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绳上的魂

DVD

主演:金巴,曲尼次仁,夏诺·扎西敦珠,索郎尼马,益西旦增,更登彭措,益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2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3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4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5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6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3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4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5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6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7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8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19皮绳上的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中国先锋文学经典作品《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转载自:http://wx.tibetcul.com/zuopin/xs/200611/2066.html

 现在很少能听见那首唱得很迟钝、淳朴的秘鲁民歌《山鹰》。我在自己的录音带里保存了下来,每次播放出来,我眼前便看见高原的山谷、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山脚下被分割成小块的田地、稀疏的庄稼、溪水边的水磨房、石头砌成的低矮的农舍、负重的山民、系在牛颈上的铜铃、寂寞的小旋风、耀眼的阳光。
  这些景致并非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下的中部高原,而是在西藏南部的帕布乃冈山区。我记不清是梦中见过还是亲身去过。记不清了。我去过的地方太多。直到后来某一天我真正来到帕布乃冈山区,才知道存留在我记忆中的帕布乃冈只是一幅康斯太勃笔下的十九世纪优美的田园风景画。
  虽然还是宁静的山区,但这里的人们正悄悄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这里有座小型民航站,每星期有五班直升飞机定期开往城里。附近有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哲鲁村口自动加油站旁的一家小餐厅里,与我同桌的是一位喋喋不休的大胡子,他是城里一家名气很大的“喜马拉雅运输公司”的董事长,在全西藏第一个拥有德国进口的大型集装箱车队。我去访问当地一家地毯厂时,里面的设计人员正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图案。地面卫星接收站播放着五个频道,每天向观众提供三十八小时的电视节目。
  不管现代的物质文明怎样迫使人们从传统的观念意识中解放出来,帕布乃冈山区的人们,自身总还残留着某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获得农业博士学位的村长与我交谈时,嘴里不时抽着冷气,用舌头弹出“罗罗”的谦卑的应声。人们有事相求时,照样竖起拇指摇晃着,一连吐出七八个“咕叽咕叽”的哀求。一些老人们对待远方的城里人,仍旧脱下帽子捧在怀中站到一旁表示真诚的敬意。虽然多年前国家早已统一了计量法,这里的人们表示长度时还是伸直一条用胳膊,另一只手掌横砍在胳膊的手腕、小臂、肘部直到肩膀上。
  桑杰达普活佛快要死了,他的扎妥寺的第二十三位转世活佛。高龄九十八岁。在他之后,将不再会有转世继位。我想为此写篇专题报道。我和他以前有过交道。全世界最深奥和玄秘之一的西藏喇嘛教(包括各教派)在没有了转世继位制度从而不再有大大小小的宗教领袖以后,也许便走向了它的末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支配着意识,我说。扎妥·桑杰达普活佛摇摇头,表示否认我的观点。他的瞳孔正慢慢扩散。“香巴拉,”他蠕动嘴唇,“战争已经开始。”
  根据古老的经书记载,北方有个“人间净土”的理想国——香巴拉。据说天上瑜伽密教起源于此,第一个国王索查德那普在这里受过释迦的教诲,后来宏传密教《时轮金刚法》。上面记载说,在某一天,香巴拉这个雪山环抱的国家将要发生一场大战。“你率领十二天师,在天兵神将中,你永不回头,骑马驰骋。你把长矛掷向哈鲁太蒙的前胸,掷向那反对香巴拉的群魔之首,魔鬼也随之全部除净。”这是《香巴拉誓言》中对最后一位国王神武轮王赞美的描写。扎妥·桑杰达普有一次跟我说起过这场战争。他说经过数百年的恶战,妖魔被消灭后,甘丹寺里的宗喀巴墓会自动打开,再次传布释迦的教义,将进行一千年。随后,就发生风灾、火灾,最后洪水淹没整个世界。在世界末日到达时,总会有一些幸存的人被神祗救出天宫。于是当世界再次形成时,宗教又随之兴起。扎妥·桑杰达普躺在床上,他进入幻觉状态,跟眼前看不见的什么人在说话:“当你翻过喀隆雪山,站在莲花生大师的掌纹中间,不要追求,不要寻找。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幻像。在纵横交错的掌纹里,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
  我恍惚看见莲花生离开人世时,天上飞来了一辆战车,他在两位仙女的陪伴下登上战车,向遥远的南方凌空驶去。
  “两个康巴地区的年轻人,他们去找通往香巴拉的路了。”活佛说。
  我疲惫地看着他。“你要说的是——在一九八四年,这里来了两个康巴人,一男一女?”我问。
  他点点头。
  “男的在这里受了伤?”我又问。
  “你也知道这件事。”活佛说。
  扎妥·桑杰达普活佛闭上眼,断断续续回忆起当年那两个年轻人来到帕尔乃冈山区的事,他讲起那两个人告诉他一路上的经历。我听出扎妥活佛是在背诵我虚构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我给谁都没有看过,写完锁进了箱里。他几乎是在逐字逐句地背诵。地点是一路上直到帕布乃冈一个叫甲的村庄。时间是一九八四年。人物一男一女。这篇小说没给别人看的原因就是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主人公要去什么地方。经活佛点明我现在才清楚。唯一不同的一点是结尾时主人公是坐在酒店里有一位老人指路。我没写老人指的是什么路,当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而扎妥活佛说是在他的房子里给那两人指的路,但这里还有一个巧合,即老人与活佛都谈起过关于莲花生的掌纹。
  最后,其他人进屋来围在活佛身边,活佛眼睛半睁,渐渐进入了失去知觉和思想的状态。
  有人开始准备后事了。扎妥活佛将被火葬,我知道有人想拾到活佛的舍利作为永久的收藏和纪念。与扎妥·桑杰达普诀别后,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考虑着有关文学创作的动机问题……
  回到家,我打开贴有“可爱的弃儿”题词的箱子盖。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上百只牛皮纸袋,我所有不被发表或我不愿发表的作品都存在这儿。我取出一个编码是840720的纸袋,里面是一个短篇小说,记录着两个康巴人来到帕布乃冈的经过,还没有题目。下面是这篇小说的原文:
  
  琼赶着她的二十几只羊下山的时候,站在半山腰。她看见山脚底下那一条宽阔蜿蜒、砾石累累的枯干的河床有个蚂蚁般的小黑点在缓缓移动。她辨认出那是一个男人,正朝她家的方向走来,琼挥挥羊鞭,匆匆把羊往山下赶。
  她粗略算了算,那人得走到天黑时才能到这儿。周围荒野只有这隆起的小山岗上有几间鹅卵石垒起的矮房,房后是羊圈,一共两户人家:琼和她的爸爸,还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哑女人。爸爸是个说《格萨尔》的艺人,常常被几十里远的外村人请去说唱,有时还被请到更远的镇里。短则几天,长则数月。来人骑马,还牵匹空马来到小山岗,把身背长柄六纺琴的爸爸请上马。随后马蹄伴着铜铃声有节奏地久久敲响着荒野里的寂静。琼站在岗上,一手抚摩坐立在她裙边的大黑狗,一直望到两匹马拐过前面的山弯。
  琼从小就在马蹄和铜铃单调的节奏声中长大,每当放羊坐在石头上,在孤独中冥思时,那声音就变成一支从遥远的山谷中飘过的无字的歌,歌中蕴含着荒野中不息的生命和寂寞中透出的一丝苍凉的渴望。
  哑女人整天织氆氇,每天早晨站在小山冈上,向空中撒出一把豌豆糌粑,呼喊着观音菩萨。然后手摇一柄浸满油污的经轮筒,朝东方喃喃祈祷。偶尔在半夜时分,爸爸爬起身去女人房里,天蒙蒙亮时头顶蒙着长长的袍子又钻进自己的羊皮垫里。早晨了起来挤完奶打好茶,喝糌粑糊。然后背上装了一天口粮的小羊皮口袋,背一只小黑锅,去房后拉开羊圈栅栏,软鞭一挥,赶着羊群上山。生活就是这样。琼把食物和热茶准备好,趴在毯子上等待来客。室外的狗叫了,她冲出门,月亮刚刚升起。她拉住狗链,不见四周有人,一会儿,从她前面的坡下冒出个脑袋。
  “来吧,不要紧,我抓住狗的。”琼说。
  来人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
  “辛苦,大哥。”琼说。她把汉子领进了房里,他礼帽下的额边垂着一绺鲜红的丝穗。爸爸不在家,去说《格萨尔》了。隔壁传来哑女人织氆氇时木棰砸下的梆梆声。这位疲惫的汉子吃过饭道完谢后便倒在琼的爸爸床上睡了。
  琼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天空繁星点点,周围沉寂得没有一点大自然的声音。眼前空旷的峡谷地带在月光下泛着青白色。大黑狗被铁链拴着在原地转圈。琼过去蹲下身搂着它的脖子,想起自己在这寂寞简朴的小山岗上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想起每次来接爸爸上马的都是些沉闷不语的人,想到屋里那位从远方来明天又要去远方的酣睡的旅人。她哭了,跪在地上捧着脸,默默祈求爸爸的宽恕,然后将眼泪在黑狗的皮毛上蹭擦干,起身回屋。黑暗中,她象发疟疾似地浑身打颤,一声不响地钻进了汉子羊毛毯里。
  当东方的启明星刚刚升起,在摇曳的酥油灯下,琼把自己的薄毯裹成一个卷,在一只布袋里塞了些牛肉干、揉糌粑的皮口袋、粗盐和一块酥油,又背上天天放羊时在山上熬茶用的小黑锅,一个姑娘该带的都在她背上了。她最后巡视一眼昏暗的小屋。“好了。”她说。汉子吸完最后一撮鼻烟,拍拍巴掌上的烟末起身。摸她头顶。搂住她的肩膀,两人低头钻出小屋,向黑魃的西方走去。琼全身负重,身上的东西一路上叮当作响。她根本不想去打听汉子会把她带向何处,她只知道要永远离开这片毫无生气的土地了。汉子手中只提着一串檀香木佛珠,他昂首阔步,似乎对前方漫漫的旅途充满了信心。
  “你腰上挂条皮绳干什么?象只没人牵的小狗。”塔贝问。
  “用它来计算天数,你没见上面打了五个结吗!”琼告诉他,“我离开家有五天了。”
  “五天算什么,我生来没有家。”
  她跟着塔贝徒步行走,一路上,有时在村庄的麦场上过夜,有时住羊圈里,有时卧在寺庙废墟的墙角下,有时住山洞,运气好时,能在农人外屋借宿,或是在牧人的帐篷里。
  每进一个寺庙,他俩便逐一在每个菩萨像的座台前伸出额头触碰几下,膜拜顶礼。在寺庙外,道路旁,江河边,山口上,只要看见玛尼堆,都少不了拾几块小白石放在上面。一路上还有些磕等身长头的佛教徒,他们一步一磕,系着厚帆布围裙,胸部和膝部磨穿了,又补了几层厚补钉。他们脸上突出的地方全是灰,额头上磕了一个鸡蛋大的肉瘤,血和土粘在一起,手掌上钉铁皮的木板护套在他们身体俯卧的两边地上印出两道深深的擦痕。塔贝和琼没有磕长头,他俩是走路,于是超过了他们。
  西藏高原群山绵延,重重叠叠,一路上人烟稀少。走上几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更没有村庄。山谷里刮来呼呼的凉风。对着蓝色的天空仰望片刻,就会感到身体在飘忽上升,要离开脚下的大地。烈日烤灸,大地灼烫。在白昼下沉睡的高原山脉,房屋与无极般宁静。塔贝的身体矫健灵活,上山时脚尖踩着一块块滑动的石头步步上蹿,他径直攀上一块圆石,回头看见琼被甩下好长一截,便坐下来等她。他们在赶路时总是默默无言,琼有时在难以忍受的沉默中突然爆发出她的歌声,象山谷里的一只母兽在仰天吼叫。塔贝并不转过头看她一眼,只顾行路。琼过一会不唱了,周围又是死一般沉寂。琼低头跟在他身后,只有坐下来小憩时才说说话。
  “不流血了吧?”
  “它现在一点也不疼。”
  “我看看。”
  “你去给我捉几只蜘蛛来,我捏碎了涂在上面就会好得快。”
  “这儿没有蜘蛛。”
  “去找找,石头缝里,你扒开石块会有的。”
  琼在四周扒开一块块半掩在土中的石块,认真地寻找蜘蛛。一会儿她就捉了五六只,握在掌中,走过来扳开塔贝的手掌放在上面。他一只只捏碎后涂在小腿的伤口上。
  “那条狗好凶,我跑跑跑跑,背上的锅老碰我的后脑勺,碰得我眼睛都花了。”
  “当初我该拔出刀宰了它。”
  “那女人给我们这个。”她模仿着做了个最污辱人的下流动作,“真吓人。”
  塔贝又抓起一把土撒在伤口上,让太阳晒着。
  “她钱放在哪儿的?”
  “在酒店的屋柜子里,有这么厚一沓。”他亮亮巴掌,“我只拿了十几张。”
  “你用它想买什么呢?”
  “我要买什么?前面山下有个次古寺,我给菩萨送去。我还要留一点。”
  “好的。你现在好点了吗?不疼了吧?”
  “不疼了。我说,我口干得要冒烟。”
  “你没见我把锅已经架上了吗?我就去捡点干刺枝。”
  塔贝懒洋洋躺在石头上,将宽礼帽拉在眼睛上挡住阳光,嘴里嚼着干草,琼趴在三颗白石垒成的灶前,脸贴着地,鼓起肋帮吹火熬茶。火苗“嘭”地燃烧起来。她跳起身,揉揉被烟熏得灼辣的眼,拉下前额的头发看看,已经被火舌燎焦了。
  远处高山顶上两个黑影,大约是牧羊人,一高一矮,象是盘踞在山顶岩石上的黑鹰。他们一动也不动。
  琼也看见了他们,挥起右手在空中划圈向他们招呼,上面的人晃动起来,也划起圈向她致意。距离太远,扯破嗓子喊互相也听不见。
  “我还以为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琼对塔贝说。
  “我在等你的茶。”他闭上眼。
  琼忽然想起了什么,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很得意地向塔贝展示自己的猎物,那是昨晚上在村里投宿时从一个往她耳里灌满了甜言蜜语、行为并不太规矩的小伙子屁股兜里偷来的。塔贝接过一看,他不认识这种文字和一些机械图,封面印的是一台拖拉机。“这玩意儿没一点用处。”他扔给琼。琼很沮丧,下一次烧茶时她一页页撕下来用作引火的燃料了。
  走到黄昏,站在山弯远远看见前面一个被绿树环抱的村庄时,琼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又唱起歌了。她抡起拄棍在地边的马兰草堆里乱舞,又端起棍子小心翼翼地戳戳塔贝的胳肢窝和腰下,想逗他发痒。塔贝不耐烦地抓住棍梢往外一甩,拽得她趔趄几下跌倒在地。
  进了村,塔贝自己一个人去喝酒或者干别的什么去了。他俩约好在村里小学校边一幢刚刚盖好还没有安装门窗的空房子里住宿。村里的广场晚上演电影,有人在木杆上挂银幕。琼在一片林子里拾柴火时被一群小孩围住,孩子们趴在墙头朝她扔石头,有一颗打在她肩上,她没有回头,直到一个戴黄帽子的年轻人把孩子们轰走。
  “他们扔了八颗石头,有一颗打中你了。”黄帽子笑眯眯地说,他把手中握着的一只电子计算机摊在琼跟前,显示屏显出一个阿拉伯数字“8”,“你从哪儿来?”
  琼看着他。
  “你记不记得你走了多少天?”
  “我不记得。”琼撩起皮绳说,“我数数看,你帮我数数。”
  “这一个结算一天吗?”他跪在她跟前,“有意思……九十二天。”
  “真的!”
  “你没数过吗?”
  琼摇摇头。
  “九十二天,一天按二十公里计算。”他戳戳计算机上的数字键码,“一千八百四十公里。”琼没有数字概念。
  “我是这儿的会计。”小伙子说,“我遇到什么问题,都用它来帮我解答。”
  “这是什么?”琼问。
  “是电子计算机,好玩极了。它知道你今年多大。”他按出一个数字给琼看。
  “多大?”
  “十九岁。”
  “我今年十九岁吗?”
  “那你说。”
  “我不知道。”
  “我们藏族以前从不计算自己的年龄。但它却知道。看,上面写的是十九吧。”
  “不象。”
  “是吗?我看看。哦,刚开始看有些不习惯,它的数字有点怪。”
  “它能知道我名字吗?”
  “当然。”
  “叫什么。”
  他一连按出八位数,把显示屏显得满满的。
  “怎么样?它知道吧。”
  “叫什么?”
  “你连自己的名字还看不出来?笨蛋。”
  “怎么看?”
  “你这样看,”他竖着给她看。
  “这是叫琼吗?”
  “当然叫琼,洽霞布久曲呵琼。”
  “嘿!”她兴奋地叫道。
  “嘿什么,人家外国人早用了。我在想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活,用经济学的解释是输出的劳动力应该和创造的价值正比。”他信口开河起来,把工分值、劳动值以及商品值和年月日加减乘除乱说一通。又显出数字。“你看看,计算出来倒成了负数。结果到年终我们还要吃返销粮,向国家伸手要粮,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你瞪我干什么?想吃掉我?”
  “如果你没晚饭吃,就在这儿吃好了,我拾了柴就烧菜。”
  “他妈的。你是从中世纪走来的吗?或者你是……是叫什么外星人。”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走了……”她又撩起皮绳。“刚才你数了多少?”
  “我想想,八十五天。”
  “起了八十五天。不对,你刚才说九十二天,你骗我。”琼咯咯笑起来。
  “啊啧啧!菩萨哟,我快醉了。”他闭眼喃喃道。
  “你在这儿吃吗?我还有点肉干。”
  “姑娘,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好吧?有快活的年轻人,有音乐、啤酒,还有迪斯科。把你手上那些烂树枝扔掉吧!”
  塔贝从黑压压一片看电影的人群中挤出来。他没被酒灌醉,倒被那银幕上五光十色、晃来晃去、时大时小的景物和人物弄得昏头涨脑、疲惫不堪,只好拖着脚步回到那幢空房里。小黑锅架在石头上,石头是冰凉的。琼的东西都放在角落边。他端起锅喝了几口凉水,便背靠墙壁对着天空冥思苦想。越往后走,所投宿的村庄越来越失去了大自然夜晚的恬静,越来越嘈杂、喧嚣。机器声,歌声,叫喊声。他要走的决不是一条通往更嘈杂和各种音响混合声的大都市,他要走的是……
  琼撞撞跌跌回来,她靠着没有门框的土坯墙,隔着一段距离塔贝就闻到她身上发出的酒气,比他喷出的酒气要香一些。
  “真好玩,他们真快活,”琼似哭似笑地说。“他们象神仙一样快活。大哥,我们后……大后天再走。”
  “不行。”他从不在一个村里住两个晚上。
  “我累了,我很疲倦。”琼晃着沉甸甸的脑袋。
  “你才不懂什么叫累,瞧你那粗腿,比牦牛还健壮。你生来就不懂什么叫累。”
  “不,我说的不是身体。”她戳戳自己的心窝。
  “你醉了,睡觉。”他扳住琼的肩头将她按倒在满是灰土的地上。最后替她在皮绳上系了个结。
  琼越来越疲倦了,每次在途中小憩时,她躺下就不想继续往前走。
  “起来,别象贪睡的野狗一样赖着。”塔贝说。
  “大哥,我不想走了。”她躺在阳光下,眯起眼望着他。
  “你说什么?”
  “你一人走吧,我不愿再天天跟着你走啊走啊走啊走。连你都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所以永远在流浪。”
  “女人,你什么都不懂。”但是他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是,我不懂。”她闭上眼,蜷缩成一团。
  “滚起来,”他在琼屁股上踹了两脚,高高扬起巴掌,做出砍来的样子。“要不,我揍你。”
  “你是个魔鬼!”琼哼哼唧唧爬起身。塔贝先走了,她拄着棍子跟在后面。
  琼在一个她认为适当的机会时逃跑了。他俩睡在山洞里,半夜时她爬起身,没忘记背上她的小黑锅,借着星光和月光朝山下往回跑。她觉得自己象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到第二天中午,在一边是深谷的岩边休息时,从对面山脊出现了一个黑点,就象那天她放羊回家时所看见的一样。塔贝截住了她,走来。她气得发抖,抡起小黑锅向他头上死命砸去,那其大无比的力量足以使一头野公牛的脑浆飞迸出来。塔贝骇机智地闪过,抬头一拨,黑锅从她手中飞脱,叮叮当当滚下深谷里。他俩互相看看,听见那声音响了好一阵。最后琼只得呜呜咽咽攀下深谷,几个时辰后才把锅拣上来。锅身碰满了大大小的凹坑。
  “你赔我的锅。”琼说。
  “我看看,”他接过来。两人仔细检查了一阵,“只有一条小缝,我能补好。”
  塔贝走了,琼垂头丧气地跟着。
  “哎——”她用大得出奇的声音唱起一首歌,把整个山谷震得嗡嗡响。
  大概有那么一天,塔贝对琼也厌倦了,他想:只因我前世积了福德和智慧资粮,弃恶从善,才没有投到地狱,生在邪门外道,成为饿鬼痴呆,而生于中土,善得人身。然而在走向解脱苦难终结的道路上,女人和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是道路中的绊脚石。
  不久,他俩来到名叫“甲”的村庄。这个时候,琼的腰间那根皮绳已系了一串密密麻麻的结。没想到甲村的人们会敲锣打鼓站在村口迎接他俩。民兵组成仪仗队背着半自动步枪站在两旁,为了保险起见,枪口都塞了红布卷。两头由四个村民装扮的牦牛在夹道中跳着舞。村长和几个姑娘捧着哈达和壶嘴上沾着酥油花的银壶在最前面迎接。原来这里一直大旱。前不久有人打了卦,今天黄昏时会有两个从东边来的人进村,他们将带来一场琼浆般吉祥的雨水,使久旱的庄稼得到好收成。他俩果然出现了,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欢天喜地将塔贝和琼扶上挂满哈达的铁牛拖拉机簇拥着进了村。男女老少都穿着新衣,家家户户的屋顶都换了新的五色经幡布。有人从琼的音容、谈吐和体态上看出了她有转世下凡的白度母的特征,于是塔贝被撇在了一边。但是塔贝知道琼决不是白度母的化身。因为在琼睡熟的时候,他发现她的睡相丑陋不堪,脸上皮肉松弛,半张的嘴角流出一股股口涎。
  他一人闷闷不乐地去酒店喝酒,他想惹点事,最好有人讨厌他,跟他过不去,他就有事干了。打上一场,那人敢跟他拼刀子更好。
  酒店只有一个老头在喝酒。苍蝇在他头顶飞来飞去。塔贝进去后,带着挑衅的神气坐在他对面。一个包花头巾的农家姑娘取一只玻璃杯放在他桌前,斟满酒。
  “这酒象马尿。”他喝了一口大声说。
  没有人回答。
  “你说象不象?”他问老头。
  “要说马尿,我年轻时喝过。那真正是用嘴对着公马底下那玩意儿喝的。”
  塔贝得意地笑起来。
  “为了把我牛羊从阿米丽尔大盗手中夺回来,我从格则一直追到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米丽尔是谁?”
  “嘿,那是几十年前从新疆那边来的一支强盗的女首领,是哈萨克人,在阿里和藏北一带赫赫有名。一个万户数不清的牛羊群在一夜之间就从草原上带走,第二天从帐篷出来一看,白茫茫一片,留下的只有数不清的蹄印,连噶厦政府派出的藏兵也制不了她。”
  “后来?”
  “刚才你说马尿。是啊,我背着叉子枪,骑马追我的牛羊,在那大沙漠里,就是那几口马尿救了我的命。”
  “再后来?”
  “再后来,女首领要留我,留我给她当……”
  “丈夫?”
  “羊倌。我是万户的儿子啊!她娘的长得真漂亮,她简直是太阳,谁都不敢对直看她一眼,我逃了回来。你说说,我除了地狱和天堂,还有什么地方没去过?”
  “我要去的地方你就没去过。”塔贝说。”
  “你准备去哪儿?”老头问。
  “我,不知道。”塔贝第一次对前方的目标感到迷惘,他不知道该继续朝前面什么地方去。老头明白他的心思。
  老头指着他身后的一座山说:“谁也没有往那边去过。我们甲村以前是驿站,通四面八方,可就是没人往那边去。1964年时候,”他回忆起来,“这里开始办人民公社,大家都讲走共产主义道路,那时没有几个人讲得清楚共产主义是什么,反正它是一座天堂。在哪儿,不知道。问卫藏的来人说,没有。问阿里的来人说,没有。康藏的人也说没看见。那只有喀隆雪山没人去过。村里就有几个人变卖了家产,背着糌粑口袋,他们说去共产主义,翻越喀隆雪山,从此没回来。后来,村里人没一个再去那边,哪怕日子过得再苦。”塔贝用牙咬住玻璃杯口,翻起眼看他。
  “但是我知道有关喀隆雪山下的一点秘密。”老头眨眨眼。
  “说吧。”
  “你准备去那边吗?”
  “也许。”
  “爬到山顶,你会听见一种奇怪的哭声,象一个被遗弃的私生子的哭声,不要紧,那是从一个石缝里吹来的风声。爬完七天,到山顶时刚好天亮,不要急着下山。太阳下,雪的反光会刺瞎你的眼,等天黑后再下山。”
  “这不是秘密。”塔贝说。
  “对,这不是秘密。我要说的是,下山走两天,能看见山脚下时,那底下有数不清的深深浅浅的沟壑。它们向四面八方伸展,弯弯曲曲。你走进沟底就算是进了迷宫,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别打断我的话,你知道山脚为什么有比别的山脚多得多的沟壑吗?那是莲花生大师右手的掌纹。当年他与一个叫喜巴美如的妖魔在那里混战一百零八天不分胜负,大师施出种种法力未能降伏喜巴美如。当妖魔变成一只小小的虱子想使对手看不见时,莲花生举起了神奇的右手,口中高声念诵着咒经,一巴掌盖向大地,把喜巴美如镇到了地狱中,从此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掌纹。凡人只要走到那里面就会迷失方向。据说在这数不清的沟壑中只有一条能走出去,剩下的全是死路。那条生路没有任何标记。”
  塔贝神情严肃的看着老头。
  “这是一个传说,我也不知道走出去以后前面是个什么世界。”老头摇摇头,咕噜道。
  塔贝准备去那边了。老头后来向他提出要求,请他将琼留下。他家有个儿子,最近刚买了一台拖拉机。现在家家都想买拖拉机。大清早,隆隆的机器声掩盖了千百年雄鸡的打鸣声。道路上的马车和毛驴被挤到了边上。人们喝着从雪山流下的纯洁透明的溪水时,也嗅到一股淡淡的柴油气味。老头自己经营着一座电机磨房,老伴耕种着十几亩田地。前不久,老头还去大城市出席了一个“治穷致富先进代表大会”,领到奖状和奖品,报纸上也登过他的四寸大照片。他们世世代代没象现在这么富裕过,也世世代代没象现在这么忙碌过。需要一个操持家务的媳妇。说话的时候,他儿子进来了,掏出一沓花花绿绿的钞票,想在外乡人面前炫濯。儿子戴着电子表,腰间挂着小巧的放声机,头上戴着耳机,他随着别人听不见的音乐节奏扭着舞步,真是把城里公子哥儿的派头学到家了。塔贝对此无动于衷,只是门外停着的那辆没熄火的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牵动了一下他的心弦。他起身走向拖拉机旁,摸摸扶手。
  “好的,琼留给你了。”塔贝说。小伙子大概刚从琼那里得到了一点什么,笑眼朦胧。
  “我能坐坐你这玩意儿吗?”塔贝问。
  “当然,半个小时保你会开。”小伙子上前教他操作常识,教他怎样控制油门,教他怎样换挡、离合器怎样配合、怎样起步和刹车。
  塔贝慢慢开动了拖拉机,行驶在黄昏的乡村土道上。琼在一旁看着他。她要留下来了。她愉快导流着眼泪。这时后面开来一辆速度很快的带拖斗的铁牛报拉机,塔贝不知道怎么办。旁边是条浅沟,小伙子在后面高声喊他开进沟里。塔贝从驾驶座跳到了路中间,手扶拖拉机自己慢慢溜进了沟里。他被来不及刹车的“铁牛”后面的拖斗撞倒在地。大家全围上前,塔贝爬起身,拍拍土。他的腰部被撞了,他说没什么,一点事也没有。大家松了口气。
  塔贝要走了,他第一次摆弄机器就被它咬了一口。他抱住琼,跟她行了个碰头礼,往喀隆雪山那边去了。到夜晚时,果然下了场雨,村里人高高兴兴唱起歌。塔贝离开甲村,一人进了山。在半路上,他吐了一口血,他的内脏受了伤。
  
  小说到此结束。
  我决定回到帕布乃冈,翻过喀隆雪山,去莲花生的掌纹地寻找我的主人公。
  从甲村翻过喀隆雪山到掌纹地的路途比我预料的要遥远得多。雇的一匹骡子在途中累倒了。它卧在地上,口中流着白沫,用临死前那样一种眼光看着我。我只得卸下它驮的囊包背在自己身上,在它嘴边放了几块捏碎的压缩面包。一翻过喀隆寻山,道德听见海啸般轰轰巨响,山下的雪堆象云朵般上下翻卷,脚下的雪粒象急流的河水。但是我的整个身体一点没感到风的吹动,空气就象无风的冬夜一样寒冷而静谧。我戴着防护镜,所以用不着等到天黑才下山。整个山面是被厚雪覆盖的一片平滑的大斜坡,看上去没什么凸凹障碍,我背着囊包走“Z”形缓慢下山。沉重的囊包从背上慢慢坠到腰间,就在我收腹挺胸耸肩想把囊必然性提起来时,由于猛烈的失重,脚下站立不稳,一个跟头朝前跌倒。我知道已经无法再站起来,身体正快速往下滑动,于是手脚抱成一团,接着天旋地转向山下滚去。万幸的是,还没掉进雪窝里去。等我醒来,已躺在平整松软的雪地上,我已到了山脚,向上望去,在雪坡中一道深深的条痕通到高处雪雾飘涉的空间。
  在山顶时我看了一次表,时间是九点四十六分,此刻再次看表时,指针却指向八点零三分。走下雪线便进入草苔地带,再往下是草地,高寒灌木丛,小树林,接着是一片大森林。穿出森林,树木植物又渐渐稀少,呈现出光秃秃的荒凉的山石、空坝。整个途中,我不时地看表,把心里估计的时间和表上的时间不断加以对照,计算一番后得出了结论:翻过喀隆雪山以后,时间开始出现倒流现象,右手腕上这块精工牌全自动太阳能电子表从月份数字到星期日历全向后翻,指针向逆方向运转,速度快于平常的五倍。
  越往前走,映入视觉中的自然景象也越来越产生了形的异变:一株株长着卵形叶子、枝干黄白的菩提树,根部象生长在输送带上一样整整齐齐从我跟前缓缓移过。旁边有座古代寺庙的废墟。在一片广阔的大坝上走来一只长着天梯般长脚的大象。它使我想起了萨尔瓦多·达利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我小心翼翼避开这一切,加快脚步,并不回头再望一眼。一直走到蒸腾着热气的温泉边才歇息一会儿。我实在太累了,但不敢睡,我知道一旦合上眼皮,将永远长眠不醒了。透过温泉的热气,前面有些不知哪个时代遗弃在这里的金马鞍、弓箭、盔甲、转经筒和法号,还有破布条的黄旗,这里很象是一个古战场。如果我不那么累的话,我会走过去仔细看看,也许能考证出《格萨尔》史诗中所描写的某一战场是在这里。现在我只能坐在一旁远远地观看。这些金属被温泉长时间的高温融化了,软绵绵摊在那里,失去了视觉上的硬度感,有的已无法辨认出它本身的形状,变成稀释的物质四处流溢,颇有规律地排列组合成象玛雅文字一样难解的符号。起先我怀疑眼这一切物象是由于患上了孤独症而错误地感知外界客体产生形的变异,但马上又排斥了这个想法,因为我大脑的思维是有逻辑性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都良好。太阳自始至终由东向西,宇宙不管怎样还是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运动。虽然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但由于手表上的指针继续向反时针方向作快速运行,日历和星期月份牌不断向后翻。这使我心理上产生一种体内生物钟的紊乱,甚至身体出现失重现象。
  等我从一个黎明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块高大无比的红色巨石下面。我是在一个呈放射型向前延伸的数不清沟壑的汇聚点上。一定是这又凉又潮的寒意把我冻醒了,加上从四处沟底吹来的风更冷得我牙齿打颤。我急忙攀上前一面乱石突出的沟壁,探头一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我已经到了掌纹地。数不清的黑沟象魔扑一样四处伸展,沟壑象是干旱千百年所形成的无法弥合的龟裂地缝,有的沟深不见底。竟然找不到一棵树,一根草。一片蛮荒,它使我想起一部描写核战争电影的最后一个广角镜头:在世界末日的焦土上,一东一西两个男女主人公慢慢抬起头,费力地向对方爬去,最后这两个世界上唯一的幸存者终于爬到一起,拥抱。苦难的眼光。定格。他们将成为又一对亚当和夏娃。
  扎妥·桑杰达普的躯体早已被火葬,大概有人在烫手的灰烬中拣到了几块珍宝般的舍利。我的主人公却没有在眼前出现。
  “塔——贝!你——在——哪——儿?”我放开声音喊叫,我觉得他走不出这块地方。声音传得很远,却没有一点回音。
  不一会儿,我便看见了奇迹:一两公里外的前面出现了一个黑点。我沿着垄沟朝前飞跑,一面喊着我的主人公的名字。等我看清时,惊讶得站住了:是琼!这是我万万没预料到的。
  “塔贝要死了。”她哭哭啼啼走过来说。
  “他在哪儿?”
  琼把我带到她身边的沟底下。塔贝躺在地上,他脸色苍白,憔悴,沉重地呼吸着。沟边长着苔藓的石缝里滴着水,在地上积成个小水洼,琼不停地用腰带蘸一点水,滴在他半张的嘴里。
  “先知,我在等待,在领悟,神会启示我的。”塔贝睁眼看着我说。
  “他腰上的伤很严重,需要不停地喝水。”琼在我耳边低语。
  “你为什么没留在甲村?”我问。
  “我为什么要留在甲村呢?”她反问。“我根本没这样想过,他从来没答应我留在什么地方。他把我的心摘去系在自己腰上,离开他我准活不了。
  “不见得。”我说。
  “他一直想知道那是什么。”琼指着我身后,我回过头,从沟底往回望去,这是一条笔直的深沟,一直可见到头,前面那座红色巨石正是我昨晚过夜的地方。现在才看清,红色的心脏上刻着一个雪白的“弓”。站在红石下仰起头是无法看见的。“弓”通常是喇嘛念“吗呢叭哄”六字真言一百遍时要喊出的一个音节。它刻在红石上。据我所知,要么,就是此地是神灵鬼怪出没的地方,要么,这里曾埋葬过一位伟人的英灵。在从江孜到帕里的一个名叫曲米新古河边的一块岩石上也刻着这样一个“弓”,那是为纪念一九○四年为抵抗英国人的侵略在那里献身的藏军首领二代本拉丁而刻的。但这一切,我觉得没有再对塔贝解释的必要。此时此刻,我才发现一个为时过晚的真理,我那些“可爱的弃儿”们原来都是被赋予了生命和意志的。我让塔贝和琼从编有号码的牛皮纸袋里走出来,显然是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为什么我至今还没塑造出一个“新人”的形象来?这更是一个错误。对人物的塑造完成后,他们的一举一动即成客观事实,如果有人责问我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还允许他们的存在,我将作何回答呢?
  怀着最后的一丝侥幸心理,我俯在塔贝耳边,轻声细语地用各种他似乎能理解的道理说服他,使他相信他要寻找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就象托马斯·莫尔创造的《乌托邦》,就那么一回事。
  晚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要让他放弃多少形成的信仰是不可能了。他翻了个身,将脑袋贴在地面。
  “塔贝,”我说,“你会好起来的,你等我一会儿,我的东西全放在那边,里面还有些急救药……”
  “嘘!”塔贝制止住我,耳朵贴紧冰凉潮湿的地面。“你听!听!”
  好半天,我只听见自己心律跳动中出现的一点微弱的杂音。
  “扶我上去!我要到上面去!塔贝坐起身,挥舞着手喊道。
  我只得扶起他。琼先爬到沟上面,我在下面托住塔贝,他身体居然很沉。我扛着他,一手小心护着他腰,另一只手扭住锋利突出的岩石块,一点点把他往上托。两只脚踩在外凸的石块上。攀石的那只手被划了一下,先是麻木,接着灼痛,热呼呼的血流了出来,顺着用膊流到衣袖里。琼趴在上面,伸下两只手夹住了塔贝的胳肢窝。一个在上面拽,一个在下面托,费好大的劲才把他抬上沟来。太阳正要从地平线上升起,东边辉映着一派耀眼的光芒。他贪婪地吸了一口早晨的空气,眼睛警觉地四处搜寻,想要发现什么。
  “它说的是什么,先知?我听不懂,快告诉我,你一定听懂了,求求你。”他转过身匍匐在我脚下。他耳朵里接收的信号比我早几分钟,随后我和琼都听见了一种从天上传来的非常真实的声音。我们注意聆听。
  “是寺庙屋顶的铜铃声。”琼喊道。
  “是教堂的钟声。”我纠正道。
  “山崩了,好吓人。”琼说。
  “不,这是气势庞大的鼓号乐和千万人的合唱。”我再次纠正道。琼困惑地看我一眼。
  “神开始说话了。”塔贝严肃地说。
  这次我没敢纠正。是一个男人用英语从扩音器里传来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告诉他,这是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电视和放手正通过太空向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报送着这一盛会的实况。我终于获得了时间感。手表上的指针和日历全停止了,整个显出的数字告诉我:现在是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四年七月,北京时间二十九日上午七时三十分。
  “这不是神的启示,是人向世界挑战的钟声、号声,还有合唱声,我的孩子。”我只能对他这样讲。
  不知他听见没有,或者他什么都明白了。他好象很冷似地蜷缩起身子,闭上眼,跟睡着了一样。我放下塔贝,跪在他身边,为他整理着破烂的衣衫,将他的身体摆成一个弓形,由于我右手上的血沾在了他衣衫上,这使我感到很内疚。是我害了他,也许,这以前我曾不止一次地将我其他的主人公引向死亡的路。是该好好内省一番了。
  “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琼可怜巴巴地说。
  “你不会死。琼,你已经经历了苦难的历程,我会慢慢地把你塑造成一个新人的。”我仰面望着她说,我从她纯真的神情中看见了她的希望。
  她腰间的皮绳在我鼻子前晃荡。我抓住皮绳,想知道她离家的日子,便顺着顶端第一个结认真地往下数:“五……八……二十五……五十七……九十六”
  数到最后一个结是一百零八个,正好与塔贝手腕上盒珠的颗数相吻合。
  这时候,太阳以它气度雍容的仪态冉冉升起,把天空和大地辉映得黄金一般灿烂。
  我代替了塔贝,琼跟在我后面,我们一起往回走。时间又从头算起。
  (选自《西藏文学》1985年第1期)
 
--------------------------------------------------------------------------------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作者扎西达娃,藏族,1959年生,四川巴塘人。70年代末开始创作,代表作品有《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等短、中篇小说。他有意识地采用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助神话传说、象征暗示,创造一种魔幻的艺术境界;同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原则,通过魔幻境界的折射,真实地展现西藏民族处于历史变革时期的社会生活。
  《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将借用神话传说创造的虚幻境界与现实生活场景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一篇典型的西藏魔幻小说。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和桑杰达普活佛的对话,活佛处于临终弥留之际,仍在幻觉中向人们复述有关香巴拉的神话与两个康巴人的传说。更加令人惊奇的的是,活佛回忆的情景竟与“我”未曾公开的一篇小说内容完全一致。中间部分写成两个康巴人的传说。塔贝与琼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寻找通往香巴拉的道路,且进入到人迹罕至的喀隆雪山下深谷底部的掌纹地带。结尾部分写“我”去掌纹地带寻找自己小说的主人公,终于在一块红色巨石下发现将死的塔贝,而这位苦修者依然神往着通向天国的道路。最后由“我”领着琼往回走,重新回到现实世界。
  我们透过这些神奇虚幻的故事,不难看出它的寓意的所在。这个“魂”虽难于把握,但细心的读者仍会发现这是一个民族心理的负载,一个生死攸关的时代象征。只要联系西藏今天的现实生活与其往昔发展的历史,就会理解小说中人物各自神秘的象征意义。苦修者塔贝在活佛的指引下执着地寻觅通往“人间净土”的道路,尽管他已走得精疲力尽,仍对理想国坚信不移,直到死于喀隆雪山,成为封建观念的牺牲品。琼则是个盲从者,既渴望离开“毫无生气的土地”,又不知道出路在那里,只好跟着塔贝盲目寻求。“甲”村的现代文明与世俗欢乐使她从愚昧中苏醒,终于留下来开始新的生活。两个人物的不同经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西藏的现实生活中,既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又有传统宗教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构成这块神奇土地旧的观念形态与现代物质文明不协调的独特社会矛盾。这是西藏从中世纪迅速走向社会主义进程中势必会产生的社会现象。塔贝与琼正是今日西藏不少藏族同胞精神状态的反映。琼从家乡走到“甲”村是从过去走到现在,而由“甲”村再去翻越喀隆雪山,寻找通往天国的道路,又是返回到中世纪,塔贝的死就是明证。这就意味着:只有正视西藏近百年来的历史,正确理解“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放弃寻求“香巴拉道路”的幻想,才能走向通往真正的“人间净土”——实现“四化”的道路。
  这篇小说充满西藏的地域特色与宗教神秘的氛围,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产生于这块土地上的魔幻小说。“我”的活动已超越时空限制,时而与活佛对话,时而在复述传说,时而进入传说中莲花生掌纹地带,而活佛与老人更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小说中既有往昔的神话传说,又有现代色彩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将过去、现在、未来揉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朴朔迷离、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当然,这篇魔幻小说出于一位年轻的、且艺术上尚处于“试笔”阶段的作家之手,就“变现实幻想”而言,似仍囿于我国传统小说模式,未能完全放开手脚;至于对魔幻外衣下的现实生活也还可以表现得更为准确一些。

 2 )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皮绳上的魂》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所有的角色一路上都有自己的负累,如同沉重的人生一样无法摆脱。郭达明的摄影时常以一种神灵般的视角俯瞰自然与苍生,时时给我们天注定的宿命感。

原罪不可消除,人们一步一步向前行走,都在消解着命运长河里顽固的罪孽,关于生命关于爱。

在神秘的西藏,有广袤的天地,有隐秘的河川,人类的存在显得渺小,空旷自然之间,一切的努力都像徒劳使然。

男主角塔贝是个死而复生的猎人,从开场便有天降使命,护送天珠抵达莲花生的掌纹地,洗清他一生的罪恶。

三个故事的奇妙串联,无关时间空间

地点选择西藏之地,其中没有任何道具能让人清晰分辨这故事到底发生在什么时代,由此故事在最后,观众循着导演的巧妙设定,发现三个故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连结起来,已经实现了数个时空的行走。到结尾的时候,自带一种无声震撼的力量,又有可有无数种解读的方式。

其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设定与以往的商业片不同,简单的寥寥数语就可讲清,但故事的线程又设计的复杂庞大,自带着悬疑的气质,用轻微的紧张感推着观众一步步往前走,尝试影片的每一条路,最终从迷宫中走出。开头结尾精彩的对应,让叙事不再单薄,以首部国产魔幻现实主义影片定义,反而更激活内心的沉思。

第一个故事,背着箩筐的小男孩,看到一个山崖滚落的女孩,她手里拿着天珠,请求带她去到莲花生大士的掌纹地。那男孩惊恐的看着她,没有施救。当他犹豫返回,那女孩仿佛从没有来过。

第二个故事,猎人塔贝从杀死的鹿的口中得到天珠,随后被雷劈重,活佛召唤回他的灵魂,让他带着天珠到莲花生的掌纹地,寻找唯一通往人间的净土。

第三个故事,一对兄弟要寻找世仇塔贝,将其杀死。塔贝是他们的杀父仇人,可弟弟杀死的塔贝,并非是他们在找的那个人,于是二人出发,寻找真正的仇人。

在路上,得到又失去

故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塔贝的救赎之路。他听从着活佛的指示,“当你翻过喀隆雪山,站在莲花生大师的掌纹中间,不要追求,不要寻找。在祈祷中领悟,在领悟中获得幻像。在纵横交错的掌纹里,只有一条是通往人间净土的生存之路。”

他在路上认识美丽的姑娘琼,原本只是在她身上发泄欲望,但琼真诚热烈的爱,终于一路上融化了他的心,也在此中得到了爱情。一个亡命之徒,在得到爱的过程里,那个坚如磐石的心,渐渐也变得柔软起来。

一个哑巴小男孩普,这个人物富有一种小精灵般的功能,最初在他和琼争吵时出现,随后在塔贝陷入绝境时,又将他引领到正确的地方。普用一把破旧的六弦琴与人交流,眼神简单清澈,如同上苍派来给他指示的使者。

在路上的塔贝也并非安全,有三路人出于自己的目的,一路追逐着他。他曾想甩掉琼,把她的锅扔下,又被普捡回来。与他丢失天珠,迷茫无措时,又是普把天珠悄悄收藏的剧情所对应。

他遗失的一切,都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归,比如初心、忍耐与爱。

追逐在路上的人,求而不得

影片中的几个场景,观众都会看到一个叫格丹的男人,一直在找寻塔贝,却总是迟到一步,他看见的那些奇怪的人,在其他人的眼里又是看不到的。当最后他作家的身份揭秘时,又恍然明白,原来他一直在追逐的是自己笔下的那些人,他沿着主人公的道路,期待着与他相遇。

导演张杨曾在观众提问时说,“影片中的作家,为了寻找自身作品里的故事和人物去了良多地方,一路上碰着许多人,并最终和自身的使命相遇。实际上,作家代表的是我,我最终的方针,是寻找自身真实的生命和片子的关系。”

塔贝在路上拯救自己,双胞胎兄弟为报世仇,琼为了追随爱情,格丹为了找到内心的安宁。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必须走的路。他们都在为了得到,不得不失去着什么,如同你我的命运,都曾为了所得,不得不换来的所失。

可生命并没有太复杂的理由,就像影片中所说,“目标在远方,距离在脚下,道路在身上“。

无论怎样,拯救自己,唯有前行。

 3 ) 难解的谜题,神秘土地上的自由幻象

《皮绳上的魂》是一个庞杂外壳下的魔幻故事。复杂的叙事,交错的时空,整体架空的气象环境,无休止的预言和旁白。

同样是自我审视和对于生命的探究,《冈仁波齐》的追寻是可望和直白的,是返璞归真的藏民生活展现,故事在波澜不惊中娓娓道来。与之相比,《皮绳上的魂》的追逐与疑问更多了些宿命感,叫人在现实与故事交叉中一次次闯入跌宕起伏的神秘时空,陷进更深的怀疑和拷问里,拥有不间断的无穷无尽之感。是一场容量很大、虚实交互的藏地情仇。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前者讲述在活佛引领下,两个年轻人对于香巴拉的寻圣之路;后者则是逃亡者和复仇者的一段前行苦旅。张扬将这两部小说的剧情融合,把不同时空的人物事件摆放在一张画幅里,又因报仇、赎罪、追寻这些常人动机而将其联系在一起。看这一堆人各怀心思地向着掌纹地前进,为今生寻求了断,其实各中早有更深远的缘由。开头护送天珠的小女孩,奄奄一息时将天珠交与了小鹿。小鹿被猎人所杀,猎人遭天谴后起死回生,继承了运送天珠的使命。在护送天珠的途中,猎人暗中扮演着逃亡者的角色,被与自己有世仇的刀客追杀,被天珠的窥伺者尾随,被深爱自己的女人和精灵一样的男孩跟从,被无来由的神秘客追踪觅影。

由天珠和仇恨相连的人物,共同步上翻山越岭求了断的征程,在兜兜转转之中消磨业障、肃除心结。作为赎罪者的猎人塔贝性格暴烈自私,死而复生后的他获得了虔诚者的身份,却仍在寻圣路上郁结于心;作为追随者的女人和孩子,一个是善良温暖的女性代表,一个是先知般的启迪存在,看似无缘故的跟从贝塔,却在无时不刻地帮助他化解心魔,以专心找到护送使命的真谛;作为复仇者的两兄弟,弟弟因报仇至上而变得误杀嗜血,哥哥因想找回出走寻仇的弟弟而开始对贝塔的追踪;作为暗自追踪的神秘客,为了走出创作瓶颈而跳跃时空,渴望在现实中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塔贝”会见。

身份各异的人们行走在风光旖旎的藏地神域里,没有《冈仁波齐》里的边陲苦寒,也没有我们对于西藏风情中白雪积山、寸草不生的荒凉印象。《皮绳上的魂》色彩明亮,云兴霞蔚与湖光山色遥相呼应,色调丰富、层次盎然。远景近观之中,有种令人屏息凝神的美。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众人持着自己的使命和夙愿,带着与藏地世界相契合的生存态度坚定爬行着。在这条通往人间净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的意味少了许多,反而多了种神话故事般的灵动感。

这份灵动感在于小男孩的神秘先知与无故消失,在于作家身份揭示后的觅得结果,在于被赋予了灵气的小鹿和作家童年时的窥探躲避,在于他们倒下一人另一人继续完成的任务传递。

不论是赎罪者、复仇者还是追随者,在追赶间相遇时,大家都变成了去往圣地的前行者、护送天珠的传承者和生命故事的连接者。或者说,每个人在追寻路上都有了更新的奇遇、崭新的困惑,随着对于那片神秘猩红掌纹地的逐渐接近,遮挡在真相前的面纱缓缓揭开。

结尾悬而又悬的刀客对决,了断之间,作家也找到了笔下的“塔贝”。这像是故事里的故事,又像是作家突破次元壁般的屡屡跳出。可贝塔却说:“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塔贝带着天珠走到掌纹地边界,兄弟俩团聚,复仇者以血剚刃,作家寻人得愿、往事回忆浮出水面。

而后呢?作家背负起了塔贝的使命,继续前行。那计算日子用的皮绳,带着与佛珠数量相同的绳结,开始了新的引领之路。

这一切真的存在吗?到底是场仅存在内心的孤独朝圣还是虚实之间真的有了交集?

一个故事像是结束了,然而结果和真相仍是谜团。

张扬导演把自己对于生命的疑问,对宿命感的焦虑铺平在了神圣的掌纹地上。他对于掌纹地本身,是带有“走进怎样,没走进又怎样”的哲学思辨的,鼓励观众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在领悟中获取幻象。就像塔贝这个人物是从作家手中“逃走的幽灵”,如果他是在逃离后重新上路,接受使命、受到洗礼,忘掉仇恨和杀戮之心,又在与作家——自己的创造者相遇后,向他传递使命。那么,作为创作者的作家和被创造出来的贝塔,是不是存在于早已注定的宿命之中呢?

观众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理解成,这些不过是由更高阶神明的有心布置罢了。

任由想象,肆意开放的情节内核。神乎其神的故事,在藏地风情里显得格外真实。只不过,这些人的身心斗争都是在路上行进的,连结果走向的不明确,也必定是在前进中模糊消失的。这一点,与《冈仁波齐》的坚定行路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电影中的复仇刀客,莽撞猎人,衷心烈女,神秘食客等等,在黄土飞扬的西藏戈壁上伫立凝望,颇具西部片的神态意味。尤其是那场小酒馆的饭桌戏份,数人相聚,隔墙有耳,一个眼神便能行通风报信之举,俨然一出中国藏地般的《西部往事》。

不过在这个时空交错、虚实穿插的神奇故事里,你很难称它为“往事”。毕竟在作家创造的魔幻与现实相交的世界里,他的角色与自我不仅仅是回归往日,更是要在前行中追逐未来。张扬将之化作影像,文学性与超自然般壮阔的气象融合,形成一种超越怀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更深的自由环境。你在其中看不到具体的时代气息,却能感觉到自己真真切切的存在其中。那种对于本我的体悟感,远超过了对周遭环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为凡人,在神明凝视下的无力反抗。说到底,信仰的力量为《皮绳上的魂》突破了西部片造型化的既视感,是使其加重意境的一笔,更是整片超越性的灵魂所在。

电影结束,脱离了影像照顾的我们依旧想要追寻这种自由的现实入口,想要到达意与境的结合处,想在现实生活中再次体会影片中的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何能如愿?

“不要追求,不要寻找。”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欢迎关注。

 4 ) 《皮绳上的魂》的升维叙事

首发于公众号 奇遇电影 cinematik 八月档里最好的一部华语片,当今电影市场上难得一见 2017年8月2日 作者_胤祥 编辑_鲸鱼

《皮绳上的魂》我是在去年的上影节看到的,按照电影节的玄学来讲,它有一个中间靠后的绝佳签位,并且有着一个颇为怪力乱神的故事结构;而考虑到当年的主席正是以豪放不羁怪力乱神著称的前南大神库斯图里察——所以我看完就在奇遇后院群里放话,金爵奖估计就是它了。谁知最后被颁奖结果无情打脸,《皮绳上的魂》最终收获最佳摄影奖,而金爵奖则是我此前看好的最佳摄影奖《德兰》。于是我当即就用上了“信封装错了”这个梗。

不过从库爷此后的表现来看,他还是蛮喜欢这部片的,在他一手操办的“库斯滕多夫音乐和电影节”(Küstendorf Film and Music Festival,其实根本就是“库斯图里察和他的朋友们吃喝玩乐电影节”)上,特意邀请张杨导演带着《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去做大师班。如今趁着《冈仁波齐》票房逆袭的东风,《皮绳》也终于定档8月4号,真是可喜可贺。

老库站在「库斯滕多夫音乐和电影节」的海报前

这个节其实可以改名叫「库斯图里卡和他的朋友们的吃喝玩乐电影节」

《冈仁波齐》国内票房逼近1亿,是今夏文艺片的奇迹。乘此东风,同时拍摄的《皮绳上的魂》调档至8月18日(此前的8月4日依然有全国部分提前点映场次)

上影节之后的8月,《当代电影》组局,我与开寅老师、王旭东老师一起与张杨导演搞了一次颇为高大上的“四人谈”。其实围绕这两部影片的重要问题都在这个访谈里说得很清楚了。专门再写一篇文章是要来谈谈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是的,摄影根本不用我来夸,有多好你看了就知道,仅仅去看摄影就值回票价了。

首先亮观点:影片中“作家”这个人物为剧作增添了一重自指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反过来成为了一种在西藏这个空间中,独特的时间观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主题的最恰当表达;由此这个结构超越了常见的用法,而进入到了对时间维度的把握,确切地说,是一种“升维”的叙事。

在拍摄现场的导演张杨,他在一年内同时拍摄了《皮绳》和《冈仁波齐》这两部电影

要谈《皮绳上的魂》,绝对绕不开的是《冈仁波齐》。

张杨花了近1年时间交替拍摄《冈仁波齐》与《皮绳上的魂》两部影片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同时间维度上进行的创作。《冈仁波齐》几乎被诸多观众错认做纪录片,叙事上也近乎平铺直叙,这里自可以荡开一笔,谈点德勒兹,不过正如贯穿全片的视平线机位提示的那样,《冈仁波齐》的时间是近乎自然主义的线性状态。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时间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将其空间化而展开的,具体的表象就是那条可供磕长头的公路,它的延展状态和材质与拉萨市的街道和冈仁波齐的土路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六月夏初上映的《冈仁波齐》震撼了很多观众,可它并不仅仅是一部清心明目的“纪录片”

不过《皮绳上的魂》的状态就完全不同,首先片中的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你并不能通过细节将故事时间坐落在某个清晰的年代,而这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往前追溯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第五代影片中对时间处理的某种传统:(民族)寓言式的写作【参考《黄土地》《红高粱》《双旗镇刀客》】。影片中猎人塔贝、少女琼和少年普护送天珠这一条线,与复仇的兄弟俩这条线基本处于一种前现代状态,其造型与空间元素,以及人物所遵循的行为逻辑都是如此。比如人物完全不走公路(与《冈仁波齐》是鲜明对比),以及预言、命运、复仇这样希腊悲剧式的情节。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扎西达娃的两部小说,先是讲了一个死而复生的猎人的故事

如果只有这两条线,《皮绳上的魂》也就仅仅止于一个不走公路的公路片,和一个复仇追凶的动作片的混合体。但张杨的勇敢之处就在于第三条线“作家”的处理。《皮绳上的魂》实际上改编自著名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两个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

原著作者扎西达娃,被称为20世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先锋小说的代表【扎西达娃是个男的!!】【另外,谢飞导演的《益西卓玛》改编自扎西达娃的短篇小说《冥》】

逃犯、少女、少年一路的行走,以及复仇的兄弟俩来自《去拉萨的路上》,这一部分是个比较传统的故事。改编中去掉了文革背景,以及一个我本人特别喜欢的情节——复仇者不仅是人,还有一头熊,而人和动物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而本片出彩和提气的部分其实都来自《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

这部短篇小说堪称扎西达娃最重要的作品,主要内容大概可以这样概括:一个作家为了填上自己多年前未完成的小说的大坑而踏上旅途,并遇到了自己笔下的人物,与他们一同走向小说的结尾场景——莲花生大师的掌纹地,并为他们写下结局。文学技巧上一方面是对元写作或者元叙事的探讨或曰对叙事机制的曝露,另一方面则是自觉地使用八十年代在内地文坛风靡一时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当然《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关于现代性、现代人乃至现代中国的讨论,这些被电影改编统统略过,而只抽出了其中元叙事和时间观念的神髓。

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

张杨和扎西达娃从2007年就开始合作改编这个故事,到开拍前一共做了七稿剧本。几乎不可改编的《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因为有了《去拉萨的路上》强动作线的加持,在电影的逻辑下可以说是成立了。张杨和扎西达娃还为《皮绳》里塔贝加上了护送天珠的任务,并把“作家”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处理成看似承担着“夺宝”任务的追击者之一。这样影片就具有的三条交叉蒙太奇性质的动作线,“追-逃”成为了人物的基本逻辑。这个处理是非常自觉的电影化手法。

但是作家的身份一旦亮明,这部影片陡然拔高了好几个层次。技巧层面而言,这种手法自然是元叙事,近来最为成功的案例当属弗朗索瓦·欧容的力作《登堂入室》。这种技巧曝露的叙事机制,并且一定程度上(虽说根本不是主要的)也涉及到了所谓“真实-虚构”之间的关系(再度与《冈仁波齐》形成互文关系),同时也将一部典型的动作片提升到了探讨“电影文体”的高度。而从叙事与时间观念的层面来看,这种手法则明确地架构了一种独特的时间观念。我将它称之为“升维的叙事”。

影片中的“作家”一直在追寻自己故事中的男主角

还是得拿科幻电影来举例子。在《星际穿越》中,马修·麦康纳掉进黑洞后进入了五维空间,在升高的这个维度来看四维空间,影片给出的呈现方式是他所在的四维时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单帧照片的形式可以被悬浮的麦康纳一览无余(在这个意义上,克里斯·马克的PPT电影神作《堤》也可以被看做是高维度的叙事哦)。

《星际穿越》中的五维空间,可以看到无数帧四维空间的平面时间

在《降临》之中,艾米·亚当斯最终明白了七肢桶语是一种高维度的语言,可以完全碾压四维空间,由此她才“看见了未来”(不得不再加一句吐槽,特德·姜的原作《你一生的故事》比影片高级多了)。

七肢桶的时间观和语言一样,都是非线性的

而在《皮绳上的魂》里,作家的介入不仅赋予了故事以(并不完全闭合的)因果联系,而且使影片的魔幻色彩得以成立,此外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叙事人问题。最有趣的是因为作家本人也进入了故事,这种自我指涉实际上最为清晰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轮廻与宿命。

而在时间层面上,作家由于掌握着叙事的主导权,实际上他所处的时空(由汽车、公路等现代元素所标识)与塔贝、琼、普,以及复仇者并非同一个时空(这也是影片前半部分他总是追不上的原因——其实与其说追,不如说是寻访踪迹)。而在叙事升维之后,不同时空交叠在一起,在线性因果逻辑被打破的同时,前现代的时空与现代的时空发生了融合。而作家最后给出的结局,又是塔贝一生的因果——注意,片尾的闪回其实不是闪回,而是在处在高叙事维度的作家对因果的阐释,这一点恰好与《降临》全片最勇猛的叙事学技巧“闪回=闪前”形成了呼应关系。

动作戏比较多的另一个时空

张杨的这一处理,自然有出色的原著打底,但最终能提升到如此高度,还是基于他自己对西藏文化的深入研究。在个人造型上的巨大变化,恰好是张杨从《无人驾驶》《飞越老人院》的浮躁,到沉入西藏的修行式创作之后的直接反映。

张杨近照

张杨自己也谈到,在西藏,对时间的感知方式是不一样的,“一百年前到五十年前的服饰和今天的服饰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房子格局都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对他而言时间是可以被有意混淆的。而混淆时间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藉此回到西藏这一独特的空间之中去,并表达与这一独特空间相关的宗教-哲学问题:

自指的叙事,就是自证宿命,也就是轮廻;并且,只在西藏发生。

「轮」的意象在藏传佛教中时常出现

《皮绳上的魂》也并非没有问题,两篇原著小说尽管有相交之处,但一篇动作戏抢眼,一篇世界观强大,终归难于轻易整合。而增加的“天珠”根本就是一个麦格芬,并且实际上把故事的重点转移了;而增加这个麦格芬带来的“夺宝”这条线,其实与《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的主题并不算十分相容,基本上是为了提升影片商业性的选择(主角的明确任务,或所谓A故事)。作家那条线的处理,前半段稍显游离,后半段又有些烧脑。好在即将上映的版本与上影节版本相比,删去了15分钟,处理的应当是更加紧凑。

不过无论如何,《皮绳上的魂》都是当今电影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作品,张杨一番修行之后简直变成了电影界的一股清流。我相信踏实努力的人自有福报。

 5 ) 魔幻现实主义的当下,电影没有照进现实

皮绳上的魂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力,看懂这部电影不需要什么强大的理解力。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看明白它需要有耐心看到最后,仅此而已。顺便提一下,我个人比较反感烧脑这个词,无论用在哪部电影身上。

我评价皮绳上的魂,三个字:不及格。

我不是要说皮绳上的魂是一部烂片,它不是。它的制作、取景是用心和精致的。可是作为一部作者电影,作为一部张扬导演的电影,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它是不及格的。只是这不及格的比较对象,并非国产烂片。

电影皮绳上的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遇到一个跌下山崖的女孩,他没有帮助女孩完成愿望,把天珠送回掌纹地。或许他也没有救助这个女孩。于是,这件事成为男孩的心结。男孩长大之后成了作家,他写下了一部小说。小说中男主角需要把天珠送回掌纹地。男主角遇到了爱他的女孩琼,和一个先知一样的孩子。途中遇到了一些劫难,男主角的仇家来寻仇,觊觎天珠的黑帮来夺宝。BLABLA。作家写到这里感觉写不下去了。他的创作枯竭了。于是他去到了掌纹地,见到了他的男主角和女主角……

在主创见面会上,导演和出品人都声称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我不是文学研究者,没法给魔幻现实主义做出明确的定义,因此也就无法证明或者否定皮绳上的魂是或者不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但是就我的阅读而言,魔幻现实主义不是这样的。

无论情节有多么不可思议,无论故事有多么不可能,但这就是现实。这些不可能事件中的人物,这些状态,这些意识流,都是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并非源于虚构,而是源于真实。皮绳上的魂有很多虚构的不可能事件,复仇的设定,死而复活的人,可是电影里并没有荒诞感,没有真实存在的荒诞感。

我们生活的当下,是一个标准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光怪陆离,反智民粹,堂而皇之地无知无耻,肆无忌惮地践踏高贵,……无数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出现了,存在了。而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怎么可以假装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怎么可以逃避现实?那不是魔幻现实主义,那是魔幻犬儒主义,魔幻虚无主义。逃避了对现实的描述,逃避了对当下的剖析,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荡然无存。

我并不是要求一部电影一定要去影射什么或者指向什么,我只是看到真实的人,真实的社会。这真实可以是投影,可以是扭曲,可以是符号,什么都可以。

我看了原著小说,非常清楚地表达了现代文明和藏人心目中梦想生活的冲突,全球一体化和独守空灵的冲突,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会做如此大的改编,以至于除了讲述的形式,和几个角色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继承。

电影里通过台词,介绍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天珠。实际上,原著小说里根本没有天珠,也没有托付天珠事件。在见面会上,我一开始非常想问导演,你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可后来听了主创的很多介绍,我已经不想问了。

没有什么明确的创作动机。张扬喜欢的是一种感觉,西藏那种离天更近更为透明的感觉。原著企图讨论的现实与历史的关系,人类与一个民族的关系,这些张扬已经不想讨论了。而我想看到的荒诞感,那些曾经出现在洗澡、爱情麻辣烫里的荒诞感,张扬也不想表达了。他只想通过一个一个的长头,一步一步地走到冈仁波齐。而皮绳上的魂,甚至没有冈仁波齐这样的一个目标,角色茫然地行动,观众茫然地观看。

这当然没有错,只是我不喜欢。

 6 ) “官方版”剧情阐述——摘录自主创访谈

2017年7月30日我在杭州观看了《皮绳上的魂》点映,张杨导演和观众做了许多交流。大家对片子评价很不错,但对剧情、对主旨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我是莱昂内和西部片的影迷,自然非常喜欢本片。有幸得到了导演签名的电影书,书里附赠了一本小册子《<冈仁波齐>和<掌纹地·皮绳上的魂>主创访谈Q&A》,信息量很大,也透露了不少“官方版”剧情说明。我选了一些,摘录于此。当然,作品一旦见诸世人,导演或编剧就不再是唯一的阐释者;观众的理解即便与主创不同,也不意味着就是错的。

本文内容全部节选自【马灯电影】出品的小册子《<冈仁波齐>和<掌纹地·皮绳上的魂>主创访谈Q&A》,纯手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强烈建议看完影片再看主创阐述,不然会丢掉很多乐趣。


访谈① 张杨(《皮绳上的魂》导演)

张杨在重庆路演的照片

Q:《掌纹地·皮绳上的魂》的原著小说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力,在创作上,您怎样看待电影作品和原著小说的关系?

张杨:我的大部分电影,除了《无人驾驶》以外,基本上每个剧本我都要参与创作。扎西达娃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者之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来自南美,以马尔克斯或鲁尔福这一批作家为代表,他们的特点是人、鬼、过去、现在交织在一起。在中国,恰恰是西藏这样一个地方,它有宗教、特殊的地理面貌和自然环境,提供了魔幻现实的可能性。我们都热爱这类型题材和表达方式,这非常令人兴奋,但在实际的创作中,编剧重点在呈现故事,而导演架构影像,尽量视觉化,减少台词、对白。比如复仇兄弟的故事,在前两稿里是相对偏后一点才出现的,是用回忆的方式去阐述的,戏份不多,只是回忆和叙述两代人冤冤相报的背景。从导演的角度,那就浪费了一个时空了,况且在作家和他小说里的人物塔贝中间再套一层小说人物的回忆的话,时空概念就太不清晰了,所以我们就商量把回忆这条线拿出来,和作家追逐塔贝那条线并行,一开始就来一场戏:一个杀错人的故事。第一,我通过那场戏构建了一个西部片的视觉元素,第二,把这条线提起来了。实际上,最复杂的是作家这条线的真实和虚构,所谓追逐的这条线,我们只是把它稍微地戏剧化一点,但如果上来就告诉观众这是作家,电影就没意思了,观众就已经开始排斥了。我们要做的是不让观众去分清楚谁是谁,为什么多加了两个黑帮人物,就是要混淆,不要让作家这条线过早地暴露在观众面前。

Q:原小说《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谈的是西藏面临现代化的困境,改编之后的《掌纹地·皮绳上的魂》内核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佛教寓言。

张杨:对。实际上,我只是用了小说中关于一个文化人的困境及其小说结构,我想的更多的是个体的困惑,对于我来说,就是寻找和救赎的主题。我在做这两部电影时都是在寻找,作为一个创作者,本身也是寻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我和那个作家的感觉非常接近,作家所谓的在寻找他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就是在寻找自我。你也可以理解为最后他找到自己了,回忆到小时候的责任、小时候的天珠,最后拿着天珠说咱们继续往里走。小说里的主人公往往投射为作家另一个层面的自我,所以这里面的塔贝也可以理解为作家的另一面,塔贝就是在赎罪。他懵懂地得到了一个天珠,但要去完成一个使命,意思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去赎清所谓的“罪孽”。小说家到最后碰到塔贝的时候说“我终于找到你了”,意思是我终于找到自己的责任。我更希望这个电影的指向性是往这个方向去寻找“救赎”的概念。


访谈② 扎西达娃(《皮绳上的魂》原著作者、编剧)

扎西达娃(右三)参加拉萨路演

Q:改编顺利么?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

扎西达娃:改编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电影一定要有故事,要打破已有的小说文本,实际上要从形而上的层面降到讲故事的层面。于是我主动给张导建议,我说还有一个小说叫《去拉萨的路上》,也是一个康巴人带着一个姑娘一起上路的故事,主人公是个逃亡者。《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是个流浪的康巴人在路上寻找不可知的答案的故事,两部作品有相似性,而且《去拉萨的路上》故事性更强:一个逃亡者沿公路行走,身后有警察、有动物、有仇人,都在追杀他,故事里也有爱情。张杨觉得这两个小说可以结合,实际上从故事线性来说,可以是以《去拉萨的路上》为原型,但在形式上,有一些超现实、时空交织的处理上,可能更多地考虑用《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的方式。

跟他谈完以后,有一天晚上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一个点,能把整个故事串起来,就是利用一头小鹿,一个朝佛的少女,牵出“护送天珠”这么个概念,它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圣物天珠本来是小女孩戴着,但她中途遇险,临死前碰到了一只鹿,她把圣物交给了鹿,让鹿戴着它一直往北方走,但鹿被猎人杀了,猎人因此遭天谴,又被活佛所救,起死回生以后踏上了护送天珠进圣地的路。这本是个传说中的故事,但一个小男孩儿目睹了小女孩跟鹿之间的交集,原本小女孩儿是想把天珠交给小男孩儿的,但他逃避了,看到了鹿来,他转身跑掉了。很多年之后,小男孩儿成了作家,他一直在逃避这段童年的记忆,记忆却在他内心潜藏,莫名成了他笔下的故事,但一直到故事完结,他接过天珠的时候,才终于开始直面自己的使命。

这是个双矛的电影结构,因为增加了这个结构,我们很顺畅地把几层时空交错到了一起,我个人很擅长,也很喜欢把多时空放在一个现实平面上,你可能猛一看觉得是好几拨人,其实是同一拨人,发生在不同年代的故事,是数代人之间不间断的相互追逐。

Q:您提出的这个“双矛”的结构,它的连接点是什么呢?剧中有些人物似乎比较有神性?

扎西达娃:主要的连接点有两处,一个是作家在考古现场发现的“莲花生大师掌纹地地图”,这让他相信“圣地”,或者说答案是真实存在的,所有人要做的就是寻找它;另外就是轮回的概念,是藏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剧中还设置了一些纽带式的人物,比如那个男孩“普”,他像个小精灵,他是唯一跟作家有过接触的,连接现实部分的。因为塔贝和琼是作家笔下的人物,是作家在内心深处试图捕捉的,一直到结尾前都不可能跟作家直接会面,所以普实际上有点像是使者,像天使、精灵,在所有人都陷入迷惘的时候,他负责冥冥中的指引。

Q:剧本一共有几稿呢?听说中间曾经搁置过一段时间,前后的创作思路有变化么?

扎西达娃:这个结构定下来以后,张杨导演最初曾经提出要把主人公塔贝塑造成一个性格比较戏剧化、有喜感的人物,同时考虑到未来的票房,希望加强剧本的戏剧性和矛盾冲突,尽量激烈好看,也就是说,第一稿剧本是按照一个商业电影来做的。但2008年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拍摄搁浅了,一直搁置到2014年重新启动,张杨导演的创作思路有了变化:新的想法是不考虑票房,彻底从创作出发,做个艺术电影。于是我们重新梳理了人物性格和关系,包括影像风格,也做了大的调整,前前后后大改了六次,参考了包括《西部往事》在内的一些经典作品,从快节奏大起伏的商业故事,变成了有比较强西部片气质的缓慢、冷峻、潜藏危机、指向更开阔的结局的电影,重点从讲故事移到了提问题,从被动逃离到主动寻找。


访谈③ 郭达明(《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摄影指导)

本片去年斩获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

Q:对您来说,《掌纹地·皮绳上的魂》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制作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您对其摄影风格、美学、技法上的构思是什么?

郭达明:魔幻现实主义本身在中国电影中并不多见。西藏就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多亏有大半年拍摄《冈仁波齐》的铺垫,使我们对藏区有了相对充分的了解。从制作上来说剧组的运作更趋于常规,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最特别的地方是两个月时间转场跨度2000多公里。实际上2013年底我们就从香格里拉到阿里把318和219沿线能到的地方都跑了一遍,能拍到的地方都去了,也是极致了。七月份和导演在拉萨一边分镜一边看片,基本确定了西部片的影像风格。构图运镜上我们参考了《西部往事》,光线处理上《大地惊雷》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Q:这两部电影制作完成后,您觉得满意吗?或是过程之留有什么遗憾?

郭达明:这得问导演,他是否对我的工作满意。呵呵。如果说遗憾的话,《掌纹地·皮绳上的魂》有一些,因为它是不可复制的,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在这样的地方,拍这样的一部电影。我在光线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扎实的地方,包括没能用胶片拍摄。至于《冈仁波齐》,我很喜欢。


访谈④ 杨红雨(《皮绳上的魂》剪辑顾问)

杨红雨剪辑的好作品太多了

Q:您对影片剪辑风格、手法上的构想是什么?

杨红雨:在剪辑过程中,我和导演因为有了多年合作的默契,所以基本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到后来多次修改主要都是集中在长度上。这个片子本身的神秘气质决定了它的节奏不可能特别快,特别跳跃,但同时也不能过于顺畅的平铺直叙,所以我们在结构上做了很多尝试,试图让每场戏在保持住节奏的基础上又能尽量留下些想象空间,让故事进展得有悬念,让观众能带着一种紧张感和期待看下去,不要因为时间过长或事件太直白而让观众产生疲惫感。为此我们删减了很多对白,把台词尽量精炼,充分给已经很有气氛的摄影画面和环境声音设计以及音乐留下空间,用这些丰富的视听语言来营造影片氛围而不是靠解说性的台词。

Q: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杨红雨:我们唯一的略有争执是发生在影片的开场,我最早剪辑时希望片子尽快进入到一个紧张悬疑的气氛里,所以前面用几场事件很突出的戏,比如小孩看鹿,塔贝杀鹿,塔贝被救活后上路寻找天珠作为开场,完全顺着塔贝的故事线贯穿下去,而把另外一对兄弟的戏放到了后面作为另一个部分。导演在看过之后感觉这样剪虽然故事线清晰了,可是神秘感却不足,尤其是作为全片开头,给整个影片定下的基调就不准确了,所以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改回原剧本的顺序,把几场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又有点没头没尾的戏都并列放在了开头,但每场戏都做足了气氛,让那种贯穿全片的西部片节奏从一上来就格外突出,同时更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效果不错。

 短评

繁复的故事结构,跋山涉水的大气象,一个围绕复仇与救赎的天珠猎人故事。有那么些瞬间,是拍出了立地成佛的那个空灵意思。藏族演员找得很不错,造型感很强,一张张人物大片的感觉。频频响起的鹰笛声,有偷师《好坏丑》的感觉。

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时隔一年多二刷大银幕,震撼更深一层。首先主题,表面是宿命和赎罪,实则触及了华语电影罕见的宗教、哲学深度;其次结构,三个时空穿插交汇,自然美妙;再则具有公路片,尤其是莱昂内西部片式的精致语言,摄影宏大秀丽。张杨是在这个浮华年代仍坚决不为所动的艺术家,这部拍出了大彻大悟的通透感

1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1、魔幻,西部,烧脑悬疑。类型跨越太大,间隙无法缝合。2、杀鹿杀牛,寻找解脱修行的片子,杀戮事件更应杜绝。技术手段(麻醉、特效化妆、电脑特效)完全可以不让此类悲剧发生。好莱坞有专门监管拍摄中动物权益的组织和法律;中国尚无,更应自觉。

16分钟前
  • 梵花
  • 较差

《皮绳上的魂》改编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影片讲述一个背负原罪与世仇,死而复生的猎人经活佛点拨,一路降服心魔,最终将圣物天珠护送进入莲花生大师掌纹地的故事

19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皮绳的魂》成都主创交流场。最大的优点在于摄影和多重时空的交互,如大量的黄沙镜头、人物占位还有人物造型都颇有西部片的风采,这是国内电影中极为稀缺的气质,再加上背景的西藏宗教元素和俯拍镜头,让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和宗教轮回相互呼应。还有三重时空的交互,真实与虚幻的碰撞,更产生了一种令

20分钟前
  • 鱼剑
  • 还行

【上海电影节展映】好看且震撼。壮丽的藏区风景中,藏族壮汉与姑娘被先知般灵气的孩童引领,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叙事融入西部片武侠片的风格。不紧不慢的多线索叙事流畅,藏族演员表演生动自然。最终几条线索以完全想不到的形式融合在一起,角色身份揭晓,目瞪口呆。结构太牛!化解仇恨放下屠刀完美升华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书写命运的黑色死神和他的狗,被雷劈的重生糙汉和他的刀;他永远配不上的她,白天唱歌,晚上做饭;世仇兄弟为履行诺言回家,只想杀掉对的人;二弦琴预言怪童和锅不共戴天,在肚皮上画圈……难得一见的国产西部魔幻现实,不错

2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超级喜欢!叙事上有瑕疵,但是风格大爱,任性的打五星了。中国终于也有自己的魔幻主义电影了。不过跟原小说差别真的好大了。开场段落特别有《东邪西毒》的感觉,用很西部片的拍法来凸显自己的视觉风格,摄影的美不用多说,音乐超赞,音效也下足了功夫。导演功力真是强出目前一大堆导演一大截。

28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力荐

明明可以拍很好看的类型片,非要拍那么仙的艺术片~

3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不一样的张扬,不明觉厉。还是更喜欢《爱情麻辣烫》《洗澡》《向日葵》《落叶归根》时期的张扬,最近几年的作品都拍的大彻大悟,格局更广境界更高,也离普通观众越来越远。

3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原著小说写于1984年,很短,讲的是一个作家和笔下主人公交互生长的故事,实验性的文本叙述尝试大于故事本身,有鲜明的80年代质感,十多分钟就看完了。电影做了很多调整,增加了人物,添加了剧情,对故事的编制也更加复杂,模糊了时代特征,只对虚实交叉,本我、自我、超我的切换依然像小说一样自由。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19th SIFF# 不出意外今年金爵就是这部了。绝对是主席的菜(哈哈哈)。有一个异常有趣的结构:写作之自指;但更好的是其中那些似是而非编不圆的东西,尤其是差异性的时空观念。摄影也不错,不过明信片式的场景居多。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再剪掉半小时应该会好一些。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完成度一般,除了借西藏标签博得外国人猎奇以外,影片对于节奏的把控真的很差劲,质量一般

47分钟前
  • 束发行
  • 还行

摄影精彩,演员、美术、音乐完美,显示了导演的才华与功力。只是神神怪怪的许多有趣细节包裹着一个陈旧的复世仇的故事,没有开掘出其中的普世含义,更不要说现代意识了,实为可惜。

4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一度看到了启示般的纯藏语探险追逐西部荒野类型片的感觉,但最后在复仇创作寻找赎罪几条线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时又回归到了宗教文艺路线。两部小说的改编容量很大可风格还是不够纯粹,选角风景确实很养眼,虽冗长但异域的吸引力可看度还是有的。万达CBD。

53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张杨生涯最佳,但不少问题还是和《冈仁波齐》差不多。拉了一遍时间线对应事件点以后,只想慨叹一句,把虚实玩到这一步还是蛮不容易的。另外,本片并不是西部片复仇救赎内核,而是在两段互相交叠的轮回轨迹重合下,关于新旧文明的交替,也有诸如在信仰中寻找自我的鸡汤之类。好想去玩同款藏地风光十日游。

5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放下屠刀与冤冤相报,借一个藏地传说来完成救赎。哑巴先知抢得作家身份,指引角色步入正途。作者不知如何收尾,片尾打通所有脉络。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FIRST10开幕#不应该这点评分,3.5入4吧。三个时空,导演说可能有第四个时空需要影迷自己解读。看到开场云上有一张脸,可能冥冥之中就注定,如有神助。复仇与救赎之旅。

5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80年代拉美爆炸遗留的文学质感,糅合西方影像遗迹,催生出中国式西部片,独有地貌极为加分,摄影较冈仁波齐更深灵魂;非线性叙事,时空的嵌套叠加,较原著文本更丰富,不过枝蔓的贪全感仍可提升;「北方」与「城里」,毁灭与重生,在神的梦里,我们都曾相遇过;小精灵“普”太可爱了。

6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从电影技巧和剧作文本的层面上,我很欣赏这样的电影,国内好像还没见到这种叙事复杂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题材,但多线叙事和时空处理倒是还好,只是神秘元素的设置没什么意思,想想很鸡肋,最后不过是一个俗套的复仇故事和主题上的故弄玄虚,看起来很高深的样子。没感觉到心灵的震撼,就是觉得有点肤浅。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