

 6 ) 情浓情淡却半生,缘起缘灭只半生

许鞍华的电影有些闷闷的气息
  
  像是宣纸匀染开来的墨迹
  
  又像是旧时相册的一层砂纸
  
  让一切模糊不真切
  
  
  这是我最不想评判的一部电影
  因为太经典
  
  所有的角色,从葛优梅艳芳到黎明吴倩莲
  都是精挑细选
  
  黎明不太会演戏,但是他很会挑角色,他的所有角色都讷讷的,不善于表达
  俊朗的眉目,就是世均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个谐星,不会正二八经的说出台词造成笑场
  
  梅艳芳演活了姐姐,那种哀怨和不平
  
  吴倩莲和若干年后的林心如天差地别,她不漂亮,却很有淡淡的情愁
  
  林心如活脱脱的把曼桢演成了如萍
  
  把张爱的作品当成了琼瑶出品
  
  许多年后,闹市街头,两人再相逢
  
  故人有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是,那一刻,他们相对默默,也没有泪千行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钝化了伤痛和激情
  
  曼桢,幽幽淡淡的说,我们回不去了
  
  ......
  许鞍华的电影有些闷闷的气息
  
  像是宣纸匀染开来的墨迹
  
  又像是旧时相册的一层砂纸
  
  让一切模糊不真切
  
  
  这是我最不想评判的一部电影
  因为太经典
  
  所有的角色,从葛优梅艳芳到黎明吴倩莲
  都是精挑细选
  
  黎明不太会演戏,但是他很会挑角色,他的所有角色都讷讷的,不善于表达
  俊朗的眉目,就是世均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个谐星,不会正二八经的说出台词造成笑场
  
  梅艳芳演活了姐姐,那种哀怨和不平
  
  吴倩莲和若干年后的林心如天差地别,她不漂亮,却很有淡淡的情愁
  
  林心如活脱脱的把曼桢演成了如萍
  
  把张爱的作品当成了琼瑶出品
  
  许多年后,闹市街头,两人再相逢
  
  故人有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是,那一刻,他们相对默默,也没有泪千行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钝化了伤痛和激情
  
  曼桢,幽幽淡淡的说,我们回不去了
  
  那个眼神只有吴倩莲才能演绎
  
  其实,曼桢恨谁吗?
  她很妈妈?她抚养她
  她恨姐姐?她明白她无奈
  她恨顾有才?他是她孩子的爸爸
  她恨世均,为何不上楼去追问,为何就这样放弃了努力?
  她恨乱世,个人的悲欢都渺小?
  
  不,她什么都不恨,她明白,无论如何爱恨纠葛,最后都归于平淡
  在岁月中,慢慢消散
  
  她仍然感激这半生的缘分
  
  套用琼瑶阿姨的台词,虽然不能与张爱相提并论
  
  但自然文字本天成,便拿来用用
  
  无独有偶,这是林心如扮演紫薇的时候的台词
  
  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
  仍然感念上苍给予这样一个人可念,可想,可盼,可等
  否则生命有如一口了无生趣的枯井
  
  那些终究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不也是靠着最初的激情燃烧以后的平淡岁月?
  相互度日
  
  他们又有多少幸福呢?
  
  曼桢明白,所以她解脱
  
  如果说,张爱和琼瑶人生有如此大的不同的话
  
  琼瑶很庸俗,但是她懂得自我解脱,她是个商人
  
  张爱很脱俗,她只看到华美袍子上面的虱子,她是个女人
  
  如果是你,你会做谁呢?
  
  曼桢可以选择宽恕,随着生活的河流顺流而下
  也可以选择仇恨,逆流而上
  
  哪一种会幸福呢?

 短评

最杀人的不是“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而是王志文那句“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幼稚,也很可笑”曼璐一听就彻底黑化,连锁反应毁了一串人生活。爱的往昔,你说不存在就不存在了!只有梅艳芳够张爱玲,长篇小说的脚本拍得太赶

3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我想每个人到老都总会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他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一定不会是个故事了。」很久以后仍旧是个寒夜,沈世钧才知晓顾曼桢当年的遭难。但又有何用。知道或不知道,重逢或无重逢,终究遍地都是最俗套的,回不去了,四个字。正如小酒馆内人声喧沸。

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黎明是真帅,沈世钧也是真温吞。他说有人来抢曼桢也不会被抢走的时候,悲剧就已经注定发生了。两个人在一起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就算没有祝鸿才,我也并不看好这种不去争取的感情。顾曼桢头也不回地离开医院的时候,我几乎以为她的苦难就此结束了,文学作品热衷描述的无条件的母爱终于不再出现。但她最后还是回去,我感到悲伤。似乎所有人都是造成这个悲剧的推手,但最大的黑手是时代。女人的性命如草芥的时代,她最大的价值是她的身体。她用她的身体去战斗,她因她的身体而坠落。曼桢是,曼璐亦如是。

8分钟前
  • 豆瓣首席江湖骗子
  • 推荐

目前来说是张爱玲的作品被搬上大荧幕中表现最佳的一部,演员的选择气质非常精准

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11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推荐

是个伤心故事,但不知为何看到最后都觉得提不起劲,也不知道是因为演员不来电,还是看厌了有钱人家瞎折腾。。黎天王演个温吞的窝囊男人倒像量身定制的似的... 另外,这是个时装大片啊!

1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选角非常棒,本以为都不是心中的样子,却在看的时候一刻不能挪开视线。像是读小说时那样想哭,待到结局的时候,还是痛的难以呼吸。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改编至此,我无可指摘

17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张爱玲的字总是有深深的哀怨…… 深深爱过,重重阻隔,而后终究错过,从此记忆里被痛和酸弥漫。我爱你,无法忘记你,但我们都没有在一起。曼桢说:“人老的时候,总有两三件事情拿出来说的,如果我和世均在一起了,生了孩子,那就没有故事了。”但我们都宁愿我们的爱情中少些故事,也不愿错过你。

22分钟前
  • 莹小慢
  • 推荐

我发现以前的剧真的都特别的经典,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梅艳芳的表演,特别棒,里面对情感的表达都是刚刚好,让人看的特别入迷,挺感动的!

27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虽然是改编张爱玲原著,但传达的还是许鞍华的寻根动机,属于她口述近代史作品的序列。在作品整体的立意上,许鞍华是较少见的华人眼界,跟王家卫杜琪峰的香港立场还是区别明显的。演员阵容里除了梅艳芳是配音说的都是国语,能想象说戏上做的很细致,黎明和吴倩莲天台晾衣服,黎明不小心弄掉了袜子又捡起来,状态很自然,整个人是在戏里的,全片演技大体都这种。李屏宾的摄影很出色,用镜近似日本电影,不过丰富的老上海物件、布景给这片子一种侯孝贤早期的乡愁感。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特殊年代人物命运起伏不定,乍然起落无有规制,但这份经历交错心意割舍的决然,是古今一般同

2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以前我以为我和姐姐不一样,其实我是跟在了她的后面”。真可怕。张爱玲的现实主义作品,电视剧处理成琼瑶味了,电影版许鞍华处理的恰到好处,特别叔惠和翠芝,寥寥几个镜头,却表现出了极汹涌隐忍的感情,有类似体验的人都会懂。黎明版的世钧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32分钟前
  • 蜉蝣渡海
  • 力荐

#重看#3.5;11年后重温降分,本片最大成功之处无疑是无比妥帖的神选角,堪称张爱玲影视化最完美的卡司;原著底子实在是好,即使许鞍华只是将情节流水化地呈现了一遍,即使没有原著中那句“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你,总会有这么一个人的。”也足够催泪。六人山中行拍得好,各种欲言又止。十年空白后,你望着那个人仿佛演绎梦境般走下楼,唯有“好久不见,你还好吗?”当中分秒的煎熬、心死的绝望、挣扎的重生,通通隐匿在“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时间残忍而公正的伟大无情力量,更多是由角色本身的悲剧属性固有,而非以影像达成。大量以门缝窥内的镜头,你望见的是一眼也是半生,然后很快一生就过去了,前面也并没有什么路可走。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多年之后我好像终于知道了从来都讨厌这个故事的原因,一个人可以如此轻易地凭空消失,而周围的至亲甚至都不去深究,只自顾自在脑海中编一个借口,然后继续无事般生活下去。这个版本略去了许多痛苦挣扎的部分因而显得有些轻飘,但光阴流逝的物是人非之感又格外沉重。许多唯有恋人才会注意的细节相当动人,譬如目光悄悄聚焦在手上爬行的小虫。对我而言最好的部分是结尾:咫尺之外,人人都在笑语笙歌,三步之内,你却与他各自落寞。

4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浩君,我们回不去了。

43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为选角赞一个,黄磊年轻的时候太帅了,不亚于剧中的黎明,梅艳芳戏路太广了,总觉得演什么都是对的

44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怎么可能不遗憾?你没见过他单膝下跪求婚的样子,为你做饭的样子,为你和儿女赚钱养家的样子,老了还爱你的样子……

49分钟前
  • 董小姐
  • 推荐

选角皆入戏出彩。葛优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梅艳芳“该死!这肉还带血的怎么吃啊!”。黄磊民国一小生。黎明温吞水脾性。民国暮色黄昏里,浮世的悲欢,南京玄武湖清凉山上,荒烟漫草的年头,梧桐将故事染色,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5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许鞍华拍张爱玲的东西总有舞台感,看《倾城之恋》也是如此,不知是同期录音还是灰暗的色调,或是压抑的灯光?偏写实的处理让这个故事更生活了。最后一场是神来之笔,再也回不去的感情。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如电视剧呢,林心如演的更像曼桢= =

1小时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我们相见是缘,但无份,注定的半生缘

1小时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