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

HD中字

主演:周乐,蔡小艺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2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3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4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5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6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3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4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5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6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7客从何处来 剧照 NO.18

 剧情介绍

客从何处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父亲病危,久未归家的王华军急赴襄阳。高铁上,王华军做了一个梦,父子间水与火般的情感故事、冲动压抑的青春时光,一幕幕再现。送别父亲,陪母亲散心的日子里,王华军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阔别18年,同学们和整个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给王华军造成强烈的撞击。他产生了梦幻感,感觉自己像个外来的客人。他在这个熟悉的陌生城市里寻找,昔日热血激荡的兄弟,如今都臣服于生活;朝思暮想的校花李静,不知踪迹。恋恋不舍登上返回上海的列车,车窗外走来昔日的恋人李静。无奈车已启动,擦肩而过,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间·喜剧白姜案真假哥窑瓶秋津温泉致命女人暗夜迷踪自由崛起10-10郑进奇谈的故事他们正年轻虚拟世界比佛利山超级警探3豪情铁翼惊情老爸的心愿速度与激情4(原声版)跑过罗湖桥这对兄弟有点彪千万不要忘记爱情税一场春梦墨水心小森林 夏秋篇水银蒸发无形的本质:小王子霹雳火见习天神拯救小兔葡峰山下小村官见习黑玫瑰画皮之阴阳法王粤语版第一夫人2022布莱恩·约翰逊:漫长的承诺之路普罗米修斯工程福团·费斯特:好运旺旺来神童2007版税舞出梦想,热巧克力胡桃夹子异邦恋诗不法之徒青春喜剧军火厂基督诞生记柏林夜总会: 纳粹眼中钉

 长篇影评

 1 ) 抬头一轮月

很多情感就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冰片儿。不去想我是谁了,不去想这对社会什么用,是政治经济的什么形态表现了,那些真的都不重要了。

在电视上放大来看,当年那就是让我们皮连着肉掉着泪的,有伤痛,抚平他。一切波澜落幕之后,我们作为受害者施暴者谋反者甚至是陌生者的骨肉,在上一代人的手心手背下长大了,去学习历史。如果放在一条时间轴上,距离我们几十年几百年的过往在我们的课本里连一句话都没有,就好像我们什么都没有。

寻根,寻过往,最直接的就是再去迎接那些熟悉的而素未谋面的疼痛,流泪,当我们触及【再也不回来】【最后一面】【不知道在哪里了】这样的字眼,那随之而来的不舍含着今世的温度,然后我们回首我们仰天,我们长叹。

现在的历史老师讲过一句话【在座的诸位都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啊】当时仅仅觉得有道理,现在想起来,后面的抽筋扒皮连着丝儿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只隔着十几年却完全无法想象的。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就纵情消费着社会资源,我们每天都挺着胸膛在走路,我们每天都有睡觉的权利,有讲话的权利,哇,多好。当然,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曲折,我们在和平年代中,人们相互却越来越复杂,当一切慢慢落入正常轨道之后,道路往往就开始不知不觉地偏移。

易中天推开两湖书院的正门那一刻,我们仿佛都看到一个眉眼和易中天很像的穿着长褂背着两个蓝麻布包袱的年轻男人意气风发的推开这扇大门,不管周围事物变迁了多少,我们总能在血缘的指引下找到,某年某月的那个人,他不是朋友,不是长辈,甚至没办法和威严的祖先联系在一起,但你很关注他,你很想了解他的一切,亲人,我家里的人,大抵就是这样的没由来的联系吧。

以至于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岭南人士大量南下远洋,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在最基层里谋生,那时候,管这样的人叫【猪仔华工】,我很心酸的,那时候中国才多少人,战争打的人们受不了了,抱个包袱就远远地离开了飘荡着这家香那家闹的土地,年纪很小,还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战争在现在再去谴责,再去追究,对于个人来讲还有多少意义呢?带着伤从战火中走下来,满目疮痍,还追究什么呢。
易中天的明朝祖辈易先,阿丘的外公陈斌,它们都与战争有关,都算是无辜的人,包括后来易中天的曾祖父住处营田,也是战争的无辜牺牲。外交官吴建民先生谈过战争,说这个是冲突的最有利解决方式,一打仗,谁输谁赢,都搞定了。而我们被迫去面对的是,在战争中夹缝求生的大多数民众不可避免的遭受灾难。总体看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而放大到每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旧资料上看到【两个华人被绑,砍毙】【华人男子被抓枪毙,其华妇则被重伤】。。大大小小发生了几百件,而电视前的你除了掩面低泣,还能怎么办呢。

一对夫妻过着很艰难的生活,在两个尖锐势力的敌对下丧生后,女儿又深陷惨痛中,经历了二十年的残害,被压迫的透不过气,一个人在这双亲魂散的异乡,才11岁,什么是她活着的念想呢?而当时,马来西亚3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多少个在不安中惶惶的受害女孩呢?
全世界,到目前为止,七十亿鱼龙混杂中,又有多少个承受着苦难的生命每夜每夜的抑郁,怀里揣着几十年前的家庭照片,该有多少啊。。

深夜月眠,人影灯曳,欲言暂止。

 2 ) 大历史裹挟的小人物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钟磬音(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649371525/

看的最后一期是曾宝仪的那一期,看的我好感动,尤其是曾宝仪会外公老家淮安和亲戚们见面的场景,和四外婆聊天的场景,看哭了。外公王悦善十七岁离家(1992年62岁才回家)去南京谋生活,在当时的总统府印刷厂当印刷工,印刷当时的党政机关报纸,在1949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在本应该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晚上,被迫收拾行李乘坐火车南下广州,然后乘坐了一艘运输香蕉的小货船(三百多箱货物外加三百多逃亡的人)两天两夜漂洋过海到台湾,开始了只身一人的异乡漂泊。而此时在老家定下的娃娃亲的女娃还在家等王悦善回来,因为当时的封建思想浓厚,被定亲的女娃也不好找其他婆家,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二十一岁时怕闲言碎语多,就住到了婆家,一等就是三年,还是没有等到王悦善的归来。然后被定亲的女娃应该是在老家也待不下去了,便离开老家去了王悦善曾经谋生过的南京当保姆,也是是想再打听打听王的下落吧,最后遇到了现任的丈夫,才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觉得那个女娃娃被耽误了好久。
王悦善离开大陆后,他的兄弟相继去世,只剩下四弟和弟妹与父母相依为命。曾宝仪回到淮安后,外公那辈只有四外婆还在世,四外婆提到了一些当年的往事,听了让人泪目。说当年还出去讨饭,因为曾宝仪的曾祖母裹小脚走路不方便,四叔又没出息(当年四叔留在家里陪父母就是因为没出息不能外出做事),四外婆就只身出去讨饭养一家子。听到这段时,突然想到杨显惠写的《定西孤儿院》提到的那三年饥荒的故事,知道那段时间四外婆是有多不容易。最后四外婆还嘱咐曾宝仪回去不要和外公提起这些,不然外公会伤心。好感人,写到这我又不禁满眶泪。
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的祖上就很有本事。易中天的祖上建了言馨堂,外婆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但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没有听过外婆说英语曾爷爷是两湖书院第一批学生,二爷爷是第一批公费留日的......陈冲的外公张昌绍好优秀,有智慧有情怀,成绩非常优秀,能思善辩,还是共青团成员(那时的共青团是很危险的)公费留学,两年拿到两个博士学位,毅然拒绝美国来到抗日前线,给中国的医学发展做贡献。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文革前期受不了污蔑选择了自杀。陈冲的祖父也非常优秀,和哥哥一起考上了湘雅医学院(这所学校是非常难考的),后因为热血青年比较激进,无法继续升学,跟着哥哥来到抗战一线救死扶伤。陈冲知道这些历史后都不敢相信,跟自己认识的外公完全不一样。马未都的父亲是长孙,全家供他上学,是全家的希望,在1944年自己偷偷跑出来当兵,母亲祖上是盐商,出身富贵。
令我感动的还有阿丘的大姨妈。当年阿丘的外公外婆下南洋谋生,在马来西亚割胶为生,当时政治时局混乱,外公外婆都被误杀,丢下四个待哺的孩子。当时阿丘的姑奶奶把三个孩子带回了中国,为什么只有三个?因为路费不够,阿丘11岁的大姨把自己卖给别人做佣人,卖身的钱才够弟弟妹妹回中国。大姨一个人在被雇佣的家庭受尽欺负,没受过好脸色,后来被当地的福利院监护,期间被高级官员占有,有七年的时间都是在时候高级官员的一家(就像书中的故事一样),因为身世太惨,得过抑郁症。后来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个人努力工作,供子女出国读书,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幸福的家庭。看到那些照片,大姨年轻的时候真的挺漂亮的。
第二季从谢娜的那期就停播了,好可惜,好想看,好希望有资源流出来......

 3 ) 阿丘那期真是感人-普通真实有力量

    前一段儿看了阿丘那期的《客从何处来》,比易中天那几期做的好,特别感人,下南洋的那批华人的心酸血泪都浓缩在里面,本来阿丘追寻60多年前在马来西亚惨死的外公外婆,以为外公是英雄或叛徒,反正好也好臭也好总之是历史留名的。后来发现,两个都不是,先人就是在动荡的局势中枉死的普通底层工人。我看到中间还纳闷,为什么当时4个孩子只有一个留在马来,其他3个被姑母接回中国,还在想,可能那时候大姐已经在当地结婚了所以没有一起回到中国来。看到马来西亚的阿丘的表哥拿着从中国老家寄来的破祖屋照片哭得比阿丘还厉害,我还想这表哥情感好丰富啊。后来表哥写的一封信直接让我泪奔了,表哥的妈妈也就是大姐,当时因为路费不够,把自己卖掉换路费让弟弟妹妹回到中国,她在马来卖给人家当佣人,那时候她才11岁,受到很多折磨,后来被福利机构救出,却被福利机构的人霸占继续当佣人,精神受到创伤,直到后来结婚生活才有所好转。看到大姐年轻时候的照片,是个非常美丽温柔的女孩,这样一个女孩,用自己柔弱的双手将弟妹送回家,又用这双手改变生活,看到他们现在在马来拥有一个生活还不错的热情开朗的大家庭,也有所安慰。
    易中天那几集让人感到一种家族血脉传承的历史隆重感。可是阿丘这集让人觉得,即使先人是普通人,是底层人,那种拼命讨生活的经历那么真实,那么令人心酸,动容,肃然起敬。
    你有时候觉得很累,生活是苦的,可是看见还有一些人挣扎着,留着血,顽强地活着,就不敢讲自己经历的那些叫“苦”,那只能叫生活。

 4 ) 也谈谈我的寻根

我是一个普通人,三十多岁我结婚生子后,才从妈妈处得知我爸爸的小时候的事情,知道他是奶奶和前夫生的孩子,并且自己的生父在1958年即失去联系,我爸爸一辈子困于自己的身世之谜,一辈子惆怅。

我听说后一开始并不以为然,时至今年终于觉悟并帮我爸爸开始他的寻根之路,一开始并没有报多大希望只是打听下,幸运的是一路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替爸爸找到他的生父的消息。虽然亲爷爷已经不在世上,但找到亲爷爷在辽宁的后来的家眷,可以前去灵前拜一拜,不久我即将带领父母前去认亲。我爸爸一辈子沉默寡言,我没见他这么高兴轻松过,他看着我:替我办成这么大事儿,我咋谢你呢?

那一刻我泪奔了。这就是所有的一切的意义。

 5 ) 小人物与大历史

2014年央视播出的两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与《客从何处来第一季》都在同一个时段,但前者家喻户晓,后者点击量却十分惨淡。不懂什么原因,可能相比中国美食文化,传统寻根文化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吧,但看完的震撼力是长久的。本以为一个纪录片被附着上“央视”,“寻根”这样的字眼,会成为很尬的主旋律宣传片,但庆幸并没有。《客从何处来》就是简单的叙述手法,记录五位嘉宾的寻根之旅,就是那种沉寂的静默的力量随着旅程的不断推进,真相的不断揭开而震撼着你,从每一位小人物的身上体现的背后的大历史和特有的情怀感动着你。不论是嘉宾选择,故事叙述,还是人力物力的运用,海内外历史学者的参与,都证明了只有央视纪录片才会做到这样。但正因为是央视纪录片,就也会有特有的不足,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片子的名字取得极妙,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不过不是“老大回“,而是时隔几代之后再回了,更多了一种无奈和感慨。再和片子内容联系起来,简直神来之笔。

片首


易中天和陈冲的故事都是一种大家族大历史,看完简直目瞪口呆,感叹家族文化的积淀会对后代产生多大影响;阿丘、曾宝仪、马未都更多体现的是那种平凡人物在那个年代的经历,有阿丘外公外婆背后那段先人下南洋的心酸历史,有曾宝仪阿公的浓浓乡愁。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冠之以这些名人的祖先的身份,放到历史洪流的大背景下,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下,人生发生了长久的不可逆转的改变。从此,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家道中落,客死异乡,故事都是沉重的基调。

看第一集就被易中天的家族历史吓到了。一份死亡名单,引出营田老家四五百人的家族抗战中被灭门的惨痛历史,有着大名鼎鼎的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就读经历的祖辈凭着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带着三十几口人连夜出逃幸免于难,创办言馨堂,开办实业,家族得以延续……



第二集继续向前追溯到曾祖父屡次科考不中的失意经历,折射出十九世纪末期文人志士立志救国、有所作为的家国情怀…



第三集,追寻母辈的历史,更是发现母亲总理家大小姐的身份,祖父一辈与轮船招商局的渊源,甚至梁启超老师的身份。但除去这些”开挂”的家族历史,真正打动我的,是母亲在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教书的经历,以及后来在战时儿童保育会,在那个时期,献身教育的经历,真的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女青年献身教育的情怀,对战时孤儿们的关怀,对国家未来的希望……75年后,曾经在保育会受到易中天母亲教育的学生,已经从小孩子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再回到武汉聚首,平凡的画面,当你得知背景之后再看这次“同学聚会“,配上北平幼稚师范学校的校歌做背景音乐,竟有些泪目。

保育会学生聚会


当年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歌:
生活兮教育 生活兮教育
我们生命惟一之伴侣
为汝勤力 不分旦夕
为汝驰驱 不顾险夷
人生意义在利他
他利己亦利
生活兮教育
淳朴兮孩子 淳朴兮孩子
未来世界好坏之主体
浑然心地 不知害利
乐哉游戏 不计非是
社会价值在没我
没我以利人
先利小孩子

保育会青年教师


阿丘这一集是我最喜欢的以及,简短有力,结局高虐。在马来西亚客死他乡的对外公陈斌,同一个名字,不同的历史。可以找到的那个年代在马来西亚名叫陈斌的华人有两个版本一个书中记录的陈斌是抗战时期遗臭万年的叛徒,一个网上查询到的陈斌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真相一旦揭开,要么是家族荣誉,要么是所有人不愿提及的耻辱。阿丘来到马来西亚,找到姨妈一家,见到了几十年从未见过的姨妈与表哥,表哥决定与阿丘一起探寻外公外婆客死他乡的真相,镜头晃过姨妈蹒跚的背影,停留了好久……

姨妈的背影


事实上,外公既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叛徒,就是为养家糊口下南洋割胶为生的普普通通的底层华人,在游击队与英国军队的夹缝中求生存,最后成为两军矛盾的牺牲品。这就是寻常百姓,不是英雄不是叛徒,就是普普通通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普通人,在大历史下背井离乡下南洋,在底层生活中如尘埃一样死得不明不白,这只是我们知道的阿丘的外公外婆,在当时马来西亚,得到如此遭遇的华人还有更多更多。外公外婆死因得知后,表哥哭得甚至比阿丘还凶。当时觉得片子这样安排都可以让表哥当主角了……然本集高虐还未出现,接下来表哥留给阿丘的信才真正扎心。

表哥写给阿丘的信以及姨妈一直珍藏的照片


一直疑惑,外公外婆去世后,姑婆为什么带着阿丘的母亲和其他三个弟弟妹妹回到中国,而阿丘的姨妈,也就是表哥的母亲却留在马来西亚。事实上,当时因为路费不够,她作为最年长的姐姐,决定卖掉自己换路费,姑母才得以带其他孩子回到祖国,而姨妈却与亲人永远相隔千里,不能回到祖国。她当时才11岁,卖给人家当佣人,被误解,被折磨,甚至尝试过自杀,后来被福利机构救出,却被福利机构的人霸占继续当佣人,患过抑郁症,直到后来遇上现任丈夫才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家人,姨妈赌上了自己的一生……结尾阿丘母亲到马来西亚看姐姐,六七十年后第二次相遇,姨妈步履蹒跚却依然牵着妹妹的手,就像曾经一样。

阿丘母亲与姨妈


“血浓于水“,大抵如此吧。之前从未这么深刻地体会到血浓于水的意义,放到如此背景下,在小人物与大历史下体会,才真正体会到那种割不断的跨越国家、时间、年代的浓浓亲情。正如表哥给阿丘的心中所写——
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也就知道了
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看完第一季之后欣喜地发现后来还出了第二季,但金士杰、佟丽娅,以及谢娜(下)这三期都没有播出来,就这样被拦腰截断。不难猜到停播的原因,让人惋惜。

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述这些名人的家族谜团,随着旅程推进真相一步步揭开。以这些不同的人物揭示了不同的历史,但若真想探寻家族的来龙去脉,探索这个人的一生,追问这样的原因,就不得不触及那些所谓“不可描述“的历史,有的已经有意回避,减掉这些片段不影响整个故事的叙述,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得这几期吧,但仔细看还是能发现一些空白、漏洞、因果脱节的情况。有些比较不幸,直接没有播出。我们在讲历史时,却刻意回避历史,跳出60年代,跳出文革,跳出28年前的春夏,很多本应表达出的东西,要理解这个人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便无法感受。有点无奈。还是期待这样的片子一直做下去。

好像我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寻根的意义。之前去山西的洪洞县,有很多以寻根为主题的景区,但已经完全商业化,所有都是后天建造的,大槐树也是后来人工种的,完全没有了寻根应有的意义,反而看了这个纪录片更有去寻根的冲动。

当一个生命与曾经的先人,与曾经的历史通过一种叫“血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时,你会感觉曾经的历史与自己是那样接近,知道我们从何而来,开始思考不仅是人生,甚至生命的意义。

 6 ) 追根溯源,找到自己

推荐《客从何处来》这个节目,中国人历来崇尚追根溯源,会思考我是从哪儿来的,这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和平安逸,我们这一辈的90后,说实话,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没有太多共同语言或者交流的,我们从没有去了解过他们生活过的年代曾经历怎样战火纷飞,怎样的政局动荡,在那些混乱的年代是如何扛起这一家子,让这个家族延续下来,让我们有幸能生活在和平年代。看了这个节目感触很深,我希望以后回家能有机会和外婆外公还有奶奶聊聊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甚至还要聊聊他们父母辈的事情,家族记忆是很重要的,它会让我懂得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也会让我明白我将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甚至于让我思考今后要给我的后代带去怎样的家族记忆。我记得外婆外公有时候挺喜欢说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但是我们偶尔会打断他们,也不太感兴趣听,会觉得他们和我们生活的背景相距太远,无法沟通。我们没有思考过外公外婆十多岁就从江西来到长沙,经历动乱年代,辛苦本分的操持这一家子,从当时的两个人变成现在的二十多口人,生活的磨难从没有压垮他们的背脊。我还想起和倜雄去看奶奶的时候,奶奶也和我们说起他和爷爷在文革时期的变故,还有一些他们那时候发生的故事,说起动情处还要翻出她七十岁时爷爷写给她的诗给我们看,奶奶告诉我和倜雄,爷爷在当时是个知识分子的,做事很认真,单位的人都觉得爷爷是很有有才干的,是很能干的。我当时听这些时意识不到什么,而我现在意识到,当你在追根溯源的时候你也在找到自己,祖辈们那些美好的品质和精神就是家族印记,他们都会深深的刻在你的血脉里。

 短评

易中天一期就赚了我五滴眼泪。人是有根的。

6分钟前
  • Ocap
  • 力荐

"我们知道了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为什么是一家人。" 哭了一晚上。

9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每个人都想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人生漂泊如蓬草,大历史是风,我们都活在风里。无论自己的祖先是籍籍无名,还是声名显赫,他们的人生都有情有痛有希冀怅惘。大风吹走他们的身影,我们在风里捕捉他们消散中的气息。

10分钟前
  • 人土土
  • 力荐

必须给五星,虽不完美,还遭腰斩。但“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发问真的很好。个体家族的命运容纳了上下几百年的国家群体历史。

14分钟前
  • 小银酱
  • 力荐

我觉得这是微观史学与口述史学宣传的一次很好的实践,通过一些名人来挖掘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并将这些历史公之于众,让人民可以铭记,对于推动史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17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喜欢阿丘那集

20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话说我还真想回到自己名字上在族谱的那天,在这个血脉亲情渐渐冷淡的社会,乡间那种依靠乡党宗族的联系不知道会不会走向消亡。五百年前是一家?未来也许发现共有同一个祖先的人们依旧漠然。在老家虽然是“外姓”,但是看见村里的祠堂(别姓)倒塌荒芜十余年难免伤怀。乡音未改,只恨鬓白。

21分钟前
  • 橙泥小火炉
  • 还行

以前我不懂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欢喜。直到我上大学时,在另一个地方的路上听到乡音,立即欣喜的上前询问。搬家之后一直不喜欢新家,因为离亲戚朋友太远。国人自古有寻根溯源的思想,它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至于感觉孤零。

22分钟前
  • ᥫ᭡້໌
  • 力荐

在现今这么一个亲情寡淡的年代,这种纪录片其实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更多的都是名人富贵命(细查易中天族谱,那也是牛逼的很,起码书香望族),难免让人感觉“富贵有命,将相有种”。易中天和陈冲那几集,摆拍的很刻意,按剧本的痕迹太重,反不如阿丘曾宝仪亲情流露来的自然,真情人性最动人。8.5

2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找寻到自己的根基,知道了自己从何处来,就不会再感觉自己是飘荡在宇宙中的孤零零个体。而是千百年来血液和精神力量融合汇聚在一起的集合。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希望。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人生?就像马未都说的那样:我们的先人不知道我们,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

29分钟前
  • muran
  • 力荐

我更喜欢这个纪录片。

34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易中天的三集虽然历史庞大,但总感觉是端着架子在演戏。而阿丘的一集却是真情流露,当所有的疑虑和遭遇被公布时,我也和在橡胶林痛苦的表兄弟一样默默流泪了,期待后续寻根

37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推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回乡偶书》,小时候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却只有口无心。长大了,才渐渐明白它的涵义。

42分钟前
  • 回忆离开回不来|跳房子
  • 推荐

家庭家族,血缘亲情,以及根,这是大多数国人难以割舍的牵绊。虽然知道这是节目,流程有编排,演员有表演,剪辑有后期,但还是频频让人飙泪啊。。。

47分钟前
  • 一贫
  • 力荐

很多人的偶然,汇聚成民族的必然。悲剧,是善的冲突。真是泪点连连的好片。

49分钟前
  • 潜神嘿规
  • 力荐

好像是去年看的,我咋记得有六集?看完忽然就觉得,现在的中国跟过去的中国之间,有个巨大的断崖

50分钟前
  • 小野猴子
  • 力荐

阿丘和曾宝仪那两集定义了血脉亲情才是国人寻根的意义,而非牛逼哄哄的族谱。铅字具象成了个人,事件变成了经历,家史构成了国史……虽然摄制组对流程编排严重,易中天和陈冲的演技多过真情,不过企划意义大于内容,些许的刻意依旧能可以原谅。

51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看看嘉宾的成绩和他们的家族历史,不得不感慨“富贵有根,聪明有种”。

54分钟前
  • Roland_L
  • 推荐

让我明白了,我站着的土地,我身处的国家的厚度。有大家,有小家,有各种悲欢离合。如果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站在身后人的角度看,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多出了许多内容。和母亲重看,果然易中天的故事的起起伏伏悬念设置最受欢迎。如果有海外华人的部分就更好了,流落在外的很多当时的历史制造者。

57分钟前
  • 严措
  • 力荐

看完易中天弃

59分钟前
  • gas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