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0-10 剧照 NO.110-10 剧照 NO.210-10 剧照 NO.310-10 剧照 NO.410-10 剧照 NO.510-10 剧照 NO.610-10 剧照 NO.1310-10 剧照 NO.1410-10 剧照 NO.1510-10 剧照 NO.1610-10 剧照 NO.1710-10 剧照 NO.1810-10 剧照 NO.1910-10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10+10

10个微电影的系列,台湾的韵味很浓(柔美、恬静)。看过些评论,大多数影迷并不买账,因为很多名导没有参与其中。操!也不知道他们是看电影呢,还是点人数。

 2 ) 寻找台湾电影的魂

严格来说,《10+10》这份名单并不足以反应台湾电影的创作全貌,它缺少了正在积极参与内地合拍创作的钮承泽、林书宇、苏照彬、陈正道等人,同时像蔡明亮、李安这种游离在金马和台湾视野之外的导演也没有入选。或许,主办方要的是这个短篇集的纯粹性,即台湾味道要浓,要正统。然而,这个理由并无法解释朱延平和张艾嘉的入选。或许,面对这两位在资历上的德高望重,金马实在规避不了。 这个导演名单的始于80年代,即最早拍片的王童和侯孝贤,而像“后生仔”的何蔚庭、沈可尚、侯季然等人,内地影迷恐怕也不大熟悉。猛然看上去,里头好像有很多位女导演,像王小棣和张艾嘉,更为女同色彩的周美玲并没有入围。而听上去像女人名字的陈玉勋、杨雅喆、萧雅全,他们其实都是男导演。尤其是萧雅全这种,他居然拍了一个关于女人胸围的无聊短片,从性别角度上,实在难以解释。有人说,正因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较高,男性不再需要一味的展露和追求阳刚之气,转而变娘。反映在这几个导演导演身上,确实也别有一番意味。 在大银幕上第二遍重温,我发现,个人不喜欢的短片足有八九个(魏德圣、郑文堂、沈可尚、张艾嘉、朱延平、何蔚庭、戴立忍、萧雅全、陈俊霖),但我依然想推荐这个短片集,算是一览台湾电影的景象。 魏德圣的短片十分偷懒,顺道还给自己的第二部长片《赛德克·巴莱》打广告,恶劣程度跟何蔚庭的《100》不相上下,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都懂,可说完短片内容也就一句话的事情,实在没有拍出来的必要。郑文堂的老人题材跟何蔚庭撞了车,搬弄个虚拟的面对面,算是台湾常见的心灵鸡汤。沈可尚的短片莫名其妙,女司机解释大半天就等一个高潮的到来。张艾嘉的短片过于矫情,通篇的自白说教,试图表现得与众不同、与过去的自己不同,结果落了个老生常谈。 朱延平怀念过去的自己和《亚细亚的孤儿》,这是好事,然而小甜甜甘于自毁的形象和无比用力的演法(我很苦),实在叫人吃不消。何蔚庭就是骗钱的,即便把邵跑跑(邵逸夫)叫来也不顶事,因为这拍的是台湾电影。作为最应该快进的一段短片,《100》还比不上《美好2012》里的蔡明亮,因为这边只走了几分钟,蔡明亮让李康生磨了二十分钟,当真是骗钱不要命。戴立忍拿桂纶镁当缪斯,又一段云里雾里的故事,他拍的实在没有演的好。萧雅全的两个女人无聊透顶,无论是说CUP还是换衣服,都比他的《第36个故事》还要无聊。陈俊霖的街巷故事同样不知所云,大费周章、一堆硬伤,不管搬家还是拍片,均告失败。 相比之下,剩余的短片故事都有亮点,容我一一道来。王童的《谢神》趣味十足,在制作上又靠近了电影传统,也回望了自己(兄弟、黑色幽默和《无言的山丘》,其中一人还长的像澎恰恰)。这是一个台湾味十足的故事,很多人质疑是否有跑到山上谢神的必要。以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跑山上小庙去谢神有,给神佛放电影也有,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动机跟合理性都是成立的。 当我在鼓浪屿的内厝澳转悠,看到那些几乎没人光顾的小店,有时候连看店人都没有的,我愣是穿越到了吴念真的短片。这个短片接近于吴念真的书:《这些人,那些事》,名为永久的小店,听上去多少有些心灵鸡汤。当老太太念叨起丈夫的名字,观众又发现,她守着这家小店,那是合情合理的。片中还有小孩会来买金银纸,恐怕,我们中的多数人早已忘了它是怎么一回事。 王小棣和陈玉勋的短片都是彰显怪异和恶趣味,但陈玉勋会更胜一筹。前者把大陆板块的冲撞跟情欲的爆发嫁接在一个古怪故事上,多少有点不接。相反,陈玉勋的《海马洗头》耐人寻味,古怪的洗头房,街头烂仔的专属演员柯宇纶,搭上地位不凡的李烈和他老爸柯一正,包袱也抖得有水平。后来某天,我真的梦见了那只海马,足可见这个故事的影响残留。 陈国富的短片胜在特定的环境氛围和名人情调,拍这个短片,实属小菜一碟。而像侯季然那样挑选一首名曲,用影像来走一遭流金岁月的路线,同样难度不大。但不能否认,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有味道,看下来都很舒服。郑有杰的《潜规则》是以话题取胜,那个手忙脚乱的摄制组,多少还有台湾青春电影的影子。当张作骥突破了自我,钟孟宏又延续了自我,作为2010年金马奖的胜出者,他们的表现值得信赖。当我们还在怀疑,金门古宁头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另一边,两个家庭之前的战争却在上演,而这一切,是否只是想象——就有如电影制造的想象。 侯孝贤的《黄金之弦》用来收场,当维瓦尔第的《四季》乐章再次想起,我一边穿越到了刚在银幕上重温的《金城小子》,另一边又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母女间的秘语是家族传统,音乐间透露的又是台湾电影的传统,从《童年往事》到《最想念的季节》,从侯孝贤、陈坤厚再到杨德昌。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交流,大家族的合影,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10+10》,那是再好不过了。想到侯孝贤拍给戛纳的《电姬馆》,实在不得不感慨,不管长片还是短片,无论立意还是最终的表达效果,台湾电影人都是要更高一截。 ■片名:《10+10》 ■导演:王童、吴念真、魏德圣、郑文堂、沈可尚、王小棣、陈玉勋、张艾嘉、朱延平、陈国富、张作骥、郑有杰、何蔚庭、侯季然、戴立忍、钟孟宏、杨雅喆、萧雅全、陈骏霖、侯孝贤

 3 ) 《10+10》

这种集锦片宣传效果大于创作效果,大部分更像是宣传片、广告片,甚至个别感觉应付得明显。没什么特别突出的。

过多的乡土怀感、时代隔阂、本土意识过强的内容使得整体略显老态。还好当成中国台湾自然文化人情的小全景还可以。

当然郑有杰的《潜规则》某种方面算一个小亮点。

 4 ) 只是做個紀錄,打個星

五顆星/力薦
◎到站停車 Bus Odyssey/導演:沈可尚/演員:謝欣穎、張少懷
 喜歡它的安靜,喜歡它的結局。
◎唱歌男孩 The Singing Boy/導演:楊雅喆/演員:吳中天、李冠毅、丘芹銓
 我深深明白好成績女孩想要逃離但沒有翅膀的沮喪。
◎潛規則 Unwritten Rules/導演:鄭有傑/演員:吳中天、高英軒、黃健瑋、張捷、廖苡喬
 太讚了,它讓我想到Lars von Trier在To Each His Own Cinema裡的Occupations。
◎回音 Reverberation/導演:鍾孟宏/演員:高捷、陸弈靜、戴立忍
 僅次於潛規則。非常有力道。

四顆星/推薦
◎100/導演:何蔚庭/演員:鄭金山
 莫名喜歡沉靜的片子。
◎謝神 The Ritual/導演:王童/演員:蔡明修、謝其文
 臺灣式的趣味。
◎有家小店叫永久 A Grocery Called Forever/導演:吳念真/演員:李永豐
 臺灣式的趣味+吳導才有的觀照方式。
◎黃金之弦 La Belle Epoque /導演:侯孝賢/演員:舒淇、梅芳
 就是候導的作品。好像有些找不到新意。
◎小夜曲 Green Island Serenade/導演:侯季然/演員:紀露霞、簡嫚書、黃河
 時間流過。
◎海馬洗頭 Hippocamp Hair Salon/導演:陳玉勳/演員:李烈、柯一正、柯宇綸
 有趣的故事與有趣的結局。
◎初登場 The Debut/導演:陳國富/演員:曾珮瑜、王丁筑
 有趣的故事與有趣的結局。
◎老人與我 Old Man & Me/導演:鄭文堂
 很鄭導的片子。
◎登場 Debut/導演:魏德聖/演員:林慶台
 喜歡演員的聲音和特質,而不是導演的想法。

三顆星/還行
◎諸神的黃昏 The Dusk of the Gods/導演:張艾嘉/演員:張訓瑋、周洺甫
 太文藝腔,太教化。
◎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 Sparkles/導演:張作驥
 花太多錢。
◎有一好沒二好 Something’s Gotta Give/導演:蕭雅全/演員:林辰唏、王品涵
 很安全的講完一個故事。

兩顆星/較差
◎釋放 Destined Eruption/導演:王小棣/演員:寇家瑞、廖文莉
 不喜歡導演對鄉下宅男的定位與詮釋。
◎無國籍公民 The Orphans/導演:朱延平/演員:小甜甜
 老梗。舊故事,舊表演手法。感覺不到關心,比較像消費。
◎256巷14號5樓之1 LANE 256/導演:陳駿霖/演員:張孝全、張韶涵
 一個不清不楚且不確定是不是愛情故事的故事。
◎KEY/ 導演:戴立忍/演員:桂綸鎂
 一個什麼都不清不楚的故事。

 5 )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国旗”旗不湿

《10+10》集合了台湾电影最强势的导演力量,上至年过七旬的老导演王童,六旬有余的侯孝贤、下至三十多岁的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郑有杰、陈骏霖等人,这二十位导演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四岁,按年龄算,也当属电影创作的黄金时期。时逢民国百年,台湾电影的领头人侯孝贤带领导演们借以二十部短片向百年历史致敬,意在向国际发声,凭借文化软实力打开走向国际的一扇门。狭小局促的政治空间,在全球资本世界运作不景气,大陆国力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台湾电影该何去何从?其实不难发现,二十部短片即“集体无意识”地流露出当下台湾电影的种种。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在二十部短片中,《无国籍公民》、《100》、《有家小店叫永久》、《黄金之弦》、《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老人与我》、《小夜曲》这七部作品中出现了以老人作为主配角的故事情节。虽是无命题创作,但实则倚靠以艺术为名的主旋律大环境,呈献礼之姿。据台湾内政部门统计,目前台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44万,占总人口的10.6%。十五年后,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20%,成为超高龄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议题,三分之一的导演选择了以老年人为叙事主体,“老年人”更像是一个符号,穿插其中,尤其是在人文气息浓郁的台湾电影中,胜似夕阳西下的一抹“晚晴”,他们不仅代表着历经历史变幻的亲历者,更是社会变迁中的见证人。《无国籍公民》中的盲眼大叔,是无法取得台湾身份的缅甸孤军遗族,晚年生活无法保障,流落街头。《有家小店叫永久》则继承了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的文字特质,关乎岁月情怀,温暖绵长,简洁朴素。遍布全台湾的711便利店,和乡间小镇旁的几欲倒闭的小铺,一对反差鲜明的对比,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暗地竞争,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激烈较量,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竞赛,最终以古早味老人的胜出而揭示出创作者的鲜明态度。《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以金门为坐标,借老人的视角追随了童年时的战争记忆,时间让这一代人远去,然而1949像无尽的坐标,故事向X,Y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永无止息。张作骥此次表现可谓“出乎意料”,小格局的战争戏虽不抢眼,但可谓野心不小。也许战争题材只是“皮”,而究其骨血,大抵与前作一样,皆关乎人的心灵参照。《老人与我》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导演郑文堂作为宜兰县文化局长,其社会责任感自然不容小觑。老人走失,找不到家,村民寻人。迷失的老人,忘记了回家的路,却在走失的过程中找寻到了旧日的回忆。由此可以看到,怀旧几乎成了一种潮流,回忆成为怀旧最好的借口。而《小夜曲》和《初登场》这两部作品则更是以“怀旧金曲”为名,让观众“乘着歌声的翅膀”,回望数年前的辉煌。《绿岛小夜曲》的成名,由少女到老妇的沧桑巨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每一帧都充满了颇富质感的历史沉淀。而陈国富则在《初登场》中回到了1968年,以鬼片之姿,让歌声还魂,幽默之余却别有用心。如果说之前的几部作品都是蜻蜓点水,那《100》和《黄金之弦》所呈现出的软宣传片意识则表露无遗,令人心照不宣。导演何蔚庭直接用无台词对话的长镜头记录了蹒跚的百岁老人拿信的场景,老人更像是“风雨飘摇,民国百年”的实质性象征。而压轴出场的侯孝贤,则在铜锣古厝的午后,进行了一场对接,充满记忆的首饰,串联起老一辈当年的奋斗史,而枝繁叶茂的大树与儿孙满堂的盛景则在结尾,无限度贴合并升华了本片的主旋律议题。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国旗”旗不湿”

“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如果说老人意象的出现,还只是半遮半挡,那二十部作品中有两部作品直接出现了“国旗”,则令人更意味深长。有趣的是,“国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讽刺、戏谑的情节中出现。王小棣的《释放》里,胖女子的真实身份是影视界从业人员,她与同行交流时,导演故意用复古的默片出字幕的方式弹出对话。“送北京的带子为什么没有剪掉国旗?”害怕观众还不清楚,字幕继续。“你他妈什么国旗?中华民国的国旗。”听到此,观众不禁莞尔一笑。郑有杰的《潜规则》则更加大张旗鼓地奉出一则关于“国旗”的黑色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不懂事的电影人选了有“青天白日”的布景,被导演训斥,急忙叫来美术师想办法。美术师开玩笑说不如改成“五星红旗”,导演暴怒。在众人的帮扶下,青天白日旗被摘下,结果墙上的“三民主义”几个大字却让导演更加崩溃。在台湾,民主宽松的环境、高度自由的话语权,常常激发人对政治娱乐化的戏谑,这种技能十分高超。电视台上随处可见的政论节目,甚至综艺节目《全民最大党》则彻底地将“娱乐”与“政治”高度结合,形成富有台湾特色的亮丽风景。《潜规则》也深谙此理,然一则黑色幽默背后,却有着难言之隐。近几年,由于台湾本土市场过小、资金匮乏、题材有限等原因,大批人才北上,或是参与编剧工作,或是间接与大陆合作拍摄“合拍片”,或谋求在大陆电影市场上映,谋一份羹。大中华圈的逐步建立,使大陆与港澳台三地的资源互补融合,合拍片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这种情形下,台湾的电影人不得不学会如何处理搁置的壁垒,寻求共赢,规避“潜规则”,然却不免产生身份认同的疑问。这是台湾电影从始至终要探讨的议题,它无法规避,无法妥协,亦无法短期内轻易解决。随着台湾民主社会的发展,本土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矛盾与尴尬越是明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朱延平的《无国籍公民》中,观众听见了罗大佑那首久违的《亚细亚孤儿》,虽是明指缅甸孤军遗族,但暗中的发问却依旧令人警醒: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6 ) 十有五六,痛心疾首

      我坚信,好的电影从来都不是喃喃自语,也不该浪费观者的时间。很多感受是在电影之外的时间获得的,所以如果一个短片总共5分钟,却恨不得给你4分59秒的时间思考它在干什么,那你就不能怪我吐槽了!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如果大家都齐心协力,都踏踏实实,而不是故弄玄虚,这个短篇集很有可能是个经典。不过,结果就摆在这里,这个短篇集,已经没法更失败了。

王童《谢神》:
当我看到土地爷带上3D眼睛看阿凡达时,感觉还是很新奇的,可是紧接着,当其中一人发现原来大老远来给土地爷还愿的那张彩票只中了四百块时,片子就那么结束了。这个人被耍了,同样我感觉自己也被耍了……

吴念真《有家小店叫永久》:
我理解为老伴驻守小店的固执,理解新旧更替中必然的苍凉。但是我不理解的是整个短片就以有个小孩儿来买东西(幸好不是棒棒糖)然后老妈打赌赢了(欧也!),就结束了!就结束了有木有!

魏德圣《登场》:
登场前因紧张而闲不住的自慰式祷告。还能再随便点儿吗?能!见下文《100》。

郑文堂《老人与我》:
当最后字幕出来说是based on一个新闻的时候,我真想冒昧地问一句:老头丢了,村里很多人来找。这件事儿有什么点吗?

沈可尚《到站停车》:
黑白短片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公交车,然后一个被追杀的人来了,司机不让上车,然后pia一声,车上的孕妇肚子中枪流血了,然后就完事儿了……god。

王小棣《释放》:
此片由露点镜头,呵,呵,好无趣。很想知道后来女编导跟农村少年见的能量有没有跟地壳运动的能量一起爆发出来……

陈玉勋《海马洗头》:
这个短片集中比较靠谱的一个,记忆这东西,不是只有快乐才会值得珍藏的……洗掉了痛苦,记忆还是记忆吗?

张艾嘉《诸神的黄昏》:
我感觉张艾嘉要照这个势头下去,容易出家……

朱延平《无国籍公民》:
真没想到朱延平这种烂片之王,竟然是在这个短片集中,比较认真的一个,不过影片内容好公益……

陈国富《初登场》:
这个短片你要说是个电影学院学生的期末大作业,我信!

张作骥《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
很扎实的血肉很粗糙的特技。战争永远只有痛苦与永久的心悸……

郑有杰《潜规则》:
电影总是有些东西不能碰,碰了就是死,你兴许就得了台湾电影,或许也不知不觉毁了所有的努力。都怪局里的人,好怪好卑鄙。

何蔚庭《100》:
短片集中,最令人发指的一个。整个短片,只有一个颤颤巍巍的白发老人步履蹒跚地走着走着……走着走着……到邮箱里拿出了一叠信……然后往回走……走着走着……走出了画面……然后就结束了!就结束了有木有!你是在说100岁的老人还能走路吗?你想让我从你的老人走路里畅想出某种人间大情怀吗?抱歉,我没那么无聊!一坨屎一样被水冲走了,就彻底地去了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侯季然《小夜曲》: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无聊怎样《绿岛小夜曲》还是会勾起我很多记忆的,当然那记忆不是在岛上,而是在东北某个小山村里的童年过往……

戴立忍《KEY》:
无论一个片子多差,只要你该用桂纶镁,我就不敢骂!但是我会弱弱地说一句,有点儿无聊,这个片子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小女人兜里揣着钥匙等公寓一楼大厅的人都走光了,没人经过了,然后淋漓尽致地跳了一段白天鹅,然后就上楼回家了……

钟孟宏《回音》:
很痛快!小孩儿间的威逼跟大人间的冲突映射,好有张力!不过这年轻导演可能不总玩暴力啊……

杨雅喆《唱歌男孩》:
男,坏学生。女,好学生。俩人眉来眼去。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一个妈生的吧?

萧雅全《有一好没二好》:
一个胸罩引发的故事……

陈骏霖《256巷14号5楼之1》:
无聊的搬家过程,以及莫名其妙的的男女主角的情感转变!男主角刚“瞬间”把烦躁的情绪消退,洗衣机就摔下楼了……

侯孝贤《黄金之弦》:
终归是要有一个升华的,可是也没觉得升华上去,但是也实在是找不出不把侯孝贤放在短片集最后的理由。


有些人说台湾电影终于崛起,在我看来,此话略早。但是无论如何,虽然短片集中很多的老气横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年轻导演的新鲜感与生命力。
      所以,anyway,加油。

 短评

金马奖开幕影片,市井故事大杂烩。风格都偏怀旧和小市民情结。《到站停车》和《海马洗头》比较有意思。朱延平拍的国籍故事也就那首<亚细亚孤儿>的配乐比较出彩,讽刺的是,紧接着的陈国富的《初登场》紧凑流畅,惊悚大师风范。什么是MV,什么是电影,对比很明显。

3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台湾电影老中青三代人的一次巡礼,风格各异水准不俗,喜欢王童《谢神》王小棣《释放》何蔚庭《100》吴念真《有家小店叫永久》钟孟宏《回音》杨雅喆《唱歌男孩》,侯孝贤再续了《冬冬的假期》,朱延平简装了《异域》。没有蔡明亮、钮承泽、九把刀。

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很强的地域性和台湾特质 略文艺 有好几个故事非常的不错。

7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有些还好,有些就差得离谱。郑有杰的《潜规则》应该是效果最好的,既有戏剧性,又有暗喻。陈国富、侯季然、钟孟宏几个短片也不错。侯孝贤的开头想起《冬冬的假期》,张作骥竟然拍了段战争。好多敏感内容。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台湾不是仇视大陆 是仇视八路

10分钟前
  • 一二三伍陆柒
  • 力荐

《谢神》★★★。《有家小店叫永久》★★。《登场》★★。《老人与我》★★★★。《到站停车》★★★。《释放》★★。《海马洗头》★★★。《诸神的黄昏》★★★。《无国籍公民》★★★。《初登场》★★★★。《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潜规则》★★★★★。《100》★★。《小夜曲》★★。

12分钟前
  • 谷玄
  • 推荐

《谢神》《有间小店叫永久》《老人与我》《海马洗头》《初登场》《潜规则》《小夜曲》《KEY》《无国籍公民》《唱歌男孩》值得看!

16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到站停车、释放、无国籍公民、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潜规则...几个不错,其余可弃

2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台湾电影的呢喃呓语集合。

23分钟前
  • 喵公子
  • 推荐

很台。好看。

26分钟前
  • 查無此人
  • 推荐

段段都在怀旧,暮气;片片都玩煽情,俗气。没有蔡明亮,台湾电影也不过尔尔。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台湾片真是往里无节制的加奶加糖——文艺味重到骚了。有几个短片还不错,本来想看一半,看啊看看完转眼又四点了...

35分钟前
  • c
  • 推荐

風格各異 有些很溫馨 有些很現實 但都表現了台灣

36分钟前
  • S逹瑞奈特
  • 推荐

无条件10分。

38分钟前
  • 本组Gay王
  • 力荐

《有一好沒二好》算是最有意思的,但它和其中大部份短片一樣都沒完成

41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百年之题,十年一遇,台湾电影,黄金之约

4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看来他们理想还未破灭,非常好,早日反攻过来吧!

46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没有《巴黎,我爱你》的文艺与浪漫,也没有《纽约,我爱你》的自由和奔放。但这部“台湾,我爱你”为我们呈现了华人才有的敦厚与朴实,展映了华人世界独有的历史与如今摩登时代擦出的各种火花而俱有的魅力。很多段落很普通,甚至有些糟糕,但都充满了台湾电影人的真心真意。

51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给台湾电影的遗书。

5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大部分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少数有意思。国旗那个不错。

54分钟前
  • 菲利普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