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2011

已完结

主演:赵文瑄,成龙,李冰冰,胡歌,孙淳,姜武,陈冲,余少群,宁静,房祖名,杜宇航,梅婷,陶泽如,邢佳栋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剧照

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2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3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4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5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6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3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4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5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6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7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8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19辛亥革命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辛亥革命2011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 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此期间,黄兴(成龙 饰)、黎元洪(姜武 饰)、隆裕太后(陈冲 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 饰)、宋教仁(邢桂栋 饰)、秋瑾(宁静 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心之所控可口可乐小子枪声洪水2018山野利己主义2022小镇警官走出五月电影社会主义信天游回家的路有多远假面骑士W Returns:假面骑士Accel费加罗的婚礼山村老尸2:色之恶鬼世贸中心合法伴侣黎明墙赤焰客从何处来2021恋爱的正确姿势神推偶像登上武道馆我就死而无憾真人版电影六月虫人皮客栈2 2007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上海探戈消消气第九季芝加哥警署 第八季幻想之地龙虎悍将我的同桌是学霸冬季迷情护宝联盟第二季烧脑曼克黑狐趟过女人河的男人褪色的回忆四平警事之钻石大劫案7号房的礼物继承之战第三季25岁当代单身女性尝试相亲APP的成果日记

 长篇影评

 1 ) 隔空约炮

  
  隔空约炮


  隔空约炮是一种比较下流的说法,可是看着袁世凯和孙中山在银幕上喊来喊去,庄严堂皇的庙堂戏就慢慢有一种奇怪的荒唐感,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个荒唐感使得这部电影倒不妨可以随便说说。

  以下人物名就是角色名字,不妨把孙中山看作是孙二云云。

  赵文瑄演的孙中山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他完美地,赤裸裸地告诉我们政客和影帝真的是多么殊途同归的结合。他们不一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这样就可以时时安慰自己:你不是在搞政治,你是在演戏而已,既然是在演戏,还有什么不可以搞的呢,哪怕是政治。

  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孙中山对着直勾勾看着他的侨胞热泪盈眶:他们都是孩子,你们的孩子为了你们的未来失去了生命。我们拿出我们的财产有什么不可以吗?这样的陈词几乎让人产生再不倾囊而出就是禽兽不如的感觉。但是谁是“你们”,谁又是“他们”,最重要的是谁又是“我们”呢?无人去想。

  当黄兴气冲冲地把门关紧喝问他的时候:在外人面前我支持你,关起门来我要问你……孙中山做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门,也就是说其实说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在大家面前堂堂正正地说,正大光明的说。这样哪怕最后大家都不记得在说什么,大家都可以记得:孙中山说话是开着门,我们都能听见啊。其实,你们是看见而不是听见,不是吗?

  临时大总统被迫退位其实按照常理是多么逊的一件事情,可是孙中山近似慈祥的表演让观众不由肃然起敬:今天是我们见面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雅蠛蝶,相逢总是初见,这是要大家像记住初恋那样记住他那张脸啊。

  让我们由下而上地去看袁世凯。

  孙淳表演的袁世凯可以用英武来形容,因为一般我们看见的袁世凯都是一大堆肥肉加一小堆肥肉的组合,像这样正常的袁世凯形象已经让人非常不习惯了。曾几何时,这种在教科书里被人定性的角色无论是日漫还是港漫处理,但无论如何一定是漫画处理。能够看见一个长得笔挺的袁世凯我已经觉得物有所值了。

  袁世凯在这部电影里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问一个差不多的问题:孙中山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当别人类似转帖一样的说了一大堆之后,哪怕他一定不知道白求恩是谁,也不妨碍他模糊地以为孙文就像白求恩那样白璧无瑕甚至不像人那样的崇高,所以当听到孙文当选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他近乎崩溃一样地去摔自己家里的各种古董。可是在摔了一阵之后,也许也是看见捧来的古董越来越贵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再怎么生气也不能摔自己的东西。

  于是他匍匐于皇后与皇子身前:你们知道有个地方叫法兰西吗?

  仅仅看电影其实可以概括为 袁世凯凯旋记。

  因为无论孙中山怎么表演,在那个时刻,那么多血肉铺陈之后,是袁世凯喜洋洋地接受采访:革命吗,兄弟也略懂。

  袁世凯终于放弃去想孙中山是什么样的人,就像隔空约炮的最大意义仅仅在于我有炮可约,至于和谁那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总导演成龙

  记得在评论《东成西就2011》的诸多影评里有这么一篇影评:艺术指导钟镇涛。

  那么这个电影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总导演成龙。

  首先从成龙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演绎。他既可以在船舱里施展当年的格斗擒拿把几个毛贼打到不知所云,因为之后就再也不用提这几个毛贼了,他们的所有使命就是让成龙打一顿,至于他们之前在讨论什么,之后又交待了什么,不是和你说了有一种云叫做不知所云。

  然后他除了和孙中山在甲板上 你是风啊我是沙 一般的“你不要走过来,我会把我向你飞奔过去”,更是在任何时候体现了孙中山既然包办了说话,那么行动自然由黄兴干到底。

  最重要的是成龙不像双龙会那样简单的把女人丢上床然后三下五除二,成龙和李冰冰有感情戏啊。

  但所以如果不从成龙的角度,我们就得在短短的电影里花很长的时间去看成龙和李冰冰的感情戏。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自然是本片总导演:成龙。


  我死的时候还是少年

  电影里出现了喻培伦,电影里出现了林觉民。我想用林觉民的一场戏结束本文,因为那才是这个电影最最美好的部分:

  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你虽然苟活,但你已经是腐朽不堪。

  当林觉民满脸血污,却逆着光灿烂地说出上面的台词,我不由想到这个世界毕竟还是会永远延续下去的,靠得不是世故的表演,靠的不是成熟的资助,这个世界之所以有光,有着未来仅仅是因为会有无穷无尽的少年:

  我虽然死了,可是我依旧是少年,

  我永远将是那少年,而世界所以得以苟活。

 2 ) 君颜如玉,君心似铁,从梅长苏到林觉民,或者从林觉民到梅长苏

写在前面的话:不讲一点电影技巧,不去评论演技高低,我给这个分,只是因为这份情怀,它打动了我,让我红了眼眶,让我沸腾了热血
不常看影视作品的人,从这两部作品,逐渐意识到了影视文学的独特魅力。我在偶然机会看了琅琊榜,迷上梅长苏,迷上胡歌,所以才有了,对辛亥革命这个老电影的兴趣,这是我的初衷
然而,这份评论,和胡歌无关,和梅长苏有关,也许有一天,我会单独再写一份胡歌个人的吧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
看完电影辛亥革命,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个腐朽的王朝末期,那个时代的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我佩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为,他们是坦然赴死,他们,原不必死,他们才华横溢,他们家世优越,他们有娇妻爱子,他们本来可以有更加美好的前途,至少,他们可以活得很长久
平时,我们经常告诉自己,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琅琊榜中的虾酱大人
然而,生命中总有一种追求,让你战胜死的恐惧,让你放弃爱情和安逸的生活,那,就是自由和理想吧。莫名想起那首著名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林觉民,当然是这部戏里面最抢眼的一笔,很早时候读与妻书就知道了他,两年前去广州黄埔军校也有看到过与妻书,但是,这都不及影片活生生的影像立在你面前来的震撼。
那个面貌如玉,心似钢铁的青年,像一颗滑过天际的流星,用他短暂的岁年轻岁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郎心似铁
不是不爱家人妻子,而是他心中,有着太多大爱
如果不是与妻书的流传,在我们心中,也许林觉民只是一个模糊的烈士符号,他的优秀,只存在于身边少数了解他的人心中
然而,这封温柔与残酷并存,柔肠和铁胆相伴的与妻书,让我们,真实的了解到,一个烈士的生活柔情的一面
为了共和国,他燃烧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牺牲,震撼了更多世人,唤醒中国,更早走向革命
一九一一年初,林觉民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祭品,诱发了辛亥革命,次年,清廷退位。
虽然真正独立统一的中国到三十八年后的一九四九年才建立,但是他的目标已经达到了。作为先驱,他用血肉铺就了后人的道路。这样的牺牲,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人的一生终有一死,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更有甚者,行尸走肉。
作为有灵魂的人,希望能多一点点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梅长苏和林觉民本质上都是一类人。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胸中怀有大爱,所以能牺牲自己的小爱,所以,他们都是英雄,做英雄的身边人,其实很痛苦,比如霓凰,比如陈意映。不同的是,理想文学中的霓凰会坚强的活下去,成为了比肩的木棉树;而真实历史中的陈意映,却因为走不出伤痛,两年后郁郁而终。
我不能说谁做的更好一些,因为,她们都忠于了自己的爱情,虽然,用了不同的方式。
还好,现实,有时候比理想文学更让人欣慰,给了人一丝丝暖意。林觉民虽逝,陈意映却帮他留下一个遗腹子,这个孩子,在困顿中被祖父带大,长大后国民政府一直抚恤供他上学,后来娶了一个富家女儿,在国民政府和新政府都做了小官,平安喜乐,子女成群,最后颐养天年而逝。感到很庆幸的是,文革时期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不知是不是父辈的荫泽,让我很欣慰。
烈士当年舍生取义,为的,不就是子孙后代,国家民族,能够有尊严幸福的活着吗?
平凡很好,幸福就好。

 3 ) 耐力!耐力!张黎去练叉腰肌!

这部片子有一个很好的开头,至少让我浮想联翩。路人夹道,却皆尽茫然,无人知道这个女子姓名籍贯政治面貌。秋瑾对这个世界最后一瞥,唯一动容的,只是一个埋头吃奶的婴儿罢了。引刀一快,从不是难事,更不用说这位弃夫抛父东渡日本,倭刀手枪从不离手的鉴湖侠女。关键在于,这一刀,是否能斩出希望;这一屏幕的赤子之血,会不会化作下一代中国人的春泥。面对行刑官,她只说,安得广厦,哺乳天下。可她还有好多话没说。
不知道张黎有没有让秋瑾明白,正如《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一再暗示的那样,她所追求的事业,并非革几次命就大功告成,并非几代人之内就可以解决,甚至并非是一两个王朝所能承载之重。那个婴儿仅仅是一个最不靠谱的希望。如果他家境富裕,20岁以后可能会考个公务员,从此蝇营狗苟。如果家境贫寒,则可能浑浑噩噩,来不及被人唤醒,就在不到20岁的年纪变成了军阀混战的炮灰。如果他侥幸未死,并且有幸开化,对不起,还有北伐,还有中原大战,还有剿匪,还有用人肉扛过来的淞沪长沙。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和前浪都死在沙滩上。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林觉民一帮孩子在沙滩上嬉戏。后来他们都成了烈士。林觉民这一代没有完成革命,那他的后代呢?他的堂侄女林徽因,建国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你懂的。李鸿章说过,黄仁宇也说过,当前中国所经历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依然身处这一变局之中。

开头的几分钟一过,后面的剧情就无可救药的迅速滑向平庸和幼稚,几乎可以称为一部准主旋律电影。说平庸,生搬硬套的武戏和感情戏相当令人作呕。难到商业片就一定要靠哗众取宠来获得认同?胖胖的黄兴摇身一变辗转腾挪飞檐走壁,革命党唯一知兵的将领硬生生的成了保镖。保镖也就罢了,你丫还和星矢有一拼,大炮都轰不死,爆破弹近距离爆炸衣服都不破,从头到尾就断了根手指,还是自己切的,我了个去。(其实我在成龙影城看的电影,而且他们家团购真便宜,就不说这是成龙大叔的错吧……)感情戏,我就没明白李冰冰是干嘛滴,莫名其妙的哭,莫名其妙的笑,一会扮护士一会扮人妻,还不知所云的臭骂成龙一通。说幼稚,朱尔典和袁世凯虽然是跨国好基友,但他俩的对话也绝不可能如此一丝不挂。朱说:“我的目的就是给英国在华利益找个代理人。”袁说:“那你可找对人了。”……你当人人都学过中国近代史纲啊!还有林觉民就义前受审那段,张铭岐可真是一个作风民主、爱民护民的好官啊,居然1对1审犯人,旁边连个衙役都没得,而且还让嫌犯站起来,而且在嫌犯咄咄逼人嚣张气焰下依然和颜悦色循序善诱,甚至不惜违抗上谕法外开恩,这是什么精神!我好不容易去次电影院,本以为可以像《让子弹飞》那般频频被台词戳到G点,或者会和《走向共和》那样被详实又韵味无穷的叙事、爱恨交织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所倾倒,没想到看的睡意盎然。我真想问问,张黎,你招安了?

还有一点有关本专业的唠叨,电影里有个场景。刺客在开会时妄图刺杀革命党人。被抓住后,黄兴去审他,就问了一句话,刺客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伦理纲常,黄兴满脸不屑的听完,冷冷的丢下一句:“别审了,这个人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然后就潇洒的走了。这句话居然引出满场欢笑……革命党人可是要建立民主共和,建立法制的啊。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没有用任何法律,没有经任何程序,怎么能定罪?怎么能下令“别审了”?就算是大总统也没有这个权利。不清楚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这种混账话怎么能出自革命党之口?又怎么能在百年后的今天激起笑声一片?实在不解。

 4 ) 革命是什么?

导演试图想讲明白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革命?革命是什么?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问题。
革命者的初衷都是简单的,是为了全天下的孩子被世界温柔对待,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命运,是为了唤起民众崛起。
革命不是流血。革命不是牺牲。革命不是为了革谁的命。

有人说此部片子里的人不够血肉丰满。
我以为2个小时的时间就算再天才也无法完美诠释概括那一段最激荡的风云变幻。
一个不激进的革命者孙文,一个忠诚的信仰者黄克强。还有革命的投机份子北洋军阀派,以及那些如今已经面目模糊的年轻革命者。

一个人的革命是简单的,许许多多人的革命因人性变得复杂扭曲。

在那个英雄与枭雄并立的年代,在那个诡计与阴谋较力的年代,为了维护保存革命的果实,孙文选择了妥协与退让。
在革命后期,他一直都在妥协。他和袁世凯妥协,他和俄共妥协,他和内部异见者妥协。
他是懦弱吗?他不是。因孙文在,革命才可得至少早十年喷薄而出。
革命不是几个人操起枪杆就能成事,革命不是一腔热血撒地就能成功。
因他,各方力量才可统一到革命大格局中来。因他不在,各方瞬间分崩离析。

中国人不是没有觉悟,只是私心太重。人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即便是在那国将不国的时候。
中国人太聪明,聪明的人太多,他们不相信会亡国,他们不相信自己生活的最悲惨,他们不相信几千年的皇帝时代可能结束。

是以,一个无私的,一个不相信那些的人,他心中的大义就是革命。

在影片最后的字幕打出了一句话:虽然XXXX,但是它没有彻底推翻XXXX。

果然是站在说话不腰疼。以他一生之力,可以做到那些。试问几人敢说在当时当刻,自己可以做到比他还要多。

试问如今之天下,又彻底推翻了XXX了么。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以无私之心,护天下之有私。
从此,君王再没有理由说:普天之下皆王土。
你以为你如今凭什么有权利护得住那么多私心。

可悲的是,好多人看笑话一般看这部电影。你又何德何能?

 5 ) 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辛亥百年的前夕看《辛亥革命》,是个应景的事儿。

    在观影之前,我就断定这部影片在内容上是会超越那两部“大业”的,首先因为这段历史给了这部电影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其次因为导演是张黎,如果你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你看过《大明1566》,尤其是如果你看过《走向共和》,你会同意我的看法。导演还有成龙,但我们都清楚,他是带头大哥。

    当然这仍会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因此您也别把期待放得太高,该高大的仍然要高大。不过韩三平用两部“大业”教会我们,曾经的反面角色却不必再渺小了,不但不能再渺小,还要高大起来,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票房全指着这些反角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史上最强袁世凯,看到了隆裕太后那凄切的悲伤。历史不想去谈,情节不便透露,不妨谈谈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

    不记得这是赵文瑄第几次饰演孙中山了,他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特型演员。也许是他演得次数太多,也许是主旋律的要求,这个角色并不出彩。倪匡曾经点评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其中有那么一类是“伪人”。郭靖就是个“伪人”。倪匡说:郭靖是一个完人,但是太完美了,变成了一个伪人。电影中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太完美了,以至于像一个神,就像影片中袁世凯所言:世上怎么会有无私的人?所以这个角色僵硬了,我们也只能“无可置评”。

    有人说成龙是把双刃剑,这话不假,他能带来投资和票房,但他本身却可能毁掉一部电影的整体性。因为他是成龙,仿佛任何角色的名字都压不住他自己的名字,黄兴也不行,于是我们总是出戏,总是期盼他以一当十,最终他真的满足了我们的愿望。

    有些人,是为某些角色而生的,比如王刚之于和珅,比如孙淳之于袁世凯。袁世凯的跋扈、草莽、阴险,被孙淳演绎得淋漓尽致,孙淳堪称浑身是戏,气场磅礴。演员刘佩琦的老师曾跟他说:你要成名,得四十开外,因为形象限制了你的发展。貌丑有这样的悲催,谁料貌美也有这样的悲催,在女性普遍崇拜高仓健式硬汉的年代,唐国强、孙淳这样的奶油小生们生不逢时,孙淳的演艺生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他人到中年“遇到了”袁世凯。因为孙淳的演绎,你都会忍不住崇拜这个乱世枭雄。

    和范冰冰塑造的花瓶太后不同,陈冲让我们看到了隆裕太后这个软弱女子的内心之苦,她茫然无助,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荣禄和李鸿章,放眼望去,围绕身边的都是些蠢猪和虎狼,当她让袁世凯走近身前的时候,我真期望她能用自己的金指甲给袁大头破了相,然而她忍了,她不是慈禧。陈冲把这一层一层的心理变化表现得如层峦叠嶂,因此当她喊出“退位”的时候,我恍然以为这是来自一百年前的声音,这声音分明在倾诉:我做错了什么?凭什么这江山就断送在我的手里?!

    说到花瓶,影片中有两个大大的花瓶,余少群扮演的汪精卫和胡歌扮演的林觉民。

    这个汪精卫让人很不满意,就像处理其他一些争议人物一样,汪精卫还是有被丑化的嫌疑,和袁世凯见面以及对孙中山有不同意见就不必说了,有一个镜头,孙中山遇刺,汪精卫躲在桌子底下,神情惊恐。这是那个为刺杀载沣不惜一死的汪精卫吗?这是那个面对杀头怡然不惧的汪精卫吗?这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吗?无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有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但你不能在人格上侮辱他,尤其是他的青年时代。白乐天有句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汪精卫在抗战之前就死去的话,那他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无出其右。无论如何,面对这样的人物,我们可以不褒不贬,客观评述,任何的主观塑造都让影片落了下乘。

    看照片林觉民并不如何英俊,但也许是当时照相技术太差,也许是一个人的魅力非一张面孔所能涵盖,作为林徽因的大伯,我们不难想象他当年的丰姿。林觉民的美审讯他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可以作证:“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料想张鸣岐没有读过《与妻书》,否则断断说不出肝肠如铁,那文字,那情怀,直让人肝肠寸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我们回首那一百年前发生的一切,无论这之后又有多少失败和反复,那些仁人志士们的功绩都将彪炳千古,那场革命都值得我们去纪念、去赞扬。这场革命的意义何在?也许感性的表达比理性的分析更能让我们去感悟,不妨去听听李建复演唱的《意映卿卿》: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梦里遥望,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6 ) 记那朵硝烟中的山茶花

影片的开头,是女英雄秋瑾英勇就义的场景,望着道路两旁前来观看行刑的老百姓,秋瑾淡然微笑。手拿自己两个孩子的照片,秋瑾说,她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孩子……
 
影片中,孙中山先生亦唤他作“孩子”。他说,这个孩子,就快当父亲了。可是,那一天,永远等不到了……
 
那一群孩子,他们个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他们在海边狂欢的镜头,让人觉得生命这般美好,这般令人留恋和向往。他们何尝没有生存的权利,但他们选择革命,就是选择了舞蹈着奔赴死亡。谁人不想安逸快乐地生活、谁人不愿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谁会选择在生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慷慨赴死?
 
当李冰冰饰演的徐宗汉从那一群年轻人的衣物中发现一封封绝命书的时候,她哭了。这一群孩子,在生命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写下这些句子,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那么清楚地知道,自己此行,便是诀别。那些年轻的心,面对死亡,不害怕么?
 
战场上的林觉民,一袭白衣,恰似一朵盛开的山茶花。这是林觉民的饰演者胡歌对角色的诠释,在我看来,也是最好的诠释。山茶花,“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导演有意安排胡歌身着白衣参加起义,为的是表现一种诗意,美好的生命在革命事业中牺牲的凄美。起义的枪声一响,白衣顷刻间染成了血色,这一朵山茶花,终究是要向着它的仰望,壮丽地凋亡。
 
被捕受审的林觉民,应该是胡歌的主要戏份,那一段慷慨陈词,振聋发聩。面对敌人,不是仇恨,而是戏谑的眼神。
 
一身是血,满目皆伤的林觉民,原本是被押坐在椅子上的,可是面对腐朽的清廷官员,他竭力起身,用最挺拔的身姿,回应对方。
 
“张鸣岐,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
“你怕我的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是你已经老了。”
 
镜头中出现的林觉民的脚,带着脚镣,却用尽全力地踮着,鲜红的血液滴落在地板上,令人心酸。
 
林觉民的义正言辞,让张鸣岐无话可说:“怎么变成了你审我?”
 
“因为你对我无从审起!”
 
林觉民是有才华的,面对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没有人忍心将他置于死地,抹杀这样的生命。可是他说,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他相信他所相信的,为了他的信任、信念、信仰,他毅然走向死亡,生命虽是归于虚无,精神却获得了重生。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只此一句,掷地有声!年仅24岁的林觉民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相信自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以及其他义士的血能唤醒麻木的中国民众,相信终有一天,民主共和之风会吹遍整个神州大地,所有的中国人不再遭受奴役和屈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胡歌的角色虽小,戏份虽少,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用发自肺腑的动容与崇敬、用情真意切的表演方式诠释了“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林觉民。
 
硝烟中的山茶花,其形虽已凋零,其意却依旧与世长存,流芳百世!

 短评

一部由当年公开对媒体说中国人就是需要被管的戏子来投资导演和演绎的电影,是对当年的革命人士对民主的莫大讽刺。

8分钟前
  • 懒猫
  • 还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然后,一百年过去了,那些“同志们”还在努力⋯⋯

13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可叹国父之理想,至今不但未实现,还被沦落为立牌坊的工具。

17分钟前
  • 巴喆
  • 较差

张黎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史料,当然21年之前的历史也不必有什么隐晦。所以你看到了一个不太懂政治的苏文,一个半吊子军事家的黄兴,一个聪明绝顶的袁世凯和一个深知内情却无力改变的隆裕太后。

1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 略有震撼 这里的演员演技在线 更让我看到清王朝的腐败与不堪 看到革命所必须 看到那些臣子的愚忠 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这样的年代 一定要感谢这些为革命不屈的先辈👍

23分钟前
  • 不将就。
  • 还行

一百年前,这群优雅高贵的年轻人,他们过着的是富二代、官二代的好日子,有知书达理的美女老婆。然而,他们缺愿意冒血肉横飞之险,慷慨赴死,为的只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文忠先生说,鄙俗的现在的我们,真正有这样前辈吗?我们的血管里,真正还留着这样悲壮凛然的血液吗?

28分钟前
  • meromer
  • 力荐

这才是所有中国人、华人应该铭记的伟大革命。

29分钟前
  • lc回憶
  • 力荐

还是袁大总统的戏最好啊哈哈哈哈

3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李冰冰真美!(片子就那样,大家都懂得)战地护士们真美!!!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女人比男人抢戏,隆裕入木三分了

35分钟前
  • 饭饭、龙
  • 还行

主旋律拍的再好也有喷子

40分钟前
  • 月迷风影
  • 推荐

谈不上精彩,但也值得一看。赵蜀黍有点面瘫,发挥不佳。陈冲和孙淳演技超霸气,演技高手果然一直在朝廷!

43分钟前
  • 让十三灰
  • 推荐

“没什么可审的了,他没跟我们活在一个世界里” ——黄兴(成龙),这句很不一般

47分钟前
  • 王敖
  • 还行

100个青年死了72个,就想推翻清朝,如果清朝不是摇摇欲坠加上北方军阀的算计。根本不可能革命成功。中国的革命,只有青年有热血。问题真的愿意以命相争的,还真不多。我很佩服这些人。比后来的革命者更纯粹。坚持民主的意味更浓烈。后来,在复杂苛刻没饭吃的环境中。很多所谓的“革命”已经变成一种

52分钟前
  • 水墨画眉
  • 推荐

看的时候很激动,为了那股子情怀,里面的每个主演都很不错,一开始不知道里面有胡歌,不过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那个白衣青年满身血痕撑着木椅说出的那句“大清取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真的是全片非常大的亮点,各人觉得称为最大亮点也不为过!

53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推荐

导演拍摄还挺用心挺文艺的 孙淳姜武和陈冲确实不错 其实林觉民这线挺好 小人物之前的欢乐 中途的无畏 等来的幸福 只是胡同学无畏的表情怎么有点痞样 | 二刷星光四人一起看的

56分钟前
  • 匹咔咘
  • 推荐

从《建国大业》开始,中国开创了一种拍历史片的新方法:无需连续的剧情,只用大段的文字注释和事件片段就能堆砌出一部所谓“宏大叙事”的片子。

57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几次想在电影院里振臂高呼发动起义

58分钟前
  • 鸟三
  • 还行

有刺客,黄兴一秒变成龙……

5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几千年来,每次彻底的变法都需要流血!

1小时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张黎不容易,主旋律能拍成这样不错了。

1小时前
  • sophyca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